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440968.X

文献号 : CN1075542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藤冈刚史

申请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充气轮胎(T),其在胎面部(3)上由三条周向槽(11、11、12)和多条第一横槽(14)而形成有两列胎块列(20、20),在所述充气轮胎(T)中,构成胎块列(20、20)的胎块21形成为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向轮胎宽度方向(X)扩展的六边形状,穿过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的直线即对角延长线(L),与邻接的胎块列(20、20)的第一横槽(14)在轮胎周向(Y)上重合。胎块(21)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X)延伸并在胎块(21)内结束的第一刀槽花纹(27),第一刀槽花纹(27)位于从对角延长线(L)向轮胎周向(Y)偏移的位置,且位于使设于邻接的胎块列(20)的第一横槽(14)的一对沟槽壁面(15、15)沿第一横槽(14)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S、S)所夹的区域(R)。

权利要求 :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

所述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呈之字状延伸的三条周向槽、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周向槽连结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横槽、以及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周向槽之间设置的两列中央胎块列,所述中央胎块列具有由所述第一横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中央胎块,所述中央胎块形成为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扩展的六边形状,穿过位于所述中央胎块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的直线即对角延长线,与邻接的所述中央胎块列的所述第一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重合,所述中央胎块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中央胎块内结束的第一刀槽花纹,所述第一刀槽花纹位于从所述对角延长线向轮胎周向偏移的位置,并且位于使设于邻接的所述中央胎块列的所述第一横槽的一对沟槽壁面沿所述第一横槽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所夹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延伸的波纹形状,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胎块具有从位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向在轮胎周向一方侧上邻接的顶部延伸的长边部、和向在轮胎周向另一方侧上邻接的顶部延伸且比所述长边部更短的短边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位于从所述对角延长线向所述长边部侧偏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条周向槽分别为夹着轮胎赤道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一对第一周向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第二周向槽,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沟槽宽度比所述第一周向槽更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条周向槽分别为夹着轮胎赤道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一对第一周向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第二周向槽,所述胎面部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周向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呈之字状延伸的第三周向槽、将所述第一周向槽与所述第三周向槽连结的第二横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三周向槽之间的外侧胎块列,所述外侧胎块列具有由所述第二横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外侧胎块,所述第一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沿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二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横槽的相反方向倾斜地延伸,所述外侧胎块形成为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向轮胎宽度方向扩展的形状,并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块具有第二刀槽花纹,

所述外侧胎块具有在所述槽口上开口的第二刀槽花纹,

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延伸的波纹形状,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说明书 :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如下所述胎块花纹的轮胎,其是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有多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在由周向槽划分出的陆部设置有横槽,并设置有由多个胎块构成的胎块列。
[0003] 对于具有这样的胎面花纹的轮胎,为了提高在湿润路面上的牵引性,有时在胎块上设置在周向槽开口的刀槽花纹(参照日本专利公开2014-13354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285762号公报)。
