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26258.9

文献号 : CN1073945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赞坚

申请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弹性臂及固定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对接,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设置,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压合至所述顶端,所述弹性臂在压合至所述顶端时,发生弹性形变,并对所述顶端产生压合力,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本发明实现了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良好导通。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弹性臂及固定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对接,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设置,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压合至所述顶端,当所述弹性臂从自然状态到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压合至所述顶端时,所述弹性臂压合所述顶端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叠加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并对所述顶端产生压合力,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二段用于压合至所述第一电连接的所述顶端,当所述弹性臂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当所述第二段压合于所述顶端时,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一顶部,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顶部,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第一顶部时,所述弹性臂处于自然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顶端,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顶端为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上的投影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段在所述顶端移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段在所述顶端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高度小于所述顶端到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距离。

9.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及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部。

说明书 :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中,常用电连接器进行电连接,如柔性电路板通过母座连接至电路板上的公座,从而实现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公座与母座的良好导通,通常使用螺钉将母座螺接至公座或使用螺钉将母座压合于公座后螺接至电路板。然而,电连接器的螺接安装,一方面,螺钉相对于电连接器的尺寸较大,占据相对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电连接器的螺接安装过程复杂,拆卸时需要使用工具,而且螺钉掉落到移动终端中,难以寻找,甚至螺钉还可能造成电路短路。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移动终端,实现公座与母座之间的良好导通。
[0004]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弹性臂及固定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对接,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设置,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压合至所述顶端,所述弹性臂在压合至所述顶端时,发生弹性形变,并对所述顶端产生压合力,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连接器及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部。
[000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08] 通过在电连接器中设置弹性臂,弹性臂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另一端压合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顶端,此时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力使得所述弹性臂对所述顶端产生压合力,该压合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运动,以压合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性导通并紧密连接,实现了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对接区域的压紧,提高了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对接稳固性和电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图1提供的电连接器中弹性臂自然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电连接件110、第二电连接件120、固定件130和弹性臂140。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111和底端112。所述底端112设有第一导电部113,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包括第二导电部121,所述第二导电部121与所述第一导电部113对接。所述固定件130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固定设置。所述弹性臂1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30,另一端压合至所述顶端111。所述弹性臂140在压合至所述顶端111时,发生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弹性臂140对所述顶端111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该压合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运动,以压合所述第一导电部1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21,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1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21电性导通且紧密连接。
[0020] 具体而言,所述弹性臂140一端连接于第二电连接件120,另一端压合于所述顶端111,此时弹性臂140沿着图1中x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所述弹性臂140为了恢复原形状,对所述顶端111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及对固定件130产生沿x2方向的力,而固定件130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固定设置,第一电连接件110相对于第二电连接件
120可以运动,所以该压合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运动,以压紧所述第一导电部113和第二导电部121。
[002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连接器100中设置弹性臂140,弹性臂140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另一端压合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此时弹性臂140发生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力使得所述弹性臂140对所述顶端111产生压合力,该压合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运动,以压合所述第一导电部1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21,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1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21电性导通并紧密连接,实现了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对接区域的压紧,提高了第一电连接件110与第二电连接件120的对接稳固性和电连接可靠性。
[0022]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还包括第一侧壁114,所述第一侧壁114连接于所述顶端111与所述底端112,所述固定件130可以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114相对设置。
[0023]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130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固定设置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130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或者,所述固定件130也可以与第二电连接件120同时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固定件130通过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还可能是,所述固定件130固定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连接器或屏蔽件等结构上,通过其他电连接器或屏蔽件等结构及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固定件130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为例进行说明。
[0024] 可选的,第一电连接件110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可以层叠设置,或者第一电连接件110的底端112收容于第二电连接件120中,以使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层叠设置,当第一电连接件110受到沿x1方向的压合力时,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对接区域结合更为紧密,这样促进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的电连接可靠性。
[0025] 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弹性臂140发生弹性形变,来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来使得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紧密结合。而使得所述弹性臂140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具体的实施方式有很多,以下通过其中一种实施例来具体说明。
