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883113.4

文献号 : CN1075077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姚锡钦林烨

申请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包括壳体、上盖、控制系统、滑块、端子、钢珠、间隙和螺钉,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壳体的上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的端子伸出孔延伸出来、经过一次弯折后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常闭触头、常开触头、动触头、衔铁、复位弹簧、铁芯、线圈和弹簧,其中,所述常开触头可以上下移动。由于采用常开触头与动触头相互运动后触碰,间接增大了常开触头与动触头之间的安全距离,也保证了复位状态动触头与常闭触头的绝对接触,使得本发明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权利要求 :

1.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包括壳体(1)、上盖(2)、控制系统(3)、滑块(4)、端子(5)、钢珠(6)、间隙(7)和螺钉(8),所述控制系统(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11)中,所述上盖(2)扣合于所述壳体(1)的上面,所述端子(5)从所述壳体(1)的端子伸出孔(122)延伸出来、经过一次弯折后置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常闭触头(31)、常开触头(32)、动触头(33)、衔铁(34)、复位弹簧(35)、铁芯(36)、线圈(37)和弹簧(38),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触头(3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常开触头(32)设置在所述滑块(4)上,所述滑块(4)置于所述内腔(11)的下部,所述滑块(4)为下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所述滑块(4)的内壁顶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卡头二(42),所述衔铁(34)与所述滑块(4)滑动配合,所述动触头(33)设置在所述衔铁(34)上,所述衔铁(34)包括滑杆(341)和压板(342),所述滑杆(341)竖直放置,所述压板(342)水平放置,所述压板(34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卡头一(3421),所述弹簧(38)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头一(3421)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头二(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上部开口的长方形壳体,所述壳体(1)包括一对长板(12)、一对短板(13)和底板(14),所述长板(12)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半圆孔(121),所述第一半圆孔(121)的底部向腔体内侧过渡形成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1211),所述端子伸出孔(122)位于所述长板(12)的上端面,所述短板(13)上设有定位块(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上端两边对称设有耳朵(21),所述上盖(2)设有下端面开口的腔体(23),所述上盖(2)的下端面和所述腔体(23)形成挡肩(22),所述上盖(2)的左右两侧设有配合面(24),所述配合面(24)位于所述耳朵(21)的下方,当所述上盖(2)扣合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时,所述耳朵(21)贴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所述配合面(24)贴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触头(31)固定在所述腔体(23)的上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半圆孔(41),所述第二半圆孔(41)的顶部向外壁过渡形成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411),所述滑块(4)的顶部壳体中间设有滑槽(43),所述滑块(4)的顶部壳体的两端设有左右对称的螺纹孔(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341)的底端衔接于所述压板(342)的中间,所述滑杆(341)和所述压板(342)呈倒“T”字形状,所述滑杆(341)的顶端穿过所述滑槽(43)连接在所述动触头(33)的底面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和所述滑块(4)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7),所述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1211)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411)形成的腔体内放置有所述钢珠(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触头(32)通过螺钉(8)固定在所述滑块(4)的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7)未导通时,所述复位弹簧(35)顶起所述衔铁(34),所述动触头(33)接通常闭触头(31),此时,所述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当所述线圈(37)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铁芯(36)通过电磁感应吸引所述衔铁(34),所述压板(342)向下按压所述复位弹簧(35),同步地,所述滑杆(341)沿滑槽(43)向下移动,所述滑杆(341)带动所述动触头(33)向下运动,当所述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低于于所述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时,沿所述弹簧(38)的弹力(F)可分解为水平力(Fx)和竖直向上力(Fy),竖直向上力(Fy)推动所述滑块(4)在所述钢珠(6)的作用下向上滚动,所述常开触头(32)跟随向上运动直到触碰所述动触头(33),此时所述常开触头(32)的上端面(321)抵挡在所述挡肩(22)上,当所述线圈(37)的控制电路再次断开时,所述铁芯(36)的磁性消失,所述复位弹簧(35)向上顶起所述衔铁(34),当所述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高于于所述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时,沿所述弹簧(38)的弹力(F)可分解为水平力(Fx)和竖直向下力(-Fy),在所述竖直向下力(-Fy)和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滑块(4)向下滚动,直至所述滑块(4)的下端面抵挡在所述内腔(11)底面。

说明书 :

