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和具有行程距离调节装置和适应性导丝单元的络纱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70905.4

文献号 : CN1073370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M·科里斯特C·霍费尔

申请人 : SSM萨罗瑞士麦特雷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纱线卷绕到纱管上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包括:两个能绕各自的旋转轴线被反向驱动的叶轮,通过叶轮沿纱管纵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纱线在两个反转点之间相对于纱管来回运动;具有弧形导纱轮廓的导向装置,来回运动的纱线在卷绕过程中沿导纱轮廓被引导;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通过调节装置能沿调节轴线同向调节叶轮的旋转轴线和导向装置,沿调节轴线,导向装置的调节路程和旋转轴线对应的调节路程始终处于固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选择成,使得纱线在往复运动的卷绕过程中与行程距离无关地在反转点的区域内沿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叶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在导纱轮廓上沿导纱轮廓引导。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络纱机。

权利要求 :

1.用于将纱线(14)卷绕到纱管(16)上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所述纱管绕其纵轴线(22)旋转,所述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包括:-两个叶轮(26、28),所述叶轮能绕其各自的旋转轴线(32)被反向驱动,以便通过沿纱管(16)的纵轴线(22)方向的往复运动使要卷绕的纱线(14)在两个反转点U1、U2之间相对于纱管(16)来回运动;

-导向装置(36),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弧形的导纱轮廓(38),由叶轮(26、28)来回运动的纱线(14)在卷绕过程期间沿所述导纱轮廓被引导;以及-调节装置(42),用于调节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H),

其中,能通过所述调节装置(42)沿调节轴线(48)同向地调节叶轮(26、28)的两个旋转轴线(32)和导向装置(36),沿所述调节轴线(48),导向装置(36)相应的调节路程(SF)和旋转轴线(32)分别与其对应的调节路程(SD)相互始终处于固定的比例关系m,所述比例关系这样选择,使得纱线(14)在纱线(14)往复运动的卷绕过程期间与相应设定的行程距离(H)无关地在反转点U1、U2的区域内沿基本上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方向或沿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方向在导向装置(36)的导纱轮廓(38)上沿导纱轮廓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2)具有丝杠(50),所述丝杠具有两个外螺纹部段(54a、54b),这两个外螺纹部段在其螺距(56)上彼此不同,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和导向装置(36)分别通过运动元件(58a、58b)、特别是通过运动螺母分别与丝杠(50)的一个所述外螺纹部段(54a、54b)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50)能通过丝杠马达(52)旋转地调节,所述丝杠马达由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的控制装置(62)操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H)能够自由地预先规定,控制装置(62)编程用于,使得通过相应地操控丝杠马达(52)将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沿调节轴线(48)定位在分别对应于所述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H)的调节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36)的导纱轮廓(38)具有边缘区段(72),这些边缘区段构造成两个相互侧向错开设置的相同的椭圆(78a、

78b)的弧线段(76)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78a、78b)在其高度(h)和其宽度(b)上分别这样设计尺寸,使得所述高度和宽度相互成与丝杠(50)的两个外螺纹部段(54a、54b)的螺距(56)相同的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36)的导纱轮廓(38)在两个边缘区段之间具有圆弧形的顶部区域(7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框架(46),叶轮(26、28)和/或导向装置(36)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纱线张力器(40),所述纱线张力器与导向装置(36)一起构成用于纱线(14)的侧向引入缝隙。

10.络纱机(10),具有筒子支架(18),具有用于驱动由筒子支架保持的纱管(16)旋转的马达(20),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

说明书 :

