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对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416844.8

文献号 : CN1072570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哈维尔·雷森迪迈克尔·D·罗斯特埃里克·A·戴希曼肯尼斯·F·雅诺塔

申请人 : 莫列斯有限公司哈维尔·雷森迪迈克尔·D·罗斯特埃里克·A·戴希曼肯尼斯·F·雅诺塔

摘要 :

公开了一种信号对单元,其包括:一对细长的端子,各端子纵向延伸且相互间隔开,各端子包括设置在该端子相对两端、并经由一本体部相互连接的一接触部以及一尾部;一绝缘的支撑框架,支撑一对所述端子,支撑框架包括各自相对于一对所述端子横向延伸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接合一对所述端子以将该对端子以间隔开的布局保持,所述前部和后部纵向相互间隔开;以及一细长的接地屏蔽体,其具有由一基部限定的一凹槽,基部的两侧具有两个侧壁,支撑框架设置在凹槽内并在两个侧壁之间横向延伸,支撑框架使所述端子对在基部的上方间隔开,接地屏蔽体、支撑框架以及所述端子对以能够插入一连接器的基座的一单独的共用开口中的一单独件而被保持在一起。

权利要求 :

1.一种信号对单元,包括:

一对细长的端子,各端子纵向延伸且相互间隔开,各端子包括设置在该端子相对两端的一接触部以及一尾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尾部经由一本体部相互连接;

一绝缘的支撑框架,支撑一对所述端子,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各自相对于一对所述端子横向延伸,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接合一对所述端子以便将一对所述端子以间隔开的布局保持,所述前部和后部纵向相互间隔开;以及一细长的接地屏蔽体,所述接地屏蔽体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由一基部限定,所述基部的两侧具有两个侧壁,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在所述两个侧壁之间横向延伸,所述支撑框架使所述端子对在所述基部的上方间隔开,所述接地屏蔽体、所述支撑框架以及所述端子对以能够插入一连接器的基座的一单独的共用开口中的一单独件而被保持在一起,其中所述接地屏蔽体包括一线缆用槽,所述线缆用槽配置为支撑一线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对单元,还包括具有两个导体的一线缆,该具有两个导体的线缆被固定在所述线缆用槽内,其中,所述两个导体各自连接到所述一对细长的端子的所述尾部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以使所述本体部的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线缆包括附接到所述线缆用槽的一加蔽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加蔽线被沿所述线缆的一侧向后折叠并钎焊到所述线缆用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支撑框架配置为允许所述端子的本体的一部分在空气中末端耦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对单元的前部相邻,并且所述线缆包括一加蔽线,所述加蔽线在所述导体连接到所述尾部的位置的后方附接到所述线缆用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尾部被布置为比所述接触部更为相互靠近。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线缆包括由所述线缆用槽支撑的一端部,并且一共用元件布置在所述端部的一部分上,所述共用元件在所述两个侧壁之间延伸并连接所述两个侧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接地屏蔽体具有前端和后端,并且所述一对端子延伸到所述前端的后方的一部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对单元,其中,所述侧壁向前至少延伸到所述部位。

说明书 :

