静叶构造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54077.X

文献号 : CN1071100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八木广幸

申请人 : 株式会社IHI

摘要 :

本发明提供静叶构造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静叶的叶型与静叶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静叶的叶型与静叶的叶型的组合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在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和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

权利要求 :

1.一种静叶构造,其中,

所述静叶构造具备:

多个静叶,它们相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机壳,利用长边方向的端部进行固定,并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和多个整流板,它们以在所述端部侧与所述机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静叶彼此之间,所述多个静叶由叶型不同的两种以上叶构成,

所述多个整流板分别具备:

腹面侧缘部,其沿着在一方邻接的第一静叶的腹面;

背面侧缘部,其沿着在另一方邻接的第二静叶的背面;

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其与所述第一静叶连结;以及

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其与所述第二静叶连结,

所述多个静叶分别具备:

第一静叶侧连结部,其设置于所述腹面侧中的与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连结;和第二静叶侧连结部,其设置于所述背面侧中的与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连结,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的叶型与所述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的叶型与所述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并且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在相对于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的叶型与所述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的叶型与所述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和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叶构造,其中,

在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腹面侧缘部的形状与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腹面侧缘部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背面侧缘部的形状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背面侧缘部的形状如何,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都相同,在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背面侧缘部的形状与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背面侧缘部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腹面侧缘部的形状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腹面侧缘部的形状如何,所述一个整流板以及所述其他整流板上的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叶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所述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任意一方,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前侧以及后侧的任意另一方,在相对于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为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于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一静叶为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比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靠前侧的位置,在相对于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二静叶为所述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于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二静叶为所述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所述其他整流板的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比所述一个整流板的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靠后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叶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静叶侧连结部分别形成有螺栓孔,并且在所述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分别形成有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叶构造,其中,

在所述多个静叶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叶型的种类的静叶侧识别部,在所述多个整流板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所述第一静叶的叶型的种类以及所述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种类的整流板侧识别部。

6.一种涡轮风扇发动机,其中,

所述涡轮风扇发动机具备:

核心发动机,其包括设置于内壳体内的压缩机;

风扇,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前部;

外壳体,其收容所述核心发动机和所述风扇;以及

静叶构造,其设置于所述风扇的动叶的后方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并且对在所述核心发动机中进行了迂回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整流,作为所述静叶构造,具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叶构造。

说明书 :

静叶构造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静叶构造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07323号,并且对其主张优先权的权益,其内容整体作为参照在本申
请中被引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应用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静叶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相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机壳进行固定并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的多个静叶的静叶
构造。静叶构造对在核心发动机中进行了迂回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整流。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5994号公报
[0004] 这里,存在在相邻的静叶彼此之间配置整流板的情况。另外,存在多个静叶由叶型不同的两种以上叶构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被组装的位置处的静叶的叶型准
备多种形状的整流板。在这样组装多种形状的整流板时,存在在一对静叶彼此之间组装错
误种类的形状的整流板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公开对能够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的静叶构造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进行说明。
[0006] 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如下,其具备:多个静叶,它们相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机壳,利用长边方向的端部进行固定,并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和多个整流板,它
们以在端部侧与机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多个静叶彼此之间,多个静叶由叶型不同的两种以
上叶构成,多个整流板分别具备:腹面侧缘部,其沿着在一方邻接的第一静叶的腹面;背面
侧缘部,其沿着在另一方邻接的第二静叶的背面;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其与第一静叶连
结;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其与第二静叶连结,多个静叶分别具备:第一静叶侧连结部,
其设置于腹面侧中的与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并与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连结;
和第二静叶侧连结部,其设置于背面侧中的与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并与第二
整流板侧连结部连结,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
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
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并且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
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
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
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和一个整流板以及其
他整流板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
[0007] 根据本公开,能够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

