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9822.8

文献号 : CN1071127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森洋和坂田知之东小园诚筒木正人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具备:多芯缆线(11),其用护套(14)包裹有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并且从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橡胶栓(15),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各自贯通橡胶栓(15),并且橡胶栓(15)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帽(17),其外嵌于橡胶栓(15),向内方挤压橡胶栓(15);以及压紧部件(40),其与橡胶栓(15)并排地配置,压紧于护套(14),压紧部件(40)具有卡止片(43)、嵌合部(44),并且帽(17)具有延伸片(17A)、接受凹部(17B),通过卡止片(43)的嵌合部(44)和延伸片(17A)的接受凹部(17B)卡止,从而压紧部件(40)和橡胶栓(15)的相对位置被保持。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具备:

多芯缆线,其用护套包裹有多根电线,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多根电线;

橡胶栓,所述多根电线各自贯通所述橡胶栓,并且所述橡胶栓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

帽,其外嵌于所述橡胶栓,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栓;以及压紧部件,其与所述橡胶栓并排地配置,压紧于所述护套,所述压紧部件具有卡止部,并且所述帽具有被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和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橡胶栓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将所述护套压紧的主体部,所述卡止部是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帽延伸的卡止片,所述被卡止部是嵌入所述卡止片的接受凹部,通过所述卡止片和所述接受凹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帽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形成沿着所述护套的外周的截面为C字形状的筒状并将所述护套压紧的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以缠绕于所述护套的外周的方式压接于所述护套的外周并将所述护套压紧的主体部。

5.一种密封部件,其安装于多芯缆线,所述多芯缆线用护套包裹有多根电线,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多根电线,所述密封部件具备:橡胶栓,所述多根电线各自贯通所述橡胶栓,并且所述橡胶栓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

帽,其外嵌于所述橡胶栓,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栓;以及压紧部件,其与所述橡胶栓并排地配置,压紧于所述护套,所述压紧部件具有卡止部,并且所述帽具有被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和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帽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将所述护套压紧的主体部,所述卡止部是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帽延伸的卡止片,所述被卡止部是嵌入所述卡止片的接受凹部,

通过所述卡止片和所述接受凹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帽止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形成沿着所述护套的外周的截面为C字形状的筒状并将所述护套压紧的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压紧部件具备以缠绕于所述护套的外周的方式压接于所述护套的外周并将所述护套压紧的所述主体部。

说明书 :

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对多根电线总括进行防水处理的方法,已知具有多根电线可分别插通的多个电线插通孔的橡胶栓。通过各电线的外周和各电线插通孔的内周紧密接触,从而各电线和橡胶栓被密封。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29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在将这样的总括型的橡胶栓安装于用护套包裹有多根电线的多芯缆线的末端部分的情况下,作为假想的技术考虑到如下构成:在橡胶栓上一体设置护套外嵌部,该护套外嵌部外嵌于护套的端部。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多芯缆线和橡胶栓的密封性,考虑到如下构成:在橡胶栓整体上外嵌帽,并将橡胶栓挤压到护套及多根电线上。
[0008] 但是,根据上述的假想的技术,在针对护套从外部作用例如扭转这样的强力的情况下,有可能护套相对于橡胶栓在周向上错位,或者各电线在护套中移动而使各电线相对于橡胶栓扭转,进而电线的外周和电线插通孔的内周的紧密接触性下降,且电线和橡胶栓的密封性下降。
