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用滑撑及门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493829.3

文献号 : CN1075423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井上拓也

申请人 : YKKAP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用滑撑及门窗,即使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从滑块座突出的状态下施加有负荷也能够防止第二连杆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产生松动的事态发生。窗用滑撑具备:第一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座的一端部;第二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以及第三连杆,其可旋转地分别支承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和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第三连杆能够移位到与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以及相对于滑块座突出的突出位置,滑块座将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基底板部的一侧缘设置有至少在第三连杆配置于突出位置时覆盖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的卡止片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块座,其将滑块以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

第一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滑块座的一端部;

第二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滑块;以及第三连杆,其可旋转地分别支承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其中,在所述滑块座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的卡止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将所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卡止片部与所述基底板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滑块以及所述第二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朝向所述卡止片部突出的支承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将所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三连杆能够移位到与所述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以及从所述基底板部的一侧缘突出的突出位置,在所述基底板部的另一侧缘设置有以朝向所述一侧缘逐渐远离所述基底板部的表面的方式倾斜的导轨部,所述滑块具有覆盖所述导轨部的表面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将所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三连杆能够移位到与所述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以及从所述基底板部的一侧缘突出的突出位置,在所述第三连杆配置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杆配置成其与所述第三连杆的支承中心比其与所述滑块的支承中心靠近所述基底板部的另一侧缘。

6.一种门窗,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窗用滑撑的所述滑块座安装于边框体,并且将所述第三连杆安装于门窗扇。

说明书 :