附图说明

[0008] 图1的(a)表示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简要侧剖视图,图1的(b)是沿图1的(a)所示的Ib‐Ib线的简要剖视图且是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前方
观察的图。
[0009] 图2是表示静叶构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0] 图3是从外周侧观察静叶构造的外侧整流板的图。
[0011] 图4是从内周侧观察静叶构造的内侧整流板的图。
[0012] 图5的(a)表示静叶的在安装外侧整流板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图5的(b)表示静叶的在安装内侧整流板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
[0013] 图6的(a)表示外侧整流板的外形,图6的(b)表示内侧整流板的外形。
[0014] 图7的(a)、(b)是表示静叶的排列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且是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后方观察的图。
[0015] 图8的(a)是第一静叶侧连结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图,图8的(b)是第二静叶侧连结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图。
[0016] 图9的(a)、(b)是表示静叶侧连结部配置于与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的样子的示意图,图9的(c)、(d)是表示静叶侧连结部以与整流板侧连结部偏离的方式配置于不同
位置的样子的示意图。
[0017] 图10是用于说明贯通孔与螺栓的偏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中,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相
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并且一个
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即,在一个整流板的形状与
其他整流板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相互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
位置相同。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的第二静叶侧
连结部设置于与一个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分别对应
的位置。因此,由于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的第
二静叶侧连结部也与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
置对应,所以能够与它们连结。由此,若静叶构造中的任意整流板的形状与第一静叶的叶型
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的形状对应,则能够使各整流板侧连结部与各静叶侧连结部连
结。只要多个整流板分别形状对应,便能够组装于静叶构造中的任意位置的一对静叶间。另
一方面,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
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
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和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
结部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即,在一个整流板与其他整流板形状不同的情况下,相互的第
一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以及相互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相对于
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设置于与
一个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分别对应的位置。因此,相
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与其
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位置不对应,无法与它们连
结。由此,在静叶构造100中的任意整流板的形状不与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
组合对应的情况下,无法使各整流板侧连结部与各静叶侧连结部连结。因此,多个整流板各
自不会组装于形状不对应的组合的一对静叶间。根据以上说明,能够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
[0019]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中,也可以在一个整流板的腹面侧缘部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的腹面侧缘部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板的背面侧缘部的形状以及
其他整流板的背面侧缘部的形状如何,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
部的位置都相同,在一个整流板的背面侧缘部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的背面侧缘部的形状相
同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板的腹面侧缘部的形状以及其他整流板的腹面侧缘部的形状如
何,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同。由此,若在一个整流
板与其他整流板之间,腹面侧缘部的形状以及背面侧缘部的形状的任一个共通,则与此对
应的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也能够共通化。这样,通过将各整流板的构造局部共通化,从而
部件的设计、制造等变得容易。
[0020]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中,也可以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任意一方,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前侧以及后侧的任意另
一方,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为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第一静
叶为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其他整流板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的
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靠前侧的位置,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二静叶为一个种类的叶型并
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的第二静叶为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其他整流板的第二整流板侧
连结部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靠后侧的位置。这样,第一整流板侧连
结部根据第一静叶的叶型的种类而偏离的方向、和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根据第二静叶的叶
型的种类而偏离的方向相互在前后方向成为反向。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一个整流板的形
状与其他整流板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一个整流板中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
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与其他整流板中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
流板侧连结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一致的图案。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
[0021]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中,也可以在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分别形成有螺栓孔,并且在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分别形成
有贯通孔。通过这种构造,使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的各贯通孔与
第一静叶侧连结部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的各螺栓孔连通,并将螺栓经由贯通孔紧固于螺
栓孔,从而将整流板组装于静叶。另外,能够构成为仅通过使螺栓孔的位置与贯通孔的位置
偏离,就无法紧固螺栓,无法使各整流板侧连结部与各静叶侧连结部连结。这样,通过简单
结构来实现整流板的误组装防止。
[0022]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静叶构造中,也可以在多个静叶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静叶的叶型的种类的静叶侧识别部,在多个整流板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
察来识别第一静叶的叶型的种类以及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种类的整流板侧识别部。通过这种
构造,工作人员通过目视观察整流板侧识别部与静叶侧识别部,能够容易判断要组装的整
流板是否是为正确的形状的整流板。
[0023]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中,也可以具备:核心发动机,其包括设置于内壳体内的压缩机;风扇,其设置于压缩机的前部;外壳体,其收容核心发动机和风扇;以
及静叶构造,其在风扇的动叶的后方设置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并且对在核心发动机中
进行了迂回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整流,作为静叶构造,具备上述静叶构造。
[0024] 在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由于具备上述静叶构造,所以能够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
[0025]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下的本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例示,其主旨并不是将本公开限定为以下的内容。在说明中,对于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
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0026] 图1的(a)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的涡轮风扇发动机1的简要侧剖视图。涡轮风扇发动机1具备:核心发动机4,其包括设置于内壳体2内的压缩机3;风扇6,其设
置于压缩机3的前部;外壳体7,其收容核心发动机4与风扇6;以及静叶构造100,其在风扇6
的后方设置于外壳体7与内壳体2之间,并且对在核心发动机4中进行了迂回的气体的流动
进行整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气体(空气)相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1流入的方向中的
上游侧设为“前”,将下游侧设为“后”进行以下的说明。另外,将涡轮风扇发动机1的中心线CL作为基准使用“周向”、“径向”之类的用语。此外,为了在各图中根据需要表示前后方向,用箭头F表示前侧,用箭头R表示后侧。
[0027] 核心发动机4由从前侧朝向后侧将低压压缩机8、高压压缩机9、燃烧室11、高压涡轮12、低压涡轮13以及风扇涡轮14配置于内壳体2内的涡喷发动机构成。内壳体2形成为以
涡轮风扇发动机1的中心线C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高压涡轮12经由高压轴16与高压压缩
机9连结。低压涡轮13经由低压轴17与低压压缩机8连结。风扇涡轮14经由风扇轴18与风扇6
连结。此外,也可以省略高压涡轮12以及高压压缩机9、低压涡轮13以及低压压缩机8的任一
方的组合。
[0028] 风扇6具备多个在周向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的动叶21。在风扇6的周围配置有以包围风扇6的方式将中心线CL作为中心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壳体7。收容于外壳体7内的风
扇6具备:安装于风扇轴18的风扇盘22、和多个在周向隔开间隔配置于风扇盘22且沿径向延
伸的动叶21。动叶21考虑空气动力特性而形成为大幅度扭曲的形状。