[0009]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提高电线和橡胶栓的密封性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本说明书公开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具备:多芯缆线,其用护套包裹有多根电线,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多根电线;橡胶栓,所述多根电线各自贯通所述橡胶栓,并且所述橡胶栓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帽,其外嵌于所述橡胶栓,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栓;以及压紧部件,其与所述橡胶栓并排地配置,压紧于所述护套,所述压紧部件具有卡止部,并且所述帽具有被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和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橡胶栓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0012]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的密封部件安装于多芯缆线,所述多芯缆线用护套包裹有多根电线,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多根电线,所述密封部件具备:橡胶栓,所述多根电线各自贯通所述橡胶栓,并且所述橡胶栓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帽,其外嵌于所述橡胶栓,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栓;以及压紧部件,其与所述橡胶栓并排地配置,压紧于所述护套,所述压紧部件具有卡止部,并且所述帽具有被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和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从而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帽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0013]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因为帽外嵌于橡胶栓并向内方挤压橡胶栓,所以帽和橡胶栓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另一方面,因为压紧部件将护套压紧,所以压紧部件和护套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另外,在护套中被压紧部件压紧的部分,多根电线以在护套内不可动的方式被压紧部件保持。
[0014] 并且,帽及压紧部件通过被卡止部及卡止部卡止从而相对位置得以保持,所以结果是被帽保持的橡胶栓、及被压紧部件压紧的护套进而电线的相对位置间接地得以保持。因此,即使在从外部对护套作用例如扭转这样的强力的情况下,也能将电线和橡胶栓的密封性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0015] 上述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也可以具备以下构成。
[0016] 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压紧部件具备将护套压紧的主体部,卡止部是从主体部朝向帽延伸的卡止片,被卡止部是嵌入卡止片的接受凹部,通过卡止片和接受凹部卡止,从而压紧部件和帽止转。
[0017] 根据上述方式,能以简单的构成且容易进行对位,同时将压紧部件的卡止片嵌入到帽的接受凹部,将主体部安装到护套上。另外,因为压紧部件和帽止转,所可抑制电线相对于橡胶栓扭转。
[0018] 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压紧部件具备形成沿着护套的外周的截面为C字形状的筒状并将护套压紧的主体部。
[0019] 另外,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压紧部件具备以缠绕于护套的外周的方式压接于护套的外周并将护套压紧的主体部。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提高从多芯缆线导出的多根电线和橡胶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的俯视图。
[0023] 图2是表示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及密封部件的仰视图。
[0024] 图3是图5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0025] 图4是图5中的IV-IV线剖视图。
[0026] 图5是表示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0027] 图6是图1中的VI-VI线剖视图。
[0028] 图7是图1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0029] 图8是表示橡胶栓的立体图。
[0030] 图9是表示橡胶栓的俯视图。
[0031] 图10是表示橡胶栓的主视图。
[0032] 图11是表示橡胶栓的后视图。
[0033] 图12是表示帽的立体图。
[0034] 图13是表示帽的后视图。
[0035] 图14是表示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0036] 图15是表示压紧部件的主视图。
[0037] 图16是表示在将护套剥皮的多芯缆线中在多根电线上安装有引导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8] 图17是表示在多芯缆线的护套的端部外嵌橡胶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9] 图18是表示在外嵌于多芯缆线的橡胶栓上外嵌帽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0] 图19是保持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1] 图20是下保持器的俯视图。
[0042] 图21是配置有安装密封部件的多芯缆线的状态的下保持器的俯视图。
[0043] 图22是配置有安装密封部件的多芯缆线的状态的上保持器的仰视图。
[0044] 图23是配置有安装密封部件的多芯缆线的状态的上保持器的立体图。
[0045] 图24是表示将嵌合部嵌入到接受凹部的状态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0046] 图25是表示将多芯缆线组装到保持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7] 图26是将多芯缆线组装到保持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8] 图27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压紧部件的主视图。