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和具有行程距离调节装置和适应性导丝

单元的络纱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和一种具有行程距离调节装置和适应性导丝单元的络纱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织物生产中,为了将丝线或纱线用于织造工艺或针织工艺中,所述丝线或纱线通常卷绕或缠绕在支座、即所谓的纱管上。在这个卷绕过程中,通常使用具有多个络纱头/络纱位置的络纱机,在所述络纱机中,要卷绕的纱线分别通过往复运动或纱线布设装置以高频率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纱管来回运动,所述纱管绕其纵轴线旋转。
[0003] 纱线布设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被称为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这种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在实践中特别是由于其结构上简单的构造和其可靠性而得到验证。这种纱线布设装置的特点在与两个能反向旋转的叶轮。所述叶轮通常分别具有两个或三个叶片,所述叶片从相应叶轮的旋转轴沿径向方向延伸出来。要卷绕到纱管上的纱线在卷绕过程期间持续交替地在一个和另一个叶轮的叶片上被引导并且由此以往复运动的形式相对于纱管沿纱管的纵轴线以快速的序列来回运动。
[0004] 在卷绕过程期间,必须在导向装置的导纱轮廓上引导纱线。导纱件多数构造成所谓的弧形盘(Bogenscheibe)。叶轮的叶片在卷绕过程期间从导纱轮廓中移出并且在沉入点的区域内重新进入导纱轮廓之内。叶轮之间的纱线转移以及由此得到的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反转这里分别大致在叶轮叶片的沉入点的区域内发生。所述纱线转移点在垂直于纱管的纵轴线的方向上与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重合。
[0005] 通常,一方面基于纱线固定地预先规定的从一个叶轮到另一个叶轮的转移点以及导向轮廓的圆切线与在相应转移点(=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沉入弧形板的导向轮廓后面的叶轮的转子圆之间的交叉角来确定导纱轮廓的适当的半径。预先规定的交叉角这里必须至少为1°至2°,以便确保在位置上足够精确的并且此外还可再现的纱线转移。当导纱轮廓的半径选择为大于两个叶轮的相应旋转圆的半径时,就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导纱轮廓的形状在考虑到所谓的纱线三角形(Fadendreieck)的情况下来选择。所谓的纱线三角形主要是指这样的情况,即,纱线的中央输入点与纱管之间的纱线长度在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是最大的,并且在各反转点之间的中点处是最小的。此外,还必须考虑两个叶轮的各叶片的叶轮导向边缘与导纱轮廓的圆切线之间的角度。这个角度不能选择得过小,因为否则要卷绕的丝线(=纱线)在转移点的区域内可能会夹紧在导纱轮廓和相应叶轮的引导纱线的叶片之间。这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纱线断裂。
[0006] 目前,存在这样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其中,纱线可以以变化的行程距离相对于纱管来回运动。换而言之,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相对于纱管的轴向位置可以是变化的。由此,一方面纱线可以卷绕到不同的纱线筒子(Garnspule)上。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带有隆起或相对于纱管的纵轴线倾斜延伸地定向的侧边的丝线或纱线卷。这种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例如由WO 2015 007 339 A1已知。但这种已知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是针对确定的标准行程距离(基本行程距离)设计并相应地调校的。当行程距离明显不同于所述标准行程距离时,纱线因此在往复运动的关键的反转点处不能总是以要求的精度沿导纱轮廓被引导。这可能导致对卷绕过程或卷绕到纱管上的纱线的相应缠绕模式(Wickelmuster)的干扰。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以及一种络纱机,其中,要卷绕到纱管上的纱线、即丝线即使在纱线的往复运动具有变化的行程距离时在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也能以较高的精度被引导。
[0008] 涉及纱线布设装置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纱线卷绕到纱管上的纱线布设装置来实现,所述纱管绕其纵轴线旋转,所述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包括:
[0009] -两个叶轮,所述叶轮能绕其各自的旋转轴线被反向驱动,以便通过沿纱管的纵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使要卷绕的纱线在两个反转点U1、U2之间相对于纱管来回运动;
