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带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带进给装置的带打印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07263.2

文献号 : CN1072068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佐木泰志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消除从驱动电机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与卷绕侧连接时产生的各种缺陷。具有:送出侧齿轮系(65),其将动力传递到送出侧驱动轴(34);卷绕侧齿轮系(64),其将动力传递到卷绕侧驱动轴(33);第2离合器机构(63),其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反转驱动而将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连接,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正转驱动而将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连接切断;以及第1离合器机构(61),其配设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上游侧,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正转驱动而将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反转驱动而将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连接切断。

权利要求 :

1.一种墨带进给装置,其对送出墨带的墨带送出芯、和卷绕从所述墨带送出芯送出的所述墨带的墨带卷绕芯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所述墨带朝正向和反向进给,该墨带进给装置具有:驱动电机;

送出侧驱动轴,其与所述墨带送出芯卡合;

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输入的动力传递到所述送出侧驱动轴;

卷绕侧驱动轴,其与所述墨带卷绕芯卡合;

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输入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卷绕侧驱动轴;

该墨带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

送出侧离合器机构,其具有太阳齿轮、和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并与所述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分离/接触的行星齿轮,并且伴随着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驱动,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伴随着所述驱动电机的正转驱动,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接切断;以及卷绕侧离合器机构,其配设于所述太阳齿轮的上游侧,伴随着所述驱动电机的正转驱动,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伴随着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驱动,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接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侧离合器机构具有:

卷绕侧太阳齿轮,其配设于所述太阳齿轮的上游侧;以及卷绕侧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卷绕侧太阳齿轮啮合,并与所述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分离/接触。

3.一种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打印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带进给装置。

说明书 :

