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16026.2

文献号 : CN1074072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羽柴隆志袴田尚树永沼贵宽川端伦明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轮泵装置,其使研磨肋(71f)与外周高压区域连通、并且不与成为低压区域的各部分连通。在这样的结构中,研磨肋(71f)与形成为高压的排出压力的外周高压区域连通,因此高压的制动液被导入研磨肋(71f)内。因此,能够得到基于高压的制动液压推回齿轮泵(19、39)的推回效果。另外,由于使研磨肋(71f)与外周高压区域连通、并且不与成为低压区域的各部分连通,所以能够将研磨肋(71f)内保持为高压,能够抑制推回效果降低。因此,能够防止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的降低,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

权利要求 :

1.一种齿轮泵装置,其具备:

齿轮泵,其具备:具有内齿部的外转子以及与所述外转子形成多个空隙部并且啮合的内转子,基于插通于所述内转子的中心孔的轴的旋转使所述外转子以及所述内转子旋转从而进行流体的吸入排出动作;

外壳,其形成收纳所述齿轮泵的收纳部;以及

密封机构,其配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齿轮泵中的泵轴向端面的一个端面之间,划分所述齿轮泵中的包括吸入所述流体的吸入侧以及所述轴的周围的低压侧、和包括排出所述流体的排出侧以及所述外转子的外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高压侧,基于所述密封机构的按压力使所述齿轮泵中的泵轴向端面的另一个端面抵接于所述外壳的滑动面,从而将该端面处的所述齿轮泵的低压侧与高压侧之间密封,所述齿轮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面具有流体导入槽,该流体导入槽由从所述齿轮泵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肋构成,被导入成为所述高压侧的所述外转子的外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的流体,所述流体导入槽远离所述中心孔以及所述吸入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不形成于所述多个空隙部中的体积成为最大的困油部所存在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将在能与所述多个空隙部中的连通于所述吸入侧而成为低压状态的部分连通的场所形成的部分作为低压部,将与成为高压状态的所述外转子的外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连通的场所作为高压部,所述低压部与所述高压部被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导入槽由放射状的曲线构成,与该流体导入槽各自的两端相比,位于该两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齿轮泵的旋转方向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导入槽形成为在所述齿轮泵的中心位置设定假想圆,并沿该假想圆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放射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形成为该流体导入槽中的所述齿轮泵的内周侧的端部与外周侧的端部相比位于所述齿轮泵的旋转方向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将在能与所述多个空隙部中的连通于所述吸入侧而成为低压状态的部分连通的场所形成的部分作为低压部,将与成为高压状态的所述外转子的外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连通的场所作为高压部,所述低压部与所述高压部被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由放射状的曲线构成,与该流体导入槽各自的两端相比,位于该两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齿轮泵的旋转方向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形成为在所述齿轮泵的中心位置设定假想圆,并沿该假想圆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放射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入槽形成为该流体导入槽中的所述齿轮泵的内周侧的端部与外周侧的端部相比位于所述齿轮泵的旋转方向的前方。

说明书 :

