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52124.2

文献号 : CN1073053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寺田健二

申请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能够防止画质的恶化而不会导致生产率的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指定了实时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其中,具备:图像形成部(40),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以外的空白部分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读取部(第一浓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浓度传感器(302)),读取在记录介质中形成的画质调整用图案像;以及控制部(100),使读取部的读取结果反映到画质调整。并且,控制部(100)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指定了画质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以外的空白部分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

读取部,读取在所述记录介质中形成的所述画质调整用图案像;以及控制部,使所述读取部的读取结果反映到所述画质调整,所述控制部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规定期间,无画质调整的任务持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优先执行所述预约的任务之中有画质调整的任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被预约的任务之中不存在所述有画质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强制地执行所述画质调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被预约的任务之中所述有画质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在连续的所述有画质调整的任务之间执行所述无画质调整的任务。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规定期间能够由用户指定。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被预约的任务中,包含在任务的执行顺序中能够重排的任务、和不能重排的任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所述被预约的任务中,包含在任务的执行顺序中能够重排的任务、和不能重排的任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仅关于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进行所述任务的执行顺序的重排。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设为所述任务的执行顺序的重排的对象外的任务,以任务投入时的执行顺序执行。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画质调整的定时符合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的执行定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插入到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之前而执行所述画质调整。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画质调整的定时符合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的执行定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插入到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之后而执行所述画质调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仅关于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进行所述任务的执行顺序的重排。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设为所述任务的执行顺序的重排的对象外的任务,以任务投入时的执行顺序执行。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画质调整的定时符合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的执行定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插入到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之前而执行所述画质调整。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画质调整的定时符合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的执行定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能够重排的任务插入到所述不能重排的任务之后而执行所述画质调整。

1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位置的调整、或位置以及浓度这双方的调整作为所述画质调整。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位置的调整、或位置以及浓度这双方的调整作为所述画质调整。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位置的调整、或位置以及浓度这双方的调整作为所述画质调整。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位置的调整、或位置以及浓度这双方的调整作为所述画质调整。

2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执行指定了画质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具有:图像形成步骤,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以外的空白部分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

读取步骤,读取在所述记录介质中形成的所述画质调整用图案像;以及控制步骤,使在所述读取步骤中的读取结果反映到所述画质调整,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说明书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特别是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静电进行图像的形成的特性上,存在根据本装置的使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动、感光体、显影剂等随时间的恶化、即耐久性的变化等而图像的浓度、线宽度、印刷位置变动,不能进行稳定的画质的图像形成的情况。
[0003]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空白部分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通过传感器读取该图案像,基于其读取结果来调整画质的画质调整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画质调整用图案像是为了画质调整而专用地形成的图案图像。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上述的画质调整功能的ON/OFF(有/无)通过用户按进行图像形成的每个任务而指定。但是,即使画质调整功能ON被指定,在没有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的空白部分的记录介质的任务中也不进行画质调整功能。因此,可存在画质调整功能ON(进行画质调整)的任务、和画质调整功能OFF(不进行画质调整)的任务。
[0008] 并且,若将画质调整功能ON的任务和画质调整功能OFF的任务单纯地按用户投入的顺序执行,则存在画质调整功能OFF的任务连续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较长的期间中不进行画质调整,所以存在在基于后面的任务而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画质的恶化的课题。作为其对策,考虑在规定期间中不进行画质调整的情况下,强制地执行画质调整,但由于必须暂时停止任务而进行画质调整,所以导致生产率的降低。
