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17571.3

文献号 : CN1074057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元谷广志

申请人 : 报国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机床,具有两个加工单元(100A、100B),加工单元包括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第1滑鞍(20)、支承于第1滑鞍(20)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第2滑鞍(30)以及支承于第2滑鞍(30)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轴装置(40)。加工单元(100A、100B)以各自的主轴装置(40a、40b)所具备的主轴(41a、41b)平行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与加工单元(100A、100B)对应地设置有X轴移动机构(51、52),并设置有控制X轴移动机构(51、52)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使规定的加工单元(100B)的第1滑鞍(20b)通过与该加工单元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51)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来修正主轴间隔。

权利要求 :

1.一种机床,设置有多个加工单元,上述加工单元包括: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第1滑鞍;支承于该第1滑鞍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第2滑鞍;以及支承于该第2滑鞍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轴装置,各加工单元以各自的主轴装置所具备的主轴平行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上述机床的特征在于,具备:X轴移动机构,包括X轴驱动马达以及X轴导轨,通过上述X轴驱动马达使上述第1滑鞍由上述X轴导轨引导而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控制装置,在工件的加工时以及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间隔的修正时,对上述X轴移动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基准位置测定器,为了修正上述主轴间隔,而对与上述加工单元的主轴对应的夹具的基准位置进行测定,上述X轴移动机构与多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地设置,上述控制装置为,

计算基准位置间隔(W1),该基准位置间隔(W1)是与多个上述夹具中的第1夹具和第2夹具对应的多个上述基准位置中的第1基准位置和第2基准位置之间的间隔,计算上述加工单元的上述主轴之间的主轴间隔(W2),计算上述基准位置间隔(W1)与上述主轴间隔(W2)之间的差分(ΔW),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基于上述差分(ΔW)使规定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通过与该加工单元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来修正主轴间隔以使上述主轴间隔(W2)与上述基准位置间隔(W1)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床还具备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将邻接的两个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彼此进行连结,上述控制装置为,

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使上述夹持装置成为非夹持状态,解除上述第1滑鞍彼此的连结,当主轴间隔的修正结束时,使上述夹持装置成为夹持状态,将上述第1滑鞍彼此进行连结,或者,使上述夹持装置保持非夹持状态,通过与上述两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滑鞍彼此同步地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为,

在将邻接的两个加工单元中的一方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固定为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而修正主轴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具备:Y轴移动机构,包括Y轴驱动马达以及Y轴导轨,使用上述Y轴驱动马达使各加工单元的第2滑鞍由上述Y轴导轨引导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以及Z轴移动机构,包括Z轴驱动马达以及Z轴导轨,使用上述Z轴驱动马达使各加工单元的主轴装置由上述Z轴导轨引导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上述Y轴移动机构以及上述Z轴移动机构与多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地设置,上述控制装置为,通过上述Y轴移动机构使上述第2滑鞍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对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的上下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通过上述Z轴移动机构使上述主轴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对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的前后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床还具备自动工具更换装置,该自动工具更换装置对各加工单元的主轴上所安装的工具进行更换,上述控制装置为,将修正后的主轴的位置数据发送至上述自动工具更换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动工具更换装置具备收纳工具的框架,

上述框架具有与上述主轴对置的水平边。

说明书 :

机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主轴的机床,尤其涉及对由于热而产生的主轴间的间距的位移进行修正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机床,具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主轴,通过各个主轴同时加工多个工件。在这样的机床中,由于工厂内的温度变化(例如昼间与夜间的温度差)、因主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热,在主轴间隔(主轴间的间距)产生位移。
[0003] 此外,在把持工件的夹具侧也同样,由于工厂内的温度变化、具有因加工而产生的热的切屑的接触等原因,在夹具的间隔产生位移。对于夹具来说公知的是,由于一般利用与主轴不同的原材料构成等理由,因此会产生与主轴侧的位移量不同的位移量。
[0004] 当放任这样的热位移时,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显著的恶劣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加工精度,一直以来与相对于夹具等的相对位置对应地对主轴间隔进行微调整。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进行这样的主轴间隔的调整的装置的机床。