窗用滑撑及门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用滑撑及门窗。

背景技术

[0002] 在纵滑出窗中,门窗扇由窗用滑撑(window stay)支承于边框体,能够通过窗用滑撑的动作使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作为窗用滑撑,使用具备滑块座、滑块及第一连杆~第三连杆的连杆。滑块座是将滑块以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的部件。第一连杆借助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座的一端部。第二连杆借助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第三连杆可旋转地分别支承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和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能够移位到与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和以与滑块座交叉的方式突出的突出位置。该窗用滑撑适用于纵滑出窗时配设在上边框与上框之间以及下边框与下框之间。具体而言,滑块座安装于上边框及下边框,第三连杆安装于上框及下框。在第三连杆配置于收纳位置时,成为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关闭的状态。在第三连杆向突出位置移动时,纵框的一侧向面外方向突出,成为门窗扇打开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55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然而,采用这种窗用滑撑,在门窗扇打开时成为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滑块座突出的状态,门窗扇的负荷施加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如上所述,第二连杆仅借助其一端部支承于滑块。因此,在反复开闭门窗扇的情况下,门窗扇的负荷反复施加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其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会产生松动,可能导致在打开门窗扇时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用滑撑及门窗,该窗用滑撑即使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从滑块座突出的状态下负荷施加于第二连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其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产生松动的事态发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用滑撑,其具备:滑块座,其将滑块以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第一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滑块座的一端部;第二连杆,通过其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滑块;以及第三连杆,其可旋转地分别支承于上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和上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其中,在上述滑块座设置有覆盖上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的卡止片部。
[0007] 根据本发明,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由滑块座的卡止片部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在负荷反复施加于第二连杆的情况下,其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也不会产生松动。
[0008]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窗用滑撑中,上述滑块座将上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卡止片部与上述基底板部之间配置有上述滑块以及上述第二连杆。
[0009]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第二连杆以及滑块相对于滑块座倾斜的事态发生,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二连杆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
[0010]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窗用滑撑中,上述滑块具有朝向上述卡止片部突出的支承突起部。
[0011]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滑块座的基底板部与卡止片部之间直接夹持滑块,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滑块相对于滑块座的倾斜。
[0012]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窗用滑撑中,上述滑块座将上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三连杆能够移位到与上述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以及从上述基底板部的一侧缘突出的突出位置,在上述基底板部的另一侧缘设置有以朝向上述一侧缘逐渐远离上述基底板部的表面的方式倾斜的导轨部,上述滑块具有覆盖上述导轨部的表面的部分。
[0013] 根据本发明,在滑块中,覆盖导轨部的表面的部分与第三连杆的下表面抵接地支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三连杆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
[0014]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窗用滑撑中,上述滑块座将上述滑块以能够在基底板部的表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三连杆能够移位到与上述滑块座重叠配置的收纳位置、以及从上述基底板部的一侧缘突出的突出位置,在上述第三连杆配置于上述收纳位置时,上述第二连杆配置成其与上述第三连杆的支承中心比其与上述滑块的支承中心靠近上述基底板部的另一侧缘。
[0015] 根据本发明,第二连杆以使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靠近基底板部的另一侧缘的方式相对于滑块座倾斜,因此在第三连杆从收纳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时,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直接能够以从滑块座突出的方式移动。
[0016]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将上述的窗用滑撑的上述滑块座安装于边框体,并且将上述第三连杆安装于门窗扇。
[0017] 根据本发明,在门窗扇打开而使第三连杆配置到突出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也由滑块座的卡止片部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即使在开闭门窗扇使负荷反复施加于第二连杆的情况下其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也不会产生松动。
[0018] 根据本发明,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表面由滑块座的卡止片部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即使在负荷反复施加于第二连杆的情况下其与滑块的支承部分之间也不会产生松动。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窗用滑撑的门窗中门窗扇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 图2是适用于图1所示的门窗的窗用滑撑的立体图。