信号对单元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3月13日,申请号为201480027378.9,发明名称为“一体化的信号对单元及采用一体化的信号对单元的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3月13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题为“一体化信号对单元及采用一体化的信号对单元的连接器”的在先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US61/779,757的优先权,前述专利申请的内容其整体上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4] 本申请概括而言涉及背板连接器,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背板应用的改进的线缆组件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5] 现有的采用薄片体化结构的背板连接器加工起来过于昂贵。薄片体设计成支撑一定数量的信号对以及与所述信号对相关的接地单元。这些单元由一框架支撑,所述框架通常由一热塑性塑料形成并模制成型在信号单元的一部分和接地单元的一部分上。由此,各特定的薄片体需要它自己的模具以及冲压和成型操作。因此,加工薄片体化的连接器所需的成本很高。
[0006] 客户通常需要具有很大的容量(volume)或具有意愿来支付用于加工一新的薄片体所需的不可回收(recoverable)的加工费用。各个数目的薄片体必须采用新的工具来加工,包括冲压模具、模制型腔、电镀工具、组装工具以及用于将连接器组装到一成品(finished)线缆组件的工具,因为用于四对薄片体的模具既不能用于制造三对薄片体也不能用于制造五对薄片体。实质上,需要多套工具来制造不同对数的薄片体。对于不同对数的薄片体的端子组件使用相同的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在成本上也稍高,因为对于各个特定数目的薄片体而言冲压元件和成型元件必须更换,因此这不仅致使负担(incurring)劳动力,还增加制造时间。
[0007] 现有的采用一薄片体结构的背板线缆连接器不易于支持比将所有对从一列连接于另一列更复杂的接线方案(wiring scheme)。“字母型”接线方案(诸如W形、X形以及Y形接线方案,其中所述多对绘制(track)出该特定字母的形状)难于构建。因此,存在对采用降低制造成本的信号对组件的一种连接器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8] 本申请面向一种改进的连接器,其采用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所述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能够插入各种不同结构的连接器基座中并克服上述不足。
[0009] 根据本申请原理,信号对单元设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或屏蔽体)的一体化结构,该一体化结构允许连接器设计者仅修改一背板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基座,以接受各种信号对布局。这个构思消除了对多对薄片体的需要并采用一单对单元或模块的构思来代替多对薄片体,在该构思中,信号端子和接地面以一单个的单元一体化在一起,该单个的单元能够插入和移出一连接器基座。对于新的对数的连接器组件而言,唯一需要加工的结构是一前连接器基座,及其相关的工具(即模具和嵌件)成本应低于25000美元。这大大降低了新连接器设计项目甚至更小体积的项目的进入成本(cost of entry),因为加工特定数目的薄片体可能接近甚至超过500000美元。
[0010] 如果多对薄片体中的任意单独的一对损坏(例如,开路(open)、短路(short)、接线错误、阻抗不良或插入损耗),则整个薄片体连同其相关的所有信号端子和接地面必须被丢弃。在这样做时,修理工必须切断与损坏的薄片体相关的所有的导线并将这些导线端接于更换的薄片体,这增加了维修的时间和成本。在本申请的设计中,如果仅仅一单独的信号对单元损坏,则仅是该单独对单元需要被更换,且逻辑上,只有2-3条导线需要端接于一更换的信号对单元。仅此就使消耗在有缺陷的单独信号对单元上的劳动力和材料的量(amount)最小化。此外,因为本申请的连接器最小的单元或构件(building block)是使信号对和一接地面一体化在一起的一信号对单元或模块,所以它现在可支持一连接器基座上的任意W、X或Y形式的复杂的接线图案。依据系统架构,这意味着来自一线路卡(line card)上的一列的多个对能够被分开引到(split up to go to)许多其它的线路卡上。
[0011] 根据本申请下面说明的一实施例,一信号对单元由两个细长的传导的信号端子限定,所述两个细长的传导的信号端子以间隔开的方式纵向延伸。一绝缘的支撑框架设置成使所述两个信号端子在处于它们的间隔开的布局下受支撑。所述框架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包围所述两个端子的一部分,以控制信号对单元在那个位置处的特征阻抗。所述两个端子的前端均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优选以插针形成,所述接触部接合一相对的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所述两个端子均包括位于它们的相反端的尾部且一线缆的导线优选通过钎焊(soldering)、焊接(welding)等端接于这两个尾部上。