[000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画质的恶化而不强制地执行画质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0010]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执行指定了画质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0011] 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以外的空白部分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
[0012] 读取部,读取在记录介质中形成的画质调整用图案像;以及
[0013] 控制部,使读取部的读取结果反映到画质调整,
[0014] 控制部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0015]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是执行指定了画质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具有:
[0016] 图像形成步骤,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以外的空白部分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
[0017] 读取步骤,读取在所述记录介质中形成的所述画质调整用图案像;以及[0018] 控制步骤,使在所述读取步骤中的读取结果反映到所述画质调整,[0019]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0020] 在执行指定了画质调整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时,根据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从而即使存在无画质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时,也能够在以任务单位或者张数单位而设定的指定范围内执行有画质调整的任务。并且,通过在指定范围内执行有画质调整的任务,从而能够防止在较长的期间不进行画质调整,在基于后面的任务而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画质的恶化的缺点。
[0021] 根据本发明,通过根据对每个任务设定的画质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从而能够在指定范围内执行有画质调整的任务,所以能够防止画质的恶化而不会强制执行画质调整。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的系统结构图。
[0023]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0024] 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各部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0025] 图4是说明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空白部分和画质调整用图案像的关系的图。
[0026] 图5是关于实施例1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27] 图6是关于实施例2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28] 图7是关于实施例3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29] 图8是关于实施例4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30] 图9是关于实施例5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31] 图10是关于实施例6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32] 图11是关于实施例7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33] 图12是关于实施例8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
[0034] 图13是表示控制例1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5] 图14是表示控制例2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6] 图15是表示控制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其一)。
[0037] 图16是表示控制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其二)。
[0038] 标号说明
[0039] 1……图像形成装置,2……供纸装置,3……浓度检测装置,4……后处理装置,5……外部装置,10……原稿输送部,20……纸张收纳部,30……图像读取部,40……图像形成部,50……中间转印带,60……二次转印部,70……定影部,80……控制基板,100……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200……供纸装置的控制部,301……第一浓度传感器,302……第二浓度传感器,400……后处理装置的控制部,1000……图像形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记述为“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数值等是例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各图中,设为对同一要素或具有同一功能的要素使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1] [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
[0042]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0成为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供纸装置2、浓度检测装置3、后处理装置4、外部装置5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关于其结构等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0043] 供纸装置2与图像形成装置1内置的纸张收纳部20单独被具备,是将各种种类的记录介质供应给图像形成装置1的大容量供纸装置。浓度检测装置3是检测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记录介质中形成的图像的调色剂浓度的装置。浓度检测装置3具备从记录介质的例如下侧读取记录介质的第一面的浓度的第一浓度传感器301、和从记录介质的例如上侧读取记录介质的第二面的浓度的第二浓度传感器302。另外,在此,设为将浓度检测装置3的第一浓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浓度传感器30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的结构,但还能够设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结构。
[0044] 后处理装置4是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经由浓度检测装置3输出的记录介质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装置。后处理装置4作为一例,具备在将对折的记录介质(印刷物)打开的状态下沿着中心的折叠线以订书的方式订上的骑马订装部407。外部装置5例如由个人计算机(PC)构成,对图像形成装置1供应图像数据。在此,作为外部装置5,例示了个人计算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将传真装置等其他各种装置应用为外部装置5。
[0045]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
[004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将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复印机的情况。
