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53787.0

文献号 : CN1071126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椋野润一逢泽胜彦北冈贤一汤川秀藏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在机器的外壳上设置的连接器(C),包括:包覆电线(10),其通过用绝缘包覆层(12)将芯线(11)包覆而形成;端子零件(20),其与对方端子嵌合连接;柔软导体(15),其介于端子零件(20)与包覆电线(10)的末端之间;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30),其将端子零件(20)与柔软导体(15)一起收纳,在包覆电线(10)的芯线(11)设置有与芯线(11)成为一体的芯线固定部(25),芯线固定部(25)通过模塑成形埋设到壳体(30)。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包覆电线,其通过用绝缘包覆层将芯线包覆而形成;

端子零件,其与对方端子嵌合连接;

柔软导体,其介于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之间,并由通过从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以露出状态引出的所述芯线而形成;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其将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柔软导体一起收纳,在所述包覆电线的所述芯线设置有与所述芯线成为一体的芯线固定部,所述芯线固定部通过模塑成形埋设到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体,所述芯线固定部被埋设于所述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在与所述端子零件的嵌合方向即前方相反的后方开口;中央壳体,其从前方嵌合到所述后壳体;以及前壳体,其收纳所述端子零件,并从所述中央壳体的前方被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固定部是被固定安装到所述芯线的金属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由多个线材构成,所述芯线固定部通过利用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熔接将所述线材之间结合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电线插通孔,在所述电线插通孔中插通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部,并在所述包覆电线的所述末端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的通过所述绝缘包覆层被去除而露出的所述芯线设置有所述芯线固定部,所述芯线固定部埋设在所述电线插通孔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导体通过从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以露出状态引出的所述芯线以具有余长的方式折弯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电线沿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所述嵌合方向相交的方向被引出。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前,作为具有将从电线传来的振动遮断的功能的连接器,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如下:在壳体的前端侧上设置的腔内收纳有与对方端子嵌合连接的端子零件,该端子零件的后端连接有由编组线构成的伸缩性导体,另一方面,包覆电线贯穿壳体的底壁并导入到壳体的内部,且包覆电线的末端与伸缩性导体连接。
[0003] 在此,包覆电线的芯线的末端与伸缩性导体的后端通过电阻焊接的方式熔接而形成平板状的熔接部,该熔接部通过螺栓被拧紧固定到壳体。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在熔接部被固定到壳体的部分将可能从包覆电线(芯线)传递到端子零件的振动遮断,从而防止造成端子零件彼此的接触不良等问题。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上述的振动遮断对策中,当形成熔接部时,分别将芯线的末端与伸缩性导体的后端形成为扁平的板状,再将两者熔接,并且有必要加工螺纹孔,另外关于将熔接部固定到壳体这一点,有必要使用另外设置的螺栓来紧固,总的来说,在制造中需要花费时间,导致成本变高。
[0009]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应对振动的振动遮断结构。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具有以下特征,具备:包覆电线,其通过用绝缘包覆层将芯线包覆而形成;端子零件,其与对方端子嵌合连接;柔软导体,其介于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之间;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其将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柔软导体一起收纳,在所述包覆电线的所述芯线设置有与所述芯线成为一体的芯线固定部,所述芯线固定部通过模塑成形埋设到所述壳体。
[0012] 可能从包覆电线的芯线传递到端子零件的振动,能够被与芯线一体构成的芯线固定部被固定到壳体的部分遮断,从而避免造成与对方端子之间的触点不良。上述的振动遮断中发挥作用的部分是通过将设置在芯线上的芯线固定部以模塑成形埋设到壳体而形成,从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且降低成本。