[0012] 一接地元件(优选以一接地屏蔽体的形式)设置为与各对信号端子相关。所述接地屏蔽体可具有一大体U形形状,以限定一细长的接地凹槽,信号对端子被支撑在所述接地凹槽内。就此而言,所述接地屏蔽体具有:一宽的基部,横向于两个信号端子的纵轴延伸;以及两个间隔开的侧壁,与端子横向间隔开并限定所述信号对单元的侧方。所述框架收容于所述接地屏蔽体内,并且所述框架用于将两个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屏蔽体的基部和两个侧壁间隔开。相应地,所述两个端子在它们的四侧中的至少三侧受到所述接地屏蔽体的一部分的包围(bound)。线缆导线端接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区域由绝缘材料(诸如一热熔的低密度的聚乙烯、聚丙烯或液晶聚合物)填充,以包围并保护导线的端接部分(termination)且形成一体化的组件,在所述一体化的组件中,所述两个信号端子、所述接地屏蔽体以及所述线缆导线以一单独件(single piece)形成,该单独件能够插入和移出一连接器基座的一单独的开口。
[0013] 所述信号对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长方形,且也可使用正方形结构,从而制造商只需在连接器基座上制出一简单的开口,以收容所述信号对单元。如此,所述信号对单元将一信号对和一相关的接地结构两者引入成维持该对信号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该对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屏蔽体之间所需的间隔。因此,所述对内(in-pair)的间隔易于维持,且与附近其它信号对之间的对外(out-pair)的间隔同样也易于维持。连接器基座上的多个开口不必以复杂的方式单独制出或形成,因为所述接地面已一体化到信号对结构自身上,从而一个开口将收容一个信号对单元。
[0014] 由此,本申请的信号对单元以及结合信号对单元的连接器与已知的薄片体化连接器的区别在于它们采用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或模块,而不是采用多列或多排的多对薄片体。这种已知的薄片体将两个或多个差分信号对提供(populate)于它们的列中,且必要时还包括相关的接地端子或接地面,接地端子或接地面包覆成型(overmold)以维持信号端子和接地结构之间的间隔。通常,薄片体的两个半体(halves)必须组装并压靠在一起以形成一完整的薄片体,其中,一个薄片体的接地结构被一相邻的薄片体部分地共享。人们可容易地看到,这样的结构复杂且加工昂贵。
[0015] 相比而言,本申请的多个独立信号对单元能够以用于定制(custom)的对接应用的字母型布局或以常规的行和列来插入任意合适的连接器基座。信号对单元可通过人工插入或通过机器插入,且接地屏蔽体的凹槽状结构提供了一保护壳,该保护壳在插入一连接器基座的过程中保护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接地屏蔽体与端子的支撑框架的一体化意味着无需在连接器基座上以特定图案布局形成与一相对的对接连接器的多个接地单元对接的多个接地单元。
[0016] 本申请的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可通过一金属的共用带或金属的共用条以一排或一队(band)成组在一起,金属的共用带或金属的共用条不仅接合各信号对单元的接地屏蔽体而且接合线缆导线的导电外套,以经由多个信号对单元的接地屏蔽体而将多个信号对单元相互连接。绝缘树脂随后可模制成型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部分、所述多个端子的一部分、所述多个线缆导线的一部分、所述接地屏蔽体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共用带的一部分上,以形成一单独一排的信号对单元,该单独一排的信号对单元能够容易地插入一连接器基座上的相同数目的开口。
[0017] 通过了解下面的详细说明,将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通过参考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以最佳地理解本申请在结构和操作上的组织及方式及其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根据本申请原理构造的采用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的一背板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0020] 图2是与图1相同的视图,但其中所有的信号对单元从背板连接器的框架中移出;
[0021] 图2A是沿图1的线A-A剖开的一视图;