[0049] 图28是将其它实施方式的多芯缆线组装到保持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一边参照图1至图26一边说明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能使用于例如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的电动驻车制动器用的线束。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方,将左侧作为后方。另外,将图3中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而且,关于多个相同部件,对一个部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它的部件省略附图标记。
[0051] (多芯缆线11)
[0052] 如图3~图4及图16~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缆线11成为多根电线13A、13B、13C、13D(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被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的护套14包裹的构成。电线13A、
13B、13C、13D成为金属制的芯线(未图示)的外周被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外套(未图示)覆盖的构成。多芯缆线1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以下在不区分电线13A、13B、13C、13D记载的情况下设为电线13。
[0053] 如图6~图7所示,4根电线13A、13B、13C、13D包含具有不同外径尺寸的2种电线13A、13B、13C、13D。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与电动驻车制动器用的马达连接的第1电线13A及第2电线13B、防抱制动系统的传感器用的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第1电线13A、第2电线
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0054] 第1电线13A和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设定为大于第3电线13C和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第1电线13A的外径尺寸和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相同。另外,第3电线13C的外径尺寸和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相同。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从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并分别分支。
[0055] (密封部件10)
[0056] 如图1~图4所示,在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的端部14A、且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被分支的区域安装有密封部件10。利用密封部件10抑制水、油等液体从护套14的端部14A浸入到护套14内。密封部件10具备:安装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橡胶栓15;安装于橡胶栓15的内部的引导部件16;外嵌于橡胶栓15的帽17;以及与橡胶栓15并排地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附近的位置的压紧部件40。
[0057] (橡胶栓15)
[0058]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护套14的端部14A处安装有橡胶栓15。橡胶栓15具有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护套外嵌部18。护套外嵌部18形成为朝向后方侧(图3中的左侧)开口的罩状。护套外嵌部18在自然状态下实质上形成为圆筒形状。在护套外嵌部18的后方侧的端缘部形成有向护套外嵌部18的径向的外方突出的法兰部19(参照图8及图9)。在法兰部19的局部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帽17的延伸片17A通过的切口部19A(参照图10及图11)。
[0059] 如图3、图4及图11所示,在护套外嵌部18的内周,沿着护套外嵌部18的周向呈环状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多个护套侧唇20。在护套外嵌部18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状态下,护套侧唇20与护套14的外周紧密接触。由此,橡胶栓15与护套14之间被密封。
[0060] 如图3、图4及图10所示,在橡胶栓15中的前方侧(图3中的右侧)的端部设置有电线贯通部21,电线贯通部21具有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分别贯通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贯通孔22A、22B、22C、22D。多个贯通孔22A、22B、22C、22D包含第1电线13A贯通的第1贯通孔22A、第2电线13B贯通的第2贯通孔22B、第3电线13C贯通的第3贯通孔22C、以及第4电线13D贯通的第4贯通孔22D。
[0061] 如图7及图10所示,电线贯通部2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角圆滑的梯形。电线贯通部21的截面形状具备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边23、与该长边23平行且短于长边23的短边24、以及将长边23的端部和短边24的端部连结的2个斜边25。
[0062] 在电线贯通部21的靠近长边23的位置,沿着长边23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并排地形成有第1贯通孔22A及第2贯通孔22B。另外,在电线贯通部21的靠近短边24的位置,沿着短边24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并排地形成有第3贯通孔22C及第4贯通孔22D。
