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735300.8

文献号 : CN1073152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新权

申请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

权利要求 :

1.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5<DT11/Img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3/R4<

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f2/f<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5<R1/f<1.2。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T12/TTL<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6<CT1/CT3<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4<CT1/(CT2+CT3)<0.9。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分别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CT/TTL<0.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7<DT42/ImgH<1。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SAG21/CT2<0.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13.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f2/f<8,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5<DT11/ImgH<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6<CT1/CT3<1.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4<CT1/(CT2+CT3)<0.9。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分别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CT/TTL<0.6。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T12/TTL<0.2。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7<DT42/ImgH<1。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3/R4<1。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SAG21/CT2<0.7。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5<R1/f<1.2。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

27.根据权利要求1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说明书 :

摄像透镜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透镜组,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四片透镜的大孔径、高亮度的摄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等常用感光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对于相配套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 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现有摄像透镜组通常配置的光圈数Fno(镜头的总有效焦距/镜头的入瞳直径)均在2.0或2.0以上,以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相配套的摄像透镜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针对光线不足(如阴雨天、黄昏等)、手抖等情况下,此光圈数Fno为2.0或2.0以上的摄像透镜组已经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成像要求。
[0004] 特别地,在红外相机领域,摄像透镜组还需要在保证小尺寸的同时具有较大孔径以及较高的亮度,才能确保红外镜头在探测、识别等领域的较佳应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摄像透镜组。
[0006]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1.5。
[00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0.5<R3/R4<1。
[0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f2/f<8。
[00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5<R1/f<1.2。
[0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T12/TTL<0.2。
[00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0.6<CT1/CT3<1.3。
[00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0.4<CT1/(CT2+CT3)<0.9。
[00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CT/TTL<0.6。
[00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0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7<DT42/ImgH<1。
[00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5<DT11/ImgH<1。
[00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SAG21/CT2<0.7。
[001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0019]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凹面;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两个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f2/f<8。
[00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
[00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
[00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2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5<DT11/ImgH<1。
[0024]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0.5<R3/R4<1。
[0025]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摄像透镜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7<DT42/ImgH<1。
[0026]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SAG21/CT2<0.7。
