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担架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455517.3

文献号 : CN1071744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广金梦璐李泉盛

申请人 : 李广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担架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床板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床板包括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之间设置有床板转轴,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一床板固定连接,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二床板铰接,解决了现有担架无法乘坐电梯上下楼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保证病人体位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多功能担架车的长度尺寸,使其能够容纳于电梯内,通过电梯上下楼,既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节省了抢救时间,同时为病人的最佳救助时机提供有效保证,避免出现二次伤害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所述床板包括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之间设置有床板转轴,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一床板固定连接,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二床板铰接;

所述第一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床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沿所述第一床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床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三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滑槽及所述第四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梁;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一辅助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辅助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折叠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中部,所述第二折叠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中部,且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辅助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所述第二支杆底端、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脚轮,所述第二床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扶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担架垫,所述担架垫包括第一担架垫和第二担架垫,所述第一担架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床板上,所述第二担架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床板上,所述第一担架垫与所述第二担架垫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垫与所述第二担架垫的材质均为聚氨酯。

说明书 :

多功能担架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担架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配置的电梯规格普遍较小,一旦在高层住宅中的居民突发疾病,需要使用担架将病人快速转运到救护车中进行紧急救治,但是现有的担架尺寸较大,病人躺卧后无法进入电梯,医护人员只能从楼梯将担架抬下楼,既加重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耽误了抢救时间,导致很多病人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制一种新型担架,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居民在进行急救转移时乘坐电梯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担架车,以缓解高层建筑居民突发疾病通过现有担架转移时,无法乘坐电梯,只能从楼梯抬下楼,既加重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耽误了抢救时间,导致很多病人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包括床板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所述床板包括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之间设置有床板转轴,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一床板的固定连接,所述床板转轴与所述第二床板铰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床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沿所述第一床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床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应。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三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滑槽及所述第四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梁。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一辅助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辅助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折叠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中部,所述第二折叠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中部,且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相对设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辅助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所述第二支杆底端、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脚轮,所述第二床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脚轮。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床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扶手。
[0013]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还包括担架垫,所述担架垫包括第一担架垫和第二担架垫,所述第一担架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床板上,所述第二担架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床板上,所述第一担架垫与所述第二担架垫铰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担架垫与所述第二担架垫的材质均为聚氨酯。
[0015]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行病人急救转移时,病人上身躺卧在第一床板上,下半身躺卧在第二床板上,进入电梯后,将支撑机构滑动至第一床板的下方,并使第二床板绕床板转轴向下翻转,同时带动病人的膝关节随着第二床板翻转,以在保证病人体位不变的情况下,使多功能担架车长度方向的尺寸缩小,使其能够容纳于电梯内,从而通过电梯进行高层建筑居民的紧急转移就医,既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节省了抢救时间,同时为病人的最佳救助时机提供有效保证,避免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4所示多功能担架车进入电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4所示多功能担架车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标:101-第一床板;102-第二床板;103-床板转轴;104-第一滑槽;105-第二滑槽;106-第三滑槽;107-第四滑槽;108-第一定位孔;109-第二定位孔;110-第一脚轮;111-第二脚轮;112-把手;113-扶手;201-第一支撑梁;202-第二支撑梁;203-加强梁;204-第一滑轨;205-滚轮;206-第二滑轨;207-滑轨定位孔;208-定位销;301-第一支杆;302-第二支杆;303-第一辅助杆;304-第二辅助杆;305-第一折叠杆;306-第二折叠杆;307-第一连杆;308-第二连杆;309-固定杆;310-万向轮;311-第一折叠部;312-第二折叠部;401-第一担架垫;402-第二担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7] 实施例1
[002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床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包括床板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于床板的下方,支撑机构能够沿床板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床板包括沿床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之间设置有床板转轴103,床板转轴103与第一床板101的固定连接,床板转轴103与所述第二床板102铰接。
[0029]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行病人急救转移时,病人上身躺卧在第一床板101上,下半身躺卧在第二床板102上,进入电梯后,将支撑机构滑动至第一床板101的下方,并使第二床板102绕床板转轴103向下翻转,同时带动病人的膝关节随着第二床板102翻转,以在保证病人体位不变的情况下,使多功能担架车长度方向的尺寸缩小,使其能够容纳于电梯内,从而通过电梯进行高层建筑居民的紧急转移就医,既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节省了抢救时间,同时为病人的最佳救助时机提供有效保证,避免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3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床板10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分别设置于第一床板1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相互平行,均沿第一床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床板10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滑槽106和第四滑槽107,第三滑槽106和第四滑槽107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10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三滑槽106与第一滑槽104相对应,第四滑槽107与第二滑槽105相对应。
[003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支撑组件,支撑架设置于支撑组件的上方,支撑架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第一支撑梁20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204,第一滑轨204与第一滑槽104及第三滑槽106相匹配,第二支撑梁202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06,第二滑轨206与第二滑槽105及第四滑槽107相匹配;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梁203。
[0032]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与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之间通过滑轨和滑槽相配合,实现支撑机构与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的相对滑动,通过在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梁203,以保持支撑架的结构稳定性。