[0063] 第1贯通孔22A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1电线13A的外径尺寸。如图8及图10所示,在第1贯通孔22A的内周,沿着第1贯通孔22A的周向呈环状形成有与第1电线13A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第1电线侧唇26A(电线侧唇的一例)。第1电线侧唇26A在第1电线13A在第1贯通孔22A的内部贯通的状态下与第1电线13A的外周紧密接触。由此,第1电线13A与橡胶栓15之间被密封。
[0064] 第2贯通孔22B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如图8及图10所示,在第2贯通孔22B的内周,沿着第2贯通孔22B的周向呈环状形成有与第2电线13B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第2电线侧唇26B(电线侧唇的一例)。第2电线侧唇26B在第2电线13B在第2贯通孔22B的内部贯通的状态下与第2电线13B的外周紧密接触。由此,第2电线13B与橡胶栓15之间被密封。
[0065] 第3贯通孔22C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3电线13C的外径尺寸。如图8及图10所示,在第3贯通孔22C的内周,沿着第3贯通孔22C的周向呈环状形成有与第3电线13C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第3电线侧唇26C(电线侧唇的一例)。第3电线侧唇26C在第3电线13C在第3贯通孔22C的内部贯通的状态下与第3电线13C的外周紧密接触。由此,第3电线13C与橡胶栓15之间被密封。
[0066] 第4贯通孔22D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如图8及图10所示,在第4贯通孔22D的内周,沿着第4贯通孔22D的周向呈环状形成有与第4电线13D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第4电线侧唇26D(电线侧唇的一例)。第4电线侧唇26D在第4电线13D在第4贯通孔22D的内部贯通的状态下与第4电线13D的外周紧密接触。由此,第4电线13D与橡胶栓15之间被密封。
[0067] 如图3及图4所示,橡胶栓15在护套外嵌部18的内部且护套侧唇20与电线贯通部21之间的位置形成有保持部28,保持部28保持后述的引导部件16,引导部件16具有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可分别插通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导孔38A、38B、38C、38D。
[0068] (帽17)
[0069]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橡胶栓15上外嵌有合成树脂制的帽17。帽17朝向后方侧(图3中的左侧)开口,从前方侧(图3中的右侧)外嵌于橡胶栓15上。
[0070] 帽17的开口侧(图3中的左侧)形成为外嵌于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上的大径部30。如图6及图13所示,大径部30的截面形状模仿护套外嵌部18的外形形成为圆形。
[0071] 如图3及图4所示,大径部30的内周与在护套外嵌部18的外周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大径部侧唇31紧密接触。如图8及图9所示,大径部侧唇31从护套外嵌部18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并且沿着护套外嵌部18的周向形成。由于大径部侧唇31和帽17的大径部30的内周紧密接触,从而帽17的大径部30与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之间被密封。
[0072] 另外,如图6及图13所示,在帽17的大径部30的内部形成有沿着帽17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呈肋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橡胶栓用卡止部32。2个橡胶栓用卡止部32在大径部30的内周中形成于相互相对的位置。
[0073] 如图6及图8所示,在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及保持部28的外周,沿着护套外嵌部18的延伸方向以呈槽状凹陷的方式形成有2个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橡胶栓用卡止部32可嵌入到上述2个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中。2个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分别形成于与形成于大径部30的2个橡胶栓用卡止部32分别对应的位置。
[0074] 通过大径部30的橡胶栓用卡止部32和护套外嵌部18的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卡止,从而可抑制橡胶栓15相对于帽17在橡胶栓15的周向上旋转。
[0075]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帽17的大径部30外嵌于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状态下,大径部30向护套外嵌部18的径向的内方挤压护套外嵌部18。由此,护套外嵌部18被护套14的外周从外方向挤压。由此,护套外嵌部18的护套侧唇20与护套14的外周可靠地紧密接触。
[0076] 在帽17(大径部30)的后方侧的开口端缘的一部(下端部)设置有朝向后方侧延伸的延伸片17A(参照图2及图24)。该延伸片17A通过上述的橡胶栓15的切口部19A并向护套14侧(后方侧)延伸。由此,可抑制帽17相对于橡胶栓15在橡胶栓15的周向上旋转。帽17(大径部30)的开口端缘中除延伸片17A以外的部分与橡胶栓15的法兰部19抵接(参照图4)。
[0077] 延伸片17A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大径部30的内周面处于相同面的曲面状,并且外周面形成为与大径部30的外周面处于相同面的曲面状。延伸片17A的延伸尺寸设为与法兰部19的厚度尺寸和后述的压紧部件40的嵌合部44(卡止片43)的板厚之和大致相等,延伸方向上的前端缘(本实施方式中的后方侧的端缘部)比橡胶栓15的法兰部19更向护套14侧(后方侧)突出(参照图2及图24)。
[0078] 另外,延伸片17A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面从护套14侧(后方侧)呈凹状被切除,形成为将后述的压紧部件40的卡止片43(嵌合部44)嵌入的接受凹部17B。接受凹部17B的切口深度设为与后述的压紧部件40的卡止片43(嵌合部44)的板厚大致相等。通过卡止片43(嵌合部44)嵌入到接受凹部17B,从而可抑制压紧部件40相对于帽17在周向上旋转。