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继电器结构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更加安全可靠控制系统的继电器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0003] 中国专利CN102446659B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优化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至少一对定位块并分设于该本体的相对侧面,供以将该本体置于该安装孔时卡掣该基板,而使该本体一部分位于该基板的一面,一部分位于该基板的另一面;及复数个端子,系分设于该本体上非该对定位块设置的另对侧面,使该本体卡掣于该基板后,所述的这些端子插设于所述的这些连接孔内,该专利主要针对继电器的外部构造进行优化,使得继电器安装于电子设备后得以大幅提升其容积率并有效加强稳定性的继电器优化结构;本发明主要在中国专利CN102446659B已经拥有的外部构造上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使得继电器拥有更加稳定的控制系统。
[0004] 继电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电触头是继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继电器的电性能,常见的继电器为电磁式电流继电器,通过线圈导通,使铁芯具有磁性,从而吸引衔铁,带动机械装置使常开触头闭合,常闭触头断开,若继电器断电,在恢复弹簧作用下使动触头恢复原位,普通继电器的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均为静触头,弹簧因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弹性疲劳,导致弹簧不能够复位到原来的位置,致使动触头不能有效地触碰到常闭触点,更有甚者,因为常开触头与动触头的间距较小,动触头在铁芯未作用时,触碰到常开触头,给故障判断造成一定的误解,严重时,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瘫痪,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0005] 因此急需一种常开触头与动触头具有绝对的安全距离、且能够保证衔铁上的动触头复位时与常闭触头绝对连接的继电器改良结构。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常开触头与动触头具有绝对的安全距离、且能够保证衔铁上的动触头复位时与常闭触头绝对连接的继电器改良结构。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包括壳体、上盖、控制系统、滑块、端子、钢珠、间隙和螺钉,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壳体的上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的端子伸出孔延伸出来、经过一次弯折后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常闭触头、常开触头、动触头、衔铁、复位弹簧、铁芯、线圈和弹簧,其中,所述常开触头可以上下移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上部开口的长方形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对长板、一对短板和底板,所述长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半圆孔,所述第一半圆孔的底部向腔体内侧过渡形成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所述端子伸出孔位于所述长板的上端面,所述短板上设有定位块。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端两边对称设有耳朵,所述上盖设有下端面开口的腔体,所述上盖的下端面和所述腔体形成挡肩,所述上盖的左右两侧设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位于所述耳朵的下方,当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时,所述耳朵贴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配合面贴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常闭触头固定在所述腔体的上壁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为下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所述滑块置于所述内腔的下部,所述滑块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半圆孔,所述第二半圆孔的顶部向外壁过渡形成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所述滑块的内壁顶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卡头二,所述滑块的顶部壳体中间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顶部壳体的两端设有左右对称的螺纹孔。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衔铁包括滑杆和压板,所述滑杆竖直放置,所述压板水平放置,所述滑杆的底端衔接于所述压板的中间,所述滑杆和所述压板呈倒“T”字形状,所述压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卡头一,所述滑杆的顶端穿过所述滑槽连接在所述动触头的底面中间。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滑块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形成的腔体内放置有所述钢珠。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头一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头二上。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常开触头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块的上端面。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未导通时,所述复位弹簧顶起所述衔铁,所述动触头接通常闭触头,此时,所述卡头一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卡头二的水平高度,当所述线圈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铁芯通过电磁感应吸引所述衔铁,所述压板向下按压所述复位弹簧,同步地,所述滑杆沿滑槽向下移动,所述滑杆带动所述动触头向下运动,当所述卡头一的水平高度低于于所述卡头二的水平高度时,沿所述弹簧的弹力F可分解为水平力Fx和竖直向上力Fy,竖直向上力Fy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钢珠的作用下向上滚动,所述常开触头跟随向上运动直到触碰所述动触头,此时所述常开触头的上端面抵挡在所述挡肩上,当所述线圈的控制电路再次断开时,所述铁芯的磁性消失,所述复位弹簧向上顶起所述衔铁,当所述卡头一的水平高度高于于所述卡头二的水平高度时,沿所述弹簧的弹力F可分解为水平力Fx 和竖直向下力-Fy,在所述竖直向下力-Fy和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滑块向下滚动,直至所述滑块的下端面抵挡在所述内腔底面。
