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636992.0

文献号 : CN1074500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湘涛黄秋香汪家林

申请人 :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现场采集终端、基站以及服务器。现场采集终端设置在待监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处;基站与现场采集终端通信连接,在监测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时向现场采集终端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现场采集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采集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发送给基站,基站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灾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并存储基站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对基站进行配置。本发明通过监测地震信号来调整现场采集终端的控制策略,避免了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现场采集终端、基站以及服务器;

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

所述基站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通信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计算所述地震信号强度与每个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强度差值;选择所述强度差值中最小强度差值对应的预设强度阈值作为目标强度阈值;获取所述目标强度阈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送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地震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所述现场采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基站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在接收到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时,对所述基站进行配置,以使所述基站根据配置情况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基站的控制策略的配置信息;

所述控制策略为根据加速度阈值配置固定的采集频率或配置不同的采集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和所述基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采集终端采集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的至少一个中继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灾害数据的第二通信模块;

用于存储所述灾害数据的存储模块;

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获取对应的控制策略的地震监控模块;

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地震监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将所述灾害数据和地震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或者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使所述主控模块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以及通信转换子模块,所述通信转换子模块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对无线通信子模块进行切换,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子模块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和/或北斗卫星通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监控模块包括:用于采集地震信号的加速度传感器;

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对应的控制策略的振动控制器,其中,所述振动控制器中存储有地震信号与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

7.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基站对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存在地震信号时,获得对应的地震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

所述现场采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灾害数据包括位移数据、倾角数据、沉降数据、收敛数据、变形数据、拉力数据、压力数据、预应力数据、渗透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土体含水率数据、次声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灾害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灾害数据生成相应的地质灾害数据报告,其中,所述地质灾害数据报告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地质灾害发生等级;

所述控制策略为根据加速度阈值配置固定的采集频率或配置不同的采集频率;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地震信号强度与每个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强度差值;

选择所述强度差值中最小强度差值对应的预设强度阈值作为目标强度阈值;

获取所述目标强度阈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送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灾害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的方式,包括:所述基站在移动通讯方式中断时将当前通信方式切换为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并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包括间隔采集控制策略、定时采集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地震信号的变频采集控制策略;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对预存的控制策略进行配置,并根据配置后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进行控制。

说明书 :

