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844373.0

文献号 : CN1075836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本东田宝华杨旭李默涵杨佳慧李德胜

申请人 : 北京工业大学

摘要 :

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可应用在生命工程、医学、微装配、化学分析等领域。装置包括微流控上芯片、PDMS薄膜、压电驱动器、玻璃基底和励磁线圈;微流控上芯片设置有进液口、主流道、侧流道与出液口;当气泡成功捕获微粒之后,将其储存在侧流道内,并根据需求释放回主流道。该装置采用微细加工工艺制成,压电驱动器产生的体声波会激励流道内的气泡发生径向振动,气泡的振动会对附近的微粒产生声辐射力,从而实现微粒捕获的功能。微腔体内石蜡体积的膨胀对薄膜施加作用力使PDMS薄膜变形,侧流道的体积发生变化,会改变侧流道内的压强,从而控制侧流道内携带有微粒的气泡的位置,来实现微粒移动的功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微流控上芯片、PDMS薄膜、压电驱动器、玻璃基底和励磁线圈;其中,微流控上芯片设置有进液口、主流道、侧流道与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贯穿微流控上芯片;

所述主流道,深度为50μm-200μm,宽度为100μm-300μm,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

所述侧流道,深度为50μm-200μm,宽度为50μm-150μm,位于主流道中部且垂直于主流道;

所述PDMS薄膜,厚度为50μm-150μm;

微腔体是玻璃基底上的圆形贯穿孔,直径为0.5mm-2mm;

石蜡复合材料包含石蜡、石墨和镍粉,三者的质量比为15:0.3:1,填充于微腔体中;

玻璃片I,粘贴于玻璃基底的下表面,将微腔体的一侧封闭;

所述压电驱动器,粘贴于玻璃基底上表面,并与微流控上芯片相邻;

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和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I,分别连交流电源两个输出端,给压电驱动器通入交流电流;

玻璃片II,设置在玻璃片I下方;

励磁线圈,形状为圆形平面螺旋线圈,匝数为5匝-20匝,粘贴在玻璃片II上表面,并与微腔体的中心线对齐;

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和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I,分别连交流电源两个输出端,给励磁线圈通入交流电流。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通过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与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I向励磁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励磁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微腔体中的石蜡复合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焦耳热,当达到熔点时,相变材料石蜡会变成液态并且体积膨胀,对上侧的PDMS薄膜施加作用力使PDMS薄膜变形;在主流道中注入悬浮有直径为5μm-20μm的微球的液体I,在主流道和侧流道的交汇处自主形成气泡;

(b)通过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与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I向压电驱动器施加交变电压,由于压电效应,压电驱动器会产生机械变形,弯曲交替重复发生,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声波激励下气泡发生径向振动,在声辐射力的作用下,周围的微球被捕获到气泡的表面;

(c)励磁线圈停止通电,由于热传导的效应,石蜡复合材料的温度下降变成固态且体积减小,对PDMS薄膜的作用力消失,PDMS薄膜会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侧流道中的压强减小,使携带有微球的气泡向侧流道内移动,当气泡两侧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时,气泡将停在侧流道内的某一位置;

(d)将主流道内的液体I更换为液体II,并将主流道中剩余的微球冲走;

(e)重复步骤(a),PDMS薄膜的变形使侧流道内的压强增加,气泡两侧的的压力差使携带有微球的气泡向主流道的方向移动,并在主流道和侧流道的交汇处停止;当压电驱动器停止通电时,气泡所捕获的微球被释放在液体II中。

说明书 :

