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绝缘体、成形模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7275.X

文献号 : CN107112727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黑野启一上垣裕则本田稔贵间宽幸田中邦治河路裕幸

申请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抑制由脱模引起的成形体的变形。使用由多个模具部构成的后部成形模具,该多个模具部包括第一模具部和第二模具部,该第一模具部形成后部成形模具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第一部分内表面,该第二模具部配置在比第一模具部靠轴线的方向的前端侧,并形成后部成形模具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第二部分内表面。在脱模时,通过使第一模具部开始相对于后部成形部朝向后端侧移动的步骤、和在使第一模具部开始移动之后使第二模具部开始相对于后部成形部朝向后端侧移动的步骤,将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多个模具部。而且,后部成形模具可以由形成后部成形模具的内表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部分的多个模具部构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绝缘体是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后部成形模具的空间内配置棒部,该后部成形模具具有与后部成形部的外形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内表面形成所述空间,并且该后部成形模具由形成所述内表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部分的多个模具部构成,该后部成形部是比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大径部对应的部分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该棒部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轴孔中的形成于所述后部成形部的部分相同的形状的外表面;

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棒部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空间注射材料来成形所述后部成形部;及通过将所述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所述多个模具部而使所述后部成形部脱模,所述多个模具部包括第一模具部和第二模具部,该第一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第一部分内表面,该第二模具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模具部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前端侧,并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绕所述周向一周的第二部分内表面,使所述后部成形部脱模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使所述第一模具部开始相对于所述后部成形部朝向所述后端侧移动的步骤、和在使所述第一模具部开始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模具部开始相对于所述后部成形部朝向所述后端侧移动的步骤,来将所述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所述多个模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第一部分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部分内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倾斜率为5/1000以下的部分。

3.一种火花塞用的绝缘体,是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用的绝缘体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后部分中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部分的壁厚的最小值为2.6mm以下,该后部分是所述绝缘体中的比所述大径部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部分的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上。

4.一种成形模具,用于成形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具具备:后部成形模具,具有与后部成形部的外形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并通过所述内表面形成空间,该后部成形部是比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大径部对应的部分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及棒部,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轴孔中的形成于所述后部成形部的部分相同的形状的外表面,且配置在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空间内,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由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部分的多个模具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模具,其中,

所述多个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形模具,其中,

所述多个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轴线的方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

说明书 :

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绝缘体、成形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制造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内燃机中使用火花塞。作为火花塞,例如利用了具有中心电极、绝缘体、主体配件的火花塞,该中心电极沿轴线方向延伸,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且在轴孔的前端侧配置有中心电极,该主体配件配置在绝缘体的外周。作为制造绝缘体的方法,例如,提出了使用注射成形的方法。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02514号
[0006]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 2010 042 15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的概要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在使用成形模具来成形绝缘体的未烧制的成形体的情况下,在成形后使成形体从成形模具脱模。此时,成形体由摩擦力向成形模具拉拽,有时会变形。
[0010]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抑制由脱模引起的成形体的变形的技术。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公开例如公开了以下的适用例。
