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889798.3

文献号 : CN1076206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齐宝军杨景华魏宇马超

申请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所述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包括:若干间隔机构设置在矿山采区内;溜放机构设置在容置空间中间;第一巷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绕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绕道第一端与第一巷道连通,绕道设置在溜放机构处;第二巷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二巷道与绕道的第二端连通。本发明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在保证溜井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矿石回采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间隔机构(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包括:第一间柱(1-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第二间柱(1-2),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第一间柱(1-1)与所述第二间柱(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溜放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第一巷道(4),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绕道(3),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3)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4)连通,所述绕道(3)绕过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

第二巷道(5),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巷道(5)与所述绕道(3)的第二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2-1),设置在所述间隔机构(1)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放机构(2)与所述绕道(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还包括: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所述绕道(3)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6)的一侧。

5.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间隔机构(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1)的第一间柱(1-1)与所述间隔机构(1)的第二间柱(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将溜放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将绕道(3)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3)绕过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

将第一巷道(4)及第二巷道(5)设置在是所述容置空间内;

将所述绕道(3)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4)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巷道(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2-1),设置在所述间隔机构(1)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放机构(2)与所述绕道(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还包括: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所述绕道(3)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6)的一侧。

说明书 :

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城铁矿设计主要采用阶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分两步骤回采,采矿阶段60m,运输阶段180m,运输水平服务于三个采矿阶段。沿矿体走向划分盘区,盘区长度108m,盘区间柱18m厚,穿脉巷道布置在间柱中间,采区溜井布置在巷道一侧,巷道宽4.8m,溜井直径3.5m。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溜井距间柱边缘仅有3m,考虑到溜井磨损与采场爆破扰动,需在溜井周边另增设5m厚的保安矿柱,以确保溜井安全,但是增加矿柱后,势必造成矿石损失浪费,降低矿石回采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溜井与采场安全距离过小,必须增设保安矿柱以确保溜井安全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包括: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包括:第一间柱及第二间柱;所述第一间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第二间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第一间柱与所述第二间柱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溜放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所述第一巷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连通,所述绕道绕过所述溜放机构设置。
[0005] 进一步地,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设置在所述间隔机构中间。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溜放机构与所述绕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
[0007] 进一步地,本发明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还包括:所述若干间隔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及第二采场,所述绕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的一侧。
[0008]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间隔机构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间柱与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间柱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溜放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将绕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绕过所述溜放机构设置;将第一巷道及第二巷道设置在是所述容置空间内;将所述绕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巷道连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设置在所述间隔机构中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溜放机构与所述绕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
[0011] 进一步地,本发明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还包括:所述若干间隔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及第二采场,所述绕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的一侧。
[0012]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3] 由于将若干间隔机构设置在矿山采区内,间隔机构的第一间柱与第二间柱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溜放机构设置在容置空间中间,将绕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绕道绕过溜放机构设置,将第一巷道及第二巷道设置在是容置空间内,将绕道第一端与第一巷道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巷道连通,通过溜放机构居中、巷道居侧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预留间柱,取消溜放机构一侧的保安矿柱,在保证溜井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矿石资源回采率,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溜井与采场安全距离过小,必须增设保安矿柱以确保溜井安全稳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包括:若干间隔机构1、溜放机构2、第一巷道4、绕道3及第二巷道5。
[0016] 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包括:第一间柱1-1及第二间柱1-2;所述第一间柱1-1固定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第二间柱1-2固定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第一间柱1-1与所述第二间柱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0017] 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0018] 所述第一巷道4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9] 所述绕道3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3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4连通,所述绕道3绕过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
[0020] 所述第二巷道5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巷道5与所述绕道3的第二端连通。
[0021]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将若干间隔机构设置在矿山采区内,间隔机构的第一间柱与间隔机构的第二间柱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溜放机构设置在容置空间中间,将绕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绕道绕过溜放机构设置,将第一巷道及第二巷道设置在是容置空间内,将绕道第一端与第一巷道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巷道连通,通过溜放机构居中、巷道居侧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预留间柱,取消溜放机构一侧的保安矿柱,在保证溜井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矿石资源回采率,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溜井与采场安全距离过小,必须增设保安矿柱以确保溜井安全稳定的技术问题。
[0022] 详细介绍溜放机构的结构。
[0023] 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2-1。
[0024] 所述溜井2-1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0025] 所述溜放机构2与所述绕道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在满足铲运机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小绕道的长度。
[0026] 本发明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还包括: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
[0027] 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所述第一采场6为第二阶段采场,所述第二采场7为第一阶段采场。所述绕道3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6的一侧,避免所述第二采场7爆破作业对所述绕道3的扰动影响,最大限度保证穿脉巷道安全。
[0028]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方法以下步骤:
[0029] 步骤1,将若干间隔机构1设置在所述矿山采区内,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间柱1-1与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间柱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0030] 步骤2,将溜放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间。
[0031] 步骤3,将绕道3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绕道3绕过所述溜放机构2设置。
[0032] 步骤4,将第一巷道4及第二巷道5设置在是所述容置空间内。
[0033] 步骤5,将所述绕道3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巷道4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巷道5连通。
[0034] 详细介绍溜放机构的结构。
[0035] 所述溜放机构包括:溜井2-1。
[0036] 所述溜井2-1固定设置在所述间隔机构1中间。
[0037] 所述溜放机构2与所述绕道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在满足铲运机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小绕道的长度。
[0038] 本发明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还包括: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
[0039] 所述若干间隔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所述第一采场6为第二阶段采场,所述第二采场7为第一阶段采场。所述绕道3设置在所述第一采场6的一侧,避免所述第二采场7爆破作业对所述绕道3的扰动影响,最大限度保证穿脉巷道安全。
[0040] 为了更清楚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从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0041] 马城铁矿每个采矿阶段服务年限5年,运输水平及溜井系统服务于所对应的采矿阶段,服务年限15年,而穿脉巷道仅服务于采矿阶段内所对应的盘区,服务年限远小于溜井服务年限。
[0042] 根据溜井与巷道服务周期的差别,改变溜井与穿脉巷道之间的空间布置方式,将溜井2-1布置在盘区18m第一间柱1-1及第二间柱1-2中间,溜井2-1边缘距第二间柱1-2边缘安全距离提升至7.25m,溜井2-1服务周期内溜放矿石量为300-400万吨,按照溜井
2-1直径磨损速度小于8mm/万t计算,溜井2-1最大磨损量为3.2m,剩余安全距离为4.05m,可保证溜井2-1服务周期内的安全稳定。
[0043] 溜井2-1布置在第一间柱1-1及第二间柱1-2中间后,将绕道3设置在间隔机构1内,绕道3设置在溜井2-1处,将第一巷道4及第二巷道5设置在是间隔机构1内,将绕道3第一端与第一巷道4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巷道5连通,即穿脉巷道采用绕道3的方式,布置在溜井2-1一侧,满足铲运机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绕道3与溜井2-1边缘最小距离为3.5m,尽量减少绕道3的长度。
[0044] 同时,若干间隔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一采场6及第二采场7,第一采场6为第二阶段采场,第二采场7为第一阶段采场,绕道3设置在第一采场6的一侧,避免第二采场7爆破作业对绕道3的扰动影响,最大限度保证穿脉巷道安全,通过优化溜井2-1与穿脉巷道布置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预留间柱,取消溜井2-1一侧的保安矿柱,提高矿石资源回采率0.7%。
[0045]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