[0005]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机床的主要部分的图。在两个加工单元400、500上分别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有主轴401、501。这些加工单元400、500通过未图示的夹持装置连结,并通过设置在床座上的X轴移动机构600而成为一体地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并且,在对支承在加工单元400、500上的主轴401、501的主轴间隔进行修正时,解除连结加工单元400、500的夹持装置的夹持状态,通过另行设置的间隔修正装置700对各加工单元400、500的位置进行修正。间隔修正装置700由被马达701驱动的滚珠丝杠702等构成。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第10200603524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在专利文献1中,使两个加工单元400、500一体地沿着X轴方向(图11中左右方向)移动的X轴移动机构600,与两个加工单元400、500中的第1加工单元400连结。因此,为了进行不与X轴移动机构600连结的第2加工单元500的位置调整,必须将间隔修正装置700与第2加工单元500连结。即,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与使两个加工单元400、500沿着X轴方向移动的X轴移动机构600分开地设置间隔修正装置700,该间隔修正装置700仅具有进行第2加工单元500的位置调整的功能。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即便不设置用于修正主轴间隔的专用的装置,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多个加工单元,该加工单元包括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第1滑鞍、支承于该第1滑鞍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第2滑鞍、以及支承于该第2滑鞍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轴装置,各加工单元以各自的主轴装置所具备的主轴平行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此外,设置有:X轴移动机构,使第1滑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在工件的加工时以及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间隔的修正时,对X轴移动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X轴移动机构与多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地设置,控制装置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使规定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通过与该加工单元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来修正主轴间隔。
[0014]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便不设置用于修正主轴间隔的专用的装置,也能够利用已设的X轴移动机构来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
[0015]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对成为主轴间隔的修正的基准的基准位置进行测定的基准位置测定器。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为,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基于基准位置测定器测定的基准位置计算修正量,并对X轴移动机构进行控制以使第1滑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修正量。
[0016]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将邻接的两个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彼此进行连结的夹持装置。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为,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使夹持装置成为非夹持状态,解除第1滑鞍彼此的连结,当主轴间隔的修正结束时,使夹持装置成为夹持状态,对第1滑鞍彼此进行连结,或者,使夹持装置保持非夹持状态不变,通过与两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使第1滑鞍彼此同步地移动。
[0017]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将邻接的两个加工单元中的一方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固定为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的加工单元的第1滑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而修正主轴间隔。
[0018]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各加工单元的第2滑鞍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Y轴移动机构、以及使各加工单元的主轴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Z轴移动机构,与多个加工单元分别对应地设置。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为,通过Y轴移动机构使第2滑鞍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而对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的上下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通过Z轴移动机构使主轴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而对加工单元相互间的主轴的前后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
[0019]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具备对各加工单元的主轴上所安装的工具进行更换的自动工具更换装置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将修正后的主轴的位置数据发送至自动工具更换装置。
[0020]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动工具更换装置的收纳工具的框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水平边。
[0021] 发明的效果
[0022] 根据本发明,即便不设置用于修正主轴间隔的专用的装置,也能够通过X轴移动机构来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高精度地加工工件。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
