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8135.4

文献号 : CN107110528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平木雅人驹井阳介赤井龙彦

申请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能够确保使吸附部件透过的风量而不依靠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风量。在室外单元(30)中,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从吸入开口(46b)流入。其结果是,与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上产生结霜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33)的通风阻力增加而减少的风量相当的量的空气从吸入开口(46b)被导入,与[结霜时吸附风量减少的以往情况]相反地,吸附风量增加。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在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将板状的吸附部件(63)配置成其表面沿着铅垂面,所述吸附部件在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后被加热而放出所述水分,其中,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外壳(40),其形成外廓;

室外热交换器(33),其被收纳在所述主体外壳(40)中;和室外风扇(39),其被收纳在所述主体外壳(40)中,生成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流,所述主体外壳(40)具有:

吹出口(46a),其吹出来自所述室外风扇(39)的空气;和吸入开口(46b),其被设置在与所述吹出口(46a)不同的位置,将不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导入,在所述主体外壳(40)内形成有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利用所述室外风扇(39)生成所述空气流时产生的负压使从所述吸入开口(46b)导入的空气流向所述吸附部件(63)而在所述吸附部件(63)内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空调机的室外单元还具备喇叭口(52),所述喇叭口(52)将来自所述室外风扇(39)的空气向所述吹出口(46a)引导,所述喇叭口(52)中的空气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空气流路中的空气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在所述吸附部件(63)中,吸附在所述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侧和将吸附的所述水分放出的放出侧并存,所述吸附侧配置在靠近所述喇叭口(52)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吸附部件(63)与所述主体外壳(40)的前面部平行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吸入开口(46b)和所述喇叭口(52)的开口被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40)的前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吸附部件(63)被配置成与所述吸入开口(46b)对置。

说明书 :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特别是涉及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0828号公报)公开的带加湿功能的室外单元中,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室外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流向与该室外单元的前表面平行地配置的板状的吸附部件。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4] 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室外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大,很难使透过吸附部件的风量增加,并且,若开始在室外热交换器上结霜,则通风阻力进一步地增加而朝向吸附部件的风量减少,因此,成为加湿性能提高的障碍。
[0005]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确保透过吸附部件的风量而不依靠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风量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0006]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7]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是如下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将板状的吸附部件配置成其表面沿着铅垂面,所述吸附部件在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后被加热而放出水分,其中,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外壳,其形成外廓;室外热交换器,其被收纳在主体外壳中;和室外风扇。室外风扇被收纳在主体外壳中,生成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主体外壳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开口。吹出口吹出来自室外风扇的空气。吸入开口被设置在与吹出口不同的位置,将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空气导入。在主体外壳内形成有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利用室外风扇生成空气流时产生的负压使从吸入开口导入的空气流向吸附部件而在吸附部件内通过。
[0008] 根据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由于室外风扇运转时的负压的作用,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并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上发生结霜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增加而减少的风量相当的量的空气从该吸入开口被导入,与“结霜时吸附风量减少的以往情况”相反地,吸附风量增加。