[0047]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采用使用静电在纸张等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并且使黄(Y)、品红(M)、蓝(C)以及黑(K)这4个颜色的调色剂重合的串联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004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成为具有原稿输送部10、纸张收纳部20、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中间转印带50、二次转印部60、定影部70、控制基板80的结构。
[0049] 原稿输送部10具有放置原稿G的原稿供纸台11、多个辊12、输送鼓13、输送导向14、原稿排出辊15、原稿排出托盘16。被放置在原稿供纸台11的原稿G通过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被一张张输送至图像读取部30的读取位置。输送导向14以及原稿排出辊15将由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输送的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托盘16。
[0050] 纸张收纳部20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下部,收纳记录介质S。纸张收纳部20根据记录介质S的尺寸、种类而设置多个。在纸张收纳部20中收纳的记录介质S通过供纸部21供纸而被传送至输送部23,通过该输送部23输送至作为转印位置的二次转印部60。此外,在纸张收纳部20的附近设置有手动部22。在手动部22中,通过用户,放置没有在纸张收纳部
20中收纳的尺寸的纸张、具有标签的标签纸、OHP片材等特殊的记录介质。并且,被放置在手动部22的记录介质通过输送部23被传送至转印位置。
[0051] 图像读取部30读取通过原稿输送部10输送的原稿G或被载置在原稿台31的原稿G的图像而生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原稿G的图像被灯L照射。基于来自该灯L的照射光的来自原稿G的反射光按第一镜单元32、第二镜单元33、透镜单元34的顺序被引导,在摄像元件35的受光面上成像。摄像元件35对所入射的光进行光电变换而输出规定的图像信号。从摄像元件35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A/D变换而被制成为图像数据。
[0052] 此外,图像读取部30具有图像读取控制部36。图像读取控制部36对通过A/D变换制成的图像数据实施浓淡校正或抖动处理、压缩等公知的图像处理,并储存在被搭载在控制基板80中的RAM(未图示)。另外,图像数据不限定于从图像读取部30输出的数据,也可以是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外部装置5接收到的数据。
[0053] 在纸张收纳部20和图像读取部30之间,配置有图像形成部40和作为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50。图像形成部40为了形成黄(Y)、品红(M)、蓝(C)、黑(K)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具有第一~第四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
[0054]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形成黄的调色剂像,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0M形成品红的调色剂像。此外,第三图像形成单元40C形成蓝的调色剂像,第四图像形成单元40K形成黑的调色剂像。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分别具有同一结构。从而,在此,说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
[0055]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具有作为像载体的鼓状的感光体(感光鼓)41、被配置在感光体41的周围的带电部42、曝光部43、显影部44、清洁部45。感光体41在未图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带电部42通过向感光体41给予电荷而将感光体41的表面一致带电。曝光部43基于从原稿G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装置5发送的图像数据,对感光体41的表面通过例如激光束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41上形成静电潜像。
[0056] 显影部44使用由调色剂和载像体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对在感光体4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调色剂是形成图像的粒子。载像体具有在与显影部44内的调色剂的混合中通过摩擦带电而向调色剂给予适当的电荷的功能、和向与感光体41对置的显影区域输送调色剂的功能、形成显影电场以使能够在感光体41上的静电潜像上调色剂忠实地显影的功能。显影部44具有向感光体4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套筒46。该显影部44使黄的调色剂附着到在感光体4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体41的表面,形成黄的调色剂像。
[0057] 另外,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0M的显影部44使感光体41附着品红的调色剂,第三图像形成单元40C的显影部44使蓝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41。并且,第四图像形成单元40K的显影部44使黑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41。
[0058] 清洁部45去除在感光体41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
[0059] 在感光体41上附着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中间转印带50形成为无端状,被架设在多个辊上。该中间转印带50在未图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向与感光体41的旋转(移动)方向反方向旋转。
[0060] 在中间转印带50中的与各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的感光体41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一次转印部51。该一次转印部51向中间转印带50施加与调色剂反极性的电压,从而将在感光体41上附着的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
[0061] 并且,中间转印带50旋转,从而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中形成的调色剂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0上,黄、品红、蓝以及黑的调色剂像重合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0062] 此外,在与中间转印带50对置的状态下,设置有带清洁装置53。该带清洁装置53对结束了向记录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的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进行清扫。
[0063] 在中间转印带50的附近,且输送部23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配置有二次转印部60。该二次转印部60通过使由输送部23输送而来的记录介质S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从而将在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
[0064] 二次转印部60具有二次转印辊61。二次转印辊61在压靠到对置辊的状态下被设置。并且,二次转印辊61和中间转印带50接触的部分成为二次转印捏合部62。该二次转印捏合部62的位置是在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转印位置。
[0065] 在二次转印部60中的记录介质S的排出侧,设置有定影部70。该定影部70对记录介质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S中定影。定影部70例如由作为一对定影构件的定影上辊71以及定影下辊72构成。定影上辊71以及定影下辊72以相互压靠的状态配置,作为定影上辊71和定影下辊72的压靠部,形成定影捏合部。
[0066] 在定影上辊7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部。通过来自该加热部的辐射热,定影上辊71的辊部被预热。并且,定影上辊71的辊部的热被传递到记录介质S,从而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像被定影。