[0024]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
[0025] 图3是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右视图。
[0026] 图4是对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第1滑鞍彼此进行连结的夹持装置的截面图。
[0027] 图5是表示在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安装有自动工具更换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8] 图6是图7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右视图。
[0029] 图7是表示用于修正主轴间隔的构成的框图。
[0030] 图8是表示图7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31] 图9是表示主轴间隔修正的原理的模式图。
[0032] 图10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
[0033] 图11是表示现有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分或者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此处,作为机床,将具备两个主轴的双轴式的卧式加工中心作为例子。
[0035] (1)卧式加工中心的整体构成
[003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卧式加工中心1具备:基柱10;第1滑鞍20,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该基柱10安装;第2滑鞍3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该第1滑鞍20安装;以及主轴装置40,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该第2滑鞍30安装。
[0037] 第1滑鞍20包括主侧的第1滑鞍20a以及副侧的第1滑鞍20b。第2滑鞍30也包括主侧的第2滑鞍30a以及副侧的第2滑鞍30b。主轴装置40包括主侧的主轴装置40a以及副侧的主轴装置40b。主轴装置40所具备的主轴41也包括主侧的主轴41a以及副侧的主轴41b。
[0038] 主侧的加工单元100A包括第1滑鞍20a、第2滑鞍30a以及主轴装置40a,副侧的加工单元100B包括第1滑鞍20b、第2滑鞍30b以及主轴装置40b。加工单元100A、100B以各自的主轴装置40a、40b所具备的主轴41a、41b平行的方式沿着左右方向排列。
[0039] 在主轴装置40所具备的主轴41的前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各种工具。卧式加工中心1使主轴装置40沿着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下方向(Y轴方向)以及前后方向(Z轴方向)这3轴方向移动,并通过与主轴41一体地旋转的工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两个主轴41a、41b分别对一个工件进行加工,各工件相同,其加工方法也相同。
[0040] (2)基柱
[0041] 基柱10包括基座部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门形的支柱部12。此处,基座部11与支柱部12一体地形成。基座部11是卧式加工中心1的最下部、且是安装于地面而固定机械的部位。该基座部11分别在支柱部12的前方具有基座前部13,在支柱部12的后方具有基座后部14,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此外,基座部11与支柱部12作为基柱10而成为单一的构造体,由此提高刚性。
[0042] 如图3所示,基座后部1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h小于基座前部1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H(h<H)。详细来说,基座前部13具有在对与其前面连接的夹具台190上所载放的工作台(省略图示)上的工件进行切削时、为了维持机械主体的刚性而需要的厚度H。另一方面,基座后部14为了降低配置在其上表面的第1滑鞍20、其他活动部的位置而降低机械整体的重心位置,而具有小于基座前部13的厚度H的厚度h。
[0043] 如图1所示,基座前部13具有水平台部13a。该水平台部13a夹着切屑排出部15而分别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由此确保机械主体的刚性。水平台部13a在维护时成为作业者的踏台,还成为放置工具等的空间。此外,如图2所示,基座后部14具有水平台部14a。如上所述,该水平台部14a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基座前部13的水平台部13a的上表面的高度。
[0044] 在基座前部13设置有切屑排出部15。该切屑排出部15具有滑槽13b以及通孔13c。在工件加工时产生的切屑下落到滑槽13b而被导向通孔13c,从通孔13c朝设置在基柱10下方的碎屑输送机(省略图示)排出。由此,切屑向基座部11的堆积被抑制为最小限度,防止由于机械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加工精度降低。
[0045] 支柱部12包括:立起设置于基座部11的一对柱部件12a、12a;以及将这些柱部件12a、12a的上端部进行连结的上横梁部件12b。柱部件12a、12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具有充分的间隔,以便被沿着左右方向引导的两个第1滑鞍20a、20b能够在加工所需要的范围内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壁部12c将下落到切屑排出部15的切屑朝通孔13c引导,防止切屑堆积到机械主体,并且还具有作为将柱部件12a、12a的下端部进行连结的下横梁部件的功能。通过一对柱部件12a、12a、上横梁部件12b以及壁部12c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开口的方形窗16。
[0046] 如图2所示,在上横梁部件12b的后面固定有后述的X轴引导机构52G的X轴导轨58。此外,如图1所示,在上横梁部件12b的前面以及柱部件12a、12a的上部前面,分别按照两个一对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述的自动工具更换装置200、300(参照图5、图6)的基准面
12d。此处,具有多个基准面12d,但是也可以在上横梁部件12b的前面、上表面设置横长的单一的基准面。
[0047] 另外,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基柱10例如也可以由分体的基座部11与支柱部12形成。此外,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也可以与柱部件12a分体形成,并使用固定部件与柱部件12a结合。
[0048] (3)第1滑鞍
[0049] 如图2所示,第1滑鞍20(主侧的第1滑鞍20a、副侧的第1滑鞍20b)设置于支柱部12的后方,分别包括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框状的部件。详细来说,主侧的第1滑鞍20a具有左右一对柱部件21a、21a、将柱部件21a、21a的上部进行连结的上横梁部件22a、以及将柱部件21a、21a的下部进行连结的下横梁部件23a。通过这些的各部件21a~23a,在第1滑鞍20a的中央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开口的纵长的窗24a(参照图1)。副侧的第1滑鞍20b也与主侧的第1滑鞍20a相同地构成,具有柱部件21b、上横梁部件22b、下横梁部件23b以及方形窗24b。