[0027]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0028] 本申请采用了例如四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透镜组在实现良好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超薄、小型化、低敏感度、大孔径、高亮度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9]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0030]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A至图2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32]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A至图4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34]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A至图6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36]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A至图8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38]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0A至图10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40]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2A至图12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0042]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4A至图14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相对照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45]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46]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47]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0048]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0049]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51]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0052]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包括例如四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这四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0053] 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
[0054] 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具有较大折光能力,有利于缩短透镜组整体长度,减小透镜组体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5<R1/f<1.2,更具体地,R1和f进一步可满足0.58≤R1/f≤0.74。满足条件式0.5<R1/f<1.2,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同时,还有利于增加系统进光量以提高到达成像面的红外光强度。
[0055] 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有利于平衡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2<f2/f<8,更具体地,f2和f进一步可满足2.39≤f2/f≤7.19。满足条件式2<f2/f<8,有利于系统光焦度与像差平衡,缩短系统总长。
[0056] 可选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0.5<R3/R4<1,更具体地,R3和R4进一步可满足0.65≤R3/R4≤0.85。满足条件式0.5<R3/R4<1,有利于分散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从而避免因光焦度过于集中而导致第一透镜表面过度弯曲,制造难度较大;同时,满足条件式0.5<R3/R4<1也有利于增加系统进光量。
[0057] 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光焦度的分散,从而可减小轴外视场光线与光轴的夹角,进而改善轴外视场的象散问题。
[0058] 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这样的布置有利于成像面向物侧靠近,从而缩短系统整体长度,实现小型化。可选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可以调节轴外视场光路,降低轴外视场的表面入射角,同时可以降低轴外视场的慧差与像散。
[0059] 在应用中,可对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间隔距离进行优化,以实现摄像透镜组较佳的光学性能。
[0060]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可满足0.6<CT1/CT3<1.3,更具体地,CT1和CT3进一步可满足0.67≤CT1/CT3≤1.24。满足条件式0.6<CT1/CT3<1.3,有利于分散系统光焦度,以避免光焦度过度集中在第一透镜或第三透镜上,进而避免由于光焦度的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公差敏感,以及由于光焦度的过度集中而造成的透镜表面过度弯曲、成型困难等问题。
[0061]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可满足0.4<CT1/(CT2+CT3)<0.9,更具体地,CT1、CT2和CT3进一步可满足0.43≤CT1/(CT2+CT3)≤0.73。满足条件式0.4<CT1/(CT2+CT3)<0.9,有助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获得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从而有利于系统光焦度的分散和镜片的成型加工。
[0062] 摄像透镜组中所有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当摄像透镜组包括四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时,所有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之间可满足∑CT/TTL<0.6,更具体地,∑CT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46≤∑CT/TTL≤0.51。满足条件式∑CT/TTL<0.6,有利于缩短透镜组的整体长度。同时,增加各透镜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公差敏感性,提升透镜组批量生产的品质与一致性。
[0063]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T12/TTL<0.2,更具体地,T12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06≤T12/TTL≤0.16。满足条件式T12/TTL<0.2,有利于压缩第二透镜的有效口径,缩小透镜组尺寸,实现小型化特性。
[0064]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0.5<DT11/ImgH<1,更具体地,DT11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0.52≤DT11/ImgH≤0.63。满足条件式0.5<DT11/ImgH<1,有利于缩短透镜组的整体长度;同时,还可以使得系统具有较大的进光量,提高感光元件输出信号信噪比。
[0065] 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0.7<DT42/ImgH<1,更具体地,DT42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0.83≤DT42/ImgH≤0.99。满足条件式0.7<DT42/ImgH<1可以避免因轴外光线通过第四透镜时过于陡峭而产生的公差敏感;同时,这样的布置还有利于透镜组的小型化。
[0066]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可满足0<SAG21/CT2<0.7,更具体地,SAG21和CT2进一步可满足0.15≤SAG21/CT2≤0.60。满足条件式0<SAG21/CT2<0.7,有利于减小第二透镜的有效口径,从而有利于镜片的加工与成型。
[0067] 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1.5,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1.04≤f/EPD≤1.29。满足条件式f/EPD<1.5,能够有效地提高像面上的能量密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像方传感器输出信号信噪比。
[0068] 可选地,在第四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可设置有红外带通滤光片,用来过滤通过红外光,消除非红外光造成的色差、成像模糊等问题,即消除非红外光带来的信号干扰。