[0029] 图1的(b)是沿图1的(a)所示的Ib‐Ib线的简要剖视图,并且是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前方观察的图。如图1的(b)所示,静叶构造100具备多个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的静叶
30、多个配置于多个静叶30彼此之间的外侧整流板31以及多个配置于多个静叶30彼此之间
的内侧整流板32。多个静叶30在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内壳体2与外壳体7之间。多个
静叶30分别以沿径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内壳体2与外壳体7之间。多个静叶30分别在长边方
向的外周侧的端部30a包括外侧固定部33,在长边方向的内周侧的端部30b包括内侧固定部
34。外侧固定部33是用于在涡轮风扇发动机1的外壳体(机壳)7固定静叶30的部件。内侧固
定部34是用于在涡轮风扇发动机1的内壳体(机壳)2固定静叶30的部件。多个静叶30分别在
外周侧的端部30a经由外侧固定部33固定于外壳体7。多个静叶30分别在内周侧的端部30b
经由内侧固定部34固定于内壳体2。多个外侧整流板31分别以从内周侧覆盖外侧固定部33
的方式配置于在周向相邻的静叶30彼此之间且端部30a附近。多个外侧整流板31分别以相
对于外壳体7的内周面在向内周侧分离的位置对置的方式扩展,并在其与该外壳体7之间的
空间收容外侧固定部33。多个内侧整流板32分别以从外周侧覆盖内侧固定部34的方式配置
于周向相邻的静叶30彼此之间且内周侧的端部30b附近。多个内侧整流板32分别以相对于
内壳体2的外周面在向外周侧分离的位置对置的方式扩展,并在其与该内壳体2之间的空间
收容内侧固定部34。通过如上结构,由在周向相邻的静叶30、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
32围起的区域作为供气体通过的流路FP发挥功能。在制造时,多个静叶30遍及外壳体7与内
壳体2之间的整周被固定。然后,安装多个整流板31、32。
[00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静叶构造100形成为具备N个静叶30,并具备N块外侧整流板31以及N块内侧整流板32的构造,并进行以下的说明(N为2以上的自然数)。另外,为了便
于说明,将第n-1个(n=2~N的自然数)静叶设为“静叶30n-1”,将与静叶30n-1在周向相邻的第n个静叶设为“静叶30n”进行说明。另外,将配置于静叶30n-1与静叶30n之间的外侧整流板、内侧整流板分别设为“外侧整流板31n”、“内侧整流板32n”进行说明。其中,外侧整流板
311以及内侧整流板321配置于静叶30N与静叶301之间。
[0031] 接下来,参照图2、图3以及图4对静叶构造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静叶构造1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从外周侧观察静叶构造100的外侧整流板31的图。图4
是从内周侧观察静叶构造100的内侧整流板32的图。其中,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
省略了对一部分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多个静叶30分别考虑空气动力特性而形
成为扭曲的形状,并具有向周向的一方弯曲那样的横截面形状。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
多个静叶30中的静叶30n进行说明,对多个外侧整流板31中的外侧整流板31n进行说明,对多
个内侧整流板32中的内侧整流板32n进行说明。其中,由于其他静叶30、其他外侧整流板31
以及其他内侧整流板32也具备相同主旨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0032] 具体而言,静叶30n具备腹面30c、背面30d、将腹面30c与背面30d在上游侧连结的前缘(Leading edge)30e、以及将腹面30c与背面30d在下游侧连结的后缘(Trailing edge)
30f。腹面30c是以向叶厚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曲面。背面30d是以向叶厚方向的外
侧膨起的方式弯曲的曲面。静叶30n通过将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化性
树脂或者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与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
强化纤维的复合材料作为构成材料,例如沿叶厚方向被层叠或者被三维地纺织而形成。由
此,多个静叶30不仅发挥气体的整流功能,还能够作为支承外壳体7的构造部件发挥功能。
此外,涡轮风扇发动机1除了具备多个静叶30之外,也可以另外具备支承外壳体7的构造部
件。
[0033] 外侧固定部33由设置于静叶30n的外周侧的端部30a侧的一部分的固定金属件41、42构成。固定金属件41、42可以由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构成。固定金属件41固定于静叶30n
的腹面30c侧,固定金属件42固定于静叶30n的背面30d侧。固定金属件41以及固定金属件42
的外周侧的端面以与静叶30n的外周侧的端部30a一致的方式配置。固定金属件41具备:沿
静叶30n的腹面30c从前缘30e延伸至后缘30f的长尺寸部43、在前缘30e侧从长尺寸部43向
周向突出的突出部44以及在后缘30f侧从长尺寸部43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46。固定金属件
42具备沿静叶30n的背面30d从前缘30e延伸至后缘30f的长尺寸部47、在前缘30e侧从长尺
寸部47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48以及在后缘30f侧从长尺寸部47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49。固
定金属件41的突出部44以及固定金属件42的突出部48在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相互朝向相
反方向突出。突出部44、48的前端部形成为半圆形状,在该半圆形状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向径
向贯通的螺栓孔。固定金属件41的突出部46以及固定金属件42的突出部49在前后方向的相
同位置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突出部46、49的前端部形成为半圆形状,在该半圆形状的中
心位置形成有向径向贯通的螺栓孔。固定金属件41、42的长尺寸部43、47利用螺栓固定于静
叶30n。另外,固定金属件41、42的突出部44、46、48、49利用螺栓固定于外壳体7。根据以上说明,静叶30n经由外侧固定部33的固定金属件41、42固定于外壳体7。此外,外侧固定部33由
相对于静叶30n独立的固定金属件41、42构成,但也可以与静叶30n利用相同材料形成为一
体。在外侧固定部33形成有静叶侧连结部83、84,详细内容如后所述。
[0034] 内侧固定部34由设置于静叶30n的内周侧的端部30b侧的一部分的固定金属件51、52构成。固定金属件51、52可以由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构成。固定金属件51固定于静叶30n
的腹面30c侧,固定金属件52固定于静叶30n的背面30d侧。固定金属件51以及固定金属件52
的内周侧的端面以与静叶30n的内周侧的端部30b一致的方式配置。固定金属件51具备:沿
静叶30n的腹面30c从前缘30e延伸至后缘30f的长尺寸部53、在前缘30e侧从长尺寸部53向
周向突出的突出部54以及在后缘30f侧从长尺寸部53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56。固定金属件
52具备沿静叶30的背面30d从前缘30e延伸至后缘30f的长尺寸部57、在前缘30e侧从长尺寸
部57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58以及在后缘30f侧从长尺寸部57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59。固定
金属件51的突出部54以及固定金属件52的突出部58在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相互朝向相反
方向突出。突出部54、58的前端部形成为半圆形状,在该半圆形状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向径向
贯通的螺栓孔。固定金属件51的突出部56以及固定金属件52的突出部59在前后方向的相同
位置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突出部56、59的前端部形成为矩形,并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
的螺栓孔。固定金属件51、52的长尺寸部53、57利用螺栓固定于静叶30n。另外,固定金属件
51、52的突出部54、56、58、59利用螺栓固定于内壳体2。根据以上说明,静叶30n经由内侧固
定部34的固定金属件51、52固定于内壳体2。此外,内侧固定部34由相对于静叶30n独立的固
定金属件51、52构成,但也可以与静叶30n利用相同材料形成为一体。在外侧固定部33形成
有静叶侧连结部93、94,对其详细情况进行后述。
[0035] 外侧整流板31n具备:沿在周向的一方邻接的静叶30n的腹面30c的腹面侧缘部61、沿在周向的另一方邻接的静叶30n-1的背面30d的背面侧缘部62、前侧缘部63以及后侧缘部
64。另外,外侧整流板31n具备:与外壳体7的内周面对置的背面、以及在气体的流路FP侧露
出的表面。外侧整流板31n在背面以与固定金属件41、42的内周侧的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
也可以在背面形成有多个用于确保外侧整流板31n的强度的肋(未图示)。表面构成为平滑
面,以使气体容易通过流路FP。前侧缘部63配置于比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前缘30e靠前
侧的位置。后侧缘部64配置于比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后缘30f靠后侧的位置。前侧缘部
63以及后侧缘部64以从径向观察时与中心线CL正交的方式笔直地延伸。另外,外侧整流板
31n从前侧按顺序具备:配置于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前缘30e的前侧的一部分的第一区
域E1、配置于由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所夹的部分的第二区域E2以及配置于静叶30n以及静
叶30n-1的后缘30f的后侧的一部分的第三区域E3(参照图4)。
[0036] 腹面侧缘部61在第二区域E2构成为与静叶30n的腹面30c的在外侧整流板31n的安装位置处的外形大致一致的形状。即,腹面侧缘部61在第二区域E2以沿腹面30c的形状向面
方向的外侧膨起的方式弯曲。背面侧缘部62在第二区域E2构成为与静叶30n-1的背面30d的
在外侧整流板31n的安装位置处的外形大致一致的形状。即,背面侧缘部62在第二区域E2以
沿背面30d的形状向面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三
区域E3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以与外侧整流板31n+1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
三区域E3的背面侧缘部62成平行的方式形成即可。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三
区域E3的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以与外侧整流板31n-1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
三区域E3的腹面侧缘部61成平行的方式形成即可。通过如上结构,静叶30n的包括腹面30c、
背面30d、前缘30e以及后缘30f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的大致整个区域,在外周侧的端部30a
由外侧整流板31n的腹面侧缘部61以及外侧整流板31n+1的背面侧缘部62围起。此外,静叶30n
与外侧整流板31n的腹面侧缘部61以及背面侧缘部62可以接触,也可以在制造误差的范围
内分离。
[0037] 内侧整流板32n具备:沿在周向的一方邻接的静叶30n的腹面30c的腹面侧缘部71、沿在周向的另一方邻接的静叶30n-1的背面30d的背面侧缘部72、前侧缘部73以及后侧缘部
74。另外,内侧整流板32n具备:与内壳体2的内周面对置的背面、以及在气体的流路FP侧露
出的表面。内侧整流板32n在背面以与固定金属件51、52的外周侧的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
在背面形成有多个用于确保内侧整流板32n的强度的肋。表面构成为平滑面,以使气体容易
通过流路FP。前侧缘部73配置于比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前缘30e靠前侧的位置。后侧缘
部74配置于比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后缘30f靠后侧的位置。前侧缘部73以及后侧缘部74
以从径向观察时与中心线CL正交的方式笔直地延伸。另外,内侧整流板32n从前侧按顺序具
备:配置于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前缘30e的前侧的一部分的第一区域E1、配置于由静叶
30n以及静叶30n-1所夹的部分的第二区域E2以及配置于静叶30n以及静叶30n-1的后缘30f的
后侧的一部分的第三区域E3。
[0038] 腹面侧缘部71在第二区域E2构成为与静叶30n的腹面30c的在内侧整流板32n的安装位置处的外形大致一致的形状。即,腹面侧缘部71在第二区域E2以沿腹面30c的形状向面
方向的外侧膨起的方式弯曲。背面侧缘部72在第二区域E2构成为与静叶30n-1的背面30d的
在内侧整流板32n的安装位置处的外形大致一致的形状。即,背面侧缘部72在第二区域E2以
