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70087.X

文献号 : CN1076279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中弘毅陈内僚介

申请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摘要 :

壳体至少使下方开口地构成。安装托架具有:安装片部,其从壳体凸出;以及连结板部,其配置于安装片部的根部侧,与壳体连结。连结板部设为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大致板状。壳体具有使连结板部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具有:插入用间隙,其能够使连结板部一边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一边插入;以及卡止爪部,其形成为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凸出,插入至在连结板部形成的卡止孔而与连结板部卡止,并且具有在使卡止爪部插入至卡止孔的状态下,对连结板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进行按压的车内侧按压面及车外侧按压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具有下述结构,

具有:气囊,其构成为在展开膨胀时将车辆的车窗覆盖,收容于所述车窗的车内侧的上缘侧;安装托架,其将该气囊的上缘侧安装于所述车窗的上缘侧的车体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其对折叠为使展开膨胀时的下缘侧与上缘侧接近的所述气囊的折叠完成体进行收容,所述壳体至少使下方开口地构成,并且所述壳体构成为,使对所述安装托架进行了安装的状态的所述折叠完成体从下方侧插入至内部,在内部进行收容,所述安装托架构成为,具有:安装片部,其作为安装于所述车体侧的部位,配置为从所述壳体凸出;以及连结板部,其配置于该安装片部的根部侧,与所述壳体连结,所述连结板部构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大致板状,所述壳体构成为具有使所述连结板部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具有:插入用间隙,其在使所述折叠完成体收容于内部时,能够使所述连结板部一边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一边插入;以及卡止爪部,其形成为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凸出,插入至在所述连结板部形成的卡止孔,能够对所述连结板部的上下的偏移进行限制地与所述连结板部卡止,并且具备在使所述卡止爪部插入至所述卡止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连结板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进行按压而能够对所述连结板部的向车内外方向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车内侧按压面及车外侧按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卡止爪部构成为,具有:卡止颈部,其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以及爪主体,其形成为从该卡止颈部的前端侧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凸出,插入至所述卡止孔而与所述连结板部卡止,所述卡止颈部中的所述连结板部侧的面构成所述车内侧按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在使所述卡止爪部凸出侧配置的所述车内侧按压面,也配置于从所述卡止爪部在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爪主体形成为在所述卡止颈部的下端侧朝向车外侧凸出,

所述连结板部构成为,在所述插入用间隙内一边从下方朝向上方滑动移动一边插入,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爪主体的下方将所述连结板部的车外侧覆盖的区域,具有能够对所述连结板部的车外侧辅助地按压的辅助限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连结板部的上表面侧抵接,对所述连结板部的向上方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上方移动限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部具有分别与所述连结板部的前后两侧的面抵接,对所述连结板部的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前后移动限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构成为,具有:气囊主体;以及具有挠性的环状的连结耳片,其从该气囊主体的上缘向上方凸出设置,与所述安装托架连结,所述安装托架的所述卡止孔由使所述连结耳片插入贯通的连结孔构成。

说明书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头部保护气囊装置构成为,具有:气囊,其构成为在展开膨胀时将车辆的车窗覆盖,收容于车窗的车内侧的上缘侧;安装托架,其将气囊的上缘侧安装于车窗的上缘侧的车体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其对折叠后的气囊的折叠完成体进行收容,使得展开膨胀时的下缘侧与上缘侧接近。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作为使安装托架与壳体连结,并且在从壳体凸出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侧的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如日本特开2016-68634公报的图6、7所示,具有下述结构,即,安装托架在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片部的根部(下端)侧,具有与壳体连结的连结板部。具体地说,在该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构成为,能够通过在壳体中在前后方向侧偏移的位置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和车外侧按压面,对在安装片部的下端侧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连结板部的车内侧面侧和车外侧面侧进行按压,对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的向车内外方向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使安装托架与壳体连结。
