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08244.1

文献号 : CN10720881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田裕正当山雄一郎八木进平横田纯一

申请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异响的产生的节流装置及冷冻循环系统。节流装置(10)具备具有阀口(21)的阀座部件(2)、使阀口(21)的开度可变的针阀(4)、以及引导针阀(4)进退的筒状的导向部件(3),在针阀(4)及导向部件(3)分别形成有经由规定的缝隙而对置且彼此能够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34、46),缝隙成为使流体从阀口(21)朝向二次侧流通的中间流路(45),在针阀(4)的滑动接触面(46)形成有向远离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的方向凹下来扩大中间流路(45)的宽度尺寸的作为流路扩大部的凹槽(47)。

权利要求 :

1.一种节流装置,其对来自一次侧的高压的流体进行减压并向二次侧送出,其特征在于,具备:阀座部件,其具有阀口,并且设置成分隔一次侧的空间和二次侧的空间;

阀芯,其从比上述阀座部件靠二次侧面对上述阀口,并使该阀口的开度可变;以及筒状的导向部件,其供上述阀芯内插,并且引导该阀芯相对于上述阀座部件进退,在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分别形成有经由规定的缝隙而对置且彼此能够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上述缝隙成为使流体从上述阀口朝向二次侧流通的流路,在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仅限于任一方的上述滑动接触面,形成有向远离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面的方向凹下来扩大上述流路的宽度尺寸的流路扩大部,在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面没有形成上述流路扩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扩大部由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仅任一方的沿周向连续的凹槽来构成,或者由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仅任一方的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配置在上述导向部件内,向上述阀口侧对上述阀芯进行施力,利用一次侧的高压的流体与二次侧的低压的流体的压力差来使上述弹簧部件变形,并且使上述阀芯移动,从而对上述阀口的开度进行变更。

4.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来减压的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节流装置;以及使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

说明书 :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作为节流装置之一,提出一种用于冷冻循环对来自一次侧的高压的制冷剂(流体)进行减压并向二次侧送出的减压装置(有时也称作减压阀、膨胀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压装置是阀开度根据冷凝器(散热器)侧(一次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与蒸发器侧(二次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压而变化的差压式膨胀阀。
[0003] 该减压装置具备: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壳体;能够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该壳体内来对流入口侧的阀口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阀芯;以及向作为闭阀方向的流入口侧对该阀芯进行施力的螺旋弹簧。阀芯具有与壳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而被引导的圆筒状的导向裙部,在该导向裙部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流通的孔。这样的减压装置中,从阀口流入了壳体内的制冷剂从孔被导入导向裙部内部,在导向裙部内部流过并流至二次侧,从而从流出口流出。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28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现有的减压装置中,流过阀芯的孔的制冷剂被导入导向裙部内部而向二次侧流通,但由于构成为导向裙部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周面相互滑动接触,所以有制冷剂也向其缝隙流入的可能性。这样的减压装置中,若制冷剂流过阀口与阀芯的缝隙、导向裙部与壳体的缝隙,则有时在紧接制冷剂流过该狭小的缝隙之后的位置处的制冷剂内产生气蚀。若在制冷剂内产生气蚀,则阀芯引起微振动而与壳体接触,由此有产生异响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的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节流装置是一种对来自一次侧的高压的流体进行减压并向二次侧送出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阀座部件,其具有阀口,并且设置成分隔一次侧的空间和二次侧的空间;阀芯,其从比上述阀座部件靠二次侧面对上述阀口,并使该阀口的开度可变;筒状的导向部件,其供上述阀芯内插,并且引导该阀芯相对于上述阀座部件进退,在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分别形成有经由规定的缝隙而对置且彼此能够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上述缝隙成为使流体从上述阀口朝向二次侧流通的流路,在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滑动接触面,形成有向远离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面的方向凹下来扩大上述流路的宽度尺寸的流路扩大部。