沿背面30d的形状向面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内侧整流板32n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三
区域E3的腹面侧缘部71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以与内侧整流板32n+1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
三区域E3的背面侧缘部72成平行的方式形成即可。内侧整流板32n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三
区域E3的背面侧缘部72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以与内侧整流板32n-1的第一区域E1以及第
三区域E3的腹面侧缘部71成平行的方式形成即可。通过如上结构,静叶30n的包括腹面30c、
背面30d、前缘30e以及后缘30f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的大致整个区域,在内周侧的端部30b
由内侧整流板32n的腹面侧缘部71以及内侧整流板32n+1的背面侧缘部72围起。此外,静叶30n
与内侧整流板32n的腹面侧缘部71以及背面侧缘部72可以接触,也可以在制造误差的范围
内分离。
[0039] 这里,对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内侧整流板32n与静叶30n、30n-1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外侧整流板31n具备:与静叶30n连结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以及与静叶30n-1连结的第
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另外,静叶30n在外周侧的端部30a侧具备:与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一整
流板侧连结部81连结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以及与外侧整流板31n+1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
部82连结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设置于腹面30c侧中的与
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对应的位置。静叶30n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设置
于背面30d侧中的与外侧整流板31n+1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对应的位置。此外,静叶30n-1
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设置于与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对应的位置,并
与该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连结。
[00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n与静叶30n-1、30n通过螺栓接合相互连结。因此,在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分别形成螺栓孔83a、84a,并且在第一整
流板侧连结部8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分别形成贯通孔81a、82a。具体而言,整流板侧
连结部81、82通过在外侧整流板31n内被设定的位置形成贯通孔81a、82a而构成。第一静叶
侧连结部83具备:设置于固定金属件41的突出部46的前端的臂部83b、以及设置于臂部83b
的前端且形成有螺栓孔83a的紧固部83c。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具备:设置于固定金属件42
的突出部48的前端的臂部84b、以及设置于臂部84b的前端且形成有螺栓孔84a的紧固部
84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设置于第二区域E2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位
置靠后侧缘部64的位置,即设置于后缘30f侧。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设置于第二区域E2中
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靠前侧缘部63的位置,即设置于前缘30e侧。另外,第一静叶侧连
结部83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与固定金属件41的突出部46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于后缘30f侧。
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与固定金属件42的突出部48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
于前缘30e侧。此外,也可以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以及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配置于前侧,
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配置于后侧。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配置于
能够将螺栓经由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贯通孔81a紧固于螺栓孔83a的位置(参照图9的
(a))。另外,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配置于能够将螺栓经由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贯通孔
82a紧固于螺栓孔84a的位置。
[0041] 内侧整流板32n具备:与静叶30n连结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以及与静叶30n-1连结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另外,静叶30n在内周侧的端部30b侧具备:用于与内侧整流
板32n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连结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以及与内侧整流板32n+1的第
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连结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设置于
腹面30c侧中的与内侧整流板32n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对应的位置。静叶30n的第二静叶
侧连结部94设置于背面30d侧中的与内侧整流板32n+1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对应的位
置。此外,静叶30n-1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设置于与内侧整流板32n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
92对应的位置,并与该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连结。
[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整流板32n与静叶30n-1、30n通过螺栓接合相互连结。因此,在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分别形成螺栓孔93a、94a。另外,在第一整
流板侧连结部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分别形成贯通孔91a、92a。具体而言,整流板侧
连结部91、92通过在内侧整流板32n内被设定的位置形成贯通孔91a、92a而构成。第一静叶
侧连结部93具备:设置于固定金属件51的突出部54的前端的臂部93b、以及设置于臂部93b
的前端且形成有螺栓孔93a的紧固部93c。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具备设置于固定金属件52的
突出部59的前端且形成有螺栓孔94a的紧固部94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
91设置于第二区域E2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靠前侧缘部73的位置,即设置于前缘30e
侧。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设置于第二区域E2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靠后侧缘部74的
位置,即设置于后缘30f侧。另外,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与固定金属件51
的突出部54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于前缘30e侧。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与
固定金属件52的突出部59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于后缘30f侧。此外,也可以第一整流板侧
连结部91以及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配置于后侧,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以及第二静叶侧连
结部94配置于前侧。第一静叶侧连结部93配置于能够将螺栓经由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的
贯通孔91a紧固于螺栓孔93a的位置。另外,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配置于能够将螺栓经由第
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的贯通孔92a紧固于螺栓孔94a的位置。
[0043]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的静叶以及整流板的种类进行说明。图5的(a)表示静叶30的在安装外侧整流板31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图5的(b)表示静叶30的在
安装内侧整流板32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图6的(a)表示外侧整流板31的外形,图6的(b)
表示内侧整流板32的外形。首先,多个静叶30由叶型不同的两种以上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
中,如图5所示,多个静叶30由5种叶型的叶构成。具体而言,作为叶型的种类,采用成为基准
的通常类型的第一叶型VT1、与第一叶型VT1相比在后缘30f侧向腹面30c侧弯曲规定角度
(例如+6°)的第二叶型VT2、与第一叶型VT1相比在后缘30f侧向背面30d侧弯曲规定角度(例
如-6°)的第三叶型VT3、与第一叶型VT1相比在后缘30f侧向腹面30c侧大幅度弯曲规定角
度(例如+10°)的第四叶型VT4以及与第一叶型VT1相比在后缘30f侧向背面30d侧大幅度弯
曲规定角度(例如-10°)的第五叶型VT5。
[0044] 另外,如图6的(a)所示,外侧整流板31的腹面侧缘部61以及背面侧缘部62由与叶型对应的5种形状构成。具体而言,作为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采用沿第一叶型VT1的
腹面30c的第一形状OET1、沿第二叶型VT2的腹面30c的第二形状OET2、沿第三叶型VT3的腹
面30c的第三形状OET3、沿第四叶型VT4的腹面30c的第四形状OET4以及沿第五叶型VT5的腹
面30c的第五形状OET5。作为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采用沿第一叶型VT1的背面30d的
第一形状IET1、沿第二叶型VT2的背面30d的第二形状IET2、沿第三叶型VT3的背面30d的第
三形状IET3、沿第四叶型VT4的背面30d的第四形状IET4以及沿第五叶型VT5的背面30d的第
五形状IET5。另外,如图6的(b)所示,内侧整流板32的腹面侧缘部71以及背面侧缘部72由与
叶型对应的5种形状构成。具体而言,作为腹面侧缘部71的形状的种类,采用沿第一叶型VT1
的腹面30c的第一形状OET1、沿第二叶型VT2的腹面30c的第二形状OET2、沿第三叶型VT3的
腹面30c的第三形状OET3、沿第四叶型VT4的腹面30c的第四形状OET4以及沿第五叶型VT5的
腹面30c的第五形状OET5。作为背面侧缘部72的种类,采用沿第一叶型VT1的背面30d的第一
形状IET1、沿第二叶型VT2的背面30d的第二形状IET2、沿第三叶型VT3的背面30d的第三形
状IET3、沿第四叶型VT4的背面30d的第四形状IET4以及沿第五叶型VT5的背面30d的第五形
状IET5。
[0045] 根据以上说明,针对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根据靠腹面30c侧的静叶30的叶型设定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根据靠背面30d侧的静叶30的叶型设定背面侧缘部
62、72的形状。由此,多个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根据靠腹面30c侧的静叶30的叶