[0050] 按照与第1滑鞍20之间的关系,对上述支柱部12的方形窗16稍微进行详细的说明。方形窗16具有与第1滑鞍20(20a、20b)各自的纵长的窗24(24a、24b)相同或者其以上的纵向长度,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方形窗16与纵长的窗24在纵向上重叠。此外,方形窗16的横向宽度比将两个第1滑鞍20各自的横向宽度相加而得到的宽度更宽。并且,第1滑鞍20的上部经由后述的X轴引导机构52G支承于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后面,第1滑鞍20的下部经由X轴引导机构51G支承于基座后部14的水平台部14a。因此,通过形状均为门形的支柱部
12(第1支柱)以及第1滑鞍20(第2支柱)形成双支柱构造,即便是宽度较宽的门形的支柱部
12,机械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刚性以及稳定性。
[0051] 此外,在支柱部12的后方配置第1滑鞍20、后述的第2滑鞍30等活动部,因此机械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变短。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机械的后方对后述的各移动机构50、70、80进行维护作业。
[0052] (4)第1滑鞍的夹持装置
[0053] 接着,对将主侧的第1滑鞍20a与副侧的第1滑鞍20b进行连结的夹持装置90进行说明。
[0054]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夹持装置90(90-1、90-2)设置于第1滑鞍20的上横梁部件22的上部以及柱部件21的下部这两处,将主侧与副侧的两个第1滑鞍20a、20b进行连结。图4表示设置于柱部件21的下部的夹持装置90-1的截面图。
[0055] 如图4所示,在第1滑鞍20a、20b的相邻的柱部件21a、21b的下部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孔21aH、21bH,沿着水平方向贯通这些孔地设置有圆筒状的夹持装置90-1。该夹持装置90-1具有壳体91、转轴92以及夹持套筒93。壳体91具有凸缘部91a,从主侧的孔21aH向副侧的孔21bH插通。夹持套筒93嵌插于壳体91内,以便沿着壳体91的内壁形成环状空间94。环部件95(95a、95b)被设置用于阻止夹持套筒93在壳体91内沿着图4的左右方向移动,分别螺纹紧固于壳体91的左右,构成壳体91的一部分。壳体91通过凸缘部91a螺纹紧固于主侧的柱部件
21a的内壁。
[0056] 中空的转轴92具有圆筒部92a以及凸缘部92b,圆筒部92a从副侧的孔21bH嵌插于夹持套筒93内。圆筒部92a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壳体91的水平方向的长度长若干。凸缘部92b经由垫片96螺纹紧固于副侧的柱部件21b的内壁。在圆筒部92a的端部螺纹紧固有比圆筒部92a的外径大且比环部件95a的外径小的板97,以免转轴92朝左方脱离。板97构成转轴92的一部分。
[0057] 在主侧的柱部件21a中设置有液压用路径98。当经由设置于壳体91的侧面的环状槽91b以及形成于壳体91的油孔91c,从液压用路径98对充满环状空间94内的工作油施加压力时,夹持套筒93按压圆筒部92a而夹持转轴92。
[0058] 图4表示在形成于环部件95a与板97之间的间隙99a和形成于环部件95b与凸缘部92b之间的间隙99b大致相等的状态下、转轴92被夹持的状态。当降低对环状空间94内的工作油的压力时,夹持套筒93按压圆筒部92a的按压力减弱,转轴92成为夹持被解除的非夹持状态。在非夹持状态下,转轴92能够在间隙99a、99b的范围内在壳体91内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0059] 以上是对于设置在柱部件21的下部的夹持装置90-1的说明,但是在图2所示的上横梁部件22a、22b的上部相邻地设置的箱状的框部件25a、25b内的夹持装置90-2,也具有与上述夹持装置90-1相同的构造。
[0060] 另外,主侧的第1滑鞍20a与副侧的第1滑鞍20b被连结的状态,是指上下两个夹持装置90-1、90-2各自的转轴92均被夹持的状态。此时,主侧的加工单元100A与副侧的加工单元100B成为一体而被沿着左右方向引导。此外,当两个夹持装置90-1、90-2各自的转轴92同时非夹持时,加工单元100A、100B的连结被解除。
[0061] (5)X轴移动机构
[0062] X轴移动机构51、52是用于使第1滑鞍20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侧的X轴移动机构52设置于上侧,副侧的X轴移动机构51设置于下侧。这些X轴移动机构51、52是公知的机构,分别具备X轴引导机构51G、52G、以及X轴进给机构51Dr、52Dr。
[0063] X轴移动机构51所具备的X轴引导机构51G包括: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基座后部14的水平台部14a上的1条X轴导轨53;安装在主侧的第1滑鞍20a的下横梁部件23a的下表面上的一对X轴滑块54a;以及安装在副侧的第1滑鞍20b的下横梁部件23b的下表面上的一对X轴滑块54b。X轴进给机构51Dr具备:设置在基座后部14的水平台部14a上的X轴驱动马达55;与该X轴驱动马达55连结的X轴滚珠丝杠56;以及与该X轴滚珠丝杠56螺合的螺母57。螺母57固定于副侧的第1滑鞍20b的下横梁部件23b的前面,通过X轴驱动马达55使X轴滚珠丝杠56旋转。
[0064] X轴移动机构52所具备的X轴引导机构52G包括: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后面上的1条X轴导轨58;安装在主侧的第1滑鞍20a的上横梁部件22a的前面上的一对X轴滑块59a;以及安装在副侧的第1滑鞍20b的上横梁部件22b的前面上的一对X轴滑块59b。X轴进给机构52Dr具备:设置在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上表面上的X轴驱动马达60;与该X轴驱动马达60连结的X轴滚珠丝杠61;以及与该X轴滚珠丝杠61螺合的螺母62。螺母62固定于主侧的第1滑鞍20a的箱状的框部件25a的前面,通过X轴驱动马达60使X轴滚珠丝杠61旋转。
[0065] X轴移动机构51使副侧的第1滑鞍20b沿着左右方向移动,X轴移动机构52使主侧的第1滑鞍20a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即,各加工单元100A、100B分别具备独立的X轴移动机构52、51。
[0066]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通过上述夹持装置90将主侧与副侧的两个第1滑鞍20a、20b进行连结,将它们作为一体构造物而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引导。通过夹持装置90连结而一体化的第1滑鞍20具有较高的刚性。进而,通过使X轴移动机构51的X轴驱动马达55与X轴移动机构52的X轴驱动马达60同步地旋转,由此能够通过两个驱动源使成为一体构造物的第1滑鞍20在强力且稳定的状态下沿着X轴导轨53、5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006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X轴移动机构51、52的X轴驱动马达55、60被设置为位于相同侧(副侧),因此,各滚珠丝杠56、61的旋转方向相同。X轴进给机构51Dr、52Dr被配置为位于大致相同的垂直线上。在主轴装置40被沿着上下方向(Y轴方向)、前后方向(Z轴方向)引导时,该配置能够平衡性非常良好地对机械赋予稳定感。
[0068] (5)第2滑鞍