[0013]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014] 所述芯线固定部是被固定安装到所述芯线的金属部件。
[0015] 所述芯线由多个线材构成,所述芯线固定部通过利用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熔接将所述线材之间结合而形成。
[0016] 由于当形成芯线固定部时,不使用金属部件,所以有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
[0017] 所述壳体设置有电线插通孔,在所述电线插通孔中插通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部,并在所述包覆电线的所述末端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的通过所述绝缘包覆层被去除而露出的所述芯线设置有所述芯线固定部,所述芯线固定部埋设在所述电线插通孔的内表面。
[0018] 在包覆电线的末端部上的露出的芯线上设置的芯线固定部通过被埋设到电线插通孔的内表面而被固定到壳体。
[0019] 所述柔软导体通过从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以露出状态引出的所述芯线以具有余长的方式折弯而形成。
[0020] 柔软导体用于发挥吸收壳体相互之间的组装公差等作用,由于所述柔软导体利用从包覆电线的末端引出的芯线而形成,所以使结构简单化。
[0021] 所述包覆电线沿与所述端子零件的嵌合方向相交的方向被引出。
[0022] 连接器形成为L型,有利于在嵌合方向上节省空间。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对付振动的振动遮断结构。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0026]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芯线固定部的埋设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实施方式1>
[0028] 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C安装在机器(例如、搭载在混合动力自动车或电动汽车上的逆变器或电动机等)的外壳上被使用。
[0029] 连接器C大致构成为具备:多个端子零件20,其个别地设置于包覆电线10的末端;合成树脂制的壳体30,其收纳该端子零件20;以及屏蔽壳60,其包覆安装于壳体30。
[0030] 端子零件20是阴端子,以嵌合连接到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阳端子)的方式发挥作用,对方端子安装于在外壳内设置的对方连接器。端子零件20具备:方筒状的端子主体21,其内部具备弹性接触片;以及安装板22,其形成为从端子主体21的后缘延伸出。
[0031] 包覆电线10构成为用绝缘包覆层12包覆芯线11外周,芯线11由将多个金属线材11A(参照图2)捻在一起而成的绞合线构成。在包覆电线10的末端引出通过绝缘包覆层12被切除(剥皮)预定长度而露出的长尺状的芯线11(以下、长条14),该长条14以留有余长的方式折弯成大致L字形,从而形成柔软导体15。长条14的顶端部被扁平地扩张,该扁平部16采用电阻焊接而固定安装于上述端子零件20的后端的安装板22。
[0032] 壳体30如上所述为合成树脂制。壳体30由后壳体31R、中央壳体31C以及前壳体31F这3个构件构成。
[0033] 后壳体31R呈前后面开口的方筒形,其内部沿正面视图的左右方向被分隔壁32分隔为与端子零件20相同数量的收纳室33。在各收纳室33的底壁34的稍靠后端的位置,朝下方突出地形成有电线插通筒35。该电线插通筒35中插通有包覆电线10中的残留有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部的预定长度部分(插通部17),具体如后述。
[0034] 后壳体31R的各收纳室33中收纳有柔软导体15的形成有折弯部15A的后侧部分。在后壳体31R的后面开口36的整个面嵌合有后盖体38,在该后盖体38的外周嵌合安装有第1密封环37。
[0035] 在后壳体31R的前端侧的外周嵌合安装有第2密封环39,该第2密封环39通过密封护圈40来防止脱落。
[0036] 中央壳体31C具备短尺寸且壁厚的方筒部41,其内部同样被分隔成与端子零件20相同数量的收纳室43。从方筒部41的后端面的外周缘突出形成有壁薄的安装筒部44,该安装筒部44紧密地嵌合到上述后壳体31R的前端部的外周。
[0037] 方筒部41的前端侧的外周面被缩径,从缩径部41A的前端面的外周缘突出形成有薄壁的支承筒部45。缩径部41A的外周嵌合安装有第3密封环46,且在支承筒部45嵌合安装有截面呈隧道状的前置保持体50,前置保持体50发挥防止第3密封环46脱离等作用。
[0038] 前壳体31F形成为大致方筒形,能够隔着一定的间隙51嵌合到前置保持体50的内周,在前壳体31F的内部形成有腔55,各端子零件20紧密地插入收纳于各个所述腔55。在腔55的前壁56形成有端子插入口57,在该端子插入口57中插入对方端子(阳端子)的极片。
[0039] 在前壳体31F的上表面以能够在与端子零件2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退的方式安装有止动体58,止动体58卡止在端子零件20的端子主体21的后缘来防止端子零件20脱离。
[0040] 在前壳体31F的后端缘突出地形成有凸缘59,凸缘59具有比前置保持体50的内周壁52的内径尺寸大的外径尺寸。前壳体31F的上述凸缘59被夹持在中央壳体31C的方筒部41的正面与安装在该中央壳体31C上的前置保持体50的内周壁52的后端面之间,从而防止前壳体31F脱落,且通过上述间隙51能够使前壳体31F沿径向遊动,也就是说前壳体31F以浮动的状态被支承。
[0041]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通过绝缘包覆层12被切除预定长度而使芯线11露出,在该露出的芯线11的外周上固定安装有具有较短尺寸的金属套管25(“芯线固定部”的一个例子),该金属套管25形成为被埋设于在后壳体31R上设置的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内的结构。