[0003] 但是,在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构成为,壳体为仅使车内侧开口的结构,因此安装托架在使安装片部朝向前端侧地横倒的状态下,从壳体的车内侧插入,将在周缘配置有车内侧按压面和车外侧按压面的安装用的开口插入贯通,然后,使连结板部沿着上下方向地进行旋转,并且将连结板部的下端侧向车外侧按压,越过在壳体的下端侧形成的车外侧按压面,由此使连结板部与壳体连结。即,在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构成为,使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大幅地旋转,使连结板部与壳体连结,因此连结板部向壳体的连结作业不简单,在使连结板部向壳体的连结作业变得简单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该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能够可靠地抑制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偏移,简单地使连结板部与壳体连结。
[0005] 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下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实现。
[0006] 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具有下述结构,
[0007] 具有:气囊,其构成为在展开膨胀时将车辆的车窗覆盖,收容于车窗的车内侧的上缘侧;安装托架,其将气囊的上缘侧安装于车窗的上缘侧的车体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其对折叠为使展开膨胀时的下缘侧与上缘侧接近的气囊的折叠完成体进行收容,[0008] 壳体至少使下方开口地构成,并且该壳体构成为,使对安装托架进行了安装的状态的折叠完成体从下方侧插入至内部,在内部进行收容,
[0009] 安装托架构成为,具有:安装片部,其作为安装于车体侧的部位,配置为从壳体凸出;以及连结板部,其配置于安装片部的根部侧,与壳体连结,
[0010] 连结板部构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大致板状,
[0011] 壳体构成为具有使连结板部卡合的卡合部,
[0012] 卡合部具有:插入用间隙,其在使折叠完成体收容于内部时,能够使连结板部一边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一边插入;以及卡止爪部,其形成为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凸出,插入至在连结板部形成的卡止孔,能够对连结板部的上下的偏移进行限制地与连结板部卡止,并且具备在使卡止爪部插入至卡止孔的状态下,对连结板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进行按压而能够对连结板部的向车内外方向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车内侧按压面及车外侧按压面。
[0013]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在使折叠完成体收容于壳体的内部时,如果使安装托架的连结板部一边插入至在壳体的卡合部形成的插入用间隙,一边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则在卡合部配置的卡止爪部插入至在连结板部形成的卡止孔,与卡止孔周缘(内周面)卡止。即,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仅通过使安装托架的连结板部插入至在壳体的卡合部形成的插入用间隙并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就能够使连结板部与卡合部卡合,因此连结板部向壳体的卡合部的卡合作业变得容易,能够使具有多个安装托架的长条状的折叠完成体简单且迅速收容于壳体内。
[0014] 另外,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在使卡止爪部插入至卡止孔的状态下,连结板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被在壳体的卡合部形成的车内侧按压面和车外侧按压面按压。即,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在通过车内侧按压面和车外侧按压面对连结板部的向车内外方向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使卡止爪部与卡止孔周缘(内周面)卡止,由此连结板部的向上下方向侧的大幅的移动也受到限制,而与壳体连结。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
[0015] 因此,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能够可靠地抑制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偏移,简单地使连结板部与壳体连结。
[0016] 另外,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优选卡止爪部构成为,具有:卡止颈部,其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以及爪主体,其形成为从卡止颈部的前端侧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凸出,插入至卡止孔而与连结板部卡止,
[0017] 由卡止颈部中的连结板部侧的面构成车内侧按压面或者车外侧按压面。
[0018] 如果将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则在使连结板部沿插入用间隙滑动移动时,卡止颈部发生挠曲,由于该卡止颈部的挠曲,在卡止颈部的前端侧配置的爪主体将连结板部朝向相对地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或者车外侧按压面侧按压。因此,能够使连结板部稳定地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而不发生晃动。另外,如果连结板部的滑动移动完成,卡止孔移动至与卡止爪部的爪主体对应的位置,则卡止颈部复原,利用连结板部侧的面对连结板部进行按压,爪主体自动地插入至卡止孔内而将连结板部卡止,连结板部向卡合部的卡合作业变得更容易。