[0022] 图2B是图2A的剖开部分的一侧视图;
[0023] 图3是图1的背板连接器的一前视图,示出支撑在连接器的框架内的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的布局;
[0024] 图4是用于图1的背板连接器的一独立的信号对单元的一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后方的包覆成型部(overmolded portion)以虚线示出;
[0025] 图4A是图4的信号对组件的一俯视图;
[0026] 图4B是图4的信号对单元的一部分分解图,但其中信号对组件从它的接地屏蔽体单元中移出;
[0027] 图4C是与图4B相同的视图,但其中为了清楚,信号对的线缆导线从信号对组件中移出;
[0028] 图4D是由其绝缘的框架支撑的两个信号端子的一俯视图;
[0029] 图4E是图4D的信号端子的一侧视图;
[0030] 图4F是用于图4D的端子组件的一对信号端子的一俯视图,且信号端子从它们的支撑框架中移出;
[0031] 图4G是支撑框架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但其中为了清楚,端子被移除;
[0032] 图5是一信号对单元的一前视图;
[0033]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其中多个信号对单元一起一体化为单独一排信号对单元;
[0034] 图6A是与图6相同的视图,但其中为了清楚,绝缘包覆成型部被移除,以示出共用带如何将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相互连接;
[0035] 图6B是图6A的成组式组件(ganged assembly)的一分解图;
[0036] 图7是用于图6的成组式组件的一单独的信号对单元的一立体图;
[0037] 图7A是与图7相同的视图,但其中为了清楚,共用带被移除;以及
[0038] 图7B是与图7A相同的视图,但其中线缆导线对被移除,以示出线缆用槽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尽管本申请可很容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本文将详细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例,同时应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将视为本申请的原理的一示例,且不意欲将本申请限制于所示出的图样。
[0040] 由此,对一特征或方面的参考意欲说明本申请的一实例的一特征或方面,并不暗含其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或方面。此外,应注意的是,说明书列出了多个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已组合在一起以说明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那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未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不意欲为限制。
[0041] 在图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解释本申请中不同部件的结构和运动的方向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恰当的。然而,如果部件位置的说明发生变化,那么这些表示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0042] 图1示出一背板连接器20,背板连接器20采用一绝缘的连接器的基座22,基座22具有一平的基部24以及一个或多个侧壁25a、25b,侧壁25a、25b从基部24延伸出以在侧壁25a、25b之间限定一插槽。如图2最佳所示,基座的基部24具有以所需的布局形成在基部24上的多个开口26。在图2中,布局为开口交错的一种。传导的信号单元以及接地单元延伸穿过并穿出这些开口,这将会在下文中更详细说明。
[0043] 在常规的薄片体化的背板连接器中,一系列信号单元由绝缘的框架部支撑。接地单元也通常结合到这些类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薄片体中,且因为接地单元由绝缘的框架支撑,所以接地单元必须采用扁平平整(planer)单元的形式。这难于嵌件成型(insert mold)复杂结构的接地单元,其中“复杂”的意思是接地单元具有沿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且在三个不同的平面内延伸的多个部分。这种结构的限制会在连接器组件的薄片体侧上对背板连接器的设计者造成障碍(hamper)。这可能导致连接器的串扰问题。