齿轮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压送流体的余摆线泵等齿轮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齿轮泵装置中,采用使用了与齿轮泵的轴向的两端面一起由树脂等形成的密封部件的密封方法,这成为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将一方形成为机械密封而实现成本减少的构造。具体而言,利用密封部件仅对齿轮泵所具备的内转子以及外转子的一端面侧进行密封,另一端面侧形成为将各转子直接按压在收纳各转子的外壳的滑动面的机械密封。
[0003] 该机械密封是基于密封部件的弹力、高压流体的压力而将金属制的内转子以及外转子强力地按压在金属制的外壳来进行密封的构造。因此,若外转子、内转子以及外壳的滑动面的损失扭矩较大则对泵排出能力给予影响,从而产生不得不使马达尺寸变大等不利影响。另外,在外转子、内转子与外壳间的滑动面产生旋转的损失扭矩较大的部分和较小的部分的情况下,伴随着泵的高速或长时间的旋转而在损失扭矩较大的部分产生发热。也有因该发热部分膨胀而引起的对泵排出能力的不利影响。
[0004]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与这些课题对应的齿轮泵装置。具体而言,在外壳中的承担机械密封功能的滑动面施加放射状的研磨肋。由此,使外壳的滑动面与两转子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因此促进油向滑动面的供给。由此,能够实现损失扭矩的减少。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9964号公报
[0006]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齿轮泵装置中,在外壳的滑动面,从比外转子靠外侧直至比配置有轴的内转子靠内侧在整个面设置放射状的研磨肋。因此,比外转子靠外侧的高压区域和比内转子靠内侧的低压区域经由研磨肋而连通,从而导致高压流体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侧泄漏。由此,相对于密封部件的弹力,而无法充分得到通过高压区域的高压流体从外壳的滑动面侧朝向两转子侧进行推回的推回效果,从而存在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提供能够提高从外壳的滑动面侧朝向两转子侧进行推回的推回效果,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的齿轮泵装置。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齿轮泵装置具备:齿轮泵,其具备具有内齿部的外转子以及与外转子形成多个空隙部并且啮合的内转子,基于插通于内转子的中心孔的轴的旋转使外转子以及内转子旋转从而进行流体的吸入排出动作;外壳,其形成收纳齿轮泵的收纳部;以及密封机构,其配设于外壳与齿轮泵中的泵轴向端面的一个端面之间,划分齿轮泵中的包括吸入流体的吸入侧以及轴的周围的低压侧、和包括排出流体的排出侧以及外转子的外周与外壳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高压侧,基于密封机构的按压力使齿轮泵中的泵轴向端面的另一个端面抵接于外壳的滑动面,从而将该端面处的齿轮泵的低压侧与高压侧之间密封,该齿轮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滑动面具有流体导入槽,该流体导入槽由从齿轮泵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肋构成,被导入成为高压侧的外转子的外周与外壳之间的间隙的流体,流体导入槽远离中心孔以及吸入侧。
[0009] 在形成这样的结构的流体导入槽的情况下,流体导入槽与成为高压的排出压力的外周高压区域连通,因此高压的流体被导入流体导入槽内。因此,能够得到基于高压的流体推回齿轮泵的推回效果。
[0010] 另外,即便使流体导入槽与外周高压区域连通,也不使流体导入槽与成为低压区域的各部分连通。因此,能够将流体导入槽内保持为高压,能够抑制推回效果减少。因此,能够防止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的降低,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泵装置的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液压回路的图。
[0012] 图2是齿轮泵装置的剖视图。
[0013]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0014] 图4是表示从齿轮泵19或齿轮泵39侧观察时的缸体71的图。
[0015] 图5是表示形成于缸体71的研磨肋71f与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等处的压力分布的关系的图。
[0016]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泵装置所具备的齿轮泵19或齿轮泵39侧观察时的缸体71的图。
[0017] 图7是表示形成于缸体71的研磨肋71f与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等处的压力分布的关系的图。
[0018] 图8是表示齿轮泵装置的排出压力区域Ra、吸入压力区域Rb以及中间压区域Rc的图。