[0021] 图3是图2所示的窗用滑撑中第三连杆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 图4是图2所示的窗用滑撑中第三连杆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3] 图5是图4中的X-X线放大截面图。
[0024] 图6是图3中的A-A线放大截面图。
[0025] 图7是图3中的B-B线放大截面图。
[0026] 图8是图3中的C-C线放大截面图。
[0027] 图9是图3中的D-D线放大截面图。
[0028] 符号说明
[0029] 10边框体;20门窗扇;30窗用滑撑;130滑块座;131基底板部;131b表面;132导轨部;134卡止片部;135滑块;135Ab支承突起部;135a表面;230第一连杆;231第一支承轴;330第二连杆;331第二支承轴;430第三连杆;431第三支承轴;432第四支承轴;530第四连杆;531第五支承轴;532第六支承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窗用滑撑及门窗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1] 图1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窗用滑撑的门窗。这里例示的门窗以将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向室外侧推开的方式构成,被称为所谓的纵滑出窗。边框体10是通过将上边框11、下边框12及左右纵边框13、14组合成四周边框而构成的。门窗扇20是通过在玻璃21的四周安装上框22、下框23及左右纵框24、25而构成的。构成边框体10的边框11、12、13、14以及构成门窗扇20的框22、23、24、25是由铝合金或树脂等形成的挤压型材,均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
[0032] 在门窗扇20的下框23与边框体10的下边框12之间、以及在门窗扇20的上框22与边框体10的上边框11之间分别设置有被称为摩擦式滑撑(friction stay)的窗用滑撑30。设置在下框23与下边框12之间的窗用滑撑30、以及设置在上框22与上边框11之间的窗用滑撑30将门窗扇2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边框体10,具有对称的结构。因此,下面仅对设置在下框23与下边框12之间的窗用滑撑30进行详细说明,对另一连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述纵滑出窗作为前提进行说明,该纵滑出窗构成为从室内侧观察时以位于左侧的纵框(以下,区分时称为“门窗扇尾端框25”)为中心,位于右侧的纵框(以下,区分时称为“门窗扇前端框24”)向室外侧旋转。顺便而言,在将窗用滑撑适用于构成为从室内侧观察时以位于右侧的纵框24为中心而位于左侧的纵框25向室外侧旋转的纵滑出窗的情况下,使以下说明的各要素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构成即可。
[0033] 如图2~图9所示,窗用滑撑30具备滑块座130、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330、第三连杆430和第四连杆530。上述滑块座130、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330、第三连杆430和第四连杆530均构成为长条状部件,具有比下框23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小的宽度,并且具有比下框23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小的长度。这里,进深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那样是指沿着纵滑出窗的纵深的方向。沿着进深方向的平面有时称为进深面。此外,外观面方向在像下边框12或下框23等那样沿着水准方向的部件的情况下是指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沿着上下的方向,在像纵框24、25等那样沿着上下方向的部件的情况下是指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沿着水准的方向。沿着外观面方向的平面有时称为外观面。并且,长度方向是指与挤压成形各部件时的挤压方向一致的方向。
[0034] 滑块座130是通过将板厚较大的钢材等金属板材弯折成形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滑块座130是由具有2mm左右板厚的钢材构成的,包括基底板部131、导轨部132、立起壁部133和卡止片部134。基底板部131是安装于下边框12的进深面12a的部分,构成为呈具有多个螺钉插通孔131a的平板状。导轨部132是以从位于基底板部131室外侧的边缘部朝向室内侧逐渐远离基底板部131的方式倾斜延伸的平板状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部132形成为其与基底板部131的夹角a是小于45°的角度。立起壁部133是从位于基底板部131室内侧的边缘部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立起壁部133自基底板部131起的突出尺寸b(参照图6)形成为相对于导轨部132的突出尺寸大致为其两倍。卡止片部134是从立起壁部133的突出端部向室外侧大致垂直弯折的部分。在导轨部132的突出端部与卡止片部134的突出端部之间确保有能够使基底板部131的表面131b露出到外部的间隙c。在该滑块座130设置有滑块
135和拉引部件136。
[0035] 滑块135是相对于滑块座130具有其1/5左右长度的块状部件,以能够沿着滑块座13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例示的滑块135具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滑块主体135A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覆盖部件135B。滑块主体135A在导轨部132与立起壁部133之间配置在基底板部131的表面131b上,具有滑动导向部135Aa和支承突起部135Ab。滑动导向部135Aa是在滑块座130的基底板部131与导轨部13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的部分。支承突起部135Ab从滑块座130的与卡止片部134相向的部分向上方突出,突出端部靠近卡止片部134地配置。如图3所示,支承突起部135Ab从室内侧观察时仅设置于滑块主体
135A的表面中比中心稍靠右侧的部分的室内侧缘部。如图8所示,覆盖部件135B包括覆盖滑块主体135A的表面的覆盖基部135Ba、覆盖设置于滑块座130的导轨部132的表面的夹持支承部135Bb、以及覆盖滑块主体135A的支承突起部135Ab的抵接覆盖部135Bc。夹持支承部
135Bb的板厚形成为大于覆盖基部135Ba的板厚,其表面位于与覆盖基部135Ba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并且与滑块主体135A的滑动导向部135Aa之间夹持有滑块座130的导轨部132。抵接覆盖部135Bc设置成在其与滑块座130的卡止片部134之间确保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下覆盖支承突起部135Ab的表面。
[0036] 如图2、图3、图5和图9所示,拉引部件136设置于滑块座130中配置门窗扇20的门窗扇尾端框25的一侧的端部(以下称为滑块座130的“基端部”),在后述的第三连杆430配置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部卡合,由此能够起到防止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部向室外侧移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拉引部件136具备与滑块座130的基底板部131相比向表面侧突出的限制壁部136a。限制壁部136a从上方观察时在室内侧沿着滑块座
130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并且以从其延伸端部朝向室外侧逐渐靠近滑块座130的基端部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另外,图3中的符号137是为了限制滑块135的移动而设置于滑块座
130的止动片。
[0037] 第一连杆230相对于滑块座130具有其2/3左右的长度,一端部借助第一支承轴231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座130的前端部。第一支承轴231配设成其轴芯沿着与滑块座130的基底板部131正交的方向。滑块座130中支承第一连杆230的前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配置门窗扇20的门窗扇前端框24的一侧的端部、即从室内侧观察时的右侧端部。从图2和图5可知,第一连杆230的大致中间的部分沿上下弯折成曲柄状,相对于一端部,另一端部比其高一阶。