[0019]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优选如果将在使卡止爪部凸出侧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或者车外侧按压面也配置于从卡止爪部在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则在使连结板部沿插入用间隙滑动移动时,即使在卡止颈部挠曲的状态下,连结板部也会被在卡止爪部的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或者车外侧按压面、相对地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或者车外侧按压面,对沿上下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能够使连结板部进一步稳定地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而不发生晃动。
[0020]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优选将爪主体形成为在卡止颈部的下端侧朝向车外侧凸出,
[0021] 连结板部构成为,在插入用间隙内一边从下方朝向上方滑动移动一边插入,[0022] 卡合部在爪主体的下方将连结板部的车外侧覆盖的区域,具有能够对连结板部的车外侧辅助地按压的辅助限制面。
[0023] 如果将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设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则在车辆搭载前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对卡止爪部中的爪主体附近的部位作用试图使爪主体和卡止孔周缘的卡止状态解除的力,在连结板部中,与卡止爪部卡止的卡止孔的下方的区域,也会通过辅助限制面对连结板部的向车外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即,对连结板部的向从卡止爪部拔出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可靠地维持卡止爪部与卡止孔周缘的卡止状态,所以优选。
[0024]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如果在卡合部配置与连结板部的上表面侧抵接,对连结板部的向上方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上方移动限制面,则能够可靠地对向上方的偏移移动进行限制而使连结板部与壳体连结,所以优选。
[0025]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如果在卡合部配置分别与连结板部的前后两侧的面抵接,对连结板部的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前后移动限制面,则能够在车内外方向侧、上下方向侧的基础上,能够对连结板部的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而与壳体连结,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安装托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所以优选。
[0026] 具体地说,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气囊构成为,具有:气囊主体;以及具有挠性的环状的连结耳片,其从气囊主体的上缘向上方凸出设置,与安装托架连结,
[0027] 由使连结耳片插入贯通的连结孔构成卡止孔。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概略正视图。
[0029] 图2是图1的II-II部位的剖视图。
[0030] 图3是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表示安装片部向内板的安装状态的沿前后方向的局部放大横剖视图、和表示安装片部中的卡止爪部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0031] 图4是表示将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平坦地展开后的状态的正视图。
[0032] 图5是表示在图4的气囊中,使安装托架连结的连结耳片的部位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33] 图6是图5的VI-VI部位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4] 图7是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安装托架的正视图。
[0035] 图8是图7的VIII-VIII部位的剖视图。
[0036] 图9是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壳体的概略局部放大斜视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状态的图。
[0037] 图10是从车外侧观察图9的壳体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38] 图11是图10的XI-XI部位的截面图。
[0039] 图12是图10的XII-XII部位的截面图。
[0040] 图13是图10的XIII-XIII部位的截面图。
[0041] 图14是图10的XIV-XIV部位的截面图。
[0042] 图15是图10的XV-XV部位的截面图。
[0043] 图16是使安装托架与图9的壳体连结的状态的概略局部放大斜视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状态的图。
[0044] 图17是从车外侧观察使安装托架与图9的壳体连结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45]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部位的截面图。
[0046] 图19是图17的XIX-XIX部位的截面图。
[0047] 图20是图17的XX-XX部位的截面图。
[0048] 图21是图17的XXI-XXI部位的截面图。
[0049] 图22是图17的XXII-XXII部位的截面图。
[0050] 图23是说明在图9的壳体收容折叠完成体,使安装托架连结的过程的纵剖视图。
[0051] 图24是说明在图9的壳体收容折叠完成体,使安装托架连结的过程的纵剖视图,是表示图23之后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只要不特别限定,使上下、前后的方向与车辆搭载时的车辆V的上下、前后的方向一致而进行说明。