[0026]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弹性臂14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141、第二段14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之间的第三段143。第一段141连接于固定件130,第二段142用于压合至所述顶端111。
[0027] 可选的,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段141位于第二段142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一侧。由于所述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不在同一水平平面内,第三段143连接于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之间,所以第三段143相对于所述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是倾斜段。当弹性臂140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沿第一方向(x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当弹性臂140一端连接于固定件130,另一端压合于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时,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沿第一方向(x方向)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其中,h2大于所述h1。也就是说,第二段142与第一段141的相对距离发生了变化,即所述弹性臂140产生了沿第一方向(x方向)的弹性形变,进而弹性恢复力促使弹性臂140压合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
[0028] 可选的,所述第一段141、第三段143及第二段142可以为刚性结构,如钢片、金属片等。
[0029]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第一段141位于第二段142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一侧。当弹性臂140一端连接于固定件130,另一端压合于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时,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沿x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也就是说,第二段142与第一段141的相对距离发生了变化,即所述弹性臂140产生了沿x方向的弹性形变。
[0030] 也就是说,本申请所述弹性件是指在沿x方向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材料,以便于所述弹性臂140对第一电连接件110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
[0031]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解决了如何方便地驱动所述弹性臂140发生弹性形变及完全或部分恢复弹性形变,以便于电连接器100使用过程中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或拆卸柔性电路板。
[0032]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及图4,第二电连接件120还包括第一顶部122,所述第二导电部121设于所述第一顶部122,所述第一顶部122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底端112。当所述第二段142设于所述第一顶部122时,所述弹性臂140处于自然状态,即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沿第一方向(x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
[0033]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还包括第二侧壁115,所述第二侧壁115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部122和所述顶端111。所述第二侧壁115到所述底端112的距离小于所述顶端111到底端112的距离。当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经过所述第二侧壁115移动到所述顶端111后,所述第一段141与所述第二段14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从第一距离h1逐渐变为所述第二距离h2,即所述弹性臂140逐渐发生弹性形变,弹性臂140对第一电连接件110产生压合力,且随着第二段142的移动,所述弹性臂140对第一电连接件110的压合力逐渐增大。当第二端142压合于所述顶端111时,所述压合力达到最大。
[0034] 可选的,所述第二侧壁115和顶端111可以为平面或弧面或倾斜面等。优选地,所述顶端111大致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115可以相对于所述顶端111为倾斜面,以便于所述弹性臂140沿着所述第二侧壁115滑动至顶端111。
[0035]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端111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的投影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113,这样弹性臂140对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产生的压合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导电部113。
[0036]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130相对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的高度小于所述顶端111到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连接器10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路板结构合理布局,促进移动终端小型化发展。
[0037] 将弹性臂140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很多,本申请通过以下两种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0038] 第一实施例
[0039]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固定件130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所述第一段141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30,在第一段141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当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时,所述弹性臂140沿x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二段142对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从而压紧第一导电部113和第二导电部121。
[0040] 组装时,将固定件130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并将弹性臂140的第一段141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30,弹性臂140的第二段142设于第一顶部122;然后将第一电连接件
110对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转动所述第一段141,使得第二段142经所述第二侧壁115移动至顶端111,此时弹性臂140压合于第二电连接件120,以使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紧密连接。
[0041] 拆卸时,转动所述第一段141,使得第二段142从所述顶端111经过第二侧壁115,移动至所述第一顶部122,卸下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
[0042] 第二实施例
[0043] 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固定件130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所述第一段141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30,以驱动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所述固定件130可以包括滑动轨道131和滑块132。所述滑块132卡合于所述滑动轨道131中,并沿着所述滑动轨道131滑动。所述滑动轨道131可以设置在第一顶部122,且沿着所述第二侧壁115到顶端111的指向方向延伸。第一段141固定于所述滑块并沿着所述滑动轨道131滑动。
在所述第一段141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或从顶端111移动到第一顶部122。当所述第二段142从第一顶部122移动到顶端111时,所述弹性臂140沿x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二段142对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的顶端111产生沿x1方向的压合力,从而压紧第一导电部113和第二导电部121。
[0044] 组装时,将固定件130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上,并将弹性臂140的第一段141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30,弹性臂140的第二段142设于第一顶部122;然后将第一电连接件
110对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滑动所述第一段141,使得第二段142经所述第一顶部122移动至顶端111,此时弹性臂140压合于第二电连接件120,以使第一导电部113与第二导电部121紧密连接。
[0045] 拆卸时,滑动所述第一段141,使得第二段142从所述顶端111经过第二侧壁115,移动至所述第一顶部122,卸下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
[0046]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及电路板210。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20固定在所述电路板210上,且所述第二导电部121与所述电路板210上的导电部211电连接,当第一导电部1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21电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部113也与所述电路板210的导电部211电连接。
[004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300,该移动终端3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0048] 请参阅图1~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200及柔性电路板310。所述柔性电路板310通过电连接器组件200与所述电路板210电连接,具体为,柔性电路板310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10,第一电连接件110电连接于第二电连接件120,第二电连接件120电连接于电路板210,以便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10与所述电路板210电连接。
[0049] 可选的,移动终端300还包括电池320。所述电池320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310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器100,以便于所述电池320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10上。
[0050]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0051]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