[0004] 但是,若使刀槽在周向槽开口,则胎块刚性降低,胎块的倒伏变大,由此容易发生偏磨损。若使刀槽花纹在胎块内结束,则能够抑制胎块刚性的降低,但是由于刀槽不在周向槽开口,因此由刀槽花纹带来的牵引效果降低。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4-133549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85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本实施方式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具有胎块花纹的轮胎中,能够抑制因设置刀槽花纹而造成的胎块刚性的降低,改善牵引性和耐偏磨损性。
[0011] (二)技术方案
[0012]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6)的技术方案。
[0013]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呈之字状(日文:ジグザグ状)延伸的三条周向槽、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周向槽连结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横槽、以及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周向槽之间设置的两列胎块列,所述胎块列具有由所述第一横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胎块,所述胎块形成为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扩展的六边形状,穿过位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的直线即对角延长线,与邻接的所述胎块列的所述第一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重合,所述胎块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胎块内结束的第一刀槽花纹,所述第一刀槽花纹位于从所述对角延长线向轮胎周向偏移的位置,并且位于使设于邻接的所述胎块列的所述第一横槽的一对沟槽壁面沿所述第一横槽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所夹的区域。
[0014]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延伸的波纹形状,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0015] (3).根据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块具有从位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向在轮胎周向一方侧上邻接的顶部延伸的长边部、和向在轮胎周向另一方侧上邻接的顶部延伸且比所述长边部更短的短边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位于从所述对角延长线向长边部侧偏移的位置。
[0016] (4).根据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三条所述周向槽具有:夹着轮胎赤道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一周向槽、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第二周向槽,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沟槽宽度比所述第一周向槽更窄。
[0017] (5).根据上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三条所述周向槽具有:夹着轮胎赤道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一周向槽、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第二周向槽,所述胎面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周向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呈之字状延伸的第三周向槽、将所述第一周向槽与所述第三周向槽连结的第二横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三周向槽之间的外侧胎块列,所述外侧胎块列具有由所述第二横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外侧胎块,所述第一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沿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二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横槽的相反方向倾斜地延伸,所述外侧胎块形成为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向轮胎宽度方向扩展的形状,并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槽口(ノッチ)。
[0018] (6).根据上述(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外侧胎块具有第二刀槽花纹,所述外侧胎块具有在所述槽口上开口的第二刀槽花纹,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延伸的波纹形状,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0019] (三)有益效果
[0020] 如上所述,由于设置于胎块的第一刀槽花纹在胎块内结束,因此能够抑制胎块刚性的降低,能够抑制偏磨损。而且,第一刀槽花纹在胎块中配置于从穿过位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的直线即对角延长线向轮胎周向偏移的位置,且配置于使邻接的所述胎块列的第一横槽的一对沟槽壁面沿第一横槽14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所夹的区域。由此,当轮胎转动时发挥牵引性的第一刀槽花纹、胎块的顶部在轮胎周向上分散地配置,能够有效地产生牵引,并且能够在胎块的轮胎周向中央部配置第一刀槽花纹,能够使胎块的接地压均匀化,能够抑制偏磨损。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一例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图。
