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20131.3

文献号 : CN1074317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萩原润弥高梨祐介芝崎清茂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尼康

摘要 :

因为在每个装置随意地实施从非可视的波段向可视的波段的转换,所以不能充分利用可视色空间中的色域。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拍摄装置包括:拍摄部,其在可视外波段具有感光灵敏度;生成部,其生成可视外波长信息,该可视外波长信息用于将根据拍摄部的输出信号生成的拍摄数据转换为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是基于拍摄部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定义的;以及处理部,其使可视外波长信息与拍摄数据建立关联。

权利要求 :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部,其在可视外波段具有感光灵敏度;

生成部,其生成可视外波长信息,该可视外波长信息用于将根据所述拍摄部的输出信号生成的拍摄数据转换为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是基于所述拍摄部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定义的;和处理部,其使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与所述拍摄数据建立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带通滤光片,该多个带通滤光片使所述被摄体光束中连续的所述可视外波段的相互不同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是基于由从所述多个带通滤光片通过的所述可视外波段的波段和所述拍摄部的所述感光灵敏度决定的所述输出特性而定义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带通滤光片的各峰值波长及与所述各峰值波长对应的半值宽度、以及根据所述拍摄部的所述感光灵敏度决定的多个可视外原刺激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视外原刺激值与和所述可视色空间的相互不同的区域有关的信息建立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包括用于使所述多个可视外原刺激值与所述可视色空间上的可视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部生成连续的所述可视外波段中的所述感光度特性的下限感光度和上限感光度的信息来作为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感光度与所述可视色空间中的蓝色区域的坐标建立对应,所述上限感光度与所述可视色空间中的红色区域的坐标建立对应。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包括与所述可视色空间中的特定坐标建立对应的基准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坐标是白色基准坐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值是拍摄系统色空间内的值。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带通滤光片是3个以上的带通滤光片,所述基准值是基于所述3个以上的带通滤光片各自的峰值波长而决定的。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部基于由所述拍摄部拍摄的被摄体的光谱来设定所述基准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包括表示与所述拍摄部的输出信号相乘的增益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包括表示用于显示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色域的信息。

15.一种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部,其获取通过拍摄部接收可视外波段的光而拍摄的拍摄数据;

生成部,其生成可视外波长信息,该可视外波长信息用于将所述拍摄数据转换为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是基于所述拍摄部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定义的;和处理部,其使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与所述拍摄数据建立关联。

1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外拍摄数据获取部,其获取可视外拍摄数据,该可视外拍摄数据包括与通过了的可视外波段的每个波段对应的至少3种可视外波长信息;

观察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作为观察对象物的信息的观察信息;和图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观察信息,使可视色空间中的相互不同的区域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分别建立关联来生成彩色图像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信息获取部获取与所述观察对象物的光谱相关的信息来作为所述观察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特性获取部,该特性获取部获取特性信息,该特性信息表示生成了所述可视外拍摄数据的、拍摄部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所述图像生成部基于所述特性信息使所述区域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分别建立关联。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生成部基于色差的识别阈值,使所述区域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分别建立关联。

20.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生成部使所述可视色空间外的区域与所述可视外波长信息的至少1个建立关联。

说明书 :

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对中心波长彼此不同的非可视的3波段分别分配可视的3原色(RGB)的拍摄系统。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2007/083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因为按照各个装置随意地实施从非可视的波段向可视的波段的转换,所以不能充分利用可视色空间中的色域。
[0007]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拍摄装置包括:拍摄部,其在可视外波段具有感光灵敏度;生成部,其生成可视外波长信息,该可视外波长信息用于将从拍摄部的输出信号生成的拍摄数据向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转换,是基于拍摄部相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来定义的;和处理部,其使可视外波长信息与拍摄数据建立关联。
[0008] 此外,上述发明的概要没有列举本发明的全部特征。此外,这些特征组的子组合也能够构成发明。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说明数码相机的构成的图。
[0010] 图2是说明配置在拍摄元件的各光电转换部上的带通滤光片的图。
[0011] 图3是说明拍摄元件的输出特性的图。
[0012] 图4是说明由拍摄元件的输出特性定义的空间的图。
[0013] 图5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0014] 图6是说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色分布的图。
[0015] 图7是说明基准点的图。
[0016] 图8是表示影像文件的文件构造的图。
[0017] 图9是说明带通滤光片的种类与拍摄系统色空间的关系的图。
[0018] 图10是说明带通滤光片与被摄体光谱的关系的图。
[0019] 图1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0020] 图12是表示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的一例的图。
[0021] 图13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0022] 图14是说明颜色分配的一例的图。
[0023] 图15是说明颜色分配的其他例的图。
[0024] 图16是说明颜色分配的其他例的图。
[0025] 图17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0026] 图18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其他例的图。
[0027] 图19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其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发明。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不一定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0029] 图1是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10的构成的图。数码相机10是对可视外波段的被摄体光束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数码相机10包括作为撮影光学系统的撮影透镜20和拍摄元件100。撮影透镜20将沿着光轴21射入的被摄体光束向拍摄元件100引导。数码相机10除了撮影透镜20和拍摄元件100以外,还包括控制部201、A/D转换电路
202、工作存储器203、驱动部204、图像处理部205、系统存储器206、存储卡IF207、操作部