[0013] [适用例1]一种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后部成形模具的空间内配置棒部的步骤,该后部成形模具具有与后部成形部的外形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内表面形成所述空间,并由形成所述内表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部分的多个模具部构成,该后部成形部是比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大径部对应的部分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该棒部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轴孔中的形成于所述后部成形部的部分相同的形状的外表面;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棒部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空间注射材料来成形所述后部成形部的步骤;及通过将所述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所述多个模具部而使所述后部成形部脱模的步骤,所述多个模具部包括第一模具部和第二模具部,该第一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第一部分内表面,该第二模具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模具部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前端侧,并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绕所述周向一周的第二部分内表面,使所述后部成形部脱模的步骤包括通过使所述第一模具部相对于所述后部成形部朝向所述后端侧开始移动的步骤、和在使所述第一模具部开始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模具部相对于所述后部成形部朝向所述后端侧开始移动的步骤,来将所述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所述多个模具部的步骤。
[0014] 根据该结构,第一模具部和第二模具部以互不相同的定时相对于后部成形部开始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的变形。
[0015] [适用例2]根据适用例1记载的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第一部分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部分内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倾斜率为5/1000以下的部分。
[0016]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表面的倾斜率小的后部成形部的由脱模引起的变形。
[0017] [适用例3]一种火花塞用的绝缘体,是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其中,所述火花塞用的绝缘体通过适用例1或2记载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后部分中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部分的壁厚的最小值为2.6mm以下,该后部分是所述绝缘体中的比所述大径部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部分的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上。
[0018] 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当地制造出包括具有特定的结构的后部分的绝缘体。
[0019] [适用例4]一种成形模具,用于成形具有外径最大的部分即大径部、外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部分、及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的火花塞用的筒状的绝缘体,其中,所述成形模具具备:后部成形模具,具有与后部成形部的外形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并通过所述内表面形成空间,该后部成形部是比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大径部对应的部分靠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及棒部,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轴孔中的形成于所述后部成形部的部分相同的形状的外表面,且配置在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空间内,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由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部分的多个模具部构成。
[0020]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多个模具部而能够使后部成形部脱模,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的变形。
[0021] [适用例5]根据适用例4记载的成形模具,其中,所述多个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
[0022]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将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多个模具部,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的变形。
[0023] [适用例6]根据适用例4或5记载的成形模具,其中,所述多个模具部形成所述后部成形模具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轴线的方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
[0024]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将后部成形模具分解成多个模具部,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的变形。
[002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用于对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未烧制的成形体进行成形的成形模具、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的制造方法、按照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绝缘体、具有该绝缘体的火花塞、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按照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火花塞等形态实现。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火花塞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7] 图2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8] 图3是表示成形未烧制的绝缘体的工序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0029] 图4是表示成形未烧制的绝缘体的工序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0030] 图5是表示成形未烧制的绝缘体的工序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0031] 图6是外模200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7是后部分10r的长度的说明图。
[0033] 图8是外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34]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对成形体10z进行成形的工序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0035]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对成形体10z进行成形的工序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0036] 图11是表示外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A.第一实施方式:
