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690668.7

文献号 : CN1074691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萍刘庆丽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 : 张萍

摘要 :

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框体、增压装置、卡扣装置、进液装置、出液装置及控压装置,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凸块,增压装置包括海绵层、固定块、推拉杆、增压块、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扣装置,第一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扣杆、第一定位杆、第一固定杆及第一杠杆,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及进液阀,出液装置包括出液管、出液斗、出液阀及支架,控压装置包括控压管及控压阀,第一卡扣杆呈L型,包括第一水平部及第一竖直部,第一水平部的左表面与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呈直角三角形状,凸块收容于第一凹槽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所述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 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 增压装置、位于所述增压装置左右两侧的卡扣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进液 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出液装置及位于所述出液装置上方的控压装置,所述 框体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设有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第 二通孔下方的第三通孔,所述框体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凸块,所述增压装置 包括海绵层、位于所述海绵层下方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的推拉杆、位 于所述推拉杆下方的增压块、位于所述增压块上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框体上 方的第二弹簧,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卡扣装置及位于左侧的第二卡 扣装置,所述第一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扣杆、位于所述第一卡扣杆右侧的第一定 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方的第一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 杠杆,所述第二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扣杆、位于所述第二卡扣杆左侧的第二定位 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二杠 杆,所述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的进液阀,所述出液装置包 括出液管、位于所述出液管下方的出液斗、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的出液阀及位于 所述出液斗左侧的支架,所述控压装置包括控压管及设置于所述控压管上的控压 阀,所述第一卡扣杆呈L型,其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的第 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左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竖直部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且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竖 直部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凸块收容于 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凸块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凸块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凸块的一侧 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凸块的另一侧面呈倾斜状;所述海绵层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 述海绵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呈圆柱体,所述推拉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增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 端与所述增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 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表面处于同 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端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杠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杠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中 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矩形孔延伸至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所述出液管呈L型,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出液管的 另一端竖直向下且与所述出液斗固定连接,所述出液斗呈圆台状,所述出液斗的 下表面上设有若干圆孔。

说明书 :

