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元件壳体和包括这种操作元件壳体的门内饰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17070.5

文献号 : CN1074282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G·海雷里S·扎特勒

申请人 : 宝马股份公司

摘要 :

已知的操作元件壳体(1)包括:容纳至少一个操作元件(30)的前表面(25);与前表面相对置的后表面(40);第一侧表面(50)和与第一侧表面(50)相对置的第二侧表面(55),所述两个侧表面(50、55)将前表面(25)与后表面(40)连接;连接两个侧表面(50、55)和后表面(40)的底表面(75)以及与底表面(75)相对置的上表面(45),该上表面连接前表面(25)、第一侧表面(50)、第二侧表面(55)和后表面(40)。为了改善操作元件壳体(1)对于突然出现的变形的适应性而规定,所述底表面(75)和/或上表面(45)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减弱部(105),其允许操作元件壳体(1)在机械负荷情况下变形。此外,建议一种包括这种操作元件壳体(1)的门内饰板(5)。

权利要求 :

1.操作元件壳体(1),包括:

-容纳至少一个操作元件(30)的前表面(25);

-与前表面(25)相对置的后表面(40);

-第一侧表面(50)和与第一侧表面(50)相对置的第二侧表面(55),这两个侧表面(50、

55)将前表面(25)与后表面(40)连接;

-将两个侧表面(50、55)与后表面(40)彼此连接的底表面(75);以及-与底表面(75)相对置的上表面(45),该上表面将前表面(25)、第一侧表面(50)、第二侧表面(55)和后表面(4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表面(75)和/或上表面(45)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减弱部(105),该结构减弱部允许操作元件壳体(1)在机械负荷情况下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减弱部(105)是在底表面(75)和/或上表面(45)上的凹口或材料变薄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减弱部(105)具有位于底表面(75)和/或上表面(45)的平面中的L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L状部的第一腿部(110)基本上平行于第一侧表面(50)和/或第二侧表面(55)设置,并且L状部的第二腿部(115)基本上平行于后表面(4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减弱部(105)是圆的或者是三角形的凹口和/或材料变薄部(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和/或材料变薄部(120)设有倒圆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所述凹口的密封装置(12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表面(40)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侧表面(50)、第二侧表面(55)、底表面(75)和上表面(45)可运动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表面(40)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装置(95),该卡锁装置嵌入底表面(75)和/或上表面(45)的凹口(10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两个结构减弱部(105),它们关于操作元件壳体(1)的竖直平面(H)对称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表面(50)和第二侧表面(55)上分别设置有卡锁装置(85、90)。

12.门内饰板(5),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操作元件壳体(1)。

说明书 :