[0067] 记录介质S以通过二次转印部60转印了调色剂像的面(定影对象面)朝向定影上辊71的方式被输送,且通过定影捏合部。从而,对通过定影捏合部的记录介质S进行基于定影上辊71和定影下辊72的加压、和基于定影上辊71的辊部的热的加热。
[0068] 在定影部70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切换闸24。切换闸24切换通过了定影部70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具体而言,切换闸24在进行对记录介质S的单面的图像形成中的正面向上排纸的情况下,使记录介质S直进。由此,记录介质S通过一对排纸辊25排纸。此外,切换闸24在进行对记录介质S的单面的图像形成中的正面向下排纸的情况下,以及进行对记录介质S的双面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S向下方引导。
[0069] 在进行正面向下排纸的情况下,切换闸24将记录介质S向下方引导后,纸张反转输送部26将记录介质S的正反反转并向上方输送。由此,正反被反转的记录介质S通过一对排纸辊25被排纸。在进行对记录介质S的双面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切换闸24将记录介质S向下方引导后,纸张反转输送部26将记录介质S的正反反转。并且,正反被反转的记录介质S通过再供纸路27再次被传送至转印位置。
[0070] [图像形成系统的各部的硬件结构]
[0071] 接着,参照图3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各部的硬件结构。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各部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在图3中,为了附图的简略化,省略图1的浓度检测装置3的硬件结构的图示。
[0072] (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
[0073]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除了前述的纸张收纳部20、输送部23、图像读取部30以及图像形成部40等之外,还具备控制部100。
[0074] 控制部100在图2所示的控制基板80上构成。控制部100例如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1、用于存储CPU101执行的程序等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02、和作为CPU101的作业区域而使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03。控制部100在CPU101的控制下,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
[0075] 图像形成装置1进而具备前级I/F(接口)104、操作显示部105、图像处理部106、后级I/F107、输入部108以及输出部109。控制部100的CPU101与纸张收纳部20、输送部23、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前级I/F104、操作显示部105、图像处理部106、后级I/F107、输入部108以及输出部109经由总线110连接。
[0076] 前级I/F104是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级的装置即供纸装置2之间的接口。操作显示部105是由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装置等显示器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105显示与对于用户的指示菜单或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等。操作显示部105进而具备多个键,受理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字符、数字等数据的输入并输出至控制部100。
[0077] 由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图像数据、从外部装置5(参照图1)发送的图像数据被传送至图像处理部106。图像处理部106包含前述的图像读取部30的图像读取控制部36,对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模拟处理、A/D变换、浓淡校正、图像压缩等图像处理。
[0078] 后级I/F107是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级的装置即后处理装置4之间的接口。输入部108获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备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由总线110供应给控制部
100。输出部109将从控制部100经由总线110供应的控制信号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备的各种负载进行输出。
[0079] (供纸装置的硬件结构)
[0080] 接下来,说明供纸装置2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供纸装置2具备控制部200。控制部200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100同样,例如具有CPU201、用于存储CPU201执行的程序等的ROM202、和作为CPU201的作业区域而使用的RAM203。控制部200在CPU201的控制下,控制供纸装置2的整体的动作。
[0081] 供纸装置2除了控制部200之外,例如还具备供纸部204、纸张输送部205、后级I/F206、输入部207以及输出部208。控制部200的CPU201与供纸部204、纸张输送部205、后级I/F206、输入部207以及输出部208经由总线209连接。
[0082] 供纸部204对图像形成装置1供应记录介质(纸张)。纸张输送部205将从供纸部204供应的记录介质输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后级I/F206是与供纸装置2的后级的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之间的接口。
[0083] 输入部207获取在供纸装置2中具备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由总线209供应给控制部200。输出部208将从控制部200经由总线209供应的控制信号对在供纸装置2中具备的各种负载进行输出。
[0084] (后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
[0085] 最后,说明后处理装置4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4具备控制部400。控制部400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100同样,例如具有CPU401、用于存储CPU401执行的程序等的ROM402、和作为CPU401的作业区域而使用的RAM403。控制部400在CPU401的控制下,控制后处理装置4的整体的动作。
[0086] 后处理装置4除了控制部400之外,例如还具备前级I/F404、主托盘单元405、堆叠器部406、骑马订装部407、插入供纸部408、纸张输送部409、输入部410以及输出部411。控制部400的CPU401与前级I/F404、主托盘单元405、堆叠器部406、骑马订装部407、插入供纸部408、纸张输送部409、输入部410以及输出部411经由总线412连接。
[0087] 即,前级I/F404、主托盘单元405、堆叠器部406、骑马订装部407、插入供纸部408、纸张输送部409、输入部410以及输出部411在控制部400的CPU401的控制下,执行各功能。前级I/F404是与后处理装置4的前级的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之间的接口。关于主托盘单元405、堆叠器部406、骑马订装部407、插入供纸部408以及纸张输送部409的各功能,是一般的公知的功能,所以省略其说明。
[0088] 输入部410获取在后处理装置4中具备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由总线412供应给控制部400。输出部411将从控制部400经由总线412供应的控制信号对后处理装置4中具备的各种负载进行输出。
[0089] [画质调整功能]
[0090] 然而,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而言,以进行稳定的画质的图像形成而不会受到使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动、感光体、显影剂等的随时间的恶化、即耐久性的变化等的影响为目的而具备画质调整功能。作为该画质调整功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在图像形成时实时进行画质调整的实时(real time)调整(以下,简单地记述为“实时(real)调整”)的功能。