墨带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带进给装置的带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墨带朝正向和反向进给的墨带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带进给装置的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种带打印装置(打印机),公知有具有双向驱动机构的带打印装置,该双向驱动机构对以能够退绕的方式卷绕墨带的墨带送出芯(墨带退绕卷筒)、和卷绕从墨带送出芯退绕的墨带的墨带卷绕芯(墨带卷绕卷筒)进行旋转驱动,将墨带向输送方向以及反向输送方向输送(参照专利文献1)。该双向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电机;对与墨带送出芯啮合的墨带退绕轴进行支承的墨带退绕齿轮;对与墨带卷绕芯啮合的墨带卷绕轴进行支承的墨带卷绕齿轮;以及枢轴驱动齿轮组件。
[0003] 枢轴驱动齿轮组件具有:经由齿轮系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枢动齿轮;与枢动齿轮的旋转联动地旋转的齿轮板;以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齿轮板的第1移动齿轮和第2移动齿轮。此外,第1移动齿轮与枢动齿轮啮合,并且伴随着齿轮板的转动而与墨带卷绕齿轮分离/接触,第2移动齿轮与第1移动齿轮啮合,并且伴随着齿轮板的转动而与墨带退绕齿轮分离/接触。在这样的双向驱动机构中,当对驱动电机进行正转驱动时,齿轮板向墨带卷绕齿轮侧转动,第1移动齿轮与墨带卷绕齿轮啮合。由此,驱动电机与墨带卷绕齿轮经由齿轮系而连接,成为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对墨带卷绕芯进行旋转驱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对驱动电机进行反转驱动时,齿轮板向墨带退绕齿轮侧转动,第2移动齿轮与墨带退绕齿轮啮合。由此,驱动电机与墨带退绕齿轮经由齿轮系而连接,成为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对墨带送出芯进行旋转驱动的状态。这样,通过驱动电机的正反转驱动,而使驱动电机在与墨带卷绕齿轮连接和与墨带退绕齿轮连接之间进行切换。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2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带打印装置中,当从驱动电机与墨带退绕齿轮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与墨带卷绕齿轮连接时,产生以下的问题。
[0009] 在这种带打印装置中,一般情况下,在墨带退绕齿轮与墨带退绕轴之间安装有用于对墨带附加一定的张力的张力弹簧(扭矩限制器)。由此,在上述以往的带打印装置中,当从驱动电机与墨带退绕齿轮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与墨带卷绕齿轮连接时,在张力弹簧中蓄积的力(滑动扭矩)经由墨带退绕齿轮、第2移动齿轮以及第1移动齿轮而与枢动齿轮发生干涉,妨碍了枢动齿轮的旋转。由此,枢动齿轮的旋转产生时滞,齿轮板的转动也产生时滞,因此,无法迅速切换该连接。
[0010]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带打印装置中,在第2移动齿轮从墨带退绕齿轮脱离的时刻,附加在墨带上的张力快速被解除。由此,存在墨带的卷绕产生松弛的问题。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墨带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带进给装置的带打印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消除从驱动电机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与卷绕侧连接时产生的各种缺陷。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本发明的墨带进给装置对送出墨带的墨带送出芯、和卷绕从墨带送出芯送出的墨带的墨带卷绕芯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墨带朝正向和反向进给,该墨带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电机;送出侧驱动轴,其与墨带送出芯卡合;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输入的动力传递到送出侧驱动轴;卷绕侧驱动轴,其与墨带卷绕芯卡合;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输入的动力传递到卷绕侧驱动轴;送出侧离合器机构,其具有太阳齿轮、和与太阳齿轮啮合并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分离/接触的行星齿轮,并且伴随着驱动电机的反转驱动,将驱动电机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伴随着驱动电机的正转驱动,将驱动电机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接切断;以及卷绕侧离合器机构,其配设于太阳齿轮的上游侧,伴随着驱动电机的正转驱动,将驱动电机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伴随着驱动电机的反转驱动,将驱动电机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接切断。
[0014]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卷绕侧离合器机构具有:卷绕侧太阳齿轮,其配设于太阳齿轮的上游侧;以及卷绕侧行星齿轮,其与卷绕侧太阳齿轮啮合,并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分离/接触。
[0015] 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带打印装置具有上述墨带进给装置。