[0038] A1.火花塞的结构:
[0039] 图1是火花塞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图中,示出火花塞100的中心轴CL(也称为“轴线CL”)。图示的剖面是包含中心轴CL的剖面。以下,将与中心轴CL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轴线CL的方向”,或者简称为“轴线方向”或“前后方向”。将以中心轴CL为中心的圆的径向也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CL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也称为“周向”。将与中心轴CL平行的方向中的图1的下方向称为前端方向Df或前方向Df,将上方向也称为后端方向Dfr或后方向Dfr。前端方向Df是从后述的端子配件40朝向电极20、30的方向。而且,将图1的前端方向Df侧称为火花塞100的前端侧,将图1的后端方向Dfr侧称为火花塞100的后端侧。
[0040] 火花塞100具有绝缘体10(也称为“绝缘子1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端子配件40、主体配件50、导电性的第一密封部60、电阻体70、导电性的第二密封部80、前端侧密封垫8、滑石9、第一后端侧密封垫6和第二后端侧密封垫7。
[0041] 绝缘体10是具有沿着中心轴CL延伸而贯通绝缘体10的贯通孔12(以下也称为“轴孔12”)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绝缘体10通过对氧化铝进行烧制而形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绝缘材料)。绝缘体10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方向Dfr依次排列的腿部13、第一缩外径部15、前端侧主体部17、第三缩外径部14、突缘部19、第二缩外径部11和后端侧主体部18。突缘部19是绝缘体10中的外径最大的部分(也称为大径部19)。绝缘体10中的大径部19以外的部分的外径比大径部19的外径小。第一缩外径部15的外径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在绝缘体10的第一缩外径部15的附近(在图1的例子中,为前端侧主体部17)形成内径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第一缩内径部16。第二缩外径部11的外径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逐渐减小。第三缩外径部14的外径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在图中,示出绝缘体10的后部分10r的轴线CL的方向的范围。后部分10r是绝缘体10中的比大径部19靠后方向Dfr侧的特定的部分。
[0042] 如图1所示,在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前端侧插入中心电极20。中心电极20具有沿着中心轴CL延伸的棒状的轴部27和与轴部27的前端接合的第一端头29。轴部27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方向Dfr依次排列的腿部25、突缘部24和头部23。在腿部25的前端(即,轴部27的前端)接合第一端头29(例如,激光焊接)。第一端头29的至少一部分在绝缘体10的前端侧,向轴孔12外露出。突缘部24的前方向Df侧的面由绝缘体10的第一缩内径部16支撑。而且,轴部27具有外层21和芯部22。外层21由耐氧化性比芯部22优异的材料,即,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曝露于燃烧气体时的消耗少的材料(例如,纯镍、包含镍和铬的合金等)形成。芯部22由导热率比外层21高的材料(例如,纯铜、铜合金等)形成。芯部22的后端部从外层21露出,形成中心电极20的后端部。芯部22的其他的部分由外层21包覆。但是,也可以通过外层21覆盖芯部
22的整体。而且,第一端头29使用对于放电的耐久性比轴部27优异的材料(例如,铱(Ir)、铂(Pt)等贵金属、钨(W)、包含从上述的金属选择的至少1种的合金)形成。
[0043] 在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后端侧插入端子配件40的一部分。端子配件40使用导电性材料(例如,低碳钢等金属)形成。
[0044] 在火花塞100的后方向Dfr侧装配火花塞帽400。火花塞帽400例如具有:具有凹部412的树脂制的帽主体410;固定在凹部412内的金属制的端子连接构件420;以包围凹部412的方式固定于帽主体410的环状的橡胶制的罩430。在端子连接构件420上连接未图示的火花塞软线。端子连接构件420通过与端子配件40接触而将火花塞软线与端子配件40电连接。
罩430与绝缘体10(尤其是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紧贴。由此,能抑制火花塞帽400从火花塞100的脱落。而且,能抑制水从外部向凹部412内的浸入。
[0045] 在绝缘体10的轴孔12内,在端子配件40与中心电极20之间配置用于抑制电气性的噪声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电阻体70。电阻体70例如使用包含导电性材料(例如,碳颗粒)、陶瓷颗粒(例如,ZrO2)、玻璃颗粒(例如,SiO2-B2O3-Li2O-BaO系的玻璃颗粒)的材料而形成。在电阻体70与中心电极20之间配置导电性的第一密封部60,在电阻体70与端子配件40之间配置导电性的第二密封部80。密封部60、80例如使用包含与电阻体70的材料包含的玻璃颗粒相同的玻璃颗粒、金属颗粒(例如,Cu)的材料而形成。中心电极20与端子配件40经由电阻体70和密封部60、80而电连接。
[0046] 主体配件50是具有沿着中心轴CL延伸而贯通主体配件50的贯通孔59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主体配件50使用低碳钢材形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导电性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在主体配件50的贯通孔59插入绝缘体10。主体配件50固定在绝缘体10的外周。在主体配件50的前端侧,绝缘体10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腿部13的前端侧的部分)向贯通孔59外露出。在主体配件50的后端侧,绝缘体10的后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侧主体部18的后端侧的部分)向贯通孔59外露出。
[0047] 主体配件50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依次排列的主体部55、基座部54、变形部58、工具卡合部51和敛缝部53。基座部54是突缘状的部分。主体部55是从基座部54沿着中心轴CL朝向前方向Df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在主体部55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向内燃机的安装孔拧入的螺纹牙52。在基座部54与螺纹牙52之间嵌入将金属板折弯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5。
[0048] 主体配件50具有配置在比变形部58靠前方向Df侧的缩内径部56。缩内径部56的内径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在主体配件50的缩内径部56与绝缘体10的第一缩外径部15之间夹持前端侧密封垫8。前端侧密封垫8是铁制且O字形状的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例如,铜等金属材料))。
[0049] 工具卡合部51是与用于拧紧火花塞100的工具(例如,火花塞扳手)卡合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卡合部51的外观形状是沿着中心轴CL延伸的大致六棱柱。而且,敛缝部53配置在比绝缘体10的第二缩外径部11靠后端侧,形成主体配件50的后端(即,后方向Dfr侧的端)。敛缝部53朝向径向的内侧弯折。在敛缝部53的前方向Df侧,在主体配件50的内周面与绝缘体10的外周面之间,朝向前方向Df依次配置第一后端侧密封垫6、滑石9、第二后端侧密封垫7。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后端侧密封垫6、7是铁制且C字形状的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