208、显示部209、LCD驱动电路210和通信部211。
[0030] 此外,如图示那样,将与朝向拍摄元件100的光轴21平行的方向设定为Z轴正方向,将在与Z轴正交的平面中朝向纸面内侧的方向设定为X轴正方向,将朝向纸面上方的方向设定为Y轴正方向。与撮影中的构图的关系是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垂直方向。在下面的几个图中,将图1的坐标轴作为基准,以明白各个图的方向的方式显示坐标轴。
[0031] 撮影透镜20由多个光学透镜组构成,使来自场景的被摄体光束在其焦点面附近成像。撮影透镜20可以是相对于数码相机10能够装拆的可换式透镜。该情况下,相机机身作为拍摄装置发挥功能。再者,为了便于说明撮影透镜20,图1中由配置在光瞳附近的假想的1个透镜作为代表来表示。
[0032] 拍摄元件100配置在撮影透镜20的焦点面附近。拍摄元件100是在可视外波段具有感光灵敏度的红外线用的图像传感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一例,拍摄元件100在近红外波段的800nm至2500nm之中的800nm至2000nm的范围内具有感光灵敏度。再者,该近红外波段和感光灵敏度的范围不限定于本例。
[0033] 拍摄元件100包括二维排列的多个像素。多个像素分别包括光电转换部和与该光电转换部对应地设置的带通滤光片。详细而言如后述,本实施方式中,存在3种带通滤光片,在多个光电转换部的每一个设置有任意的带通滤光片。
[0034] 拍摄元件100由驱动部204进行定时控制,将在受光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转换成像素信号并向A/D转换电路202输出。A/D转换电路202将作为拍摄元件100输出的输出信号的像素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通过数字转换而得到的拍摄数据向工作存储器203输出。
[0035] 控制部201起到作为生成红外波长信息的生成部的作用,该红外波长信息是用于将根据拍摄元件100的输出信号而生成的拍摄数据转换为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的可视外波长信息的一例。可视色空间表示由预先设定的表色系处理的颜色的范围。换言之,因为表示表色系所能处理的颜色的范围,所以本说明书中有时也将可视色空间记作显示系统色空间。详细内容后述,但是红外波长信息基于拍摄元件100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来定义。
[0036] 图像处理部205将工作存储器203作为工作空间对拍摄数据实施亮度校正处理等各种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205起到将红外波长信息作为标签信息与实施了各种处理的拍摄数据相关联的处理部的作用。而且,将拍摄数据和红外波长信息建立了关联的影像文件记录在安装于存储卡IF207的存储卡220。
[0037] 控制部201和图像处理部205协作,使用红外波长信息将拍摄数据转换成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转换的详细内容后述。
[0038] 图像处理部205能够通过对3种带通滤光片的波段分别分配相互不同的可视波段,将基于红外波段的拍摄数据转换成可视波段而生成图像数据。
[0039] 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LCD驱动电路210转换成显示信号,显示于显示部209。详细内容后述,例如如水和油那样,即使是在基于可视波段的图像中难以区分颜色的被摄体,在基于红外波段的图像中也能够区分颜色。显示部209还显示用于各种设定的菜单画面。例如,显示关于后述的基准点的设定的菜单画面。此外,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在安装于存储卡IF207的存储卡220中。
[0040] 系统存储器206记录控制数码相机10的程序、各种参数等。本实施方式中,存储有拍摄参数。拍摄参数包括表示光源特性的信息、表示3种带通滤光片的透过率的信息、表示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信息等。表示透过率的信息可以存储为透过率与每隔一定间隔的波段建立了对应的表格,也可以存储为用于计算与波段相应的透过率的函数。
[0041] 操作部208受理用户的操作,将与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01。例如,在与基准点的设定相关的菜单画面显示于显示部209的情况下,根据操作,将与基准点的设定相关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01。用户能够经由操作部208选择基准点的设定方法等。
[0042] 此外,操作部208包括释放开关、十字键、OK键等操作部件。释放开关由能够在按压方向上2阶段地检测的按钮构成。控制部201通过作为第1阶段的按压的SW1的检测来实施撮影准备动作即AF、AE等,通过作为第2阶段的按压的SW2的检测来实施拍摄元件100进行的被摄体像的获取动作。其中,本实施方式中,AF以使被摄体像在红外波段对焦的方式实施。
[0043] 通信部211与其他的装置通信。通信部211根据用户经由操作部208的操作将影像文件发送到其他装置。作为其他装置,能够列举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包括显示部的装置、互联网上的服务器装置等。
[0044] 再者,一系列的撮影序列通过操作部208受理用户的操作并向控制部201输出操作信号而开始。
[0045] 图2是配置于拍摄元件100的各光电转换部上的带通滤光片的说明图。3种带通滤光片分别使被摄体光束之中连续的近红外波段的一部分通过。通过的波段在3种带通滤光片中相互不同。如图示那样,本实施方式中,作为3种带通滤光片设置有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以拜耳阵列的方式对由2像素×2像素构成的4像素101分配。更详细而言,NIR2滤光片分配到左上和右下的2像素,NIR1滤光片分配到左下的1像素,NIR3滤光片分配到右上的1像素。其中,带通滤光片的配置不限定于本例。
[0046] 作为拍摄元件100整体,二维地排列的多个像素分别离散地包括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任一者。因此,拍摄元件100可以说将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分离成各个波段来进行检测。换言之,拍摄元件100将在受光面成像的被摄体像分离成红外波段且相互不同的3个波段来进行光电转换。
[0047] 图3是说明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的图。图3的(a)是说明带通滤光片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图3的(b)是说明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此处,表示将在最大感光度波长下的感光灵敏度设为100而标准化了的情况。其中,为了使说明简单,设在感光灵敏度为100的情况下转换效率为100%。图3的(c)是表示由带通滤光片和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确定的输出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虚线表示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透过率的分布,点划线表示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感光度分布。实线表示输出特性的感光度分布。
[0048] 如图3的(a)所示,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透过率的分布形状分别整体上大致相同。更详细而言,NIR1滤光片从约700nm至约1550nm具有透过率,NIR1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a是1150nm。NIR2滤光片从约950nm至约1800nm具有透过率,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b是1400nm。NIR3滤光片从约1250nm至约2100nm具有透过率,NIR3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c是1650nm。
[0049] 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分别在其他带通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具体而言,NIR1滤光片在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同样,NIR3滤光片在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此外,NIR2滤光片在NIR1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各个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
[0050] 如图3的(b)所示,拍摄元件100从约800nm至约2000nm具有感光灵敏度。更详细而言,感光灵敏度从约800nm至约1050nm急剧上升。感光灵敏度在从约1050nm至约1750nm的范围中是100。感光灵敏度从约1750nm至约2000nm急剧下降。
[0051] 此处,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通过带通滤光片的透过率与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乘法运算来计算。本实施方式中,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定义为具有通过乘法运算而算出的感光灵敏度之中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感光灵敏度(例如1%)的范围。
[0052] 如图3的(c)所示,在从约1050nm至约1750nm的范围中,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是100,所以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透过率直接成为输出特性。另一方面,在从约800nm至约1050nm的范围、和从约1750nm至约2000nm的范围中,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不是100,所以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透过率没有直接成为输出特性。在从约800nm至约1050nm的范围中,输出特性是通过在NIR1滤光片和NIR2滤光片各自的透过率上乘以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而计算的。同样,在从约1750nm至约2000nm的范围中,通过在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各自的透过率上乘以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而计算。作为结果,输出特性的下限值为850nm,上限值为1950nm。