型与靠背面30d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组合,由多种形状构成。这里,能够根据采用静叶构造
100的涡轮风扇发动机1适当地设定如何配置多种叶型的静叶30。例如,在静叶构造100的后
方配置有构造物(例如,收纳配线的标塔(Pylon)等)的情况下,进行静叶30的叶型以及配置
的调整,以便气体能够以避开该构造物的方式流动。在这种排列中,靠腹面30c侧的静叶30
的叶型与靠背面30d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组合存在M种的情况下,作为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
侧整流板32,分别采用M种形状。应予说明,在静叶30的叶型存在5种的情况下,一对叶型的
组合最大存在25种,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最大存在25种,但也可以是未被的叶
型的组合。此外,如图6的(a)所示,无论是任何种类的外侧整流板31,前侧缘部63以及第一
区域E1的形状都共通。另外,如图6的(b)所示,无论是任何种类的内侧整流板32,前侧缘部
73以及第一区域E1的形状都共通。
[0046] 例如,作为静叶构造100中的静叶30的叶型以及配置的例子,能够采用图7的(a)所示那样的排列。图7的(a)所示的静叶构造100A在进行了“靠背面侧的静叶30n-1的叶型、腹面
侧的静叶30n的叶型”这种标注的情况下具有“VT1、VT1”、“VT1、VT2”、“VT1、VT3”、“VT2、VT1”、“VT2、VT2”、“VT2、VT4”、“VT3、VT1”、“VT3、VT3”、“VT3、VT5”、“VT4、VT1”、“VT4、VT4”、“VT5、VT3”、“VT5、VT5”这种13个模式的静叶30的组合。因此,作为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的种类,采用第一形状LT1(IET1、OET1)、第二形状LT2(IET1、OET2)、第三形状LT3
(IET1、OET3)、第四形状LT4(IET2、OET1)、第五形状LT5(IET2、OET2)、第六形状LT6(IET2、
OET4)、第七形状LT7(IET3、OET1)、第八形状LT8(IET3、OET3)、第九形状LT9(IET3、OET5)、第十形状LT10(IET4、OET1)、第十一形状LT11(IET4、OET4)、第十二形状LT12(IET5、OET3)与第
十三形状LT13(IET5、OET5)。
[0047] 另外,例如,作为静叶构造100中的静叶30的叶型以及配置的例子,能够采用图7的(b)所示那样的排列。图7的(b)所示的静叶构造100B在进行了“靠背面侧的静叶30n-1的叶
型、靠腹面侧的静叶30n的叶型”这种标注的情况下具有“VT1、VT1”、“VT1、VT2”、“VT1、VT3”、“VT2、VT1”、“VT2、VT2”、“VT2、VT4”、“VT3、VT1”、“VT3、VT3”、“VT3、VT5”、“VT4、VT4”、“VT5、VT3”、“VT5、VT5”、“VT4、VT2”这种13个模式的静叶30的组合。因此,作为外侧整流板31以及内侧整流板32的种类,采用第一形状LT1(IET1、OET1)、第二形状LT2(IET1、OET2)、第三形状
LT3(IET1、OET3)、第四形状LT4(IET2、OET1)、第五形状LT5(IET2、OET2)、第六形状LT6
(IET2、OET4)、第七形状LT7(IET3、OET1)、第八形状LT8(IET3、OET3)、第九形状LT9(IET3、
OET5)、第十一形状LT11(IET4、OET4)、第十二形状LT12(IET5、OET3)、第十三形状LT13
(IET5、OET5)与第十四形状LT14(IET4、OET2)。在静叶构造100B中,未使用在静叶构造100A
中使用的第十形状LT10,另一方面,使用在静叶构造100A中未使用的第十四形状LT14。
[0048] 在上述说明的多种整流板中,第十形状LT10(IET4、OET1)的整流板是静叶构造100A的专用部件,第十四形状LT14(IET4、OET2)的整流板是静叶构造100B的专用部件。其他
12种整流板能够作为静叶构造100A以及静叶构造100B的共通部件使用。即,在预先准备多
种整流板作为共通部件,并对静叶构造100的多种静叶30的排列进行设计时,能够使用共通
部件的整流板,且以能够获得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的方式设计即可。在必须采用空气动
力特性上无法使用共通部件的整流板那样的叶型的组合的情况下,制造专用部件的整流板
即可。由此,由于能够将在一个涡轮风扇发动机中使用的整流板作为共通部件也使用于其
他涡轮风扇发动机中,所以能够降低部件的制造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准备多种
整流板时,选择后侧缘部的宽度的变化极小的种类的整流板作为共通部件。即,选择后侧缘
部的宽度的变化最小的第一、五、八、十一、十三形状LT1、5、8、11、13的整流板作为共通部件,接下来,选择后侧缘部的宽度的变化较小的第二、三、四、六、七、九、十二形状LT2、3、4、
6、7、9、12的整流板作为共通部件。如以上那样,在多种整流板中,通过采用后侧缘部的宽度的变化尽可能小的整流板,从而在不同的标塔形状,即在不同的机体也能够搭载静叶构造
100。若为不同的机体,则成为标塔形状也不同的构造,但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
100,则与标塔形状的变化对应,仅单纯地将整流板交替排列就能够进行组装。另外,即便在
交替排列时将整流板组装于错误的位置,也由于无法紧固螺栓,而防止误组装。因此,仅准
备有限的种类的整流板,就能够通过单纯的交替排列而相对于多种机体搭载静叶构造100。
[0049]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的整流板的误组装防止构造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相对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
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相
同的情况下,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1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位置
相同,并且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2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位置相
同。此外,m=2~N。其中,m是n以外的自然数。相对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
的组合相同,表示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背面侧缘部62的形
状的种类的组合、和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背面侧缘部62的
形状的种类的组合相同,表示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形状的种类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形
状的种类相同。即,若外侧整流板31n与外侧整流板31m为相同种类的形状,则彼此的第一整
流板侧连结部8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位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n
的贯通孔81a、82a的位置与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1a、82a的位置相同。
[0050] 另外,在相对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与静叶30n-1之间安装有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情况下,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设置于与外侧整流板31m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
对应的位置,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设置于与外侧整流板31m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对应
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1a与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
螺栓孔83a以能够螺栓紧固的程度连通。另外,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2a与静叶30n-1的第
二静叶侧连结部84的螺栓孔84a以能够螺栓紧固的程度连通。即,在针对第一静叶侧连结部
83而言的“与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对应的位置”是指,在将外侧整流板31配置于一对静叶30
间时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位置与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位置一致且能够连结的位置。
此外,其他静叶侧连结部也相同。例如,如图9的(a)、(b)所示,外侧整流板31的贯通孔81a的
中心线与静叶30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螺栓孔83a的中心线大致一致(在制造误差等范
围内各中心线也可以偏离),通过了贯通孔81a的螺栓被紧固于螺栓孔83a。
[0051] 另外,在相对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一
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1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位置、和一个外侧整
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相对
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外侧整流
板31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不同,表示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腹面侧缘
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的组合、和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腹面侧
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的组合不同,表示一个外侧整流板31n
的形状的种类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形状的种类不同。即,若外侧整流板31n与外侧整流板
31m为不同种类的形状,则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
结部81的位置、和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
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n的贯通孔81a与外侧整流板31m的
贯通孔81a的位置、和外侧整流板31n的贯通孔82a与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2a的位置的至
少一方不同。其中,在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其他外侧整流板
31m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相同,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
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
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位置相同,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
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位置不同。或者,在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腹
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腹面侧缘部61的形状的种类不同,一个
外侧整流板31n的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的种类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背面侧缘部62的形状
的种类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
部81的位置不同,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以及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
的位置相同。
[0052] 另外,在相对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静叶30n与静叶30n-1之间安装有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情况下,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相对于外侧整流板31m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
的位置、和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的相对于外侧整流板31m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位置