操作元件壳体和包括这种操作元件壳体的门内饰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元件壳体。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有该操作元件壳体的门内饰板。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的操作元件壳体具有前表面、与前表面相对置的后表面、第一侧表面以及与第一侧表面相对置的第二侧表面。两个侧表面将前表面与后表面连接。已知的操作元件壳体的组成部分也包括与两个侧表面和后表面彼此连接的底表面以及与底表面相对置的上表面,该上表面与前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后表面连接。在操作元件壳体内部通常容纳有电子装置,其可通过操作者借助设置在至少一个表面、尤其是前表面上的操作元件来控制。因此,已知借助安装在机动车门内饰板上的操作元件来调节车辆座椅、如其靠背的倾斜度或在座椅加热情况下实现改变座椅表面的温度。基于其设计或其结构,已知的操作元件壳体构造成刚性的。这意味着它们尤其是在安装状态中只能有缺陷地或只能非常有限地变形,即使期望确定的可变形性。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元件壳体,其克服上述缺点。
[0004] 所述任务通过一种操作元件壳体解决。操作元件壳体的底表面和/或上表面因此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减弱部,其允许操作元件壳体在机械负荷情况下变形。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结构减弱部能以有利的方式实现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确定的可变形性。
[0005] 所述任务的一种简单且尤其是在生产技术上优选的解决方案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结构减弱部是在操作元件壳体的底表面和/或上表面上的凹口或材料变薄部。
[0006] 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一种特别简单且因此优选的方案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结构减弱部具有位于底表面和/或上表面的平面中的L状部。
[0007] 在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一种特别优选的方案中规定,所述L状部的第一腿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侧表面和/或第二侧表面设置,并且L状部的第二腿部基本上平行于后表面设置。
[0008] 为了进一步精确或进一步改善允许本发明操作元件壳体变形的力流沿具有结构减弱部表面的分布可规定,所述凹口和/或材料变薄部构造成圆的、尤其是圆形的或者是三角形的、尤其是构造有倒圆边缘。
[0009] 在结构减弱部是凹口的情况下,位于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中的元件、如电子构件可有利地通过至少一个密封所述凹口的密封装置保护以防湿气或灰尘。
[0010] 有时操作元件壳体在实践中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变形。为了避免其部分或完全损坏,在此情况下根据本发明规定,后表面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底表面和上表面可运动的。
[0011] 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在于,所述后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装置,该卡锁装置嵌入底表面和/或上表面的凹口中。此外,这种操作元件壳体非常易于制造,因为各个元件可相互插接。
[0012] 在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中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特别均匀的力流,即至少两个结构减弱部关于操作元件壳体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这尤其是适用于操作元件壳体经受围绕其竖直轴线的弯曲力矩的情况。
[0013]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借助分别设置在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上的卡锁装置安装在门内饰板上。
[0014] 上述任务也通过一种包括上述类型的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门内饰板来解决。与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有关的优点在相应装备的门内饰板中同等适用。应注意,术语“门内饰板”在本发明公开内容意义中不仅指机动车的门饰板,而且也指机动车的任何形式的侧饰板。
[0015] 尽管上文没有明确说明,但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可相互组合,只要是可行的。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对本发明附图进行简要说明。
[0017] 图1为按本发明的门内饰板的透视俯视图,其具有按本发明的、象征性示出的操作元件壳体;
[0018] 图2为从斜上方观察的、未受负荷的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透视图;
[0019] 图3为从斜下方观察的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的透视图;
[0020] 图4A以俯视图示出在图2中所示的操作元件壳体;
[0021] 图4B放大地示出图4A的局部;
[0022] 图5示出在受负荷下的、图4A所示的操作元件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参照图1至5详细地、但非预断地、尤其是非限制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24] 图1象征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该操作元件壳体1安装、如夹扣在机动车15的车门10的门内饰板5上。操作元件壳体1——沿主行驶方向F观察——位于座椅20右侧。应指出,在该图中示例性示出的操作元件壳体1或门内饰板5也可设置在机动车15的任何其它位置上、尤其是在驾驶员侧(未示出)或在其后座中(未示出)。
[0025] 在图2中以从斜上方观察的透视图示出操作元件壳体1。操作元件壳体1具有前表面25,在该前表面中在这里所示示例中设有包括五个按键的操作元件30。该操作元件或这些按键30与位于操作元件壳体1中的、在此未示出的电气和/或电子装置连接并且可触发极不同功能。例如可通过按压一个按键30来接通位于座椅20中的座椅加热和/或按摩功能或者借助另一个按键来调节机动车15中的座椅20并存储。借助同样位于前表面25上的显示装置35可显示例如关于座椅加热达到的温度水平或座椅20的调节位置的状态,如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应注意,在该图中示出的按键30和显示装置35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可任意选择。此外,按键30并非必须存在;更确切地说也可在前表面25上设置其它输入装置、尤其是触摸板或触摸屏。
[0026] 图1中示出的操作元件壳体1构造成基本上细长的并且沿本身已知的笛卡儿车辆定向坐标系的x轴方向延伸,该轴在这里所示示例中平行于主行驶方向F定向。
