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减振装置及液力偶合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14734.2

文献号 : CN1074073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岛义弘曾根一志今田拓身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摘要 :

动态减振装置(8)包括筒状部件(81)、多个弹性部件(82)和多个质量体(83)。弹性部件(82)在筒状部件(81)内配置为不能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质量体(83)在筒状部件(81)内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

权利要求 :

1.一种动态减振装置,包括:环状的筒状部件;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在所述筒状部件内配置为不能相对于所述筒状部件相对旋转;以及至少一个质量体,在所述筒状部件内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部件相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连结部件,所述筒状部件具有通过所述连结部件而相互连结的多个筒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动态减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性部件,所述两个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一个弹性部件在周向上支承于所述连结部件的一侧,所述两个所述弹性部件中的另一个弹性部件在周向上支承于所述连结部件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多个弹性单元,多个所述弹性单元各自具有所述两个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连结部件,各所述弹性单元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质量体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弹性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连结部件具有: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筒状部之间的大径部;

从所述大径部的一面突出到一所述筒状部内的第一小径部;以及从所述大径部的另一面突出到另一所述筒状部内的第二小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质量体构成为在所述筒状部件内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质量体为球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动态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质量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安装在构成液力偶合器的部件上,并支承所述筒状部件。

10.一种液力偶合器,包括:前盖,扭矩输入所述前盖;

泵轮,固定于所述前盖;

涡轮,与所述泵轮相对;

锁定装置,配置在所述前盖与所述涡轮之间;

输出毂,输出所述扭矩;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减振装置,所述动态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涡轮、所述锁定装置和所述输出毂中任一方上。

说明书 :