[0079]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帽17中的大径部30的前方(图3中的右侧)设置有小径部34,小径部34外嵌于橡胶栓15的电线贯通部21。小径部34的外径尺寸设定为小于大径部30的外径尺寸。如图5及图12所示,小径部34的截面形状模仿电线贯通部21的外形形成为角圆滑的梯形。
[0080] 如图3及图4所示,小径部34的内周与形成于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小径部侧唇35紧密接触。如图8及图9所示,小径部侧唇35从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并且沿着电线贯通部21的周向形成。通过小径部侧唇35和帽17的小径部34的内周紧密接触,从而帽17的小径部34与橡胶栓15的电线贯通部21之间被密封。
[0081]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帽17的小径部34外嵌于橡胶栓15的电线贯通部21的状态下,小径部34向电线贯通部21的径向的内方挤压电线贯通部21。由此,电线贯通部21从外方压缩。由此,形成于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的内周的第1~第4电线侧唇26A、26B、26C、26D与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各自的外周可靠地紧密接触。
[0082] 如图3及图4所示,帽17在小径部34的前方侧(图3中的右侧)具备里壁36。如图5及图12所示,在里壁36上以贯通里壁36的方式形成有将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各自从帽17中导出的第1导出孔37A、第2导出孔37B、第3导出孔37C以及第4导出孔37D。
[0083] 如图6所示,通过形成于帽17的大径部30的橡胶栓用卡止部32和形成于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卡止,从而进行橡胶栓15相对于帽17的相对定位。由此,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于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形成于帽17额第1~第4导出孔37A、37B、37C、37D各自匹配。详细说明的话,第1贯通孔22A和第1导出孔37A匹配,第2贯通孔22B和第2导出孔37B匹配,第3贯通孔22C和第3导出孔37C匹配,第4贯通孔22D和第4导出孔37D匹配。
[0084] 如图5及图12所示,在帽17上形成有从小径部34的外表面向小径部34的径向外方突出的2个卡止突起50A、50B。2个卡止突起50A、50B中的一方卡止突起50A从小径部34的长边23侧突出,另一方卡止突起50B从小径部34的短边24侧突出。2个卡止突起50A、50B呈板状,在整体上呈大致长方形。
[0085] 另外,在帽17的大径部30的外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止转突起51。止转突起51形成向大径部30的延伸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
[0086] (引导部件16)
[0087] 引导部件16是合成树脂制的,如图6及图14所示,第1电线13A插通的第1导孔38A、第2电线13B插通的第2导孔38B、第3电线13C插通的第3导孔38C、以及第4电线13D插通的第4导孔38D贯通引导部件16。
[0088] 如图6及图11所示,在橡胶栓15的保持部28的内周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引导部件用卡止部29。
[0089] 在引导部件16上以从引导部件16的外周凹陷的方式形成有4个引导部件用卡止部29各自被嵌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引导部件用被卡止部39。形成于引导部件16上的4个引导部件用被卡止部39各自形成于与形成于橡胶栓15的4个引导部件用卡止部29各自对应的位置。
[0090] 形成于橡胶栓15的保持部28的4个引导部件用卡止部29各自和形成于引导部件16的4个引导部件用被卡止部39各自卡合。由此,引导部件16以被抑制相对于橡胶栓15在引导部件16的周向上旋转的状态得以保持。由此,可进行橡胶栓15和引导部件16的相对定位。其结果是,如图3及图4所示,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引导部件16的第1~第4导孔38A、38B、38C、38D各自匹配。详细说明的话,第1贯通孔22A和第1导孔38A匹配,第2贯通孔22B和第2导孔38B匹配,第3贯通孔22C和第3导孔38C匹配,第4贯通孔22D和第4导孔38D匹配。
[0091] (压紧部件40)
[0092]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护套14上且靠近其端部14A的橡胶栓15的后方侧与橡胶栓15并排地安装有压紧部件40。压紧部件40是金属制的,具有截面C字形状的呈大致筒状的主体部41(参照图15)。主体部41中的周向上的两端缘形成为波型(参照图1)。主体部41在开闭方向具有弹性。
[0093] 在主体部41中的周向上的中央部,以在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排列并贯通其板面的方式设置有2个沿着周向的长孔42(参照图2)。
[0094] 另外,在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前方侧)的周向的中央部,如图2及图24所示,设置有朝向前方(图2的右侧)延伸形成的卡止片43。该卡止片43在沿着主体部41延伸后,前端侧朝向外侧弯曲成L字形状,其前端形成为嵌合部44,嵌合部44为恰好嵌入到设置于上述的帽17的延伸片17A上的接受凹部17B中的宽度尺寸。
[0095] (保持器52)
[0096] 在护套14的端部安装有密封部件10的多芯缆线11安装于保持器52内。
[0097] 如图19所示,保持器52具备下保持器52A和组装到该下保持器52A上的上保持器52B。
[0098] (下保持器52A)
[0099] 如图19及图20所示,下保持器52A具备底壁和从底壁的侧缘向上方立起的侧壁。在侧壁上以呈半圆形凹陷的方式开设有第1电线13A及第2电线13B被导出的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以及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被导出的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另外,在与形成有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及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的侧壁不同的侧壁上以呈半圆形凹陷的方式开设有用于连接到与马达或者传感器不同的设备的电线(未图示)的预备导出口57A。
