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及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67438.2

文献号 : CN1074333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崇哲

申请人 : 王崇哲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及结构,所述锅具制备方法是对锅具胚体执行表面处理,如形成珐琅层、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植晶与烧结等流程,让纳米Si‑O‑Si分子附着于锅具胚体,产生不粘锅的表面。因此,依上述方法制作的锅具,其结构是在一锅具胚体表面附着一莲花石载体,该莲花石载体的表面有一些微细结构,这些微细结构结合所需的纳米Si‑O‑Si分子,使锅具拥有易清洗、硬度佳、不沾锅且使用时间长等优点,适合炊、蒸、煎、煮、炒、炸等全面性烹饪作业的外表。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提供锅具胚体(10)”步骤后面执行下列的“表面处理(20)”流程:a)形成珐琅层(22):用喷与搪工艺之一,将内含水分、结晶水及有机氧化物的釉料粘附在金属制作锅具胚体(30)的表面,经烧结软化的釉料会附着于锅具胚体形成珐琅层,珐琅层表面坚硬且质地致密、光滑,珐琅层内部存在一些宛如蜂窝般的微细结构(34);

b)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24):去除珐琅层的表面,剩余的部分界定为莲花石载体(36),所述的微细结构(34)分布在莲花石载体(36)的表面;

c)植晶(26):用喷涂方式,将所需的纳米晶体(38)深度浸润于莲花石载体(36)的微细结构(34);以及d)烧结(28):该纳米晶体(38)经过烧结,晶体交织键结晶体、晶体键结莲花石载体以及晶体键结微细结构,在锅具胚体外部形成一具备荷叶效果的表面,拥有不沾、不糊、疏水、吸油且容易清洗的特性。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作的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一锅具胚体(30)表面附着一莲花石载体(36),该莲花石载体(36)的表面有一些微细结构(34),这些微细结构(34)结合所需的纳米晶体(38),该纳米晶体(38)形成荷叶效果的表面,使锅具拥有不沾、不糊、疏水、吸油且容易清洗的特性。

说明书 :