的至少一方偏离而不对应。“静叶侧连结部的相对于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不对应”状态是
指,以无法使整流板侧连结部与静叶侧连结部连结的程度使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与静叶
侧连结部的位置不同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1a的中心线的位
置从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螺栓孔83a的中心线的位置偏离,成为无法进行螺栓
紧固的状态。另外,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2a的中心线的位置从静叶30n-1的第二静叶侧
连结部84的螺栓孔84a的中心线的位置偏离,成为无法进行螺栓紧固的状态。例如,如图9的
(c)、(d)所示,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1a的中心线与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螺
栓孔83a的中心线不一致,通过了贯通孔81a的螺栓与螺栓孔83a的缘部等干扰,由此无法紧
固于螺栓孔83a。此外,“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不同”状态
例如是指,在假定将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位置变更为其他外侧
整流板31m的情况时成为图9的(c)所示那样的状态并且是无法使连结部81、83彼此连结那
样的状态。例如,在从中心线方向观察图9的(a)的状态时,如图10的(a)所示,螺栓孔83a的
整体经由贯通孔81a而露出。与此相对,在从中心线方向观察图9的(c)的状态时,如图10的
(b)所示,成为螺栓孔83a的一部分与贯通孔81a的缘部重叠的状态。此时,在螺栓孔83a的露
出部分中的最小直径的尺寸L1比螺栓的直径小的情况下,无法在螺栓孔83a通过该螺栓。根
据以上说明,一个外侧整流板31n的贯通孔81的中心线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的贯通孔81的
中心线偏离至图10的(b)所示的尺寸L1比螺栓直径小的程度即可。此外,若即便在一个外侧
整流板31n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贯通孔81a的中心线偏离,也能够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使
连结部81、83彼此连结,则属于“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整流板侧连结部的位置相
同”状态。
[0053] 此外,用于判断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上的整流板侧连结部81、82的位置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上的整流板侧连结部81、82是相同还是不同的基准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
施方式中,外侧整流板31的前侧缘部63(以及第一区域E1)的形状不依赖于叶型的种类而共
通。因此,将这种共通形状部作为基准,判断整流板侧连结部81、82的位置即可。另外,也可
以使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与其他外侧整流板31m重合,由此判断相互的整流板侧连结部81、82
的位置是相同还是不同。在重合的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以使一个外侧整流板31n与其
他外侧整流板31m的基准位置(或者基准线)一致的姿势使二者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
将前侧缘部63作为基准进行对位,也可以将如上述那样设定的基准线作为基准进行对位。
[0054] 在相对于一个内侧整流板32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内侧整流板32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内侧
整流板32n以及其他内侧整流板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的位置相同,并且一个内侧
整流板32n以及其他内侧整流板32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的位置相同。在相对于一个
内侧整流板32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内侧整流板32m的
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一个内侧整流板32n以及其他内侧
整流板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91的位置、和一个内侧整流板32n以及其他内侧整流板
32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92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此外,对于内侧整流板32而言也一
样,与上述外侧整流板31相同主旨的关系成立,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0055] 在一个静叶30n的叶型与其他静叶30m的叶型相同的情况下,一个静叶30n以及其他静叶30m上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的位置相同,并且一个静叶30n以及其他静叶30m上的
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的位置相同。另外,在一个静叶30n的叶型与其他静叶30m的叶型不
同的情况下,一个静叶30n以及其他静叶30m上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的位置不同,并且
一个静叶30n以及其他静叶30m上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如图5的
(a)、(b)所示,相对于叶型VT1的静叶30而言,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的螺栓孔83a、93a的
位置被定为位置OHT1,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的螺栓孔84a、94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IHT1。
静叶构造100中的叶型VT1的全部静叶30中的螺栓孔83a、93a、84a、94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
OHT1、IHT1。同样,相对于叶型VT2、3、4、5的静叶30而言,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的螺栓孔
83a、93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OHT2、3、4、5,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的螺栓孔84a、94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IHT2、3、4、5。另外,相对于叶型VT1、2、3、4、5的位置OHT1、2、3、4、5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位置,位置IHT1、2、3、4、5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位置(具体说明如后所述)。
[0056] 另外,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以
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如何,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
31m、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的位置都相同。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背面侧缘部
62、72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
板31n、32n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如
何,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的位置都相
同。另外,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腹面侧
缘部61、71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流
板侧连结部81、91的位置不同。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与其他整流
板31m、32m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
31m、32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如图6的(a)、(b)所示,相对于形状OET1的腹面侧缘部61、71而言,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的贯通孔81a、91a的位置
被定为位置OHT1。相对于形状IET1的背面侧缘部62、72而言,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的
贯通孔82a、92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IHT1。静叶构造100中的形状OET1的全部腹面侧缘部61、
71的贯通孔81a、91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OHT1。静叶构造100中的形状IET1的全部背面侧缘部
62、72的贯通孔82a、92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IHT1。同样,相对于形状OET2、3、4、5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贯通孔81a、91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OHT2、3、4、5。相对于形状IET2、3、4、5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贯通孔82a、92a的位置被定为位置IHT2、3、4、5。另外,相对于形状OET1、2、3、4、
5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位置OHT1、2、3、4、5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位置,相对于形状IET1、2、
3、4、5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位置IHT1、2、3、4、5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位置(具体说明如后所述)。
[0057] 另外,在一个静叶30n的叶型与其他静叶30m的叶型不同的情况下,其他静叶30m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设置于比一个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靠前侧的位置,
其他静叶30m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设置于比一个静叶30n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靠
后侧的位置。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靠腹面侧的静叶30n为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
于其他整流板31m、32m靠腹面侧的静叶30m为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其他整流板31m、32m
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31n、32n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靠
前侧的位置。另外,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靠背面侧的静叶30n-1为一个种类的叶型并
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靠背面侧的静叶30m-1为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其他整流
板31m、32m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31n、32n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
部82、92靠后侧的位置。
[0058] 具体而言,如图5的(a)所示,第二叶型VT2的螺栓孔83a设置于比第一叶型VT1的螺栓孔83a的位置OHT1靠前侧的位置OHT2。第二叶型VT2的螺栓孔84a设置于比第一叶型VT1的
螺栓孔84a的位置IHT1靠后侧的位置IHT2。第三叶型VT3的螺栓孔83a设置于比位置OHT1靠
后侧的位置OHT3。第三叶型VT3的螺栓孔84a设置于比位置IHT1靠前侧的位置IHT3。第四叶
型VT4的螺栓孔83a设置于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2靠前侧的位置OHT4。第四叶型VT4的螺