[0009]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根据第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空调机的室外单元还具备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将来自室外风扇的空气向吹出口引导。并且,喇叭口中的空气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空气流路中的空气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相邻。
[0010] 根据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因此,由于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相邻,因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
[0011]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在吸附部件中,吸附在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侧和将吸附的水分放出的放出侧并存,吸附侧配置在靠近喇叭口的位置。
[0012] 根据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由于从吸入开口被导入的空气被引导到吸附部件的吸附侧是合理的,因此,通过将吸附侧配置在靠近喇叭口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
[0013]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吸附部件与主体外壳的前面部平行地配置。
[0014]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根据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吸入开口和喇叭口的开口被设置在主体外壳的前面部。
[0015] 根据该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
[0016]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根据第五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其中,吸附部件被配置成与吸入开口对置。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由于室外风扇运转时的负压的作用,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并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上发生结霜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增加而减少的风量相当的量的空气从该吸入开口被导入,与“结霜时吸附风量减少的以往情况”相反地,吸附风量增加。
[001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因此,由于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相邻,因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由于从吸入开口被导入的空气被引导到吸附部件的吸附侧是合理的,因此,通过将吸附侧配置在靠近喇叭口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流入。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起到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同等的效果。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通过室外风扇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的吸入侧、即喇叭口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从而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被导入。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起到与第五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同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的冷冻装置的结构图。
[0025] 图2是顶板被卸下的状态的室外单元的俯视图。
[0026] 图3是防护用格栅从前板上被卸下的状态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
[0027] 图4是示出加湿转子和通过加湿转子的空气流的立体图。
[0028] 图5是将加热器卸下的状态的加湿单元的立体图。
[0029] 图6是前板被卸下的状态的变形例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
[0030] 图7是示出图6中的喇叭口与加湿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32] (1)空调机10的结构的概要
[0033]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30的冷冻装置的结构图。在图1中,冷冻装置是具备室内单元20、室外单元30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制冷剂联络配管14、16的空调机10。空调机10具有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加湿运转和供气运转等多个运转模式,也可以将这些运转模式适当地组合起来。
[0034] 在室内单元20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1,在室外单元30设置有压缩机31、四路切换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电动膨胀阀34、气液分离器36、液体侧封闭阀37和气体侧封闭阀38。
[0035] 此外,在加湿运转和供气运转中,由于向室内提供外部空气,因此,通过供气软管18而在室内单元20与室外单元30之间有空气的移动。特别是,在加湿运转中,为了将含有很多水分的湿度高的空气从室外单元30提供到室内单元20,在室外单元30中从外部空气中取入水分。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湿单元60被设置在室外单元30内,加湿单元60具有从外部空气中吸入水分的功能。
[0037] (2)室内单元20的结构
[0038] 在室内单元20中,如图1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下游侧设置有由马达驱动的室内风扇22。室内风扇22是横流式风扇。当室内风扇22被驱动时,从室内单元20上部的吸入口23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而从室内单元20下部的吹出口24被吹出。