[0069]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于物侧与像侧间的任意位置处。通过对光阑位置的适当选择,能够有效地矫正与光阑有关的像差(例如,慧差,像散,畸变和轴向色差),以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可选地,光阑可设置于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光阑可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
[0070] 可选地,上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0071]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四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减小透镜组的体积、降低透镜组的敏感度并提高透镜组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同时,通过上述配置的摄像透镜组,还具有例如超薄、大孔径、高亮度、高成像品质等有益效果。
[0072]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0073]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四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74]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0075] 实施例1
[0076] 以下参照图1至图2E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77]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078]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079]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080]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081]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082]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083] 可选地,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L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084]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85]
[0086] 表1
[0087] 由表1可得,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0.73;第一透镜L1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CT1/CT3=0.82;第一透镜L1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CT1/(CT2+CT3)=0.52。
[0088] 在实施例1中,各透镜均可采用非球面透镜,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0089]
[0090]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0091]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6901E-02 1.3274E-02 -2.1706E-02 2.5702E-02 -1.9823E-02 4.9245E-03 -1.0617E-04S2 -4.2572E-02 -3.0394E-02 1.0206E-02 1.1631E-02 -1.5978E-02 4.9360E-03 1.8444E-04S3 -1.8404E-01 -2.2932E-02 -1.9112E-01 1.8354E-01 -4.8139E-02 1.0335E-03 4.3675E-04S4 2.3637E-02 -1.3993E-01 -1.5439E-01 2.7901E-01 -1.6071E-01 3.9760E-02 -3.2453E-03S5 1.8305E-01 -3.5807E-01 4.7080E-01 -4.3425E-01 2.4972E-01 -8.9144E-02 1.4350E-02S6 -4.8618E-01 1.2078E+00 -1.8554E+00 1.7025E+00 -9.0795E-01 2.5477E-01 -2.8524E-02S7 -3.3394E-02 -5.2685E-02 4.0756E-02 -1.1570E-02 1.6497E-03 -1.1853E-04 3.2993E-06S8 -1.3131E-01 7.0132E-02 -3.0786E-02 8.3243E-03 -1.2222E-03 8.6139E-05 -2.3107E-06[0092] 表2
[0093] 下表3给出实施例1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1的轴上距离)。
[0094]
[0095] 表3
[0096] 由上表1和表3可得,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2.56;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R1/f=0.74;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T12/TTL=0.06;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ΣCT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ΣCT/TTL=0.48。
[0097] 在实施例1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12;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1/ImgH=0.61;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42/ImgH=0.99;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有效半口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SAG21/CT2=0.45。
[0098]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2E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2A至图2E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9] 实施例2
[0100] 以下参照图3至图4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01] 如图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02]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03]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04]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05]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06]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07]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08]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6示出了实施例2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09]
[0110] 表4
[0111]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938E-02 7.1645E-03 -1.2217E-02 1.5627E-02 -1.8137E-02 8.1936E-03 -1.5442E-03S2 -3.7195E-02 -2.5868E-03 -2.0882E-02 8.3370E-03 6.8312E-03 -7.9328E-03 2.2755E-03S3 -1.7076E-01 -8.0125E-02 -1.5436E-01 1.9385E-01 -7.2746E-02 -2.3434E-02 2.2857E-02S4 -6.5556E-03 -1.2073E-01 -1.5830E-01 3.0988E-01 -1.9283E-01 3.1055E-02 6.8774E-03S5 1.2179E-01 -3.3096E-01 4.7612E-01 -4.4101E-01 2.3203E-01 -7.9559E-02 1.5354E-02S6 -6.3654E-01 1.5927E+00 -2.7276E+00 2.8992E+00 -1.8471E+00 6.3927E-01 -9.0844E-02S7 -3.9350E-02 -1.9082E-03 1.0826E-02 -3.9619E-03 6.4006E-04 -4.8389E-05 1.3687E-06S8 -8.5153E-02 3.7287E-02 -1.2320E-02 1.9163E-03 -1.0815E-04 0.0000E+00 0.0000E+00[0112] 表5
