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951584.4

文献号 : CN1075386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勇

申请人 : 丹阳市永达模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包括料筒、导向件、胶料防逆装置和推料螺杆;防逆槽的左侧壁上有螺纹孔状的伸缩槽;推料螺杆的左端面上成型有方形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右侧壁上固定有防逆驱动螺纹杆;防逆驱动螺纹杆的左端枢接在伸缩槽的左侧壁上;胶料防逆装置包括防逆环;防逆环旋转水平移动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防逆环的右侧设置有方形的扭簧支撑板;扭簧支撑板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扭簧支撑板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并且左端固定在防逆环的右端面上。本发明简单有效,防逆环随着推料螺杆旋转打开出料;推料螺杆停止旋转时,防逆环自动回位到与支撑部抵靠,避免胶料逆流回料筒。

权利要求 :

1.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10)、导向件(20)、胶料防逆装置(30)和推料螺杆(40);导向件(20)由左部的导向主件(22)和右部的圆柱状的支撑部(21)组成;导向件(20)通过支撑部(21)固定在料筒(10)的内部的左侧;支撑部(21)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圆筒状的防逆槽(200);防逆槽(200)的左侧壁上有螺纹孔状的伸缩槽(202);导向主件(22)的右端的圆柱面上成型有若干挤出口(201);挤出口(201)与防逆槽(200)连通;

推料螺杆(40)设置在料筒(10)内部的右部;推料螺杆(40)的左端面上成型有方形的避让槽(400);避让槽(400)的右侧壁上固定有防逆驱动螺纹杆(34);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左端枢接在伸缩槽(202)的左侧壁上;胶料防逆装置(30)包括防逆环(31);防逆环(31)旋转水平移动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防逆环(31)的右端面上枢接有连接圆环(322);连接圆环(322)的右端面上均匀垂直固定有若干连接杆(321);连接杆(321)的右端固定在与避让槽(400)配合的方形的扭簧支撑板(32)上;扭簧支撑板(32)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并且插设在避让槽(400)内;扭簧支撑板(32)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复位扭簧(33);复位扭簧(33)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并且左端固定在防逆环(31)的右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逆槽(200)的右端出口的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环(31)的左端面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槽(200)的右端出口的倒角面和防逆环(31)左端面的倒角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逆环(31)的右端上成型有环状的隔离环(312);隔离环(312)的外圆柱面成型为直径至左向右变小的圆锥面;隔离环(312)的内圆柱面直径与推料螺杆(40)的直径相同并且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

隔离环(31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防逆环(31)左右方向的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逆环(31)的左端面成型有圆柱状的连接柱(311);连接柱(311)的外圆柱面成型有螺纹;连接柱(311)可螺接在伸缩槽(202)内;当防逆环(31)处于最右端时,连接柱(311)的左端面与导向主件(22)的右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其特征在于:扭簧支撑板(32)用于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孔直径大于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直径。

说明书 :