[0012]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在阀芯与导向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形成流路扩大部,来使流入该流路扩大部后的流体形成乱流,利用乱流的压力能够获得向轴向(进退方向)的中心侧(远离导向部件的一侧)对阀芯进行施力的向心作用。因此,能够抑制阀芯的微振动,使之难以与导向部件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0013] 此时,上述流路扩大部优选由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沿周向连续的凹槽来构成,或者由上述阀芯以及上述导向部件的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来构成。
[0014]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凹槽沿周向连续地形成,或者使多个凹部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来构成流路扩大部,从而能够使作用于阀芯的沿周向的各位置的乱流的压力均衡,进而能够使阀芯与导向部件的缝隙在周向上均匀。
[0015] 并且,优选还具备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配置在上述导向部件内,向上述阀口侧对上述阀芯进行施力,利用一次侧的高压的流体与二次侧的低压的流体的压力差来使上述弹簧部件变形,并且使上述阀芯移动,从而对上述阀口的开度进行变更。
[0016] 根据该结构,在具备向阀口侧对阀芯进行施力的弹簧部件的差压式的节流装置(差压式膨胀阀)中,能够如上述那样地抑制异响的产生。此处,差压式的节流装置不具备驱动阀芯使之进退的驱动机构,通过流体的压力与弹簧部件的作用力的平衡来使阀芯被动地进退移动,从而有阀芯容易引起微振动的趋势。这样的差压式的节流装置中,也如上述那样,通过利用流路扩大部所形成乱流的压力来获得向心作用,能够有效果地抑制阀芯的微振动。
[0017] 另外,优选还具备主体外壳,该主体外壳供上述阀座部件以及上述导向部件内插,并且构成有比该阀座部件靠一次侧的一次室和比该阀座部件靠二次侧的二次室,在上述主体外壳与上述导向部件之间,形成有使流体从上述阀口朝向上述二次室流通的主体侧流路。根据该结构,通过具备供阀座部件以及导向部件内插的主体外壳,且在该主体外壳与导向部件之间形成主体侧流路,能够使流体通过主体侧流路而顺畅地朝向二次室(二次侧)流通。因此,能够不受流路扩大部所产生的乱流的影响,从而能够确保想利用主体侧流路来控制的流量。并且,通过内插于主体外壳并被保护,从而即使在组装到系统时作用了来自配管等的应力,也能够防止阀座部件、导向部件的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进退移动的阀芯与导向部件的接触所产生的异响。
[0018] 此时,优选为,上述导向部件与上述阀座部件的二次侧连续地一体形成,并且在该导向部件的邻接于上述阀座部件的位置,形成有将上述阀口与上述主体侧流路连通的连通孔。根据该结构,由于导向部件与阀座部件一体形成,所以能够使主体外壳的内部的导向部件的设置状态稳定,从而能够引导其内部的阀芯稳定地进退。另外,由于在导向部件形成有连通孔,所以能够使流体顺畅地从阀口朝向主体侧流路流通。
[0019] 并且,优选为,上述导向部件的靠二次侧的端部由盖部件封堵,且在该导向部件的邻接于上述盖部件的位置,形成有将该导向部件内部与上述主体侧流路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根据该结构,由于导向部件的靠二次侧的端部由盖部件封堵,并且在所邻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连通孔,所以能够根据第二连通孔的开口面积来适当地调节在导向部件内部流通的流体的流量。因此,通过适当地对导向部件内部的流过与阀芯的缝隙的流路的流体、即流入流路扩大部来形成乱流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能够有效果地实现上述的向心作用。此时,由于流体的主要流路是导向部件外部的主体侧流路,所以即使调节了导向部件内部的流体的流量,也不会阻碍在节流装置流通的流体的流动,能够使流体顺畅地朝向二次侧流通。
[0020]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来减压的上述节流装置;以及使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
[0021]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与上述相同,能够抑制节流装置中的异响的产生。
[0022] 发明的效果如下。
[0023] 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在阀芯与导向部件的滑动接触面设置流路扩大部,能够利用该流路扩大部所形成的乱流的压力来获得阀芯的向心作用,从而能够抑制因阀芯与导向部件接触而产生异响,进而能够促进静音化。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0025] 图2是具备上述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的简要结构图。