[0100] 在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及预备导出口57A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保持未图示的波纹管的多个保持槽58。
[0101] 在下保持器52A的侧壁中与形成有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及预备导出口57A的侧壁不同的侧壁上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延伸部59A。延伸部59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半圆形。
[0102] 延伸部59A的前端侧形成为压紧部件保持部60,压紧部件保持部60保持将护套14压紧的状态的压紧部件40。压紧部件保持部60的内径尺寸设定为如下尺寸:将护套14压紧的状态的压紧部件40的主体部41在径向上不会晃动地被收容(参照图21及图22)。
[0103] 在压紧部件保持部60中的前端侧的端缘部形成有保持肋61,保持肋61向内方突出并且在压紧部件保持部60的周向上延伸。通过该保持肋61可防止压紧部件40从压紧部件保持部60向外侧拔出。
[0104] 另外,压紧部件保持部6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如下尺寸:压紧部件40的主体部41压紧于护套14,在嵌合部44嵌入到帽17的接受凹部17B的状态下,压紧部件40在延伸方向上不会晃动地被收容。
[0105] 从延伸部59A的基端侧开始,在遍及下保持器52A中从延伸部59A稍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保持帽17的帽保持部62。
[0106] 帽保持部62中延伸部59A的基端侧可收容帽17的大径部30。收容有该大径部30的部分的尺寸设定为大径部30在径向上不会晃动地被收容的尺寸(参照图21及图22)。
[0107] 另外,在帽保持部62中比侧壁靠下保持器52A的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从底壁向上方突出的隔壁63,在被该隔壁63包围的区域内收容有帽17的小径部34。在隔壁63上且在帽17收容于隔壁63的内部的状态下与帽17的卡止突起50A、50B对应的位置,以从隔壁63的上端缘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卡止槽64,卡止突起50A、50B插入到卡止槽64。
[0108] 在帽17收容于帽保持部62的状态下,卡止突起50A、50B插入到卡止槽64的内部。由此,卡止突起50A、50B相对于卡止槽64的内侧面从卡止突起50A、50B的厚度方向抵接,从而可抑制帽17和保持器52的相对位置偏移(参照图21)。
[0109] 卡止槽64形成于隔壁63中的、下保持器52A的侧壁的稍内侧的位置。由此,施加于帽17的力被下保持器52A的侧壁接受。
[0110] 卡止槽6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突起50A、50B的厚度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大。在卡止槽64的开口边缘部,以向上方扩径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引导卡止突起50A、50B的倾斜面。
[0111] 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下保持器52A的底壁形成有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用于将从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导出的多个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引导到规定的布设路径。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形成为从底壁向上方立起的壁状。第2电线布设部65B设置于靠近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的一侧。
[0112] 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从帽保持部62的附近的位置以平缓弯曲的方式形成到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的附近的位置。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从上方观看形成为大致S字状。在第1电线布设部65A与第2电线布设部65B之间收容有第
1电线13A及第2电线13B。由此,第1电线13A和第2电线13B布设于从帽17直到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的布设路径上。
[0113] 在第2电线布设部65B且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的附近的位置形成有朝向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延伸的引导突起66。从帽17导出的第3电线13C和第4电线13D通过与第2电线布设部65B抵接并且与引导突起66抵接从而被引导,布设于从帽17直到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的布设路径上。
[0114] 在下保持器52A的侧壁上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支架67(参照图19)。在支架67中贯通形成有螺栓插通孔68。通过在螺栓插通孔68内插通螺栓(未图示),并用螺钉紧固于车辆上,从而保持器52相对于车辆固定。
[0115] (上保持器52B)
[0116] 如图19、图22及图23所示,上保持器52B具备上壁和从上壁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侧壁。在上保持器52B的侧壁且与形成于下保持器52A的侧壁上的多个锁定部69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锁定接受部70。通过锁定部69和锁定接受部70弹性地卡合,从而下保持器52A和上保持器52B被组装(参照图25)。