[0019] 图9是表示齿轮泵19、39与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之间的压力分布的图。
[0020] 图10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泵装置所具备的齿轮泵19或齿轮泵39侧观察时的缸体71的图。
[0021] 图11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泵装置所具备的齿轮泵19或齿轮泵39侧观察时的缸体7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中,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0023] (第一实施方式)
[0024] 参照图1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泵装置的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液压回路进行说明。此外,此处对在构成前后配管的液压回路的车辆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在将右前轮和左后轮作为第一配管系统、将左前轮和右后轮作为第二配管系统的X配管等中。
[0025] 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用制动装置1具备:制动踏板11、增力装置12、M/C13、W/C14、15、34、35、以及制动液压控制用促动器50。另外,在制动液压控制用促动器50组装有制动ECU70,通过该制动ECU70来控制车辆用制动装置1产生的制动力。
[0026] 制动踏板11与增力装置12以及M/C13连接,若司机踏下制动踏板11,则通过增力装置12将踏力增力,对配设于M/C13的主活塞13a、13b进行按压。由此,使由主活塞13a、13b划分的主室13c和副室13d产生同压的M/C压力。该M/C13所产生的M/C压力通过构成液压路径的制动液压控制用促动器50而传递至各W/C14、15、34、35。
[0027] 另外,在M/C13连接有具有与主室13c以及副室13d分别连通的通路的主储液罐13e。主储液罐13e对M/C13内供给制动液、或存积M/C13内的多余的制动液。
[0028] 制动液压控制用促动器50具有第一配管系统50a和第二配管系统50b。第一配管系统50a成为对施加于右后轮RR和左后轮RL的制动液压进行控制的后系统,第二配管系统50b成为对施加于左前轮FL和右前轮FR的制动液压进行控制的前系统。
[0029] 以下,对第一、第二配管系统50a、50b进行说明,第一配管系统50a和第二配管系统50b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针对第一配管系统50a进行说明,第二配管系统50b参照第一配管系统50a。
[0030] 第一配管系统50a具备成为主管路的管路A,该管路A将上述的M/C压力传递于左后轮RL所具备的W/C14以及右后轮RR所具备的W/C15,产生W/C压力。通过该管路A而使各W/C14、15分别产生W/C压力,从而产生制动力。
[0031] 管路A具备能够控制为连通状态和差压状态的差压控制阀16。在产生与司机对制动踏板11的操作对应的制动力的通常制动时(未执行运动控制时),该差压控制阀16调整阀位置以成为连通状态。而且,若在差压控制阀16所具备的螺线管线圈流动有电流,则差压控制阀16调整阀位置以成为该电流值越大则越大的差压状态。若该差压控制阀16成为差压状态,则以使W/C压力相比M/C压力高出差压量的方式限制制动液的流动。
[0032] 管路A在成为比该差压控制阀16更靠下游的W/C14、15侧分支为两个管路A1、A2。管路A1具备对制动液压向W/C14的增压进行控制的增压控制阀17,管路A2具备对制动液压向W/C15的增压进行控制的增压控制阀18。
[0033] 增压控制阀17、18由能够控制连通·截止状态的二位电磁阀构成。增压控制阀17、18形成为在增压控制阀17、18所具备的螺线管线圈未流动有控制电流的非通电时被控制为连通状态、在螺线管线圈流动有控制电流的通电时被控制为截止状态的常开型。
[0034] 在将管路A中的增压控制阀17、18以及各W/C14、15之间与调压储液罐20连结的作为减压管路的管路B,分别配设有减压控制阀21和减压控制阀22。上述减压控制阀21、22由能够控制连通·截止状态的二位电磁阀构成,并形成为在非通电时成为截止状态的常闭型。
[0035] 在调压储液罐20与管路A之间配设有成为回流管路的管路C。在该管路C设置有以从调压储液罐20朝向M/C13侧或W/C14、15侧吸入排出制动液的方式被马达60驱动的自吸式的齿轮泵19。
[0036] 另外,在调压储液罐20与M/C13之间设置有作为辅助管路的管路D。利用齿轮泵19通过该管路D从M/C13吸入制动液,并向管路A排出,从而在侧滑防止控制、牵引控制等运动控制时,对W/C14、15侧供给制动液,对控制对象轮的W/C压力进行加压。
[0037]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第二配管系统50b与第一配管系统50a的结构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差压控制阀16与差压控制阀36对应。增压控制阀17、18分别与增压控制阀37、38对应,减压控制阀21、22分别与减压控制阀41、42对应。调压储液罐20与调压储液罐40对应。齿轮泵19与齿轮泵39对应。另外,管路A、管路B、管路C、管路D分别与管路E、管路F、管路G、管路H对应。如以上那样,构成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液压回路,齿轮泵装置使它们中的齿轮泵19、39一体化。对齿轮泵装置的详细构造之后进行叙述。