[0091] 实时调整功能如图4所示那样,是在比原稿G大的尺寸的记录介质S的图像形成区域X外的空白部分Y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将该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通过第一浓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浓度传感器302进行读取,基于其读取结果实时进行画质调整的功能。图像形成后的记录介质S通过后处理装置4,图像形成区域X外的空白部分Y在图中用虚线所示的剪裁位置剪裁而输出。
[0092] 实时调整将基于第一浓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浓度传感器302的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的读取结果反馈到图像形成部40形成图像的条件(以下,记述为“图像形成条件”),反映到图像的浓度调整、位置调整从而进行。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能够例示带电电压、曝光量、显影偏压等。在此,“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是图像形成部40为了画质调整而专用地形成的被称为调整色标像的图案图像。
[0093] 作为调整色标像,能够例示用于图像的位置调整的规矩线、用于进行图像的浓度调整的浓淡度色标等。在记录介质S的图像形成区域X外的空白部分Y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时,作为空白部分Y所需的区域,与规矩线相比,浓淡度色标更大。从而,在空白部分Y中根据其区域的大小而形成的调整色标像的图案成为仅规矩线、或者规矩线+浓淡度色标。由此,在实时调整中,作为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在仅形成了规矩线的情况下仅进行位置调整,在形成了规矩线+浓淡度色标的情况下进行位置调整以及浓度调整。
[0094] 另外,即使在记录介质S中不存在足以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的尺寸的空白部分Y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用户的指定,设为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的设定。该设定例如是能够对应于在尽管根据转印纸尺寸和图像形成区域X的大小而判断为没有空白部分Y但在实际的图像的顶部底部部分中白部分多的情况、在离线中存在能够剪裁包含图像形成区域X的区域的可能性的情况等的设定。
[0095] 是否执行上述的实时调整、即实时调整功能的ON/OFF(有/无)通过用户,按进行图像形成的每个任务而指定。更具体而言,用户能够指定“实时调整ON(在有空白部分Y的情况下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实时调整ON(与空白部分Y无关地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以及“实时调整OFF”的其中一个。
[0096]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成为在混合存在实时调整ON的任务(有画质调整的任务)和实时调整OFF的任务(无画质调整的任务)而输出时,能够对预约任务事先判断实时调整的执行的有无的结构。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了执行由用户指定了实时调整功能的有无的被预约的任务,作为必须的结构要素而具备图像形成部、读取部以及控制部。
[0097] 图像形成部相当于图像形成部40,在记录介质S的图像形成区域X以外的空白部分Y中形成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读取部相当于浓度检测装置3的第一浓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浓度传感器302,读取在记录介质S中形成的画质调整用图案像P。控制部相当于控制部100,将读取部的读取结果反映到画质调整、即实时调整、更具体而言图像的浓度调整、位置调整。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图像形成部称为图像形成步骤,读取部称为读取步骤,控制部称为控制步骤。
[009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或图像形成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更具体而言CPU101的控制下,根据由用户对每个任务设定的实时调整的有无而决定(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
[0099] 这样,通过根据实时调整的设定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从而即使在存在无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时,也能够在作为规定期间而以任务单位或者张数单位设定的指定范围内执行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并且,在指定范围内执行有实时调整的任务,从而能够防止在较长的期间中不进行实时调整,基于后面的任务而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画质的恶化的缺点。其结果,能够防止画质的恶化而不会强制执行实时调整。
[0100] 以下,在CPU101的控制下,根据由用户对每个任务设定的实时调整的有无而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具体的实施例。
[0101] 另外,在决定(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时,用户在操作显示部105(参照图1)中,能够以[任务单位]、[张数单位]或[无范围指定],指定进行实时调整的范围(指定范围)作为规定期间。用户进而在操作显示部105中,能够对所投入的任务赋予[能变更执行顺序]或[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设定。
[0102] 在实时调整的种类中,存在位置调整和浓度调整。在位置调整中,仅进行位置的调整。在浓度调整中,进行位置以及浓度这双方的调整。用户在操作显示部105中,能够选择位置调整以及浓度调整的其中一个作为CPU101(控制部100)用于进行“有实时调整”的判断的材料。并且,在对预约任务实施位置调整或浓度调整的情况下,通过CPU101判断为该任务为“有实时调整”。
[0103] (实施例1)
[0104] 实施例1是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在指定范围以内进行实时调整的例子。在实施例1中,将指定范围设为任务单位。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用户选择[任务单位]或[无范围指定],指定进行实时调整的范围。
[0105] 图5是关于实施例1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实施例1例如是任务单位的指定范围被设定为4个任务的例子、即在4个任务以内执行实时调整的情况下的例子。具体而言,例如在JOB-A~JOB-F这六个任务中,对JOB-A~JOB-D这连续的四个任务设定了实时调整OFF(无),对接着的JOB-E以及JOB-F的两个任务设定了实时调整ON(有)的情况下,在指定范围(4个任务)以内不进行实时调整,存在在后面的任务中产生画质的恶化的顾虑。
[0106] 因此,在该例中,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在指定范围(4个任务)以内进行实时调整。具体而言,实时调整ON的JOB-E的执行顺序被变更为指定范围以内的顺序(在本例中,第4个)。在该情况下,关于实时调整ON的JOB-F的执行顺序为原样。
[0107] 另外,在一定范围(任务单位)以内不存在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情况下,原样继续任务的执行。并且,在一定范围以内找到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时刻,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该任务最优先被执行。
[0108] (实施例2)
[0109]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是将指定范围设为张数单位的例子。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用户在操作显示部105(参照图1)中,选择[张数单位]或[无范围指定],指定进行实时调整的范围。
[0110] 图6是关于实施例2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实施例2例如是张数单位的指定范围被设定为150张的例子、即在150张以内执行实时调整的情况下的例子。设为对JOB-A~JOB-D这连续的四个任务设定了实时调整OFF,对接着的JOB-E以及JOB-F这两个任务设定了实时调整ON。此外,设为对各任务设定的张数是,JOB-A=100张,JOB-B=60张,JOB-C=70张,JOB-D=50张,JOB-E=100张,JOB-F=50张。