[0117] 在上保持器52B的侧壁且在下保持器52A和上保持器52B组装的状态下与下保持器52A的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预备导出口57A及延伸部59A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B、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B、预备导出口57B及延伸部59B。
[0118] 在上保持器52B的延伸部59B且在帽17收容于帽保持部62的状态下与帽17的止转突起51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有止转孔71(参照图19及图25)。在止转孔71的内部插入止转突起51,且止转突起51抵接于止转孔71的内周面,从而可抑制帽17在帽保持部62内在帽17的大径部30的周向上旋转。
[0119] 另外,通过止转孔71设置于上保持器52B,从而能使帽17(密封部件10)在上下方向相对于保持器52可靠地对位。由此,也能容易进行从帽17导出的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和第1电线布设部65A及第2电线布设部65B的对位。
[0120] 此外,在上保持器52B中与下保持器52A的压紧部件保持部60、帽保持部62、卡止槽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同样形式的压紧部件保持部60、帽保持部62、卡止槽64。
[0121] (制造工序)
[012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不限于以下记载。
[0123] 首先,利用公知的手法将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剥皮。由此,成为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从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的状态。
[0124] 接着,如图16所示,在引导部件16的第1~第4导孔38A、38B、38C、38D各自中分别插通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详细地,使第1电线13A插通第1导孔38A,使第2电线13B插通第2导孔38B,使第3电线13C插通第3导孔38C,使第4电线13D插通第4导孔38D。
[0125] 接着,使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各自插通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详细地,使第1电线13A插通第1贯通孔22A,使第2电线13B插通第2贯通孔22B,使第3电线13C插通第3贯通孔22C,使第4电线13D插通第4贯通孔22D。然后,使橡胶栓15移动到引导部件16的位置。
[0126] 接着,以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引导部件16的第1~第4导孔38A、38B、38C、38D各自成为匹配的配置的方式调整橡胶栓15和引导部件16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的状态下使橡胶栓15的引导部件16侧卡止部和引导部件16的引导部件16侧被卡止部卡止。由此,在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引导部件16的第1~第4导孔38A、38B、38C、38D各自匹配的状态下,引导部件16被橡胶栓15的保持部28保持。
然后,如图17所示,使橡胶栓15移动到护套14的端部14A,使橡胶栓15的护套外嵌部18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
[0127] 接着,使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各自插通帽17的第1~第4导出孔37A、37B、37C、37D各自。详细地,使第1电线13A插通第1导出孔37A,使第2电线13B插通第2导出孔
37B,使第3电线13C插通第3导出孔37C,使第4电线13D插通第4导出孔37D。然后,使帽17移动到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橡胶栓15的位置。
[0128] 接着,以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帽17的第1~第4导出孔37A、37B、37C、37D各自成为匹配的配置的方式调整橡胶栓15和帽17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的状态下使帽17的橡胶栓15侧卡止部和橡胶栓15的橡胶栓15侧被卡止部卡止。由此,在橡胶栓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帽17的第1~第4导出孔37A、37B、37C、37D各自匹配的状态下帽17外嵌于橡胶栓15。然后,将帽17压入到与橡胶栓15的法兰部19抵接(参照图18)。
[0129] 此时,帽17的延伸片17A在设置于橡胶栓15的法兰部19上的切口部19A通过,成为其前端部向比法兰部19的背面靠后方侧突出的状态(参照图24)。
[0130] 接着,一边以压紧部件40的嵌合部44嵌入到帽17的接受凹部17B的方式进行对位,一边将主体部41安装到护套14上。主体部41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安装到护套14上,在安装于护套14上的状态下将护套14朝向内侧压紧。由此,压紧部件40相对于护套14相对固定,并且护套14内的电线13得以保持为不可动。
[0131]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0完成,并且多芯缆线11的密封结构12完成(参照图1至图4)。
[0132] 接着,如图21所示,在下保持器52A的压紧部件保持部60上载置将护套14压紧的压紧部件40,并且在帽保持部62上以帽17的止转突起51朝向上方的姿势载置帽17。此时,帽17的卡止突起50A、50B从上方插入到卡止槽64中。
[0133] 接着,将从帽17中导出的第1电线13A及第2电线13B配置于第1电线布设部65A与第2电线布设部65B之间,并向马达用电线导出口55A布设。另外,使从帽17导出的第3电线13C及第4电线13D一边沿着第2电线布设部65B及引导突起66,一边向传感器用电线导出口56A布设。
[0134] 接着,将上保持器52B从上方组装到下保持器52A上。此时,通过锁定部69和锁定接受部70弹性地卡合,从而上保持器52B和下保持器52A组装成一体(参照图25)。另外,在该状态下,帽17的止转突起51嵌入到上保持器52B的止转孔71内。