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体声波激励下的振动气泡能够捕获微粒,通过控制气液界面的位置和速度,将微粒移动到侧流道内,对主流道中的微粒进行分离,或对主流道的液体进行更新、更换,然后再将微粒由侧流道释放回主流道中。微粒的捕获、移动与释放是微操纵中的关键技术,在生命工程、医学、微装配、化学分析等众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对微小物体的非接触式操作需求日益强烈,利用声波来操纵微粒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之一。2008年,Sang Kug Chung提出一种利用体声波振荡气泡操纵微尺度物体的方法,利用电湿润性来实现微粒的移动。2012年,Kyung Ho Lee采用芯片上的图案化电极在疏水杆端电解产生气泡,通过外界的传递系统对该杆进行控制,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对微尺度物体的操纵。2017年,Jae Hun Shin利用激光照射在非晶硅层上生成气泡,温度梯度的存在可实现气泡的定向移动。然而,通过电解产生气泡以及利用电湿润性移动气泡的方法制作工艺复杂,采用激光的捕获装置体积大,成本高,且会对微粒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当气泡成功捕获微粒之后,将其储存在侧流道内,并根据需求释放回主流道。该装置采用微细加工工艺制成,压电驱动器产生的体声波会激励流道内的气泡发生径向振动,气泡的振动会对附近的微粒产生声辐射力,从而实现微粒捕获的功能。利用感应加热器对微腔体内的石蜡复合材料进行加热使石蜡相变,石蜡体积的膨胀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施加作用力使PDMS薄膜变形,侧流道的体积发生变化,会改变侧流道内的压强,从而可以控制侧流道内携带有微粒的气泡的位置,来实现微粒移动的功能。
[0004]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为微流控上芯片1、PDMS薄膜6、压电驱动器10、玻璃基底7和励磁线圈15;其中,微流控上芯片1设置有进液口2、主流道3、侧流道4与出液口5;
[0006] 所述进液口2和出液口5,贯穿于微流控上芯片1;
[0007] 所述主流道3,深度为50μm-200μm,宽度为100μm-300μm,与进液口2和出液口5相连通;
[0008] 所述侧流道4,深度为50μm-200μm,宽度为50μm-150μm,位于主流道3中部且垂直于主流道3;
[0009] 所述PDMS薄膜6,厚度为50μm-150μm;
[0010] 所述微腔体8,是玻璃基底7上的圆形贯穿孔,直径为0.5mm-2mm;
[0011] 所述石蜡复合材料9,包含相变材料石蜡、导电组分膨胀石墨和磁导率增强组分镍粉,三者的质量比为15:0.3:1,填充于微腔体8中;
[0012] 所述玻璃片I13,粘贴于玻璃基底7的下表面,将微腔体8的一侧封闭;
[0013] 所述压电驱动器10,粘贴于玻璃基底7上表面,并与微流控上芯片1相邻;
[0014] 所述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11和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I12,分别连交流电源两个输出端,给压电驱动器10通入交流电流;
[0015] 所述玻璃片II14,设置在玻璃片I13下方;
[0016] 所述励磁线圈15,形状为圆形平面螺旋线圈,匝数为5匝-20匝,粘贴在玻璃片II14上表面,并与微腔体8的中心线对齐;
[0017] 所述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16和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I17,分别连交流电源两个输出端,给励磁线圈15通入交流电流;
[0018] 应用本发明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具体如下:
[0019] (a)如附图8,通过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16与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I17向励磁线圈15通入交变电流,励磁线圈15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微腔体8中的石蜡复合材料9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焦耳热,当达到熔点时,相变材料石蜡会变成液态并且体积膨胀,对上侧的PDMS薄膜6施加作用力使PDMS薄膜变形。在主流道3中注入悬浮有直径为5μm-2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19的液体I18,在主流道3和侧流道4的交汇处自主形成气泡20;
[0020] (b)如附图9,通过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11与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I12向压电驱动器10施加交变电压,由于压电效应,压电驱动器10会产生机械变形,弯曲交替重复发生,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声波激励下气泡20发生径向振动,在声辐射力的作用下,周围的聚苯乙烯微球19被捕获到气泡20的表面;
[0021] (c)如附图10,励磁线圈15停止通电,由于热传导的效应,石蜡复合材料9的温度下降变成固态且体积减小,对PDMS薄膜6的作用力消失,PDMS薄膜6会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侧流道4中的压强减小,使携带有聚苯乙烯微球19的气泡20向侧流道4内移动,当气泡20两侧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时,气泡20将停在侧流道4内的某一位置;
[0022] (d)如附图11,将主流道3内的液体I18更换为液体II21,并将主流道中剩余的聚苯乙烯微球19冲走;
[0023] (e)如附图12,重复步骤(a),PDMS薄膜6的变形使侧流道4内的压强增加,气泡20两侧的的压力差使携带有聚苯乙烯微球19的气泡20向主流道3的方向移动,并在主流道3和侧流道4的交汇处停止。当压电驱动器10停止通电时,气泡20所捕获的聚苯乙烯微球19被释放在液体II21中。
[0024] 由以上步骤(a)(b)(c)(d)(e),逐步实现对聚苯乙烯微球的捕获、移动与释放。
[0025] 本发明的微球材料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进行替换,不局限于聚苯乙烯微球。薄膜材料可以替换成其他应力应变材料不局限PDMS薄膜。
[0026]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1)该方案响应时间短、制作成本低、便于集成;2)声波驱动属于非接触式操作,且输出能量密度较小,在操纵时不会对微粒(如细胞和其他生物体)造成伤害,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3)通过使粒子暂时停留在侧流道内,可对主流道内的液体进行更换,从而可使本发明应用于细胞培养等领域;4)采用感应加热的石蜡相变特性控制侧流道内的压强,使微粒的定向移动人为可控,实现对微粒的捕获、移动、释放等操纵,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和研究。