[0050] 在火花塞100的制造时,以将敛缝部53向内侧折弯的方式敛缝。并且,将敛缝部53向前方向Df侧按压。由此,变形部58变形,经由密封垫6、7和滑石9,将绝缘体10在主体配件50内朝向前端侧按压。前端侧密封垫8在第一缩外径部15与缩内径部56之间被按压,并且,将主体配件50与绝缘体10之间密封。通过以上所述,将主体配件50固定于绝缘体10。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30具有棒状的轴部37和与轴部37的前端部31接合的第二端头39。轴部37的后端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面57(即,前方向Df侧的面57)接合(例如,电阻焊接)。轴部37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面57朝向前方向Df延伸,朝向中心轴CL弯曲,直至前端部31。前端部31配置在中心电极20的前方向Df侧。在前端部31的表面中的中心电极20侧的表面接合第二端头39(例如,激光焊接)。第二端头39由对于放电的耐久性比轴部37优异的材料(例如,铱(Ir)、铂(Pt)等贵金属、钨(W)、包含从上述的金属中选择的至少1种的合金)形成。中心电极20的第一端头29和接地电极30的第二端头39形成火花放电用的间隙g。接地电极30空出间隙g而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相对。
[0052] 接地电极30的轴部37具有形成轴部37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层35和埋设在外层35内的芯部36。外层35使用耐氧化性优异的材料(例如,包含镍和铬的合金)形成。芯部36使用导热率比外层35高的材料(例如,纯铜)形成。
[0053] A2.制造方法:
[0054] 图2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0中,制造绝缘体10。在图2的步骤S100的右侧示出步骤S100的详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3中,形成未烧制的绝缘体,并且,在步骤S106中,对绝缘体进行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烧制前,可以将成形后的绝缘体的形状加工成规定形状(例如,可以对端部进行研磨)。关于步骤S103的成形方法的详情,在后文叙述。
[0055] 在步骤S110中,准备火花塞100的其他的构件。具体而言,中心电极20、端子配件40、主体配件50、棒状的接地电极30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而且,准备密封部60、80的各自的材料粉末、电阻体70的材料粉末。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0、S110的多个构件的准备按照各构件独立地进行。
[0056] 在步骤S120中,作成具有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第一密封部60、电阻体70、第二密封部80、端子配件40的组装体。作为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将中心电极20、第一密封部60的材料、电阻体70的材料、第二密封部80的材料从后方向Dfr侧的开口12r依次插入于绝缘体10的贯通孔12。并且,在加热了绝缘体10的状态下,将端子配件40从开口12r插入于贯通孔12,由此制造组装体。
[0057] 在步骤S130中,在主体配件50接合棒状的接地电极30。并且,在步骤S140中,在主体配件50固定组装体。具体而言,在主体配件50的贯通孔59内配置前端侧密封垫8、步骤S120的组装体、第二后端侧密封垫7、滑石9、第一后端侧密封垫6。前端侧密封垫8介于绝缘体10的第一缩外径部15与主体配件50的缩内径部56之间。并且,将主体配件50的敛缝部53以向内侧折弯的方式敛缝,由此组装主体配件50与绝缘体10。
[0058] 在步骤S150中,棒状的接地电极30弯曲而形成间隙g。在此,接地电极30弯曲,以使间隙g的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通过以上所述,火花塞100完成。
[0059] 图3、图4、图5是表示成形未烧制的绝缘体的工序(图2:S103)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图4示出图3的接续,图5示出图4的接续。在图中,在表示各步骤的框中,示出各步骤使用的成形模具的概略剖视图。在图中,示出中心轴CL和方向Df、Dfr。相对于成形模具的中心轴CL和方向Df、Dfr的配置与将相对于完成的绝缘体10的中心轴CL和方向Df、Dfr的配置适用于成形模具之中的成形完的绝缘体而得到的配置相同。各概略剖视图是包含中心轴CL的平面的剖面的概略图。以下,将成形完且未烧制的绝缘体也称为“成形体”。而且,将与相对于成形模具的中心轴CL平行的方向也称为“成形模具的前后方向”。
[0060] 在步骤S200中,将构成外模200的多个模具部210、220、231、232组合。外模200是对绝缘体10的成形体的外周面进行成形的成形模具。图6是外模200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模200具有前部成形模具210、配置在前部成形模具210的后方向Dfr侧的中部成形模具220、配置在中部成形模具220的后方向Dfr侧的后部成形模具230。以下,将前部成形模具210也称为“前模具部210”,将中部成形模具220也称为“中模具部220”,将后部成形模具230也称为“后模具部230”。后模具部230由第一模具部231、配置在比第一模具部231靠前方向Df侧的第二模具部232构成。上述的4个模具部231、232、220、210依次朝向前方向Df排列配置。如图6所示,4个模具部231、232、220、210都形成绕轴线CL一周的内周面(也称为内表面)。上述的模具部231、232、220、210例如使用金属形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
[0061] 外模200(图3)的内表面10o是对绝缘体10的成形体的外周面进行成形的成形面(也称为“成形面10o”)。该成形面10o通过将4个模具部231、232、220、210的各自的内表面连接而形成。在图3中,作为外模200的成形面10o的各部分的标号,标注了向绝缘体10的对应的部分的标号的末尾附加了文字“o”的标号。中模具部220的内表面19o对大径部19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前模具部210的内表面对于比大径部19靠前方向Df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对于比大径部19靠后方向Dfr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进行成形。
[0062] 前模具部210具有内表面14o、17o、15o、13o。上述的内表面14o、17o、15o、13o是朝向前方向Df依次排列的连续的内表面。内表面14o连接于中模具部220的内表面19o的前方向Df侧,对第三缩外径部14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内表面14o的内径朝向前方向Df逐渐减小。内表面17o对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内表面15o对第一缩外径部15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内表面13o对腿部13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内表面15o的内径朝向前方向Df逐渐减小。
[0063] 后模具部230具有内表面18o、11o。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被分割成第一模具部231的内表面和第二模具部232的内表面。第一模具部231具有内表面18o的后方向Dfr侧的部分即内表面18o1。第二模具部232具有内表面18o的前方向Df侧的部分即内表面18o2和与内表面18o2的前方向Df侧连接的内表面11o。第一模具部231的内表面18o1对后端侧主体部18的后方向Dfr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进行成形。第二模具部232的内表面18o2连接于内表面18o1的前方向Df侧,对后端侧主体部18的前方向Df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进行成形。第二模具部232的内表面11o对第二缩外径部11的外周面进行成形。内表面11o的内径朝向前方向Df逐渐增大。在内表面11o的前方向Df侧连接内表面19o。
[0064] 以上说明的外模200的各内表面的形状与绝缘体10的成形体的对应的部分的外形相同。并且,在步骤S200中,通过将多个模具部231、232、220、210组合(连接),而将各模具部231、232、220、210的内表面连接,从而形成成形面10o。该成形面10o的形状与绝缘体10的成形体的外形相同。由成形面10o包围的空间Si对应于绝缘体10的成形体。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4中,组合的多个模具部(例如,模具部231、232、220、210)之间的间隙为了说明而夸张地表示,但是实际上,该间隙充分小至不会给绝缘体10的制造造成影响的程度。