[0027] 与前表面25相对置地、即相应于车辆定向的笛卡尔坐标系沿y方向平行错开地设置操作元件壳体1的后表面40。前表面25和后表面40通过上表面45、第一侧表面50和第二侧表面55彼此连接。为此在上表面45的外侧设有四个具有卡锁钩60的凹部65,前表面25的相对应的舌片70卡入这些凹部中。
[0028] 在后表面40上设有插头壳体135,从而位于操作元件壳体中的电气和/或电子构件可借助在此未示出的电缆连接到机动车15的车载电子装置和/或电网上。
[0029] 图3以从斜下方观察的透视图示出在图2中所示的操作元件壳体1。底表面75与前表面25、第一侧表面50和第二侧表面55连接。为了连接底表面75与前表面25,可相应地设置由图2已知并设置在凹部65中的卡锁钩60连同舌片70。
[0030] 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表面50和第二侧表面55与底表面75一体构造。但这并非是强制性的;更确切地说第一侧表面50和/或第二侧表面55可作为单独的构件与底表面75连接、如粘接或焊接。
[0031] 操作元件壳体1沿z方向(即竖直方向)在门内饰板5上的可靠固定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借助三个舌片80实现,它们一方面在底表面75上突出、另一方面在上表面45上突出并且可卡入门内饰板5的相对应的开口(未示出)中。操作元件壳体1沿x方向、即水平方向的可靠固定借助设置在第一侧表面50上的卡锁钩85或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二侧表面55上的榫(Feder)90实现,所述榫保持在门内饰板5的相应容纳部(未示出)中。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后表面40也借助榫槽连接固定在上表面45或底表面75上:在此设置在后表面40上的舌片95嵌入上表面45或底表面75的相对应的凹口或凹槽100中。
[0033] 参考图4A借助上表面45的俯视图详细示出舌片95在凹口100中的布置。上表面45关于操作元件壳体1的竖直平面H对称地构造,其中,竖直平面H相应于所选择的规则位于y-z平面中或与之平行。与竖直平面H直接相邻的舌片95这样设置在凹口100中,使得它们沿y方向和z方向被固定,但沿x方向相应地具有间隙。与此相比,与竖直平面H进一步间隔开的舌片95、即与卡锁钩85或榫90相邻的舌片95以其各自与竖直平面H相邻的侧壁抵靠在上表面45上。同时凹口100允许舌片95在其相应远离竖直平面H的区域中具有间隙。总之,因此,在机动车15的正常运行状态中上表面45可靠保持在后表面40上。但在出现负荷时,上表面45可相对于舌片95运动定义的长度,这在下面还将说明。
[0034] 应注意,后表面40与上表面45的这种榫槽连接设计可相对应地构造在后表面40和底表面75的连接中。
[0035] 在图4A中还示出四个结构减弱部105,它们关于竖直平面H对称地设置在上表面45上。在具体情况下结构减弱部105是在上表面45中的凹口。但这并非强制性的,结构减弱部105也可以是在上表面45上的材料变薄部。结构减弱部105允许操作元件壳体1更易于变形,如在下面所说明的。
[0036] 在图4B中可以看到在图4A中所示的右侧结构减弱部105的放大视图。在图4B中所示的上部结构减弱部105构造成L形,第一腿部110横向于后表面30沿x方向延伸,而该结构减弱部105的第二腿部115基本上平行于后表面40沿y方向延伸。第一腿部10或第二腿部15的相应端部被倒圆,以便改善上表面45所在平面中的力流。在图4B中所示的第二结构减弱部105与前表面25相邻并且基本上构造成三角形120。该三角形120也具有倒圆角部,以便改善上表面45内的力流。应指出,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减弱部105的类型、数量和位置是任意选择的并且可根据待预期的负荷情况而不同地定义。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在出现负荷情况时上表面45和底表面75可相对于后表面40运动,且不破坏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的结构单元。
[0037]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结构减弱部105导致设有开口的操作元件壳体1,湿气和/或灰尘可侵入其中。因此,设置有密封装置125、尤其是塑料膜,其覆盖通过结构减弱部105产生的开口。
[0038] 在图1至4B中示出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或按本发明的门内饰板5的正常状态。现在在图5中以俯视图示出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的如下状态,在其中负荷130沿y方向作用于后表面40上。这种情况例如出现在安装于门内饰板5中的操作元件壳体1基于撞向车门10的侧向碰撞而被加载负荷130时。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元件壳体1承受基本上围绕其竖直轴线Y的弯曲应力并变形。基于结构减弱部105,上表面40和底表面75交叠而操作元件壳体1本身不会折断或从门内饰板5折出。上表面45或底表面75的与材料减弱部105相邻的材料实际上用作虚拟旋转接头。因此,位于座椅20上的人(未示出)在此情况下不会受到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的伤害,尤其是在机动车15侧向碰撞的情况下。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的柔性也进一步通过舌片95和凹口100的榫槽布置而增强,因为如图5所示后表面40可相对于第一侧表面50和第二侧表面55基本上平行于前表面25运动。由此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不仅保持了操作元件壳体1的结构,也保持了其功能。因此,有利的是,按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与现有技术公开的操作元件壳体的区别在于沿施加的负荷130方向的柔性或挠性,使得其具有延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减少了在侧向碰撞情况下车辆乘员受伤的危险,因为根据本发明的门内饰板5在碰撞情况或者说在负荷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住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元件壳体1,使得该操作元件壳体不侵入机动车15的内部空间。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通过操作元件壳体1固有的柔性避免了在出现在此考虑的负荷情况时产生尖锐的边缘(未示出)。
[0039] 附图标记列表
[0040] 1       操作元件壳体
[0041] 5       门内饰板
[0042] 10      车门
[0043] 15      机动车
[0044] 20      座椅
[0045] 25      前表面
[0046] 30      按键
[0047] 35      显示装置
[0048] 40      后表面
[0049] 45      上表面
[0050] 50      第一侧表面
[0051] 55      第二侧表面
[0052] 60     卡锁钩
[0053] 65      凹部
[0054] 70      舌片
[0055] 75      底表面
[0056] 80      舌片
[0057] 85      卡锁钩
[0058] 90      榫
[0059] 95      舌片
[0060] 100     凹槽
[0061] 105     结构减弱部
[0062] 110     第一腿部
[0063] 115     第二腿部
[0064] 120     三角形
[0065] 125     密封装置
[0066] 130     负荷
[0067] 135     插头壳体
[0068] F       主行驶方向
[0069] H      竖直平面
[0070] Y      竖直轴线
[0071] x,y,z   车辆定向的笛卡儿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