栓孔84a设置于比位置IHT1以及位置IHT2靠后侧的位置IHT4。第五叶型VT5的螺栓孔83a设
置于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3靠后侧的位置OHT5。第五叶型VT5的螺栓孔84a设置于比位置
IHT1以及位置IHT3靠前侧的位置IHT5。静叶30的后缘30f侧扩展的角度以叶型VT4、VT2、
VT1、VT3、VT5的顺序变大。与此相对,后侧的螺栓孔83a的位置从前侧向后侧以位置OHT4、
OHT2、OHT1、OHT3、OHT5的顺序被设定。另外,前侧的螺栓孔84a的位置与螺栓孔83a相反,从
后侧向前侧以位置IHT4、IHT2、IHT1、IHT3、IHT5的顺序被设定。其中,也可以后侧的螺栓孔
83a的位置从后侧向前侧按顺序变化,前侧的螺栓孔84a的位置从后侧向前侧按顺序变化。
并且,也可以螺栓孔的位置不以与这种静叶30的角度对应的顺序变化,而随机地变化。另
外,通过调整臂部83b、84b的长度、以及臂部83b、84b相对于突出部46、48的角度来设定螺栓
孔83a、84a的位置。
[0059] 如图6的(a)所示,相对于腹面侧缘部61的第二形状OET2的贯通孔81a设置于比相对于第一形状OET1的贯通孔81a的位置OHT1靠前侧的位置OHT2。相对于背面侧缘部62的第
二形状IET2的贯通孔82a设置于比相对于第一形状IET1的贯通孔82a的位置IHT1靠后侧的
位置IHT2(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叶型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一个种类的叶型”,第二叶型
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其他种类的叶型”)。相对于第三形状OET3的贯通孔81a设置于比位置
OHT1靠后侧的位置OHT3。相对于第三形状IET3的贯通孔82a设置于比位置IHT1靠前侧的位
置IHT3(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三叶型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一个种类的叶型”,第一叶型相
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其他种类的叶型”)。相对于第四形状OET4的贯通孔81a设置于比位置
OHT1以及位置OHT2靠前侧的位置OHT4。相对于第四形状IET4的贯通孔82a设置于比位置
IHT1以及位置IHT2靠后侧的位置IHT4。相对于第五形状OET5的贯通孔81a设置于比位置
OHT1以及位置OHT3靠后侧的位置OHT5。相对于第五形状IET5的贯通孔82a设置于比位置
IHT1以及位置IHT3靠前侧的位置IHT5。
[0060] 另外,如图5的(b)所示,第二叶型VT2的螺栓孔93a设置于比第一叶型VT1的螺栓孔93a的位置OHT1靠后侧的位置OHT2。第二叶型VT2的螺栓孔94a设置于比第一叶型VT1的螺栓
孔94a的位置IHT1靠前侧的位置IHT2。第三叶型VT3的螺栓孔93a设置于比位置OHT1靠前侧
的位置OHT3。第三叶型VT3的螺栓孔94a设置于比位置IHT1靠后侧的位置IHT3。第四叶型VT4
的螺栓孔93a设置于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2靠后侧的位置OHT4。第四叶型VT4的螺栓孔
94a设置于比位置IHT1以及位置IHT2靠前侧的位置IHT4。第五叶型VT5的螺栓孔93a设置于
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3靠前侧的位置OHT5。第五叶型VT5的螺栓孔94a设置于比位置IHT1
以及位置IHT3靠后侧的位置IHT5。静叶30的后缘30f侧扩展的角度以叶型VT4、VT2、VT1、
VT3、VT5的顺序变大。与此相对,前侧的螺栓孔93a的位置从后侧向前侧以位置OHT4、OHT2、
OHT1、OHT3、OHT5的顺序被设定。另外,后侧的螺栓孔94a的位置与螺栓孔93a相反,从前侧向
后侧以位置IHT4、IHT2、IHT1、IHT3、IHT5的顺序被设定。其中,也可以后侧的螺栓孔93a的位置从后侧向前侧按顺序变化,前侧的螺栓孔94a的位置从后侧向前侧按顺序变化。并且,也
可以螺栓孔的位置不以与这种静叶30的角度对应的顺序变化,而随机地变化。另外,通过调
整臂部93b的长度、以及臂部93b相对于突出部54的角度来设定螺栓孔93a的位置。通过调整
紧固部94c相对于突出部59的位置来设定螺栓孔94a的位置。
[0061] 如图6的(b)所示,相对于腹面侧缘部71的第二形状OET2的贯通孔91a设置于比相对于第一形状OET1的贯通孔91a的位置OHT1靠后侧的位置OHT2。相对于背面侧缘部72的第
二形状IET2的贯通孔92a设置于比相对于第一形状IET1的贯通孔92a的位置IHT1靠前侧的
位置IHT2。相对于第三形状OET3的贯通孔91a设置于比位置OHT1靠前侧的位置OHT3,相对于
第三形状IET3的贯通孔92a设置于比位置IHT1靠后侧的位置IHT3。相对于第四形状OET4的
贯通孔91a设置于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2靠后侧的位置OHT4。相对于第四形状IET4的贯
通孔92a设置于比位置IHT1以及位置IHT2靠前侧的位置IHT4。相对于第五形状OET5的贯通
孔91a设置于比位置OHT1以及位置OHT3靠前侧的位置OHT5。相对于第五形状IET5的贯通孔
92a设置于比位置IHT1以及位置IHT3靠后侧的位置IHT5。
[0062] 例如,在沿第一叶型VT1的腹面30c配置有腹面侧缘部61时,在腹面侧缘部61为第一形状OET1且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贯通孔81a设置于位置OHT1的情况下,贯通孔81a与
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的螺栓孔83a配置于相同位置且以能够插入螺栓的方式连通。另一方
面,在腹面侧缘部61为第二、三、四、五形状OET2、3、4、5的任一个且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的贯通孔81a为位置OHT2、3、4、5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贯通孔81a与螺栓孔83a配置于偏离的
位置而无法插入螺栓。同样,在沿第一叶型VT1的背面30d配置有背面侧缘部62时,在背面侧
缘部62为第一形状IET1且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贯通孔82a设置于位置IHT1的情况下,
贯通孔82a与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的螺栓孔84a配置于相同位置且以能够插入螺栓的方式
连通。另一方面,在背面侧缘部62为第二、三、四、五形状IET2、3、4、5的任一个且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的贯通孔82a为位置IHT2、3、4、5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贯通孔82a与螺栓孔84a配
置于偏离的位置而无法插入螺栓。相同的关系在其他位置的贯通孔81a、82a、91a、92a与螺
栓孔83a、84a、93a、94a之间也成立。
[0063] 接下来,对用于视觉上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的(a)是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图,图8的(b)是第二静叶侧连结部94附近的结构的放大
图。如图8的(a)所示,在多个静叶30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静叶30的叶型的
种类的静叶侧识别部MK1。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多个整流板31、32分别形成有能够通
过目视观察来识别靠腹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种类以及靠背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种类
的整流板侧识别部MK2。静叶侧识别部MK1可以形成于静叶30的任何部分,但形成于在组装
整流板31、32时工作人员容易目视观察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8的(a)所示,相对于腹面侧
的静叶30,在从腹面侧突出的突出部46的端面形成有静叶侧识别部MK1即可。另外,相对于
背面侧的静叶30,在从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49的端面形成有静叶侧识别部MK1即可。另外,
如图8的(b)所示,相对于腹面侧的静叶30,在从腹面侧突出的突出部59的外周侧的端面形
成有静叶侧识别部MK1即可。另外,相对于背面侧的静叶30,在从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56的
端面形成有静叶侧识别部MK1即可。此外,在图8中,作为静叶侧识别部MK1,示出了静叶30的
叶型的编号(例如,在第一叶型的情况下为“1”),但显示内容并不特别限定。另外,整流板侧识别部MK2可以形成于整流板31、32的任何部分,但形成于在组装整流板31、32时工作人员
能够目视观察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整流板31、32的背面形成有整流板
侧识别部MK2即可。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作为整流板侧识别部MK2,示出了靠背面侧的静
叶30的叶型的编号以及靠腹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编号(例如,在第一叶型以及第二叶型
这种组合的情况下为“1-2”),但显示内容并不特别限定。
[0064]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65] 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30m-1的叶型的组合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
部81、91的位置相同,并且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二整流板侧连
结部82、92的位置相同。即,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形状相同
的情况下,相互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的位置相同。
因此,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以及静叶30n-1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设置于与一个整流板31n、32n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
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分别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与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
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连结。由此,若静叶构造100中的任意整流板
31、32的形状与靠腹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静叶30的组合对应,则能够使整流
板侧连结部81、91、82、92与静叶侧连结部83、93、84、94连结。因此,只要多个整流板31、32分别形状对应,便能够组装于静叶构造100中的任意位置的一对静叶30间。
[0066] 这里,尽管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31m、32m形状不同,在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也存在工作人员进行误
组装的可能性。即,由于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30n的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以
及静叶30n-1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配置于与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
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对应的位置,所以根据组装方法不同而存在连结
的可能性。在误组装的情况下,存在整流板31、32在一对静叶30间变形的可能性,从而存在
对空气动力特性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或者,存在强行组装所带来的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0067]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30n的叶型与静叶30n-1的叶型的组合、和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静叶30m的叶型与静叶
30m-1的叶型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
流板侧连结部81、91的位置、与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上的第二整流板
侧连结部82、92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即,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31m、32m形
状不同的情况下,相互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的位置以及相互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
部82、92的位置的至少一方不同。因此,由于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30n的第一静