[0065] 在接下来的步骤S210中,在空间Si内配置棒部300。棒部300是沿着轴线CL延伸的棒状的构件。棒部300例如使用金属形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棒部300的外表面12i是对绝缘体10(图1)的贯通孔12的内周面进行成形的成形面(也称为“成形面12i”)。成形面12i的形状与成形体的轴孔(对应于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同。这样,棒部
300也可以称为成形模具的一部分。
[0066] 棒部300的外表面12i被划分成3个部分18i、16i、13i。第一外表面18i对于绝缘体10的比第一缩内径部16靠后端方向Dfr侧的部分的内周面进行成形。第二外表面16i连接于第一外表面18i的前方向Df侧,对于绝缘体10的第一缩内径部16的内周面进行成形。第二外表面16i的外径朝向前方向Df逐渐减小。第三外表面13i连接于第二外表面16i的前方向Df侧,对于绝缘体10的比第一缩内径部16靠前方向Df侧的部分的内周面进行成形。
[0067] 在步骤S210中,棒部300从后方向Dfr侧插入到空间Si内。外模200和棒部300形成:由外模200的内表面10o与棒部300的外表面12i夹持的空间Sx;与空间Sx连通且位于前端方向Df侧的环状的第一开口OPf;与空间Sx连通且位于后端方向Dfr侧的环状的第二开口OPr。
在步骤S210中,进一步将第二开口OPr密闭的后端模具290配置在外模200的后方向Dfr侧。
空间Sx的形状与绝缘体10的成形体的形状相同。
[0068] 在接下来的步骤S220中,在第一开口OPf连接注射装置的喷嘴500。喷嘴500通过第一开口OPf,将材料向空间Sx内注射。这样,第一开口OPf被使用作为浇口。而且,通过该注射,成形出成形体10z。作为材料,使用例如包含氧化铝和烧结助剂的材料。对成形体10z(即,绝缘体10)进行成形的成形模具600具有外模200、棒部300、后端模具290。
[0069] 在图中,示出成形体10z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轴线CL的方向的范围和轴孔12z。后部成形部10zr是与绝缘体10(图1)的后部分10r对应的部分。轴孔12z是与绝缘体10的轴孔12对应的贯通孔。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包含与后部成形部10zr的外形相同的形状的部分。并且,配置在空间Si内的棒部300中的位于由后部成形模具230包围的空间Sp(S200)内的部分的外表面12i包含与绝缘体10的轴孔12中的形成于后部成形部10zr的部分相同的形状的部分。即,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与棒部300的外表面12i之间夹着的空间Sr对应于后部成形部10zr。
[0070] 在接下来的步骤S230(图4)中,将后端模具290和第一模具部231从成形体10z拆卸。后端模具290相对于成形体10z而朝向后方向Dfr移动,并且,从成形体10z被拆卸。第一模具部231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后方向Dfr移动,并且,从成形体10z被拆卸。在接下来的步骤S240中,第二模具部232相对于成形体10z而朝向后方向Dfr移动,并且,从成形体10z被拆卸。使第二模具部232相对于成形体10z的开始移动在使第一模具部231相对于成形体10z开始移动之后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具部231的整体向比成形体10z的后方向Dfr侧的端10ze靠后方向Dfr侧移动之后,第二模具部232相对于成形体10z移动。
[007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具部231和第二模具部232都不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变大的部分。因此,通过使模具部231、232向后方向Dfr移动,能够抑制成形体10z的变形,并将模具部231、232从成形体10z拆卸。
[0072] 在接下来的步骤S250中,使前模具部210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前方向Df移动,由此将前模具部210从成形体10z拆卸。前模具部210不具有朝向前方向Df而内径变大的部分。因此,通过使前模具部210朝向前方向Df移动,能够抑制成形体10z的变形,并将前模具部
210从成形体10z拆卸。
[0073] 在接下来的步骤S260(图5)中,通过使中模具部220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前方向Df移动,而将中模具部220从成形体10z拆卸。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中模具部220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后方向Dfr移动。在接下来的步骤S270中,使棒部300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由此将棒部300从成形体10z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300不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外径变小的部分。因此,通过使棒部300向后方向Dfr移动,能够抑制成形体10z的变形,并将棒部300从成形体10z拆卸。通过以上所述,从成形体10z拆卸全部的成形模具。
[0074] 如以上所述,在通过材料的注射而成形了成形体10z之后,通过将后模具部230分解成多个模具部231、232,而使成形体10z脱模(图4:S230、S240)。在此,第一模具部231形成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一部分,第二模具部232在比第一模具部231靠前方向Df侧,形成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分别进行第一模具部231的拆卸和第二模具部232的拆卸。具体而言,使第一模具部231相对于后部成形部10zr朝向后方向Dfr侧开始移动之后,使第二模具部232相对于后部成形部10zr朝向后方向Dfr侧移动。因此,相比第一模具部231与第二模具部232成为一体而相对于后部成形部10zr开始移动的情况,能够减小开始移动的模具部与后部成形部10zr之间的接触的最大面积,因此能够抑制从开始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例如,摩擦力)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例如,能够抑制后部成形部10zr的一部分被向后方向Dfr而后部成形部10zr的一部分的密度下降的情况。
[0075] 尤其是,第一模具部231形成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包含于与轴线CL平行的方向的后方向Dfr侧的一部分的范围内的部分。第二模具部232形成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包含于与轴线CL平行的方向的前方向Df侧的一部分的范围内的部分。这样,多个模具部231、232形成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与轴线CL平行的方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在第一模具部231的移动开始之后第二模具部232的移动开始这样的次序。
[0076] 另外,如图1中说明所述,在绝缘体10的后端侧主体部18装配火花塞帽400的罩430。假设在图1所示的剖面中,相对于轴线CL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的倾斜率(朝向后方向Dfr而外径减小的倾斜率)大的情况下,后端侧主体部18与罩430的紧贴性会下降。当后端侧主体部18与罩430的紧贴性下降时,在后端侧主体部18与罩430之间产生间隙,有时会产生从端子配件40通过该间隙至主体配件50的放电。为了抑制这样的意外的放电,优选相对于轴线CL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的倾斜率小。为了成形这样具有小倾斜率的后端侧主体部18,优选模具部231、232(图3)的内表面的倾斜率小。
[0077] 图3的步骤S200所示的第一倾斜率d1a/d1b表示第一模具部231的内表面18o1的倾斜率,第二倾斜率d2a/d2b表示第二模具部232的内表面18o2的倾斜率。上述的倾斜率d1a/d1b、d2a/d2b表示与轴线CL垂直的位置的变化d1a、d2a相对于与轴线CL平行的位置的变化d1b、d2b的比率。倾斜率d1a/d1b、d2a/d2b为0的情况表示内表面18o1、18o2与轴线CL平行的情况。倾斜率d1a/d1b、d2a/d2b大于0的情况表示内表面18o1、18o2的内径朝向后方向Dfr变小的情况。