[0010] -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弧形的导纱轮廓,由叶轮来回运动的纱线在卷绕过程期间沿所述导纱轮廓被引导;以及
[0011] -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纱线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
[0012] 其中,能通过所述调节装置沿调节轴线同向地调节叶轮的两个旋转轴线和导向装置,沿所述调节轴线,导向装置相应的调节路程和旋转轴线分别与其对应的调节路程相互始终处于固定的比例关系m,所述比例关系这样选择,使得纱线在纱线往复运动的卷绕过程期间与相应设定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在反转点U1、U2的区域内沿基本上平行于叶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或沿平行于叶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在导向装置的导纱轮廓上沿导纱轮廓引导。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络纱机具有筒子支架,具有用于驱动由筒子支架保持的纱管旋转的马达,并具有根据本发明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用于将纱线或丝线卷绕到纱管上,所述纱管能绕其纵轴线旋转。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这里包括两个叶轮,所述叶轮能绕其各自的旋转轴线被反向驱动,以便通过沿纱管的纵轴线的方向的往复运动使要卷绕的纱线在两个反转点之间相对于纱管来回运动。叶轮这里可以按本身已知分别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也可以具有更多的叶片,这些叶片由相应的叶轮的旋转轴沿径向方向延伸出来。具有(凸形的)弧形的导纱轮廓的导向装置用于引导由叶轮来回移动的纱线。在导纱轮廓上对纱线的引导对于实现要卷绕到纱管上的纱线或丝线、特别是在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的区域中准确的缠绕模式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导向装置例如可以构造成所谓的弧形板的形式或构造成弧形的金属丝或类似物。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根据本发明具有调节装置,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能够调整或设定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由此,这种纱线布设装置具有改进的使用范围。这样,纱线可以卷绕到纱管上或者可以在纱管上产生具有隆起的或相对于纱管的纵轴线倾斜的侧面的纱线卷(Fadenwickel)。根据本发明,叶轮的两个旋转轴线和导向装置能通过调节装置优选共同地沿调节轴线方向相同地(同向地)调节或运动,使得沿调节轴线导向装置相应的调节路程VF和旋转轴线分别与所述调节路程相对应的调节路程VD相互成固定的比例关系m,所述比例关系选择成,使得纱线在卷绕过程期间与往复运动相应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在纱线往复运动的反转点的区域中沿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叶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在导纱轮廓上沿着导纱轮廓被引导。由此,可以与纱线往复运动相应选择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可再现地形成具有清晰(精确)限定的侧边缘的质量特别高的缠绕模式。导纱轮廓因此在行程距离调节时与叶轮的旋转轴线一起沿调节轴线的方向被动态地带动。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的调节因此总是引起两个叶轮的旋转轴线与导向装置的导纱轮廓之间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调节。在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增大时,纱线从一个叶轮到另一个叶轮的纱线转移点沿导向装置弧形的导纱轮廓向外迁移。相应地,往复运动的反转点沿纱管的纵轴线远离彼此移动。这里,通过沿调节轴线方向同向地调节导纱轮廓,可以抵消或接近抵消由于导纱轮廓隆起的分布引起的纱线转移点沿调节轴线方向的位置变化,就是说纱线转移点相对于纱管的纵轴线的高度变化。这以相应的方式也适用于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减小的情况。总体上由此确保了,要卷绕的纱线在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与相应设定的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始终以相对于纱管的纵轴线保持相同的角度并同时以与相应构件的不变的(首次)接触区域供应给纱管或贴靠在纱管上的支承辊。由此可以防止对纱线缠绕模式不希望的干扰,如往复运动的反转点的区域内例如可能由于纱线与纱管或设置在纱管上的纱线卷过早接触而出现的干扰。
[0015] 对于导向装置的调节路程VF与旋转轴线的分别与该调节路程相对应的调节路程VD的固定比例关系m优选满足m<1。换而言之,对于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的变化,旋转轴线沿调节轴线总是运动经过比导纱装置的导纱轮廓大的路段(=调节路程)。