[0053] 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如图1所示,搭载于具有2个车窗(侧窗)W1、W2的两排座椅类型的车辆V。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如图1所示,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气囊32;充气机12,其对气囊32供给膨胀用气体;安装托架14,其将充气机12安装于车体1侧;安装托架18,其将气囊32安装于车体1侧;以及壳体50,其对折叠的气囊32(折叠完成体95)进行收容。气囊32如图1所示,在车辆V的车内侧的车窗W1、W2的上缘侧,在从前柱部FP的下缘侧经由上边梁部RR的下缘侧至后柱部RP的上方的区域,进行折叠而收容。另外,折叠的气囊32、充气机12及壳体50在向车辆V搭载时,在车内侧I被气囊罩9覆盖而收容(参照图1、2)。
气囊罩9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下述部件构成:,将前柱部FP的车内侧覆盖的前柱装饰件4的下缘;以及将上边梁部RR的车内侧覆盖的车顶衬里5的下缘。前柱装饰件4和车顶衬里5设为合成树脂制,在前柱部FP和上边梁部RR分别安装固定于车体(车身)1侧的内板2中的车内侧I。另外,气囊罩9将被折叠后收容的气囊32的车内侧I覆盖,为了使得能够将展开膨胀时的气囊32向车内侧下方凸出,构成为能够对气囊32进行按压而在向车内侧I展开。
[0054] 充气机12对气囊32供给膨胀用气体,因此如图1所示,设为大致圆柱状的气缸类型,在前端侧配置有能够将膨胀用气体喷出的未图示的气体喷出口。充气机12使包含气体喷出口附近的前端侧插入至气囊32的后面记述的连接口部37,使用在连接口部37的外周侧配置的夹具13,与气囊32进行连结。另外,充气机12利用对充气机12进行保持的安装托架14、和用于将安装托架14固定于车体1侧的内板2的螺栓15,在内板2中安装于后柱部RP的处于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
[0055] 安装托架18如图2、4、5所示,是用于将气囊32(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安装于车窗W1、W2的上缘侧的车体1侧的部件。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托架18如图7、8所示,是将钣金制的一块板弯折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安装片部19,其安装于车体1侧;以及连结板部23,其配置在安装片部19的根部(下端19a)侧而与壳体50连结。该安装托架18在前后方向侧成为大致对称形。
[0056] 安装片部19安装于车体1侧的内板2如图2所示,以沿内板2的方式,形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另外,安装片部19具有插入孔20而构成,该插入孔20能够使作为用于固定于内板2的固定单元的螺栓28插入贯通。另外,在安装片部19的前后两缘侧如图3所示,形成有卡止爪部21,该卡止爪部21在安装片部19向内板2安装时,与在内板2形成的卡止孔2b的周缘卡止而能够暂时进行固定,该卡止爪部21形成为向成为内板2侧的车外侧O凸出,并向上方凸出(参照图5~8)。
[0057] 连结板部23配置在安装片部19的根部侧(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下端19a侧),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为从安装片部19的下端19a侧向下方延伸。详细地说,连结板部23在从前后方向侧观察的状态下,以与安装片部19的下端19a之间设置台阶的方式,在与安装片部19相比处于车内侧I的位置,形成为大致沿安装片部19而向下方延伸。即,连结板部23是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结构。该连结板部23将外形形状设定为,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1比安装片部19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2大(参照图7),成为在前后宽度大的大致长方形板状,形成为从安装片部19向前后延伸。另外,在连结板部23的大致中央,使气囊32的后面记述的连结耳片45连结的连结孔24以使长度方向大致沿前后方向的方式开口为长条状而形成。该连结孔24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前后方向侧的开口宽度尺寸OW1(参照图7)设为与安装片部19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2同等,该连结孔24配置在安装片部19下方的区域。另外,该连结孔24的前后方向侧的开口宽度尺寸OW1,设定为连结板部23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1的2/3左右。
[0058] 在实施方式中,该连结孔24还构成卡止孔,该卡止孔使在壳体50的后面记述的卡合部53形成的卡止爪部60的爪主体63插入而卡止。而且,连结孔24将前后方向侧的开口宽度尺寸OW1和上下方向侧的开口宽度尺寸OW2(参照图7)设定为,在如图24B所示使连结耳片45连结的状态下,使爪主体63插入,能够在周缘(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上侧内周面24a)对爪主体63进行卡止的尺寸。
[0059]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连结板部23中,该连结孔24的前侧的区域和后侧的区域,构成前侧被按压部25F、后侧被按压部25R,该前侧被按压部25F、后侧被按压部25R插入至在壳体50的后面记述的卡合部53形成的插入用间隙80F、80R,其车内侧I和车外侧O被按压(参照图
17、19、20~22)。另外,连结板部23中的连结孔24的上侧的区域,构成上侧被按压部26,该上侧被按压部26的车内侧I被卡止爪部60中的卡止颈部61的车外侧面61a按压(参照图17、
18)。
[0060] 该安装托架18是下述结构,即,通过使从气囊32中的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凸出地形成的环状的连结耳片45插入贯通在连结板部23形成的连结孔24,由此使连结耳片45连结。而且,安装托架18以使卡止爪部21与在内板2形成的卡止孔2b周缘卡止的方式,将安装片部19暂时固定于内板2的规定位置,使作为固定单元的螺栓28在形成于安装片部19的插入孔20中插入贯通,并且与固接于内板2的螺母2a紧固,将安装片部19安装于内板2,由此将气囊32(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安装于车窗W1、W2的上缘侧的车体1侧(参照图2、3)。
[0061] 气囊32如图4所示,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气囊主体33;以及连结耳片45,其从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向上方凸出设置,与安装托架18连结。