[0111] 在该例的情况下,在执行了JOB-B的任务的时刻,张数超过指定范围(150张)。因此,在该例中,将实时调整ON的JOB-E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为第2个,以使在指定范围以内进行实时调整。其中,在仅变更了JOB-E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情况下,其后,在执行了JOB-D的任务的时刻,张数再次超过指定范围。从而,在该例中,进而,将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为成为指定范围以内的第5个。
[0112] 另外,在该例中,也在一定范围(张数单位)以内不存在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情况下,原样继续任务的执行。并且,在一定范围以内找到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时刻,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该任务被最优先执行。
[0113] (实施例3)
[0114] 实施例3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是由用户指定了[无范围指定]的情况下的例子。在实施例3中,即使在指定了[无范围指定]的情况下,在超过指定范围(例如,4个任务)而无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时,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被优先执行。
[0115] 图7是关于实施例3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此,例举在JOB-A的投入以前,无实时调整的任务持续3个任务以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立刻成为需要实时调整的状况。因此,在该例中,将实时调整ON的JOB-E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为第1个以使在指定范围以内进行实时调整。其中,在仅变更了JOB-E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情况下,其后,在执行了JOB-D的任务的时刻,任务数再次超过指定范围。从而,在该例中,进而,将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为成为指定范围以内的第5个。
[0116] 在实施例3中,说明了指定范围为任务单位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但关于指定范围为张数单位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基本上进行同样的执行顺序的变更处理即可。
[0117]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在以任务单位或者张数单位设定的指定范围内不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在指定范围内强制执行实时调整。这样,通过在指定范围以内执行有实时调整的任务,从而能够使得由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动、耐久性的变化等的影响而恶化的画质恢复。
[0118] (实施例4)
[0119] 实施例4是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在连续的任务之间仅插入1个无实时调整的任务的例子。
[0120] 图8是关于实施例4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此,例举在3个任务以内实施实时调整的情况。在任务的投入顺序为第3个JOB-C以及第4个JOB-D这双方为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情况下,实时调整OFF的JOB-E的任务被插入至JOB-C的任务和JOB-D的任务之间。
[0121] (实施例5)
[0122] 实施例5是实施例4的变形例,是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在连续的任务之间将无实时调整的任务插入最大数的例子。
[0123] 图9是关于实施例5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此,例举在3个任务以内实施实时调整的情况。在3个任务以内实施实时调整的情况下,在连续的任务之间能够插入的无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最大数成为2个任务。因此,在任务的投入顺序为第3个JOB-C以及第4个JOB-D这双方为实时调整ON的任务的情况下,实时调整OFF的JOB-E以及JOB-F(两个任务)被插入至JOB-C的任务和JOB-D的任务之间。
[0124] (实施例6)
[0125] 实施例6是实施例4的变形例,是由用户指定[无范围指定],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的例子。
[0126] 图10是关于实施例6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实施例6的情况下,也与实施例4的情况同样,在连续的任务之间仅插入1个无实时调整的任务。在此,如图10所示,例举从任务的投入顺序为第1个JOB-A的任务至第3个JOB-C的任务为止实时调整ON的任务连续的情况具体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第1个JOB-A的任务和第2个JOB-B的任务之间,插入第4个实时调整OFF的JOB-D的任务,在第2个JOB-B的任务和第3个JOB-C的任务之间,插入第5个实时调整OFF的JOB-E的任务。
[0127]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4至实施例6中,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在连续的任务之间插入无实时调整的任务。由此,由于能够使得无实时调整的任务尽可能不连续,所以能够避免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动、耐久性的变化等的影响所导致的的画质的恶化。
[0128] (实施例7)
[0129] 实施例7是在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不能重排的任务),实时调整实施定时(实时调整的周期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实施定时重叠的情况下,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前插入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例子。
[0130] 图11是关于实施例7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此,例举在4个任务以内执行实时调整,并且任务的投入顺序为第4个JOB-D的任务为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实时调整的实施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JOB-D的任务的实施定时重叠(符合),所以使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移动,将JOB-F的任务插入到JOB-D的任务之前。在该任务移动时,为了使得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JOB-D的任务的投入时的执行顺序不变,调换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JOB-D的任务之前的JOB-C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的执行顺序。
[0131] (实施例8)
[0132] 实施例8是在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实时调整的实施定时(实时调整的周期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实施定时重叠的情况下,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后插入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例子。
[0133] 图12是关于实施例8所涉及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变更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实施例7同样,例举在4个任务以内执行实时调整,并且任务的投入顺序为第4个JOB-D的任务为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由于实时调整的实施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JOB-D的任务的实施定时重叠,所以使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移动,将JOB-F的任务插入到JOB-D的任务之后。