[0053] 图4是说明由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定义的空间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输出特性的范围即非可视的波段与可视的波段同样地处理,定义与可视的CIE表色系对应的假想的表色系。具体而言,将由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定义的区域301(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定义为与后述的色度图的可视区域对应的区域。也就是说,由下限值为850nm至上限值为1950nm的连续的波长定义区域301的曲线部。可视区域一般以马蹄形体现,所以通过使区域301为与可视区域相似形状,能够使区域301与可视区域整体对应。通过这样定义区域301,能够在如后述那样区域301被转换成可视区域的情况下使区域301整体包含于可视区域中,且能够利用可视区域整体。其中,图4将与色度坐标的x、y对应的x’、y’作为坐标轴来进行图示。横轴是x’,纵轴是y’。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区域301模仿可视区域以马蹄形体现,但是其形状不限定于马蹄形。区域301只要包括由后述的区域303表示的三角形即可。
[0054] 定义区域301后,接着设定基准点RefP的坐标(m,n)。详细内容后述,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RefP的坐标(m,n)作为默认位置设定为与后述的基准白色对应的位置。决定下限值、上限值和基准点RefP时,为了将基准点RefP的坐标(m,n)设定为(0.33,0.33),确定基准点RefP与区域301的曲线部的各点处的波长的关系。也就是说,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和峰值波长λc的坐标唯一确定。
[0055] 区域302是由直线连结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和峰值波长λc的各个点的区域。区域302比由后述的区域302表示的区域大。
[0056] 区域303是将连结峰值波长λa和基准点RefP的直线上的点AB、连结峰值波长λb和基准点RefP的直线上的点CD、连结峰值波长λc和基准点RefP的直线上的点EF以直线连结而成的区域。区域303表示实际能够再现的色空间。其中,区域303是红外波段的区域,所以是实际上不能识别为颜色的区域,但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称为色空间。本说明书中,作为与显示系统色空间对应的空间将区域303记作拍摄系统色空间。此外,有时也将区域303与可视色空间对应地记作假想色空间。在拍摄系统色空间中,各带通滤光片通过的红外波段以数值的组合体现。区域303由各带通滤光片的透过率的分布决定。
[0057] 设定基准点RefP的坐标(m,n)后,决定显示的分辨能力。换言之,决定从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和峰值波长λc的各个点至区域303的对应的各顶点为止的距离。也就是说,决定点AB的坐标(a,b)、点CD的坐标(c,d)、点EF的坐标(e,f)。由此,决定区域303的面积即彩度。
[0058] 图5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图。图5的(a)与图4相同。图5的(b)表示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横轴是x,纵轴是y。
[0059] 如上述那样,图5的(a)的区域301与图5的(b)中的表示可视区域的区域401建立对应。具体而言,区域301的下限值850nm与区域401的下限值380nm建立对应,区域301的上限值1950nm与区域401的上限值700nm建立对应。图5的(b)的区域401的曲线部中的各点的波长间的宽度不是固定的。为了将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o,p)设定为(0.33,0.33),决定基准白色RefW与区域401的曲线部的各点处的波长的关系。具体而言,波长间的宽度在380nm至470nm的范围设定得细,在470nm至620nm的范围设定得粗,在620nm至700nm的范围设定得细。图5的(a)的区域301的曲线部中的各点的波长间的宽度也同样,设定为在下限值附近和上限值附近细,除此以外粗。其中,区域401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根据人类的视觉特性决定,所以是固定的。另一方面,详细内容后述,区域301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是红外波段,与人类的视觉特性无关地设定,所以是可变的。
[0060] 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RefP的坐标(m,n)与作为特定坐标的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o,p)建立对应。图5的(a)的区域303(即假想色空间)与图5的(b)的区域403(即可视色空间)建立对应。具体而言,顶点AB的坐标(a,b)与顶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即,顶点AB的坐标(a,b)附近的坐标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顶点CD的坐标(c,d)与顶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即,顶点CD的坐标(c,d)附近的坐标与绿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顶点EF的坐标(e,f)与顶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即,顶点EF的坐标(e,f)附近的坐标与红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如果表示被摄体的坐标映射到区域303,则能够将该坐标转换为区域403的坐标。即,能够转换成可视色。其中,因为区域303的顶点AB位于基准点RefP和峰值波长λa的线上,所以能够确定连结峰值波长λa和顶点AB的直线相对于连结基准点RefP和峰值波长λa的直线的比例。即使是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也能够以相同的比例体现。也就是说,如果确定区域
303的顶点AB和峰值波长λa,则能够决定顶点GH的坐标(g,h)。同样,能够决定顶点IJ的坐标(i,j)、顶点KL的坐标(k,l)。
[0061] 图6是说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色分布的图。图6与图5的(b)同样地表示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横轴是x,纵轴是y。如上述那样,区域403是可视色空间。可视色空间中,颜色连续地变化,但是此处为了使说明简单,如由虚线表示的那样,区域403区分为“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这三个区域。
[0062] 图7是说明基准点RefP的图。图7的(a)是说明被摄体光谱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标准化了的光谱强度。作为被摄体举例油和水。实线表示油的光谱,虚线表示水的光谱。
[0063] 如图示那样,油在900nm至1700nm之间的大范围具有光谱强度。更详细而言,油的光谱强度在从900nm至1350nm附近范围内,虽然在从1150nm附近至1200nm附近之间稍微下降,但是整体上是上升的,从0.1附近上升至1附近。从1350nm附近至1700nm附近范围内,虽然在从1410nm附近至1480附近nm之间暂时上升,但是整体上是下降的,从1附近下降至0.1附近。
[0064] 水的光谱强度在从900nm至1100nm附近范围内从不足0.2上升至1附近。在从1100nm附近至1400nm附近范围内,虽然在从1150nm附近至1270nm附近之间暂时上升,但是整体上下降,从1附近下降到0.2附近。在从1400nm附近至1700nm附近范围内,大致横向推移,在从1650nm附近至1700之间稍微下降。
[0065] 因为油的光谱强度遍及近红外线的波段的比较宽的范围,所以油在转换成可视后的图像中与水相比识别为发白的颜色。另一方面,水的光谱强度至1100nm附近急剧上升,在1250nm附近以后急剧下降,所以至1100nm附近的波段和1200nm附近以后的波段中与油的光谱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因为与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波段相当的光谱强度相对小,所以水在转换成可视后的图像中整体上识别为蓝色系的颜色。
[0066] 图7的(b)、(c)、(d)、(e)是说明基准点RefP的位置的图。此处,为了简化图面仅提取假想色空间来图示。各图中,区域501表示对假想色空间映射了水的区域,区域502表示对假想色空间映射了油的区域。如上述那样,基准点RefP与基准白色RefW建立对应。对水分配的颜色和对油分配的颜色,由基准点RefP与区域501和区域502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
[0067] 图7的(b)的例子中,基准点RefP设定在与图4和图5所示的基准点RefP相同的位置。该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水识别为蓝色系的颜色,油识别为发白的颜色。
[0068] 图7的(c)的例子中,基准点RefP设定在比图7的(b)所示的基准点RefP的位置靠近区域501的位置。因为基准点RefP与区域501的相对距离小,所以水被识别为发白的颜色而不是蓝色系的颜色。另一方面,油与其说被识别为发白的颜色而是被识别为浓黄色。这是因为,由于基准点RefP靠近区域501,即设定为接近蓝色,所以基准点RefP与区域502的相对距离变大。
[0069] 图7的(d)的例子中,基准点RefP设定在比图7的(b)所示的基准点RefP的位置靠近区域502的位置。因为基准点RefP与区域501的相对距离大,所以水被识别为更浓的蓝色。另一方面,油被识别为接近白色的颜色。这是因为,通过使基准点RefP设定为接近区域502,即设定为接近红色,基准点RefP与区域502的相对距离变小。