[0016] 在结构上最简单的情况下,叶轮的旋转轴线和导向装置优选通过具有两个外螺纹部段的丝杠强制性地相互运动耦合。所述两个外螺纹部段这里在其各自的螺距上彼此不同。叶轮可以(以其旋转轴)设置在支承滑块上,所述支承滑块优选通过运动螺母与具有两个外螺纹部段中相应较大的螺距的外螺纹部段耦合。与此相对,导向装置例如通过接合到具有相应较小螺距的外螺纹部段中的运动螺母与丝杠耦合。通过使用这种差动丝杠,一方面可以特别简单和经济地实现行程距离调节装置。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叶轮的旋转轴线和导纱轮廓的组合的调节运动不易于发生故障并且能以较小的控制耗费实现。
[0017] 丝杠优选能通过(电动)马达旋转式地调节。控制装置优选用于控制所述(电动)马达。所述控制装置优选是能自由编程的。
[0018] 纱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根据本发明优选能自由地预先规定。前面所述的控制装置这里优选编程为用于使两个叶轮并且因此还有导纱轮廓通过相应地操控丝杠马达沿调节轴线运动到对应于往复运动的相应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的调节位置中。
[0019] 控制装置优选具有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多个具有不同的往复运动行程距离的缠绕模式。这些缠绕模式可以在卷绕过程开始之前由操作人员调用、选择并规定用于相应的卷绕过程。
[0020] 导向装置的导纱轮廓在其(侧面的)边缘区域中与由实践已知的弧形板不同特别优选地以两个相互侧向错开设置的相同椭圆的弧形段的形式构成。这里根据本发明,每个所述椭圆都有利地具有这样的高度和宽度,所述高度和宽度相互成与丝杠的两个外螺纹部段的螺距相同的比例。根据本发明,这里导纱轮廓仅在其设置在两个边缘区域之间的顶部区域中设计成圆弧形的。导纱轮廓在这个区域中沿切向(无台阶地)过渡到所述两个椭圆的边缘侧的弧线段中。因此,导纱轮廓在边缘侧,就是说在导纱轮廓的对于在纱线往复运动的与相应选择的行程距离相对应的反转点处引导纱线重要的区域中,分别构造成椭圆弧性的,而仅在顶部区域中构造成圆弧形的。通过导纱轮廓所提出的造型或对于分别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相互匹配的沿轴向在调节轴线的方向上的定位,以及导纱轮廓的造型或弯曲走势,纱线可以在其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以进一步改进的精度与旋转轴线平行延伸地在导纱轮廓上沿导纱轮廓引导,并供应给纱管。
[0021] 所述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优选包括支承框架,叶轮以其旋转轴能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或导向装置能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在结构上最简单的情况下,支承框架具有至少两个纵向型材,所述纵向型材通过一个或多个横向型材相互间距不变地连接。
[0022] 所述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根据本发明具有纱线张力器,所述纱线张力器与导向装置一起构成用于纱线的侧向的进入缝隙。由此纱线可以在往复运动的在卷绕过程中重要的反转点的区域中更为可靠地被引导。这特别是对于与将纱线精确卷绕到纱管上是有利的。纱线张力器根据本发明可以间距不变地与叶轮的旋转轴连接并且设置成能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沿前面所述的调节轴线移动。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络纱机具有至少一个纱线筒子支架和前面所述的叶片式纱线布设装置,所述纱线筒子支架具有用于驱动由纱线筒子支架保持的纱管旋转的马达。当然,所述络纱机为了时间相同地卷绕纱线可以具有多个络纱位置/络纱头,所述络纱位置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纱线筒子支架和一个前面所述的叶片式纱线布设装置。
[0024] 所述络纱机可以对于每个叶片式纱线布设装置分别具有一个独立的控制装置或者对于所有纱线布设装置具有一个中央的机器控制器。
[0025] 为了调整行程距离H,根据本发明,在前面所述的叶片式纱线布设装置12中执行以下步骤:
[0026] a)预先规定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希望的行程距离H;
[0027] b)使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和导向装置36连同其导纱轮廓38沿共同的调节轴线48同方向并且同步地运动到旋转轴线32和导向装置36的分别与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H对应的轴向位置中,其方式是,使导向装置36和旋转轴线32沿调节轴线48运动经过相应的调节路程SD、SF,所述调节路程相互成固定的比例关系m,所述比例关系m这样选择或预先规定,使得纱线14在卷绕过程期间在纱线14具有相应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H时在往复运动的反转点U1、U2的区域内沿基本上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方向或沿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方向沿着导纱轮廓38在其上被引导。