[0022] 图2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主要部位的展开图。
[0023] 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0024] 图4的(a)是表示第一刀槽花纹的俯视图,图4的(b)是表示第一刀槽花纹的内壁面的图。
[0025] 图5的(a)是表示第二刀槽花纹的俯视图,图5的(b)是表示第二刀槽花纹的内壁面的图。
[0026]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主要部位的展开图。
[0027] 图7的(a)是表示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主要部位的展开图,图7的(b)是表示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主要部位的展开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3-胎面部;6-胎面胶;11-第一周向槽;12-第二周向槽;13-第三周向槽;14-第一横槽;15-第二横槽;15-沟槽壁面;20-中央胎块列;21-中央胎块;24-长边部;26-短边部;27-第一刀槽花纹;30-外侧胎块列;31-外侧胎块;32-侧壁;33-槽口;34-第二刀槽花纹;E-轮胎赤道面;L-对角延长线;S-面;T-轮胎;X-轮胎宽度方向;Y-轮胎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T一例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图。
[0031] 该充气轮胎T具有:一对胎圈部1、从该胎圈部1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以及与该胎侧部2的各个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3。在胎圈部1设置有环状的胎圈芯1a和胎边芯1b。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配设有环形形状的胎体4。胎体帘布层4的端部经由胎圈芯1a折回。图中,附图标记E表示通过轮胎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假想面,即轮胎赤道面。
[0032] 胎体4是用贴胶橡胶覆盖在与轮胎周向Y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帘布线而形成的。作为帘布线,优选使用钢帘线、有机纤维帘线。
[0033] 在胎面部3的胎体4的外周层叠有带束层5,在其外周进一步设置有胎面胶6。带束层5由相对于轮胎周向Y以10~35度的角度排列钢帘线而成的一层或多层钢丝带束层构成。在本例中,由两层钢丝带束层形成。
[0034] 在胎面部3的表面设置有:沿轮胎周向Y延伸的三条以上周向槽、与周向槽连结并沿轮胎宽度方向X延伸的多条横槽、以及由这些周向槽和横槽划分形成的多个胎块列。
[0035]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胎面部3具有夹着轮胎赤道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设置于第一周向槽11、11之间的第二周向槽12、以及设置于第一周向槽11、11的轮胎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一对第三周向槽13、13,总计共设置有五条周向槽。
[0036] 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是一边向轮胎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交替地重复折曲一边沿轮胎周向Y延伸的之字状的沟槽。在本例中,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彼此以相同长度的重复间距折曲。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折曲的位置在轮胎周向Y上不同。在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之间,划分有夹着第二周向槽12而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邻接的两列中央胎块列20、20。
[0037] 第二周向槽12是一边向轮胎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交替地重复折曲一边沿轮胎周向Y延伸的之字状的沟槽。在本例中,第二周向槽12设置于轮胎赤道面E上。第二周向槽12以与在轮胎宽度方向X外侧邻接的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相同长度的重复间距折曲。第二周向槽12折曲的位置与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折曲的位置在轮胎周向Y上不同。
[0038] 第二周向槽12的沟槽宽度W2设置得比第一周向槽11的沟槽宽度W1更窄(参照图3)。优选当轮胎接地时(将充气轮胎T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在填充了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垂直地放置于平坦的路面上,并施加了正规载荷时)两列中央胎块列20、20的相对面抵接。
也就是说,优选设计成当轮胎接地时第二周向槽12闭合的间隔。另外,第二周向槽12的深度H2设置得比第一周向槽11的深度H1更浅(参照图1)。
[0039] 此外,“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确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设计轮辋)”,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
[0040]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确定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胎压,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不同冷态轮胎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INFLATION PRESSURE(充气压力)”。在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为180KPa。另外,正规负载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确定的负载。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载荷能力,如果是TRA,则是上述表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在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规定为内压180KPa的对应负载的85%。
