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616972.7

文献号 : CN1073622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常喜郭涛李冀

申请人 : 张常喜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构成: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本发明组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该类病的早期预防和长远预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构成: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2.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使药液浓缩;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用胶囊进行填充,制备得到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煎煮时间为40min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烤箱的温度为60-80℃。

说明书 :

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制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据尸检结果,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8.36%和88.3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结缔组织和钙沉积所致的,伴有动脉中膜改变的联合病变,它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期:脂纹期-脂质斑块期-粥样斑块期-复合病变期(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人们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多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学术界普遍认为斑块形成或内膜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主要决定因素。
[0003] 动脉粥样硬化最关键的阶段是早期节段,细胞因子和脂代谢异常是斑块形成或内膜增生的关键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至少有两个途径:①各种原因(机械性、LDL、高半胱氨酸、免疫性、毒素、病毒等)引起内皮损伤,使之分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并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单核细胞迁移入内皮下间隙,摄取脂质,形成脂纹,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脂纹可直接演变为纤维斑块,或由于内皮细胞脱落而引起血小板粘附。这样,血小板、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均可产生生长因子,刺激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生。增生病灶内的SMC也可分泌PDGF样生长因子。②内皮细胞受损,但尚完整,内皮细胞更新增加,并产生生长因子,从而刺激中膜SMC迁移进入内膜,SMC及受损内皮细胞均可产生PDGF样生长因子,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纤维斑块形成,并继续发展。
[0004]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是脂纹(fatty streak)。主动脉脂纹检出率10~19岁为48.96%。主动脉的脂纹常见于其后壁及分支开口处,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不隆起或稍微隆起于内膜表面。是由高脂血症或其它有害因子造成内皮损伤,内皮细胞间间隙增宽。LDL与内皮细胞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而被摄取,通过胞浆,进入内皮下间隙,并被内皮细胞及SMC释放的氧自由基氧化修饰,产生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氧化Lp(a)[OX-Lp(a)]。
OXLDL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多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作为抗原引发AS的免疫反应。AS斑块部位的CD4+T细胞可对OXLDL产生免疫反应,并有实验证明是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决定的方式。OXLDL的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酰胆碱也具有免疫原性,共同与OXLDL损伤并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粘附分子,产生免疫炎症反应。
[0005] 在动脉分杈、分支开口处以及变曲动脉的凸面的血流剪应力减低,并可出现涡流,这使单核细胞易离开轴流与内皮接触。内皮细胞能分泌几种粘附分子,例如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血管粘附分子(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粘附分子可与白细胞表面的受体β2整合素(β2integrin,包括LFA-1及MAC-1)结合,VCAM-1可与白细胞的受体(VLA-4)结合,从而使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表面。受SMC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生长因子(如PDGF)及OX-LDL多种因素的影响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迁入内皮下间隙的单核细胞被激活并分化成巨噬细胞。OX-LDL、OX-Lp(a)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巨噬细胞摄取的脂质愈来愈多,直至形成泡沫细胞(foam cell)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即形成脂纹,内皮隆起及变形。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SMC均可分泌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在其作用下,原已存在于内膜的SMC增生;中膜SMC发生表型转变(phenotypic modulation),即由收缩型(胞浆内含大量肌丝及致密体)转变为合成型(含大量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及线粒体);同时,SMC穿过内弹力板窗孔迁移入内皮下间隙并增生。SMC表面有LDL受体,可结合、摄取LDL及VLDL而成为泡沫细胞(肌源性泡沫细胞)。有时能见到基底膜内皮下间隙(SES)大量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聚集,中膜SMC穿过内弹性膜(IEL)窗孔迁入内膜,增生并摄取脂质,内膜隆起及变形,内皮细胞病变的进展:已知OX-LDL具有细胞毒性,当大量OX-LDL被巨噬细胞摄取,超过了其清除能力时可引起泡沫细胞的坏死,导致细胞外脂质核心形成。加之,SMC大量增生,穿插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之间,产生胶原、弹性纤维及蛋白多糖,使病变演变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纤维斑块。
随着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加及玻璃样变,脂质被埋于深层,斑块乃逐渐变为瓷白色。
镜检下,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乃由多量SMC及大量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弹性纤维、蛋白聚糖及细胞外脂质)组成。纤维帽之下有不等量的增生的SMC、巨噬细胞及两种泡沫细胞,以及细胞外脂质及基质。由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很可能内皮细胞及SMC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可引起斑块内细胞损伤及坏死。比较脆弱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坏死后,其胞浆内的脂质被释放出来,成为富含胆固醇酯的脂质池。泡沫细胞坏死崩解,释放出许多溶酶体酶,促进其它细胞坏死崩解。随着这些病理过程的发展,纤维斑块逐渐演变为粥样斑块。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肉眼观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由脂质和坏死崩解物质混合而成)。