[0044] 相应地,本申请面向新的背板连接器以及用于背板连接器的信号对单元。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或模块(chicklet)30,信号对单元30能够插入连接器的基座22,从而信号对单元30的传导元件突伸出连接器基座的开口26,以与一相对的对接连接器(未示出)对准。各信号对单元30包括:一对细长的传导的信号端子32a、32b,沿信号对单元30的纵向延伸。信号端子32a、32b具有相应的相对的接触部38以及尾部40,接触部38和尾部40由居间的本体部39相互连接。
[0045] 实际上,所述一对端子32a、32b与接地屏蔽体56的侧壁58a、58b的内表面间隔一距离L,而该对端子32a、32b优选间隔开约等于或等于2L的距离作为一优选间隔。所述一对端子32a、32b也优选与接地屏蔽体56间隔一高度以上,该高度为从接地屏蔽体56的基部57的内表面到顶部边缘高度的40%,其中“顶部”采用图3所示的方位。
[0046] 端子32a、32b支撑于一绝缘的支撑框架34内,绝缘的框架34包括在纵向相互间隔开的一前安装部(前部、第一部)35以及一后安装部(后部、第二部)36。这两个安装部35、36相对于端子32a、32b横向延伸并包覆成型在所述两个端子32a、32b上。如图4C-图4D所示,两个安装部35、36均包括设置在端子对32a、32b之间空间的本体部分且实际上可连结(joint)于由支撑框架34的侧壁(侧部)37a、37b所定义的纵向部分。两个安装部35、36连结于侧壁37a、37b并一起限定一开放的窗口42,窗口42将两个端子的本体部39的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侧壁37a、37b可包括位于其上表面上的作为挤压肋部(crush rib)43的部分,挤压肋部
43有助于将信号对单元30保持就位在连接器的基座22内。如图4G所示,支撑框架34的底面
41优选是平的。底面41的后部可包括一凹口41a,凹口41a收容支撑框架扣钮63。
[0047] 支撑框架34示出为还包括:一端壁44a,横向延伸;以及一对肩部44b,从端壁44a向后纵向延伸,以限定一端接槽44c,端子的尾部40在端接槽44c内延伸。这个区域包覆成型有一绝缘材料(包覆成型部、后绝缘部)45,绝缘材料45用于将信号对单元30与线缆48的端接部分(termination)固定并维持信号对的间隔和对齐。传导的信号对单元30包括上述的信号端子32a、32b以及一接地面单元,接地面单元在图中示出为一细长的接地屏蔽体56。接地屏蔽体56包括大体平坦的一基部57,接地屏蔽体56包括限定侧壁58a、58b的一对向上翻的凸缘,侧壁58a、58b在接地屏蔽体56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接地屏蔽体56所具有的大体U形形状向各端子对32a、32b提供一接地面,所述接地面沿端子对32a、32b的四侧中的三侧延伸。这样的结构促进端子32a、32b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耦合。接地屏蔽体56的前端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一对接刀型件的形式,所述对接刀型件提供用于与一常规的对接连接器的相对接地单元接触的一平的表面。
[0048] 接地屏蔽体56的后端设置有一线缆用槽59,线缆用槽59收容并支撑一线缆48,线缆48具有由外绝缘皮50包覆的两个信号导线(signal wire)49a、49b。一加蔽线或接地线51通常为各导线对49a、49b而设置且接地线51在一导电外套(wrap)52下方纵向延伸穿过所述导线对49a、49b。线缆48的一自由端准备作为一端接端并使各导线导体49a、49b的自由端的一定长度露出且线缆的加蔽线51在线缆48上向后弯折到线缆的导电外套52上。线缆用槽59与接地屏蔽体的基部57间隔开并经由一片体62从接地屏蔽体的基部57在竖直方向上偏移,如图4C最佳所示。线缆用槽59还包括一线缆用夹部60,线缆用夹部60具有两个臂部60a,两个臂部60a弯折在线缆48上并夹住或以其它方式接触线缆的导电外套52。一对稳定用的翼部61从线缆用槽59向外延伸并用于加固所述信号对单元30的后方的包覆成型部45。这些翼部61不仅会加固信号对单元30的包覆成型部45,而且会提供一接触平台或接触表面,线缆48的加蔽线51定位在接触平台,以用于焊接。重要地,加蔽线51沿线缆的导电外套52向后弯折,从而加蔽线51不会延伸到任何靠近信号导线49a、49b的露出的自由端的位置。在这种结构下,加蔽线51沿与线缆的信号导线49a、49b的自由端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0049] 端壁44a和肩部44b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部分围绕端子尾部40的一水平的、大体U形的形状,且它们一起形成一基底(foundation)使包覆成型部45附接于支撑框架34的同时包封端接区域、线缆用槽59以及线缆48的自由端。两个线缆用槽的翼部61由这个包覆成型部45捕获,且两个翼部61至少部分地加固所述端接区域,以阻止在组装过程中如果应力施加在信号对单元30上时发生破裂(failure)。如4A图所示,这个区域还将露出的导线导体和它们的相关的尾部之间的区域填充有具有某一介电常数的塑料类材料,从而系统在端接区域的阻抗可保持或接近一所需的水平。
