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710324.8

文献号 : CN1074910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殿坤

申请人 : 烟台锐控自动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包括主体、冷暖机构和中控机构,冷暖机构包括鼓风机构、冷暖组件、通风管和水管,冷暖组件包括轴承、冷暖管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轴、连接杆和若干桨叶,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中,通过冷暖组件能够对剩余的风能进行利用,实现对冷暖管的自由转动,从而提高了吹拂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OP07,其为低温漂系数的运放,从而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始终保持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的稳定,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冷暖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冷暖机构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所述冷暖机构包括鼓风机构、若干冷暖组件、通风管和水管,各冷暖组件均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通风管设置在冷暖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水管设置在通风管的内部,所述鼓风机构通过通风管与各冷暖组件连通;

所述冷暖组件包括两个轴承、冷暖管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轴承的内部,两个轴承分别设置在冷暖管的两端,所述冷暖管通过轴承与通风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冷暖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冷暖管竖向设置,所述出风口沿着冷暖管从上到下依次均匀设置,所述冷暖管通过轴承与通风管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轴、连接杆和若干桨叶,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轴承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固定轴通过连接杆与轴承的内壁连接,所述桨叶均匀设置在固定轴的外周;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阀门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OP07,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且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连接且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构包括风机和连接管,所述风机通过连接管与通风管连通,所述风机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在通风管中呈S形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阀门控制模块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处设有过滤网。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暖集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的冷暖设备中,大多数都是通过对管道进行加入或者加入冷水,使得管道降温,从而进行暖风和冷风的吹送,实现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0003] 但是冷暖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冷风或者热风吹送的时候,仅仅用来对用户进行吹拂,这样并不没有对风的动能进行充分利用,从而降低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冷暖集成设备工作的时候,内部的工作电源电路会因为外部温度的变化,使得工作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或者电流发生偏移,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冷暖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冷暖机构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0006] 所述冷暖机构包括鼓风机构、若干冷暖组件、通风管和水管,各冷暖组件均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通风管设置在冷暖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水管设置在通风管的内部,所述鼓风机构通过通风管与各冷暖组件连通;
[0007] 所述冷暖组件包括两个轴承、冷暖管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轴承的内部,两个轴承分别设置在冷暖管的两端,所述冷暖管通过轴承与通风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冷暖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冷暖管竖向设置,所述出风口沿着冷暖管从上到下依次均匀设置,所述冷暖管通过轴承与通风管转动连接;
[0008]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轴、连接杆和若干桨叶,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轴承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固定轴通过连接杆与轴承的内壁连接,所述桨叶均匀设置在固定轴的外周;
[0009] 其中,水管中通入冷水的时候,鼓风机构驱动的风就会被冷水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冷风的吹送;水管中通入热水的时候,鼓风机构驱动的风就会吸收热量,实现了热风的吹送,从而实现了冷暖设备的冷暖输出;
[0010] 在风进入到通风管中的时候,风就会对桨叶进行驱动,桨叶就会使得固定轴发生转动,固定轴通过连接杆来控制轴承转动,轴承来使得冷暖管发生转动,冷暖管上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就会周向调节吹出的方向,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0011]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阀门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0012]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对冷暖集成设备内部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了其实用性;阀门控制模块,用来进行阀门控制的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电机工作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风扇进行控制,实现了设备的冷暖风的输出;无线通讯模块,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与远程终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了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各项数据进行远程传输,提高了其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用来进行语音提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相关音频信号的可靠输出,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性;显示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对相关的工作信息通过显示界面进行显示,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对按键控制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控制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确定工作人员对冷暖集成设备的相关操作信息;状态指示模块,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冷暖集成设备的相关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提供工作电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不断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实现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工作。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OP07,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且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连接且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0014] 其中,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输入工作电压,经过以第一运放为主的电压放大电路放大以后,同时通过以第二运放为主的电压跟随电路对电压进行跟随,从而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采集反馈,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稳定的输出电压加持在第四电阻上,从而实现了工作电流的稳定输出;该电路中,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OP07,其为低温漂系数的运放,从而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始终保持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的稳定,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构包括风机和连接管,所述风机通过连接管与通风管连通,所述风机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6] 其中,当需要鼓风的时候,风机转动,通过连接管对通风管内部注入空气,使得空气将水管上的热量进行吸收或者水管对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实现了对冷暖的控制。
[0017]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通风管内部对水管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所述水管在通风管中呈S形分布。
[0018]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9] 其中,显示界面,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控制按键,用来实现工作人员对冷暖集成设备进行实时操控;状态指示灯,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扬声器,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异常工作状态和相关指示进行实时语音提示。