附图说明

[0028] 下面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9] 图1用侧视图示出具有纱线筒子支架和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的用于将纱线或丝线卷绕在纱管上的络纱机,所述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具有导向装置,所述络纱机处于通过叶轮实现的纱线的往复运动的第一行程距离设置;
[0030] 图2用截取的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
[0031] 图3用侧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络纱机,其中行程距离设置大于图1中的情况;
[0032] 图4用截取的视图示出根据图3的络纱机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
[0033] 图5用截取的俯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导向装置的导纱装置;以及
[0034] 图6示出根据图5的导向装置,其中,导纱轮廓在侧向的边缘区段中构造成两个相互侧向错开的椭圆的椭圆弧段,导纱轮廓在其顶部区域中设计成圆弧线,所述圆弧线沿切向过渡到所述椭圆弧段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图1用局部视图示出络纱机10,所述络纱机具有用于将纱线14卷绕在纱管16上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要卷绕在纱管16上的纱线14可以例如在图1中没有详细示出的存放筒子上提供。纱管16设置在纱线筒子支架18上并能通过用虚线示出的马达20驱动绕其纵轴线22沿箭头方向24旋转。
[0036] 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分别具有两个叶轮26、28。这两个叶轮26、28能够相互独立地分别通过一个电机30绕其相应的旋转轴线32反向驱动。
[0037] 叶轮26、28用于沿纵轴线22的方向以快速的序列使要卷绕在纱管16上的纱线14相对于旋转的纱管16来回运动,以便在卷绕过程期间在纱管16上形成用34表示的纱线卷。向纱管16行进的纱线14这里在导向装置36、这里是弧形板上引导,所述弧形板具有(唯一的)弧形的导纱轮廓38,纱线14总是在张力下直接贴靠在所述导纱轮廓上并在其上引导。在纱线与纱管16或纱线卷34接触之前,要卷绕的纱线14首先行进到旋转地支承的支承辊39上,所述支承辊贴靠在纱管16或纱线卷34上。支承辊39平行于纱管16的纵轴线22定向。纱线张力可以以没有详细给出的方式通过所谓的送纱机构调整。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此外可以具有两个用于纱线14的所谓的纱线张力器40,其中,在图1中为了便于显示的原因仅示出一个纱线张力器40。
[0038] 调节装置42用于调节或设定纱线沿纵轴线22方向的往复运动的希望的行程距离。调节装置42包括支承滑块44,叶轮26、28设置在所述支承滑块上。支承滑块44并且由此还有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在支承框架46上能相对于纵轴线22沿用48标注的调节轴线移动地支承。
[0039] 调节装置42具有丝杠50,所述丝杠能通过丝杠马达52驱动旋转(环绕)。丝杠马达52优选是电机。丝杠50以差动螺纹的形式具有第一和第二外螺纹部段54a、54b,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螺纹部段沿丝杠50前后依次设置。两个外螺纹部段54a、54b分别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就是说这两个外螺纹部段分别都设计成所谓的左旋螺纹或都设计成右旋螺纹。但这两个外螺纹部段54a、54b在其螺距56上彼此不同。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第一外螺纹部段54a具有比第二外螺纹部段54b大的螺距56。当然,丝杠50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构造成所谓的滚珠丝杠或滚子丝杠。第一运动元件58a、这里是运动螺母接合到第一外螺纹部段54a中,所述运动元件固定在支承滑块44上。第二运动元件58b、这里是另一个运动螺母接合到丝杠50的第二外螺纹部段54b中。第二运动元件58b例如可以通过杆件60固定在导向装置36或弧形板上。