叶侧连结部83、93以及静叶30n-1的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设置于与一个整流板31n、32n上
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分别对应的位置,所以其他整
流板31m、32m上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位置不对应,无
法与它们连结。在静叶构造100中的任意整流板31、32的形状不与靠腹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
与靠背面侧的静叶30的组合对应的情况下,无法使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82、92与静叶侧
连结部83、93、84、94连结。因此,多个整流板31、32各自不会组装于形状不对应的组合的静
叶30间。根据以上说明,能够可靠地防止整流板31、32的误组装。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涡
轮风扇发动机1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所以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0068] 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板31n、32n的
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如何,在一个整
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的位置相同。在一个整流
板31n、32n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相同
的情况下,无论一个整流板31n、32n的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腹
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如何,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以及其他整流板31m、32m的第二整流板侧
连结部82、92的位置相同。由此,若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31m、32m之间,腹面侧缘部61、71的形状以及背面侧缘部62、72的形状的任一个共通,则与它们对应的整流板侧连
结部81、91、82、92的位置也能够共通化。这样,通过将各整流板31、32的构造局部共通化,从而部件的设计、制造等变得容易。
[0069] 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靠腹面侧的静叶30n是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靠腹面侧的静叶30m是其他种类的叶型的
情况下,其他整流板31m、32m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31n、32n的第
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靠背面侧的静叶
30n-1是一个种类的叶型并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靠背面侧的静叶30m-1是其他种类的
叶型的情况下,其他整流板31m、32m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设置于比一个整流板31n、
32n的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靠后侧的位置。这样,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根据靠腹
面侧的静叶30n的叶型的种类而偏离的方向、和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根据靠背面侧的
静叶30n-1的叶型的种类而偏离的方向相互在前后方向成为反向。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一
个整流板31n、32n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一个整流板
31n、32n中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与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之间的直线距离、与其
他整流板31m、32m中的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与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之间的直线
距离一致的图案。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整流板的误组装。
[0070] 此外,在上述直线距离一致的情况下,即便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31m、32m形状相互不同,通过在组装时对其他整流板31m、32m的姿势过度进行调整,也能够产
生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侧连结部83、93、84、94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整流板
侧连结部81、91、82、92成为能够连结的状态的可能性。因此,通过使上述相对位置不一致,
从而防止误组装的可靠性提高。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
31m、32m形状相互不同的情况下构成为,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的静叶侧连结部83、93、
84、94的位置与其他整流板31m、32m的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82、92的位置充分偏离。因此,即便在一个整流板31n、32n与其他整流板31m、32m,上述直线距离一致,也能够充分防止误组
装。因此,也可以在整流板31、32的形状的种类间,存在上述直线距离一致那样的组合。
[0071] 这里,在相对于一个整流板31n、32n靠腹面侧的静叶30n与靠背面侧的静叶30n-1是任意一种叶型并且相对于其他整流板31m、32m靠腹面侧的静叶30m与靠背面侧的静叶30m-1是
任意其他种类的叶型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避免一个整流板31n、32n中
的上述直线距离与其他整流板31m、32m中的上述直线距离一致的情况。即,能够可靠地防止
在组装一个整流板31n、32n的位置错误组装其他整流板31m、32m的情况。具体而言,对于第一
形状LT1(IET1、OET1)、第五形状LT5(IET2、OET2)、第八形状LT8(IET3、OET3)、第十一形状
LT11(IET4、OET4)、第十三形状LT13(IET5、OET5)而言,贯通孔81a、91a以及贯通孔82a、92a
间的直线距离均不同。这样,虽然靠腹面侧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叶型为相同类型的整流板
31、32存在有多个种类(5种),但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该类型间的误组装。
[0072] 例如,在图7的(a)所示那样的静叶构造100A中,设置有多个第三叶型VT3的静叶30连续的区间、多个第一叶型VT1的静叶30连续的区间以及多个第二叶型VT2的静叶30连续的
区间。在这种部分中,如第一形状LT1(IET1、OET1)、第五形状LT5(IET2、OET2)以及第八形状
LT8(IET3、OET3)那样,靠腹面侧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叶型为相同类型的整流板31、32存在
有多个。另一方面,如第七形状LT7(IET3、OET1)以及第二形状LT2(IET1、OET2)那样,靠腹面
侧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叶型为不同类型的整流板31、32仅存在少数(各一组)。即,靠腹面侧
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叶型为相同类型的整流板31、32存在与不同类型的整流板31、32相比
数量变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工作人员将第一形状LT1(IET1、OET1)与第八形状LT8
(IET3、OET3)混同的机会比将第一形状LT1(IET1、OET1)与第七形状LT7(IET3、OET1)混同的
机会多。根据以上说明,采用上述构造,通过优先提高靠腹面侧的叶型与靠背面侧的叶型为
相同类型的整流板31、32间的误组装防止的可靠性,能够提高作业整体的误组装防止的可
靠性。
[0073] 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3、93以及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4、94分别形成有螺栓孔83a、93a、84a、94a,并且在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81、91以及第二
整流板侧连结部82、92分别形成有贯通孔81a、91a、82a、92a。通过这种构造,使整流板侧连
结部81、91、82、92的各贯通孔81a、91a、82a、92a与静叶侧连结部83、93、84、94的各螺栓孔
83a、93a、84a、94a连通,并将螺栓经由贯通孔81a、91a、82a、92a紧固于螺栓孔83a、93a、84a、
94a,从而将整流板31、32组装于静叶30。另外,能够构成为仅通过使螺栓孔83a、93a、84a、
94a的位置与贯通孔81a、91a、82a、92a的位置偏移,就无法紧固螺栓,无法使各整流板侧连
结部81、91、82、92与各静叶侧连结部83、93、84、94连结。这样,通过简单结构来实现整流板
31、32的误组装防止。
[0074] 在本实施方式的静叶构造100中,在多个静叶30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静叶30的叶型的种类的静叶侧识别部MK1。另外,在多个整流板31、32分别形成有能够
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腹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种类以及背面侧的静叶30的叶型的种类的
整流板侧识别部MK2。通过这种构造,工作人员通过目视观察整流板侧识别部MK2与静叶侧
识别部MK1,能够容易判断要组装的整流板31、32是否为正确形状的整流板。
[0075]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静叶、固定部、整流板等形状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公开
的主旨的范围适当地变更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静叶构造具备5种叶型的静叶,但至少
两种以上即可。另外,静叶根据叶型的种类仅后缘侧的形状变化,但前缘侧的形状也可以变
化。另外,固定部具有从静叶的端部向周向突出的突出部,但若能够将静叶固定于机壳,便
可以采用任何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从机壳的外侧利用螺栓等紧固于静叶的长边方向的端
部的构造。另外,静叶侧连结部形成于固定部(固定金属件)的突出部的前端,但形成位置并
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形成于长尺寸部。另外,也可以通过扩宽突出部的宽度并在该突
出部的一部分形成螺栓孔而形成为静叶侧连结部。另外,也可以静叶侧连结部未形成于固
定部,而直接形成于静叶。另外,针对一块整流板,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也
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另外,对于第一静叶侧连结部而言,误组装防止构造
应用于静叶的靠外周侧的端部以及靠内周侧的端部双方,但应用于至少一方即可。
[0076] 另外,整流板侧连结部以及静叶侧连结部是基于贯通孔以及螺栓孔的紧固构造,但只要能够相互连结,便可以采用任何构造。例如,也可以在静叶侧连结部预先形成有直立
的螺栓,在整流板侧连结部形成有贯通孔。在该情况下,在以将螺栓插入贯通孔的状态安装
整流板并且对位之后,从螺栓的前端紧固螺母,由此组装整流板。另外,也可以在静叶侧连
结部设置有贯通孔代替螺栓孔。在该情况下,将螺栓插通整流板侧连结部的贯通孔与静叶
侧连结部的贯通孔,并利用螺母对螺栓的前端侧进行紧固。
[007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一个静叶的叶型与其他静叶的叶型相同,则相对于一个静叶的静叶侧连结部的位置与相对于其他静叶的静叶侧连结部的位置恒定。但是,对于
相对于一个整流板的第一静叶的叶型与第二静叶的叶型的组合而言,如果不同种类的整流
板并非是被误组装的整流板,那么即便是相同的叶型,静叶侧连结部的位置针对每个静叶
也都不同。与此配合,即便在一个整流板的第一(第二)缘部的形状与其他整流板的腹面侧
(背面侧)缘部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流板以及其他整流板上的第一(第二)整流板侧
连结部的位置也可以不同。但是,从部件的共通化的观点来看,若是相同的叶型,则使静叶
侧连结部的位置恒定即可。
[0078] 附图标记说明:
[0079] 1…涡轮风扇发动机;2…内壳体(机壳);3…压缩机;4…核心发动机;6…风扇;7…外壳体;21…动叶;30…静叶;31…外侧整流板;32…内侧整流板;30a、30b…端部;30c…腹面;30d…背面;61、71…腹面侧缘部;62、72…背面侧缘部;81、91…第一整流板侧连结部;
82、92…第二整流板侧连结部;81a、82a、91a、92a…贯通孔;83、93…第一静叶侧连结部;84、
94…第二静叶侧连结部;83a、84a、93a、94a…螺栓孔;100…静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