[0020]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阀门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1]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0022]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风机中,影响到风机的正常工作,所述风机处设有过滤网。
[0023]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0024]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中,通过冷暖组件能够对剩余的风能进行利用,实现对冷暖管的自由转动,从而提高了吹拂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OP07,其为低温漂系数的运放,从而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始终保持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的稳定,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的冷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的系统原理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32] 图中:1.主体,2.中控机构,3.风机,4.连接管,5.通风管,6.水管,7.冷暖组件,8.固定轴,9.桨叶,10.散热口,11.连接杆,12.冷暖管,13.出风口,14.面板,15.显示界面,16.控制按键,17.状态指示灯,18.扬声器,19.中央控制模块,20.阀门控制模块,21.电机控制模块,22.无线通讯模块,23.语音控制模块,24.显示控制模块,25.按键控制模块,26.状态指示模块,27.工作电源模块,28.蓄电池,29.电磁阀,U1.第一运放,U2.第二运放,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34]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上冷暖机构和中控机构2,所述冷暖机构与中控机构2电连接;
[0035] 所述冷暖机构包括鼓风机构、若干冷暖组件7、通风管5和水管6,各冷暖组件7均匀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通风管5设置在冷暖组件7的上下两端,所述水管6设置在通风管5的内部,所述鼓风机构通过通风管5与各冷暖组件7连通;
[0036] 所述冷暖组件7包括两个轴承10、冷暖管12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轴承10的内部,两个轴承10分别设置在冷暖管12的两端,所述冷暖管12通过轴承10与通风管5的内部连通,所述冷暖管12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3,所述冷暖管12竖向设置,所述出风口13沿着冷暖管12从上到下依次均匀设置,所述冷暖管12通过轴承10与通风管5转动连接;
[0037]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轴8、连接杆11和若干桨叶9,所述固定轴8设置在轴承10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固定轴8通过连接杆11与轴承10的内壁连接,所述桨叶9均匀设置在固定轴8的外周;
[0038] 其中,水管6中通入冷水的时候,鼓风机构驱动的风就会被冷水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冷风的吹送;水管6中通入热水的时候,鼓风机构驱动的风就会吸收热量,实现了热风的吹送,从而实现了冷暖设备的冷暖输出;
[0039] 在风进入到通风管5中的时候,风就会对桨叶9进行驱动,桨叶9就会使得固定轴8发生转动,固定轴8通过连接杆11来控制轴承10转动,轴承10来使得冷暖管12发生转动,冷暖管12上的出风口13吹出的风就会周向调节吹出的方向,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0040] 所述中控机构2包括面板14和设置在面板14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14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19、与中央控制模块19连接的阀门控制模块20、电机控制模块21、无线通讯模块22、语音控制模块23、显示控制模块24、按键控制模块25、状态指示模块26和工作电源模块27,所述中央控制模块19为PLC。
[0041]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19,用来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对冷暖集成设备内部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了其实用性;阀门控制模块20,用来进行阀门控制的模块;电机控制模块21,用来控制电机工作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风扇进行控制,实现了设备的冷暖风的输出;无线通讯模块22,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与远程终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了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各项数据进行远程传输,提高了其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23,用来进行语音提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18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相关音频信号的可靠输出,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性;显示控制模块24,用来进行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对相关的工作信息通过显示界面15进行显示,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25,用来对按键控制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16的控制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确定工作人员对冷暖集成设备的相关操作信息;状态指示模块26,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17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冷暖集成设备的相关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性;工作电源模块27,用来提供工作电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不断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实现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可靠工作。
[0042]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电源模块27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U1、第二运放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运放U1和第二运放U2的型号均为OP07,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且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连接且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和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
[0043] 其中,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输入工作电压,经过以第一运放U1为主的电压放大电路放大以后,同时通过以第二运放U2为主的电压跟随电路对电压进行跟随,从而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采集反馈,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稳定的输出电压加持在第四电阻R4上,从而实现了工作电流的稳定输出。
[0044]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构包括风机3和连接管4,所述风机3通过连接管4与通风管5连通,所述风机3与电机控制模块21电连接。
[0045] 其中,当需要鼓风的时候,风机3转动,通过连接管4对通风管5内部注入空气,使得空气将水管6上的热量进行吸收或者水管6对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实现了对冷暖的控制。
[0046]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通风管5内部对水管6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所述水管6在通风管5中呈S形分布。
[0047]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4上还设有显示界面15、控制按键16、状态指示灯17和扬声器18,所述显示界面15与显示控制模块24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16与按键控制模块25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17与状态指示模块26电连接,所述扬声器18与语音控制模块23电连接。
[0048] 其中,显示界面15,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控制按键16,用来实现工作人员对冷暖集成设备进行实时操控;状态指示灯17,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扬声器18,用来对冷暖集成设备的异常工作状态和相关指示进行实时语音提示。
[0049]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6处设有电磁阀29,所述电磁阀29与阀门控制模块20电连接。
[0050]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所述面板14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28,所述蓄电池28与工作电源模块27电连接。
[0051]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风机3中,影响到风机3的正常工作,所述风机3处设有过滤网。
[0052]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15为液晶显示屏。
[0053]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22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0054]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冷暖集成设备中,通过冷暖组件7能够对剩余的风能进行利用,实现对冷暖管12的自由转动,从而提高了吹拂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第一运放U1和第二运放U2的型号均为OP07,其为低温漂系数的运放,从而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始终保持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的稳定,提高了冷暖集成设备的实用性。
[0055]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