[0041] 这样的第二周向槽12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分割由一对第一周向槽11所夹的区域。第二周向槽12与第一周向槽11之间划分形成两列中央胎块列20、20。中央胎块列20、20具有由多条第一横槽14在轮胎周向Y上分割出的多个中央胎块21。一对第三周向槽13、13与第一周向槽11、11、第二周向槽12相同,是一边向轮胎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交替地重复折曲一边沿轮胎周向Y延伸的之字状的沟槽。第三周向槽13、13以与第一周向槽11、11、第二周向槽12相同长度的重复间距折曲。第三周向槽13、13折曲的位置与第一周向槽11、11、第二周向槽12折曲的位置在轮胎周向Y上不同。
[0042] 这样的第三周向槽13、13与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邻接的第一周向槽11、11之间划分形成外侧胎块列30。外侧胎块列30具有由多个第二横槽15在轮胎周向Y上分割出的多个外侧胎块31。另外,第三周向槽13、13在轮胎宽度方向X外侧划分形成胎肩胎块列40、40。胎肩胎块列40、40具有由多条第三横槽16在轮胎周向Y上分割出的多个胎肩胎块41。
[0043] 第一横槽14是在一对第一周向槽11、11之间形成的多条沿轮胎宽度方向X延伸的沟槽。第一横槽14以连接呈之字状折曲的第一周向槽11、11的顶部与第二周向槽12的顶部的方式设置。在本例中,多条第一横槽14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X向轮胎周向Y的一方侧(在图2中向右上)倾斜。另外,多条第一横槽14相互平行设置。
[0044] 这样的第一横槽14在轮胎周向Y上分割在第一周向槽11、11与第二周向槽12之间形成的区域。由此,第一横槽14在轮胎周向Y上划分形成排列有多个中央胎块21的中央胎块列20。
[0045] 第二横槽15是在第一周向槽11、11与第三周向槽13、13之间形成的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X延伸的沟槽。第二横槽15以连接呈之字状折曲的第一周向槽11、11的顶部与第三周向槽13的顶部的方式设置。在本例中,多条第二横槽1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X向第一横槽14的相反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多条第二横槽1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X向轮胎周向Y的另一方侧(在图2中向右下)倾斜。另外,多条第二横槽15相互平行设置。
[0046] 这样的第二横槽15在轮胎周向Y上分割在第一周向槽11、11与第三周向槽13、13之间形成的区域。由此,第二横槽15在轮胎周向Y上划分形成排列有多个外侧胎块31的外侧胎块列30。
[0047] 构成中央胎块列20的多个中央胎块21是由第一周向槽11、11、第二周向槽12、以及第一横槽14在胎面胶6上划分出的形成为六边形的陆部。
[0048] 该中央胎块21中,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的间隔比轮胎周向Y的端部更长,形成为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扩展的六边形。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六边形不仅是具有六个顶点的六边形,是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胎块21那样切掉位于轮胎周向Y的端部的顶点、或者将该顶点变圆的形状的概念。
[0049] 如图3所示,中央胎块21的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位于呈之字状折曲的第一周向槽11和第二周向槽12的顶部。在俯视视角下,中央胎块21的穿过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的直线(以下将该直线称为对角延长线L)与邻接的中央胎块列20的第一横槽14重合。
[0050] 另外,在本例中,构成两列中央胎块列20、20的一方的胎块列20(例如,图3中右侧的中央胎块列)的中央胎块21a具有:从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向在轮胎周向Y上的一方侧(图3中的上侧)邻接的顶部23、23延伸的边部24、24(以下也将该边部称为长边部24、24)、以及从顶部22、22向在轮胎周向Y上的另一方侧(图3中的下侧)邻接的顶部25、25延伸的边部26、26(以下也将该边部称为短边部26、26)。长边部24、24比短边部26、26更长。
[0051] 另一方面,当构成两列中央胎块列20、20的另一方的胎块列20(例如,图3中左侧的胎块列)的中央胎块21b,以轮胎径向作为旋转轴旋转180度时,形成为与构成一方的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a一致的形状。具体地说,中央胎块21b具有:从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向在轮胎周向Y一方侧(图3中的上侧)邻接的顶部25、25延伸的短边部26、26、以及从顶部22、22向在轮胎周向Y另一方侧(图3中的下侧)邻接的顶部23、23延伸的长边部24、24。在中央胎块21b中也是长边部24、24比短边部26、26更长。
[0052] 在本例中,构成一方的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a的长边部24与构成另一方的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b的长边部24夹着第二周向槽12而相对。一方的中央胎块21a的短边部26与另一方的中央胎块21b的短边部26夹着第二周向槽12而相对。
[0053] 另外,在本例中,以构成一方的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a的一部分与构成另一方的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b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重合的方式配置。
[0054] 在这样的中央胎块21、21上设置有与第一横槽1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刀槽花纹27。第一刀槽花纹27的两端由不在胎块的边缘上开口的切槽(日文:切り込み)构成。也就是说,第一刀槽花纹27是不在第一周向槽11和第二周向槽12上开口而在胎块21内结束的切槽。如图3所示,该第一刀槽花纹27以不与穿过中央胎块21的顶部22、22的对角延长线L重合的方式设置于向轮胎周向Y偏移的位置。
