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及电连接箱的防水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28138.X

文献号 : CN1076156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井俊幸

申请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电连接箱(10),具备下壳体(20)和组装于下壳体(20)的上壳体(40),其中,上壳体(40)具备与下壳体(20)的内表面相对的内壁(48)和与下壳体(20)的外表面相对的外壁(50),外壁(50)具有与下壳体(20)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51)和与第一壁部(51)的上方连结的第二壁部(52),在内壁(48)与第二壁部(52)之间以具有间隙(CL1、CL2)的方式插通有下壳体(20)的上端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箱,包括下壳体和组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具备顶板部和向所述顶板部的下方延伸的方筒状的上壳体周壁,所述上壳体周壁将上壳体前壁、与上壳体前壁相对的上壳体后壁、连结所述上壳体前壁和所述上壳体后壁的一对上壳体侧壁连成方筒状而构成,所述上壳体周壁具备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相对的内壁和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相对的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方连结的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前壁,并在所述上壳体前壁的下端部的整个宽度范围延伸,在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通有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所述下壳体具备底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方筒状的下壳体周壁,所述下壳体周壁具备下壳体前壁、与下壳体前壁相对的下壳体后壁以及将所述下壳体前壁和所述下壳体后壁连结的一对下壳体侧壁,所述下壳体前壁具有向所述第一壁部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下壳体前壁的整个宽度范围向外方突出,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上方侧的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部,所述第一壁部的内表面在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的整个宽度范围面接触而成为紧贴状态,

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有使进入的水沿所述倾斜部移动的空间,在所述倾斜部延伸的方向的端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具有间隙地重叠,该间隙设置至到达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的位置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通过连结部而连结,

所述连结部紧贴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

3.一种电连接箱的防水结构,是下壳体和组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之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备顶板部和向所述顶板部的下方延伸的方筒状的上壳体周壁,所述上壳体周壁将上壳体前壁、与上壳体前壁相对的上壳体后壁、连结所述上壳体前壁和所述上壳体后壁的一对上壳体侧壁连成方筒状而构成,所述上壳体周壁具备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相对的内壁和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相对的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方连结的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前壁,并在所述上壳体前壁的下端部的整个宽度范围延伸,在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通有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所述下壳体具备底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立起的方筒状的下壳体周壁,所述下壳体周壁具备下壳体前壁、与下壳体前壁相对的下壳体后壁以及将所述下壳体前壁和所述下壳体后壁连结的一对下壳体侧壁,所述下壳体前壁具有向所述第一壁部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下壳体前壁的整个宽度范围向外方突出,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上方侧的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部,所述第一壁部的内表面在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的整个宽度范围面接触而成为紧贴状态,

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有使进入的水沿所述倾斜部移动的空间,在所述倾斜部延伸的方向的端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具有间隙地重叠,该间隙设置至到达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的位置为止。

说明书 :