[0017]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利用衔铁运行过程中改变弹簧的方向,进而改变了弹簧弹力的作用方向,使得常开触头与动触头之间为相向运动后触碰,这样间接增大了常开触头与动触头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因为增了弹簧,使得衔铁在复位时,保证动触头与常闭触头的绝对接触,使整个继电器更加安全可靠的发挥其功能。
[0018]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控制系统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的壳体剖视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壳体俯视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的滑块剖视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的衔铁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的滑块向上运动时弹簧上的力的分解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的滑块向下运动时弹簧上的力的分解图。
[0029] 图10是本发明的钢珠安放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0] 图中标记为:壳体-1、内腔-11、长板-12、第一半圆孔-121、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1211、端子伸出孔-122、短板-13、定位块 -131、底板-14、上盖-2、耳朵-21、挡肩-22、腔体-
23、配合面-24、控制系统-3、常闭触头-31、常开触头-32、上端面-321、动触头-33、衔铁-34、滑杆-341、压板-342、卡头一-3421、下端面-3422、复位弹簧-35、铁芯-36、线圈-37、弹簧-
38、滑块-4、第二半圆孔-41、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411、卡头二-42、滑槽-43、螺纹孔-44、端子-5、钢珠-6、间隙-7、螺钉-8、弹力-F、水平力-Fx、竖直向上力-Fy,竖直向下力--Fy。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参考图1至图10,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继电器改良结构,包括壳体1、上盖2、控制系统3、滑块4、端子5、钢珠6、间隙7 和螺钉8,控制系统3位于壳体1的内腔11中,上盖2扣合于壳体 1的上面,端子5从壳体1的端子伸出孔122延伸出来、经过一次弯折后置于壳体1的外部,控制系统3包括常闭触头31、常开触头 32、动触头33、衔铁34、复位弹簧35、铁芯36、线圈37和弹簧 38,其中,常开触头32可以上下移动。
[0033] 优选地,控制系统3为电磁控制的机电装置,主要作用体现为常闭触头31与功能电路串联,常开触头32与故障指示灯相接,一旦发生故障,动触头33与常闭触头31断开连接,动触头33与常开触头32连接,继电器动作就接通故障指示灯亮,提示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
[0034]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为上部开口的长方形壳体,壳体1 包括一对长板12、一对短板13和底板14,长板12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半圆孔121,第一半圆孔121的底部向腔体内侧过渡形成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1211,端子伸出孔122位于长板12的上端面,短板13上设有定位块131。
[0035] 如图5所示,上盖2的上端两边对称设有耳朵21,上盖2设有下端面开口的腔体23,上盖2的下端面和腔体23形成挡肩22,上盖2的左右两侧设有配合面24,配合面24位于耳朵21的下方,当上盖2扣合于壳体1的上端时,耳朵21贴在壳体1的上端面,配合面24贴在壳体1的内壁上。
[0036] 如图2和图5所示,常闭触头31固定在腔体23的上壁上。
[0037]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滑块4为下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滑块4置于内腔11的下部,滑块4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半圆孔41,第二半圆孔41的顶部向外壁过渡形成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411,滑块4的内壁顶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卡头二42,滑块4的顶部壳体中间设有滑槽43,滑块4的顶部壳体的两端设有左右对称的螺纹孔44。
[0038] 优选地,为保证用电安全,滑块4为绝缘材料,可以为注塑成型的塑料结构。
[0039] 如图2和图7所示,衔铁34包括滑杆341和压板342,滑杆 341竖直放置,压板342水平放置,滑杆341的底端衔接于压板342 的中间,滑杆341和压板342呈倒“T”字形状,压板34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卡头一3421,滑杆341的顶端穿过滑槽43连接在动触头33的底面中间。
[0040] 如图1和图10所示,壳体1的内壁和滑块4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7,第一四分之一球面槽1211和第二四分之一球面槽411形成的腔体内放置有钢珠6。
[0041] 优选地,之所以设置间隙7,是防止钢珠6在第一半圆孔121 和第二半圆孔41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局部真空或是局部过压而影响整个机械装置的运行。
[0042] 如图2和图8所示,弹簧38的一端卡接在卡头一3421上,另一端卡接在卡头二42上。
[0043] 优选地,在安装弹簧38的时候,应在卡头一3421和卡头二42 涂抹少量的高粘油,不仅起到润滑作用,还可协助安装稳定。
[0044] 如图2所示,常开触头32通过螺钉8固定在滑块4的上端面。
[0045] 如图1所示,线圈37未导通时,复位弹簧35顶起衔铁34,动触头33接通常闭触头31,此时,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高于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当线圈37处于导通状态时,铁芯36通过电磁感应吸引衔铁34,压板342向下按压复位弹簧35,同步地,滑杆 341沿滑槽43向下移动,滑杆341带动动触头33向下运动,当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低于于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时,如图8所示,沿弹簧38的弹力F可分解为水平力Fx和竖直向上力Fy,竖直向上力Fy推动滑块4在钢珠6的作用下向上滚动,常开触头32跟随向上运动直到触碰动触头33,此时常开触头32的上端面321抵挡在挡肩22上,常开触头32和动触头33的相向运动,间接地增大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当复位弹簧35弹性疲劳时,动触头33下落不至于碰上常开触头32;当线圈37的控制电路再次断开时,铁芯36的磁性消失,复位弹簧35向上顶起衔铁34,当卡头一3421的水平高度高于于卡头二42的水平高度时,如图9所示,沿弹簧38的弹力 F可分解为水平力Fx和竖直向下力-Fy,在竖直向下力-Fy和重力的作用下,滑块4向下滚动,直至滑块4的下端面抵挡在内腔11 底面,动触头33重新接通常闭触头31,该状态下,弹簧38沿竖直方向向上的弹力和复位弹簧35的弹力共同作用,使得动触头33能够紧密地接通常闭触头31,使运行电路更加安全可靠。
[004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