[0069] 第2滑鞍3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滑鞍20。详细来说,主侧的第2滑鞍30a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侧的第1滑鞍20a,副侧的第2滑鞍30b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副侧的第1滑鞍20b。主侧的第2滑鞍30a由保持主轴装置40a的筒状的部件构成,并具备在背面设置有后述的Y轴滑块72a的凸缘部31a、以及对后述的Z轴移动机构80a和主轴装置40a进行收纳的保持部32a。该第2滑鞍30a经由设置在凸缘部31a与第1滑鞍20a的左右一对柱部件21a之间的Y轴引导机构70aG支承于第1滑鞍20a,在第1滑鞍20a的纵长窗24a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副侧的第2滑鞍30b也具有与上述的主侧的第2滑鞍30a相同的构造。
[0070] (7)Y轴移动机构
[0071] Y轴移动机构70是用于使第2滑鞍3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机构,具备Y轴引导机构70G以及Y轴进给机构70Dr。详细来说,主侧的Y轴移动机构70a具备Y轴引导机构70aG以及Y轴进给机构70aDr,使主侧的第2滑鞍30a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副侧的Y轴移动机构70b具备Y轴引导机构70bG以及Y轴进给机构70bDr,使副侧的第2滑鞍30b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0072] 主侧的Y轴引导机构70aG包括: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主侧的第1滑鞍20a的左右一对柱部件21a的前面上的一对Y轴导轨71a;以及与各Y轴导轨71a嵌合且在主侧的第2滑鞍30a的凸缘部31a的左右后面分别各设置有两个的Y轴滑块72a。主侧的Y轴进给机构70aDr具备:安装在主侧的第1滑鞍20a的上横梁部件22a的上表面上的Y轴驱动马达73a;
与Y轴驱动马达73a连结的Y轴滚珠丝杠74a;以及与Y轴滚珠丝杠74a螺合的螺母75a。螺母
75a固定于主侧的第2滑鞍30a的保持部32a。副侧的Y轴移动机构70b也具有与主侧的Y轴移动机构70a相同的构成。
[0073] 主侧的Y轴进给机构70aDr所具备的Y轴驱动马达73a与副侧的Y轴进给机构70bDr所具备的Y轴驱动马达73b可以同步旋转,也可以解除同步地旋转。通过使两个Y轴驱动马达73a、73b旋转,由此Y轴滚珠丝杠74a、74b旋转,第2滑鞍30a、30b分别沿着Y轴导轨71a、71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该Y轴移动机构70是公知的机构。
[0074] Y轴引导机构70G的Y轴导轨71a、71b为,如图3所示那样(在图3中仅图示出Y轴导轨71b),从侧面观察垂直地设置在第1滑鞍20的上部与支柱部12的上部之间。即,X轴引导机构
52G与Y轴引导机构70G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XY平面)上。
[0075] (8)主轴装置
[0076] 主轴装置40支承于第2滑鞍30,且具备主轴41以及主轴壳体42。详细来说,主侧的主轴装置40a支承于主侧的第2滑鞍30a,且具备主轴41a以及主轴壳体42a。副侧的主轴装置40b支承于副侧的第2滑鞍30b,且具备主轴41b以及主轴壳体42b。
[0077] 主侧的主轴装置40a的主轴41a在主轴壳体42a内被保持为能够以Z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该主轴41a与内置于主轴壳体42a的主轴驱动马达(省略图示)的旋转轴连结,在主轴41a的前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有未图示的各种工具。在主轴壳体42a的下表面上,遍及前后方向地安装有后述的主侧的Z轴引导机构(省略图示)的Z轴导轨(省略图示)。主轴装置40a经由上述Z轴引导机构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在主侧的第2滑鞍30a的凸缘部31a内以及保持部32a内。由此,主轴装置40a在第1滑鞍20a的纵长的窗24a内能够沿着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移动,且在支柱部12的方形窗16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另外,方形窗16的纵向长度比主轴41a的上下方向的行程更长。副侧的主轴装置40b也成为与上述的主侧的主轴装置40a相同的构成。
[0078] (9)Z轴移动机构
[0079] Z轴移动机构80是用于使主轴装置4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且具备公知的Z轴引导机构80G以及Z轴进给机构80Dr。详细来说,主侧的Z轴移动机构80a具备Z轴引导机构(省略图示)以及Z轴进给机构80aDr,副侧的Z轴移动机构80b具备Z轴引导机构80bG以及Z轴进给机构80bDr。以下,对副侧的Z轴移动机构80b进行说明。
[0080] 如图3所示,副侧的Z轴移动机构80b的Z轴引导机构80bG具有: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主轴壳体42b的下表面的Z轴导轨81b;以及固定设置于第2滑鞍30b的保持部32b的左右且与各Z轴导轨81b嵌合的多个Z轴滑块82b。副侧的Z轴进给机构80bDr具有:以朝第2滑鞍30b的保持部32b的后方突出的方式安装的Z轴驱动马达83b;与该Z轴驱动马达83b连结的Z轴滚珠丝杠84b;以及与该Z轴滚珠丝杠84b螺合的螺母85b。螺母85b固定于主轴壳体42b。通过Z轴驱动马达83b使Z轴滚珠丝杠84b旋转,由此主轴装置40b沿着Z轴导轨81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主侧的Z轴移动机构80a也成为与上述的副侧的Z轴移动机构80b相同的构成。
[0081] 另外,设置在副侧的第2滑鞍30b上的Z轴滑块82b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场所,能够与Z轴导轨81b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场所相匹配地任意选定。对于主侧的Z轴移动机构80a也是同样的。
[0082] (10)夹具台
[0083] 图3表示在卧式加工中心1的前方配置了夹具台190的状态。该夹具台190是安装在基柱10的基座前部13的前面且固定于地面的构造体。夹具台19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及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基座前部1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及上下方向的高度相同。在夹具台190上例如载放A轴工作台(省略图示)。
[0084] 在夹具台190上设置有与设置于基座前部13的切屑排出部15相同的切屑排出部(省略图示)。该切屑排出部具有滑槽(省略图示)以及通孔(省略图示)。在工件加工时产生的切屑下落到滑槽而被导向通孔,并从通孔朝设置在夹具台190下方的碎屑输送机(省略图示)排出。由此,切屑向夹具台190的堆积被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防止由夹具台190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加工精度降低。
[0085] 此外,在夹具台190上,与基座前部13的水平台部13a相同地,夹着切屑排出部而在左右两侧设置有水平台部191。在各个水平台部191的上表面设置有载放台192,在各载放台192上载放A轴工作台的驱动部以及支承部(省略图示)。
[008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载放A轴工作台的夹具台190作为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夹具台190上载放B轴工作台。此外,也可以设置夹具更换规格的夹具台、托盘更换规格的夹具台。进而,也可以省略切屑排出部,而朝基座前部13的切屑排出部15排出切屑。
[0087]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与主侧以及副侧对应的夹具,在各夹具上,在与主侧的主轴41a以及副侧的主轴41b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位置测定用的基准孔。为了对主轴41a、41b的间隔进行修正而需要该基准孔,关于主轴间隔的修正将在之后详细说明。