[0062] 气囊主体33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是下述结构,即,使来自充气机12的膨胀用气体流入至内部,从折叠状态展开,以将车窗W1、W2、中间柱部CP及后柱部RP的柱装饰件7、8的车内侧覆盖的方式展开膨胀。气囊主体33如图4所示,具有:气体流入部34,其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而以使车内侧壁部34a和车外侧壁部34b分离的方式进行膨胀;以及非流入部39,其形成为使车内侧壁部34a、车外侧壁部34b相互结合,不使膨胀用气体流入。气体流入部34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有:保护膨胀部35;气体引导流路36,其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至保护膨胀部35;以及连接口部37,非流入部39具有周缘部40、板状部41及关闭部42而构成。
[0063] 气体流入部34的保护膨胀部35如图4所示,具有:前保护部35a,其在气囊32膨胀完成时,将前排座椅的侧方的车窗W1覆盖;以及后保护部35b,其将后排座椅的侧方的车窗W2覆盖。气体引导流路36在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配置为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构成为将从充气机12喷出的膨胀用气体G向在气体引导流路36的下方配置的保护膨胀部35(前保护部35a、后保护部35b)引导。连接口部37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气体引导流路36的后端侧,形成为从气囊主体33向后方凸出,能够与充气机12连接地使后端侧开口而构成。前保护部35a和后保护部35b在内部区域配置有关闭部42,以使得在气囊32膨胀完成时,能够维持从平坦地展开的状态起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变窄,并且厚度被限制而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
[0064] 非流入部39中的周缘部40形成为,将气体流入部34的外周缘在除了连接口部37的后端侧以外的整个区域进行包围。板状部41配置在前保护部35a和后保护部35b之间,成为大致长方形板状。
[0065] 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囊主体33由使用聚酰胺类或聚酯类等的袋状编织物形成,连结耳片45与气囊主体33分体地构成。
[0066] 连结耳片45是用于将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安装于车辆V的车体1侧的内板2的部位如图4、5所示,以从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凸出设置的方式,配置在沿前后方向的多个部位(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各连结耳片45构成为,由使用聚酰胺类或聚酯类等的纺织布形成,作为带状而将宽度尺寸设定为能够插入至安装托架18中的连结孔24,使插入贯通连结孔24中的状态下的两端侧与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结合(缝接),由此在连结于安装托架18的状态下,与气囊主体33连结(参照图5、6)。
[0067] 另外,气囊主体33具有连结带44而构成,该连结带44从前端向前方延伸,将前端侧安装于车体1侧。该连结带44也与气囊主体33分体地构成。连结带44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配置为在气囊主体33的前端侧,从与平坦地展开的状态的上下的中央相比处于略微上方的位置向前方延伸,与连结耳片45同样地,构成为利用安装托架18而将前端侧安装固定于前柱部FP的部位中的内板2(参照图1、4)。
[0068] 对折叠的气囊32(折叠完成体95)进行收容的壳体50如图2所示,将收容于内部的折叠完成体95从上侧至车外侧O的范围进行覆盖,使下方开口而成为剖面大致倒U字形状,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壳体50如图1所示,使用两个对前保护部35a的部位进行收容的壳体50F、和对后保护部35b的部位进行收容的壳体50R。
[0069] 各壳体50(50F、50R)由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构成为将折叠完成体95从车外侧O至上表面侧的范围进行覆盖。在各壳体50(50F、50R)中,在从折叠完成体95凸出的安装托架18所配置的部位如图9、10所示,形成有用于使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卡合的卡合部53。
[0070] 卡合部53如图9所示,在形成为从壳体50的一般部51朝向车外侧上方凸出的卡合部形成部54的部位形成,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侧成为大致对称形而构成。卡合部形成部54形成为从一般部51局部地以大致箱状凸出,将前后的大致中央侧切除而形成开口。而且,卡合部形成部54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上壁部55,其在该切除后的区域的周围,以从一般部51的上表面侧朝向车外侧O伸出的方式大致沿车内外方向形成;车外侧壁部56,其配置为从一般部51进一步朝向车外侧凸出,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以及前侧壁部57、后侧壁部58,它们在前后方向的端缘侧,分别形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在卡合部形成部54中,将前后的大致中央侧切除后的区域如图9~11、14、15所示,构成能够使安装托架18中的安装片部19插入贯通并向壳体50的外方凸出的插入贯通用开口59。该插入贯通用开口59构成为,将前后方向侧的开口宽度尺寸OW3(参照图10)设定为比安装片部19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2大,且比连结板部23的前后方向侧的宽度尺寸H1小,仅能够使安装片部19插入贯通。
[0071] 在插入贯通用开口59的上缘59a侧,以从上壁部55的车外侧的端缘侧相连的方式形成有卡止爪部60。卡止爪部60如图9、10所示,在插入贯通用开口59的上缘59a侧的成为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配置为向下方延伸,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构成为在使连结板部23卡合的状态下,位于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卡止爪部60如图9~11所示,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卡止颈部61,其以沿连结板部23的方式大致沿上下方向地配置;以及爪主体63,其形成为从卡止颈部61的前端(下端61b)侧朝向车外侧O凸出。爪主体63构成为,在连结板部23中将使连结耳片45连结的连结孔24作为卡止孔,插入至该连结孔24,爪主体63构成为,以与卡止颈部61大致正交的方式大致沿车内外方向而向车外侧O凸出。