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会导致大量的地质灾害,震区地质体的动力响应特征可以通过安装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监测仪器进行测量记录。在目前的地质灾害的监测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定频采集方式,例如每天测量四次,或者每小时测量一次,但是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难以预测性,定频测量方式难以在地震发生时获得实时有效的监测记录,关键的监测指标难以获得实时有效的测量和记录。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监测地震信号来调整现场采集终端的控制策略,以使现场采集终端根据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采集,避免了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现场采集终端、基站以及服务器。
[0006] 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
[0007] 所述基站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通信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地震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
[0008] 所述现场采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0009]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基站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在接收到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时,对所述基站进行配置,以使所述基站根据配置情况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基站的控制策略的配置信息。
[0010]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
[0011] 分别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和所述基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采集终端采集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的至少一个中继站。
[0012]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
[0013] 用于接收所述灾害数据的第二通信模块;
[0014] 用于存储所述灾害数据的存储模块;
[0015] 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获取对应的控制策略的地震监控模块;
[0016] 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地震监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以及[0017] 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将所述灾害数据和地震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或者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使所述主控模块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0018]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以及通信转换子模块,所述通信转换子模块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对无线通信子模块进行切换,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子模块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和/或北斗卫星通讯设备。
[0019]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地震监控模块包括:
[0020] 用于采集地震信号的加速度传感器;
[0021] 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对应的控制策略的振动控制器,其中,所述振动控制器中存储有地震信号与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0022]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
[0023]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0024] 所述基站对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存在地震信号时,获得对应的地震信号强度;
[0025] 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
[0026] 所述现场采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灾害数据包括位移数据、倾角数据、沉降数据、收敛数据、变形数据、拉力数据、压力数据、预应力数据、渗透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土体含水率数据、次声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0027]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灾害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0028]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灾害数据生成相应的地质灾害数据报告,其中,所述地质灾害数据报告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地质灾害发生等级。
[0029]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现场采集终端、基站以及服务器。现场采集终端设置在待监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处;基站与现场采集终端通信连接,在监测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时向现场采集终端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现场采集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采集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地震信号的强度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灾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并存储基站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对基站进行配置。基于上述设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测地震信号来调整现场采集终端的控制策略,以使现场采集终端根据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采集,避免了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0034] 图3为图1中所述的基站的一种结构框图;
[0035]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地震监控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0037] 图6为图5所示的步骤S120包括的各个子步骤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0038]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0039] 图标:10-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0-现场采集终端;200-中继站;300-基站;310-第二通信模块;320-存储模块;330-地震监控模块;332-加速度传感器;334-振动控制器;340-主控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500-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1]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5]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的一种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可以用于对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监测,其中所述待监测区域可以是但并不仅限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例如泥石流高发区域、崩塌高发区域、滑坡高发区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0046] 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可以包括现场采集终端100、基站300以及服务器500。所述基站300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
500与所述基站300通信连接。
[0047] 具体地,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设置在所述待监测区域或者靠近所述待监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处,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所述基站300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相隔一定距离(例如,10km),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通信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300,所述基站300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500。
[0048] 所述服务器500,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基站300发送的灾害数据。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500还可以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所述基站300进行配置。所述基站300根据配置情况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进行控制。
[0049] 可选地,上述地震信号可包括加速度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包括有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可包括不同的地震信号强度对应的不同的采集频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可包括对所述基站300的控制策略的配置信息。
[005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服务器500可以是,但不限于,Web(网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等。
[0051] 可选地,所述灾害数据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位移数据、倾角数据、沉降数据、收敛数据、变形数据、拉力数据、压力数据、预应力数据、渗透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土体含水率数据、次声数据等。
[0052] 由于较多的地质灾害与地震密切相关,基于上述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300通过监测地震信号来调整现场采集终端100的控制策略,以使现场采集终端100根据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采集,从而避免了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监测指标的有效获取。
[005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当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与所述基站300距离较远或存在阻隔,数据传输信号较弱时,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和所述基站300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采集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300的至少一个中继站200。例如,若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与所述基站300之间的理想距离为15km,当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与所述基站300相隔20km时,所述中继站200可以设置在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与所述基站300之间,通过接收所述现场采集终端
100发送的灾害数据,然后再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300,从而解决了在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与所述基站300距离较远或存在阻隔时,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005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基站300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310、存储模块320、地震监控模块330、主控模块34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350,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10、存储模块320、地震监控模块33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350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340连接。