[0016] 根据这些结构,通过将离合器机构分为送出侧的离合器机构(送出侧离合器机构)和卷绕侧的离合器机构(卷绕侧离合器机构)的两个机构,在卷绕侧的离合器机构中,能够在几乎不受到来自上述张力弹簧的干涉的情况下,使得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分离/接触。由此,当从驱动电机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时,能够将驱动电机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迅速连接,能够迅速进行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向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的切换。此外,由于卷绕侧离合器机构比送出侧离合器机构稍微早些动作,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在将驱动电机与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接切断之前,驱动电机与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连接。即,在切换时,暂时成为与两个动力传递机构连接的状态。因此,附加于墨带的张力没有被迅速解除而是缓慢地解除,能够防止墨带的卷绕松弛。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消除从送出侧与驱动电机连接切换为卷绕侧与驱动电机连接时产生的各种缺陷。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闭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8] 图2是示出开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9] 图3是示出盒安装部以及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带盒的俯视剖视图。
[0020] 图4是示出进给动力系统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示出进给动力系统的俯视图。
[0022] 图6的(a)是用于说明进给动力系统的反向进给驱动动作的说明图,图6的(b)是用于说明进给动力系统的正向进给驱动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墨带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带进给装置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在该带打印装置中,从安装的带盒送出打印带以及墨带来进行打印,将打印带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来制作标签(带片)。
[0024]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带打印装置1通过装置壳体11而形成有外壳,在装置壳体11的前半部分上表面配设有具有各种键的键盘12。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分左上表面较宽地设置有开闭盖13,在开闭盖13的前侧设置有使开闭盖13打开的盖打开按钮14。而且,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右上表面配设有对来自键盘12的输入结果等进行显示的长方形的显示器15。
[0025] 凹陷形成有盒安装部21,当按下盖打开按钮14来打开开闭盖13时,在盒安装部21的内部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带盒C。带盒C在开闭盖13打开的状态下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1。
[0026] 在装置壳体11的左侧部形成有与盒安装部21相连的带排出口22,在盒安装部21与带排出口22之间形成有带排出路径23。而且,在装置壳体11内部以与带排出路径23面对的方式内置有带切断器24。
[002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21配设有:热敏式的打印头31,其收纳于头罩30内;压印驱动轴32,其与打印头31对置;卷绕侧驱动轴33,其与后述的墨带卷绕芯43卡合;送出侧驱动轴34,其与后述的墨带送出芯42卡合;以及后述的带卷轴41的定位突起35。另外,图3是在带盒C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处进行了剖切的俯视剖视图。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以及送出侧驱动轴34贯通盒安装部21的底板21a,在底板21a的下部空间配设有对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以及送出侧驱动轴34进行旋转驱动的进给动力系统36(参照图4)。另外,后文叙述进给动力系统36的细节。此外,“墨带进给装置”由卷绕侧驱动轴33、送出侧驱动轴34以及进给动力系统36构成。
[0028] 打印头31由将多个发热元件(省略图示)上下排列设置而得的热打印头构成。即,在将打印带T以及墨带R夹压于打印头31与后述的压印辊44之间的状态下,对设置于打印头31的各发热元件分别进行发热驱动,由此,将墨带R上的墨以点为单位热转印到打印带T上。
[0029] 另一方面,带盒C具有:带卷轴41,其将打印带T卷绕成能够送出;墨带送出芯42,其将墨带R卷绕成能够送出;墨带卷绕芯43,其卷绕从墨带送出芯42送出的墨带R;压印辊44,其与打印头31对置;以及盒壳体45,其收纳上述部分。此外,在盒壳体45贯通形成有供头罩30贯插的头开口46。
[0030] 当带盒C安装于盒安装部21时,头罩30插入于头开口46,带卷轴41的中心孔插入于定位突起35。此外,与此同时,压印辊44的中心孔与压印驱动轴32嵌合,墨带卷绕芯43的中心孔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墨带送出芯42的中心孔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
[0031] 如图3所示,打印带T被从插入有定位突起35的带卷轴41送出,通过打印头31与压印辊44的对置位置,然后,向带排出路径23送出(带进给路径)。另一方面,墨带R被从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的墨带送出芯42送出,通过打印头31与压印辊44的对置位置,然后,在头开口46的周壁环绕,卷绕于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的墨带卷绕芯43(墨带进给路径)。
[0032] 与此相对,与压印驱动轴32嵌合的压印辊44与打印头31一起夹压打印带T以及墨带R并且通过旋转驱动而将打印带T朝正向和反向进给。另一方面,与卷绕侧驱动轴33卡合的墨带卷绕芯43与基于压印辊44的正向进给同步地旋转驱动,从而卷绕墨带R。此外,与送出侧驱动轴34卡合的墨带送出芯42与基于压印辊44的反向进给同步地旋转驱动,从而卷绕(回卷)墨带R。由此,将打印带T以及墨带R朝正向和反向进给。
