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浪围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709147.1

文献号 : CN1073133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冀德伟张敏陈琛张翔闫茂仓罗奎胡利华李鹏全於俊琦张鹏

申请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可抗风浪的自然水域用的围隔,通过漂浮框的设置使得隔水围幔的漂浮端漂浮于水面,风浪带来的冲击力将会被其漂浮状态缓冲为柔性冲击力,不再是原先的刚性冲击力,完全消除了传统围隔带来的阻风效应,延长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抗风浪围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1)、隔水围幔(2)、漂浮框(3),支柱(1)固定装配,隔水围幔(2)和支柱(1)套接装配,漂浮框(3)和支柱(1)套接装配,支柱(1)包括支柱限位端(11)和支柱固定端(12),

隔水围幔(2)包括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隔水围幔固定端(22),

支柱固定端(12)和隔水围幔固定端(22)固定装配,

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漂浮框(3)固定装配,

漂浮框(3)包括浮体(31)和浮体隔水围幔(32),浮体隔水围幔(32)具有包裹部(321)、粘结部(322)、装配部(333),包裹部(321)包裹浮体(31),粘结部(322)位于包裹部(321)和装配部(333)之间,装配部(333)和隔水围幔漂浮端(21)固定装配,漂浮框(3)包括刚性套(33),刚性套(33)设有中空(331)和装配贯通孔(332),浮体(31)、包裹部(321)、粘结部(322)的整体和中空(331)套接装配,装配部(333)和装配贯通孔(332)套接装配,隔水围幔(2)包括自动水位控制器,

隔水围幔(2)包括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分别设有内衬网(25),隔水围幔(2)设有第一盖板(26)和第二盖板(27),第一盖板(26)和隔水围幔(2)铰接装配,第二盖板(27)和隔水围幔(2)铰接装配,第一盖板(26)位于隔水围幔(2)外侧,第二盖板(27)位于隔水围幔(2)内侧,第一盖板(26)重力作用覆盖第一贯通孔(23),第二盖板(27)重力作用覆盖第二贯通孔(24),隔水围幔(2)设有第一凸框(28)和第二凸框,第一凸框(28)设有第一凸框通孔(281)和第一凸框斜面(282),第二凸框设有第二凸框通孔和第二凸框斜面,第一凸框通孔(281)和第一贯通孔(23)贯通装配,第二凸框通孔和第二贯通孔(24)贯通装配,第一凸框斜面(282)和第二凸框斜面分别相对于隔水围幔(2)具有斜度,第一盖板(26)重力作用覆盖第一凸框斜面(282),第二盖板(27)重力作用覆盖第二凸框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风浪围隔,其特征在于:漂浮框(3)包括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插接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风浪围隔,其特征在于:漂浮框(3)包括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插接装配,漂浮单元(34)包括浮体(31)和浮体隔水围幔(32),浮体隔水围幔(32)具有包裹部(321)、粘结部(322)、装配部(333),包裹部(321)包裹浮体(31),粘结部(322)位于包裹部(321)和装配部(333)之间,装配部(333)和隔水围幔漂浮端(21)固定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抗风浪围隔,其特征在于:漂浮单元(34)包括刚性套(33),刚性套(33)设有中空(331)和装配贯通孔(332),浮体(31)、包裹部(321)、粘结部(322)的整体和中空(331)套接装配,装配部(333)和装配贯通孔(332)套接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风浪围隔,其特征在于:浮体(31)是泡沫橡胶材质,浮体隔水围幔(32)和隔水围幔(2)都是聚乙烯编织布材质。

说明书 :

抗风浪围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然水域用的围隔,尤其涉及多风浪自然水域用的围隔。