[0050] 转向图4D至图4F,将注意的是,信号端子32a、32b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但大体上互为镜像。特别地,端子32a、32b的宽度在两个区域A1和B1变窄,且这些区域A1、B1出现在支撑框架34的前部35和后部36与端子32a、32b接合的位置。在这些区域A1、B1中,端子32a、32b之间的空间由支撑框架34的塑料或树脂填充,以维持信号端子32a、32b之间以及接地屏蔽体56和两个信号端子32a、32b之间一所需的电容耦合的量。支撑框架34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将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1.0),从而为了使信号端子32a、32b之间的耦合及穿过信号对单元30的阻抗截面(impedance profile)维持在一所需的水平,优选端子32a、32b的宽度在这些区域变窄。端子32a、32b在这两个区域A1、B1的变窄也形成了沿端子32a、32b的侧面延伸的缘部,缘部提高了支撑框架34的材料将两个端子32a、32b以两个端子32a、32b所需要的间隔进行固定的能力。同样地,信号端子32a、32b在支撑框架34的窗口42内的宽度大于在其它区域内的宽度,因为这两个端子32a、32b在那个区域(窗口42内)仅由空气间隔开。
[0051] 支撑框架34优选以将支撑框架34和支撑框架34的端子32a、32b保持在所需的合适的位置的方式与接地屏蔽体56接合。如图所示,用于将支撑框架34固定于接地屏蔽体56的一个手段可包括从支撑框架的侧壁37a、37b分别向外突出的成对的第一止挡部46以及第二止挡部47。这些止挡部46、47优选收容于对应的成对的第一插槽65和第二插槽66内,从而止挡部46、47和插槽65、66的相面对的缘部相互接触。插槽65、66可如图所示地设置成包括与止挡部46、47上的突出部分接合的缺口或类似的形状。接合的一替代手段可包括形成于支撑框架34上的凹陷部分(depression)以及形成于接地屏蔽体的侧壁58a、58b上互补形的缺口。
[0052] 接地屏蔽体56还可包括一细长的扣钮63形状的一突出元件,扣钮63使支撑框架34与接地屏蔽体56对准。细长的扣钮63可压印成型(emboss),以提高(aid)接地屏蔽体56在插槽66位置处的强度和刚度。为了将信号对单元30固持就位在连接器的基座22内,接地屏蔽体56可包括卡扣部,卡扣部示出为一舌形元件或一片形元件64,舌形元件或一片形元件64在接地屏蔽体的基部57上冲出且以图2A至图2B最佳所示的一向外的角度形成,以扣持在一第二肩部28上来抵抗会将信号对单元30拉出其连接器的基座的开口26的力。支撑框架的端壁44a面向并接触一第一肩部27,第一肩部27形成于连接器的基座22,以限制信号对单元30可插入基座的开口26中的程度。如图所示,开口26具有一阶梯式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中央插槽26a以及肩部26b,从而肩部26b的内表面将会接合支撑框架34的侧壁37a、37b的挤压肋部43,而插槽26a的内表面(示出为处于图2的插槽的底部)将接合接地屏蔽体56的扣钮63。
[0053] 能够看出的是,各个信号对单元(或模块)30形成一具有适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端子32a、32b的一体化的信号对,且两个端子32a、32b支撑于一相关接地屏蔽体56内,接地屏蔽体56至少在两个端子32a、32b的三个不同的侧部分地包围两个端子32a、32b,仅留下使两个端子32a、32b的选定表面露出的一侧。这些露出的端子32a、32b将与信号对单元30的接地屏蔽体56的基部57在上方(或下方,取决于方位)间隔开,从而与一相邻的信号对单元30的接地屏蔽体56的耦合可以发生。这最佳示出在图3中,其中在所示出的交错式布局下,可以看出,奇数排的各信号对单元30的两个端子32a、32b相互竖直对齐。同样地,偶数排的各信号对单元30的端子32a、32b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在一起。此外,偶数排(2、4、6和8)的各对的右端子相对于上方或下方的奇数排的信号对单元的相邻的接地屏蔽体大致居中,而奇数排(3、5和7)的各信号对的左端子相对于其上和其下的信号对单元的相邻的接地屏蔽体大致居中。处于一排的信号对单元与处于相邻的一排的信号对单元偏移约4.7mm或偏移一信号对单元宽度的约115%到约120%。