[0038] 第二连杆330构成为与滑块135大致相同的长度,一端部借助第二支承轴(第二连杆330和滑块135的支承中心)331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135的表面135a中长度方向上大致中央的部分。第二支承轴331配设成其轴芯与第一支承轴231的轴芯大致平行,并且在第二连杆330旋转的情况下其一部分也总是与滑块座130的卡止片部134相向。在第二连杆330的一端部以覆盖表面及周面的方式安装有树脂覆盖332。该第二连杆330与树脂覆盖332及滑块135重叠层叠时的板厚d(参照图7)设定为比滑块座130中从基底板部131到卡止片部134的分隔距离、也就是上述立起壁部133自基底板部131起的突出尺寸b稍小的尺寸。
[0039] 第三连杆430是安装于下框23的进深面23a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第一连杆230的5/6左右的长度,呈具有多个螺钉插通孔430a的平板状。该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部借助第三支承轴(第二连杆330和第三连杆430的支承中心)431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二连杆330的另一端部表面。第三连杆430中长度方向上大致中央的部位借助第四支承轴432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连杆230的另一端部表面。第三支承轴431和第四支承轴432配设成与第一支承轴231大致平行。
[0040] 从图2和图3可知,在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部设置有拉引卡合部430b。拉引卡合部430b是在使第三连杆430沿着滑块座130以大致平行的方式重叠配置的情况下(以下称为第三连杆430的“收纳位置”)与拉引部件136的限制壁部136a卡合的部分。即,拉引卡合部430b的外形形状构成为如下:在配置于收纳位置时在室内侧沿着第三连杆430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并且从其延伸端部朝向室外侧逐渐向另一端部侧倾斜。
[0041] 第四连杆530构成为具有第三连杆430的1/2左右的长度,一端部借助第五支承轴531可旋转地支承于滑块135的表面135a。第五支承轴531在隔着支承突起部135Ab与第二支承轴331对应的部位,与第一支承轴231大致平行地配设。第四连杆530的另一端部借助第六支承轴532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连杆230。第六支承轴532在第一连杆230中靠近比一端部高一阶的另一端部侧的弯折部的部分,与第一支承轴231大致平行地配设。
[0042] 如上所述构成的窗用滑撑30中,借助基底板部131滑块座130安装于下边框12的进深面12a,并且第三连杆430安装于下框23的进深面23a。安装滑块座130的位置如图1所示,是拉引部件136与对应于门窗扇尾端框25的纵边框14的进深面相接触的位置。在该窗用滑撑30中,在将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关闭时第三连杆430配置于收纳位置,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330和第四连杆530均配置于与滑块座130重叠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滑块135位于滑块座130的基端部,第二连杆330以及到第四连杆530从滑块135朝向彼此相反侧延伸,成为第四连杆530的上方重叠第一连杆230的状态,并且成为第一连杆230的上方重叠第三连杆430的状态。
[0043] 这里,在该窗用滑撑30中,在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时第三连杆430成为沿着滑块座130大致平行的状态,但是对于第二连杆330而言,第三支承轴431与第二支承轴331相比位于室外侧,作为与第三连杆430的连接部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倾斜地配置。同样,在第四连杆530中,第六支承轴532与第五支承轴531相比位于室外侧,作为与第一连杆230的连接部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倾斜地配置。
[0044] 从上述状态开始,以使门窗扇前端框24向室外突出的方式打开门窗扇20时,第三连杆430按照以第三支承轴431为中心其另一端部成为向室外侧突出的突出位置的方式旋转,并且随着第三连杆430的旋转,第一连杆230按照以第一支承轴231为中心其另一端部向室外侧突出的方式旋转。在上述第三连杆430和第一连杆230旋转的情况下,滑块135向滑块座130的前端部侧移动,并且第二连杆330和第四连杆530以使各自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突出的方式旋转。其结果,在纵滑出窗中,如图1所示那样,在门窗扇尾端框25向滑块座130的前端部侧已移动的状态下门窗扇20以门窗扇尾端框25为中心旋转,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以向室外侧大致垂直突出的状态打开。
[0045] 上述动作期间,根据使用该窗用滑撑30的纵滑出窗,在门窗扇20关闭而第三连杆430配置于收纳位置时,第二连杆330的另一端部和第四连杆530的另一端部分别成为向预定的突出方向即室外侧倾斜的姿态。因此,在第三连杆430旋转时,第二连杆330的另一端部和第四连杆530的另一端部分别滑顺地向室外侧旋转,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从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开始到全开为止的打开操作。
[0046] 而且,即使在门窗扇20打开而第二连杆330的另一端部从滑块座130向室外侧突出的状态,第二连杆330的一端部的、比第二支承轴331位于一端侧的部分的表面也处于被滑块座130的卡止片部134覆盖的状态。并且,第二连杆330的下表面处于借助设置于滑块135的覆盖部件135B的夹持支承部135Bb而支承于滑块座130的导轨部132的状态。此外,滑块135也处于支承突起部135Ab借助抵接覆盖部135Bc由卡止片部134覆盖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连杆330的另一端部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在门窗扇20的负荷反复施加于第二连杆330的情况下,其与滑块135的支承部分即第二支承轴331之间也不会产生松动,从而也不会导致在打开门窗扇20时第二连杆330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
[004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330、第三连杆430和第四连杆5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只是示例,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内容。此外,例示了具备第四连杆530的窗用滑撑30,但是并非必须具有第四连杆。另外,具备第四连杆530的窗用滑撑3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第三连杆430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状态时,向室外侧突出的第六支承轴532与第五支承轴531相比位于室外侧,第四连杆530相对于滑块座130成为倾斜姿态,但不是必须在第三连杆配置于收纳位置时使第四连杆相对于滑块座倾斜。
[004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滑块座130的基底板部131与卡止片部134之间直接夹持滑块135,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滑块135及第二连杆330相对于滑块座130在室外侧向下方倾斜的事态发生,但不是必须使滑块直接与卡止片部抵接。
[0049]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连杆430的收纳位置,例示了配置成与滑块座130大致平行的状态,但不是必须与滑块座平行,只要与滑块座重叠,则也可以稍稍倾斜。
[005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以总是覆盖第二连杆330的一端部的表面的方式设置有卡止片部134,但是以仅在第三连杆430配置于突出位置时覆盖第二连杆的一端部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卡止片部即可,在第三连杆配置于收纳位置时不需要用卡止片部覆盖第二连杆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