镜检下,纤维帽趋于老化,胶原纤维陷于玻璃样变,SMC被分散埋藏在细胞外基质之中。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富含细胞外脂质,并见胆固醇结晶(石蜡切片上为针状空隙)、钙化等。底部和边缘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外周可见少许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中膜SMC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0006] 基于目前所认识的发病机制,动脉硬化在早中期,动脉狭窄在70%以下的患者适用药物治疗,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药物应具备5个特点:①显著降低血浆和(或)斑块LDL-C水平;②显著抑制斑块局部氧化应激反应;③显著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④显著抑制斑块炎症反应;⑤显著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临床上应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主要有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及保护动脉内皮药等。目前临床应用的西药一般只具备其中1项基本条件。当今公认最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他汀类药物具备①、②、④3个特点,其作用有:预防和减轻AS、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血小板和抗凝、抗炎及抗再灌注损伤等,他汀类药物对As性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作用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还有一些药物可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如β一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来减少血管壁剪切力,特别适用于心率快和伴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I(ACE I)有抗AS和抗增殖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E(Ang E)减少巨噬细胞的聚集,防止氧化反应物的积聚,从而减缓斑块的进展;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激活物血栓素A:(TXA)的合成,而且能够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C一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其他药物治疗还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激素替代治疗等。免疫接种疫苗的研究目前备受关注,针对动脉血管内预先存在的免疫反应,和作用于促进动脉硬化的内源性蛋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0007] 然而,通过单独降低LDL胆固醇水平带来的益处存在一定的限度,临床研究证明使用普伐他汀(pravastatin)或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强化治疗冠心病人平均24个月后,LDL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然存在心血管病的高发病率,近年来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物靶标的研究,如:PPAR激动剂,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肝脏X受体激活剂,磷脂转移蛋白抑制剂,更是趋向与单因素的防治,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多靶点的、临床疗效更好的药物。多靶点作用的祖国医药中的复方制剂有可能同时具备这5个特点。
[0008] 现有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认为,AS其病理基础为痰证、瘀证、虚证,故目前主要治则为化痰祛浊、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等。游景成(游景成,陈炳旺,叶盈,林金钟,严萍,黄飞翔.祛湿化瘀汤治疗冠心病高粘滞综合征61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04:11-13.)等用祛湿化痰法治疗As,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迅速降低TC、TG、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I、血小板聚集率等一系列指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了因缺血、缺氧造成的靶器官损伤。陈建宗等(陈建宗,赵永峰,崔大江,朱小鹏,黄海东,职利琴,康小刚.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19:208-210.)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CAS斑块的消退作用,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使AS软斑消退的作用,其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董国菊(董国菊,刘剑刚,史大卓.精制血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5:397-399.)等使用经方血府逐瘀
汤加减制成精制血府胶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可以减少颈动脉血管内膜厚度,消减斑块体积,降低血管面积狭窄率,减少斑块数目和斑块积分,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阻力指数。檀战山(檀战山,刘军生,王艳玲,何作云,高祥云,崔立波,李翠.心脉神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06:355-
359.)等研究表明,应用心脉神口服液能降血脂、抗氧化、抑制主动脉平滑肌增殖核抗原表达来减轻As外,也可对平滑肌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从而逆转AS的形成。此外,还有用补阳还五汤、大黄蛰虫丸、抵当汤改良方、桃红四物汤等治疗AS的报道。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均局限于某一治则或某一环节,作用较为局限,没有发挥中医的整体优势。
[0009] 现代医学对AS斑块病理演变过程的认识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防治AS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可能为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拓宽思路。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机体在AS不同证候阶段呈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某一种病理改变(或气虚血瘀、或肝肾阴虚、或热毒滞络)随着斑块形成、成熟和破裂的变化是不可能贯穿AS的整个过程的,当然,机体的自身适应过程、治疗过程也同样影响着斑块性质的改变。这就提示我们,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调整以往单一、局部的眼光,以整体全面的思维去思考AS的病因病机,探究AS过程中的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组合治则进行治疗。这与整体观念是不谋而合的,在祖国医学在中风、心痛治疗领域形成了大量成方,较有特点的如菖蒲煎剂等。但目前中医药对AS病人的临床研究仍存在样本例数较少、缺乏严格随机对照、可重复性差等不足,多数临床研究缺乏与之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进一步研究应按照临床药理实验管理规范(GCP)和循证医学(EBM)的要求,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科学证明其防治AS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10]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1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构成: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鹿角胶为复方鹿角胶,白芷为复方白芷,夜交藤为首乌藤,黄芪为复方黄芪,薤白为复方薤白。