详细地说,在实施方式中,爪主体63构成为,使与连结孔24的上侧内周面24a卡止的上表面63a与卡止颈部61的车外侧面61a大致正交。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卡止颈部61的车内侧面61c侧,在前后方向侧并排设置有2个向车内侧I凸出的加强肋62(参照图14)。该加强肋62以将卡止颈部61和卡合部形成部54的上壁部55连结的方式,在从前后方向侧观察时,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参照图11的双点划线)。而且,在实施方式中,卡止颈部61的车外侧面61a在使爪主体63与连结孔24卡止的状态下,构成能够对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进行按压的车内侧按压面。详细地说,卡止颈部61的车外侧面61a构成在连结板部23中,对连结孔24的上方的区域即上侧被按压部26的车内侧(车内侧面26a)进行按压的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参照图11、14、18、21)。
[0072] 在插入贯通用开口59的前缘59b侧和后缘59c侧,如图9、10所示,分别形成有将连结板部23从上侧至车外侧O的范围进行覆盖的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该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如图9、12所示,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上侧部位68(68F、68R),其从上壁部55相连地向车外侧O凸出;以及车外侧部位69(69F、69R),其从上侧部位68(68F、68R)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而与车外侧壁部56中的下端侧的部位连结。
[0073] 在实施方式中,上侧部位68(68F、68R)和在车外侧部位69(69F、69R)中配置在上侧的外上侧部70(70F、70R)如图9所示,构成为将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设为大致相同而构成的带状,能够使连结板部23插入贯通,将从插入贯通用开口59分离侧的前后方向的端缘侧开口。具体地说,外上侧部70(70F、70R)如图10所示,构成为与卡止爪部60相比向下方延伸,构成为在使卡止爪部60插入至连结孔24的状态下,延伸至连结孔24的下缘附近。
[0074] 在车外侧部位69(69F、69R)中,在下侧配置的外下侧部71(71F、71R)如图9、10所示,形成为从外上侧部70(70F、70R)相连地向下方延伸,并且朝向前后方向的外方进行延伸。该外下侧部71(71F、71R)以将连结板部23中的下侧的区域的前缘或者后缘覆盖的方式,从前后方向的外方侧的端缘侧起具有与前侧壁部57、后侧壁部58相连的前侧连结部72F及后侧连结部72R(参照图15),并且构成为使下端侧与卡合部形成部54的车外侧壁部56相连。该外下侧部71(71F、71R)如图10所示,形成在成为卡止爪部60的下方的位置。
[0075]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中的外上侧部70(70F、70R)的区域的车内侧面70a如图12、14、19、21所示,构成在连结板部23中对连结孔24的前侧和后侧的区域即前侧被按压部25F、后侧被按压部25R的车外侧(车外侧面25b)进行按压的车外侧按压面85F、85R。另外,外下侧部71(71F、71R)的区域的车内侧面71a如图12、13、15、19、20、22所示,构成能够在卡止爪部60的爪主体63的下方对连结板部23的车外侧O辅助地进行按压的辅助限制面86F、86R。即,这些辅助限制面86F、86R是对连结板部23中的前侧被按压部
25F、后侧被按压部25R的下部侧的区域的车外侧(车外侧面25b)辅助地进行按压的结构。并且,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中的上侧部位68(68F、68R)的下表面68a如图12、19所示,与连结板部23的上表面23a侧抵接,构成对连结板部23的向上方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上方移动限制面88F、88R,外下侧部71(71F、71R)中的前侧连结部72F、后侧连结部72R的内侧面
72a分别与连结板部23的前表面23b、后表面23c抵接,构成对连结板部23的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前后移动限制面89F、89R。
[0076] 另外,在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中的外上侧部70(70F、70R)的前后方向侧的外方侧(从插入贯通用开口59分离的外缘侧),如图9、10所示,形成有将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覆盖的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该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形成为从上壁部55向下方延伸,并且使前后方向侧的端缘侧与前侧壁部57或者后侧壁部58相连而构成(参照图13、14)。该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在从上下方向侧或者前后方向侧观察壳体50的状态下,配置于在车内外方向侧与卡止爪部60中的卡止颈部61大致一致的位置(参照图
14),形成为配置在从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的车外侧部位69(69F、69R)在车内外方向侧分离的、处于车内侧I的位置。并且,该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在从车内外方向侧观察壳体50的状态下,形成在与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远离的位置。即,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构成为在车内外方向侧不与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重叠(参照图
13、14)。而且,在实施方式中,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中的车外侧面74a如图13、14、
20、21所示,构成在连结板部23中对连结孔24的前侧和后侧的区域即前侧被按压部25F、后侧被按压部25R的车内侧(车内侧面25a侧)进行按压的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