附图说明

[0027] 图1:本发明装置整体外观视图;
[0028] 图2:本发明装置分解外观视图;
[0029] 图3:本发明装置整体剖面视图;
[0030] 图4: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外观视图;
[0031] 图5: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微通道形状结构图;
[0032] 图6:本发明装置玻璃基底剖面视图;
[0033] 图7:本发明装置励磁线圈俯视图;
[0034] 图8:本发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0035] 图9:本发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0036] 图10:本发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三;
[0037] 图11:本发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四;
[0038] 图12:本发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五;
[0039] 图13: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一;
[0040] 图14: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二;
[0041] 图15: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三;
[0042] 图16: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四;
[0043] 图17: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五;
[0044] 图18:本发明装置微流控上芯片注塑工艺过程图六;
[0045] 图19:本发明装置PDMS薄膜实施工艺过程图一;
[0046] 图20:本发明装置PDMS薄膜实施工艺过程图二;
[0047] 图21:本发明装置PDMS薄膜实施工艺过程图三;
[0048] 图22: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一;
[0049] 图23: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二;
[0050] 图24: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三;
[0051] 图25: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四;
[0052] 图26: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五;
[0053] 图27:本发明装置感应加热器实施工艺过程图六;
[0054] 图中:1.微流控上芯片,2.进液口,3.主流道,4.侧流道,5.出液口,6.PDMS薄膜,7.玻璃基底,8.微腔体,9.石蜡复合材料,10.压电驱动器,11.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12.压电驱动器引线电极II,13.玻璃片I,14.玻璃片II,15.励磁线圈,16.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17.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I,18.液体I,19.聚苯乙烯微球,20.气泡,21.液体II,22.硅基片I,23.SU-8胶,24.掩膜版,25.SU-8胶阳模,26.矩形槽模具,27.PDMS,28.硅基片II,29.线圈孔I,30.线圈孔II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本发明中的微流控上芯片1,采用SU-8型负性光刻胶制作阳模,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注塑工艺加工制作,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0056] (a)附图13,选用硅基片I22作为基底,用去离子水清洗,并在温度为110℃的烘胶台上烘干;
[0057] (b)附图14,在硅基片I22上旋涂一层SU-8胶23,胶层厚度为50μm-100μm,利用烘胶台进行前烘,先在温度65℃下烘干时间35min,再在温度95℃下烘干时间30-90min(与胶层厚度相关,厚度越大烘干时间越长),然后自然冷却,使SU-8胶23固化,所述的SU-8胶23为负性光刻胶;
[0058] (c)附图15,将掩膜板24放置在固化后的SU-8胶23表面上方,进行紫外线曝光,曝光时间2min-6min;
[0059] (d)附图16,SU-8胶23曝光后,在烘胶台上进行后烘热处理,先在温度65℃下烘干时间25min,再在温度95℃下烘干时间10-30min(与胶层厚度相关,厚度越大烘干时间越长),然后自然冷却,经超声显影、清洗后,硅基片I22上留下凸起的SU-8胶阳模25;
[0060] (e)附图17,将带有SU-8胶阳模25的硅基片I22放置在与硅基片I22尺寸相同的矩形槽模具26中,浇注PDMS27,在温度120℃下加热固化;
[0061] (f)附图18,固化后的PDMS27从硅基片I22上剥离,得到微流控上芯片1,采用电钻打孔方法,在微流控上芯片上1加工出进液口2与出液口5;
[0062] 本发明中的PDMS薄膜6,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0063] (a)附图19,选用硅基片II28作为基底,用去离子水清洗,并在温度为110℃的烘胶台上烘干;
[0064] (b)附图20,在硅基片II28上旋涂一层PDMS27,薄膜厚度为50μm-150μm,在温度120℃下加热固化;
[0065] (c)附图21,固化后的PDMS27从硅基片II28上剥离,得到PDMS薄膜6;
[0066] 本发明中的感应加热器,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0067] (a)附图22,选用玻璃基底7,用去离子水清洗;
[0068] (b)附图23,采用超声波打孔的方法,在玻璃基底7上加工出微腔体8,用去离子水清洗,用热风枪吹干;
[0069] (c)附图24,在微腔体8中填充半熔化的石蜡复合材料9,将玻璃片I13粘贴在玻璃基底7的下表面,将微腔体8的一侧封闭;
[0070] (d)附图25,选用玻璃片II14,用去离子水清洗;
[0071] (e)附图26,采用超声波打孔的方法,在玻璃片II14上加工出线圈孔I29和线圈孔II30,用去离子水清洗,热风枪吹干;
[0072] (f)附图27,在玻璃片II14上表面绕制励磁线圈15,使励磁线圈引线电极I16依次穿过线圈孔I29和线圈孔II30。
[0073] 本发明的封装流程如下所示:
[0074] (a)将上述加工好的微流控上芯片1和PDMS薄膜6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实现键合;
[0075] (b)将PDMS薄膜6的另一侧和玻璃基底7的上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实现键合;
[0076] (c)将压电驱动器10粘贴在玻璃基底7的上表面,即制成基于体声波激励和移动气泡的微粒捕获与释放装置。
[0077] 以上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