[0070] 图7的(e)的例子中,基准点RefP设定在比图7的(b)所示的基准点RefP的位置靠近纸面下侧的位置。该情况下,色调产生变化,所以水被识别为蓝绿那样的颜色,油被识别为黄绿那样的颜色。
[0071] 如以上那样,转换成可视后的被摄体的颜色能够通过基准点RefP的位置来调节。通过根据被摄体光谱设定基准点RefP的位置,能够容易辨别被摄体的颜色。如果预先在系统存储器206存储有麦克亚当椭圆等的色差的识别阈值,则可以参照该识别阈值,以容易辨别颜色的方式设定基准点RefP的位置。再者,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举例了水和油的颜色辨别,但是在辨别混入到水中的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在区域501内设定基准点RefP。
[0072] 图7的(f)、(g)、(h)、(i)表示对假想色空间分配的假想的色分布。可视色空间的色分布根据人类的视觉特性决定。因此,不管基准值RefP的位置如何变化,可视色空间的色分布固定。基准值RefP的位置变化时,假想色空间的波长与可视色空间的波长的对应关系变化。例如,在基准值RefP设定于图7的(b)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1150nm与470nm对应,而在基准值RefP设定在图7的(c)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1300nm与470nm对应。也就是说,比红外波段宽的范围的波段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换言之,是指在假设对假想色空间分配了色分布的情况下,蓝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变宽阔。因此,此处,假设通过对假想色空间分配色分布来说明假想色空间的波长与可视色空间的波长的对应关系。
[0073] 图7的(f)表示图7的(b)的基准值RefP的情况下的色分布。该情况下,因为基准值RefP的位置与基准白色RefW的位置对应,所以色分布与图6所示的可视空间的色分布相同。
[0074] 图7的(g)表示图7的(c)的基准值RefP的情况下的色分布。该情况下,因为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近区域501的位置,所以在假想色空间中位于比基准点RefP靠纸面左侧的位置的区域变窄,相反地位于纸面右侧的区域变大。因为与基准点RefP对应的基准白色RefW的位置固定,所以在可视色空间中位于假想色空间的左侧的狭窄的区域分配到相对宽阔的区域。相反地位于假想色空间的右侧的宽阔的区域分配到相对狭窄的区域。于是,在对假想色空间的色分布中,蓝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增大,相反地红色系的颜色和绿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减少。也就是说,通过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区域501的位置,能够使蓝色系的颜色的表现的变化(variation)增加。
[0075] 图7的(h)表示图7的(d)的基准值RefP的情况下的色分布。该情况下,因为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近区域502的位置,所以在假想色空间中位于比基准点RefP靠纸面左侧的位置的区域变宽阔,相反地位于纸面右侧的区域变狭窄。因此,在可视色空间中,位于假想色空间的左侧的宽阔的区域分配于相对狭窄的区域。相反地位于假想色空间的右侧的狭窄的区域分配于相对宽阔的区域。于是,在对假想色空间的色分布中,蓝色系的颜色和绿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减少,相反地红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增加。也就是说,通过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近区域502的位置,能够使红色系的颜色的表现的变化增加。
[0076] 图7的(i)表示图7的(e)的基准值RefP的情况下的色分布。该情况下,因为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近纸面下侧的位置,所以在假想色空间中位于比基准点RefP靠近纸面上侧的区域变宽阔,相反地位于纸面下侧的区域变狭窄。因此,在可视色空间中,位于假想色空间的上侧的宽阔的区域分配于相对狭窄的区域。相反地位于假想色空间的下侧的狭窄的区域分配于相对宽阔的区域。于是,在对假想色空间的色分布中,绿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减少,相反地蓝色系的颜色和红色系的颜色的区域增加。也就是说,通过基准点RefP设定于靠纸面下侧的位置,能够使蓝色系的颜色和红色系的颜色的表现的变化(variation)增加。
[0077] 图8是表示影像文件的文件构造的图。如上述,影像文件具有使作为拍摄数据本身的正式拍摄数据和作为拍摄数据的标签信息的红外波长信息为主要要素的文件构造。
[0078] 红外波长信息如图示那样按照类别分类而记述有各种信息。以下针对主要的信息进行说明。
[0079] 文件信息的类别中记述有种类、大小、图像信息等。具体而言,作为种类记述有“JPG图像”,作为大小记述有“4.09MB”。作为图像信息记述有正式图像数据的x方向和y方向的点数、以及各点具有的色数的比特数。具体而言,作为点数记述有“2020×1624点”,作为比特数记述有“24比特”。
[0080] 撮影信息的类别中记述有撮影日期时间、曝光时间、F值、ISO感光度、焦点距离等。此处,作为撮影日期时间记述有“2014/11/2814:22:22”,作为曝光时间记述有“1/500”,作为F值记述有“4”,作为ISO感光度记述有“200”,作为焦点距离记述有“50mm”。
[0081] 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的类别中记述有光源特性、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峰值波长λc、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2(顶点CD)、原刺激值3(顶点EF)、基准点、亮度校正、色处理、显示色空间、对象波段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等。
[0082] 光源特性表示撮影条件下的光源种类。此处,记为“卤素光”。峰值波长λa是NIR1滤光片的峰值波长。此处,记为“1150nm”。峰值波长λb是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此处,记为“1400nm”。峰值波长λc是NIR3滤光片的峰值波长。此处,记为“1650nm”。能够根据这些峰值波长定义图4中说明的区域302。
[0083] 原刺激值1由NIR1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a及半值宽度和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决定。同样,原刺激值2由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b及半值宽度和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决定,原刺激值3由NIR3滤光片的峰值波长λc及半值宽度和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决定。其中,如图4中已经说明的那样,原刺激值1(顶点AB)位于连结峰值波长λa和基准点RefP的直线上,但是也可以不位于连结峰值波长λa和基准点RefP的直线上。原刺激值2(顶点CD)和原刺激值3(顶点EF)也是同样的。例如也能够根据被摄体和照明环境等任意设定原刺激值1至3中的任一者或者全部。如已经在图4等中说明的那样,将x’、y’作为坐标轴来定义假想的表色系,所以能够用坐标表示原刺激值1、原刺激值2、原刺激值3。更详细而言,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2(顶点CD)和原刺激值3(顶点EF)分别相当于图4中说明的区域303的顶点的坐标。此处,作为原刺激值1(顶点AB)记为“(0.17,0.20)”,作为原刺激值2(顶点CD)记为“(0.13,0.65)”,作为原刺激值3(顶点EF)记为“(0.63,0.35)”。通过使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2(顶点CD)和原刺激值3(顶点EF)分别与例如图5中说明的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顶点IJ和顶点KL的对应的顶点建立对应,能够使假想色空间与可视色空间建立对应。
[0084] 在基准点记载有作为基准点的坐标的“(0.33,0.33)”。该坐标是基准点设定为默认的情况下的坐标,是与基准白色对应的坐标。在由用户设定了基准点的情况下,记为设定了的基准点的坐标。在亮度校正中记载有“γ=1”。
[0085] 色处理表示显示的分辨能力。色处理中记载有“水与油的分离”。根据该信息,能够决定与成为颜色辨别的对象的被摄体相应的增益,能够决定显示的分辨能力。
[0086] 显示色空间表示应由显示系统设定的色域。此处,在显示色空间记载有“sRGB”。该信息包括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和sRGB的3个原刺激值的坐标。以图5中说明的可视色空间为例,作为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o,p)记载(0.33,0.33)。此外,此处,作为顶点GH的坐标(g,h)记载(0.14,0.06),作为顶点IJ的坐标(i,j)记载(0.20,0.68),作为顶点KL的坐标(k,l)记载(0.63,0.32)。如果在显示色空间记载有表示AdobeRGB等其他色域的信息,则作为3个原刺激值记载与上述不同的值。详细内容后述,根据显示色空间的信息,能够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能够使基准点与基准白色建立对应。
[0087] 对象波段的下限值和上限值表示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的范围。此处,作为下限值记载有“850nm”,作为上限值记载有“1950nm”。如上述那样,根据该信息定义图4中说明的区域301。
[0088] 生成以上那样的红外波长信息时,只要确定向通用的图像格式的转换规则,就能够根据该转换规则将红外波长信息转换成通用的图像格式。也就是说,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进行从假想色空间向可视色空间的对应关联时,能够对与特定的被摄体相关的红外波长信息实施相同的转换。由此,对特定的被摄体对应关联可视的特定的颜色。因为相同的被摄体以相同的颜色显示,所以能够确保播放的再现性。例如作为被摄体的水能够以蓝色系的颜色显示,能够以发白的颜色显示油。此外,不管显示装置的种类如何,都能够确保播放的互换性。根据以上内容,作为为了向通用的图像格式转换而需要的信息也能够生成红外波长信息。