[0026] 图3是放大地示出上述节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7] 图4是示出上述节流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8] 图5是示出上述节流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9]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该图中的(A)是纵剖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图3是放大地示出节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该图中的(B)是(A)的A部放大图。
[0031] 本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用于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该冷冻循环具有压缩机100、冷凝器110、节流装置10、以及蒸发器120,制冷剂沿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循环。例如在将该冷冻循环作为空调机来构成的情况下,向冷凝器110供给由压缩机100压缩后的制冷剂,并向节流装置10输送由该冷凝器110冷凝后的制冷剂。节流装置10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使制冷剂膨胀并且使之减压从而向蒸发器120输送。而且,通过在由蒸发器120蒸发后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对室内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制冷的功能。由蒸发器120蒸发后的制冷剂再次由压缩机100压缩,并反复执行以上的循环。
[0032] 如图1的(A)所示,节流装置10具备由金属管构成的主体外壳1、金属制的阀座部件2、导向部件3、作为阀芯的针阀4、阻力部件5、作为弹簧部件的螺旋弹簧6、盖部件7、以及限位部件8。此外,阀座部件2和导向部件3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等而形成为一体。
[0033] 主体外壳1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形状,构成与上述冷凝器110连接的一次室11、和与上述蒸发器120连接的二次室12。
[0034] 阀座部件2是与主体外壳1的内表面匹配的大致圆柱形状。在阀座部件2的外周面的整周(绕轴线L的整周)形成有铆接槽2a,通过在该铆接槽2a的位置处铆接主体外壳1,来将阀座部件2(以及导向部件3)固定于主体外壳1内。由此,阀座部件2配设于一次室11与二次室12之间。并且,在阀座部件2形成有呈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孔的阀口21,并且在其一次室11侧形成有与阀座部件2同轴地从阀口21向一次室11侧开口的筒部22。
[0035] 导向部件3为圆筒状的形状且从阀座部件2竖立设置在二次室12内,该导向部件3与主体外壳1的缝隙成为主体侧流路13。导向部件3具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状的导向孔31,并且,在与阀座部件2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将导向孔31内部与外部(主体侧流路13)连通的多个连通孔32。并且,在导向部件3的靠二次室12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将导向孔31内部与外部(主体侧流路13)连通的多个第二连通孔33,这些第二连通孔33的合计开口面积形成为比连通孔32小。
[0036] 针阀4具有使前端部41a的端面大致平坦而成的圆锥状的针状部41、被插通在导向部件3的导向孔31内的插通部42、以及形成于插通部42的二次侧端部的凸起部43。插通部42呈大致圆柱状的形状,通过将该插通部42插通于导向孔31,来以沿轴线L进退移动的方式对针阀4进行导向。而且,导向孔31的靠针阀4的背面空间成为中间压力室44。针状部41被插通于阀口21,伴随针阀4的进退移动而变更与阀口21的缝隙,由此对阀开度进行可变控制。
[0037] 如图3所示,插通部42的外周面与导向孔31的内周面相互经由规定的缝隙而对置,该缝隙成为使制冷剂从阀口21朝向中间压力室44流通的中间流路(流路)45。而且,在插通部42的外周面形成有滑动接触面46,且在导向孔31的内周面形成有滑动接触面34,这些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相互滑动接触。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的缝隙尺寸L1例如设定为0.1mm左右以下,从而针阀4会无松动地被导向部件3引导进退。
[0038] 阻力部件5安装于针阀4的凸起部43,并从插通部42向二次侧延伸设置。该阻力部件5由板簧等形成,具有用于与导向孔3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部51。阻力部件5通过使叶片部51与导向孔3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来对针阀4的进退移动赋予滑动阻力。即,若制冷剂的压力伴随阀口21的开闭而变动,则有产生针阀4细微地反复开闭的跳动的可能性,但通过利用阻力部件5对针阀4赋予滑动阻力,来防止跳动。