[0135]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136]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13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缆线11的密封结构12及密封部件10,帽17相对于橡胶栓15一边挤压内方一边外嵌,并且橡胶栓用卡止部32卡止于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且通过延伸片17A在切口部19A中通过从而进行止转,所以帽17和橡胶栓15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0138] 另一方面,因为压紧部件40将护套14压紧,所以压紧部件40和护套14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另外,在护套14中被压紧部件40(主体部41)压紧的部分,多根电线13被压紧部件40以在护套14内不可动的方式保持。
[0139] 并且,帽17及压紧部件40通过卡止片43的嵌合部44嵌入到接受凹部17B而得以保持相对位置,所以结果是橡胶栓15及护套14、进而橡胶栓15及电线13的相对位置间接地得以保持。因此,即使在从外部针对护套14作用例如扭转这样的强力的情况下,也能将电线13和橡胶栓15的密封性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0140] 另外,压紧部件40和帽17的卡止结构是仅仅将从压紧部件40的主体部41延伸出的卡止片43的嵌合部44嵌入到设置于帽17的接受凹部17B的简单构成,所以不需要复杂的卡止结构,另外,对位简单且操作性优良。另外,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可靠地进行压紧部件40和帽17的止转,并可抑制电线13相对于橡胶栓15扭转。
[0141]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高从多芯缆线11导出的多根电线13和橡胶栓15的密封性。
[0142] <其它实施方式>
[0143]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0144]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方式:通过在设置于帽17的接受凹部17B嵌入压紧部件40的卡止片43的嵌合部44,从而形成为使帽17和压紧部件40止转的状态,但是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在帽侧设置嵌合部,在压紧部件侧设置接受嵌合部的接受凹部。
[0145] (2)另外,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在帽及压紧部件的任一方设置卡止孔,并且在另一方设置能与卡止孔卡止的卡止部,通过卡止孔和卡止部的卡止对护套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进行保持。
[0146]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压紧部件40的主体部41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截面C字形状的筒状,但是,例如如图27所示,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将主体部以缠绕于护套14的外周的方式进行压接而将护套压紧。
[0147]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压紧部件40为金属制的,但是,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制的。
[0148]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如下构成:也通过设置橡胶栓用卡止部32和橡胶栓用被卡止部33从而使帽17和橡胶栓15止转,但是这些也可以省略。
[0149] (6)配置于多芯缆线11上的多根电线可以是2根~3根、或者5根以上。
[0150] (7)多根电线可以是包含具有2种外径尺寸的电线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包含具有3种以上外径尺寸的电线的构成。或者,多根电线的外径尺寸也可以完全相同。
[0151] (8)引导部件16能省略。
[0152] (9)电线也可以是屏蔽电线。另外,电线也可以是具备多根金属细线捻在一起的芯线的双绞线,另外,也可以是以金属棒材为芯线的所谓的单芯线。这样,作为电线,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电线。
[0153] (10)多芯缆线11也可以是所谓的汽车轮胎缆线,另外,也可以是多根电线的外周由屏蔽层包裹的多芯的屏蔽电线。这样,作为多芯缆线11,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多芯缆线11。
[0154] (1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0或者密封结构12,能根据需要密封任意的液体如水、油、有机溶剂等。
[0155] (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如下构成:将引导部件16、橡胶栓15、帽17、压紧部件40按顺序组装到将护套14剥皮的多芯缆线11上,从而装配密封部件10且形成多芯缆线11的密封结构1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在预先组装的密封部件10中插通将护套14剥皮的多芯缆线11的多根电线,从而将多芯缆线11和密封部件10组装。
[0156] (13)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在下保持器52A的压紧部件保持部60中、且在收容有压紧部件40的状态下与长孔4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嵌入到长孔42的突部60A,通过长孔42和突部60A的凹凸卡合,从而使压紧部件40更稳定地保持在压紧部件保持部60内(参照图28)。
[0157] 附图标记说明
[0158] 10:密封部件
[0159] 11:多芯缆线
[0160] 12:密封结构
[0161] 13:电线
[0162] 14:护套
[0163] 15:橡胶栓
[0164] 16:引导部件
[0165] 17:帽
[0166] 17A:延伸片(被卡止部)
[0167] 17B:接受凹部(被卡止部)
[0168] 18:护套外嵌部
[0169] 19:法兰部
[0170] 19A:切口
[0171] 21:电线贯通部
[0172] 28:保持部
[0173] 30:大径部
[0174] 34:小径部
[0175] 40:压紧部件
[0176] 41:主体部
[0177] 43:卡止片(卡止部)
[0178] 44:嵌合部(卡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