[0078] 为了提高火花塞帽400(在此为罩430)与绝缘体10的紧贴性,优选上述的倾斜率d1a/d1b、d2a/d2b小。例如,第一倾斜率d1a/d1b优选为5/1000以下。同样,第二倾斜率d2a/d2b优选为5/1000以下。即使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后模具部230分解为多个模具部231、232而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也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内表面18o1中的具有5/1000以下的倾斜率的部分可以是内表面18o1的一部分。同样,内表面18o2中的具有5/1000以下的倾斜率的部分可以是内表面18o2的一部分。而且,在第一模具部231的内表面和第二模具部23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整体的倾斜率可以超过5/1000。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后模具部230都优选不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变大的部分,仅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不变化的部分和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变小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后模具部230的模具部231、232朝向后方向Dfr移动,能够抑制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并容易地将模具部231、232从成形体10z拆卸。
[0080] 另外,近年来,为了内燃机的性能提高,而向火花塞100施加的电压处于升高的倾向。在电压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从端子配件40通过绝缘体10(尤其是后部分10r)的外周面上而直至主体配件50的路径的放电。作为抑制这样的意外的放电的结构,可以采用例如具有长的后部分10r的结构。
[0081] 图7是后部分10r的长度的说明图。在图中,示出绝缘体10的包含轴线CL的平面处的剖视图。图中的位置P表示后部分10r的前方向Df侧的端的位置(称为“前端位置P”)。在图的下部,示出前端位置P的附近的放大图。前端位置P如下确定。在包含轴线CL的剖面上,采用将后端侧主体部18的表面的直线部分中的最接近第二缩外径部11的部分18L和第二缩外径部11的表面的直线部分中的距后端侧主体部18最远的部分11L延长而得到的交点P作为前端位置P。图中的长度Lr是后部分10r的与轴线CL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即,与前端位置P和绝缘体10的后方向Dfr侧的端10e之间的轴线CL平行的距离(称为“后部分长Lr”)。
[0082] 如果延长后部分长Lr,则端子配件40与主体配件50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抑制意外的放电。例如,后部分长Lr优选为30mm以上。即使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后模具部230分解成多个模具部231、232而从成形体10z被拆卸,因此也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后部分长Lr长的情况下,火花塞100变大。为了抑制火花塞100过度地变大,后部分长Lr优选短,例如,后部分长Lr优选为6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后部分长Lr也可以小于30mm。
[0083] 另外,在图7中,示出后部分10r的壁厚中的最小的壁厚Tm。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孔12的内径在绝缘体10的后方向Dfr侧的包含开口12r的一部分12p处,比轴孔12的其他的部分的内径稍大。因此,最小壁厚Tm是该部分12p的壁厚。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体10的后方向Dfr侧的端部的角也可以被倒角。最小壁厚Tm根据后部分10r中的除了被倒角的部分之外的其余的部分来确定。例如,最小壁厚Tm根据后部分10r中的除了从后方向Dfr侧的端10e起的与轴线CL平行的距离为3mm以下的后端部10re之外的剩余的部分来确定。
[0084] 为了火花塞100的小型化,绝缘体10的直径优选细。在绝缘体10的直径细的情况下,后部分10r的最小壁厚Tm也减小。在此,最小壁厚Tm可以为2.6mm以下。在最小壁厚Tm小的情况下,在从后部成形部10zr拆卸后模具部230时,后部成形部10zr容易变形。然而,如上所述,后模具部230分解成多个模具部231、232而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抑制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最小壁厚Tm优选大,例如,最小壁厚Tm优选为1.5m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小壁厚Tm也可以超过2.6mm。
[0085] 在此,可以采用最小壁厚Tm为2.6mm以下且后部分长Lr为30mm以上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火花塞100的小型化和意外的放电的抑制这两方。这种情况下,后模具部230也分解成多个模具部231、232而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
[0086] B.第二实施方式:
[0087] 图8是外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与图3、图6的外模200的差异仅是将后部成形模具230置换为后部成形模具240的点(称为“后模具部240”)。第二实施方式的外模200b具有前模具部210、中模具部220、和后模具部240。前模具部210和中模具部220与图3、图6的前模具部210和中模具部220分别相同。后模具部24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模具部
230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后模具部240由第一模具部241和第二模具部242构成。上述的模具部241、242是通过包含轴线CL的平面将后模具部240的整体进行二等分而得到的2个部分。
[0088] 图9、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对成形体10z进行成形的工序(图2:S103)的次序的例子的流程图。图10示出图9的接续。在图中,与图3~图5同样,在表示各步骤的框中,示出各步骤使用的成形模具的概略剖视图。
[0089] 在步骤S200b中,将构成外模200b的多个模具部210、220、241、242组合。组合后的外模200b形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模200相同的形状的内表面10o。
[0090] 在接下来的步骤S210b中,在由内表面10o包围的空间Si内配置棒部300。并且,将第二开口OPr密闭的后端模具290配置在外模200的后方向Dfr侧。上述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210(图3)的处理相同。在图9的步骤S210b的框内的下部示出与轴线CL垂直的剖面。该剖面是通过后模具部240和棒部300的剖面。如图所示,第一模具部241形成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中的周向的一半的范围内(在此为上半部分的范围内)的部分,第二模具部242形成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中的周向的剩余的一半的范围内(在此为下半部分的范围内)的部分。
[0091] 在接下来的步骤S220b(图10)中,在第一开口OPf连接注射装置的喷嘴500,向空间Sx内注射材料。由此,成形出成形体10z。对成形体10z(即,绝缘体10)进行成形的成形模具600b具有外模200b、棒部300、和后端模具290。
[0092] 在接下来的步骤S230b中,将后端模具290和后模具部240从成形体10z拆卸。后端模具290相对于成形体10z朝向后方向Dfr移动,并且,从成形体10z被拆卸。第一模具部241和第二模具部242分别与轴线CL垂直地或者相对于轴线CL倾斜地朝向从成形体10z分离的方向移动,并且,从成形体10z被拆卸。在图10的例子中,第一模具部241朝向上方向移动,第二模具部242朝向下方向移动。