[001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
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0015]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使药液浓缩;
[0016]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用胶囊进行填充,制备得到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鹿角胶为复方鹿角胶,白芷为复方白芷,夜交藤为首乌藤,黄芪为复方黄芪,薤白为复方薤白。
[0018] 进一步地,步骤2中煎煮时间为40min以上。
[0019] 进一步地,步骤3中烤箱的温度为60-80℃。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0021] 1)本发明产品脉管通胶囊从整体方面考虑,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病机特点,从AS其病理基础为痰证、瘀证、虚证等特点辩证组方,予以多证并治,发挥中医药全面调节机体机能的优势从而实现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干预,经近年的临床应用临床疗效明显。
[0022] 2)本发明药物由石菖蒲,瓜蒌,鹿角,白芷,防风,鸡血藤,连翘,元参,川牛膝,浙贝,夏枯草和皂刺等组成,具有标本兼顾、行气化痰、清浊祛毒活血通脉、益气养阴等功效;全方熔补益真元、活血化瘀、蠲痰祛湿、通络散结诸功能于一炉,临床观察发现该组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该类病的早期预防和长远预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23]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构成: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0026] 其中,鹿角胶为复方鹿角胶,白芷为复方白芷,夜交藤为首乌藤,黄芪为复方黄芪,薤白为复方薤白。
[002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1.5份、瓜蒌1份-5份、白芷1份-3份、防风2份-6份、鸡血藤2份-8份、炮穿山甲0.5份-1.5份、赤芍1份-3份、连翘2份-8份、元参2份-8份、川牛膝2份-8份、细辛1份-3份、夜交藤2份-8份、黄芪5-10份、桂枝
1份-3份、黄精1份-3份、浙贝母2份-6份、夏枯草1份-3份、皂角刺1份-3份、天花粉2份-8份和薤白1份-3份;
[0029]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40分钟后,使药液浓缩;
[0030]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即可,此时烤箱的温度应控制在60-80℃,接下来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接下来用胶囊进行填充。
[0031] 实施例1
[0032]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5份、鹿角胶1份、瓜蒌3份、白芷2份、防风4份、鸡血藤5份、炮穿山甲1份、赤芍2份、连翘4份、元参5份、川牛膝4份、细辛2份、夜交藤5份、黄芪7份、桂枝2份、黄精2份、浙贝母4份、夏枯草2份、皂角刺2份、天花粉6份和薤白2份;
[0033]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40分钟后,使药液浓缩;
[0034]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即可,此时烤箱的温度应控制在70℃,接下来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接下来用胶囊进行填充。
[0035] 实施例2
[0036]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0.5份、瓜蒌5份、白芷1份、防风6份、鸡血藤2份、炮穿山甲1.5份、赤芍1份、连翘8份、元参2份、川牛膝8份、细辛1份、夜交藤8份、黄芪5份、桂枝3份、黄精1份、浙贝母6份、夏枯草1份、皂角刺3份、天花粉2份和薤白3份;
[0037]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40分钟后,使药液浓缩;
[0038]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即可,此时烤箱的温度应控制在60℃,接下来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接下来用胶囊进行填充。
[0039] 实施例3
[0040]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量以下组分:石菖蒲2份-8份、鹿角胶1.5份、瓜蒌1份、白芷3份、防风2份、鸡血藤8份、炮穿山甲0.5份、赤芍3份、连翘2份、元参8份、川牛膝2份、细辛3份、夜交藤2份、黄芪10份、桂枝1份、黄精3份、浙贝母2份、夏枯草3份、皂角刺1份、天花粉8份和薤白1份;
[0041] 步骤2、将称量好的鸡血藤、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和薤白进行称量,用火煎煮40分钟后,使药液浓缩;
[0042] 步骤3、将称量好的石菖蒲、鹿角胶、瓜蒌、白芷、防风、细辛、炮穿山甲进行混合粉碎,将之前浓缩的药液和粉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烤箱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低至9.0%即可,此时烤箱的温度应控制在80℃,接下来将混合物加以粉碎,然后制粒干燥并装粒,接下来用胶囊进行填充。
[0043]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0044] 1 资料与方法
[0045] 1.1 临床资料 2015年4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例120例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如下:(1)年龄<80周岁;(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首次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确证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3)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过调脂药物;(4)无恶心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等病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脉管通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0046]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n=60)
[0047]
[0048]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等。辛伐他汀组患者在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10mg/次,1次/d;脉管通胶囊组在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脉管通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治疗12周。口服辛伐他汀片由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H19980174,规格为5mg/片;脉管通胶囊由石菖蒲、鹿角、瓜蒌、白芷、防风、鸡血藤、炮穿山甲、赤芍、连翘、元参、川牛膝、细辛、夜交藤、黄芪、桂枝、黄精、浙贝、夏枯草、皂刺、天花粉和薤白组成,由本院制剂科浓缩后加入辅料制粒加工成胶囊。
[0049]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2周测定各组患者血脂指标、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