[0113]
[0114] 表6
[0115]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4E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4A至图4E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6] 实施例3
[0117] 以下参照图5至图6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18] 如图5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19]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20]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21]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22]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23]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24]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25] 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9示出了实施例3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26]
[0127] 表7
[0128]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4003E-02 -7.5346E-03 -6.7209E-03 6.0803E-03 -2.1473E-02 1.2364E-02 -1.7349E-03S2 -4.0073E-02 -2.3053E-02 -2.7752E-02 1.6195E-02 3.3039E-03 -2.7646E-03 1.1259E-03S3 -1.1578E-01 -5.0949E-03 -1.9019E-01 1.5170E-01 -7.7018E-02 1.4587E-02 2.2859E-02S4 1.3480E-02 -1.3969E-01 -9.4474E-02 1.8379E-01 -2.4467E-01 1.0573E-01 6.9279E-03S5 3.6031E-02 -1.6504E-01 2.2961E-01 -1.5991E-01 8.5202E-02 -7.9465E-02 1.5351E-02S6 -2.2493E-01 6.6619E-01 -1.2917E+00 1.5860E+00 -1.0110E+00 3.0611E-01 -3.4677E-02S7 -6.3749E-01 5.5138E-01 -4.7617E-01 4.1691E-01 -2.1333E-01 5.3312E-02 -5.1217E-03S8 -3.7089E-01 3.4114E-01 -2.2096E-01 8.8733E-02 -1.9355E-02 1.5132E-03 5.8720E-05[0129] 表8
[0130]
[0131] 表9
[0132]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6E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6A至图6E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3] 实施例4
[013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35] 如图7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36]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37]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38]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39]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40]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41]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42] 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2示出了实施例4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43]
[0144] 表10
[0145]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810E-02 1.0243E-03 -1.6939E-02 1.0342E-02 -1.9783E-02 8.2773E-03 -6.2554E-04S2 -3.2809E-02 -2.7210E-02 -3.3706E-02 1.6401E-02 4.4599E-03 -2.2500E-03 3.7039E-04S3 -1.0678E-01 -1.8130E-02 -2.2494E-01 1.7703E-01 -5.5672E-02 1.4802E-03 2.2862E-02S4 5.7671E-03 -7.3940E-02 -2.2723E-01 2.0698E-01 -1.4686E-01 6.1850E-02 6.9281E-03S5 9.8829E-02 -2.1919E-01 3.0444E-01 -3.0595E-01 1.4302E-01 -7.9465E-02 1.5354E-02S6 4.3080E-01 -1.3389E+00 2.6886E+00 -3.2470E+00 2.3066E+00 -8.7430E-01 1.3442E-01S7 -6.1033E-02 -2.2569E-01 8.9914E-02 1.5523E-01 -1.3379E-01 3.8682E-02 -3.9081E-03S8 -1.2317E-01 -1.4640E-02 3.8021E-02 -1.7027E-02 2.4742E-03 0.0000E+00 0.0000E+00[0146] 表11
[0147]
[0148]
[0149] 表12
[0150]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8E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8A至图8E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1] 实施例5
[0152]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53] 如图9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54]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55]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56]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57]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58]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59] 可选地,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L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60] 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5示出了实施例5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61]
[0162] 表13
[0163]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3250E-02 1.2893E-02 -2.4007E-02 2.7438E-02 -1.7763E-02 4.3274E-03 -2.7176E-04S2 -3.4032E-02 -2.8793E-02 6.9575E-03 1.3506E-02 -1.4905E-02 4.8235E-03 -2.7185E-04S3 -1.4642E-01 -7.2124E-03 -1.9899E-01 1.8037E-01 -4.8210E-02 1.2564E-03 7.9764E-04S4 4.1497E-02 -1.2358E-01 -1.7354E-01 2.7747E-01 -1.5679E-01 4.1506E-02 -4.2489E-03S5 2.0810E-01 -3.4503E-01 4.5713E-01 -4.2868E-01 2.5249E-01 -8.7983E-02 1.3033E-02S6 -5.2762E-01 1.2566E+00 -1.7746E+00 1.5308E+00 -7.7402E-01 2.0696E-01 -2.2267E-02S7 2.5820E-03 -6.0664E-02 3.6590E-02 -9.2093E-03 1.1785E-03 -7.5594E-05 1.8882E-06S8 -1.6514E-01 8.7381E-02 -3.3765E-02 7.9195E-03 -1.0446E-03 6.8360E-05 -1.7249E-06[0164] 表14