[0039] 此外,在室内单元20,供气软管18的供气口25被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上游侧空间中。供气软管18与加湿单元60连接,从加湿单元60被送来的湿度高的空气从供气口25被提供到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上游侧空间中。通过在这样的湿度高的空气从供气口25被提供的状态下驱动室内风扇22,从而能够提高从室内单元20的吹出口24被吹出的调和空气的湿度。
[0040] (3)室外单元30的结构
[0041] (3-1)整体结构
[0042] 图2是顶板48被卸下的状态的室外单元30的俯视图。此外,图3是防护用格栅56从图2的室外单元30上被卸下的状态的该室外单元30的主视图。
[0043] 在图1至图3中,室外单元30具备外壳40、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风扇39和加湿单元60。当室外风扇39被驱动时,外部空气从室外热交换器33的后面侧被吸入,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并从吹出口46a(参照图3)被吹出。通常,吹出口46a的前表面被防护用格栅56(参照图
2)覆盖,避免从外部触碰到螺旋桨39b。
[0044] 加湿单元6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室外单元30的送风机室41中,其它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42中。
[0045] (3-2)详细结构
[0046] (3-2-1)外壳40
[0047] 外壳40是由左侧板45、前板46、右侧板47、顶板48(参照图3)、底板49(参照图3)和背面部44构成的壳体,利用分隔部件43将内部分成送风机室41和机械室42。在送风机室41中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33和室外风扇39。在机械室42中配置有压缩机31和加湿单元60的一部分。
[0048] 分隔部件43从顶板48侧朝向底板49侧而与右侧板47大致平行地延伸。此外,分隔部件43从前板46内表面侧朝向室外热交换器33的右端而呈圆弧状延伸。其结果是,分隔部件43具有进行遮蔽以免风从送风机室41绕入到机械室42中的功能。
[0049] 此外,如图3所示,在前板46形成有圆形的吹出口46a。在吹出口46a以沿着其周缘的方式安装有环状的喇叭口52。
[0050] (3-2-2)压缩机31
[0051] 如图1所示,压缩机31位于机械室42侧,并被固定于底板49。在运转时,压缩机31成为高温,因此,与送风机室41相比,机械室42的温度高。
[0052] (3-2-3)电气部件单元50
[0053] 如图3所示,电气部件单元50位于送风机室41,搭载有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将用于对压缩机31和室外风扇39等进行驱动的电子部件汇集起来。
[0054] (3-2-4)室外热交换器33
[0055] 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33成型成L字状,以能够与外壳40的背面部44和左侧板45面对。此外,室外热交换器33的高度具有和顶板48与底板49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尺寸。
[0056] (3-2-5)室外风扇39
[0057] 室外风扇39具有由风扇马达39a驱动的螺旋桨39b,被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3的下游侧。螺旋桨39b的一部分被配置成进入到由该喇叭口52围绕而成的空间内。
[0058] (3-2-6)防护用格栅56
[0059] 如图2所示,防护用格栅56被安装于外壳40的前板46,并覆盖吹出口46a。在防护用格栅56形成有多个开口部,以便吹出外部空气。
[0060] (3-2-7)分隔部件43
[0061] 分隔部件43将外壳40内分隔成送风机室41和机械室4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湿单元60被配置在机械室42的上部,因此,加湿单元60兼作分隔部件43上部的一部分。
[0062] (3-2-8)加湿单元60
[0063] 如图2所示,加湿单元60被配置成在前板46与背面部44之间跨越送风机室41和机械室42。加湿单元60具有加湿转子63、吸附用管道68、加热器71、加湿用管道73、风扇75(参照图1)和加湿用第二管道180。
[0064] (4)加湿单元60的详细结构
[0065] (4-1)加湿转子63
[0066] 如图3所示,加湿转子63是圆板状,其被配置成与前板46的吸入开口46b对置,能够通过马达驱动而进行旋转。吸入开口46b形成中心角约为240°的扇形,扇的中心轴与加湿转子63的旋转中心轴位于同轴上。加湿转子63的整个周围被壁包围。
[0067] 由于加湿转子63利用与吸入开口46b对置的中心角为240°的扇形区域吸附水分,因此,将该区域称为水分吸附区域63a。此外,加湿转子63利用与水分吸附区域63a相邻且不与吸入开口46b对置的中心角为120°的扇形区域放出水分,因此,将该区域称为水分放出区域63b。即,加湿转子63通过旋转角度使作为水分吸附区域63a的部分成为水分放出区域63b、使作为水分放出区域63b的部分成为水分吸附区域63a。
[0068] 图4是示出加湿转子和通过加湿转子的空气流的立体图。在图4中,加湿转子63的周围设置有齿轮63t。此外,如图3所示,齿轮63t与小齿轮64a啮合,小齿轮64a借助于转子驱动用马达64的动力而进行旋转,从而加湿转子63整体与齿轮64t一同进行旋转。
[0069] 此外,水分吸附区域63a和水分放出区域63b是通过沸石等的烧制而形成的蜂巢结构。沸石等吸附剂在常温下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在被暴露于被加热器等加热的空气中而温度上升时放出水分。
[0070] 因此,在加湿单元60中,在加湿转子63的水分放出区域63b与前板46之间,以与水分放出区域63b对置的方式配置有加热器71。
[0071] (4-2)吸附用管道68
[0072] 图5是将加热器71卸下的状态的加湿单元60的立体图。在图5中,加湿单元60设置有吸附用管道68,该吸附用管道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到水分吸附区域63a中。吸附用管道68形成朝向前板46的吸入开口64b而开口的空气流入口681。空气流入口681的形状与吸入开口46b同样地形成中心角约为240°的扇形。
[0073] 含有水分的空气从空气流入口681被吸入后,在吸附用管道68内流动而到达加湿转子63的水分吸附区域63a,在透过那里时,水分被吸附,并从空气流出口683(参照图3)被排出。空气流出口683与室外风扇39进行旋转时成为负压的空间(即,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相邻,利用空气流出口683侧的气压比空气流入口681侧低的作用,空气从空气流入口681被吸入。另外,水分吸附区域63a被配置在比水分放出区域63b靠喇叭口52侧的位置。
