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13663.7

文献号 : CN1074341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洪钧赖联锋陈晶晶杨文广林跃西

申请人 : 宁德师范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管带的状态,管带控制夹持机构的运动状态;若管带未偏离,管带沿着所述夹持机构向下游输送;若管带偏离,则管带引起夹持机构的运动;基于所述夹持机构的运动,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联动调正机构转动,所述调正机构驱动所述管带朝向与偏离相反的方向旋转;基于管带的复位运动,所述管带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复位运动,所述夹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联动所述调正机构复位。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调正管带,无需手动调正,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够避免偏不及时出现的生产事故。

权利要求 :

1.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管带的状态,管带控制夹持机构的运动状态;若管带未偏离,管带沿着所述夹持机构向下游输送;若管带偏离,则管带引起夹持机构的运动;

基于所述夹持机构的运动,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联动调正机构转动,所述调正机构驱动所述管带朝向与偏离相反的方向旋转;

基于管带的复位运动,所述管带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复位运动,所述夹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联动所述调正机构复位;

所述调正机构包括两个分别竖直设置的调偏滚轴,两个所述调偏滚轴分别设在所述管带的两侧;若管带偏离,所述传动机构联动所述调偏滚轴摆动;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单元、支座与滑道,所述支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支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滚轮;所述管带偏离或复位时,所述管带推动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滑道滑动;

所述夹持单元夹持所述管带的外圆部分,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预紧组件、内夹组件与外夹组件,所述内夹组件与所述外夹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管带的内侧与外侧;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铰链组件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所述第一曲柄摇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铰链组件,所述第二曲柄摇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调偏滚轴;

所述铰链组件包括支撑座、主连杆以及两组连杆组件,所述主连杆与所述连杆组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相对设置,两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主连杆连接;

两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调偏滚轴连接,并分别驱动两侧所述调偏滚轴朝相反方向摆动;

所述主连杆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铰接点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主连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铰接点;两个所述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连杆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管带偏离:所述传动机构对所述调正机构产生力矩,使得所述调正机构转动;所述调偏滚轴与所述管带之间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调偏滚轴;将摩擦力进行分解,派生出与所述管带运动方向相同的轴向力以及与所述管带轴线垂直的圆周力,圆周力的方向与所述管带跑偏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连杆均沿所述管带的轴线滑动,两组所述连杆的第一连杆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主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主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设在所述主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内。

说明书 :