[0042] 接着,再对包括上述金属套管25的埋设工序在内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C的组装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043] 包覆电线10形成为如下状态:包覆电线10的末端的绝缘包覆层12被切除预定长度,从而引出长尺状的露出的芯线11、即长条14。另外,在包覆电线10的外周自由滑动地嵌合安装有金属套管25。为此,金属套管25的原形形成为圆环形,该金属套管25具有比包覆电线10的外径稍大的内径尺寸。
[0044] 在包覆电线10的残留有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部、即插通部17中,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绝缘包覆层12被切除比上述金属套管25稍长的区域(切除部18),使得芯线11处于露出状态。之后,处于自由状态的金属套管25滑动到切除部18,并嵌合到露出的芯线11的外周后,用工具等凿紧而将金属套管25固定安装于芯线11。凿紧方式例如有扁平地被压扁或六角凿紧等。
[0045] 另一方面,在包覆电线10的末端引出的长条14的顶端部扁平地被扩张,该扁平部16通过电阻焊接被固定安装在端子零件20的后端的安装板22上。
[0046] 像这样,多个包覆电线10在长条14的顶端部个别地连接有端子零件20,多个包覆电线10通过将长条14的中途位置直角弯曲而形成柔软导体15,由此设置于未图示的模具内,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后壳体31。当形成了后壳体31R时,各包覆电线10的柔软导体15的后部侧被收纳于收纳室33,且端子零件20朝后壳体31R的前方突出。
[0047] 另一方面,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通过电线插通筒35引出到下方。在此,被直接固定于在插通部17上露出的芯线11上的金属套管25处于被埋设在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内的状态。
[0048] 另外,被引出的多个包覆电线10作为电线束被束在一起。
[0049] 如上所述,在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后壳体31R的前端侧嵌合安装了第2密封环39之后,通过密封护圈40防止该第2密封环39脱落。接着,使端子零件20穿过收纳室43并与后壳体31R的正面侧相抵接,后端的安装筒部44嵌合到后壳体31R的前端部的外周而被锁定,从而将嵌合安装有第3密封环46的中央壳体31C连接到后壳体31R的前端部。
[0050] 与此同时,准备前壳体31F,前壳体31F处于将止动体58保持在后退位置的状态,通过一边穿过后壳体31R的后面开口36按压柔软导体15,一边使前壳体31F朝中央壳体31C的正面移动,从而使各端子零件20从后方插入到对应的腔55内。在将端子零件20插入到与前壁56抵接为止的状态下使止动体58压入到前进位置,各端子零件20以能被防止脱离的方式收纳在腔55内。
[0051] 接着,前置保持体50以使前壳体31F隔着间隙51穿过内周壁52的内部并且使外周壁53的内表面沿着中央壳体31C的支承筒部45的外表面的方式从前方嵌入,并经由未图示的锁闭部件被安装。前置保持体50被安装到预定位置后,外周壁53作为第3密封环46的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0052] 另外,通过将前壳体31F的后端的凸缘59松缓地夹在内周壁52的后端与中央壳体31C的方筒部41的正面之间,从而能够将前壳体31F以能够在前置保持体50内沿径向遊动的方式被支承,即以浮动状态被支承。
[0053] 此外,前置保持体50还发挥限制止动体58从前进位置返回的作用。
[0054] 然后,将嵌合安装有第1密封环37的后盖体38不透水地嵌合安装于后侧壳体30的后面开口36。
[0055] 最后,通过屏蔽壳60以覆盖壳体30的上表面、左右侧面以及背面的方式盖到壳体30上,并用螺钉61固定到后壳体31R的上表面,从而屏蔽壳60被固定。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器C的组装结束。
[0056] 对以上述方式组装的连接器C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虽未在图中所示,连接器C的壳体30的前端部嵌合到在外壳的安装部上形成的安装孔,并与在外壳内等待被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壳体嵌合。此时,在壳体30(前壳体31F)与对方的壳体发生轴芯不吻合的情况下,通过浮动机构使前壳体31F遊动来进行轴芯对准,嵌合到对方的壳体,但是在包覆电线10上设置的柔软导体15变形且容许前壳体31F遊动,使得前壳体31F与对方的壳体正确且顺利地相互嵌合。伴随于此,收纳在壳体30内的各端子零件20正规地嵌合连接到在对方的壳体上安装的对应的对方端子。在连接器C中,通过螺钉将屏蔽壳60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固定到外壳的安装部。由此,形成针对在外壳内的机器的导电电路。
[0057] 在使用状态中,若引出到壳体30的外部的电线束受到振动,则该振动可能通过包覆电线10特别是芯线11传递到端子零件20,但是由于在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中一体固定安装于芯线11上的金属套管25咬入到在壳体30上形成的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并被固定,所以通过芯线11传递的振动被固定于壳体30的金属套管25部分遮断,能够限制振动传递到端子零件20,避免造成与对方端子之间的触点不良等。
[0058] 特别是,上述遮断振动的部分通过将固定安装于芯线11上的金属套管25采用模塑成形方式埋设到后壳体31R的电线插通筒35而形成,从而简化制造工序并降低成本。