[0040] 通过丝杠马达52实现的丝杠50绕调节轴线48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支承滑块44连同设置在支承滑块上的叶轮26、28和导向装置36相对于支承框架46或调节轴线48的同步并且同方向的平移调节运动。在丝杠50绕调节轴线48旋转360°时,由于第一外螺纹部段54a的螺距56得到支承滑块44或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沿调节轴线48的用SD标注的(第一)调节路程。与此相对,由于第二外螺纹部段54b较小的螺距56,在丝杠50旋转360°时相对于支承滑块44的第一调节路段SD实现了导向装置36沿调节轴线48的方向较小的(第二)调节路程SF。相应调节路程SF、SD的比例因此通过丝杠50的两个外螺纹部段54a、54b的螺距56的比例固定地确定。分别相互对应的调节路程SF和SD因此相互成固定的比例关系m,其中m<1。这个比例m这样来选择,使得纱线14在卷绕过程期间与相应设定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在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沿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方向在导纱轮廓38上沿纱管16的方向沿导纱轮廓被引导或能被引导。由此,在纱线卷的对纱线卷34的质量重要的侧面区域、即在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反转点处,纱线14能够与相应选择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无关地以保持不变的方式(方向/角度)供应给支承辊39并由此供应的纱管16。由此可以可靠地避免纱线14对纱管16或纱线卷34不希望的提前在周边侧上的接触以及避免由此引起的往复运动所选择的反转点不希望的并且不可估算的沿纱管16的纵轴线22的移动。
[0041] 这里,控制单元62用于控制两个叶轮26、28的电机30、丝杠马达52和/或纱线筒子支架18的电机20。纱线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优选可以由操作人员自由规定。控制装置特别是可以具有存储器64,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具有不同的行程距离的用于将纱线14卷绕到纱管16上的卷绕程序W。这种卷绕程序W能通过操作人员经由用户界面自由选择并可以预先规定给卷绕过程。
[0042] 图2用部分截取的俯视图示出图1的纱线布设装置12。两个叶轮26、28例如分别具有三个叶片66。叶片66分别具有一个叶片前缘66a,所述叶片前缘用于引导纱线14。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沿在图1中示出的纵轴线22的方向相互侧向错开地设置。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间距用65标注。
[0043] 支承框架46这里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延伸设置的纵向型材46a、46b,这两个纵向型材通过至少一个横向型材46c间距不变地相互连接。带有两个叶轮26、28的支承滑块44能移动地支承在支承框架46的两个纵向型材46a、46b上。
[0044] 止挡结构68用于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位置的零位调整。止挡结构68通过支承滑块44沿朝向止挡结构68的移动而能移动进入由两个叶轮划过的旋转圆R1、R2,从而控制装置62(图1)能够被校准到两个叶轮26、28的通过止挡结构68限定的旋转位置上。由此,两个叶轮26、28可以在卷绕过程开始之前就以简单的方式在其绕旋转轴线32的旋转位置上精确地同步。在图2中可以很好地看到两个纱线张力器40,这两个纱线张力器共同地与导向装置的导纱轮廓构成用于纱线(未示出)的侧向进入缝隙。纱线张力器40优选相对于两个叶轮的旋转轴线32间距不变地设置。
[0045] 在卷绕过程期间,叶轮26、28的叶片66可能在相应的浮现点A1、A2从导向装置36的导纱轮廓38中移出,并在沉入点E1、E2的区域内重新进入导纱板的导纱轮廓之内或后面。叶轮26、28之间有效的纱线转移在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的运行中沿用纱线14缠绕的纱管16的纵轴线22的方向分别在将纱线14向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相应下一个反转点U1、U2处引导的叶片66在沉入点E1、E2处沉入导纱轮廓38的后面之前不久进行。纱线14因此在纱线转移时仍还在在相应的沉入点E1、E2处沉入导纱轮廓38后面的叶片66的叶片前缘66a的远端部段上被引导。两个叶轮的浮现点A1、A2和沉入点E1、E2由于叶轮26、28沿纵轴线22错开或者说相对于彼此错开设置的旋转轴线32而不是重合的。叶轮26、28的各个叶片66的叶片前缘66a都设计成,使得所述叶片前缘在卷绕过程期间不会将丝线或纱线夹紧到导纱轮廓上,从而避免了卷绕过程的故障或断纱。