[0134] 将实时调整ON的JOB-F的任务插入到JOB-D的任务之后,从而如实施例7那样,即使不进行任务的执行顺序的调换,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JOB-D的任务的投入时的执行顺序也不变。能够通过用户的指定而选择如实施例7那样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前插入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还是如实施例8那样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后插入有实时调整的任务。
[0135] 如上说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3是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在指定范围以内进行实时调整的例子。实施例4至实施例6是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在连续的任务之间插入无实时调整的任务的例子。实施例7以及实施例8是在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实时调整的实施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实施定时重叠的情况下,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前或后插入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例子。
[0136]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任一情况下,都能够根据实时调整ON/OFF的设定而决定(变更)任务的执行顺序以使在指定范围以内进行实时调整。由此,在执行预约任务时,即使存在无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时,也能够在以任务单位或者张数单位设定的指定范围内执行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并且,通过在指定范围内执行有实时调整的任务,从而能够防止在较长的期间中不进行画质调整,基于后面的任务而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画质的恶化的缺点。
[0137] [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控制]
[0138] 接下来,具体说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控制。该执行顺序的决定控制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部100的CPU101的控制下执行。
[0139] 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时,进行实时调整的指定范围通过用户事先以任务单位(或者,张数单位)被设定。此外,指定范围基于在控制部100中具备的指定范围判断用计数器(未图示)的计数值来判定,该计数器的计数值在执行了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时被复位。
[0140] (控制例1)
[0141] 控制例1是用于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基本的控制的例。该控制例1是进行前述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5、实施例7以及实施例8中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的情况下的控制。控制例1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如图13所示。
[0142] 若通过用户投入指定了实时调整的有无的任务(步骤S11),则控制部100的CPU101判断预约任务之中是否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12),在不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S12的否),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在预约任务之中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S12的是),CPU101判断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否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步骤S13),在不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13的否),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另外,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否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判断基于上述指定范围判断用计数器的计数值而进行。
[0143] 在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13的是),CPU101判断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否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14),若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14的是),则在接着要执行的任务中进行实时调整,因此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若接着要执行的任务不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14的否),则CPU101进行任务的移动以使“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成为下一任务(步骤S15),其后,结束用于本控制的一系列的处理。
[0144] (控制例2)
[0145] 控制例2是进行前述的实施例6中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控制的例子。控制例2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如图14所示。实施例6是通过用户指定[无范围指定],且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的例子。
[0146] 若通过用户投入指定了实时调整的有无的任务(步骤S21),则CPU101判断是否设定了进行实时调整的指定范围(步骤S22),若设定了指定范围(S22的是),则转移到步骤S23。步骤S23的处理是图13的步骤S12~步骤15的处理、即用于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基本处理例程的处理。
[0147] 若没有设定指定范围(S22的否),则CPU101判断预约任务之中是否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24),在不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S24的否),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在预约任务之中存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S24的是),CPU101判断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是否连续(步骤S25),若不连续(S25的否),则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48] 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S25的是),CPU101判断在连续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之后,是否存在无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26),若不存在无实时调整的任务(S26的否),则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在存在无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情况下(S26的是),CPU101将“无实时调整的任务”插入(移动)至连续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之间(步骤S27),其后,结束用于本控制的一系列的处理。