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管式皮带输送机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管式皮带输送机广泛用于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领域,在煤矿,金属矿,钢铁企业,港口,水泥厂等地都可以看到皮机的大量应用。
[0003] 一直存在管带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管带偏离位置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解决,否则出现生产事故;现如今管带调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动调偏,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自动化管带装置。目前市场上关于自动化管带调偏装置还是很少见的,现有的管带调偏装置主要是需要手动辅助调偏。因此,根据目前发展状况市场需求,研究新型自动化管带调偏装置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管带调偏不智能、调偏不及时、存在较大事故隐患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07] 基于管带的状态,管带控制夹持机构的运动状态;若管带未偏离,管带沿着所述夹持机构向下游输送;若管带偏离,则管带引起夹持机构的运动;
[0008] 基于所述夹持机构的运动,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联动调正机构转动,所述调正机构驱动所述管带朝向与偏离相反的方向旋转;
[0009] 基于管带的复位运动,所述管带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复位运动,所述夹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联动所述调正机构复位。
[001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正机构包括两个分别竖直设置的调偏滚轴,两个所述调偏滚轴分别设在所述管带的两侧;若管带偏离,所述传动机构联动所述调偏滚轴摆动。
[001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若管带偏离:所述传动机构对所述调正机构产生力矩,使得所述调正机构转动;所述调偏滚轴与所述管带之间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调偏滚轴;将摩擦力进行分解,派生出与所述管带运动方向相同的轴向力以及与所述管带轴线垂直的圆周力,圆周力的方向与所述管带跑偏方向相反。
[0012]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单元、支座与滑道,所述支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支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滚轮;所述管带偏离或复位时,所述管带推动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滑道滑动。
[0013]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夹持所述管带的外圆部分,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预紧组件、内夹组件与外夹组件,所述内夹组件与所述外夹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管带的内侧与外侧。
[0014]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铰链组件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所述第一曲柄摇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铰链组件,所述第二曲柄摇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调偏滚轴。
[0015]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包括支撑座、主连杆以及两组连杆组件,所述主连杆与所述连杆组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相对设置,两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主连杆连接;两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调偏滚轴连接,并分别驱动两侧所述调偏滚轴朝相反方向摆动。
[0016]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杆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铰接点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主连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于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于铰接点;两个所述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连杆之间的间距。
[0017]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连杆均沿所述管带的轴线滑动,两组所述连杆的第一连杆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0018]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主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主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设在所述主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内。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管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托辊装置实现更佳顺畅输送管带。调偏装置通过夹持机构随管带的偏离而运动,有效感知与传递管带偏离的情况,并通过传动机构联动调正机构对管带进行调整,使用机械结构,能够实时、有效的将偏离的管带调正,并在调正后调偏装置自动复位。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调正管带,无需手动调正,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够避免偏不及时出现的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管带机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所示的管带机的托辊装置的示意图;
[0023] 图3是图1所示的管带机的调偏装置的示意图;