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及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锅具的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以及一种依该方法做出锅具的莲花效应表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生活离不开烹饪。常见锅具烹饪食材,供人食用。但是,食材容易粘锅,不利于清洁。这是因为锅具在制造时,常用的表面处理不外乎下列两种方法:
[0003] 一是铁弗龙处理,先在锅表面冲击出不平、粗细不均的表面,再附着一层氟素树脂。这种方法制作锅具的表面,因为冲击的凹孔浅且小,所以氟素树脂层易脱落,使用寿命短,而且不利于铁铲触碰锅面或是高温烹饪作业。
[0004] 另一种阳极氧化皮膜处理,是在锅面生成一层氧化皮膜。虽然,氧化皮膜可提高锅面的硬度,但容易糊锅,而且不沾锅性能差,也不易清洗。
[0005] 还有一种陶瓷不沾锅,在陶瓷层内含有硅油。虽然硅油是有机材料,却存在高温水解与易挥发等弊端。特别是,陶瓷不沾锅在蒸、煮等高温烹饪作业期间,硅油的挥发,使不沾性急遽下降。
[0006] 再者,自然界存在天然岩石。所述的天然岩石泛指各种天然矿物,历经高温粹炼,整体结构相当坚硬,造就微吸水性结构,拥有特殊的浸润性,侵入的分子越小,侵入程度就越深。
[0007] 其次,自然界的莲叶有疏水或不吸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所述的水珠与叶面维持大约140°的接触角(Contact angle),只要叶面稍微倾斜,水珠就会滚离叶面。滚动的水珠会把一些灰尘污泥的颗粒一起带走,达到自我洁净的效果。即使经过一场倾盆大雨,莲叶的表面总是能保持干燥,这就是莲花总是一尘不染的缘故。因此,莲花效应主要是指莲叶表面有超疏水(Super hydrophobicity)及自洁(Self-cleaning)等特性。
[0008] 因此,如何让锅具拥有宛如岩石般顽强坚硬的特质,兼具莲花效应的表面性能,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锅具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新的表面处理流程,使锅具表面不仅硬度佳,而且拥有宛如莲花般自洁效果,不仅利于清洗,兼具不沾以及适合炊、蒸、煎、煮、炒、炸等全面性烹饪作业的特性。
[0010]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提供锅具胚体”步骤后面执行下列的“表面处理”流程:
[0011] a)形成珐琅层:用喷与搪工艺之一,将釉料粘附在金属制作锅具胚体的表面,经烧结软化的釉料会附着于锅具胚体形成珐琅层,珐琅层表面坚硬且质地致密、光滑,珐琅层内部存在一些宛如蜂窝般的微细结构;
[0012] b)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去除珐琅层的表面,剩余的部分界定为莲花石载体,所述的微细结构分布在莲花石载体的表面;
[0013] c)植晶:用喷涂或布满二方式之一,将所需的纳米晶体深度浸润于莲花石载体的微细结构;以及
[0014] d)烧结:该纳米晶体经过烧结,依架桥现象使晶体交织键结晶体、晶体键结莲花石载体以及晶体键结微细结构,在锅具胚体外部形成一具备荷叶效果的表面,拥有不沾、不糊、疏水、吸油且容易清洗的特性。
[0015] 所述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其中,该纳米晶体是硅晶体,能够通过下列方程式制作纳米Si-O-Si分子:
[0016] M-O-R+H2O→M-OH+R-OH;
[0017] M-OH+HO-M→M-O-M+H2O;
[0018] M-O-R+HO-M→M-O-M+R-OH。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方法制作的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一锅具胚体表面附着一莲花石载体,该莲花石载体的表面有一些微细结构,这些微细结构结合所需的纳米晶体,该纳米晶体形成荷叶效果的表面,使锅具拥有不沾、不糊、疏水、吸油且容易清洗的特性。
[0020] 所述的锅具结构,其中,该纳米晶体是指Si-O-Si分子。
[0021] 所述的釉料,主要是由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和着色剂彼此混合组成,在高温下熔融在一起,历经冷却、干燥且磨成粉状。当搪瓷釉料软化且附着在锅具胚体上,会形成结实而有光泽的玻璃状物质层,兼具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及导热均匀等优点。
[0022] 该纳米晶体历经水解、缩合、聚合等反应,可从溶液状态(Solution)而形成胶体状态(Gelation),称为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所述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可混合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兼具陶瓷材料的高强度及耐热性质,以及高分子材料良好的韧性和加工性质。
[0023] 凭借莲花石载体的物理结构,让锅具表面具备吸油/排水效果,产生不粘锅的特点,兼具易清洁、高硬度、耐铁铲、耐高温、耐腐蚀、均温以及保温等特性,即使锅面被锅铲碰触,也不会降低莲花表面的使用期限,比传统式锅具更适合于炒、煎等高温的烹饪作业。
[0024] 接着,基于图式详述相关的实施例,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相信本发明上述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刻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锅具的制作流程图。