[0093] 步骤S230b的接续的处理与图4的步骤S250以后的处理相同。通过以上所述,成形出成形体10z。
[009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部241形成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包含于以轴线CL为中心的周向的一半的范围内的部分。第二模具部242形成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包含于以轴线CL为中心的周向的剩余的一半的范围内的部分。这样,上述的模具部241、242形成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18o、11o中的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一部分。因此,通过使构成后模具部240的多个模具部241、242分别与轴线CL垂直地或者相对于轴线CL倾斜地向从成形体10z分离的方向移动,能够拆卸。这样,能够省略在模具部的内表面与后部成形部10zr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模具部沿着后部成形部10zr的外表面移动的情况,并将模具部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能够抑制从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
[0095] C.外模的另一实施方式:
[0096] 图11是表示外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1(A)~图11(C)示出包含轴线CL的平面处的剖视图,图11(D)、图11(E)示出与轴线CL垂直的剖面。
[0097] 图11(A)的外模200c是将图3的外模200中的后模具部230置换为后模具部230c而得到的外模。该外模200c形成与外模200的内表面10o相同的内表面10o。后模具部230c由3个模具部231c、232c、232c构成。后模具部230c形成与图3的后模具部230的内表面18o、11o相同的内表面18o、11o。3个模具部231c、232c、232c朝向前方向Df依次配置。第一模具部231c形成后模具部230c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一部分,第二模具部232c在比第一模具部231c靠前方向Df侧,形成后模具部230c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一部分,第三模具部
233c在比第二模具部232c靠前方向Df侧,形成后模具部230c的内表面中的绕周向一周的一部分。
[0098] 在成形出成形体之后,通过将后模具部230c分解成3个模具部231c、232c、233c而将后模具部230c从成形体拆卸。在此,第一模具部231c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然后,第二模具部232c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然后,第三模具部233c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由此,能够减小开始移动的模具部与后部成形部10zr(图3)之间的接触的最大面积,因此能够抑制从开始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例如,摩擦力)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
[0099] 图11(B)的外模200d是将图3的外模200中的中模具部220和后模具部230置换为后模具部230d而得到的外模。该外模200d形成与外模200的内表面10o相同的内表面10o。后模具部230d由2个模具部231、232d构成。第一模具部231与图3的第一模具部231相同。第二模具部232d的形状与图3的将第二模具部232和中模具部220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形状相同。
[0100] 第二模具部232d不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变大的部分。因此,在成形出成形体之后,使第一模具部231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然后,使第二模具部232d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由此能够将后模具部230d从成形体拆卸。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图3)的变形。
[0101] 图11(C)的外模200e具有前模具部210e和后模具部230e。后模具部230e由第一模具部231和第二模具部232e构成。第一模具部231与图3的第一模具部231相同。第二模具部232e的形状与图3的将中模具部220的后方向Dfr侧的一部分和第二模具部232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形状相同。前模具部210e的形状与图3的将中模具部220的剩余的部分(后方向Dfr侧的一部分)和前模具部210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形状相同。该外模200e形成与图3的外模
200的内表面10o相同的内表面10o。
[0102] 第二模具部232e不具有朝向后方向Dfr而内径变大的部分。因此,在成形出成形体之后,使第一模具部231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然后,使第二模具部232e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由此能够将后模具部230e从成形体拆卸。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图3)的变形。
[0103] 另外,前模具部210e不具有朝向前方向Df而内径变大的部分。因此,在成形出成形体之后,使前模具部210e朝向前方向Df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从成形体10z拆卸前模具部210e。
[0104] 图11(D)的后模具部240f是能够取代图8、图9的后模具部240而利用的模具部。该后模具部240f形成与图9的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18o、11o相同的内表面(图示省略)。与图8、图9的后模具部240的差异仅在于后模具部240f由沿周向排列的3个模具部241f、242f、
243f构成的点。3个模具部241f、242f、243f分别形成后模具部240f的内表面中的周向的三分之一的范围内的部分。
[0105] 图11(E)的后模具部240g是能够取代图8、图9的后模具部240而利用的模具部。该后模具部240g形成与图9的后模具部240的内表面18o、11o相同的内表面(图示省略)。与图8、图9的后模具部240的差异仅在于后模具部240g由沿周向排列的4个模具部241g、242g、
243g、244g构成的点。4个模具部241g、242g、243g、244g分别形成后模具部240g的内表面中的周向的四分之一的范围内的部分。
[0106] 将图11(D)、图11(E)的后模具部240f、240g从成形体拆卸的情况下,只要使构成后模具部240f、240g的多个模具部分别与轴线CL垂直地或者相对于轴线CL倾斜地向从成形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即可。由此,能够省略在模具部的内表面与后部成形部10zr(图3)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模具部沿着后部成形部10zr的外表面移动的情况,并将模具部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能够抑制从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脱模引起的后部成形部10zr的变形。
[0107] D.变形例:
[0108] (1)如图3或图11(A)~图11(C)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对后部分10r进行成形的后部成形模具具有轴线CL的方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多个模具部的情况下,轴线CL的方向的范围的划分数并不局限于2(图3)、3(图11(A)),也可以为4以上。无论为哪种情况,作为将多个模具部从成形体拆卸的方法,可以采用从后方向Dfr侧的模具部开始依次朝向后方向Dfr移动的各种方法。在此,优选开始移动的模具部的整体向比成形体10z的后方向Dfr侧的端10ze(图4)靠后方向Dfr侧移动之后,使下一模具部的移动开始。这样的话,与使多个模具部以包围成形体10z的状态并行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使模具部移动的处理,因此能够抑制从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的情况。但是,可以在开始移动的模具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成形体10z的后方向Dfr侧的端靠前方向Df侧的状态下,使下一模具部的移动开始。