电连接箱及电连接箱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0002] 在搭载于车辆的电连接箱设置有防水结构,以在雨天行驶时或洗车时避免水进入内部。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箱中,主体壳体与安装于该主体壳体的上罩成为双重壁结构,在上罩的外壁与内壁之间插入有主体壳体的外壁。上罩的外壁前端及主体壳体的外壁上端成为相互抵接的台阶形状,穿过上罩的外壁与主体壳体的外壁之间的接缝的间隙而进入到主体壳体内的水从下罩的脱水孔排水。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7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不过,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上罩的外壁前端和主体壳体的外壁上端形成为台阶形状而使水不易进入内部,但是,由于在上罩的外壁与主体壳体的外壁之间的接缝形成有间隙,因此存在从接缝的间隙进入的水穿过台阶形状之间而进入到主体壳体内的内部的可能性。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使主体壳体形成为双重壁的排水结构,进入到主体壳体内的内部的水由排水结构排水,但是如果设置这样的双重壁的排水结构,则存在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0008]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情形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水进入到壳体内的电连接箱。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箱,包括下壳体和组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其中,所述上壳体具备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相对的内壁和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相对的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方连结的第二壁部,在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通有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
[001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壳体和组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之间的电连接箱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上壳体具备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相对的内壁和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相对的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方连结的第二壁部,在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通有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
[0012] 根据本结构,第一壁部紧贴于下壳体的外表面,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水进入到壳体内。另一方面,在内壁与第二壁部之间具有间隙地插通有下壳体的上端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下壳体与上壳体的组装作业。
[0013]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0014] ·所述下壳体具有向所述第一壁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上方侧的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部。
[0015]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倾斜部容易地进行使下壳体与上壳体嵌合的作业。
[0016] ·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有使进入的水沿所述倾斜部移动的空间,在所述倾斜部延伸的方向的端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具有间隙地重叠,该间隙设置至到达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的位置为止。
[0017] 这样一来,即使水进入到倾斜部,也能够使进入的水沿倾斜部移动,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排出。
[0018] ·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通过连结部而连结,所述连结部紧贴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
[0019] 这样一来,假设水从下壳体与上壳体的第一壁部之间进入的情况下,通过连结部与下壳体的上端紧贴,也能够限制水进入到壳体内部。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水进入到壳体内。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0023] 图2是将图1的A-A剖面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图。
[0024] 图3是将图1的B-B剖面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图。
[0025]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0026] 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0027] 图6是将电连接箱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主视图。
[0028] 图7是将下壳体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立体图。
[0029] 图8是将下壳体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俯视图。
[0030] 图9是表示下壳体的主视图。
[0031] 图10是将上壳体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立体图。
[0032] 图11是将上壳体的一部分省略地示出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方式1>
[0034] 参照图1至图11,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箱10。
[0035]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例如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搭载于蓄电池等电源与由车载电气安装件、电动机等构成的负载之间的路径中。以下,将X方向作为前方,将Y方向作为上方,将Z方向作为右方而进行说明。
[0036] (电连接箱10)
[0037] 电连接箱10连接于与车辆的不同的系统连接的上下两根线束11的末端部,如图6所示,具备下壳体20和与下壳体20嵌合的上壳体40,在内部容纳有电路部12(参照图1)。各线束11利用合成树脂制的波纹管一并围绕多个电线。多个电线都是例如利用绝缘层包覆导体部的周围的包覆电线,所述导体部由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或单芯线等构成。波纹管是凸部和凹部交替地呈波形形成的外装体。线束11的末端部安装并固定在右侧面的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之间。
[0038] 电路部12在电路基板安装有线圈、电容器、继电器等电子部件,例如,能够作为由未图示的合成树脂制的内壳体覆盖的多个电路单元而在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之间容纳多个。
[0039] (下壳体20)
[0040] 下壳体2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7所示,是上方侧呈长方形形状开口的箱形,具备底面部21和从底面部21立起的方筒状的周壁28,并设置有向车辆安装的多个安装部38。