[0074] 如图3所示,吸入开口46b被设置在前板46的吹出口46a的右斜上侧,并与吹出口46a同样地朝向前板46的前方开口。由于被室外风扇39朝向前方推出的空气沿着喇叭口52行进、并从吹出口46a强力被吹出,因此,从吹出口46a被吹出的空气不会从吸入开口46b被吸入。
[0075] 采用如上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取入含有更多水分的空气。通常,在制热运转时进行加湿运转,因此,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后的空气成为低温低湿。因此,在低温空气被吸入的情况下,加湿转子63能够吸附的水分量减少。但是,若为吸入开口64b和空气流入口681不将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后的空气吸入的结构,则能够取入含有更多水分的外部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加湿转子63吸附的水分量减少。
[0076] (4-3)加热器71
[0077] 加热器71对被送到水分放出区域63b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使水分从加湿转子63的水分放出区域63b放出。被加热的空气在透过水分放出区域63b时使水分从加湿转子63中放出而成为高湿的空气进入到加湿用管道73中。
[0078] (4-4)加湿用管道73
[0079] 如图1和图5所示,加湿用管道73经由加热器71将空气引导到水分放出区域63b,并且将透过加湿转子63的空气引导到风扇75。利用风扇75产生被引导到加湿用管道73的空气流。
[0080] 被引导到加湿用管道73的空气被加热器71加热而成为高温空气,并且,在透过加湿转子63时使水分从水分放出区域63b放出并成为高温高湿空气而朝向风扇75。
[0081] (4-5)风扇75
[0082] 如图1所示,风扇75具有:叶轮75a,其将加湿空气向规定的方向送出;和风扇马达75b,其对该叶轮75a进行驱动。风扇75被配置成叶轮75a的旋转轴成为水平方向的姿态,风扇马达75b的旋转轴直接连结于叶轮75a的旋转轴。此外,风扇75被配置在机械室42中。
[0083] 此外,叶轮75a被风扇外壳81包围。该风扇外壳81与加湿用第二管道180的入口连接。风扇马达75b的外侧被马达罩82覆盖。
[0084] (4-6)加湿用第二管道180
[0085] 加湿用第二管道180是将被风扇75推出的高温高湿空气引导到供气软管18(参照图1)的连接口的管道。加湿用第二管道180的大致整体位于机械室42,但仅包含与供气软管18连接的连接口的规定部分隔着右侧板47而位于机械室42的相反侧(参照图2)。
[0086] 如图5所示,加湿用第二管道180具有水平管道部181和铅垂管道部182。水平管道部181是水平地引导高温高湿空气的管道,铅垂管道部182是将流入到水平管道部181的高温高湿空气向下方引导的管道。水平管道部181从机械室42朝向右侧板47的后方端延伸。
[0087] 另外,铅垂管道部182从与水平管道部181连接的连接口向铅垂下方延伸,终端与供气软管18连接。
[0088] (5)空调机10的动作
[0089] (5-1)制冷运转
[0090] 在制冷运转时,四路切换阀32将压缩机31的喷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连接起来,并且将压缩机3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21的气体侧连接起来(图1中利用实线示出的状态)。
[0091] 此外,液体侧封闭阀37和气体侧封闭阀38为打开状态。电动膨胀阀34的开度被调节成,使得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为过热度目标值且固定。
[0092]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31、室外风扇39和室内风扇22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31中而被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路切换阀32而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33,与通过室外风扇39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而,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电动膨胀阀34减压后,经由液体侧封闭阀37和液体制冷剂联络配管14而被送到室内单元20。
[0093] 被送到该室内单元20的低压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而进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5中,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0094]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联络配管16而被送到室外单元30,并经由气体侧封闭阀38和四路切换阀32而流入到气液分离器36中。进而,流入到气液分离器36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31中。
[0095] 这样,在空调机10中,能够进行以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并且以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制冷运转。
[0096] (5-2)制热运转
[0097] 在制热运转时,四路切换阀32将压缩机31的喷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21的气体侧连接起来,并且将压缩机3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连接起来(图1中利用虚线示出的状态)。
[0098] 此外,电动膨胀阀34的开度被调节成,将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减压到可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蒸发的压力。液体侧封闭阀37和气体侧封闭阀38为打开状态。
[0099]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31、室外风扇39和室内风扇22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31中而被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路切换阀32、气体侧封闭阀38和气体制冷剂联络配管16而被送到室内单元20。
[0100] 被送到室内单元20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经由液体制冷剂联络配管14而被送到室外单元30中。
[0101] 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侧封闭阀37而进入到电动膨胀阀34中。液体制冷剂在由电动膨胀阀3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3中。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3中的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39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路切换阀32而流入到气液分离器36中。流入到气液分离器36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31中。