[0088] (11)自动工具更换装置
[0089] 图5表示在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前面所设置的基准面12d(参照图1)上安装了自动工具更换装置(以下记载为“ATC单元”)200、300的状态。
[0090] 主侧的ATC单元200为,在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的框架201的周缘上具备多个工具保持部件202。这些工具保持部件202包括:用于通过链条那样的链接机构(省略图示)将工具保持部件彼此进行连结的连结部;构成凸轮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从动部(省略图示),该凸轮机构用于使所连结的工具保持部件沿着框架201的周缘移动;以及把持工具203的爪部204。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将把持有应当由主侧的主轴41a把持的工具203的工具保持部件
202定位于后述的工具更换位置。
[009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自动工具更换的方式,采用在ATC单元200、300与主轴41a、41b之间直接交接工具203、303的所谓的直接更换方式。
[0092] 接着,对主侧的框架20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框架201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由5个边201a~201e构成。平行的2边201a、201b被配置为在主视观察时成为垂直。这2边中的短边201a处于机械的外侧,长边201b处于机械的内侧。水平边201c相对于上述2边垂直,倾斜边201d以随着从机械的外侧朝向内侧而接近于主轴41a的方式倾斜。水平边201e处于主轴壳体42a的上方,且具有与主轴壳体42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0093] 水平边201e与主轴41a对置,被定位于该水平边201e的大致中央的工具保持部件202所把持的工具203由主轴41a把持。另外,工具保持部件202为公知的构造,且具备由对工具203进行把持的2个爪构成的爪部204。爪部204在框架201的水平边201e成为朝下的垂直的姿势,其对工具203进行把持。
[0094] 框架201在里侧由保持部件205(参照图6)、托架206(参照图6)保持。因此,ATC单元200不仅固定于支柱部12的基准面12d,而且还固定于上横梁部件12b的上表面,稳定地安装于基柱10。
[0095] 副侧的ATC单元300具有与主侧的框架201左右对称的框架301,并具备与主侧的ATC单元200相同的构成。
[009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柱部12的上部前面设置有基准面12d,因此只要将预先组装的ATC单元200、300安装于基准面12d即可。此外,框架201、301具有以随着从机械的外侧朝向内侧而接近主轴41a、41b的方式倾斜的倾斜边201d、301d,因此不会遮挡支柱部12的柱部件12a的前面。因此,能够在柱部件12a的前面例如设置伸出折叠有刀具的工具的伸出装置等,能够有效地活用空间。
[0097] (12)主轴间隔的修正
[0098] 如前面所述那样,在具备多个主轴的机床中,温度变化、在工件加工时产生的热等成为原因,主轴间隔产生位移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因此需要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以下,对该修正进行详细说明。
[0099] 图7表示用于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的构成。控制装置5具备CPU5a、存储部5b、马达控制部5c以及夹持驱动部5g。在控制装置5中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进行各种处理的模块,但是此处仅图示与修正相关的模块。
[0100] CPU5a由微处理器构成,对机床(卧式加工中心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在该动作中除了对工件进行加工的通常时的动作之外,还包括对主轴间隔进行修正时的动作。CPU5a与存储部5b、马达控制部5c、夹持驱动部5g以及基准位置测定器6连接,CPU5a与它们之间进行信号、数据的收发。存储部5b具有存储CPU5a进行的控制所需要的程序的程序存储器、存储控制所需要的数据的数据存储器等(省略图示)。马达控制部5c包括X轴马达控制部5d、Y轴马达控制部5e以及Z轴马达控制部5f。
[0101] X轴马达控制部5d对主侧的X轴进给机构52Dr所具备的X轴驱动马达60以及副侧的X轴进给机构51Dr所具备的X轴驱动马达55进行控制。Y轴马达控制部5e对主侧的Y轴进给机构70aDr所具备的Y轴驱动马达73a以及副侧的Y轴进给机构70bDr所具备的Y轴驱动马达73b进行控制。Z轴马达控制部5f对主侧的Z轴进给机构80aDr所具备的Z轴驱动马达83a以及副侧的Z轴进给机构80bDr所具备的Z轴驱动马达83b进行控制。夹持驱动部5g包括对液压设备7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该液压设备7对夹持装置90的环状空间94(图4)内的工作油施加压力。
[0102] 如后述的图9所示,基准位置测定器6具备安装于主侧和副侧各自的主轴41a、41b的前端的接触式探头6a、6b。接触式探头6a、6b对设置于夹具8a、8b的基准孔9a、9b的位置进行检测,CPU5a基于该检测结果对主轴41a、41b的间隔进行修正。
[0103] 图8是表示主轴间隔的修正顺序的流程图。CPU5a按照存储部5b所存储的主轴间隔修正程序来执行该顺序。以下,按照流程图对主轴间隔的修正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0104] 在步骤S1中,在主侧的主轴41a的前端以及副侧的主轴41b的前端安装接触式探头6a、6b。安装前的接触式探头6a、6b与工具一起由ATC单元200、300保持,通过使ATC单元200、
300动作,由此自动地安装于主轴41a、41b的前端。
[0105] 在步骤S2中,通过X轴进给机构52Dr以及Y轴进给机构70aDr使主轴装置40a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移动,以使主侧的主轴41a来到主侧的夹具8a上所设置的基准孔9a的位置,即、主轴41a的X坐标以及Y坐标与基准孔9a的X坐标以及Y坐标一致。图9表示该状态,主侧的主轴41a的中心线Pa与主侧的夹具8a的基准孔9a的中心线Qa一致。
[0106] 在步骤S3中,分别通过Z轴进给机构80aDr、80bDr使主侧的主轴装置40a和副侧的主轴装置40b沿着Z轴方向前进一定距离。由此,主轴41a、41b的前端所安装的接触式探头6a、6b分别进入到基准孔9a、9b内。
[0107] 在步骤S4中,通过接触式探头6a、6b对基准孔9a、9b的位置(X坐标、Y坐标)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在使主轴装置40a、40b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移动的同时,使接触式探头6a、6b与基准孔9a、9b的内壁的多个部位(例如4个部位)接触,基于各接触位置的X坐标和Y坐标求出基准孔9a、9b的中心线Qa、Qb的X坐标和Y坐标。此时的X坐标和Y坐标是基准孔9a、
9b的位置,该位置是作为主轴间隔的修正的基准的基准位置。
[0108] 在步骤S5中,分别通过Z轴进给机构80aDr、80bDr使主轴装置40a、40b沿着Z轴方向后退。由此,将接触式探头6a、6b从基准孔9a、9b拔出。
[0109] 在步骤S6中,基于在步骤S4中测定的基准孔9a、9b的位置,计算基准孔9a、9b之间的间隔、即图9的基准孔间隔W1。如根据图9可知的那样,能够计算基准孔9a的中心线Qa的X坐标与基准孔9b的中心线Qb的X坐标之差,来作为基准孔间隔W1。