[0149] 在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处理,关于指定范围的指定,由用户指定了[无范围指定]的情况下,仅在有实时调整的任务连续的情况下,进行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变更。
[0150] (控制例3)
[0151] 控制例3是进行在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情况下的任务的执行顺序的决定控制的例子。控制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
[0152] 首先,在图15的流程图中,若通过用户投入指定了实时调整的有无的任务(步骤S31),则CPU101判断在预约任务之中是否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步骤S32),若不存在(S32的否),则转移至步骤S33。步骤S33的处理是图14的步骤S22~步骤27的处理、即基于指定范围的设定有无的处理例程的处理。
[0153] 若在预约任务之中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S32的是),则CPU101判断在预约任务之中是否存在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34),若不存在(S34的否),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若在预约任务之中存在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34的是),则CPU101判断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否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步骤S35)。
[0154] 并且,在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35的是),CPU101判断下一任务是否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36),若不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36的否),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若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36的是),则CPU101判断下一任务是否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能够重排的任务)(步骤S37),若不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S37的否),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55] 若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S37的是),则CPU101调换“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接着要执行的任务”的执行顺序(步骤S38)。即,由于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且接着要执行的任务为能变更执行顺序,因此一定在接着要执行的任务之后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因此,执行顺序的变更方法不是插入(移动),而成为调换。
[0156] 在步骤S35中,在接着要执行的任务不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35的否),CPU101转移到图16的流程图的处理。并且,在图16的流程图中,CPU101判断再接着(2个任务后)要执行的任务是否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步骤S39),在不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39的否),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57] 在再下一任务(两个后的任务)是超过指定范围而执行的任务的情况下(S39的是),CPU101判断下一任务是否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40),若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40的是),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若下一任务不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40的否),则CPU101判断再下一任务是否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步骤S41),若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41的是),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58] 若再下一任务不是有实时调整的任务(S41的否),则CPU101判断再下一任务是否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步骤S42)。并且,若再下一任务不能变更执行顺序(S42的否),CPU101判断下一任务是否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步骤S43),若不是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S43的否),则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59] 若下一任务能变更执行顺序(S43的是),则CPU101判断是否将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加入到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前(步骤S44)。步骤S44的判断是在实时调整的实施定时与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的执行定时重叠的情况下,将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加入到不能执变更行顺序任务之“前”还是之“后”的判断,该选择的判断基于用户的指定来进行。
[0160] 在将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加入到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前的情况下(S44的是),CPU101调换“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接着要执行的任务”的执行顺序(步骤S45)。在不将有实时调整的任务加入到不能变更执行顺序任务之前的情况下(S44的否),不需要执行顺序的变更,所以CPU101结束用于本控制的处理。
[0161] 在步骤S42中,若再下一任务能变更执行顺序(S42的是),则CPU101判断在再下一任务之后是否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步骤S46)。并且,若在再下一任务之后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S46的是),则CPU101调换“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再接着要执行的任务”的执行顺序(步骤S47)。
[0162] 此外,若在再下一任务之后不存在不能变更执行顺序的任务(S46的否),则CPU101将“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插入(移动)至下一任务和再下一任务之间以使“能变更执行顺序的有实时调整的任务”成为“再接着要执行的任务”(步骤S48)。根据以上,结束用于本控制的一系列的处理。
[0163] [变形例]
[0164]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即,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样变更或改良,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被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016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举了复印机,但本发明并非限于该应用例。即,本发明除了复印机之外,能够对打印机装置、传真装置、印刷机、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全体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