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制造的芯棒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906860.5

文献号 : CN1075842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陆诗迪

申请人 : 常州市布迪拉纺机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紧密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制造的芯棒。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圆钢进行清洗除油;步骤二、将圆钢放置在拉拔机中进行拉拔操作;步骤三、剪切;步骤四、打磨。这种密纺异型管芯棒的加工方法在生产的过程中省去了机加工的步骤,只需要经过冷拔,随后进行简单的切断和打磨端头就能实现加工,整个加工能够减少30%的生产时间,由于省去了机加工和改变了材料的形状,能够总体节约70‑80%的生产成本,有效了降低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其特征是,该芯棒截面为“8”字形,芯棒的上下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组成的上端(1)和下端(2),上端(1)和下端(2)之间为内嵌的两组弹簧卡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其特征是,弹簧卡槽(3)为内陷的圆弧状。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圆钢进行清洗除油;

步骤二、将圆钢放置在拉拔机中进行拉拔操作;

步骤三、剪切;

步骤四、打磨。

说明书 :

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制造的芯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紧密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制造的芯棒。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并且在圆形结构的侧面技工出一道弹簧卡槽,如图2所示,加工方式为先冷拔之后,再对其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弹簧卡槽,整个生产工作时间较长,并且还有机加工的机床和刀具损耗的成本,对于企业生产具有较大的成本影响,并且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芯棒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制造的芯棒。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 步骤一、将圆钢进行清洗除油;
[0006] 步骤二、将圆钢放置在拉拔机中进行拉拔操作;
[0007] 步骤三、剪切;
[0008] 步骤四、打磨。
[0009] 一种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制造的芯棒,该芯棒截面为“8”字形,芯棒的上下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组成的上端和下端,上端和下端之间为内嵌的两组弹簧卡槽。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弹簧卡槽为内陷的圆弧状。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密纺异型管芯棒的加工方法在生产的过程中省去了机加工的步骤,只需要经过冷拔,随后进行简单的切断和打磨端头就能实现加工,整个加工能够减少30%的生产时间,由于省去了机加工和改变了材料的形状,能够总体节约70-80%的生产成本,有效了降低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芯棒的截面图;
[0014] 图2是现有的芯棒的截面图;
[0015] 图中1、上端,2、下端,3、弹簧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一种密纺异型管芯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 步骤一、将圆钢进行清洗除油;
[0018] 步骤二、将圆钢放置在拉拔机中进行拉拔操作;
[0019] 步骤三、剪切;
[0020] 步骤四、打磨。
[0021] 将采购回来的圆形的钢材放置到拉拔机中,在拉拔机的出料口位置放置一个模孔为“8”字型的模具,随后进行拉拔处理,在拉拔的过程中,芯棒上的弹簧卡槽能够保持一直线,拉拔之后,通过剪切装置将其剪切成需要的长度,最后对剪切后的芯棒两端进行打磨,使其端面平整,原先的芯棒之后单侧的一侧具有弹簧卡槽,在拉拔成圆形的芯棒之后还需到精加工的车床上进行车加工,这样就会导致加工步骤的增加,并且圆形的芯棒和“8”字型的芯棒在抗弯折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圆形芯棒的抗弯折能力差,圆形的芯棒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比“8”字型的芯棒需要消耗的原材料较多。
[0022] 如图1是本发明的芯棒的截面图,一种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制造的芯棒,该芯棒截面为“8”字形,芯棒的上下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组成的上端1和下端2,上端1和下端2之间为内嵌的两组弹簧卡槽3。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弹簧卡槽3为内陷的圆弧状。
[0024] 一种一种紧密纺涨力架芯棒的加工方法制造的芯棒在使用的时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抗弯折的能力大于圆形的芯棒,在安装扭簧的时候也和圆形芯棒一样。
[0025]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