背景技术

[0002] 围隔是通过在自然水域环境隔离水体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目前已公布的围隔只适合风浪较小并且水位相对稳定的水域,而在多风浪、水位相对变化较大的水域,传统围隔会由于隔水围幔的阻风效应,在台风等大风天气时容易被吹倒破坏掉。同时目前围隔相对密闭无法应对水位的快速涨落,容易被压塌。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抗风浪围隔。
[0004] 本发明提供的抗风浪围隔,包括支柱、隔水围幔、漂浮框,支柱固定装配,隔水围幔和支柱套接装配,漂浮框和支柱套接装配,支柱包括支柱限位端和支柱固定端,隔水围幔包括隔水围幔漂浮端和隔水围幔固定端,支柱固定端和隔水围幔固定端固定装配,隔水围幔漂浮端和漂浮框固定装配。
[000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抗风浪围隔,通过漂浮框的设置使得隔水围幔的漂浮端漂浮于水面,风浪带来的冲击力将会被其漂浮状态缓冲为柔性冲击力,不再是原先的刚性冲击力,完全消除了传统围隔带来的阻风效应,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抗风浪围隔实施例处于高水位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抗风浪围隔实施例处于低水位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0] 图4是漂浮框3的漂浮单元34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5是第一凸框28、第一盖板26、第一贯通孔23的装配示意图。
[0012] 图6是图5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根据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抗风浪围隔实施例,包括支柱1、隔水围幔2、漂浮框3,支柱1固定装配,隔水围幔2和支柱1套接装配,漂浮框3和支柱1套接装配,支柱1包括支柱限位端11和支柱固定端12,隔水围幔2包括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隔水围幔固定端22,支柱固定端12和隔水围幔固定端22固定装配,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漂浮框3固定装配。
[0014] 支柱1可以是不锈钢管,或以柱状木桩为佳,支柱1具有相当的强度,至少是不能轻易便被损毁的材质。支柱1固定装配是指支柱1是固定安装在环境之中的,支柱1一般需要三个以上才能合围形成内侧封闭的生态系统。隔水围幔2合围形成封闭。漂浮框3合围形成封闭。图3表示了八个支柱1和隔水围幔2所合围形成的大致正方体形状,而漂浮框3合围形成的大致是正方形。
[0015] 隔水围幔2和支柱1套接装配指的是隔水围幔2以套接的形式安装到支柱1外围,同理漂浮框3也是以套装的形式安装到支柱1外围,换句话说支柱1是被包围在隔水围幔2形成的包围或是漂浮框3形成的包围之中。
[0016] 支柱1整体上被人为划分为两部分,即是图1中的上部分为支柱限位端11,下部分为支柱固定端12,同理隔水围幔2整体上被人为划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隔水围幔漂浮端21,下部分为隔水围幔固定端22,隔水围幔固定端22和支柱固定端12相互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装配关系,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漂浮框3相互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装配关系,由此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漂浮框3形成了水域里的漂浮状态,同时支柱限位端11限位作用于隔水围幔漂浮端21和漂浮框3的整体,即漂浮框3受其内侧的支柱1阻挡作用,使它们仍然被限定在原址周边区域,不会随风浪移到别处,漂浮框3合围后形成的形状周长稍大于支柱1合围后形成的形状周长,即是图3所示的漂浮框3和支柱1外侧之间具有间隙9,可以带来隔水围幔2和漂浮框3的整体在风浪时可在水中位移,不至于将风浪的压力直接传导到支柱1上,使得隔水围幔2抗风浪能力明显增强。
[0017] 支柱1的支柱固定端12的下部设置有柱尖头,用来插入到图1和图2以虚线所标示的水体环境中的底部,隔水围幔2底部也埋入水体环境底部中,从而使得隔水围幔2底部与水体底部完全隔离,以求形成全封闭的围隔。
[0018] 当然漂浮框3合围后形成的形状周长等于支柱1合围后形成的形状周长,也是可行的方案,但是那样就相当于漂浮框3是和支柱1限位端11相互固定连接的关系,风浪带来的冲击力直接传导到支柱1,缺乏缓冲作用久而久之会导致漂浮框3的磨损。
[0019] 漂浮框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组装结构。