[0089] 以上的说明中,拍摄元件100包括作为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分别为850nm、1950nm的3种带通滤光片,但是也可以包括其他带通滤光片。以下,详细说明。
[0090] 图9是说明带通滤光片的类别和拍摄系统色空间的关系的图。图9的(a)是表示已经说明的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的感光度分布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输出特性的下限值是850nm,上限值是1950nm。图9的(b)是为了简化附图而将图4所示的图之中区域301、区域302和区域303提取的图。图9的(c)是表示包括其他3种带通滤光片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特性的感光度分布的图。设置于该拍摄元件的3种带通滤光片的半值宽度比设置于拍摄元件100的3种带通滤光片的半值宽度狭窄。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输出特性的下限值是1000nm,上限值是1800。图9的(d)是表示与图9的(c)所示的输出特性相应的、与区域301、区域302和区域303对应的区域601、区域602和区域603的图。
[0091] 在已经说明的可视色空间中,越从基准白色RefW远离颜色的纯度越增加。换言之,可视色空间的区域越宽,越能够表现更高纯度的颜色。可以说在生成基于红外波段的图像的情况也相同。即,假想色空间的区域越宽,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区域越宽,结果是能够表现更高纯度的颜色。
[0092] 比较图9的(a)的感光度分布和图9的(c)的感光度分布时,可知图9的(c)的感光度分布所示的各感光度分布的半值宽度比图9的(a)所示的各感光度分布的半值宽度狭窄。因此,作为输出特性具有图9的(c)的感光度分布的拍摄元件的各像素,具有基于进一步被限制了的波段宽度的波长的像素值。其结果是,能够表现更高纯度的颜色。因此,图9的(d)的假想色空间的区域603的面积即彩度比图9的(b)的假想色空间的区域303的面积即彩度大。
[0093] 再者,本例中,图9的(a)所示的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与图9的(c)所示的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相互不同,区域301的形状与区域601的形状相同。也就是说,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可变,在区域301和区域601,相邻的波长间的刻度宽度不同。
[0094] 以上的说明中,拍摄元件100是包括3种带通滤光片的构成,也可以是还包括其他3种带通滤光片的构成。即,也可以混合设置2种滤光片组件。该情况下,可以根据被摄体选择容易进行颜色辨别的滤光片组件。通过在分光的阶段产生一定程度的色调的差异,在调节基准点的位置的阶段能够期待更有效的处理,以使得容易进行颜色辨别。
[0095] 图10是说明带通滤光片和被摄体光谱的关系的图。本例中,拍摄元件100在从700nm至2000nm的范围中具有感光灵敏度。图10的(a)是表示已经说明的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的感光度分布和被摄体P及被摄体Q的光谱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输出特性的下限值是850nm,上限值是1950nm。图10的(b)是为了简化附图而将图4所示的图之中区域301、区域302和区域303提取出的图。图10的(c)是表示选择了另外3种带通滤光片的情况下的输出特性的感光度分布和被摄体P及被摄体Q的光谱的图。图10的(c)所示的感光度分布的波形和图10的(a)所示的感光度分布的波形大致相同。但是,另外3种带通滤光片与图3所示的带通滤光片相比,使更短波长侧的波段通过。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感光灵敏度。输出特性的下限值是700nm,上限值是1800nm。峰值波长λd是1000nm,峰值波长λe是1250,峰值波长λf是1500。图10的(d)是表示与图10的(c)所示的输出特性相应的、与区域301、区域302和区域303对应的区域701、区域702和区域703的图。此外,图10的(b)和图10的(d)中,区域p表示对假想色空间映射了被摄体P的区域,区域q表示对假想色空间映射了被摄体Q的区域。
[0096] 根据如何对被摄体P和被摄体Q的光谱设定滤光片,对假想色空间映射被摄体P和被摄体Q的区域产生变化。比较图10的(a)和图10的(c)时,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t比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r宽。同样地,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u比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s宽。
[0097] 如图10的(c)所示,在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比较小的地方设定滤光片时,如图10的(d)所示那样,区域p和区域q映射于相互靠近的区域。因为色调没有产生大的差异,所以可能存在颜色辨别变得困难的情况。
[0098] 另一方面,如图10的(a)所示,在被摄体P与被摄体Q的间隙比较大的地方设定滤光片时,如图10的(b)所示那样,区域p与区域q映射于相互远离的区域。因为色调产生差异,所以容易进行颜色辨别。
[0099] 图11是表示数码相机10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流程在用户打开电源时开始。
[0100] 控制部201判断是否按下了SW1(步骤S101)。在判断为按下了SW1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是),控制部201判断是否按下了SW2(步骤S102)。在判断为按下了SW2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控制部201进行撮影处理(步骤S103)。
[0101] 控制部201从系统存储器206读出表示3种带通滤光片的透过率的信息、表示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信息作为拍摄参数。然后,计算输出特性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步骤S104)。例如,如与图3关联地说明的那样,通过带通滤光片的透过率与拍摄元件100的感光灵敏度的乘法运算来计算输出特性。由此,定义图4所示的区域301。
[0102] 控制部201判断是否有从用户对基准点的指示(步骤S105)。在判断为有对基准点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是),依照来自用户的指示设定基准点(步骤S106)。例如,如与图7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在假想色空间内设定基准点。在判断为没有对基准点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否),在默认的位置设定基准点(步骤S107)。例如,如与图5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在与基准白色对应的位置设定基准点。
[0103] 图像处理部205对通过数字转换而得到的拍摄数据实施各种处理,由此生成正式拍摄数据(步骤S108)。另一方面,控制部201生成红外波长信息(步骤S109)。例如依照图8所示的格式生成红外波长信息。
[0104] 图像处理部205通过将红外波长信息与正式拍摄数据建立关联(步骤S110)而文件化,生成影像文件(步骤S111)。图像处理部205将影像文件存储在存储卡220中(步骤S112)。控制部201将红外波长信息转换成可视色空间信息(步骤S113)。例如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将假想色空间转换成可视色空间,或者将基准点转换成基准白色。图像处理部205参照可视色空间信息,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对正式拍摄数据实施图像处理(步骤S114),利用LCD驱动电路210将图像处理后的数据转换成显示信号后,显示于显示部209(步骤S115)。控制部201判断电源是否已关闭(步骤116),如果判断为电源打开没变(步骤S116中为否),则转移到步骤S101,如果判断为电源已关闭(步骤S116中为是),则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0105] 以上的说明中,控制部201将红外波长信息作为标签信息与拍摄数据建立了关联,但是也可以作为链接文件与拍摄数据建立关联。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可视的表色系举例了CIE表色系,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表色系。
[0106] 以上的说明中,作为拍摄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10是包括显示部209的构成,但是拍摄装置也可以是不包括显示部209的构成。该情况下,拍摄装置也可以对包括显示部的其他装置发送影像文件。其他装置能够通过执行从图11的步骤S113至步骤S115的处理而将基于红外波长的拍摄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来显示。
[0107] 以上的说明中,带通滤光片设置于拍摄元件100,但是带通滤光片的配置地方不限定于拍摄元件100。带通滤光片作为滤光片组件也可以与光轴21交叉地设置于撮影透镜20的后级。该情况下,控制部201根据用户的设定在被摄体光束的范围内依次配置3种带通滤光片,并且与各自的配置同步地进行撮影动作。而且,图像处理部205从拍摄元件100依次获取3个拍摄数据来作为由全部像素的拍摄数据构成的拍摄层数据。根据使用了滤光片组件的构成,能够对全部像素获取与3种带通滤光片分别对应的拍摄数据,所以也可以不进行上述的插补处理。
[0108] 数码相机10是可换透镜式的数码相机,在滤光片组件与可换透镜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下,拍摄参数可以存储在可换透镜内的透镜存储器中。相机机身可以从透镜存储器获取拍摄参数。