[0055] 详细地,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10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送的灾害数据,所述存储模块320可以用于存储所述灾害数据,所述地震监控模块330可以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并根据所述地震信号获取对应的控制策略,所述主控模块340用于对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10、存储模块320、地震监控模块33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350进行控制。无线通信模块350在主控模块340的控制下将所述灾害数据和地震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500,此外,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0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500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340,以使所述主控模块340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0056]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10优选为通过LoRa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以接收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送的灾害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存在有中继站200的情况,所述中继站200也优选为LoRa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站200接收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10。
[0057] 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3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它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等。
[0058]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34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059]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震监控模块33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4,其可包括用于采集地震信号(例如,加速度信号)的加速度传感器332以及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332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向所述主控模块340发送对应的控制策略的振动控制器334,其中,所述振动控制器334中存储有地震信号与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具体地,针对不同的地震信号,对应有不同的控制策略。
[0060]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0可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以及通信转换子模块,所述通信转换子模块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子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340的控制下对无线通信子模块进行切换,可选地,所述无线通信子模块可以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和/或北斗卫星通讯设备。
[0061] 其中所述移动通讯设备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它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蓝牙,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a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它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它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0062]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30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340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
[0063] 请参阅图5,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所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以图5及以下所述的具体顺序为限制。所述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0064] 步骤S110,基站300对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存在地震信号时,获得对应的地震信号强度。
[0065]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震信号可以是但不限于加速度信号,所述基站300中可以设置有用于监测加速度信号的加速度传感器332,在监测到加速度信号时对所述加速度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对应的加速度信息,所述加速度信息用于表征地震信号强度。
[0066] 步骤S120,根据所述地震信号强度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006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可包括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的采集频率的配置信息,具体地,请参阅图6,所述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068] 子步骤S121,计算所述地震信号强度与每个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强度差值。
[0069] 具体地,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可以进行预先设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可以设置为0.05g、0.1g、0.2g、0.3g、0.4g、0.5g,在上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地震信号强度与0.05g、0.1g、0.2g、0.3g、0.4g、0.5g之间的强度差值。
[0070] 子步骤S121,选择所述强度差值中最小强度差值对应的预设强度阈值作为目标强度阈值。
[0071] 子步骤S121,获取所述目标强度阈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向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发送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0072] 本实施例中,计算的强度差值中选取最小的强度差值对应的预设强度阈值即为最接近所述地震信号的预设强度阈值,作为优选,将该预设强度阈值作为目标强度阈值,然后获取该目标强度阈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将所述控制策略发送给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
[0073]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预设强度阈值中的0.05g、0.1g、0.2g、0.3g、0.4g、0.5g分别对应的控制策略为采集周期为5Hz、10Hz、20Hz、30Hz、40Hz、50Hz的采集策略,如果所述基站300采集到的地震信号为0.22g,那么所述地震信号强度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强度差值分别为0.17g、0.12g、0.02g、0.08g、0.18g、0.28g,其中最小的强度差值为0.02g,对应的预设强度阈值则为0.2g,因此获取的控制策略则为采集周期为20Hz的采集策略。
[0074] 请再次参阅图5,步骤S130,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300。
[0075] 详细地,以上述控制策略为采集周期为20Hz的采集策略作为示例,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在接收到所述基站300发送的采集频率为20Hz的控制策略后,以20Hz的采集频率对所在的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300,以通过所述基站300发送的给所述服务器500。
[0076] 其中,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可以根据实际监测需要布置相应的传感器,以采集需要的灾害数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灾害数据可以包括位移数据、倾角数据、沉降数据、收敛数据、变形数据、拉力数据、压力数据、预应力数据、渗透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土体含水率数据、次声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0077] 步骤S140,所述基站300在移动通讯方式中断时将当前通信方式切换为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并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500。
[0078] 详细地,当地震信号强度较大导致移动通讯方式中断时,所述基站300可以将当前通信方式切换为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并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将所述灾害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500。
[0079] 可选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时采用移动通讯方式和北斗卫星通信方式进行所述灾害数据的传输,或者单独采用北斗卫星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又或者采用任意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其它通讯方式。
[0080] 步骤S150,所述服务器500根据所述灾害数据生成相应的地质灾害数据报告。
[0081]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500中存储地质灾害分析模型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地质灾害发生等级之间的关系。所述服务器500通过采用所述地质灾害分析模型对所述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然后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地质灾害发生等级之间的关系得到对应的地质灾害发生等级。例如,所述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可以确定为0-10%、10-20%、20-40%和40-90%,对应的地质灾害发生等级可为蓝色预警等级、黄色预警等级、橙色预警等级以及红色预警等级。
[008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服务器500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等。所述方法还包括:
[0083] 步骤S260,所述服务器500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300。
[0084]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包括间隔采集控制策略、定时采集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地震信号的变频采集控制策略。所述间隔采集控制策略为每隔预设间隔时间进行采集的控制策略,例如每隔五分钟采集一个小时,所述定时采集控制策略为每到一预设时间点进行采集的控制策略,例如每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所述基于地震信号的变频采集控制策略为根据不同的加速度阈值可以配置固定的采集频率、也可配置不同的采集频率,例如固定的采集频率可根据预设强度阈值中的0.05g、0.1g、0.2g、0.3g、0.4g、0.5g统一设定为一固定采集频率值,例如可设为50Hz;不同的采集频率可根据预设强度阈值中的0.05g、0.1g、0.2g、0.3g、0.4g、0.5g分别对应的控制策略为采集周期为5Hz、10Hz、20Hz、
30Hz、40Hz、50Hz的采集策略。
[0085] 步骤S270,所述基站300根据所述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对预存的控制策略进行配置,并根据配置后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进行控制。
[0086]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300根据所述服务器500发送的控制策略配置信息对预存的控制策略进行配置,然后根据配置后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现场采集终端100采集灾害数据。
[0087]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基站300的控制策略进行配置,实现了用户自定义所述控制策略,以根据不同的待监测区域的环境配置定制化的控制策略,提高了对待监测区域的控制效果。
[0088]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震信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10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现场采集终端100、基站300以及服务器500。现场采集终端100设置在待监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处;基站300与现场采集终端100通信连接,在监测到待监测区域的地震信号时向现场采集终端100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现场采集终端100根据第一控制指令采集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并发送给基站300,基站300根据地震信号的强度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将灾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500;服务器500接收并存储基站300发送的灾害数据,并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对基站300进行配置。基于上述设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测地震信号来调整现场采集终端100的控制策略,以使现场采集终端100根据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采集,避免了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
[008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