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注塑设备的挤出头止逆装置由两个端面为平面的止逆环组成,其存在有诸多缺陷,例如1、由于端面存料严重,造成止逆效果差;2、因为无定位结构,造成物料流线方向阻力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止逆效果好的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包括料筒、导向件、胶料防逆装置和推料螺杆;导向件由左部的导向主件和右部的圆柱状的支撑部组成;导向件通过支撑部固定在料筒的内部的左侧;支撑部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圆筒状的防逆槽;防逆槽的左侧壁上有螺纹孔状的伸缩槽;导向主件的右端的圆柱面上成型有若干挤出口;挤出口与防逆槽连通;推料螺杆设置在料筒内部的右部;推料螺杆的左端面上成型有方形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右侧壁上固定有防逆驱动螺纹杆;防逆驱动螺纹杆的左端枢接在伸缩槽的左侧壁上;胶料防逆装置包括防逆环;防逆环旋转水平移动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防逆环的右端面上枢接有连接圆环;连接圆环的右端面上均匀垂直固定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右端固定在与避让槽配合的方形的扭簧支撑板上;扭簧支撑板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并且插设在避让槽内;扭簧支撑板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上并且左端固定在防逆环的右端面上。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防逆槽的右端出口的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环的左端面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槽的右端出口的倒角面和防逆环左端面的倒角面平行。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防逆环的右端上成型有环状的隔离环;隔离环的外圆柱面成型为直径至左向右变小的圆锥面;隔离环的内圆柱面直径与推料螺杆的直径相同并且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隔离环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防逆环左右方向的行程。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防逆环的左端面成型有圆柱状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圆柱面成型有螺纹;连接柱可螺接在伸缩槽内;当防逆环处于最右端时,连接柱的左端面与导向主件的右端面平齐。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扭簧支撑板用于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的孔直径大于防逆驱动螺纹杆的直径。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单有效,防逆环随着推料螺杆旋转打开出料;推料螺杆停止旋转时,防逆环自动回位到与支撑部抵靠,避免胶料逆流回料筒。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0、料筒;20、导向件;200、防逆槽;201、挤出口;202、伸缩槽;21、支撑部;22、导向主件;30、胶料防逆装置;31、防逆环;311、连接柱;312、隔离环;32、扭簧支撑板;321、连接杆;322、连接圆环;33、复位扭簧;34、防逆驱动螺纹杆;40、推料螺杆;400、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注塑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包括料筒10、导向件20、胶料防逆装置30和推料螺杆40;导向件20由左部的导向主件22和右部的圆柱状的支撑部21组成;导向件20通过支撑部21固定在料筒10的内部的左侧;支撑部21的左端面上成型有圆筒状的防逆槽200;防逆槽200的左侧壁上有螺纹孔状的伸缩槽202;导向主件22的右端的圆柱面上成型有若干挤出口201;挤出口201与防逆槽200连通;推料螺杆40设置在料筒10内部的右部;推料螺杆40的左端面上成型有方形的避让槽400;避让槽400的右侧壁上固定有防逆驱动螺纹杆34;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左端枢接在伸缩槽202的左侧壁上;胶料防逆装置30包括防逆环31;防逆环31旋转水平移动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防逆环31的右端面上枢接有连接圆环322;连接圆环322的右端面上均匀垂直固定有若干连接杆321;连接杆321的右端固定在与避让槽400配合的方形的扭簧支撑板32上;扭簧支撑板32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并且插设在避让槽400内;扭簧支撑板32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复位扭簧33;复位扭簧33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上并且左端固定在防逆环31的右端面上。
[0014] 如图1、图2所示,防逆槽200的右端出口的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环31的左端面边线成型有倒角;防逆槽200的右端出口的倒角面和防逆环31左端面的倒角面平行。
[0015] 如图1、图2所示,防逆环31的右端上成型有环状的隔离环312;隔离环312的外圆柱面成型为直径至左向右变小的圆锥面;隔离环312的内圆柱面直径与推料螺杆40的直径相同并且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隔离环31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防逆环31左右方向的行程。
[0016] 如图1、图2所示,防逆环31的左端面成型有圆柱状的连接柱311;连接柱311的外圆柱面成型有螺纹;连接柱311可螺接在伸缩槽202内;当防逆环31处于最右端时,连接柱311的左端面与导向主件22的右端面平齐。
[0017] 如图1、图2所示,扭簧支撑板32用于套设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孔直径大于防逆驱动螺纹杆34的直径。
[0018] 挤出头胶料防逆装置的工作原理:
[0019] 挤出头不工作时,推料螺杆40不旋转,此时防逆环31抵靠在支撑部21内,胶料无法挤出;
[0020] 挤出头工作时,推料螺杆40旋转,带动防逆驱动螺纹杆34旋转,在防逆驱动螺纹杆34和伸缩槽202的作用下,促使防逆环31旋转向右移动,这时复位扭簧33积蓄力量,当防逆环31移动到最右端,连接柱311脱离伸缩槽202;此时防逆环31随着防逆驱动螺纹杆34一起旋转,这样胶料可以挤出,如图1所示;当推料螺杆40停止旋转时,复位扭簧33发力,驱使防逆环31逆向旋转,这样防逆环31旋转向左移动,直到防逆环31抵靠在支撑部21内,这样胶料无法挤出。
[0021]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