[0055] 进一步地,第一刀槽花纹27设置于使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邻接的中央胎块列20的划分第一横槽14的一对沟槽壁面15、15沿第一横槽14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S、S所夹的区域R。优选设置于从上述对角延长线L向中央胎块21的长边部24侧偏移的位置。
[0056] 在本例中,第一刀槽花纹27在俯视视角下如图4的(a)所示那样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1上延伸的波纹形状,与胎面表面平行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纹形状。另外,如图4的(b)所示,第一刀槽花纹27的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1的一方侧(图4中为右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0057] 此外,关于第一刀槽花纹27的长度(沿长度方向G1的长度)K,只要在中央胎块21内结束则并不特别受限,优选是第一刀槽花纹27所设置的位置上的中央胎块21的宽度(沿着使第一刀槽花纹27在长度方向G1上延长的直线N的中央胎块21的长度)M的40%以上且80%以下(参照图3)。通过将第一刀槽花纹27的长度K设定为中央胎块21的宽度M的40%以上,容易发挥刀槽花纹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牵引性,通过设定为中央胎块21的宽度M的80%以下,能够抑制第一刀槽花纹27的端部的产生裂缝。
[0058] 第一刀槽花纹27的刀槽花纹深度并不特别受限,优选是第一周向槽11的深度的30%以上且70%以下。通过将第一刀槽花纹27的刀槽花纹深度设定为第一周向槽11的深度的30%以上,容易发挥刀槽花纹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牵引性,通过设定为第一周向槽11的深度的70%以下,能够确保中央胎块21的刚性并抑制中央胎块21的偏磨损。
[0059] 另外,优选第一刀槽花纹27的相对于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1为5°以上且30°以下(参照图4的(b))。通过将倾斜角度θ1设定为5°以上,刀槽花纹内壁面容易啮合,能够提高中央胎块21的刚性并抑制偏磨损。通过将倾斜角度θ1设定为30°以下,刀槽花纹内壁面的啮合力不会过强,能够抑制因刀槽花纹内壁面的相互摩擦造成的裂缝的产生。
[0060] 构成外侧胎块列30的多个外侧胎块31是由第一周向槽11、11、第三周向槽13以及第二横槽15在胎面胶6上划分的陆部。
[0061] 在外侧胎块31上,在面向第一周向槽11和第三周向槽13的一对侧壁32、32的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分别设置有槽口33、33。槽口33是从胎块上表面朝向第一周向槽11或者第三周向槽13的沟槽底开槽而成的向周向槽11、13开口且在俯视下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凹陷。
[0062] 在外侧胎块31上设置有第二刀槽花纹34,该第二刀槽花纹34在槽口33开口,且将轮胎宽度方向X两侧的槽口33、33之间连接起来。
[0063] 第二刀槽花纹34与第二横槽15大致平行地延伸,其两端在各槽口33开口,从而以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横断外侧胎块31的方式设置。
[0064] 在本例中,第二刀槽花纹34在俯视视角下如图5的(a)所示那样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2延伸的波纹形状,与胎面表面平行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纹形状。另外,如图5的(b)所示,第二刀槽花纹34的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2的一方侧(图5的(b)中为右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
[0065] 此外,第二刀槽花纹34的刀槽花纹深度并不特别受限,可以设定为与槽口33相同的深度,优选是第一周向槽11、第三周向槽13的深度的30%以上且70%以下。通过将第二刀槽花纹34的刀槽花纹深度设定为第一周向槽11、第三周向槽13的深度的30%以上,容易发挥刀槽花纹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牵引性,通过设定为第一周向槽11、第三周向槽13的深度的70%以下,能够确保外侧胎块31的刚性并抑制外侧胎块31的偏磨损。
[0066] 在由以上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T中,在形成于第一周向槽11、11与第二周向槽12之间的中央胎块21中设置有在胎块内结束的第一刀槽花纹27。因此,能够抑制胎块刚性的降低,并且通过第一刀槽花纹27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牵引性。
[0067] 另外,第一刀槽花纹27在中央胎块21中配置于从将位于轮胎周向Y的中央部的一对顶部22、22连结的对角延长线L向轮胎周向Y偏移的位置,且配置于使邻接的中央胎块列20的第一横槽14的一对沟槽壁面15、15沿第一横槽14所延伸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面S、S所夹的区域R。因此,当轮胎转动时发挥牵引性的第一刀槽花纹27、中央胎块21的顶部22、23、
25在轮胎周向Y上分散配置,能够有效地产生牵引。
[0068] 而且,第一刀槽花纹27配置于使第一横槽14的一对沟槽壁面15、15沿第一横槽14所延伸的方向上延长而形成的面S、S所夹的的区域R内,并设置于中央胎块21的大致中央部,因此能够使中央胎块21的接地压均匀化,能够抑制偏磨损。
[0069]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中央胎块21的第一刀槽花纹27在俯视视角下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1延伸的波纹形状,且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1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由此,在第一刀槽花纹27中相对的刀槽花纹内壁面的啮合力增强,能够提高中央胎块21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抑制偏磨损。