[0041] 如图4、图8所示,底面部21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部22和从平面部22的端部向斜上方侧延伸的斜面部23。在底面部21上,向上方侧突出的排水肋24在斜面部23和平面部22范围内沿着周壁28呈环状设置。在平面部22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口25A、25B。下壳体20内的进入到排水肋24的外侧的水从排水肋24的外侧的排水路被导向排水口25B而排水。在排水肋24的内侧的平面部22形成有稍向上方呈山形突出而将水向排水口25A引导的山部26。
[0042] 如图7、图8所示,周壁28根据周向的位置而形成为不同的高度,具备前壁29、与前壁29相对的后壁34以及将前壁29和后壁34连结的一对侧壁35。在一对侧壁35分别设置有壳体被卡定部36。壳体被卡定部36具有向内方突出的卡定突部,卡定于上壳体40的壳体卡定部57而保持成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嵌合的状态。
[0043] 如图7所示,前壁29形成为具有上部被较大地切开而凹陷的凹陷部29A的形状,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呈带状地延伸的突出部30。突出部30在前壁29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向外方(前方)突出,如图5所示,对于前壁29,将外表面(前表面)侧的厚度尺寸较大地形成。突出部30在下端具备从前表面呈台阶状地立起的台阶部30A,在上部具备呈倾斜状地使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部30B。突出部30的上方形成为厚度恒定的板状的板状部31。板状部31的前端部(上端部)的内表面侧被呈锥状地切除而形成切缺部32。
[0044] (上壳体40)
[0045] 上壳体4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0、图11所示,是下方侧呈长方形形状开口的箱形,具备长方形形状的顶板部41和向顶板部41的下方延伸的方筒状的周壁42。周壁42将前壁43、与前壁43相对的后壁44(参照图4)、连结前壁43和后壁44的一对侧壁45连成方筒状而构成。如图10所示,在一对侧壁45的外表面,卡定于壳体被卡定部36的壳体卡定部57从侧壁45的下端部向上方侧以能够挠曲变形的方式延伸。
[0046] 周壁42具备配置在下壳体20的上方的壁主体46和与下壳体20重叠的重叠部47。如图5所示,重叠部47与下壳体20的周壁42相应地在整周上呈方筒状延伸,并具备向下方突出的内壁48和与内壁48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外壁50。内壁48是与下壳体20的内侧重叠的部分,比下壳体20中的板状部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内壁48的前端部形成为内侧及外侧这两侧被呈锥状地切除的切缺部48A。内壁48通过连结部55而与外壁50连结。
[0047] 外壁50是与下壳体20的外侧重叠的部分,具备设置于前壁43的下端部且与下壳体20的外表面紧贴的第一壁部51、以及与下壳体20中的板状部31的外表面隔开间隙CL1而相对的第二壁部52。第一壁部51仅设置于周壁42中的前壁43,并在前壁43的下端部(与第二壁部52的下方连结的部分)的整个宽度范围呈带状延伸。
[0048] 第二壁部52在周壁42的整周上设置,设置于前壁43的第二壁部52设置在第一壁部51的内侧且与第一壁部51平行地设置。如图10所示,前壁43的第二壁部52形成为具有与壁主体46的边界较大地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54的形状,以与下壳体20的板状部31重叠的方式形成在壁主体46的下方。如图5所示,第一壁部51的上方的第二壁部52形成为其下端的内表面侧被呈锥状地切除的切缺部53。而且,第一壁部51的下端的内表面侧形成有被呈锥状地切除的切缺部51A。
[0049] 内壁48与第二壁部52的间隔形成为,在将上壳体40相对于下壳体20组装于正确位置时在板状部31与外壁50之间及内壁48与板状部31之间具有间隙CL1、CL2的间隔。间隙CL1、CL2适当设定为,在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组装时能够根据组装精度的误差而使板状部31容易地插入到内壁48与第二壁部52之间的值。
[0050] 如果使上壳体40从下壳体20的上方侧向下方移动而嵌合,则第一壁部51的内表面在下壳体20的突出部30的外表面的整个宽度范围面接触而成为紧贴状态。而且,连结部55的内表面与板状部31的上端面接触而成为紧贴状态。由此,即使在洗车时等从前方喷吹高压的水,通过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成为紧贴状态的部分也能限制水进入到壳体内。而且,即使水从第一壁部51与突出部30之间进入,如图6所示,到达第一壁部51与倾斜部30B之间的空间S的水滴D也沿着倾斜部30B左右移动。并且,当水滴D到达突出部30的左右的端部30C时,由于在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之间形成有间隙(与间隙CL1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水滴D从该间隙向上壳体40的下方排出。
[0051]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0052] 根据本实施方式,上壳体40的第一壁部51紧贴于下壳体20的外表面,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水进入到壳体内。另一方面,在内壁48与第二壁部52之间以具有间隙CL1、CL2的方式插通有下壳体20的板状部31(下壳体20的上端部),因此即使产生尺寸精度的误差,也能够将板状部31容易地插入到第二壁部52与内壁48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的组装作业。
[0053] 另外,下壳体20具有向第一壁部51侧突出的突出部30,在突出部30形成有上方侧的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部30B。
[0054]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产生尺寸的误差时等,也能够通过倾斜部30B容易地进行使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嵌合的作业。
[0055] 另外,在倾斜部30B与外壁50之间形成有使进入的水沿倾斜部30B移动的空间S,在倾斜部30B延伸的方向的端部30C处,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具有间隙地重叠,该间隙设置至到达上壳体40的下端部的位置为止。
[0056] 这样一来,即使水进入到倾斜部30B,也能够使进入的水沿倾斜部30B移动而从上壳体40与下壳体20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排出。
[0057] 另外,内壁48与外壁50由连结部55连结,连结部55紧贴于下壳体20的上端。
[0058] 这样一来,假设水从下壳体20与上壳体40的第一壁部51之间进入的情况下,通过连结部55与下壳体20的上端紧贴,也能够限制水进入到壳体内部。
[0059] <其他实施方式>
[0060] 本发明未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61]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下壳体20的前壁29的上端紧贴于上壳体40的连结部55,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下壳体20的前壁29的上端与连结部55之间形成间隙。
[0062]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上壳体40相对于下壳体20组装于正确位置时,在内壁48与板状部31之间及板状部31与外壁50之间产生间隙CL1、CL2,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内壁48与板状部31之间及板状部31与外壁50之间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
[0063] 标号说明
[0064] 10:电连接箱
[0065] 20:下壳体
[0066] 24:排水肋
[0067] 25A、25B:排水口
[0068] 28:周壁
[0069] 29:前壁
[0070] 30:突出部
[0071] 30B:倾斜部
[0072] 31:板状部
[0073] 40:上壳体
[0074] 42:周壁
[0075] 43:前壁
[0076] 47:重叠部
[0077] 48:内壁
[0078] 50:外壁
[0079] 51:第一壁部
[0080] 52:第二壁部
[0081] 55:连结部
[0082] CL1、CL2:间隙
[0083] S: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