[0038] 制动ECU70掌管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控制系统,由具备CPU、ROM、RAM、I/O等的公知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制动ECU70根据存储于ROM等的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等处理,执行侧滑防止控制等车辆运动控制。具体而言,制动ECU70基于未图示的传感器类的检测来运算各种物理量,并基于该运算结果对是否执行车辆运动控制进行判定。而且,制动ECU70在执行车辆运动控制时求出相对于控制对象轮的控制量即控制对象轮的W/C所产生的W/C压力。基于该结果,制动ECU70对用于驱动各控制阀16~18、21、22、36~38、41、42以及齿轮泵19、39的马达60进行控制,从而对控制对象轮的W/C压力进行控制,进行车辆运动控制。
[0039] 例如,在如牵引控制、侧滑防止控制那样在M/C13未产生压力时,驱动齿轮泵19、39,并且使差压控制阀16、36形成为差压状态。由此,通过管路D、H将制动液供给至差压控制阀16、36的下游侧、换句话说W/C14、15、34、35侧。而且,通过适当地控制增压控制阀17、18、
37、38、减压控制阀21、22、41、42来对控制对象轮的W/C压力的增减压力进行控制,将W/C压力控制成为所希望的控制量。
[0040] 另外,在防滑(ABS)控制时,通过适当地控制增压控制阀17、18、37、38、减压控制阀21、22、41、42,并且驱动齿轮泵19、39,来控制W/C压力的增减压力,将W/C压力控制成为所希望的控制量。
[0041]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制动装置1的齿轮泵装置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图2是表示将泵主体100组装于制动液压控制用促动器50的壳体101时的状况,例如以使图2以及图3的纸面上下方向成为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组装。
[0042] 如上述那样,车辆用制动装置1由第一配管系统50a和第二配管系统50b两个系统构成。因此,泵主体100具备第一配管系统50a用的齿轮泵19、和第二配管系统50b用的齿轮泵39两个齿轮泵。
[0043] 通过马达60使被第一轴承51以及第二轴承52支承的旋转轴54旋转,从而驱动内置于泵主体100的齿轮泵19、39。泵主体100的外形由铝制的缸体71以及插塞72构成。第一轴承51配置于缸体71,第二轴承52配置于插塞72。
[0044] 在缸体71与插塞72同轴配置的状态下缸体71的一端侧相对于插塞72被压入从而缸体71与插塞72一体化,构成泵主体100的外形。而且,与缸体71、插塞72一起具备齿轮泵19、39、各种密封部件等由此构成泵主体100。
[0045] 这样构成一体构造的泵主体100。该一体构造的泵主体100从纸面右方插入形成于铝制的壳体101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凹部101a内。而且,在凹部101a的入口挖出的内螺纹槽101b螺纹紧固有环状的外螺纹部件(screw)102,从而将泵主体100固定于壳体101。通过该外螺纹部件102的螺纹紧固而形成为泵主体100不会从壳体101脱落的构造。
[0046] 像这样通过将泵主体100固定于壳体101而构成齿轮泵装置。而且,通过缸体71、插塞72以及壳体101构成齿轮泵装置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内部收纳有齿轮泵19、39。
[0047]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该泵主体100向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插入方向简称为插入方向。另外,将泵主体100、各齿轮泵19、39的轴向以及周向换言之与旋转轴54的轴向、周向一致的泵轴向、泵轴周向简称为轴向、周向。
[0048] 在凹部101a中的插入方向前方的前端位置换句话说凹部101a的底部中的与旋转轴54的前端(图2的左侧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状的第二凹部101c。该第二凹部101c的直径大于旋转轴54的直径,旋转轴54的前端位于该第二凹部101c内,旋转轴54不与壳体101接触。
[0049] 缸体71以及插塞72分别具备中心孔71a、72a。向上述中心孔71a、72a内插入旋转轴54,该旋转轴54被固定于缸体71的中心孔71a的内周的第一轴承51和固定于插塞72的中心孔72a的内周的第二轴承52支承。
[0050] 在第一轴承51的两侧换句话说比第一轴承51更靠插入方向前方的区域和第一、第二轴承51、52所夹的区域分别具备齿轮泵19、39。