[0165]
[0166] 表15
[0167]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0E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10A至图10E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8] 实施例6
[0169]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70] 如图1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71]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72]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73]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74]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75]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76] 可选地,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L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77] 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8示出了实施例6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78]
[0179] 表16
[0180]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3376E-02 1.4573E-02 -2.2897E-02 2.4319E-02 -2.0369E-02 4.9972E-03 -1.1594E-03S2 -4.4366E-02 -3.2311E-02 6.8656E-03 7.2142E-03 -1.8982E-02 4.2358E-03 2.6175E-03S3 -2.0009E-01 -2.6864E-02 -1.9719E-01 1.8329E-01 -4.5768E-02 3.0644E-03 2.6472E-03S4 -1.0260E-02 -1.2812E-01 -1.4368E-01 2.7669E-01 -1.6475E-01 3.8160E-02 -9.7948E-04S5 1.5229E-01 -3.5551E-01 4.6689E-01 -4.3870E-01 2.4806E-01 -8.9129E-02 1.5086E-02S6 -4.0351E-01 9.4437E-01 -1.6404E+00 1.7659E+00 -1.1170E+00 3.7355E-01 -4.9949E-02S7 -2.0898E-01 6.1476E-02 1.8665E-02 -1.3512E-02 3.0181E-03 -3.0840E-04 1.1550E-05S8 -1.7771E-01 1.0531E-01 -5.0484E-02 1.5890E-02 -2.7568E-03 2.2769E-04 -7.1017E-06[0181] 表17
[0182]
[0183] 表18
[0184]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2E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12A至图12E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5] 实施例7
[0186]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E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87] 如图1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S11。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1的感光元件。
[0188]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0189]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0190]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0191]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0192]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L5。滤光片L5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93]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0194] 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1示出了实施例7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
[0195]
[0196] 表19
[0197]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0082E-02 -1.3226E-02 2.9056E-03 6.9244E-03 -3.1481E-02 2.1629E-02 -5.1705E-03S2 -2.4608E-02 2.0413E-03 -2.4382E-02 -1.4647E-02 -1.0636E-02 5.0419E-02 -2.5124E-02S3 2.3108E-02 -4.9641E-02 -2.4065E-01 2.4119E-01 1.8248E-02 -6.8138E-02 2.2980E-02S4 -7.2907E-02 -3.6797E-02 -1.1042E-01 1.7116E-01 -2.1745E-01 1.2981E-01 1.4286E-02S5 7.8851E-02 -1.0625E-01 1.0834E-01 -2.3351E-01 1.7066E-01 -7.9201E-02 1.5354E-02S6 -8.7334E-02 1.2519E-01 -5.9275E-02 8.5334E-03 -5.6340E-04 1.7758E-05 -2.1705E-07S7 -1.6032E-02 -6.5518E-01 8.5780E-01 -4.8134E-01 1.4193E-01 -2.1562E-02 1.3338E-03S8 -2.0882E-01 4.6067E-02 3.2161E-02 -2.3506E-02 3.8837E-03 0.0000E+00 0.0000E+00[0198] 表20
[0199]
[0200] 表21
[0201]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4E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相对照度。根据图14A至图14E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02]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以下表22所示的关系。
[0203]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7
f/EPD 1.12 1.20 1.24 1.24 1.04 1.29 1.24
R3/R4 0.73 0.85 0.66 0.65 0.69 0.75 0.77
f2/f 2.56 4.69 2.85 2.74 2.39 2.98 7.19
R1/f 0.74 0.71 0.62 0.58 0.74 0.67 0.62
T12/TTL 0.06 0.08 0.11 0.11 0.06 0.06 0.16
CT1/CT3 0.82 0.80 1.10 1.22 1.12 0.67 1.24
CT1/(CT2+CT3) 0.52 0.53 0.62 0.67 0.65 0.43 0.73
∑CT/TTL 0.48 0.51 0.46 0.46 0.50 0.47 0.48
DT11/ImgH 0.61 0.60 0.57 0.57 0.63 0.52 0.57
DT42/ImgH 0.99 0.95 0.84 0.83 0.99 0.99 0.84
SAG21/CT2 0.45 0.30 0.60 0.58 0.43 0.15 0.17
[0204] 表22
[020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透镜组。
[0206]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