[0109] (2)如图9或图11(D)、图11(E)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对后部分10r进行成形的后部成形模具具有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多个模具部的情况下,周向的范围的划分数并不局限于2(图9)、3(图11(D)、4(图11(E)),也可以为5以上。在多个模具部之间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使这些多个模具部不沿着与轴线CL平行的方向移动,而与轴线CL垂直地或者相对于轴线CL倾斜地移动,由此能够从成形体10z拆卸。因此,绝缘体10的后部分10r可以包含外径朝向后方向Dfr增大的部分。
[0110] 另外,在多个模具部之间,一个模具部覆盖的周向的范围的大小可以不同。无论是何种情况,一个模具部覆盖的周向的范围都优选为1周的一半以下(即,中心角为180度以下)。根据该结构,在使模具部沿着与轴线CL垂直的方向或者相对于轴线CL沿着倾斜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成形体10z被模具部拉拽的情况。
[0111] (3)如图3或图11(A)~图11(C)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对后部分10r进行成形的后部成形模具具有轴线CL的方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多个模具部的情况下,进而成形轴线CL的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的模具部可以具有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多个模具部。例如,图3的第二模具部232可以分割成周向的范围互不相同的多个模具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移动的模具部向后部成形部10zr施加力的情况。
[0112] (4)对于比大径部19靠前方向Df侧的部分进行成形的模具部(例如,前模具部210(图3)、210e(图11(C)))可以分割成多个模具部。这种情况下,绝缘体10中的曝露于燃烧气体的部分、即从与前端侧密封垫8接触的第一缩外径部15至前方向Df侧的部分(包含第一缩外径部15的部分)的外周面优选由一个模具部成形。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缩外径部15至前方向Df侧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分模线等微小的凸部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凸部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凸部的温度局部升高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绝缘体10中的曝露于燃烧气体的部分(即,温度容易上升的部分)的耐热性。
[0113] (5)作为将外模的多个模具部从成形体10z拆下的顺序,可以取代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顺序而采用其他的各种顺序。例如,可以在将前模具部210、210e拆下之后,将后模具部230、230c、230d、230e、240、240f、240g拆下。而且,可以在将棒部300拆下之后,将外模拆下。
无论是哪种情况,为了抑制由脱模引起的成形体10z的变形,相对于成形体10z同时开始移动的模具部的总数优选为一个。
[0114] (6)作为向成形用的空间Sx内注射材料的方法,可以取代从第一开口OPf连接的喷嘴500将材料注射到空间Sx内的方法,而采用其他的任意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另外的模具部密闭第一开口OPf,从与第二开口OPr连接的喷嘴向空间Sx内注射材料。而且,也可以在外模的模具部(例如,图3的中模具部220)设置与空间Sx连通的浇口,从该浇口注射材料。
[0115] (7)作为成形模具的结构,可以取代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而采用其他的各种结构。例如,后端模具290(图3)可以是外模(例如,第一模具部231)的一部分。而且,后端模具290可以是棒部300的一部分。在使用密闭第一开口OPf的模具部(称为“前端模具”)的情况下,前端模具可以是外模(例如,先前模具部210)的一部分。而且,前端模具可以是棒部300的一部分。
[0116] 另外,棒部300可以取代一个连续的构件而通过将多个模具部连接而构成。例如,棒部300可以由具有第三外表面13i的部分和具有从第二外表面16i至后方向Dfr侧的外表面的部分构成。在将由多个模具部构成的棒部300从成形体10z拆卸的情况下,优选在相对于成形体10z而开始了一部分的模具部的移动之后,相对于成形体10z使其他的模具部的移动开始。
[0117] (8)作为火花塞的结构,可以取代上述的结构而采用其他的各种结构。例如,可以省略中心电极20的第一端头29和接地电极30的第二端头39中的至少一方。而且,可以将绝缘体10的前端侧的部分的整体配置在主体配件50的贯通孔59的内部。而且,作为中心电极20的形状,可以采用与图1说明的形状不同的各种形状。而且,作为接地电极30的形状,可以采用与图1说明的形状不同的各种形状。而且,绝缘体10设为具有沿着中心轴CL延伸而贯通绝缘体10的贯通孔12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绝缘体10也可以设为前端部被闭塞的有底筒状的构件。
[0118]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没有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以及权利要求书而能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同物。
[0119] 标号说明
[0120] 5...衬垫,6...第一后端侧密封垫,7...第二后端侧密封垫,8...前端侧密封垫,9...滑石,10...绝缘体(绝缘子),10o...内表面(成形面),10r...后部分,10e、10ze...端,
10z...成形体,10re...部分,10zr...后部成形部,11...第二缩外径部,11L...直线部分,
11o...内表面,12...贯通孔(轴孔),12i...外表面(成形面),12p...部分,12r...开口,
12z...轴孔,13...腿部,13i...第三外表面,13o...内表面,14...第三缩外径部,14o...内表面,15...第一缩外径部,15o...内表面,16...第一缩内径部,16i...第二外表面,17...前端侧主体部,17o...内表面,18...后端侧主体部,18L...直线部分,18i...第一外表面,
18o...内表面,18o1...内表面,18o2...内表面,19...大径部(突缘部),19o...内表面,
20...电极,20...中心电极,21...外层,22...芯部,23...头部,24...突缘部,25...腿部,
27...轴部,29...第一端头,30...接地电极,31...前端部,35...外层,36...芯部,37...轴部,39...第二端头,40...端子配件,50...主体配件,51...工具卡合部,52...螺纹牙,
53...敛缝部,54...基座部,55...主体部,56...缩内径部,57...前端面,58...变形部,
59...贯通孔,60...第一密封部,70...电阻体,80...第二密封部,100...火花塞,200、
200b、200c、200d、200e...外模,210、210e...前部成形模具(前模具部),220...中部成形模具(中模具部),230、230c、230d、230e...后部成形模具(后模具部),231、231c...第一模具部,232、232c、232d、232e...第二模具部,233c...第三模具部,240、240f、240g...后部成形模具(后模具部),241、242、241f~243f、241g~244g...模具部,290...后端模具,300...棒部,400...火花塞帽,410...帽主体,412...凹部,420...端子连接构件,430...罩,500...喷嘴,600,600b...成形模具,g...间隙,P...前端位置,CL...中心轴(轴线),Df...前端方向(前方向),Si、Sr、Sx...空间,Tm...最小壁厚,Sp...空间,Lr...后部分长,OPf...第一开口,OPr...第二开口,Dfr...后端方向(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