[0033] 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动作中,首先,将打印带T以及墨带R反向进给,将打印带T的前端部拉回至打印头31的打印位置。此后,将打印带T以及墨带R正向进给并且对打印头31进行驱动,由此,对打印带T进行打印处理。而且,在打印处理结束后,则通过带切断器24将打印带T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由此,能够制作不存在伴随着头与切断器之间的距离的空白的标签。
[0034] 这里,参照图4以及图5对进给动力系统36的细节进行说明。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进给动力系统36具有:作为动力源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驱动电机51;以及动力传递机构52,其将驱动电机5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和送出侧驱动轴3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驱动电机51共用作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以及送出侧驱动轴34的驱动源。驱动电机51通过控制部来对正转驱动以及反转驱动进行切换控制。
[0035] 动力传递机构52具有:第1离合器机构61(卷绕侧离合器机构),其从驱动电机51输入动力;中间齿轮62,其与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啮合;以及第2离合器机构63(送出侧离合器机构),其从中间齿轮62输入动力。此外,动力传递机构52具有:卷绕侧齿轮系64(卷绕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输入的动力传递到卷绕侧驱动轴33;送出侧齿轮系65(送出侧动力传递机构),其将输入的动力传递到送出侧驱动轴34;以及压印侧齿轮系66,其将输入的动力传递到压印驱动轴32。第1离合器机构61使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连接分离/接触,第2离合器机构63使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连接分离/接触。另一方面,压印侧齿轮系66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连接,成为始终与驱动电机51连接的状态。
[0036] 第1离合器机构61具有:离合器输入齿轮71;太阳齿轮72(卷绕侧太阳齿轮);行星齿轮73(卷绕侧行星齿轮);以及行星架74(离合器杆)。离合器输入齿轮71与形成于驱动电机51的驱动轴的齿轮51a啮合。太阳齿轮72在与离合器输入齿轮71的同轴上固定于离合器输入齿轮71的下侧。行星齿轮73与太阳齿轮72啮合。行星架74将行星齿轮73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支承为能够与太阳齿轮72在同轴上联动地旋转。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正转驱动时,伴随于此,太阳齿轮72经由离合器输入齿轮71而向正转方向旋转,伴随着该正转方向的旋转,行星架74向图5中的左侧转动(联动地旋转)。由此,支承于行星架74的行星齿轮73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输入齿轮(卷绕侧输入齿轮91)啮合,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另一方面,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反转驱动时,伴随于此,太阳齿轮72经由离合器输入齿轮71而向反转方向旋转,伴随着该太阳齿轮72的反转方向的旋转,行星架74向图5中的右侧转动(联动地旋转)。由此,支承于行星架74的行星齿轮73从卷绕侧输入齿轮91脱离,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连接解除。这样,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旋转驱动的正反,通过第1离合器机构61,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连接分离/接触。
[0037] 此外,如上所述,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与中间齿轮62啮合,该太阳齿轮72经由中间齿轮62与第2离合器机构63连接。因此,成为如下结构:无论驱动电机51的旋转驱动的正反如何,驱动电机51的动力都从该太阳齿轮72经由中间齿轮62输入到第2离合器机构63。
[0038] 第2离合器机构63具有:离合器输入齿轮81;太阳齿轮82;行星齿轮83以及行星架84。离合器输入齿轮81与中间齿轮62啮合。太阳齿轮82在与离合器输入齿轮81的同轴上固定于离合器输入齿轮81的上侧。行星齿轮83与太阳齿轮82啮合。行星架84将行星齿轮83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支承为能够与太阳齿轮82在同轴上联动地旋转。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反转驱动时,伴随于此,太阳齿轮82经由离合器输入齿轮71、太阳齿轮72、中间齿轮62以及离合器输入齿轮81向正转方向旋转,伴随该正转方向的旋转,行星架84向图5中的下侧转动(联动地旋转)。由此,支承于行星架84的行星齿轮83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输入齿轮(送出侧输入齿轮101)啮合,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连接。另一方面,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正转驱动时,伴随于此,太阳齿轮82经由上述各齿轮而向反转方向旋转,伴随着该太阳齿轮82的反转方向的旋转,行星架84向图5中的上侧转动(联动地旋转)。由此,支承于行星架84的行星齿轮83从送出侧输入齿轮101脱离,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连接解除。这样,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旋转驱动的正反,通过第2离合器机构63,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
65的连接分离/接触。