[0051] 如图3所示,齿轮泵19配置于由使缸体71的一端面以圆形状凹陷的凹部构成的转子室(收纳部)100a内。齿轮泵19由插通于转子室100a内的旋转轴54驱动的内接型齿轮泵(余摆线泵:Trochoid pump)构成。
[0052] 具体而言,齿轮泵19具备由在内周形成有内齿部的外转子19a和在外周形成有外齿部的内转子19b构成的旋转部,成为在内转子19b的中心孔19ba插入有旋转轴54的结构。而且,在形成于旋转轴54的孔54a内嵌入键54b,通过该键54b进行向内转子19b的扭矩传递。
[0053] 外转子19a与内转子19b通过分别形成的内齿部与外齿部啮合而形成多个空隙部19c。而且,通过旋转轴54的旋转而使空隙部19c大小变化,从而进行制动液的吸入排出。
[0054]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齿轮泵39配置于由使缸体71的另一个端面以圆形状凹陷的凹部构成的转子室(收纳部)100b内,并由插通于转子室100b内的旋转轴54驱动。齿轮泵39也与齿轮泵19同样具备外转子39a以及内转子39b,成为在内转子39b的中心孔39ba内插入有旋转轴54的结构。而且,由通过各转子39a、39b的两齿部啮合而形成的多个空隙部39c来进行制动液的吸入排出的内接型齿轮泵构成。该齿轮泵39成为以旋转轴54为中心而使齿轮泵19几乎旋转了180°的配置。通过这样配置,齿轮泵19、39各自的吸入侧的空隙部19c、39c与排出侧的空隙部19c、39c以旋转轴54为中心而成为对称位置,能够将排出侧的高压的制动液压给予第一轴承51的力抵消。
[0055] 上述齿轮泵19、39基本上成为相同的构造。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以往而变更了在构成这样的齿轮泵19、39的外壳的一部分的缸体71中的滑动面71b、71c上形成的研磨肋(日文:研磨肋)71f(参照图4、图5)的结构。由此,实现损失扭矩的减少。之后对该研磨肋71f的构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056] 另外,在缸体71的一端面侧,且在隔着齿轮泵19与缸体71相反一侧,换句话说在缸体71以及齿轮泵19与壳体101之间,具备将齿轮泵19向缸体71侧按压的密封机构111。并且,在缸体71的另一个端面侧,且在隔着齿轮泵39与缸体71相反一侧,换句话说在缸体71以及齿轮泵39与插塞72之间,具备将齿轮泵39向缸体71侧按压的密封机构115。
[0057] 密封机构111由具有供旋转轴54插入的中空部的环状部件构成。利用该密封机构111将外转子19a以及内转子19b向缸体71侧按压,由此对齿轮泵19中的一端面侧的比较低压的部位与比较高压的部位进行密封。具体而言,密封机构111通过与成为壳体101的外廓的凹部101a的底面以及外转子19a、内转子19b的所希望位置抵接来发挥密封功能。
[0058]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密封机构111构成为具有形成为中空框形状的内侧部件112、环状橡胶部件113以及形成为中空框形状的外侧部件114。而且,构成为在内侧部件112的外周壁与外侧部件114的内周壁之间配设了环状橡胶部件113的状态下在外侧部件114内嵌入内侧部件112。
[0059] 另外,密封机构111的外径至少在图2的纸面上方小于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内径。因此,构成为制动液能够通过纸面上方的密封机构111与壳体101的凹部101a之间的间隙而流动。该间隙构成排出室80,并与形成于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底部的排出用管路90连接。
通过这样的构造,齿轮泵19能够将排出室80以及排出用管路90作为排出路径而排出制动液。而且,在泵19工作时,通过高压的排出侧的制动液压将外侧部件114向齿轮泵19侧按压,可进一步确保密封机构111对齿轮泵19的一个端面的密封性。
[0060] 另外,在缸体71形成有与齿轮泵19的吸入侧的空隙部19c连通的吸入口81。该吸入口81从缸体71中的齿轮泵19侧的端面延设至外周面,并与设置于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侧面的吸入用管路91连接。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缸体71中的齿轮泵19侧的端面形成有使中心孔71a与吸入口81连通的吸入槽71d。通过这样的构造,齿轮泵19能够将吸入用管路91以及吸入口81作为吸入路径而导入制动液。
[0061] 另一方面,密封机构115也由具有供旋转轴54插入的中心部的环状部件构成。利用该密封机构115将外转子39a以及内转子39b向缸体71侧按压,由此对齿轮泵39中的一端面侧的比较低压的部位与比较高压的部位进行密封。具体而言,密封机构115通过与插塞72中的收纳有密封机构115的部分的端面以及外转子39a、内转子39b的所希望位置抵接来发挥密封功能。
[0062] 密封机构115也构成为具有形成为中空框形状的内侧部件116、环状橡胶部件117以及形成为中空框形状的外侧部件118。而且,构成为在内侧部件116的外周壁与外侧部件118的内周壁之间配设了环状橡胶部件117的状态下在外侧部件118内嵌入内侧部件116。
[0063] 该密封机构115与密封机构111基本构造为相同的构造,但构成密封的面成为与上述的密封机构111相反一侧,因此与此匹配地改变构造。具体而言,密封机构115由相对于密封机构111的对称形状构成,以旋转轴54为中心而相对于密封机构111错开180°相位配置。除此以外,密封机构115为与密封机构111相同的构造。