[0109] 以上的说明中,基准点与基准白色建立了对应,但是因为基准点总归是以分离颜色的目的设定的点,所以也可以不必与基准白色建立对应。例如,在对两个被摄体进行颜色辨别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在对假想色空间映射的两个被摄体的区域的正中。此外,基准点设定在区域303内,但是若设定在区域302内,则也可以设定在区域303外。以上的说明中,基准点的坐标通过用户的设定可变,也可以是固定的。该情况下,图8中说明的格式中也可以没有基准值的项目。此外,根据使拍摄数据的各像素值与可视的哪个波段建立关联的观点,也可以没有顶点AB、顶点CD和顶点EF的项目。以上的说明中,通过设定对象区域的下限值、上限值和基准点的三点,唯一地确定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峰值波长λc的位置,但也可以设定下限值及上限值和基准点以外的点这三点。例如,也可以通过设定峰值波长λb的坐标,唯一地规定剩余的峰值波长λa和峰值波长λc。
[0110] 以上的说明中,假想色空间是将横轴设为x’、纵轴设为y’而定义的,但因为假想色空间原本将红外波长区域的空间假想地定义为色空间,所以也可以将横轴和纵轴分别定义为其他的轴。以上的说明中,将从区域301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波长的刻度宽度设定为与区域401相同的形态,但是也可以设定为均等宽度。以上的说明中,区域301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是可变的,但是下限值和上限值也可以是固定的。该情况下,区域301的形状可变。
[0111] 以上的说明中,为了使假想色空间和可视色空间建立对应,在使对象波段的下限值彼此和上限值彼此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基础上,使基准点和基准白色建立了对应,但是也可以使假想色空间中的3个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中的3个原刺激值建立对应,且使基准点和基准白色建立对应。该情况下,对象波段的下限值彼此和上限值彼此分别也可以不必须建立对应。这是因为,马蹄形的区域401只不过是由单色光规定的范围,可视色空间在区域403体现。此外,也可以在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情况下,在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中记载表示分别与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的信息。
[0112] 图12是表示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的一例的图。图12的(a)的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的类别中,除了已经在图8中说明的光源特性、峰值波长λa、峰值波长λb、峰值波长λc、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2(顶点CD)、原刺激值3(顶点EF)、基准点、亮度校正、色处理、显示色空间、对象波段的下限值和上限值,还记载有对应原刺激值1(顶点GH)、对应原刺激值2(顶点IJ)、对应原刺激值3(顶点KL)。其中,假想色空间的顶点(即顶点AB、顶点CD、顶点EF)、可视色空间的顶点(即顶点GH、顶点IJ、顶点KL)、基准点RefP和基准白色RefW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
[0113] 对应原刺激值1(顶点GH)表示与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1建立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同样地,对应原刺激值2表示与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2建立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对应原刺激值3表示与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3建立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此处,作为对应原刺激值1记载顶点GH的坐标“(0.14,0.06)”,作为对应原刺激值2记载顶点IJ的坐标“(0.20,0.68)”,作为对应原刺激值3记载顶点KL的坐标“(0.63,0.32)”。也就是说,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1(顶点AB)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建立对应,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2(顶点CD)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IJ建立对应,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3(顶点EF)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KL建立对应。此外,基准点RefP的坐标与(0.33,0.33)建立对应。再者,如已经说明的那样,(0.33,0.33)是设定为默认的情况下的基准点RefP的坐标,用户能够自由设定基准点的坐标。即使在该情况下,基准点RefP的坐标也与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即(0.33,0.33)建立对应。
[0114] 此外,如已经在图8中说明的那样,显示色空间包括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因此,根据该信息,能够使基准点RefP的坐标与基准白色RefW的坐标建立对应。再者,如后述那样,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的对应关联的组合不是唯一的。因此,该例子中,为了唯一确定对应关系,记载有表示建立了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的信息。与使假想色空间和可视色空间建立对应的情况相同,如果表示被摄体的坐标映射于区域303,则能够将该坐标转换成区域403的坐标。即,能够转换成可视色。
[0115] 以上的说明中,假想色空间的各个3原刺激值通过对应刺激值1、对应刺激值2、对应刺激值3与对应的可视色空间的原刺激值建立了对应,但是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建立关联。例如,通过利用3原刺激值的记载的顺序,能够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具体而言,第一个记载的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的坐标(0.14,0.06)建立对应,第二个记载的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IJ的坐标(0.20,0.68)建立对应,第三个记载的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KL的坐标(0.63,0.32)建立对应。
[0116] 此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如果作为显示色空间记载为“sRGB”,则作为顶点GH的坐标(g,h)记载为(0.14,0.06),作为顶点IJ的坐标(i,j)记载为(0.20,0.68),作为顶点KL的坐标(k,l)记载为(0.63,0.32),另一方面,如果记载有表示其他色域的信息,则作为3个原刺激值记载与上述不同的值。即,作为显示色空间记载的信息和可视色空间中的3个原刺激值一一对应。因此,在利用3原刺激值的记载顺序的情况下,即使不对每个图像数据记载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只要指定显示色空间即可。显示系统能够依照与上述的3原刺激值的记载顺序相关的规则,根据指定的显示色空间将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
[0117] 以已经说明的图12的(a)为例,以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2(顶点CD)、原刺激值3(顶点EF)的顺序记载。因此,即使没有记载对应刺激值1,第一个记载的原刺激值1(顶点AB)也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的坐标(0.14,0.06)建立对应。同样,即使没有记载对应刺激值2,第二个记载的原刺激值2(顶点CD)也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IJ的坐标(0.20,0.68)建立对应,即使没有记载对应刺激值3,第三个记载的原刺激值3(顶点EF)也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KL的坐标(0.63,0.32)建立对应。如以上那样,通过利用3原刺激值的记载顺序,在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情况下,图12的(a)的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也可以不包括对应刺激值1、对应刺激值2、对应刺激值3。
[0118] 以上的说明中,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分别根据波长建立了对应。即,短波长侧的原刺激值彼此建立了关联,长波长侧的原刺激值彼此建立了关联,短波长侧与长波长侧之间的波长的原刺激值彼此建立了关联,但是对应关联不限定于此。以下详细说明。以下的例子中,说明通过利用3原刺激值的记载的顺序,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情况。因此,如图示那样,图12的(b)的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不包括对应刺激值1、对应刺激值2、对应刺激值3。再者,可以说在使用对应刺激值1、对应刺激值2、对应刺激值3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的情况也同样。