[0024] 图4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夹持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夹持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传动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传动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调偏滚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是沿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30] 图10是图7所示铰链组件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0031] 图11是图3所示的调偏装置的调偏滚轴的原理分析示意图;
[0032] 图12是图11中P处的受力分解示意图;
[0033] 图标:基座200;支撑板201;通孔201-1;托辊装置300;托辊组件301;托辊301-1;固定件301-2;第一轴承件301-3;
[0034] 调偏装置100;夹持机构1;传动机构2;调正机构3;滑道11;夹持单元12;支座14;预紧组件13;内夹组件121;外夹组件122;内滚轴121-1;外滚轴122-1;第一夹板131;第二夹板132;滚轮141;第一曲柄摇杆22;铰链组件21;第二曲柄摇杆23;支撑座211;主连杆212;连杆组件213;主滑槽211-1;第一滑槽211-2;第二滑槽211-3;第一连杆213-1;第二连杆213-2;
第三连杆213-3;第四连杆213-4;调偏滚轴31;支点轴32;中心轴312;铰接孔312-1;滚轴套
311;螺纹部31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 实施例1:
[0041] 参照图1至12所示,所述管带机包括基座200、托辊装置300和调偏装置100,所述基座200包括开设有通孔201-1的支撑板201,管带从所述通孔201-1穿过。所述托辊装置300设在所述通孔201-1边缘处,所述管带从所述托辊装置300中穿过。优选的,所述基座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201,两个所述支撑板201上分别开设有相对设置的通孔201-1,两个通孔201-1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托辊装置300,使得管带具有两个支撑点,能够更稳定的输送。优选的,管带机还包括驱动所述管带沿输送方向移动的驱动系统。
[0042] 管带是指与管带机配套使用,借助外力在整个运输线路或部分运输线路成圆管形状的输送带。用于输送物料,常适用于煤炭、矿山、港口、电力、冶金、建材和粮食等行业的物料输送。
[0043] 托辊装置300:
[0044] 参照图2所示,托辊装置300包括若干个托辊组件301,若干个托辊组件301沿通孔201-1边缘设置。更优选的,所述托辊装置300包括六组托辊组件301,六组托辊组件301阵列排布在通孔201-1边缘。通过设置多个阵列排布的托辊组件301,使得管带圆周各个方向的受力均匀,能够有助于顺畅输送管带。
[0045] 优选的,托辊组件301包括托辊301-1、固定件301-2以及第一轴承件301-3,所述托辊301-1两端通过固定件301-2固定在支撑板201上。所述托辊30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件301-3,第一轴承件301-3贴设在管带的外表面,通过第一轴承件301-3与管带的配合,第一轴承件301-3与管带之间形成滚动摩擦,实现更佳顺畅的输送管带。优选的,所述固定件301-2与所述托辊301-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轴承件,使得托辊301-1能够相对固定件301-2灵活旋转,避免托辊301-1的旋转卡塞影响管带的输送。
[0046] 优选的,托辊301-1的轴线与管带的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得托辊301-1与管带之间的摩擦力方向沿管带的输送方向,避免管带产生旋转出现偏离情况。
[0047] 调偏装置100:
[0048] 参照图3至图12所示,优选的,调偏装置100设在两个支撑板201之间,调偏过程,调偏装置100的两侧分别具有支撑结构,使得调偏装置100的调偏过程更准确。调偏装置100包括夹持机构1、传动机构2以及调正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1夹持所述管带,所述传动机构2的输入端与所述夹持机构1连接,所述传动机构2的输出端与所述调正机构3连接。
[0049] 优选的,所述调正机构3包括两个分别竖直设置的调偏滚轴31,两个所述调偏滚轴31分别设在所述管带的两侧。在管带偏离状态:所述夹持机构1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2活动,所述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调偏滚轴31摆动。
[0050] 调偏装置100通过夹持机构1随管带的偏离而运动,有效感知与传递管带偏离的情况,并通过传动机构2联动调正机构3对管带进行调整,使用机械结构,能够实时、有效的将偏离的管带调正,并在调正后调偏装置100自动复位。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调正管带,无需手动调正,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够避免偏不及时出现的生产事故。
[0051] 夹持机构1:
[0052] 夹持机构1包括夹持单元12、支座14与滑道11,所述支座14的两侧分别设有滑道11,所述支座14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滑道11配合的滚轮141,所述支座14沿所述滑道11移动。夹持机构1能够灵敏随管带的偏离而运动,进而通过夹持机构1感知与传递管带发生偏离的情况。
[0053] 优选的,滑道11为圆弧形,滑道11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重合,使得滚轮141能够在滑道11内顺畅的滑动。使得夹持机构1能够准确的反应管带偏离程度,进而做出合理的调整,减少反复调正的次数,提高调正的准确性。
[0054] 管带螺旋卷曲形成圆管装,夹持机构1夹持所述管带的外圆部分。所述夹持单元12包括预紧组件13、内夹组件121与外夹组件122,所述内夹组件121与所述外夹组件122分别位于所述管带的内侧与外侧。通过内夹组件121与外夹组件122,使得管带偏离时,管带与内夹组件121、外夹组件122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管带与内夹组件121、外夹组件122在不发生圆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推动夹紧机构移动。
[0055] 优选的,内夹组件12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内滚轴121-1,所述外夹组件1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外滚轴122-1,所述内滚轴121-1与所述外辊轴交错排布。使得在管带未偏离时,管带能够从内夹组件121与外夹组件122之间沿输送方向移动。而在管带偏离时,管带与内夹组件121、外夹组件122在圆周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0056] 优选的,所述预紧组件13包括第一夹板131与第二夹板132,所述内夹组件121与所述外夹组件122设在所述第一夹板131上。所述第一夹板131与所述第二夹板132铰接,所述第一夹板131与所述第二夹板132在铰接处设有预紧件,所述第二夹板132固定在所述支座14上。通过设置可张合、且具有预紧力的第一夹板131与第二夹板132,使得预紧组件13在推动支座14移动过程中,能够适应性的张合,改变推力的方向,能够顺畅的推动支座14沿圆弧形滑道11滑动。更优选的,所述预紧件为扭簧,实现第一夹板131与第二夹板132之间的张合。