[0050] 1.3.1 血脂指标的测定 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室温下静止30min,待血液完全凝固后于高速低温离心机上以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得血清用于测定血脂。血脂指标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BA1c测定采用高效液相离子层析法,FBG、2hPG和血脂指标采用采用罗氏Cobas 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测定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0051] 1.3.2 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及斑块的测定 采用Acuson Sepuio-C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Siemens公司)测定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受试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纵横扫查观察颈总动脉远端、中端及分叉膨大部,取3个位点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IMT≥1.3mm并突向管腔内作为诊断颈总动脉斑块标准。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法,将各孤立斑块最大厚度相加得到两侧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分别测量每个斑块3条直径,选择最长两条经线相乘计算斑块面积。
[0052] 1.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对治疗前后各位患者乏力、眩晕、头重、胸闷、心悸、口干口粘、腹胀、大便不爽等中医临床证候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严重为4分,较重为3分,中度为2分,轻度为1分,无症状为0分。疗效判定标准如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者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者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者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
[0053] 1.5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测12导联心电图,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
[0054]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5] 2.结果
[0056]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TG、TC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TG、T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005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n=60)
[0058]
[0059] 与治疗前比较,*P<0.05。
[006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及斑块的比较 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脉管通胶囊组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面积均较辛伐他汀片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具体结果见表3。
[006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及斑块的比较(n=60)
[0062]
[0063] 与治疗前比较,*P<0.05。
[0064] 2.3 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12周时脉管通胶囊组患者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片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4。
[006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比较(n=60)
[0066]
[0067] 2.4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的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血糖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心电图有显著变化,并且未收到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0068] 3 讨论
[0069] 中医历代文献并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名记载,根据其常见临床症状可归为“胸痹”、“眩晕”、“中风”、“脱疽”、“健忘”、“头风”、消渴”等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以虚、痰、瘀为病机关键,采用健脾益气、补肾益气、化痰祛瘀等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干预。中医认为本虚主要是气血阴阳的损伤,标实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本院结合回医香药中菖蒲煎剂形成的中医临床经验脉管通汤方,药物由石菖蒲、瓜蒌、鹿角、白芷、防风、鸡血藤、连翘、元参、川牛膝、浙贝、夏枯草、皂刺等组成,具有标本兼顾、行气化痰、清浊祛毒活血通脉、益气养阴等功效,全方熔补益真元、活血化瘀、蠲痰祛湿、通络散结诸功能于一炉。为方便患者保存、携带和服药方便,本院将管通汤方剂开发为胶囊,现观察脉管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0070] 血脂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并且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紊乱包括TC、LDL-C、TG水平升高,载脂蛋白B100、HDL-C、载脂蛋白A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TG、TC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是两组患者上述血脂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脉管通胶囊与辛伐他汀片具有相似的降血脂作用。
[0071] 通过超声诊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一般是血管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栓子脱落[6]。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而颈动脉内膜变得不光滑、粗糙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展,同时伴随着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颈动脉IMT每增加0.1mm,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危险性增加11%。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颈动脉斑块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附壁血栓形成是区域性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斑块大小、回声及其稳定性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并且其发生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动脉弹性功能下降是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前的早期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脉管通胶囊组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积分和面积均较辛伐他汀片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说明脉管通胶囊干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片。治疗12周时脉管通胶囊组患者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片组患者(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血糖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心电图有显著变化,并且未收到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0072] 因此,本随机、对照研究证明脉管通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可推荐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0073]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