动态减振装置及液力偶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态减振装置及液力偶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液力变矩器从发动机向变速器传递扭矩。为了抑制构成该液力变矩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液力变矩器包括动态减振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力变矩器具有的动态减振装置通过与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惯性环抑制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专利第5555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上述动态减振装置的惯性环通过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而形成。由于被挖空的中央部是不需要的,导致形成动态减振装置时的成品率下降。
[0008]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动态减振装置。
[0009]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动态减振装置包括筒状部件、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至少一个质量体。筒状部件为环状。弹性部件在筒状部件内配置为不能相对于筒状部件相对旋转。质量体在筒状部件内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筒状部件相对旋转。
[0011] 通过将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装置安装于旋转部件,能够抑制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即,通过质量体及弹性部件,能够使筒状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衰减。为此,通过将筒状部件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旋转部件,能够使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衰减。于是,该质量体与以往的惯性环不同,并非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那样的构成,从而能够提高成品率。
[0012] 优选的是,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连结部件。并且,筒状部件具有多个筒状部,各筒状部通过连结部件而彼此连结。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形成筒状部件。
[0013]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具有两个弹性部件。即,优选的是,动态减振装置具有两个弹性部件。一弹性部件在周向上支承于连结部件的一侧。另一弹性部件在周向上支承于连结部件的另一侧。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连结部件防止各弹性部件相对于筒状部件相对旋转。
[0014] 优选的是,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多个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具有两个弹性部件和连结部件。各弹性单元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质量体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单元之间。
[0015] 优选的是,连结部件具有大径部、第一小径部和第二小径部。大径部配置在相邻的筒状部之间。第一小径部从大径部的一面突出到一筒状部内。第二小径部从大径部的另一面突出到另一筒状部内。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第一小径部支承一筒状部,并能通过第二小径部支承另一筒状部。另外,通过将第一小径部设计成与一筒状部嵌合,并将第二小径部设计成与另一筒状部嵌合,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各筒状部连结。
[0016] 优选的是,质量体构成为在筒状部件内滚动。根据该构成,能够减小质量体在筒状部件内移动时产生的迟滞。
[0017] 优选的是,质量体为球体。
[0018]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质量体具有多个质量体。即,优选的是,动态减振装置具有多个质量体。根据该构成,通过调整质量体的数量,能够使旋转速度变动更适当地衰减。
[0019] 优选的是,动态减振装置还包括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安装于构成液力偶合器的部件,并支承筒状部件。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液力偶合器包括前盖、泵轮、涡轮、锁定装置、输出毂和动态减振装置。前盖被输入扭矩。泵轮固定于前盖。涡轮与泵轮相对。锁定装置配置在前盖与涡轮之间。输出毂输出扭矩。动态减振装置是上述任一种动态减振装置,其安装于涡轮、锁定装置及输出毂中任一方上。
[0021] 发明效果
[0022] 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装置,能够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截面图。
[0024] 图2是动态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25] 图3是表示筒状部件的内部的动态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26] 图4是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0027] 图5是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装置(動吸振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流体継手)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是指动态减振装置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周向是指以动态减振装置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此外,径向是指以动态减振装置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态减振装置的旋转轴和液力变矩器的旋转轴O实质上相同。
[0029] 如图1所示,液力变矩器100包括前盖2、泵轮3、涡轮4、定子5、输出毂(出力ハブ)6、锁定装置7以及动态减振装置8。此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在图1中,发动机配置在液力变矩器100的左侧,变速器配置在液力变矩器100的右侧。
[0030] 前盖2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详细地,前盖2具有圆板部21和周壁部22。周壁部22从圆板部21的外周端部向变速器侧延伸。
[0031] 泵轮(インペラ)3固定在前盖2上。泵轮3具有泵轮壳31和多个泵轮叶片32。泵轮壳31固定在前盖2上。详细地,泵轮壳31焊接在前盖2上。泵轮叶片32安装在泵轮壳31上。
[0032] 涡轮4在轴向上与泵轮3相对配置。涡轮4具有涡轮壳41以及多个涡轮叶片42。涡轮叶片42安装在涡轮壳41上。
[0033] 定子5配置在泵轮3与涡轮4之间,是用于对从涡轮4向泵轮3返回的工作油进行整流的机构。定子5具有定子支架51和定子叶片52。定子支架51经由单向离合器53而被固定轴(图示省略)支承。定子叶片52安装在定子支架51的外周面。
[0034] 输出毂6通过输出轴(图示省略)向变速器侧输出扭矩。输出毂6与涡轮4一体地旋转。详细地,涡轮4通过多个铆钉101而被固定在输出毂6上。输出毂6具有孔部61。输出轴(图示省略)与该输出毂6的孔部61嵌合。详细地,输出轴与输出毂6的孔部61花键嵌合。
[0035] 锁定装置7配置在前盖2与涡轮4之间。锁定装置7构成为将来自前盖2的扭矩向输出毂6传递或者切断该扭矩的传递。锁定装置7包括活塞板71、输入板72、外周侧扭簧73、内周侧扭簧74以及输出板75。
[0036] 活塞板71能够沿轴向在输出毂6上滑动。经由在活塞板71的外周部设置的摩擦件71a,活塞板71与前盖2摩擦配合。
[0037] 从前盖2传递到活塞板71的扭矩被传递到输入板72,并经由外周侧扭簧73和内周侧扭簧74传递到输出板75。输出板75与输出毂6一体地旋转。