[0119] 图12的(b)的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中的3原刺激值的记载顺序与图12的(a)的拍摄系统色空间信息中的3原刺激值的记载顺序不同。具体而言,依照原刺激值2(顶点CD)、原刺激值1(顶点AB)、原刺激值3(顶点EF)的顺序记载。因此,第一个记载的原刺激值2(顶点CD)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的坐标(0.14,0.06)建立对应。同样地,第二个记载的原刺激值1(顶点AB)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IJ的坐标(0.20,0.68)建立对应,第三个记载的原刺激值3(顶点EF)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KL的坐标(0.63,0.32)建立对应。通过以上那样对应关联,能够使分配到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的颜色变化。具体而言,因为原刺激值2(顶点CD)的坐标(0.13,0.65)与顶点GH的坐标(0.14,0.06)建立对应,所以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因为原刺激值1(顶点AB)的坐标(0.17,0.20)与顶点IJ的坐标(0.20,0.68)建立对应,所以与绿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因为原刺激值3(顶点EF)的坐标(0.63,0.35)与顶点KL的坐标(0.63,0.32)建立对应,所以与红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
[0120] 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可视外波段举例了近红外波段,但是只要是可视外的波段也可以是其他的波段。例如,拍摄元件100在紫外波段具有感光灵敏度的情况下,控制部201能够生成用于使基于紫外波段的拍摄数据转换成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的紫外波长信息。
[0121] 图13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图。图13的(a)是说明由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定义的空间的图。与图4同样,将与色度坐标的x、y对应的x’、y’作为坐标轴进行图示。横轴是x’,纵轴是y’。本例中,作为一例,输出特性的下限值为200nm,上限值为400nm。即,由输出特性定义的空间是紫外波段的空间。图13的(b)表示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横轴是x,纵轴是y。本例中,说明了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对应,并且使基准点与基准白色建立对应的情况。
[0122] 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1即顶点AB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GH建立对应。同样地,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2即顶点CD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IJ建立对应,假想色空间的原刺激值3即顶点EF与可视色空间的顶点KL建立对应。此外,基准点RefP与基准白色RefW建立对应。与红外波段的情况相同,只要表示被摄体的坐标映射于区域303,就能够将该坐标转换成区域403的坐标。即,能够转换成可视色。
[0123] 以上的说明中,NIR1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在NIR2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NIR2滤光片在NIR1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各自的峰值波长具有透过率,但是图3的(c)中已经说明的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例如具有1%以上的感光灵敏度的范围)中,优选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全部具有1%以上的透过率。根据这样的构成,设置有NIR1滤光片的像素在1150nm附近具有高感光度,并且在上限值附近也多少具有感光度。同样地,设置有NIR2滤光片的像素在1400nm附近具有高感光度,并且在下限值和上限值附近也多少具有感光度,设置有NIR3滤光片的像素在1650nm附近具有高感光度,并且在下限值附近也多少具有感光度。
[0124] 在图像处理部205将基于红外波段的拍摄数据转换成可视波段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不仅使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分别与相互不同的可视波段建立对应,还使用各个波段的像素信号转换成可视波段的像素信号。例如,除了该像素信号还使用NIR2滤光片的波段的像素信号和NIR3滤光片的波段的像素信号将NIR1滤光片的波段的像素信号转换成可视波段的像素信号。这样,通过使用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全部波段的像素信号,能够进行分辨能力高的颜色表现。
[0125] 为了提高颜色表现的分辨能力,如上述那样,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中,优选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全部具有1%以上的透过率。但是,提高颜色表现的分辨能力的构成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至少是在作为最短波长侧的NIR1滤光片的波段的峰值波长中,重复了作为最长波长侧的NIR3滤光片的波段的构成。具体而言,作为NIR1滤光片的波段的峰值波长的1150nm中,NIR3滤光片也可以具有1%以上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可以是至少在作为最长波长侧的NIR3滤光片的波段的峰值波长中重复了最短波长侧的NIR1滤光片的波段的构成。具体而言,在作为NIR3滤光片的波段的峰值波长的1650nm中,NIR1滤光片也可以具有1%以上的透过率。即使这样组合,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也至少在包括各个峰值波长的范围的波段相互重复,所以能够以多色进行颜色表现。
[0126] 图14是说明颜色分配的一例的图。图14的(a)与图5的(a)相同,图14的(b)与图5的(b)相同。
[0127] 图14的例子中,点AB的坐标(a,b)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即,点AB的坐标(a,b)附近的坐标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即,点CD的坐标(c,d)附近的坐标与绿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即,点EF的坐标(e,f)附近的坐标与红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
[0128] 如使用图7的(a)已经说明的那样,水的光谱强度急剧上升直至1100nm附近,1250nm附近之后急剧下降,因此至1100nm附近的波段和1200nm附近以后的波段中与油的光谱强度存在大的差异。因为与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的波段相当的光谱强度相对小,所以水Objw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点GH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整体上识别为蓝色系的颜色。另一方面,因为油的光谱强度遍及近红外线的波段的比较宽的范围,所以油Objo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基准白色RefW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与水相比识别为稍微发白的颜色。
[0129] 图15是说明颜色分配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5的(a)与图5的(a)相同,图15的(b)与图5的(b)相同。
[0130] 图15的例子中,点AB的坐标(a,b)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即,点AB的坐标(a,b)附近的坐标与绿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即,点CD的坐标(c,d)附近的坐标与红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即,点EF的坐标(e,f)附近的坐标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
[0131] 该例子中,水Objw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点IJ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整体上识别为绿色系的颜色。另一方面,油Objo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基准白色RefW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与水相比识别为稍微发白的颜色。
[0132] 图16是说明颜色分配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6的(a)与图5的(a)相同,图16的(b)与图5的(b)相同。
[0133] 图16的例子中,点AB的坐标(a,b)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即,点AB的坐标(a,b)附近的坐标与红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即,点CD的坐标(c,d)附近的坐标与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即,点EF的坐标(e,f)附近的坐标与绿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
[0134] 该例子中,水Objw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点KL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整体上识别为红色系的颜色。另一方面,油Objo在表色系色度图中映射于靠近基准白色RefW的位置。由此,转换为可视后的图像中与水相比识别为稍微发白的颜色。