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 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外科是常见的外科病症,治疗的时候需要进行消毒和包扎, 其中消毒尤为关键。目前通用的消毒方法是用消毒棉浸泡消毒液后直 接涂抹伤口部位,由于直接与伤口接触,给患者带来了强烈的疼痛和 不适感,消毒效果也不理想,容易引发炎症,给医护人员增加了极大 的工作难度。
[0003]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 案。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护 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所述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 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框体、 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增压装置、位于所述增压装置左右两侧的卡扣装 置、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进液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出液装置及 位于所述出液装置上方的控压装置,所述框体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通 孔,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设有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 三通孔,所述框体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凸块,所述增压装置包括 海绵层、位于所述海绵层下方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的推拉 杆、位于所述推拉杆下方的增压块、位于所述增压块上方的第一弹簧 及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二弹簧,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 卡扣装置及位于左侧的第二卡扣装置,所述第一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 扣杆、位于所述第一卡扣杆右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 上方的第一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杠杆,所述第二 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扣杆、位于所述第二卡扣杆左侧的第二定位杆、 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 的第二杠杆,所述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的进液 阀,所述出液装置包括出液管、位于所述出液管下方的出液斗、设置 于所述出液管上的出液阀及位于所述出液斗左侧的支架,所述控压装 置包括控压管及设置于所述控压管上的控压阀,所述第一卡扣杆呈L 型,其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的第一竖直部,所 述第一水平部的左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 直部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且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 述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直角三角形 状,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0007] 所述凸块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凸块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凸块 的一侧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凸块的另一侧面呈倾斜状。
[0008] 所述海绵层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上表 面与所述海绵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 所述推拉杆呈圆柱体,所述推拉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增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 簧的下端与所述增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1]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 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 竖直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 部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端设有第一矩形 槽。
[0013] 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 竖直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 第一矩形孔。
[0014] 所述第一杠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杠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矩 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的上端穿过所述 第一矩形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
[0015] 所述出液管呈L型,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所述 出液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下且与所述出液斗固定连接,所述出液斗呈圆 台状,所述出液斗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圆孔。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护理人员用伤 口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即可有 效的对伤口进行消毒,快捷有效,同时自带手动增压功能,节约成本,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所示,本发明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 述底座1上方的支撑柱2、位于所述支撑柱2上方的框体3、位于所述框 体3上方的增压装置4、位于所述增压装置4左右两侧的卡扣装置5、位 于所述框体3左侧的进液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3右侧的出液装置7及位 于所述出液装置7上方的控压装置8。
[0019]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2呈长方体,所述 支撑柱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设有 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0020]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2的上表面与所述 框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3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通孔32,所 述框体3的右表面上设有第二通孔31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1下方的第 三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1及第三通孔33使得框体3的 外部与所述框体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1及第三 通孔33均呈圆柱体状。所述框体3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凸块34, 所述凸块34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凸块34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凸块 34的一侧面与所述框体3固定连接,所述凸块34的另一侧面呈倾斜状。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增压装置4包括海绵层41、位于所述海绵层41 下方的固定块42、位于所述固定块42下方的推拉杆43、位于所述推拉 杆43下方的增压块44、位于所述增压块44上方的第一弹簧46及位于所 述框体3上方的第二弹簧45。所述海绵层4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42 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42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层41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推拉杆43呈圆柱体,所述推拉杆43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块4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
43的下端穿过所述框体3的上表面延 伸至所述框体3的内部,所述推拉杆43的下表面与所述增压块44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增压块44呈长方体,所述增压块44的侧面与所述 框体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弹簧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 述推拉杆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6的下端与所述增压块44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弹簧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拉杆43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弹簧45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块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弹簧45的下端与所述框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卡扣装置5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卡扣装置51及位 于左侧的第二卡扣装置52。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1包括第一卡扣杆511、 位于所述第一卡扣杆511右侧的第一定位杆51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 512上方的第一固定杆51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512上的第一杠杆 517。所述第一卡扣杆511呈L型,其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一 水平部下方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一体成 型,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左表面与所述固定块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上且与所述框体3 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卡扣杆51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竖直部 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516,所述第一凹槽516呈直角三角形状,位 于框体3右表面上的凸块34可以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16中。所述第一 定位杆5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
51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5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 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定位杆512的右端设有第一矩 形槽
514。所述第一固定杆5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513的左表 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513水平放 置,所述第一固定杆51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515。所 述第一杠杆51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杠杆517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矩 形槽514中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51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杠杆517 可以在所述第一矩形槽514中旋转。所述第一杠杆517的上端穿过所述 第一矩形孔515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杆513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装置 52与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1的结构类似,所述第二卡扣装置52包括第一 卡扣杆521、位于所述第二卡扣杆521左侧的第二定位杆522、位于所 述第二定位杆522上方的第二固定杆52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522 上的第二杠杆524。所述第二卡扣杆521呈L型,所述第二卡扣杆521 包括第二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下方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 水平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右表面与所述 固定块4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右表面顶靠在所述框 体3的左表面上且与所述框体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右表面上 设有第二凹槽527,所述第二凹槽527呈直角三角形状,位于所述框体 3左表面上的凸块34可以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527中。所述第二定位杆 52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52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左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522的左端设有第二矩形槽525。所述第 二固定杆5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52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 部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52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 第二矩形孔526。所述第二杠杆52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杠杆524的下 端收容于所述第二矩形槽525中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杆522轴转连接,使 得所述第二杠杆524可以在所述第二矩形槽525中旋转,所述第二杠杆 524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矩形孔526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杆523的上 方。
[0023] 如图1所示,所述进液装置6包括进液管61及设置于所述进液管61 上的进液阀62。所述进液管61呈L型,所述进液管61的右端对准所述 第一通孔32,使得所述进液管6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3的内部相通,所述 进液管61与所述框体3固定连接。所述进液阀62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 61中消毒液的流入量。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出液装置7包括出液管71、位于所述出液管71 下方的出液斗74、设置于所述出液管71上的出液阀73及位于所述出液 斗74左侧的支架72。所述出液管71呈L型,所述出液管71的一端对准 所述第三通孔33,使得所述出液管7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3的内部相通, 且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7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 且与所述出液斗74固定连接,所述出液斗74呈圆台状,所述出液斗74 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圆孔741,使得消毒液可以从所述圆孔741流出。 所述出液阀73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71中消毒液的流出量。所述支架72 呈L型,其包括第三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三水平部上方的第三竖直部, 所述第三水平部与所述第三竖直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左表 面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71贯穿所述第三竖直 部且与所述支架72固定连接。
[0025] 如图1所示,所述控压装置8包括控压管81及设置于所述控压管81 上的控压阀82。所述控压管8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所述控压 管81的左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压阀82用于控 制所述框体3内部的气压,当框体3内部气压过大时,打开控压阀82, 使得框体3内部的气体流出,防止对框体3造成损坏。
[0026]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使用时,首先 打开进液阀62,将消毒液通过进液管61注入到框体3内部,然后关闭 进液阀62,向下按压海绵层41,使得固定块42向下移动,第二弹簧45 被压缩,第一弹簧46被拉伸,然后推拉杆43向下推动增压块44,使得 框体3内部的气压上升。同时卡扣装置5在所述固定块42的带动作用下 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凹槽516卡扣在位于框体3右表面上的凸块34 及第二凹槽527卡扣在位于框体3左表面上的凸块34,从而将增压装置 4固定在该位置。此时框体3内部的气压如果过大,可以打开控压阀82, 将框体3内部的气体排出一部分以减小框体3内部的气压。然后打开出 液阀73,从而框体3内的消毒液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出液管71级出液斗 74流出,此时将伤口放置在出液斗74的下方,使得消毒液直接喷射在 伤口上。使用完毕后,关闭出液阀73。然后按压第一杠杆517的上端 及第二杠杆524的上端,使其上端向固定块42偏移,从而在第一杠杆 517及第二杠杆524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定位杆512及第二定位杆522分 别带动所述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的下端向外侧偏移,使得第一凹 槽516及第二凹槽527不再卡扣在凸块34上,使得增压装置4在第一弹 簧46及第二弹簧45的作用下上升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至此,本发明护 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 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 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 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 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