[0059] 在使用时,即使在包覆电线10的芯线11出现发热的情况下,由于在插通部17中直接固定安装于芯线11的金属套管25被埋设到壳体30的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因此能够通过壳体30效率良好地进行散热,且抑制包覆电线10的芯线11乃至端子零件20的温度上升。
[0060] <实施方式2>
[0061] 图2表示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对芯线固定部以及其埋设结构进行了变更。也就是说,在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绝缘包覆层12被切除预定长度而使芯线11露出,在该露出部分,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熔接将构成同一芯线11的金属线材11A相互结合,从而形成芯线固定部70。
[0062] 于是,在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插通到电线插通筒35的状态下,通过模塑成形来形成后壳体31R。在此,由于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熔接将绞合线熔接从而形成固定部70,所以其外周面有凹凸,芯线固定部70的外周面陷入到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即处于埋设状态。关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0063] 在实施方式2中,很明显由于在包覆电线10的插通部17中将芯线11(金属线材11A)凝结成一体而形成芯线固定部70,该芯线固定部70咬入到在壳体30上形成的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35A而被固定,所以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振动想要通过包覆电线10特别是芯线11传递到端子零件20的情况下,该振动在芯线固定部被固定于壳体30的部分被遮断,能够限制振动被传递到端子零件20,避免造成与对方端子之间的触点不良等。
[0064] 另外,在使用时,即使在包覆电线10的芯线11发热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壳体30效率良好地进行散热,且抑制包覆电线10的芯线11乃至端子零件20的温度上升。
[0065] 与实施方式1相比,由于当形成芯线固定部70时不使用金属套管25(金属部件),所以有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
[0066] <其他实施方式>
[0067]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
[0068] (1)作为实施方式1所示的构成芯线固定部的金属部件的其他例,也可以采用C环那样的开放形式的金属套管。在这样的金属套管中,在包覆电线的插通部中将绝缘包覆层切除而使芯线露出后,只要嵌合拧紧该金属套管即可,所以金属套管的固定组装作业变得简单。
[0069] (2)上述实施方式所例举的连接器的组装步骤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适宜地对其进行变更。另外,关于壳体的形状,包括构件数量在内均可适宜地进行变更。
[0070] (3)本公开的技术也能够适用于作为柔软导体采用了编组线的连接器。参照实施方式1,将折弯成L字形的编组线的一端连接到端子零件的后端,另一方面,在该编组线的另一端与从包覆电线的末端突出的芯线的末端之间架设由细长的金属板构成的芯线固定部并用电阻焊接等手段连接,将包覆电线引出到壳体的外部,作为振动遮断结构,采用将金属板的与芯线连接的一侧的端部通过模塑成形而埋设在壳体的结构即可。
[0071] (4)作为在采用编组线作为上述柔软导体的情况下的金属部件(芯线固定部)的其他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通过电阻焊接连接到编组线的端部上的连接板的后端设置桶部,该桶部被拧紧到包覆电线上的芯线的末端。该芯线固定部也可以采用将被拧紧在芯线上的桶部通过模塑成形埋设到壳体的结构。
[0072] (5)参照实施方式2,针对从包覆电线的末端突出的已露出的芯线,至少在基端侧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熔接将线材之间结合而形成芯线固定部,另一方面,将芯线的突出端连接到L字形的编组线的端部,编组线的端部连接于端子零件的后端,作为振动遮断结构,采用将在露出的芯线的基端部上设置的芯线固定部通过模塑成形埋设到壳体的结构即可。
[0073]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举了从壳体的后表面沿直角方向引出电线形式的连接器,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将电线笔直地引出到壳体的后方的形式的连接器。
[0074]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举了安装在逆变器或电动机的外壳的屏蔽连接器,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安装在逆变器或电动机以外的其他机器的外壳上的屏蔽连接器。此外,本发明也适用于不采用屏蔽的形式的机器安装用的连接器。
[0075] 附图标记说明
[0076] C…连接器
[0077] 10…包覆电线
[0078] 11…芯线
[0079] 11A…金属线材(线材)
[0080] 12…绝缘包覆层
[0081] 14…长条
[0082] 15…柔软导体
[0083] 17…插通部(包覆电线的末端部)
[0084] 18…切除部
[0085] 20…端子零件
[0086] 25…金属套管(金属部件;芯线固定部)
[0087] 30…壳体
[0088] 31R…后壳体
[0089] 35…电线插通筒(电线插通孔)
[0090] 35A…(电线插通筒35的)内周面
[0091] 70…芯线固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