[013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如何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关联,能够以不同的颜色表示观察对象物。已知人类一般对蓝色系和红色系的颜色的不同比对绿色系的颜色敏感。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对水和油进行颜色辨别的观察信息表示使点AB的坐标(a,b)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使点CD的坐标(c,d)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使点EF的坐标(e,f)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图像处理部205通过根据该观察信息进行颜色分配,能够对点KL即红色系的颜色分配与相当于NIR1滤光片、NIR2滤光片和NIR3滤光片各自的波段的光谱强度之中最强的光谱强度对应的原刺激值。再者,也可以以如下方式生成观察信息:表示点AB的坐标(a,b)与点GH的坐标(g,h)即蓝色系的颜色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如以上那样,通过根据被摄体光谱,与人类的视觉特性配合地适当改变颜色的对应关联,能够在可视图像中容易对被摄体进行颜色辨别。
[0136] 图17是表示数码相机10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本流程在用户打开电源时开始。再者,通过已经说明的与观察对象物的设定相关的菜单画面,设定水和油来作为成为颜色辨别的对象的2个观察对象物,用户对水和油进行撮影。
[0137] 控制部201判断是否按下了SW1(步骤S201)。在判断为按下了SW1的情况下(步骤S201中为是),控制部201判断是否按下了SW2(步骤S202)。在判断为按下了SW2的情况下(步骤S202中为是),控制部201进行撮影处理(步骤S103)。
[0138] 图像处理部205对通过数字转换而得到的拍摄数据实施各种处理,由此生成正式拍摄数据(步骤S204)。图像处理部205从系统存储器206获取与设定的观察对象物对应的观察信息(步骤S205)。此处,获取用于对水和油进行颜色辨别的观察信息。图像处理部205获取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步骤S206)。图像处理部205使用获取的观察信息以及假想色空间和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来决定颜色分配(步骤S207)。如图14-16中已经说明的那样,例如使点AB的坐标(a,b)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使点CD的坐标(c,d)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使点EF的坐标(e,f)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而且,根据决定了的颜色分配,对正式拍摄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彩色图像数据(步骤S208)。
[0139] 在利用LCD驱动电路210将彩色图像数据转换为显示信号后,显示于显示部209(步骤S209)。控制部201判断电源是否关闭(步骤S210),如果判断为电源打开没变(步骤S210中为否),则转移到步骤S201,如果判断为电源关闭(步骤S210中为是),则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0140] 以上的说明中,图像处理部205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分别与可视色空间内的点建立对应,但是也可以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的至少1个与可视色空间外的点建立对应。图18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与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8的(a)与图5的(a)相同。图18的(b)表示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横轴是x,纵轴是y。
[0141] 图18的例子中,点AB的坐标(a,b)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点I’J’是表示可视色空间的区域403外的点。点EF的坐标(e,f)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在区域401中,越向外侧去彩度越高。因此,通过使点CD的坐标(c,d)与比点IJ的坐标(i,j)靠外侧的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能够提高绿色系的彩度。更详细而言,在点CD的坐标(c,d)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观察对象物映射于基准白色RefW附近时,观察对象物整体上以发白的颜色表现,但是通过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映射观察对象物的位置移动到外侧。作为结果,因为以更强的绿色系的颜色表现,从而能够提高观察对象物的着色。
[0142] 以上的说明中,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的至少1个与可视色空间外的点建立了对应,但是也可以不是可视色空间外。例如,对于点IJ的坐标(i,j),只要能够通过在朝向区域401的外侧的方向上实施放大增益来提高彩度,也可以与可视色空间内的点建立对应。再者,可以对点IJ的坐标(i,j)以外的其他原刺激值实施放大增益,也可以对多个原刺激值实施放大增益。
[0143] 以上的说明中,图像处理部205使与最强的光谱强度对应的原刺激值与点KL或者点GH建立了对应,但是在系统存储器206存储有色差的识别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该色差的识别阈值进行对应关联。作为色差的识别阈值的一例,能够使用与麦克亚当椭圆相应的识别阈值。
[0144] 图19是说明拍摄系统色空间和显示系统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9的(a)、(c)与图5的(a)相同。图19的(b)、(d)表示可视的表色系色度图。横轴是x,纵轴是y。图19的(b)、(d)的区域401内的椭圆表示麦克亚当椭圆。
[0145] 图19的(a)和(b)的例子中,与图14的例子同样,点AB的坐标(a,b)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观察对象物Obj1和观察对象物Obj2映射于相同的麦克亚当椭圆内。该情况下,用户对观察对象物Obj1和观察对象物Obj2进行颜色辨别是非常困难的。
[0146] 图19的(c)和(d)的例子中,与图15的例子同样,点AB的坐标(a,b)与点IJ的坐标(i,j)建立对应。点CD的坐标(c,d)与点KL的坐标(k,l)建立对应。点EF的坐标(e,f)与点GH的坐标(g,h)建立对应。观察对象物Obj1和观察对象物Obj2没有映射于相同的麦克亚当椭圆内。该情况下,用户容易对观察对象物Obj1和观察对象物Obj2进行颜色辨别。
[0147] 根据以上内容,图像处理部205可以在观察对象物Obj1和观察对象物Obj2映射于相同的麦克亚当椭圆的情况下变更颜色分配。例如,可以变更为图19的(c)和(d)中说明的颜色分配。由此,能够从难以颜色辨别的颜色转换成容易颜色辨别的颜色。再者,色差的识别阈值不限定于与麦克亚当椭圆对应的识别阈值。例如,也可以是与通用色彩设计等其他原理相应的识别阈值。
[0148] 图像处理部205也可以根据操作部208受理的用户操作,使与区域对应关联的至少1个像素数据的色调、彩度、亮度、灰度特性的任一者或者多个变化。例如通过使色调变化能够转换为更容易颜色辨别的颜色。
[0149] 以上的说明中,观察信息表示了如何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关联,但是也可以是表示观察对象物的光谱本身的信息。该情况下,图像处理部205可以根据拍摄元件100的输出特性和观察信息决定如何使假想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与可视色空间的3原刺激值建立关联。例如,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使与最强的光谱强度对应的原刺激值与点KL或者点GH建立对应。
[0150] 控制部201可以生成作为可视外波长信息的一例的红外波长信息,该可视外波长信息用于使根据拍摄元件100的输出信号生成的拍摄数据转换为可视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详细内容后述,红外波长信息是基于拍摄元件100对于被摄体光束的波长的输出特性即感光度特性而定义的。
[0151] 图像处理部205也可以在存储卡220记录影像文件,该影像文件对实施了各种处理的拍摄数据对应关联了红外波长信息来作为标签信息。而且,也可以使用红外波长信息,将基于红外波段的拍摄数据转换成可视波段而生成彩色图像数据。
[0152]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上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能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添加多种变更或者改良。添加了这样的变更或者改良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明确。
[0153] 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表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和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和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没有特别明示“在···之前”、“先于”等,另外提请注意的是,只要前处理的输出没有用于后处理,就能够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撮影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也不意味着必须以该顺序实施。
[0154] 附图标记说明
[0155] 10数码相机、20撮影透镜、21光轴、100拍摄元件、201控制部、202A/D转换电路、203工作存储器、204驱动部、205图像处理部、206系统存储器、207存储卡IF、208操作部、209显示部、210LCD驱动电路、211通信部、220存储卡、301区域、302区域、303区域、401区域、403区域、501区域、502区域、601区域、602区域、603区域、701区域、702区域、703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