[0057] 调正机构3:
[0058] 调正机构3包括支点轴32与调偏滚轴31。支点轴32设在所述基座200上,所述调偏滚轴31设在所述支点轴32上,所述调偏滚轴31与所述支点轴32铰接,调偏滚轴31可绕支点轴32旋转、摆动。优选的,支点轴32为圆柱轴,支点轴32固定在基座200上,支点轴32的轴线垂直于管带的输送方向。
[0059] 调偏滚轴31包括中心轴312以及套设在所述中心轴312上的滚轴套311,中心轴312靠近一端的位置开设有铰接孔312-1,支点轴32穿过铰接孔312-1与中心轴312铰接。滚轴套311可绕所述中心轴312旋转,滚轴套311的外表面与管带的外表面接触。使得管带未偏离时,管带从两个调偏滚轴31之间通过顺畅输送,避免调偏滚轴31与管带之间产生较大的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影响管带的输送。
[0060] 优选的,中心轴312以铰接孔312-1为界,滚轴套311设置中心轴312的一端,中心轴312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2连接。铰接孔312-1更靠近与传动机构2连接的一端,使得传动机构2能够以较小的活动幅度驱使中心轴312发生较大角度的摆动。
[0061] 优选的,滚轴套31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311-1,滚轴套311的外表面与管带之间形成线接触。使得滚轴套311能够顺畅旋转,管带能够更佳顺畅的输送。
[0062] 传动机构2:
[0063] 传动机构2用于将夹持机构1的运动传递给调正机构3,使得调正机构3进行调整工作。优选的,传动机构2位于夹持机构1下方。传动机构2将夹持机构1的滑动运动传递给调偏滚轴31,其中具有多次的运动方向、方式的改变。传动机构2具有设计巧妙、传动有效的优点。
[0064] 传动机构2包括第一曲柄摇杆22、铰链组件21以及第二曲柄摇杆23,所述第一曲柄摇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夹持机构1与所述铰链组件21,所述第二曲柄摇杆2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组件21与所述调偏滚轴31。使得夹持机构1的运动能够同时传递给两个调偏滚轴31,优化传动机构2,使得管带两侧的调偏滚轴31能够同时对管带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更佳平稳有效的优点。
[0065] 优选的,所述铰链组件21包括支撑座211、主连杆212以及两组连杆组件213,所述主连杆212与所述连杆组件213设在所述支撑座211上。两组所述连杆组件213相对设置,两组所述连杆组件213分别与所述主连杆212连接。两组所述连杆组件213分别与所述调偏滚轴31连接,并分别驱动两侧所述调偏滚轴31朝相反方向摆动。
[0066] 主连杆212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铰接点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213连接;所述连杆组件213包括第一连杆213-1、第二连杆213-2、第三连杆213-3、第四连杆213-4,所述第一连杆213-1与所述第二连杆213-2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213-1与所述主连杆212相互垂直。
[0067] 所述第三连杆213-3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13-2与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213-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3-1与铰接点。两个所述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连杆组件213的第一连杆213-1之间的间距。优选的,第三连杆213-3与第四连杆213-4呈朝向主连杆212中部开口的V型。
[0068] 所述支撑座211上设有主滑槽211-1、第一滑槽211-2、第二滑槽211-3,所述主连杆212、第一连杆213-1、第二连杆213-2分别设在所述主滑槽211-1、第一滑槽211-2、第二滑槽
211-3内。主连杆212、第一连杆213-1、第二连杆213-2分别沿主滑槽211-1、第一滑槽211-2、第二滑槽211-3滑动。
[0069] 铰链组件21包括支撑座211、主连杆212以及两组连杆组件213一共10个构件,9个活动构件;机构中有6个转动副,其中两个为符合铰链。此外还包括5个移动副。铰链组件21采用转动副、移动副的低副结构,保证铰链组件21工作的可靠性,进而有助于提高调偏滚轴31的调正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0070] 实施例2:
[0071] 参照图1至12所示,使用实施例1中的调偏装置100或整个管带机设备,实现调正管带的控制方法包括:
[0072] 基于管带的状态,管带控制夹持机构1的运动状态。若管带未偏离,管带沿着所述夹持机构1向下游输送;若管带偏离,则管带引起夹持机构1的运动。通过夹持机构1与管带的连接,使得管带的偏转、偏离运动通过夹持机构1进行传递。
[0073] 基于所述夹持机构1的运动,与所述夹持机构1连接的传动机构2联动调正机构3转动,所述调正机构3驱动所述管带朝向与偏离相反的方向旋转。
[0074] 基于管带的复位运动,所述管带带动所述夹持机构1复位运动,所述夹持机构1通过传动机构2联动所述调正机构3复位。
[0075] 参照图11至图12所示,其中:所述调正机构3驱动所述管带朝向与偏离相反的方向旋转的过程具体分析为:
[0076] 管带未偏离状态:调偏滚轴31处于a0位置,调偏滚轴31的轴线与管带的轴线相互垂直。调偏滚轴31与管带一起做旋转运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偏向力。
[0077] 管带偏离状态:所述传动机构2对所述调正机构3产生力矩,使得所述调正机构3运动,两侧的调偏滚轴31分别沿管带的轴线的相反方向摆动。所述调偏滚轴31与所述管带之间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调偏滚轴31;将摩擦力进行分解,派生出与所述管带运动方向相同的轴向力以及与所述管带轴线垂直的圆周力,圆周力的方向与所述管带跑偏方向相反。
[0078] 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如管带沿V方向输送,当管带绕W方向偏转,则管带一侧的调偏滚轴31摆动至a1,与调偏滚轴31正常位置的夹角为α度;而管带另一侧的调偏滚轴31摆动至a2。
[0079] 调偏滚轴31与管带的作用点理想化点P,对P点进行受力分析。在P点调偏滚轴31与管带摩擦产生摩擦力f,力的方向与调节滚轴a1垂直,方向如图。对此摩擦力f进行受力分解,在一个方向上派生出与管带轴线平行且方向与管带运动方向相同的轴向力Ft,另一方面产生与轴线垂直的圆周力Fr,方向与管带跑偏方向相反。此作用力作用在管带跑偏方向上,以此圆周力调节管带复位。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