[0039] 螺旋弹簧6在导向孔31内经由阻力部件5而以压缩的状态配设在针阀4与盖部件7之间。盖部件7通过在其外周的铆接槽的位置处铆接导向部件3来固定于导向部件3。螺旋弹簧6向一次室11侧对针阀4进行施力,利用该作用力使针阀4向针状部41封堵阀口21的关闭位置侧移动,在一次室11与二次室12的差压所产生的按压力超过了螺旋弹簧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针阀4向针状部41打开阀口21的打开位置侧(二次侧)移动。
[0040] 限位部件8为大致圆柱状的形状,在其外周形成有铆接槽8a,通过在铆接槽8a的位置处铆接阀座部件2的筒部22来固定于阀座部件2。并且,如图1的(B)所示,在该限位部件8形成有将其外周面的两个部位切掉而成的截面呈D字状的切口部81,制冷剂能够通过这些切口部81而从一次室11朝向阀口21流通。针阀4的针状部41的前端部41a抵接在该限位部件8,从而在该针状部41与阀口21之间形成有缝隙。即,针阀4的前端部41a通过限位部件8而被定位,从而针阀4以未落座于阀座部件2的状态被支撑。
[0041] 根据以上的结构,若来自冷凝器110的高压制冷剂向一次室11流入,则如图1、图3的箭头所示,一次室11的制冷剂从限位部件8的切口部81起通过阀口21与针状部41的缝隙而向导向孔31内流出。流出该导向孔31后的制冷剂分流,一侧的流动的制冷剂从导向部件3的连通孔32向主体侧流路13流动,另一侧的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中间流路45而向中间压力室44流入。主体侧流路13的制冷剂保持原样地向二次室12流入,但中间压力室44的制冷剂经由导向部件3的第二连通孔33而向二次室12流出。像这样膨胀被减压且流入二次室12后的制冷剂向蒸发器120输送。
[0042] 以上的节流装置10中,在针阀4的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和导向部件3的内周面的滑动接触面34中的滑动接触面46,如图3所示地形成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沿周向连续的凹槽47。该凹槽47向远离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的方向(朝向轴线L的方向)凹下而形成,凹槽47的底部与滑动接触面34之间的尺寸L2形成为比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的缝隙尺寸L1大。即,利用凹槽47来构成对中间流路45的宽度尺寸进行扩大的流路扩大部。
[0043] 此处,如图3的(B)所示,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的缝隙尺寸L1为0.1mm左右以下,与此相对,凹槽47的深度尺寸(从滑动接触面46至凹槽47的底部为止的尺寸)L3优选为0.4mm~1.5mm左右。并且,沿轴线L的凹槽47的宽度尺寸L4优选为与其深度尺寸L3相等或在其深度尺寸L3以上。并且,凹槽47的从滑动接触面46连续的斜面的角度大致为45°,其底部部分成为呈圆弧状的曲面形状的V形槽。
[0044] 由于这样的作为流路扩大部的凹槽47形成于针阀4的滑动接触面46,所以在中间流路45内向二次侧流动的制冷剂向凹槽47流入,且在凹槽47内形成漩涡那样的乱流。利用该乱流碰撞凹槽47的内表面时的压力,来获得向轴线L的中心侧对针阀4进行施力的向心作用,从而维持针阀4以及导向孔31的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的缝隙尺寸L1。并且,由于形成有凹槽47,所以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被二等分为沿轴线L的一次侧和二次侧,各自的滑动接触面46构成为与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滑动接触。
[0045] 此外,作为流路扩大部的凹槽47并不限定于图1~图3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图4(A)、(B)、图5(A)、(B)所示的形态。在图4(A)所示的节流装置10中,在针阀4的插通部42,且在沿轴线L的一次侧以及二次侧排列地设有共两个凹槽47。换言之,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被三等分为沿轴线L的一次侧、中间部、以及二次侧,各自的滑动接触面46构成为与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滑动接触。因此,通过利用两个凹槽47来在插通部42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两个部位产生乱流所引起的向心作用,从而能够防止针阀4的倾斜。
[0046] 在图4(B)所示的节流装置10中,在针阀4的插通部42设有沿轴线L较长地形成的凹槽47。该凹槽47的宽度尺寸L4设定为其深度尺寸L3的5倍(5L3)左右。因此,滑动接触面46设于沿轴线L向一次侧和二次侧分离的插通部42的端部,各自的滑动接触面46构成为与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滑动接触。图4(B)所示的凹槽47成为从滑动接触面46起大致直角地凹下的方槽,由于使通过滑动接触面34、46彼此的缝隙后的制冷剂产生急剧的流速变化,所以容易在滑动接触面46与凹槽47的边缘部处产生乱流。
[0047] 在图5(A)所示的节流装置10中,在针阀4的插通部42形成有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48,利用这些多个凹部48来构成流路扩大部。多个凹部48例如由以轴线L为中心每隔60°地设置的六个凹部构成,各凹部48通过利用切削等使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半球状地凹下来形成。各凹部48的深度尺寸L3与凹槽47相同,优选为0.4mm~1.5mm左右。并且,各凹部48的大小L4优选与其深度尺寸L3相等或在其深度尺寸L3以上。