[0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刀槽花纹27设置在从对角延长线L向中央胎块21的长边部24侧偏移的位置,从而即使将第一刀槽花纹27从对角延长线L向轮胎周向偏移进行配置也能够在中央胎块21的中央部附近配置第一刀槽花纹27,能够以较高的水平由兼顾如上述那样偏移配置第一刀槽花纹27所带来的牵引性的提高和接地压的均匀化。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一对第一周向槽11之间且在轮胎宽度方向X上分割中央胎块列20的第二周向槽12的沟槽宽度W2设置得比第一周向槽11的沟槽宽度W1更窄。因此,能够增大胎面部3中接地压较高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接地面积,能够使胎面部3的接地压均匀化。
[0072] 另外,在构成外侧胎块列30的外侧胎块31上,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槽口33、第二刀槽花纹34,其中,外侧胎块列30设置于中央胎块列20的轮胎宽度方向X的外侧。因此,通过槽口33和第二刀槽花纹34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牵引性。
[0073] 而且,第二刀槽花纹34在俯视视角下形成为一边重复弯曲或折曲一边沿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2延伸的波纹形状,且波纹形状一边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2的一方侧位移一边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因此,在第二刀槽花纹34中相对的刀槽花纹内壁面的啮合力增强,能够提高外侧胎块31的刚性,能够抑制偏磨损。
[0074] 另外,在外侧胎块列30中划分外侧胎块31的第二横槽15向设置于中央胎块列20的第一横槽14的相反方向倾斜。由此,中央胎块列20的中央胎块21的活动与外侧胎块列30的外侧胎块31的活动相互抵消,能够抑制胎面胶6整体的活动,能够提高耐磨损性能。
[0075]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尺寸除了特别提到的情况,其他均为将充气轮胎组装在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尺寸。
[0076] (第二实施方式)
[0077] 基于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进行说明。
[0078]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构成外侧胎块列30的外侧胎块31上未设置槽口33和第二刀槽花纹34。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接地压较高的轮胎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利用第一刀槽花纹27来实现中央胎块21内的接地压的均匀化,能够使耐偏磨损性得到提高,并且通过将第一刀槽花纹27从对角延长线L向轮胎周向Y偏移进行配置,能够使牵引性得到提高。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说明。
[0079] (其他实施方式)
[00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第一周向槽11和第二周向槽12划分出的胎块列位于包含轮胎赤道面E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样的胎面花纹。例如,被第一周向槽11和第二周向槽12划分出的胎块列也可以位于比轮胎赤道面E更靠向轮胎宽度方向X外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了五条在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周向槽只要是三条以上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横槽14、第二横槽1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X倾斜设置,也可以与轮胎宽度方向X平行地设置。
[0081]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可列举出乘用车用轮胎、SUV车、皮卡等轻型卡车用轮胎;卡车、巴士等重载轮胎等各种车辆用的轮胎,另外,对夏季轮胎、冬季轮胎、全季节轮胎等用途也不特别受限。
[0082]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示提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同样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同等的范围内。
[0083] 实施例
[0084] 为了确认上述效果,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充气轮胎(轮胎大小:11R22.5)安装于22.5×7.50的轮辋上,并填充700kPa的内压,安装于核载10t的车辆上,对耐偏磨损性、牵引性进行了评价。
[0085] 实施例1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轮胎,实施例2是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0086] 比较例1的轮胎是图7的(a)示出的胎面花纹的轮胎,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于中央胎块的刀槽花纹以与对角延长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2的轮胎是图7的(b)中示出的胎面花纹的轮胎,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于中央胎块的刀槽花纹在第一周向槽和第二周向槽开口,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87] 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0088] ·耐偏磨损性:对行驶20,000km后的偏磨损状态(胎踵和胎趾磨损量)进行了测定,并以比较例1的值作为100,对胎踵和胎趾磨损量的倒数进行了指数化。指数越大,表示偏磨损发生越少,耐偏磨损性越优异。
[0089] ·牵引性:对在水深为1.0mm的路面上从停止状态起到前进20m的时刻的到达时间进行了测定,并以比较例1的值作为100,对到达时间的倒数进行了指数化。指数越大,表示到达时间越短,牵引性越良好。
[0090] (表1)
[0091]  比较例1 比较例2 实施例1 实施例2
耐偏磨损性 100 91 103 102
牵引性 100 109 105 118
[0092] 结果如表1所示,可确认到在比较例2中,由于设置于中央胎块的刀槽花纹在周向槽开口,因此牵引性良好,但与比较例1相比耐偏磨损性大幅度降低。
[0093]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及2中,与比较例1相比,发挥了优异的耐偏磨损性和牵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