[0039] 卷绕侧齿轮系64具有:卷绕侧输入齿轮91;卷绕侧第1中间齿轮92;卷绕侧第2中间齿轮93;卷绕侧第3中间齿轮94;卷绕侧第4中间齿轮95;卷绕侧第5中间齿轮96;卷绕侧第6中间齿轮97以及卷绕侧输出齿轮98。卷绕侧输入齿轮91与第1离合器机构61的行星齿轮73啮合。卷绕侧第1中间齿轮92在与卷绕侧输入齿轮91的同轴上固定于卷绕侧输入齿轮91的下侧。卷绕侧第2中间齿轮93与卷绕侧第1中间齿轮92啮合。卷绕侧第3中间齿轮94与卷绕侧第2中间齿轮93啮合。卷绕侧第4中间齿轮95在与卷绕侧第3中间齿轮94的同轴上固定于卷绕侧第3中间齿轮94的上侧。卷绕侧第5中间齿轮96与卷绕侧第4中间齿轮95啮合。卷绕侧第6中间齿轮97在与卷绕侧第5中间齿轮96的同轴上固定于卷绕侧第5中间齿轮96的下侧。卷绕侧输出齿轮98与卷绕侧第6中间齿轮97啮合并且支承卷绕侧驱动轴33。通过这样的结构,从第1离合器机构61的行星齿轮73输入到卷绕侧输入齿轮91的动力传递到卷绕侧驱动轴
33。另外,卷绕侧第2中间齿轮93在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以及太阳齿轮
82的同轴上配设于离合器输入齿轮81的正下方。此外,卷绕侧第2中间齿轮93能够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以及太阳齿轮82独立地旋转。
[0040] 另外,在卷绕侧驱动轴33与卷绕侧输出齿轮98之间安装有张力弹簧(扭簧式的扭矩限制器)(省略图示)。通过该张力弹簧,卷绕侧驱动轴33被向卷绕方向旋转施力,由此,对墨带R附加规定的张力。
[0041] 送出侧齿轮系65具有:送出侧输入齿轮101;送出侧中间齿轮102;以及送出侧输出齿轮103。送出侧输入齿轮101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行星齿轮83啮合。送出侧中间齿轮102在与送出侧输入齿轮101的同轴上固定于送出侧输入齿轮101的下侧。送出侧输出齿轮103与送出侧中间齿轮102啮合并且支承送出侧驱动轴34。通过这样的结构,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行星齿轮83输入到送出侧输入齿轮101的动力传递到送出侧驱动轴34。另外,在送出侧驱动轴34与送出侧输出齿轮103之间安装有张力弹簧104(扭簧式的扭矩限制器)。通过该张力弹簧,送出侧驱动轴34被向卷绕方向旋转施力,由此,对墨带R附加规定的张力。
[0042] 压印侧齿轮系66具有:压印侧输入齿轮111;压印侧第1中间齿轮112;压印侧第2中间齿轮113;压印侧第3中间齿轮114;以及压印侧输出齿轮115。压印侧输入齿轮111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啮合。压印侧第1中间齿轮112在与压印侧输入齿轮111的同轴上固定于压印侧输入齿轮111的上侧。压印侧第2中间齿轮113与压印侧第1中间齿轮112啮合。压印侧第3中间齿轮114在与压印侧第2中间齿轮113的同轴上固定于压印侧第2中间齿轮113的上侧。压印侧输出齿轮115与压印侧第3中间齿轮114啮合,并且支承压印驱动轴32。通过这样的结构,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输入到压印侧输入齿轮
111的动力传递到压印驱动轴32。
[0043] 接下来,参照图6对基于进给动力系统36的正向进给驱动动作以及反向进给驱动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6的(a)对反向进给驱动动作进行说明。本反向进给驱动动作是指:对驱动电机51进行反转驱动,从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驱动轴33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驱动轴34侧连接,并且对压印驱动轴32以及送出侧驱动轴34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在这里假设从如下状态起进行反向进给驱动动作:该状态是第1离合器机构61的行星架
74向图中的左侧转动从而行星齿轮73与卷绕侧齿轮系64啮合的状态,并且是第2离合器机构63的行星架84向图中的上侧转动从而行星齿轮83从送出侧齿轮系65脱离的状态。
[0044] 如图6的(a)所示,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反转驱动时,其动力输入到第1离合器机构61的离合器输入齿轮71。在第1离合器机构61中,离合器输入齿轮71借助所输入的动力而旋转,固定于该离合器输入齿轮71的太阳齿轮72向反转方向旋转。当太阳齿轮72向反转方向旋转时,行星架74与其联动地旋转而向图中的右侧转动,行星齿轮73从卷绕侧齿轮系64的卷绕侧输入齿轮91脱离。由此,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连接解除。
[0045] 另一方面,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反转驱动的动力从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经由中间齿轮62输入到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
[0046] 在第2离合器机构63中,离合器输入齿轮81借助所输入的动力而旋转,固定于该离合器输入齿轮81的太阳齿轮82向正转方向旋转。当太阳齿轮82向正转方向旋转时,行星架84与其联动地旋转而向图中的下侧转动,行星齿轮83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送出侧输入齿轮
101啮合。由此,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连接。由此,驱动电机51的动力传递到送出侧齿轮系65,并传递到送出侧驱动轴34,因此,通过驱动电机51的反转驱动,送出侧驱动轴34旋转。由此,与送出侧驱动轴34卡合的墨带送出芯42向其卷绕方向被旋转驱动。
[0047] 而且,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反转驱动的动力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输入到压印侧齿轮系66。由此,动力经由压印侧齿轮系66传递到压印驱动轴32,压印驱动轴32向反转方向旋转。由此,与压印驱动轴32卡合的压印辊44被反转驱动。这样,同时且同步地进行压印辊44的反转驱动以及墨带送出芯4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驱动。由此,打印带T以及墨带R被反向进给。
[0048] 接下来,参照图6的(b)对正向进给驱动动作进行说明。本正向进给驱动动作是指:对驱动电机51进行正转驱动,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驱动轴34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驱动轴33侧连接,并且对压印驱动轴32以及卷绕侧驱动轴33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在这里假设从如下状态起进行正向进给驱动动作:该状态是第1离合器机构61的行星架74向图中的右侧转动从而行星齿轮73与卷绕侧齿轮系64脱离的状态,并且是第2离合器机构63的行星架84向图中的下侧转动从而行星齿轮83与送出侧齿轮系65啮合的状态。