[0048] 在图5(B)所示的节流装置10中,针阀4的插通部42形成为圆柱状,其外周面的大致整体成为滑动接触面46,另一方面,在导向部件3的内周面的滑动接触面3形成有沿周向连续的凹槽35。该凹槽35通过利用切削等使导向部件3的滑动接触面34凹下来形成,利用该凹槽35来构成流路扩大部。凹槽35的深度尺寸L3与凹槽47相同,优选为0.4mm~1.5mm左右。并且,凹槽35的沿轴线L的宽度尺寸L4优选为与其深度尺寸L3相等或在其深度尺寸L3以上。该凹槽35成为从滑动接触面34起大致直角地凹下的方槽,在滑动接触面34与凹槽35的边缘部处容易产生乱流。
[0049]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当制冷剂在形成于导向部件3的导向孔31与针阀4之间的中间流路45流通时,该制冷剂流入凹槽47(或者凹部48、凹槽35)而形成乱流,该乱流向轴线L的中心侧对针阀4进行施力,从而能够抑制针阀4的微振动,使之难以与导向部件3接触,进而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0050] 并且,由于凹槽47(或者凹槽35)沿针阀4(或者导向部件3)的周向连续地形成,或者凹部48沿针阀4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所以能够使作用于针阀4的沿周向的各位置的乱流的压力均衡,从而能够使针阀4与导向部件3的缝隙尺寸L1在周向上均匀。
[0051] 并且,节流装置10具备供阀座部件2以及导向部件3内插的主体外壳1,由于在该主体外壳1与导向部件3之间形成有主体侧流路13,所以能够使制冷剂顺畅地通过主体侧流路13而朝向二次室12流通。并且,由于内插于主体外壳1并被保护,并且导向部件3与阀座部件
2一体形成,所以能够防止阀座部件2、导向部件3的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进退移动的针阀4与导向部件3的接触所产生的异响。另外,由于在导向部件3形成有连通孔32,所以能够使制冷剂顺畅地从阀口21朝向主体侧流路13流通。
[0052] 并且,由于导向部件3的靠二次侧的端部由盖部件7封堵,并且在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连通孔33,所以能够根据第二连通孔33的开口面积来适当地调节在导向部件3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通过适当地对导向部件3内部的中间流路45中的、流入凹槽47(或者凹部48、凹槽35)来形成乱流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能够有效果地实现作用于针阀4的向心作用。此时,由于制冷剂的主要流路是主体侧流路13,所以即使调节了中间流路45的制冷剂的流量,也不会阻碍在节流装置10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能够使制冷剂顺畅地朝向二次侧流通。
[0053] 接下来,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A与上述节流装置10相比在省略了主体外壳1以及导向部件3、且利用冷冻循环中使制冷剂循环的配管P作为导向部件的方面有较大不同。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有时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一或者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0054] 节流装置10A设于配管P的内部,具备阀座部件2A、针阀4A、阻力部件5A、螺旋弹簧6A、限位部件8A、以及调整部件9。
[0055] 阀座部件2A是与配管P的内表面匹配的大致圆柱形状,在其外周面的整周上形成有铆接槽2a,通过在该铆接槽2a的位置处铆接配管P,来将阀座部件2A固定于配管P内。由此,阀座部件2A将配管P内部分隔为一次侧(冷凝器110)和二次侧(蒸发器120)。并且,在阀座部件2A形成有呈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孔的阀口21,并且在其一次侧形成有从阀口21向一次侧开口的内螺纹部23。
[0056] 针阀4A通过其插通部42与配管P的内表面滑动接触而被引导,而被引导为沿轴线L进退移动。插通部42的外周面与配管P的内周面相互经由规定的缝隙而对置,该缝隙成为使制冷剂从阀口21朝向二次侧流通的流路45A。而且,在插通部42的外周面形成有滑动接触面46,且在配管P的内周面形成有滑动接触面P1,这些滑动接触面46、P1彼此相互滑动接触。在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形成有两条沿以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连续的凹槽47。这些凹槽47向远离配管P的滑动接触面P1的方向凹下而形成,利用凹槽47来构成对流路45A的宽度尺寸进行扩大的流路扩大部。
[0057] 阻力部件5A具有与配管P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部51,对针阀4A的进退移动赋予滑动阻力,从而防止针阀4A的跳动。螺旋弹簧6A在配管P内经由阻力部件5A而以压缩的状态配设在针阀4A与调整部件9之间。调整部件9具有整体形成为外螺纹状的调整部件主体91、和铆接固定于配管P且对调整部件主体91进行螺纹结合的固定部件92,在调整部件主体91贯通形成有使制冷剂向二次侧(蒸发器120)流通的导通孔93。在调整部件主体91且在其二次侧的端部形成有供平头螺丝刀嵌合的狭缝,通过对相对于该调整部件主体91的固定部件92的旋入量进行变更,能够调整螺旋弹簧6A相对于针阀4A的作用力。
[0058] 限位部件8A整体形成为外螺纹状,通过螺纹结合来安装于阀座部件2A的内螺纹部23。在该限位部件8A贯通形成有使制冷剂从一次侧(冷凝器110)朝向阀口21流通的未图示的导通孔。
[0059] 限位部件8通过使针阀4A的针状部41的前端部抵接来对其进行定位,通过对相对于阀座部件2A的内螺纹部23的旋入量进行变更,来调整针阀4A的针状部41与阀口21的缝隙,从而能够调整流经该缝隙的制冷剂的流量(释放流量)。在像这样进行了限位部件8A的位置调整后,限位部件8A例如通过粘合、硬钎焊、铆接等固定于阀座部件2A。