[0077] 另外,该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如图9、13、14所示,构成为在车外侧按压壁部67(67F、67R)中的外上侧部70(70F、70R)和外下侧部71(71F、71R)的边界部位附近,具有狭缝状的间隙,该间隙使下端侧开口而构成,构成一边能够使连结板部23朝向上方滑动移动、一边插入的插入用间隙80F、80R。插入用间隙80F、80R将开口宽度尺寸OW4(参照图14)、换言之、从前后方向侧或者上下方向侧观察的状态下的车内侧按压壁部74和车外侧按压壁部67之间的分离距离设得比连结板部23的板厚稍大,设定为能够将连结板部23插入的尺寸。该开口宽度尺寸OW4设定为下述尺寸,即,在使连结板部23与车内侧按压壁部74或者车外侧按压壁部67的一方抵接时,将另一方的车内侧按压壁部74或者车外侧按压壁部67与连结板部23接近地配置。而且,在实施方式中,插入用间隙80F、80R的下端侧的开口80a,由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的下缘74b和外下侧部71(71F、71R)的上缘71b之间的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间隙的区域构成(参照图9、13),插入用间隙80F、80R由车内侧按压壁部74(74F、74R)的前后方向侧的内缘74c和外上侧部70(70F、70R)的前后方向侧的外缘70b(参照图9、14)之间的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隙的区域构成。
[0078] 即,实施方式的壳体50的卡合部53是下述结构,即,具有:插入贯通用开口59,其能够使安装托架18的安装片部19插入贯通;以及插入用间隙80F、80R,它们能够一边使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从下方朝向上方滑动移动、一边进行插入,并且在插入贯通用开口59的周缘具有:卡止爪部60,其能够与在插入用间隙80F、80R中滑动移动的连结板部23;以及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车内侧端缘中央按压面83F、83R、车外侧按压面85F、85R、辅助限制面86F、86R、上方移动限制面88F、88R、前后移动限制面89F、89R,它们对与卡止爪部60卡止的连结板部23向周围的移动进行限制。而且,如图16、17所示,在实施方式的壳体50的卡合部
53与连结板部23卡合的状态下,连结板部23使连结孔24与卡止爪部60的爪主体63卡止,通过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按压车内侧I,通过车外侧按压面85F、
85R按压车外侧O(参照图18~22)。另外,此时,还通过上方移动限制面88F、88R和前后移动限制面89F、89R对连结板部23向上方的偏移和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参照图19、
22)。
[0079]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向车辆V的搭载进行说明。首先,从将气囊主体33以与车内侧壁部34a和车外侧壁部34b重叠地平坦地展开的状态起,折叠为使下缘33b侧与上缘33a侧接近,形成沿前后方向的长条状的折叠完成体95。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中,在气囊主体33中,在上缘33a侧的区域即气体引导流路36的部位形成沿前后方向的多个折叠线而进行波纹折叠,并且,将与气体引导流路36相比处于下方的保护膨胀部35的部位以使下缘33b侧朝向车外侧进行卷绕的方式进行卷折,对气囊主体33进行了折叠(参照图
2)。在折叠完成体95形成后,通过能够断裂的未图示的用于防止折叠变形的包装材料,将折叠完成体95的周围的规定部位包裹。
[0080] 接下来,在折叠完成体95的上表面侧露出的气囊主体33的上缘33a侧,使用缝合线将在安装托架18的连结孔24中插入贯通的状态下的连结耳片45缝接。然后,使折叠完成体95从下方侧收容于内部,从而收容于壳体50内。此时,首先,如图23A所示,将各安装托架18的安装片部19一边使上端19b朝向车外侧O倾斜,一边从上端19b侧向在卡合部形成部54形成的插入贯通用开口59中插入贯通,从壳体50凸出。接下来,如图23B所示,一边将安装片部
19的上端19b朝向车内侧I上方提起,一边使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从插入用间隙80F、
80R的下端侧的开口80a插入至插入用间隙80F、80R内(参照图24A),使安装托架18向上方滑动移动。此时,卡止爪部60如图24A所示,使卡止颈部61挠曲,使得爪主体63的前端63b与连结板部23中的上侧被按压部26的车内侧面26a抵接。而且,如果连结板部23滑动移动而使得连结孔24上升至卡止爪部60中的爪主体63的配置位置,则如图24B所示,卡止颈部61复原,使爪主体63插入至连结孔24内,能够使爪主体63与连结孔24的周缘卡止,能够使连结板部
23与卡合部53卡合。如上所述,如果使各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与在壳体50形成的各卡合部53卡合,则在使安装托架18与壳体50连结的状态下,能够将折叠完成体95收容于壳体
50。接下来,如果利用夹具13将安装了安装托架14的充气机12与气囊32的连接口部37连接,则能够形成气囊组装体。
[0081] 接下来,如果使安装托架14、18配置于车体1侧的内板2的规定部位,将螺栓15、28紧固,使从规定的充气机工作用的控制装置延伸出的未图示的引线与充气机12接线,将前柱装饰件4、车顶衬里5安装于车体1侧的内板2,并且将柱装饰件6、7安装于车体1侧的内板2,则能够将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搭载于车辆V。
[0082] 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向车辆V搭载后,如果接收到来自控制装置的工作信号而使充气机12工作,则从充气机12喷出的膨胀用气体流入至气囊主体33内,进行膨胀的气囊主体33一边使未图示的包装材料断裂,一边将气囊罩9推开,向下方凸出并展开,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以将车窗W1、W2、中间柱部CP及后柱部RP的车内侧覆盖的方式而完成膨胀。
[0083]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使折叠完成体95收容于壳体50的内部时,如果一边使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插入至在壳体50的卡合部53形成的插入用间隙80F、80R,一边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则配置于卡合部53的卡止爪部60插入至在连结板部23形成的作为卡止孔的连结孔24,与连结孔24周缘(上侧内周面24a)卡止。即,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仅通过使安装托架18的连结板部23插入至在壳体50的卡合部
53形成的插入用间隙80F、80R而大致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就能够使连结板部23与卡合部
53卡合,因此连结板部23向壳体50的卡合部53的卡合作业变得容易,能够使具有多个安装托架18的长条状的折叠完成体95简单且迅速地收容于壳体50(50F、50R)内。