[0049] 如图6的(b)所示,当对驱动电机51进行正转驱动时,其动力被输入到第1离合器机构61的离合器输入齿轮71。在第1离合器机构61中,离合器输入齿轮71借助所输入的动力而旋转,固定于该离合器输入齿轮71的太阳齿轮72向正转方向旋转。当太阳齿轮72向正转方向旋转时,行星架74与其联动地旋转而向图中的左侧转动,行星齿轮73与卷绕侧齿轮系64的卷绕侧输入齿轮91啮合。由此,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由此,驱动电机51的动力被传递到卷绕侧齿轮系64,并被传递到卷绕侧驱动轴33,因此,通过驱动电机51的正转驱动,卷绕侧驱动轴33旋转。由此,与卷绕侧驱动轴33卡合的墨带卷绕芯43向其卷绕方向被旋转驱动。
[0050] 另一方面,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正转驱动的动力从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经由中间齿轮62输入到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
[0051] 在第2离合器机构63中,离合器输入齿轮81借助所输入的动力而旋转,固定于该离合器输入齿轮81的太阳齿轮82向反转方向旋转。当太阳齿轮82向反转方向旋转时,行星架84与其联动地旋转而向图中的上侧转动,行星齿轮83从送出侧齿轮系65的送出侧输入齿轮
101脱离。由此,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连接解除。
[0052] 而且,伴随着驱动电机51的正转驱动的动力从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离合器输入齿轮81输入到压印侧齿轮系66。由此,动力经由压印侧齿轮系66传递到压印驱动轴32,压印驱动轴32向正转方向旋转。由此,与压印驱动轴32卡合的压印辊44被正转驱动。这样,同时且同步地进行压印辊44的正转驱动以及墨带卷绕芯43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驱动。由此,打印带T以及墨带R被正向进给。
[0053]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将离合器机构分为第1离合器机构61和第2离合器机构63,在第1离合器机构61中,能够在几乎不受到来自送出侧的张力弹簧104的干涉的情况下,使得与驱动电机51的连接分离/接触。由此,当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驱动轴34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驱动轴33侧连接时,能够迅速将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能够迅速进行从送出侧驱动轴34侧向卷绕侧驱动轴33侧的切换。特别地,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将打印带T反向进给,将打印带T的前端部暂时拉回至打印头31的打印位置之后,将打印带T正向进给而进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在拉回打印带T的前端部之后,立即转移到打印处理。
[0054] 此外,由于第1离合器机构61比第2离合器机构63稍微早些动作,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在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的连接被切断之前,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即,在切换时,暂时成为与两个齿轮系64、65连接的状态。因此,附加于墨带R的张力没有被迅速解除而是缓慢地解除,因此,能够防止墨带R的卷绕松动。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消除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时产生的各种缺陷。
[005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了在送出侧的第2离合器机构63的太阳齿轮82的上游侧配设卷绕侧的第1离合器机构61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在卷绕侧的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的上游侧配设送出侧的第2离合器机构63的结构。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先消除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时产生的各种缺陷(切换的延迟等),但当兼顾了在卷绕侧驱动轴33上也安装有张力弹簧时,在从卷绕侧切换为送出侧时也产生同样的各种缺陷。针对该情况,还考虑以下结构:优先消除从卷绕侧切换为送出侧时产生的各种缺陷,在卷绕侧的第1离合器机构61的太阳齿轮72的上游侧配设送出侧的第2离合器机构63。
[0056] 此外,可以是如下结构:具有从直至送出侧的第2离合器机构63为止的齿轮系分支的第2齿轮系,并在第2齿轮系上配设卷绕侧的第1离合器机构61。即,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各离合器机构61、63的上游侧,齿轮系分支为2部分,在各分支的齿轮系分别配设各离合器机构61、63。根据该结构,当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时,在第1离合器机构61中,能够在几乎不受到安装于送出侧驱动轴34的张力弹簧104的干涉的情况下,将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齿轮系64连接。与此同时,当从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时,在第2离合器机构63中,能够在几乎不受到安装于卷绕侧驱动轴33的张力弹簧的干涉的情况下,将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齿轮系65连接。因此,能够同时消除从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时的各种缺陷、以及从驱动电机51与卷绕侧连接切换为驱动电机51与送出侧连接时的各种缺陷。
[0057] 标号说明
[0058] 33:卷绕侧驱动轴;34:送出侧驱动轴;36:进给动力系统;42:墨带送出芯;43:墨带卷绕芯;51:驱动电机;61:第1离合器机构;63:第2离合器机构;64:卷绕侧齿轮系;65:送出侧齿轮系;82:太阳齿轮;83:行星齿轮;R: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