[006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A,当制冷剂在形成于针阀4A的滑动接触面46与配管P的滑动接触面P1之间的流路45A流通时,该制冷剂流入凹槽47而形成乱流,该乱流向轴线L的中心侧对针阀4A进行施力,从而能够抑制针阀4A的微振动,使之难以与配管P接触,进而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另外,通过省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体外壳1以及导向部件3,并利用配管P作为导向部件,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且能够简化节流装置10A的构造。
[006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本发明也包括下文中所示那样的变形等。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制冷剂的差压来使阀芯移动、从而调整阀口的开度的差压式的节流装置(差压式膨胀阀)的例子,但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并不限定于差压式的节流装置,也可以具有驱动阀芯的驱动机构(例如,电动阀、电磁阀等)。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阀芯是针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有插通于导向部件的插通部的球阀、顶角较大的圆锥形状的阀等。并且,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并不限定于在冷冻循环的膨胀阀中利用,也能够在用于使气体、液体等各种流体流通的各种配管系统中利用。
[0062] 并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阀座部件2铆接固定于主体外壳1,盖部件7铆接固定于导向部件3,且限位部件8铆接固定于阀座部件2的筒部22,但这些各部件并不限定于铆接固定,也可以利用焊接、粘合、硬钎焊等适当的固定方法来固定。与此相同地,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阀座部件2A铆接固定于配管P,且调整部件9的固定部件92铆接固定于配管P,但这些各部件也可以利用焊接、粘合、硬钎焊等适当的固定方法来固定。
[0063]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在阀芯的外周面沿周向连续的凹槽47、或者沿阀芯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48、又或者在导向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连续的凹槽35来形成流路扩大部,但本发明中的流路扩大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凹槽35、47、凹部48。即,流路扩大部形成于阀芯以及导向部件的至少一方,且向远离另一方的方向凹下来扩大流路的宽度尺寸即可,也可以如螺旋槽、网纹槽等那样沿周向且在轴向倾斜地形成。并不仅限于阀芯以及导向部件中任一方,也可以形成于双方。
[0064]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48由以轴线L为中心每隔60°地设置于针阀4的插通部42的六个凹部构成,但凹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凹部优选沿周向以等间隔设置。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凹部48使插通部42的滑动接触面46半球状地凹下来形成,但凹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半球状,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其它多边形等方形,并且也可以是椭圆形状、长圆形状。此时,在凹部呈长方形、椭圆形状、长圆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其长边方向沿阀芯的轴向设置。
[0065]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凹槽35、47、凹部48的尺寸,示出了其宽度尺寸L4与深度尺寸L3相等或在深度尺寸L3以上、或者宽度尺寸L4为深度尺寸L3的5倍左右(即,L3≤L4≤5L3)的例子,但作为凹槽、凹部的宽度尺寸L4,优选为与深度尺寸L3相等或在深度尺寸L3以上并且为两倍左右以下(即,L3≤L4≤2L3)。通过像这样设定凹槽、凹部的宽度尺寸L4,能够使乱流容易产生,并且能够确保滑动接触面的面积而维持耐久性。并且,作为凹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底部部分具有曲面的V形槽,但也可以是底部部分不具有曲面的锐角的V形槽,越增大其斜面与滑动接触面所成的角度越容易产生乱流。并且,作为凹槽、凹部的截面形状,与V形槽相比更优选与滑动接触面所成的角度较大的方槽,从而在与滑动接触面的边缘部处使制冷剂产生急剧的流速变化从而容易产生乱流。
[0066]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0067] 符号的说明
[0068] 1—主体外壳,2、2A—阀座部件,3—导向部件,4、4A—针阀(阀芯),6—螺旋弹簧(弹簧部件),7—盖部件,10、10A—节流装置,11—一次室,12—二次室,13—主体侧流路,21—阀口,32—连通孔,33—第二连通孔,34—滑动接触面,35—凹槽,45—中间流路(流路),46—滑动接触面,47—凹槽(流路扩大部),48—凹部(流路扩大部),100—压缩机,
110—冷凝器,120—蒸发器,P—配管(导向部件),P1—滑动接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