[0046] 如果叶轮的两个旋转轴线32由于丝杠(图1)的旋转在比导纱轮廓38大的周边上朝纱管16或纱线筒子支架18(图1)的方向运动,则这会沿纵轴线22的方向使得纱线14(图1)的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H增大。两个叶轮26、28的叶片66的沉入点E1、E2此时沿纵轴线22的方向反向地朝侧面向外移动。因此,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反转点U1、U2沿轴向方向相互隔开更远,如图3和4中示出的那样。
[0047] 如果叶轮的两个旋转轴线32通过调节装置沿调节轴线48运动离开纵轴线22或纱线筒子支架18,则这会以与此相对应的方式使得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H减小。叶轮的沉入点E1、E2并且还有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基本上与此相对应的反转点U1、U2分别沿轴线方向相向调整或相向运动。通过导纱轮廓38与旋转轴线22同向且成比例的调节运动,这里确保了在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反转点U1、U2处沿支承辊39或纱管16的方向纱线14具有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32的纱线分布。
[0048] 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H可以由操作人员自由地预先规定。控制装置62这里有利地编程为,通过相应地操控丝杠马达52使得两个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并且因此还有导纱轮廓38沿调节轴线48分别运动到对应于所述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H的调节位置中。
[0049] 在卷绕过程期间,能够以高动态的喂纱机构补偿纱线张力不希望的变化。
[0050] 图5用截取的细部视图示出前面结合图1至4说明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的导向装置36。导纱轮廓38为了最佳地引导纱线14(图1和3)而与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2(图1)的行程距离调节相适配并且不是按常见的方式仅设计成简单的圆弧线。
[0051] 在导向装置36的左边的侧面上有利地示出正沉入的叶轮26(图2)的纱线转移点或沉入点E1。延伸通过沉入点E1的导纱轮廓切线用TF标注。旋转圆R1的延伸通过沉入点E1的旋转圆切线用TR标注。
[0052] 导纱轮廓切线TF和旋转圆切线TR在沉入点E1处相交并且在它们之间成交叉角α。
[0053] 交叉角α在实践中必须具有约为1°至2°的最小值,从而能在位置上足够精确地确定、即明确地形成各切线的交点E1、E2。为了对于纱线14(图2)的往复运动的不同行程距离H确保实现前面所述的交叉角α,导纱轮廓38在边缘侧通过两个椭圆的弧线段形成,而在顶部区域内通过圆弧线形成,如后面还将附加地参考图6说明的那样。
[0054] 根据图6,导纱轮廓38具有顶部区域70,在所述顶部区域上向两侧连接导纱轮廓38的边缘区段72。导向装置36或导纱轮廓38的中轴线用74标注。所述中轴线74在实践中设置成平行于调节装置42的调节轴线48(图2)延伸。
[0055] 导纱轮廓38在其两个边缘区段72中分别设计成一个椭圆78a、78b的弧线段76。椭圆78a、78b以其中点Z1、Z2分别相对于中轴线74向侧面错开地设置,就是说朝相应叶轮26、28(图2)的旋转轴线32偏移地设置。椭圆78a、78b以其中点Z1、Z2这里相互具有间距79,所述间距等于在图2中示出的、叶轮26、28的两个旋转轴线32的间距65。
[0056] 与此不同,导纱轮廓38的顶部区域70构造成一个圆82的圆弧段80。所述圆82在半径上这样设计尺寸,使得圆弧段80和椭圆78a、78b的弧线段76沿切向相互过渡。椭圆78a、78b分别具有统一的高度h和统一的宽度b。两个椭圆78a、78b的高度h和宽度b分别成与丝杠
50(图1)的第二外螺纹部段54b的螺距与第一外螺纹部段54a的螺距56相同的相对比例。
[0057] 在根据本发明的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10中,通过导向装置36(图2)的导纱轮廓38和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8针对分别预先规定的行程距离H预先规定的并且分别相互协调的沿纱线14的调节轴线48的方向的定位,以及同时通过导纱轮廓38沿轴向方向相互协调的定位和导纱轮廓38在纱线14的往复运动的(关键)反转点处的造型(弯曲走势),可以与相应的行程距离无关地始终确保实现平行于叶轮26、28的旋转轴线32的、沿导纱轮廓38和沿纱管(16)或支承辊39(图1)的纱线分布。由此,在纱线14往复运动的相应反转点U1、U2的区域内可以实现在叶轮式纱线布设装置中利用行程距离调节此前未能实现的缠绕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