[0064] 此外,密封机构115的外径至少在纸面下方小于插塞72的内径。因此,构成为制动液能够通过纸面下方的密封机构115与插塞72之间的间隙而流动。该间隙构成排出室82,并与形成于插塞72的连通路72b以及形成于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侧面的排出用管路92连接。通过这样的构造,齿轮泵39能够将排出室82、连通路72b以及排出用管路92作为排出路径而排出制动液。而且,在泵39工作时,通过高压的排出侧的制动液压将外侧部件118向齿轮泵
39侧按压,可进一步确保密封机构115对齿轮泵39的一个端面的密封性。
[0065] 另一方面,通过在也作为密封面发挥功能的滑动面71b、71c换句话说供各转子19a、19b、39a、39b滑动的面抵接有齿轮泵19、39,从而对缸体71中的齿轮泵19、39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机械密封)。由此,对齿轮泵19、39中的另一端面侧的比较低压的部位与比较高压的部位进行密封。
[0066] 另外,在缸体71形成有与齿轮泵39的吸入侧的空隙部39c连通的吸入口83。该吸入口83从缸体71中的齿轮泵39侧的端面延设至外周面,并与设置于壳体101的凹部101a的侧面的吸入用管路93连接。通过这样的构造,齿轮泵39能够将吸入用管路93以及吸入口83作为吸入路径而导入制动液。
[0067] 此外,在图2中,吸入用管路91以及排出用管路90相当于图1的管路C,吸入用管路93以及排出用管路92相当于图1的管路G。
[0068] 另外,在缸体71的中心孔71a中的比第一轴承51更靠插入方向后方收纳有具备径向截面为U字形的环状树脂部件120a和嵌入环状树脂部件120a内的环状橡胶部件120b的密封部件120。通过该密封部件120进行缸体71的中心孔71a内的两系统间的密封。
[0069] 另外,插塞72的中心孔72a通过内径从插入方向前方朝向后方三阶段缩径而形成为阶梯形状,在成为其插入方向最后方侧的第一段阶梯部收纳有密封部件121。该密封部件121是将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环状的弹性环121a嵌入形成有以径向作为深度方向的槽部的环状的树脂部件121b的密封部件,通过弹性环121a的弹力来按压树脂部件121b而与旋转轴54接触。
[0070] 此外,在中心孔72a中的成为配置有密封部件121的段所相邻的段的第二段阶梯部收纳有上述的密封机构115。上述的连通路72b从该阶梯部形成至插塞72的外周面。另外,在中心孔72a中的成为插入方向最前方侧的第三段阶梯部压入有缸体71的插入方向后方侧的端部。缸体71中的嵌入插塞72的中心孔72a内的部分与缸体71的其它部分相比外径缩小。该缸体71中的外径缩小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于中心孔72a的第三段阶梯部的轴向尺寸,因此在将缸体71压入插塞72的中心孔72a内时,在插塞72的前端位置形成有基于缸体71和插塞72而产生的槽部74c。
[0071] 另外,插塞72的中心孔72a在插入方向后方也直径局部地变大,该部分具备油封(密封部件)122。这样,在比密封部件121更靠马达60侧配置油封122,从而基本上通过密封部件121防止通过了中心孔72a的向外部的制动液泄漏,通过油封122,更可靠地得到该效果。
[0072] 在这样构成的泵主体100的外周,为了进行各部分的密封而具备作为环状密封部件的O型圈73a~73d。上述O型圈73a~73d对形成于壳体101的两系统的系统彼此之间、各系统的排出路径与吸入路径之间等的制动液进行密封。O型圈73a配置于排出室80以及排出用管路90与吸入口81以及吸入用管路91之间。O型圈73b配置于吸入口81以及吸入用管路91与吸入口83以及吸入用管路93之间。O型圈73c配置于吸入口83以及吸入用管路93与排出室82以及排出用管路92之间。O型圈73d配置于排出室82以及排出用管路92与壳体101的外部之间。O型圈73a、73c、73d以将旋转轴54作为中心而绕周向一圈的方式简单地配置为圆形状,但O型圈73b通过将以旋转轴54为中心而绕周向的O型圈在轴向错开配置,能够实现在旋转轴54的轴向上尺寸缩小。
[0073] 此外,在泵主体100的外周具备槽部74a~74d,以便能够配置O型圈73a~73d。槽部74a、74b通过使缸体71的外周局部凹陷而形成。槽部74c通过缸体71的外周的凹陷的部分和插塞72的前端部分形成。凹部74d通过使插塞72的外周局部凹陷而形成。在这样的各槽部
74a~74d内嵌入了O型圈73a~73d的状态下将泵主体100插入壳体101的凹部101a内,从而将各O型圈73a~73d在凹部101a的内壁面压扁,作为密封件发挥功能。
[0074] 另外,插塞72的外周面在插入方向后方被缩径,构成阶梯部。上述的环状的外螺纹部件102嵌装于该缩径的部分,固定泵主体100。
[0075] 通过以上那样的构造构成齿轮泵装置。接下来,对构成上述的齿轮泵19、39的外壳的一部分的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此外,滑动面71b、71c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4以及图5中图示了滑动面71b、71c双方相同的结构。