[0110] 在步骤S7中,从存储部5b读出主轴41a、41b之间的间隔、即图9的主轴间隔W2。每当进行修正时,就在存储部5b中存储基准孔间隔W1、主轴间隔W2等修正数据。因而,在步骤S7中读出的主轴间隔W2是上次修正后的主轴间隔。
[0111] 如上述那样,温度变化、加工时的热对主轴侧和夹具侧的双方造成影响,因此不仅是主轴间隔W2而且基准孔间隔W1也产生位移。因此,在进行修正时,对基准孔9a、9b的位置进行测定,并以使主轴41a、41b与其位置一致的方式对上次的主轴间隔W2进行再次修正(后述的步骤S11),由此,即便在基准孔间隔W1产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W2=W1的关系。
[0112] 在步骤S8中,计算在步骤S6中计算出的基准孔间隔W1与在步骤S7中读出的主轴间隔W2之间的差分ΔW(ΔW=W1-W2)。该差分ΔW成为用于修正主轴间隔W2的修正量。
[0113] 在步骤S9中,基于在步骤S8中计算出的差分ΔW,判定主轴间隔W2是否存在误差。具体而言,例如,如果ΔW=0则判定为不存在误差,如果ΔW≠0则判定为存在误差。或者,也可以将差分ΔW与规定的阈值α进行比较,如果ΔW<α则判定为不存在误差,如果ΔW≥α则判定为存在误差。
[0114] 如果步骤S9中的判定结果为,主轴间隔W2存在误差(步骤S9;是),则前进至步骤S10,如果主轴间隔W2不存在误差(步骤S9;否),则不执行步骤S10以后的顺序而结束处理。
[0115] 在步骤S10中,使夹持装置90成为非夹持状态,解除主侧与副侧的第1滑鞍20a、20b的连结。由此,副侧的第1滑鞍20b从主侧的第1滑鞍20a分离,能够独立地沿着X轴方向(左右方向)移动。
[0116] 在步骤S11中,使副侧的X轴进给机构51Dr的X轴驱动马达55旋转,使包括副侧的第1滑鞍20b在内的加工单元100B整体沿着X轴方向移动在步骤S8中计算出的修正量ΔW。其结果,在图9中,主轴41b朝左侧移动ΔW,主轴41b的中心线Pb与基准孔9b的中心线Qb一致。由此,主轴间隔W2与基准孔间隔W1变得相等,主轴间隔W2的修正完成。
[0117] 在步骤S12中,使夹持装置90再次成为夹持状态,将主侧与副侧的第1滑鞍20a、20b进行连结。此时,主轴41a、41b成为主轴间隔W2的误差被消除了的重置状态。另外,第1滑鞍20a、20b通过被连结而刚性提高,因此,在要求滑鞍的刚性的加工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优选在修正完成后将两个滑鞍进行连结,但并不一定需要如此。在不对滑鞍要求刚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修正完成后使夹持装置90保持非夹持状态,分别通过X轴移动机构52、51的X轴驱动马达60、55使第1滑鞍20a、20b同步地移动。
[0118] 在如此地进行了主轴间隔的修正之后,控制装置5将修正后的主轴41a、41b的位置数据(X坐标、Y坐标)发送至ATC单元200、300。其原因在于,随着主轴间隔的修正,还需要调整ATC单元200、300的工具更换位置。ATC单元200、300基于该位置数据使各单元所具备的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调整工具保持部件202、302的工具更换位置。由此,能够准确且迅速地进行在与主轴41a、41b之间进行的工具更换。
[0119] 修正了主轴间隔W2的主轴41a、41b被移动至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上的工具更换位置,以便将它们的前端所安装的接触式探头6a、6b更换为工件的加工所需要的工具203、303。此时,在ATC单元200、300侧,把持有工件的加工所需要的工具203、303的工具保持部件
202、302,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和凸轮机构移动至X轴方向的工具更换位置。在该时刻,由于主轴间隔的修正(主轴装置40a、40b沿着X轴方向的移动)而产生的、主轴41a、41b与工具更换位置之间的偏移,已经通过上述的工具更换位置的调整而被消除。
[0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ATC单元200、300的工具更换位置为框架201、301的水平边201e、301e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即便在沿着X轴方向对处于水平边201e、301e的工具保持部件
202、302的位置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爪部204、304也保持相对于水平边201e、301e正交的姿势,因此,能够在与主轴41a、41b之间顺畅地进行工具更换。
[0121] 另外,在图9中,在测定开始时,也可能存在主侧的主轴41a从基准孔9a偏移(双方的中心线Pa、Qa不一致)的情况,但是通过变更加工程序中的坐标系的位置而抵消该偏移,在实际的工件加工时不会产生影响。因而,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无需考虑主侧的主轴41a的偏移,只要单纯地修正主轴41a、41b的间隔即可。
[0122] 在如以上那样修正了主轴装置40a、40b的主轴间隔之后,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主侧的加工单元100A与副侧的加工单元100B一体地沿着X轴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主轴间隔,对工件进行高精度的加工。
[0123]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加工单元100A、100B分别对应地设置有X轴移动机构52、51,在修正主轴间隔的情况下,通过X轴移动机构51的X轴驱动马达55使加工单元100B与第1滑鞍20b一起沿着左右方向(X轴方向)移动,而调整主轴41b的位置。并且,该X轴移动机构51不仅在主轴间隔的修正时进行动作,在通常的工件加工时也进行动作。因而,即便不设置用于修正主轴间隔的专用的装置,也能够利用已设的X轴移动机构51来进行主轴间隔的修正,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高精度地加工工件。此外,无需通过人手进行复杂的微调整,因此在时间上、在经济上都具有较大的优点。
[012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修正主轴间隔的情况下,通过X轴移动机构51使副侧的加工单元100B移动,但也可以通过X轴移动机构52使主侧的加工单元100A移动。此外,也可以通过双方的X轴移动机构51、52使主侧和副侧双方的加工单元100A、100B移动。
[0125] 以上,说明了对X轴方向上的主轴间隔进行修正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主轴41a、41b的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修正。以下,对这些进行说明。
[0126] 关于Y轴方向的修正,通过主侧和副侧的Y轴移动机构70a、70b使第2滑鞍30a、30b沿着上下方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对加工单元100A、100B相互间的主轴41a、41b的上下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此外,关于Z轴方向的修正,通过使主侧和副侧的Z轴移动机构80a、80b沿着前后方向(Z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对加工单元100A、100B相互间的主轴41a、41b的前后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
[0127]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进行主轴41a、41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修正,而且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修正、前后方向的位置修正,结果,能够利用已设的各轴移动机构对于X、Y、Z这3轴的全部修正主轴41a、41b的位置。