[0102] (5-3)加湿运转
[0103] 在空调机10中,加湿运转与制热运转组合着进行。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吸附用管道68的空气流入口681(参照图5)朝向前板46的吸入开口64b(参照图3)开口,空气流出口683(参照图2)与在室外风扇39旋转时成为负压的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相邻。当室外风扇
39运转时,空气流出口683侧的气压低于空气流入口681侧,借助该作用,“未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的、含有水分的外部空气”从空气流入口681被吸入。
[0104] 加湿转子63位于空气流入口681与空气流出口683之间、并且空气流出口683附近,在加湿运转时借助于转子驱动用马达64的动力按规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借助于加湿转子63的旋转,在水分吸附区域63a被加湿转子63吸附的水分随着加湿转子63的旋转而被运到水分放出区域63b,并来到与加热器71对置的位置。
[0105] 此外,由于风扇75也进行驱动,因此,外部空气绕入到加热器71周围并被加热。由于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加湿转子63的水分放出区域63b,因此,水分从暴露于该被加热的空气中的部分被释放出来。进而,含有水分的空气(下面,称为加湿空气。)被风扇75吸入,并经加湿用第二管道180而被吹出到供气软管18中。被加湿的空气经供气软管18而被引导到室内单元20。
[0106] (6)特征
[0107] (6-1)
[0108] 根据室外单元30,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从吸入开口46b流入。其结果是,与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上发生结霜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33的通风阻力增加而减少的风量相当的量的空气从吸入开口46b被导入,与“结霜时吸附风量减少的以往情况”相反地,吸附风量增加。
[0109] (6-2)
[0110] 根据室外单元30,通过室外风扇39的运转而使室外风扇39的吸入侧、即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成为负压,通过该作用,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46b被导入。特别是,由于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与作为空气流路AF2的下游侧端部的吸附用管道68的空气流出口683相邻,因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46b流入。
[0111] (6-3)
[0112] 由于从吸入开口46b被导入的空气被引导到加湿转子63的水分吸附区域63a是合理的,因此,通过将水分吸附区域63a侧配置在靠近喇叭口52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46b流入。
[0113] (7)变形例
[0114] 图6是前板被卸下的状态的变形例的室外单元30的主视图。此外,图7是示出图6中的喇叭口52与加湿单元6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0115] 在图6和图7中,在室外单元30中,若考虑死空间的最小化,则前板46的吹出口46a和吸入开口46b排列地配置在吹出口46a的纵轴上或横轴上是不合理的,吸入开口46b被配置在吹出口46a与前板46的右上角之间。
[0116] 吹出口46a与吸入开口46b的中心间距离是喇叭口52与吸附用管道68的中心间距离,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设定成两者的外周彼此不干涉的最短距离。
[0117] 为了利用负压而从吸入开口46b取入外部空气,使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周缘与吸附用管道68的空气流出口683的周缘接近,以使负压作用于空气流出口683。另外,关于到这里的记载内容,也被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0118] 这里,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有效地作用于空气流出口683的理想的结构是喇叭口52的中心轴与吸附用管道68的中心轴在一点处交叉。
[0119] 但是,由于使除了加湿转子63的水分吸附区域63a之外的加湿单元60收纳在机械室42中的这样的结构的制约,无法采用喇叭口52的中心轴与吸附用管道68的中心轴在一点处交叉的结构。
[0120]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使加湿转子63倾斜,以使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有效地作用于吸附用管道68的空气流出口683。如图7所示,加湿转子63的板面相对于喇叭口52的开口面倾斜规定角度θ,该规定角度θ在5°~45°的范围内,推荐值是30°。
[0121] 通过使加湿转子63的板面相对于喇叭口52的开口面倾斜规定角度θ,从而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流出口683更接近,因此,空气流出口683能够更多地收到喇叭口52的上游侧端部的负压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使更多的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46b流入。
[012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3]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发明,不限于具备加湿单元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对在被分隔部件将空间分割成两部分的外壳内以跨越这两个空间的方式配置有其它单元的设备也有用。
[0124] 标号说明
[0125] 10 空调机
[0126] 30 室外单元
[0127] 33 室外热交换器
[0128] 39 室外风扇
[0129] 40 主体外壳
[0130] 46a 吹出口
[0131] 46b 吸入开口
[0132] 52 喇叭口
[0133] 63 加湿转子(吸附部件)
[0134] 现有技术文献
[0135] 专利文献
[013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0828号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