[0026] 图2~图5是依图1流程制作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提供锅具胚体10;成品12;表面处理20;形成珐琅层22;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24;植晶26;烧结28;锅具胚体30;珐琅层32;微细结构34;莲花石载体36;纳米晶体38;砂粒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在图1中,阐明本发明具有莲花效应表面的锅具制备方法,是在“提供锅具胚体10”与“成品12”二步骤之间添加“表面处理20”的流程,实现锅具拥有莲花效应的表面。
[0029] 在“提供锅具胚体10”步骤中,可选购所需的锅具胚体30,如图2。当然,自行制作的锅具胚体30,也是选项之一。
[0030] 在图1中,该“表面处理20”步骤涵盖:“形成珐琅层22”、“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24”、“植晶26”与“烧结28”等程序,使锅具胚体拥有莲花效应的表面。接下来,配合图3~图5做详细地陈述。
[0031] 如图1、图3所示,在“形成珐琅层22”步骤中,用喷与搪工艺之一,将釉料粘附在金属制作锅具胚体30的表面,经烧结软化的釉料会附着于锅具胚体30形成珐琅层32。
[0032] 该釉料主要是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及着色剂组成,将其混合后经高温融溶在一起,经冷却、干燥且磨成粉状且粘附在锅具胚体30外表。再以高温进行二次烧结,使釉料软化附着在锅具胚体30上,形成结实、有光泽的坚硬珐琅层32,具备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及传热均匀等优点。
[0033] 釉料内含水分、结晶水及有机氧化物。在烧结期间,水分、结晶水及有机氧化物挥发或释出一连串气体,以致釉料包覆水分、结晶水及有机氧化物的部位剩余一些气室。因为气体通常会从釉料底面往表面方向乱窜,所以气室与气室之间往往存在一道或以上的狭缝,才不会阻碍气体在釉料内部流动。即使釉料融溶而紧密地结合金属制锅具胚体30形成珐琅层32,气室与狭缝也不会完全消失。因此,该珐琅层32表面质地坚硬、致密而且光滑,内部存在许多宛如蜂窝般微细结构34。
[0034] 如图1所示,在“蜂窝式微细结构重现24”步骤中,刨去图3珐琅层32原来的坚硬表面,可以看见一些气泡般的微细结构34出现在薄的部位。在图4中,珐琅层厚度变薄,也没有光滑面。界定剩余的薄层部位为莲花石载体36。所述的微细结构34类似蜂窝,而且分布在莲花石载体36的表面,具浸润性与可加工等特性。
[0035] 在本实施例,采用微喷技术,以细小的砂粒40去除珐琅层32的表面。某些实施例,可用铣削或切割等手段技术之一,刨除珐琅层32的表面。
[0036] 如图1、图4、图5所示,在“植晶26”步骤采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一纳米大小的晶体,如Si、Al、Ti、Zr等材质。
[0037] 在本实施例,该晶体是二氧化硅,不仅不溶于水、具备疏水性,而且分子结构稳定,即使高温也不容易断链或裂解,容易剪裁至纳米尺寸。当纳米晶体38深度浸润于微细结构34中,二氧化硅被莲花石载体36保护。
[0038] 在“烧结28”步骤中,硅晶体历经烧结打开官能基,依桥接现象(Bridging)使晶体与晶体交织键结,晶体键结莲花石载体36,晶体键结微细结构34。如此,通过莲花石载体36为媒介,使二氧化硅在锅具胚体30外部形成一具备荷叶效果的表面,兼具强度的提升。
[0039] 因为二氧化硅为疏水晶体,具疏水性的化学结构,所以水与成品12后的锅具表面接触时,仿佛莲花叶面般以表面张力形成水珠,除了缩减表面与水的接触面积以外,相对扩大接触角且加强疏水性,同时降低污染颗粒对锅具胚体30表面的附着力,产生不粘效果。
[0040] 其次,二氧化硅结合莲花石载体36的微细结构34后,对水及污染颗粒产生排挤现象,却对食用油脂保有较佳的浸润性,形成极为特殊的「吸油/排水」效果。
[0041] 换句话说,即使是少量的食用油,也能轻易于锅面均匀分布较大的面积,保有增强或长期的不粘功能。因为不吸水,纵使酱料淋在锅面上,也不易糊锅。
[0042] 此处所称的固体表面具有浸润性,是由锅具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来决定。因此,锅具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时,就会产生疏水的特殊性质。相反之,锅具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非常小(必须小于150度),则能产生浸润效果。
[0043] 接着看到下列的方程式,可制造纳米结晶的Si-O-Si分子:
[0044] M-O-R+H2O→M-OH+R-OH(Hydrolysis/水解);
[0045] M-OH+HO-M→M-O-M+H2O(Water Condensation/水凝结);
[0046] M-O-R+HO-M→M-O-M+R-OH(Alcohol Condensation/酒精凝结)。
[0047] 由于纳米(Nano)超微化的Si-O-Si分子,粒径极为细微,可通过微细结构34渗入莲花石载体36内部更深层的部位,取得较佳的附着性。该超微化的Si-O-Si与珐琅均为无机物质,具备耐高温的特性。
[0048] 所述的纳米结晶体不存在碳键,所以炒菜不生化学烟,更有益人体(如肺等呼吸器官)健康。
[0049] 凭借莲花石载体36的物理结构,让锅具表面具备吸油/排水效果,产生不粘锅的特点,兼具易清洁、高硬度、耐铁铲、耐高温、耐腐蚀、均温以及保温等特性,即使锅面被锅铲碰触,也不会降低莲花表面的使用期限,比传统式锅具更适合于炒、煎等高温的烹饪作业。
[0050] 因此,本发明按照上述方法制作锅具的结构体,是在锅具胚体30表面附着一莲花石载体36。该莲花石载体36的表面有一些微细结构34,这些微细结构34结合所需的纳米晶体38(譬如Si-O-Si分子)。该纳米晶体38形成荷叶效果的表面,使锅具拥有不沾、不糊、疏水、吸油且容易清洗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