[0128]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床中,设置在基座部11上的加工单元100A、100B所具备的X、Y、Z各轴的移动机构的层叠顺序,从下起成为X→Y→Z。即,例如,当对加工单元100A进行观察时,当通过X轴移动机构52使第1滑鞍20a沿着左右方向(X轴方向)移动时,设置于第1滑鞍20a的Y轴移动机构70a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进而,由第1滑鞍20a保持的第2滑鞍30a上所设置的Z轴移动机构80a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即,成为如下那样的X→Y→Z的层叠顺序:通过X轴移动机构52使第1滑鞍20a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由此Y轴移动机构70a也一定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由于Y轴移动机构70a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因此Z轴移动机构80a也一定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0129] 与此相对,尝试考虑将各轴的移动机构的层叠顺序例如设为从下起为Y→X→Z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两个主轴41a、41b间的修正,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柱部12的左右的柱部件12a、12a之间,无论如何都需要用于设置Y轴导轨的中央柱部件,机械整体会变大。进而,关于X轴方向的移动机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共通的X轴导轨58、53上引导两个加工单元100A、100B,但是在设为Y→X→Z的层叠顺序的情况下,需要对各加工单元100A、100B分别设置导轨。
[0130] 但是,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各轴的移动机构的层叠顺序设为X→Y→Z,则无需在支柱部12的左右的柱部件12a、12a之间设置中央柱部件,或者对各加工单元100A、100B分别设置导轨。因此,可以说,即便在沿着3轴方向的全部对两个主轴41a、41b的位置进行修正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顺序也对机械的小型化作出较大的贡献。
[0131] (13)其他作用效果
[013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与主侧的加工单元100A的第1滑鞍20a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52设置于支柱部12的上部,与副侧的加工单元100B的第1滑鞍20b对应的X轴移动机构51设置于基座部11的上表面。因此,在加工单元100A、100B通过夹持装置90连结了的状态下,加工单元整体在上侧与下侧由X轴移动机构52、51稳定地支承。
[0133]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滑鞍20配置于厚度较薄的基座后部14的上表面,因此,能够降低第1滑鞍20、由第1滑鞍20支承的第2滑鞍30、由第2滑鞍30支承的主轴装置40的各位置。因此,机械整体的重心变低而稳定性提高。此外,支柱部12的方形窗16具有与第1滑鞍20的纵长的窗24相同或其以上的纵向长度,方形窗16与纵长的窗24重叠,因此,主轴41的最大下降端位置变低。因而,即便不存在踏台,也能够进行工件的拆装、主轴41前端的检修、工具的检修等。进而,第1滑鞍20配置于厚度较薄的基座后部14,由此能够抑制机械整体的高度,与上述的进深的缩短化相协同,能够使机械进一步小型化。而且,即便机械变得紧凑,主轴41的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各行程与以往相比也不会变小。
[013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卧式加工中心1中,在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后面设置X轴导轨58,在第1滑鞍20的柱部件21、21的前面设置Y轴导轨71。因而,X轴引导机构52G与Y轴引导机构70G处于支柱部12的上横梁部件12b的后面与第1滑鞍20的前面之间,且位于大致同一平面(XY平面)上。由此,到夹具台190为止的力的传递路径变短,因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导致的各部件的尺寸变化量的累积,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此外,X轴引导机构52G与Y轴引导机构70G在前后方向上未隔离,因此能够使机械在进深方向上小型化。
[0135] (14)其他实施方式
[0136] 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例如还能够采用以下那样的各种实施方式。
[0137] 图10表示卧式加工中心的其他实施方式。在图10中,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图2的主侧的X轴进给机构52Dr在基座部11的上表面上移动。另外,在图10中,仅表示X轴进给机构中的驱动马达60,未表示图2的滚珠丝杠61以及螺母6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基柱10的上表面上不存在X轴进给机构,所以能够相应地将机械的高度抑制得较低。此外,能够容易地在基柱10的上表面上设置ATC单元的工具箱等。
[013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测定基准孔9a、9b的位置而使用了接触式探头6a、6b,但当然也可以使用接触式探头以外的传感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准孔9a、9b设置于夹具8a、8b,但也可以将基准孔设置于夹具以外的部件。进而,作为基准位置的并不限定于孔,也可以是槽、突起等。
[013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8的步骤S7中,读出存储部5b所存储的上次的主轴间隔W2,但是也可以代替该情况,在步骤S4中测定基准孔9a、9b的位置时,也同时测定主轴41a、41b的位置,并根据这些位置来计算主轴间隔W2。
[01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两个主轴41a、41b对相同工件进行相同加工的情况作为例子,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卧式加工中心1中,也能够通过两个主轴41a、41b对不同的工件进行不同的加工。在该情况下,只要不使第1滑鞍20a、20b连结,而使各加工单元100A、100B能够独立地移动,并在第1滑鞍20a、20b各自的X轴方向的行程不干涉的范围内对各工件进行加工即可。
[014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具备两个主轴41a、41b的机床作为例子,但本发明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具备三个以上主轴的机床。
[0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机床而将加工中心作为例子,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加工中心以外的机床。
[0143] 符号的说明
[0144] 1:卧式加工中心(机床);5:控制装置;6:基准位置测定器;6a、6b:接触式探头;9a、9b:基准孔;20a、20b:第1滑鞍;30a、30b:第2滑鞍;40a、40b:主轴装置;41a、41b:主轴;51、
52:X轴移动机构;70:Y轴移动机构;80:Z轴移动机构;90:夹持装置;100A、100B:加工单元;
200、300:ATC单元(自动工具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