[0038] 动态减振装置8是用于使旋转速度变动衰减的装置。动态减振装置8例如被安装在涡轮4上。具体地,动态减振装置8安装在涡轮壳41上。此外,动态减振装置8也可以安装在涡轮4之外的其它部件上。例如,动态减振装置8既可以安装在构成锁定装置7的任一部件上,也可以安装在输出毂6上。
[0039] 图2是从发送机侧观察动态减振装置8的主视图,图3是在筒状部件81上形成有缝隙以便看到筒状部件81的内部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筒状部件81上并没有形成缝隙。
[0040] 如图2及图3所示,该动态减振装置8包括筒状部件81、多个弹性部件82和多个质量体83。此外,动态减振装置8还包括多个连结部件84和支承部件85。
[0041] 筒状部件81为环状。筒状部件81具有多个筒状部81a。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81具有四个筒状部81a。各筒状部81a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弧状。若将该圆弧状的各筒状部81a相互连在一起,则形成环状的筒状部件81。相邻的筒状部81a通过连结部件84连结。优选筒状部件81由钢材形成,更优选由不锈钢钢材或机械结构用碳素钢钢材形成。更具体地,筒状部件81由SUS304或STKM13A等形成。
[0042] 连结部件84是用于连结相邻的筒状部81a的部件。如图4所示,连结部件84具有大径部84a、第一小径部84b以及第二小径部84c。大径部84a配置在相邻的筒状部81a之间。大径部84a被相邻的筒状部81a夹着。详细地,大径部84a的外径大于各筒状部81a的内径。为此,大径部84a无法在各筒状部81a的内部配置。需要注意的是,优选大径部84a的外径与筒状部81a的外径大致相同。
[0043] 第一小径部84b从大径部84a的一面突出到一筒状部81a内。即,第一小径部84b配置在一筒状部81a内。此外,第一小径部84b与一筒状部81a嵌合。具体地,通过使第一小径部84b的外径与筒状部81a的内径几乎相同,能够使第一小径部84b与筒状部81a嵌合。
[0044] 第二小径部84c从大径部84a的另一面突出到另一筒状部81a内。即,第二小径部84c向与第一小径部84b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二小径部84c配置在另一筒状部81a内。此外,第二小径部84c与另一筒状部81a嵌合。具体地,通过使第二小径部84c的外径与筒状部81a的内径几乎相同,能够使第二小径部84c与筒状部81a嵌合。如此,通过第一小径部84b与一筒状部81a嵌合,第二小径部84c与另一筒状部81a嵌合,从而通过连结部件84将两个筒状部
81a连结。
[0045] 如图3所示,各弹性部件82配置在筒状部件81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八个弹性部件82配置在筒状部件81内。各弹性部件82不能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即,各弹性部件82与筒状部件81一体地旋转。此外,各弹性部件82在筒状部件81内伸缩。
[0046] 各弹性部件82限制各质量体83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详细地,各弹性部件82限制各质量体83在周向上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移动。即,各质量体83被限制为只能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伸缩的量。需要注意的是,相对旋转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例如是螺旋弹簧。各弹性部件82沿周向在筒状部件81内延伸。各弹性部件82例如在压缩状态下配置在筒状部件81内。
[0047] 各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详细地,在两个弹性部件82之间配置有连结部件84。于是,一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支承于连结部件84的一侧,另一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支承于连结部件84的另一侧。详细地,一弹性部件82与第一小径部84b抵接,另一弹性部件82与第二小径部84c抵接。通过该连结部件84,各弹性部件82不能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具有这两个弹性部件82和连结部件84的弹性单元80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性单元80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48] 各质量体83配置在筒状部件81内。各质量体83配置在各弹性部件82之间。详细地,各质量体83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单元80之间。更详细地,各质量体83配置在与一弹性单元80的第一小径部84b抵接的弹性部件82和与另一弹性单元80的第二小径部84c抵接的弹性部件82之间。即,在周向上,按连结部件84、弹性部件82、各质量体83、弹性部件82的顺序配置。优选各质量体83无间隙地配置在各弹性部件82之间。即,各质量体83与质量体83或弹性部件82接触。
[0049] 各质量体83能够沿周向移动。各质量体83能够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即,各质量体83在周向上能够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移动。优选地,各质量体83构成为在筒状部件81内滚动。各质量体83通过在筒状部件81内滚动,从而相对于筒状部件81相对旋转。即,各质量体83能够自转,并且也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公转。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通过各弹性部件82,各质量体83相对于筒状部件8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为此,各质量体83相对于筒状部件81只能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伸缩的量。具体而言,各质量体83为球体,更具体而言为钢球。
[0050] 如图1所示,支承部件85安装在构成液力变矩器100的部件上。具体地,支承部件85安装在涡轮壳41上。支承部件85支承筒状部件81。支承部件85大致为环状,内周端部安装在涡轮壳41上。
[0051] 如图5所示,支承部件85具有主体部85a和多个支承部85b。主体部85a为环状,主体部85a的内周端部安装在涡轮壳41上。例如,主体部85a通过焊接等而安装在涡轮壳41上。
[0052] 各支承部85b从主体部85a的外周端向径向外侧突出。各支承部85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优选各支承部85b等间隔地配置。各支承部85b的一面呈沿着筒状部件81的形状的形状。该各支承部85b的一面与筒状部件81粘结。
[0053] 根据以上说明的动态减振装置8,能够使涡轮4的旋转速度变动衰减。即,通过各质量体83及各弹性部件82,能够使筒状部件81的旋转速度变动、进而涡轮4的旋转速度变动衰减。于是,由于该质量体83与以往的惯性环不同,并非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那样的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成品率。
[0054] 变形例
[005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56] 变形例1
[005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经由支承部件85将筒状部件81安装在涡轮壳41上,但也可以不经由支承部件85而直接将筒状部件81安装在涡轮壳41上。
[0058] 变形例2
[00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质量体83是球体,但各质量体83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各质量体83也可以是在周向上延伸的圆柱形。此外,各质量体83也可以在筒状部件81内滑动。
[0060] 符号说明
[0061] 2    前盖
[0062] 3    泵轮
[0063] 4    涡轮
[0064] 6    输出毂
[0065] 7    锁定装置
[0066] 8    动态减振装置
[0067] 81   筒状部件
[0068] 81a  筒状部
[0069] 82   弹性部件
[0070] 83   质量体
[0071] 84   连结部件
[0072] 84a  大径部
[0073] 84b  第一小径部
[0074] 84c  第二小径部
[0075] 85   支承部件
[0076] 100  液力变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