[0020] 漂浮框3一体式结构是包括浮体31和浮体隔水围幔32,浮体隔水围幔32具有包裹部321、粘结部322、装配部333,包裹部321包裹浮体31,粘结部322位于包裹部321和装配部333之间,装配部333和隔水围幔漂浮端21固定装配。浮体31是指可以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本专利选用泡沫橡胶材质制成的条状物,一体式结构意味着其是一体成型的泡沫橡胶条。本专利的浮体隔水围幔32的粘结部322是浮体隔水围幔32包裹浮体31后将边缘热粘接而得到,包裹浮体31后多余的一部分浮体隔水围幔32则作为装配部333和隔水围幔漂浮端21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热粘接将装配部333和隔水围幔漂浮端21固定装配在一起。此结构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装配方案,而且在独立使用浮体31时还能使浮体31得到隔水效果,只要增大浮体31的尺寸即可彻底杜绝水从围隔上部进入的非必要的可能性。
[0021] 漂浮框3包括刚性套33,刚性套33设有中空331和装配贯通孔332,浮体31、包裹部321、粘结部322的整体和中空331套接装配,装配部333和装配贯通孔332套接装配。
[0022] 装配贯通孔332是将中空331和外界贯通的通孔。刚性套33所谓的刚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或变形率较低能力,刚性套33可以理解为是硬材质的套筒,装配贯通孔332可以视为是套筒上的一道开缝,可以将浮体31、包裹部321、粘结部322的整体装入套筒内部的中空331,装配部333则置于装配贯通孔332之中。刚性套33的存在可以使得漂浮框3具备抗形变强度,保护内部的浮体31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3] 漂浮框3分体式结构可以是包括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插接装配。插接装配指的是漂浮单元34插入接头35完成装配,拔出接头35完成拆卸,漂浮单元34和接头35的装配可以是紧配合,可以是螺纹配合,也可额外设置固定装置连接,接头35是中空的且大致呈直角弯曲的管状,通过单元拼接的方式使得漂浮框3的形状选择多样化,可塑性更强,且易于维修。
[0024] 漂浮单元的具体结构参考上述一体式结构的漂浮框3,与其相同不再赘述。
[0025] 在某些场合的应用前提下,隔水围幔2安装水域水位变化时,为解决围隔内外水位差,需要自动控制水位,使得围隔内侧和围隔外侧的水位相同,通过安装自动水位控制器加以解决,具体说是当围隔外侧环境水位升高时,自动水位控制器控制下进水,围隔内侧水位随之升高,当围隔外侧水位降低时,自动水位控制器控制下排水,围隔内侧水位随之降低,实现自动控制。
[0026] 除了上述的自动化机电控制方案之外,还提供机械式控制方案:隔水围幔2包括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位于围隔安装水域的水底以上5-10cm处,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分别设有内衬网25,隔水围幔2设有第一盖板26和第二盖板27,第一盖板26和隔水围幔2铰接装配,第二盖板27和隔水围幔2铰接装配,第一盖板26位于隔水围幔2外侧,第二盖板27位于隔水围幔2内侧,第一盖板26重力作用覆盖第一贯通孔23,第二盖板27重力作用覆盖第二贯通孔24。
[0027] 第一贯通孔23和第二贯通孔24是贯通围隔内侧和围隔外侧的通孔,内衬网25防止围隔内外生物的进入或逃逸。第一盖板26的铰接部位位于第一贯通孔23上部的隔水围幔2,第二盖板27的铰接部位位于第二贯通孔24上部的的隔水围幔2。第一盖板26和第二盖板27作用原理是相同的,但安装方向相反。第一盖板26用于出水而第二盖板27用于进水,在仅受重力作用时,第一盖板26自然下垂覆盖第一贯通孔23,第二盖板27自然下垂覆盖第二贯通孔24。当环境中水位上涨时,在水位落差带来的压力作用下,围隔外侧的水压会克服第一盖板26的重力,自动打开第一盖板26向围隔内侧进水,相反当环境中水位下落时,围隔内侧的水压会克服第二盖板27的重力,自动打开第二盖板27向围隔外侧出水,进出水完成后会自动闭合以阻止围隔内外侧水交换。
[0028] 第一盖板26和第二盖板27都是上端明显较下端轻,在图1中呈现上轻下重才能更好地适用重力的自然下垂。当然也可以在下端加装重物获得重力。事实上它选用密度较大的材质即可获得需要的重力作用。
[0029] 图5和图6示出针对上述自动进出水的改进结构:
[0030] 隔水围幔2设有第一凸框28和第二凸框,第一凸框28设有第一凸框通孔281和第一凸框斜面282,第二凸框设有第二凸框通孔和第二凸框斜面,第一凸框通孔281和第一贯通孔23贯通装配,第二凸框通孔和第二贯通孔24贯通装配,第一凸框斜面282和第二凸框斜面分别相对于隔水围幔2具有斜度,第一盖板26重力作用覆盖第一凸框斜面282,第二盖板27重力作用覆盖第二凸框斜面。
[0031] 第一凸框28固定装配在第一贯通孔23的周围,其中间的第一凸框通孔281和第一贯通孔23形成贯通,它的第一凸框斜面282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第一盖板26因水体下层的暗流导致其脱离第一贯通孔23带来的不受控制的进出水,增强第一盖板26相对于第一贯通孔23的覆盖性能。同理第二盖板27、第二凸框(图中未标示)、第二凸框通孔(图中未标示)的配合原理和第一盖板26、第二凸框28、第一凸框通孔281相同。
[0032] 浮体31是泡沫橡胶材质,浮体隔水围幔32和隔水围幔2都是聚乙烯编织布材质。这些都是在自然水域研究时常用的材质,容易购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