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94028.4

文献号 : CN1071280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鹏

申请人 : 泉州市众科专利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制备方法: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即为填充层;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至少一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本发明制得的轻质保温面料保温、质轻、无刺激。

权利要求 :

1.一种轻质保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轻质保温面料,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所述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所述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氨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是1.5%~

4%;所述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所述透水层采用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棉纤维的混纺比例是95%~97%;所述丙纶纤维和乙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是1:0.2~0.5;

所述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所述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

所述聚乙烯醇纤维的混纺比例是3%~6%;所述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

吸热层纺织: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0μm~2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

步骤S2,填充层纺织;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5μm~1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制成克重为30g/m2~50g/m2的面料,经过水洗,使混纺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干燥后,得到填充层;

步骤S3,透水层纺织;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20μm~4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

步骤S4,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至少一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吸热层的克重为70g/m2~10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透水层的克重为50g/m2~70g/m2。

说明书 :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层状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面料五花八门,面料的制备日新月异,针对面料的改革与创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有针对面料纺织纤维的探索与创新,目前的纺织纤维种类繁多,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针对不同的面料需求,选择各种纤维制备面料。也有针对各种功能性面料需求,选择在面料纺织过程中,添加不同填料,用以增强面料的各项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在增加面料功能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填料溶出的问题,造成皮肤过敏、面料合格率下降等问题。
[0003] 保温面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保温面料不可避免存在着面料密度厚的问题,给人体带来沉重的穿着体验。因此,同时解决保温、质轻、无刺激的面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4] 中国专利CN201110049427.7公开了一种保温面料,依次包括棉布层、反射层、保暖层、空腔层和装饰层,棉布层位于保温面料的最里层,装饰层位于保温面料的最外层,空腔层位于装饰层的里侧,保暖层为中间层,保暖层中有保温材料。但是该专利制备得到的保温面料的厚度大、透气性差、一般不作为穿着面料。
[0005] 因此,需要制备一种保温、质轻、无刺激的面料。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
[0008] 其中,面料采用多层面料复合而成,有利于面料轻质保温功能的实现;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热传导率低,使得热量不易散出;透水层位于面料内层,由于该层面料由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丙纶纤维、乙纶纤维的疏水效果好,有利于汗水蒸汽的散发,棉纤维有利于汗水蒸汽的吸收,从而实现透水功能;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再经过水洗步骤,使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使得长绒棉的蓬松程度上升,面料的空气截留率提高,进一步提高保温程度,并且使得填充层的单位重量下降,进一步降低了面料的重量;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通过面料的不对称结构,降低空气的透过率,提高面料的保温性,并且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增强了其透水性,人体穿着时不感到闷热不舒服,提高了舒适效果。
[0009] 进一步地,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
[0010] 更进一步地,氨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是1.5%~4%。
[0011] 进一步地,透水层采用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
[0012] 更进一步地,棉纤维的混纺比例是95%~97%。
[0013] 更进一步地,丙纶纤维和乙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是1:0.2~0.5。
[0014] 进一步地,填充层中,聚乙烯醇纤维的混纺比例是3%~6%。
[0015]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轻质保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步骤S1,吸热层纺织: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0μm~2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
[0017] 步骤S2,填充层纺织;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5μm~1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制成克重为30g/m2~50g/m2的面料,经过水洗,使混纺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干燥后,得到填充层;
[0018] 步骤S3,透水层纺织;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20μm~4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
[0019] 步骤S4,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至少一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
[0020]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吸热层的克重为70g/m2~100g/m2。
[0021] 进一步地,步骤S3中,透水层的克重为50g/m2~70g/m2。
[0022]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23] 1.本发明制得的面料保温、质轻、无刺激;
[0024] 2.本发明采用的面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须更换生产设备,减轻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
[0028] 其中,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8.5%,氨纶纤维1.5%;透水层采用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5%,丙纶纤维4.17%,乙纶纤维0.83%;填充层中,混纺比例是:长绒棉97%,聚乙烯醇纤维3%。
[0029] 实施例2
[0030]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
[0031] 其中,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6%,氨纶纤维4%;透水层采用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7%,丙纶纤维2%,乙纶纤维1%;填充层中,混纺比例是:长绒棉94%,聚乙烯醇纤维6%。
[0032] 实施例3
[0033]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包括吸热层、填充层和透水层;吸热层在横截面为蜂窝结构;透水层在横截面为Y形;吸热层和透水层之间采用填充层;填充层采用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混纺而成;吸热层、填充层、透水层通过缝制连接。
[0034] 其中,吸热层采用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7%,氨纶纤维3%;透水层采用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混纺而成,混纺比例是:棉纤维96%,丙纶纤维3.08%,乙纶纤维0.92%;填充层中,混纺比例是:长绒棉95.5%,聚乙烯醇纤维4.5%。
[0035] 实施例4
[0036]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步骤S1,吸热层纺织: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其中,吸热层的克重为70g/m2;
[0038] 步骤S2,填充层纺织;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制成克重为30g/m2的面料,经过水洗,使混纺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干燥后,得到填充层;
[0039] 步骤S3,透水层纺织;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2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其中,透水层的克重为50g/m2;
[0040] 步骤S4,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一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
[0041] 实施例5
[0042]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步骤S1,吸热层纺织: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2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其中,吸热层的克重为100g/m2;
[0044] 步骤S2,填充层纺织;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5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制成克重为50g/m2的面料,经过水洗,使混纺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干燥后,得到填充层;
[0045] 步骤S3,透水层纺织;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4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其中,透水层的克重为70g/m2;
[0046] 步骤S4,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两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
[0047] 实施例6
[0048] 一种轻质保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步骤S1,吸热层纺织:将棉纤维和氨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8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蜂窝结构的面料,即为吸热层;其中,吸热层的2
克重为85g/m;
[0050] 步骤S2,填充层纺织;将长绒棉与聚乙烯醇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1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经过经纬交织纺织制成克重为40g/m2的面料,经过水洗,使混纺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纤维去除,干燥后,得到填充层;
[0051] 步骤S3,透水层纺织;将棉纤维、丙纶纤维、乙纶纤维按所述比例混纺,制成直径为30μm的混纺纤维,将制得的混纺纤维纺织成横截面为Y形的面料,即为透水层;其中,透水层的克重为60g/m2;
[0052] 步骤S4,将制得的吸热层、透水层与五层填充层通过缝制连接,形成所述轻质保温面料。
[0053] 实验例1
[0054] 对实施例1~6制得的轻质保温面料的性能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5] 表1制备得到的轻质保温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0056]
[0057]
[0058] 结果:实施例1~6制得的轻质保温面料良好,透气效果佳,未检出甲醛。
[0059] 结论:本申请的轻质保温面料保温、质轻、无刺激。
[006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