[0033]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104与第三滑槽106处于同一直线,第二滑槽105与第四滑槽107处于同一直线,第一滑轨204卡合于第一滑槽104中,并且能够在第一滑槽104和第三滑槽106之间往返滑动,第二滑轨206卡合于第二滑槽105中,并能够从第二滑槽105滑动和第四滑槽107之间往返滑动。
[0034]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204和第二滑轨206上均设置有多个滚轮205,以便于第一滑轨204在第一滑槽104及第三滑槽106中往复滑动;第二滑轨206在第二滑槽105及第四滑槽107中往复滑动。
[0035] 为了避免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机构与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发生相对滑动,第一支撑梁201上设置有滑轨定位孔207,第一滑槽104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8和第二定位孔109,当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在正常使用时,通过定位销208穿过滑轨定位孔207与第一定位孔108,使得支撑机构保持在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的下方,为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提供稳定支撑;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入电梯前,将定位销208拔出,滑动第一滑轨204和第二滑轨206,使第一支撑梁201上的滑轨定位孔207与第二定位孔109相对应,使用定位销208依次穿过滑轨定位孔207与第二定位孔109,使得支撑机构固定于第一床板101下面,以便于第二床板102向下翻转。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定位销208也可以选择弹簧定位销208,在此不再赘述。
[0036]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301、第二支杆302、第一辅助杆303、第二辅助杆304、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第一支杆301的顶端和第一辅助杆303的顶端分别铰接于第一支撑梁201的两端,第二支杆302的顶端和第二辅助杆304的顶端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梁202的两端,第一折叠杆305的顶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梁201的中部,第二折叠杆306的顶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梁202的中部,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相对设置。
[0037]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在使用时,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均竖直设置,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均倾斜设置,且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相互平行,第一辅助杆303和第二辅助杆304均竖直设置。
[0038]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307,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308,第二连杆308的一端与第一辅助杆303的底端铰接,第二连杆308的另一端与第二辅助杆304的底端铰接;第一连杆307和第二连杆308之间设置有固定杆309,固定杆309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07铰接,固定杆30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08铰接。
[0039] 为了使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均竖直设置,且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在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307;第一连杆307的一端与第一支杆30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07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302固定连接,同理为了保证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在第一折叠杆305和第二折叠杆306的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308,第二连杆308的一端与第一折叠杆305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08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叠杆306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杆308一端与第一辅助杆
303的底端铰接,第二连杆308的另一端与第二辅助杆304的底端铰接。
[0040]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叠杆305包括第一折叠部311和第二折叠部312,第一折叠部311和第二折叠部312通过自锁式合页连接;第二折叠杆306的结构与第一折叠杆305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1]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入救护车,需要将支撑机构进行完全折叠以降低多功能担架车的高度时,可以通过推动第一辅助杆303和第二辅助杆304,第一辅助杆303和第二辅助杆304带动第一折叠杆305、第二折叠杆306、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向上翻转,转至水平方向,固定于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的下表面,以节约多功能担架车的高度空间。
[0042]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杆301的底端、第二支杆302底端、第一折叠杆305的底端和第二折叠杆306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310。
[0043] 通过在第一支杆301的底端、第二支杆302底端、第一折叠杆305的底端和第二折叠杆306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310,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能够沿任意方向滚动,以便于进行病人的转移运输。
[0044]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万向轮310上设置有刹车。
[0045]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床板10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脚轮110,第二床板10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脚轮111。
[0046]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入救护车等高度受限的空间时,需要将支撑机构进行完全折叠,通过在第一床板101的下方设置第一脚轮110,在第二床板10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脚轮111,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可以通过在第一脚轮110和第二脚轮111的作用下在高度受限的空间内快速便捷的移动位置。
[0047]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脚轮11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脚轮111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脚轮110设置于第一床板101远离第二床板102的一端,第二脚轮111设置于第二床板102远离第一床板101的一端。
[0048]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床板10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112,第二床板10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112,第一床板101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扶手113。
[0049] 第一床板10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112,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握持,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行移动,如将抬上救护车或从救护车上抬下等。
[0050] 在第二床板102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把手112的作用与第一床板101两侧设置把手112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1] 在第一床板10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扶手113,以便于病人握持,便于病人通过握持扶手113坐起。
[005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轻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整体重量,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均由空心管材焊接而成,如方管、圆管等,空心管材的材质可以为钢、铝、铝合金等材料。
[0053] 实施例2
[005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多功能担架车进入电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多功能担架车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担架车,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1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5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还包括担架垫,担架垫包括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第一担架垫401设置于第一床板101上,第二担架垫402设置于第二床板102上,第一担架垫401与第二担架垫402铰接。
[005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担架垫401与第一床板101相对应,且第一担架垫401与第一床板101可拆卸连接,第二担架垫402与第二床板102相对应,且第二担架垫402与第二床板102可拆卸连接,如通过绑带等进行固定。
[0057]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担架垫401与第二担架垫402铰接,且铰接处位于床板转轴103的正上方,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入电梯时,第二担架垫402和第二床板102同时向下翻折,以缩小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的长度,使其能够容纳于电梯内,通过电梯进行上下楼,从而既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体力负担,又节省了抢救时间,同时为病人的最佳救助时机提供有效保证。
[0058]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通过在第一床板101上设置第一担架垫401,在第二床板102上设置第二担架垫402,以提高病人躺卧在多功能担架车上的舒适性。
[0059]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的材质均为聚氨酯。
[0060] 通过采用聚氨酯制备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使得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更加柔软,使得病人躺卧时体感更加舒适。
[0061] 在本实施例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的外部均包覆有帆布,以便于进行清洗,保持第一担架垫401和第二担架垫402的卫生。
[0062] 另外,如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担架车进入救护车等高度受限的空间时,能够将支撑机构进行完全折叠,依靠第一脚轮110和第二脚轮111进行快速便捷的移动,以适应各种不同空间的需要。
[006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