[0054] 这为采用信号对单元30的连接器在设计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这些模块30在本质上是一背板连接器的独立构件,且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布局(诸如以呈现为C、H、O、U、X、Y或W结构的字母形)布置在一连接器的基座22内。使用这种独立的构件的信号对单元30只需要简单连接器的基座的加工成本,这可仅涉及具有不同嵌件的一单个模具,而不涉及用于复杂薄片体的复杂模具。对于在一连接器设计中的一新的对数,仅连接器的基座需要加工。如果连接器中的任何信号对损坏,那么只需要更换损坏的信号对单元,而不是丢弃整个薄片体。因此单独的信号对单元设计使所需的劳动力和材料最小化到只是单独信号对单元所需的劳动力和材料而不是多对薄片体所需的劳动力和材料,其中它的多个信号对单元需要插入一连接器的基座的多个开口内。
[0055] 图6至图7B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信号对单元70且为特别适用于成组应用的实施例,其中多个信号对单元70相互连接,以形成这种多个信号对单元70的一线性阵列71。阵列71可随后以一组插入,以加快连接器的组装进程,但各信号对单元(即端子对和接地屏蔽体)仍然插入一连接器的基座22对应的单独的开口26中。由图6可以看出,各信号对单元70支撑一对导电端子72a、72b以及一绝缘的支撑框架73。与前面的实施例一样,支撑框架73和端子对72a、72b由一相关的接地屏蔽体74部分地包围,接地屏蔽体74具有一大体U形的结构,所述大体U形的结构具有一平的基部74a,基部74a侧面为两个侧壁74b、74c。接地屏蔽体的基部74a以及侧壁74b、74c围绕端子72a、72b延伸且部分包围端子72a、
72b,以在端子对72a、72b的至少三个侧上提供一接地面,所述接地面提供在三个方向上的耦合。
[0056] 接地屏蔽体74的后端包括一线缆用槽75,线缆用槽75将一线缆的导线对49a、49b的自由端收容于其内;这个槽75包括接地屏蔽体的侧壁74b、74c的一部分及一内肩部(挤压臂)76的一部分,内肩部76从接地屏蔽体74的一部分冲出并形成。优选地,该内肩部76接触导线对49a、49b的外套52并迫使导线对49a、49b接触接地屏蔽体74的对应侧壁74c。一第二下肩部76a可如图7B所示地设置,第二下肩部76a沿导线对49a、49b的底部提供导线的外套52与接地屏蔽体74之间的一第二接触点。内肩部76的顶面提供导线对的加蔽线51可被连接到的一表面。
[0057] 一共用元件(commoning element)78设置为通过多个信号对单元的接地屏蔽体74将多个信号对单元30相互连接。共用元件78横跨接地屏蔽体74横向延伸并经由形状互补的屏蔽体的片体77和共用元件的插槽79而接合接地屏蔽体的侧壁74b、74c。共用元件78相对信号对单元70横向延伸且如所示地可包括一抬高的凸块或止动块80,凸块或止动块80适应加蔽线51和线缆对的外套52之间的高度差。共用元件78可为一单个的元件,也就是说,仅延伸穿过一单独的信号对单元的接地屏蔽体74,或者共用元件78可进一步横向延伸并经由处于线性阵列的形式的相关接地屏蔽体将多个信号对单元70共同连接。如此,本实施例的信号对单元70的共用元件78起到与前面实施例中的线缆用槽的接地夹部60相似的作用。
[0058] 一绝缘材料82模制成型在端子的尾部、导线对的自由端、接地屏蔽体74以及共用元件78上,以形成将多个信号对单元70以一线性阵列71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一结构,绝缘材料82将多个独立的信号对单元70以所需的布局保持。尽管以一整个线性阵列示出,但是将理解的是,如果信号对单元以一峰谷交替布局相互连接或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接,那么这种阵列的多个信号对单元70将不在一平面上(out of plane)。单个信号对单元70的一体化结构允许这种单元单独插入一连接器基座22的单独的开口26中,这允许多个信号对单元70相互连接或成组,以形成单元阵列71。这种阵列71会缩减将多个单独的信号对单元70插入所需的时间,同时还维持信号对单元70的一体化结构,所述一体化结构允许一单独的信号对单元70插入一连接器基座22的一单独的开口26中。
[0059] 本申请的信号对单元对于一连接器设计者来说不仅仅因为其成本的缩减(特别是当考虑维修和/或更换时)而提供经济上的益处,而且提供了电气性能上的益处。图3所示类型的一连接器设计被电气模拟并与一常规的薄片体化的类型的模拟进行相比。所述模拟揭示,在2.5-15GHz的频率范围下,本申请的构思的信号对单元与常规的薄片体化类型相比示出为提高了4dB到10dB,且在15-25GHz的频率范围下对于大部分频率而言与之相比表现更佳。这种模拟示出从干扰对(aggressor pair)耦合到受干扰对(victim pair)具有较少的能量,且25GHz下的能量大多数低于17.5GHz下的能量。因此,本申请的信号对单元还提供了性能的改进。
[0060] 尽管示出并说明了本申请的一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可以设想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上述的说明书和随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出各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