[0076] 通过缸体71中的隔着齿轮泵19、39与密封机构111、115相反一侧的端面构成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的滑动面71b、71c。具体而言,在该端面的中央位置形成有中心孔71a,并且在隔着中心孔71a的两侧形成有配置于与吸入口81、83以及排出室80、82对应的位置的排出槽71e。而且,该端面中的中心孔71a、吸入口81以及排出槽71e以外的部分成为在齿轮泵19、39驱动时供两转子19a、19b、39a、39b滑动的滑动面71b、71c。
[0077] 在滑动面71b、71c形成有构成流体导入槽的研磨肋71f。研磨肋71f通过例如研磨加工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齿轮泵19、39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条研磨肋71f。此处,将齿轮泵19、39的中心作为中心孔71a的中心,但相对于中心孔71a以放射状形成研磨肋71f即可,不必将特定的位置设定为中心。
[0078] 多条研磨肋71f分别与转子室100a、100b中的比外转子19a、39a更靠外侧的部位(以下,称为外周高压区域)连通。而且,对于多条研磨肋71f而言,与外周高压区域连通的部分不与成为低压区域的中心孔71a、吸入口81、83以及吸入槽71d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多条研磨肋71f中的内周侧的端部远离中心孔71a、吸入口81、83以及吸入槽71d。
[0079] 如以上那样,在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形成有研磨肋71f。
[0080] 在形成了这样的结构的研磨肋71f的情况下,研磨肋71f与形成为高压的排出压力的外周高压区域连通,因此将高压的制动液导入研磨肋71f内。因此,能够得到基于高压的制动液压推回齿轮泵19、39的推回效果。而且,即便使研磨肋71f与外周高压区域连通,也不使研磨肋71f与成为低压区域的各部分连通。因此,能够将研磨肋71f内保持为高压,能够抑制推回效果降低。因此,能够防止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的降低,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
[0081] (第二实施方式)
[0082]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而变更了研磨肋71f,其它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83]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齿轮泵19、39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多条研磨肋71f,并且使研磨肋71f中的能够与低压状态的空隙部19c、39c连通的低压部71fa从与比它更靠外周侧的外周高压区域连通的高压部71fb分离。
[0084] 具体而言,齿轮泵19、39中的各部分的流体压力如图8那样示出,存在被导入排出压力的高压区域Ra、被导入吸入压力的低压区域Rb以及成为它们的中间的中间压区域Rc。而且,齿轮泵19、39与缸体71的滑动面71b、71c之间的压力如图9那样示出。因此,基于图8以及图9所示的压力关系,低压部71fa形成于包括低压区域Rb的范围,高压部71fb不形成于低压区域Rb。
[0085] 如图8所示,吸入口81、83、吸入槽71d以及中心孔71a成为低压。而且,空隙部19c、39c在与吸入口81、83、吸入槽71d连通时,而且在从与它们连通开始至体积增加之前的期间成为低压状态。因此,将研磨肋71f中的能够与低压状态的空隙部19c、39c连通的场所作为低压部71fa,将与高压状态的外转子19a、39a的外周和缸体71之间的间隙连通的场所作为高压部71fb,并将低压部71fa和高压部71fb分离。
[0086] 换言之,在规定的区域中未形成研磨肋71f。具体而言,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空隙部19c、39c中的与高压区域Ra的部位以及低压区域Rb的部位的任一个都不连通而成为中间压区域Rc的困油部19d、39d所存在的范围未形成研磨肋71f。换句话说,在困油部19d、39d的通过轨迹的范围未形成研磨肋71f。另外,在比空隙部19c、39c成为低压状态的区域更靠外周侧沿着空隙部19c、39c的移动轨迹的范围未形成研磨肋71f。
[0087] 此处所说的困油部19d、39d意味着空隙部19c、39c中的体积成为最大时的部分。具体而言,在齿轮泵19、39的旋转方向上,空隙部19c、39c在从与吸入口81、83连通的部位移动至与排出室80、82连通的部位为止的期间体积成为最大,将该成为最大时的空隙部19c、39c称为困油部19d、39d。
[0088] 此外,空隙部19c、39c也有体积成为最小时的困油部19e、39e,该困油部19e、39e与研磨肋71f的低压部71fa连通。困油部19e、39e体积小,因此即使与低压部71fa连通,压力变动等的影响也小。因此,虽使低压部71fa与困油部19e、39e连通,但该区域也可以不具备研磨肋71f。
