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油溶性抗氧化剂在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482531.2

文献号 : CN10731500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卫张科袁江兰陈燕雨

申请人 :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油溶性抗氧化剂在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属于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领域。本发明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替代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来加速乳液中的脂质氧化,其引发形成的自由基主要位于水油界面处,有利于油溶性抗氧化剂发挥作用。在真实的水包油乳液中脂质氧化通常发生在水油界面处而不是水相或油相,因此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引发剂能更好地反映抗氧化剂在真实水包油乳液中的抗氧化行为。

权利要求 :

1.一种分析油溶性抗氧化剂在水包油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50毫升浓度为30-40µM的十二烷基聚乙二醇醚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到装有10-15mg不含维生素E桐油的烧杯中,用均质机在6000-8000转/分下均质1-2分钟,然后于

10℃、10000G下离心5-10分钟,即可获得水包油桐油乳液;2)、将50毫升浓度为30-40µM的十二烷基聚乙二醇醚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到装有5-15mg中链甘油三酯的烧杯中,在

6000-8000转/分下均质1-2分钟,然后于10℃、10000G下离心5-10分钟,即可获得水包油中链甘油三酯乳液;3)、将一定量的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加入到步骤2)获得的中链甘油三酯乳液中,混合均匀, 获得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浓度为6-10mM的中链甘油三酯乳液;取此中链甘油三酯乳液50毫升,将其与250µL步骤1)获得的桐油乳液混合,然后加入一定浓度待测抗氧化剂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或标准抗氧化剂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合均匀,每隔

5-15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该混合液在273nm处的吸光度;

4)、待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值的计算:以标准抗氧化剂6-羟基-2,5,7,8-四甲基色烷-

2-羧酸(Trolox)作为抗氧化剂参照物,按以下公式换算成待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值,抗氧化值 = [(US-UC)/(UTrolox-UC)]/(QTrolox/QS)即每摩尔(或每克)待测抗氧化剂相当于多少摩尔(或克)Trolox的抗氧化能力;

其中,US ,UC ,UTrolox分别代表待测抗氧化剂、空白样、Trolox的相对吸光度之和;QTrolox和QS分别代表Trolox和待测抗氧化剂的质量(摩尔或克);

相对吸光度之和(U)= 1 + A1/A0 + A2/A0 + .... + AX/A0其中,A0 ,A1 ,A2 ,AT分别表示0分钟、T1分钟、T2分钟、TX分钟时测量的吸光度值。

说明书 :

一种分析油溶性抗氧化剂在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在测定水包油乳液中油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分析抗氧化剂在水包油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通用方法是采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来加速乳液中的脂质氧化,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由于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是一种水溶性引发剂,其引发产生的过氧化自由基大多位于水相,因此仅能较好地反映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对于油溶性抗氧化剂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0003] 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引发剂,因为它的偶氮两端的结构是不对称的,它既是油溶性的,也是水溶性的。目前,还未见将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用于乳液中油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检测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替代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来加速水包油乳液中的脂质氧化,其引发形成的自由基主要位于水油界面处,有利于油溶性抗氧化剂发挥作用,此外在真实的水包油乳液中脂质氧化通常发生在水油界面处而不是水相或油相,因此能够较好地反映油溶性抗氧化剂在真实水包油乳液中的抗氧化能力。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析油溶性抗氧化剂在水包油乳液中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将50毫升浓度为30-40µM的十二烷基聚乙二醇醚(Brij35)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加入到装有10-15mg桐油(不含维生素E)的烧杯中,用均质机在6000-8000转/分下均质1-2分钟,然后于10℃、10000G下离心5-10分钟,即可获得水包油桐油乳液;
[0007] 2)、将50毫升浓度为30-40µM的Brij35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加入到装有5-15mg中链甘油三酯的烧杯中,在6000-8000转/分下均质1-2分钟,然后于10℃、10000G下离心5-10分钟,即可获得水包油中链甘油三酯乳液;
[0008] 3)、将一定量的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加入到步骤2)获得的中链甘油三酯乳液中,混合均匀, 获得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浓度为6-10mM的中链甘油三酯乳液;取此中链甘油三酯乳液50毫升,将其与250µL步骤1)获得的桐油乳液混合,然后加入一定浓度待测抗氧化剂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或标准抗氧化剂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混合均匀,每隔5-15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该混合液在273nm处的吸光度;
[0009] 4)、待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值的计算:以标准抗氧化剂6-羟基-2,5,7,8-四甲基色烷-2-羧酸(Trolox)作为抗氧化剂参照物,按以下公式换算成待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值,[0010] 抗氧化值 = [(US-UC)/(UTrolox-UC)]/(QTrolox/QS)
[0011] 即每摩尔(或每克)待测物质(抗氧化剂)相当于多少摩尔(或克)Trolox的抗氧化能力;
[0012] 其中,US ,UC ,UTrolox分别代表待测抗氧化剂、空白样、Trolox的相对吸光度之和;QTrolox和QS分别代表Trolox和待测抗氧化剂的质量(摩尔或克);
[0013] 相对吸光度之和(U)= 1 + A1/A0 + A2/A0 + .... + AX/A0
[0014] 其中,A0 ,A1 ,A2 ,AT分别表示0分钟、T1分钟、T2分钟、TX分钟时测量的吸光度值。
[0015]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在测定水包油乳液中油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的应用。
[0016] 本发明通过模拟水包油乳液环境,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替代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来加速乳液中的脂质氧化,其引发形成的自由基主要位于水油界面处。在真实的乳液中脂质氧化通常发生在水油界面处而不是水相或油相,因此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引发剂能更好地反映抗氧化剂在真实乳液中的抗氧化行为。

附图说明

[0017] 图1 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为引发剂的分析结果;
[0018] 图2 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为引发剂的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通过以下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方法的说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揭示的其余内容。
[0020] 【实施例1】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和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分别为引发剂的分析结果比较
[0021] 将50毫升步骤3)含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的中链甘油三酯乳液与250µL步骤1)桐油乳液混合,然后分别加入100µL浓度分别为25µM和50µM的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该混合液在273nm处的吸光度。空白样(0µM)为100µL不含抗氧化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结果如图1。
[0022] 将50毫升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浓度为6-10m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与250µL步骤1)桐油乳液混合,然后分别加入100µL浓度分别为25µM和50µM的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该混合液在273nm处的吸光度。空白样(0µM)为100µL不含抗氧化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结果如图2。
[0023] 结果显示,采用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作为引发剂时,在相同时间测得的吸光度均高于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为引发剂的,表明其吸光度下降缓慢,在乳液中的抗氧化能力较强。这是因为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是油溶性抗氧化剂,它主要位于乳液油相和液滴表面即水油界面处,能够对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引发的自由基进行有效地抑制,因此在乳液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效果。由于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在乳液水相中的含量极少,因此对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产生的自由基抑制作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