[0089] 这样,也可以以使与吸入口81、83等的低压区域Rb连通的低压部71fa和与排出室80、82等的高压区域Ra连通的高压部71fb分离的方式构成研磨肋71f。若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高压流体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侧泄露。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的降低,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
[0090] (第三实施方式)
[0091]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而变更了研磨肋71f,其它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92]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齿轮泵19、39的中心延伸的放射状的曲线构成研磨肋71f。对于各研磨肋71f的低压部71fa、高压部71fb而言,其中间位置与两端部相比位于齿轮泵19、39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即,使低压部71fa、高压部71fb弯曲而成为凸形状,凸部朝向旋转方向的前方。
[0093] 这样,若通过放射状的曲线构成低压部71fa、高压部71fb,则在齿轮泵19、39旋转时弯曲的部分发挥楔的作用,成为被导入内部的制动液沿内周方向流动的妨碍。因此,研磨肋71f内的制动液不易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侧泄露,能够维持研磨肋71f的高压状态。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失扭矩的减少效果的降低,能够使损失扭矩进一步减少。
[0094] (第四实施方式)
[0095] 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研磨肋71f,其它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96]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齿轮泵19、39的中心位置设定由图中单点划线表示的假想圆C,以沿该假想圆C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研磨肋71f。具体而言,以研磨肋71f中的齿轮泵19、39的内周侧的端部与外周侧的端部相比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设置研磨肋71f。假想圆C的大小是任意的,例如形成为中心孔71a的直径以下。
[0097] 这样,即使形成为使研磨肋71f沿相对于假想圆C的切线方向延伸那样的布局,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以研磨肋71f中的齿轮泵19、39的内周侧的端部与外周侧的端部相比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设置研磨肋71f。因此,基于齿轮泵19、39的旋转运动,从外周侧的端部流入的制动液容易流动至内周侧的端部。因此,在研磨肋
71f的整个区域容易确保高压状态,能够进一步得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效果。
[0098] (其它的实施方式)
[0099]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
[0100] 例如,作为流体导入槽而列举了具备放射状的研磨肋71f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研磨肋71f以外的槽来构成流体导入槽。例如,也可以通过基于激光加工的激光加工槽来构成流体导入槽。在形成为激光加工槽的情况下,由于机械加工而产生的那样的毛刺不会产生,因此没有因毛刺带来的影响。另外,在激光加工的情况下,加工面处于深处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加工,因此也能够实现流体导入槽的形成容易化。
[0101]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由内接型齿轮泵构成的两个齿轮泵19、39的齿轮泵装置列举为例子。然而,也可以是仅应用一个齿轮泵的齿轮泵装置。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成为具备两个齿轮泵19、39的齿轮泵装置,通过壳体101、缸体71以及插塞72来形成构成各齿轮泵19、39的收纳部(转子室100a、100b)的外壳。然而,这只是示出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仅由构成泵主体100的外形的部分来构成外壳。
[0102] 另外,虽在缸体71的一端面形成吸入槽71d,但也可以是不具备吸入槽71d的构造。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吸入槽71d所存在的部分也形成研磨肋7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