[0084]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使卡止爪部60插入至连结孔24的状态下,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和车外侧O被在壳体50的卡合部53形成的车内侧按压面(详细地说,是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和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车外侧按压面85F、85R按压。即,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构成为连结板部23在通过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车外侧按压面85F、85R而向车内外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使卡止爪部60的爪主体63与连结孔24周缘(上侧内周面24a)卡止,由此向上下方向侧的大幅的移动也受到限制,与壳体50连结。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安装托架18相对于壳体50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
[0085]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能够可靠地对安装托架18相对于壳体50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使连结板部23简单地与壳体50连结。
[0086]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卡止爪部60构成为,具有:卡止颈部61,其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以及爪主体63,其形成为从卡止颈部61的前端(下端61b)侧朝向车外侧O凸出,卡止颈部61中的连结板部23侧的面(车外侧面61a)构成车内侧按压面(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因此,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使连结板部23沿插入用间隙80F、80R滑动移动时,卡止颈部61挠曲,由于该卡止颈部61的挠曲,在卡止颈部61的前端(下端61b)侧配置的爪主体63将连结板部23朝向相对配置的车外侧按压面85F、85R侧按压。因此,能够使连结板部23稳定地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而不发生晃动。另外,如果连结板部23的滑动移动完成,连结孔(卡止孔)24移动至与卡止爪部60的爪主体63对应的位置,则卡止颈部61复原,通过连结板部23侧的面(车外侧面61a)对连结板部23进行按压,爪主体63自动地插入至连结孔24内而将连结板部23卡止,连结板部23向卡合部53的卡合作业变得更容易。此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则作为卡止爪部,可以不具有沿连结板部配置的卡止颈部,例如,作为卡合部,构成为以与连结板部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使用能够将前端侧插入至卡止孔的这种结构的卡止爪部,另行配置车内侧按压面和车外侧按压面。
[0087]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将在使卡止爪部60凸出侧配置的车内侧按压面也配置于从卡止爪部60在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即,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构成为在由卡止爪部60中的卡止颈部61的车外侧面61a构成的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的基础上,从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在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配置有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因此,在使连结板部23沿插入用间隙80F、80R滑动移动时,即使在卡止颈部61挠曲的状态下,连结板部23也会通过在卡止爪部60的前后方向侧分离的位置配置的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相对地配置的车外侧按压面85F、85R对沿上下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能够使连结板部23进一步稳定地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而不发生晃动。此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则可以在从卡止颈部在前后方向上分离侧,不配置车内侧按压面,仅由卡止颈部的车外侧面构成车内侧按压面。
[0088] 特别地,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插入用间隙80F、80R由在使卡止爪部60插入至连结孔24的状态下对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和车外侧O进行按压的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车外侧按压面85F、85R之间的间隙本身构成,但构成为,该插入用间隙80F、80R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侧与卡止爪部60错开的位置。即,即使是构成为将插入用间隙
80F、80R的开口宽度尺寸OW4设定得较小而仅能够使连结板部23插入贯通,但在使连结板部
23插入至插入用间隙80F、80R而向上方滑动移动时,也能够使卡止爪部60不受插入用间隙
80F、80R的影响而顺利地使卡止颈部61挠曲,在滑动移动完成后,利用该卡止颈部61的从挠曲的复原,能够使爪主体63顺利地插入至连结孔24,另外,在该爪主体63向连结孔24插入时,同时能够通过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和车外侧按压面85F、85R对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和车外侧O进行按压。因此,连结板部23向卡合部53的卡合作业变得简单。
[0089]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爪主体63是下述结构,即,形成为在卡止颈部61的下端61b侧朝向车外侧O凸出,在卡合部53中,在将爪主体63的下方的连结板部23的车外侧O覆盖的区域,配置能够对连结板部23的车外侧O辅助地按压的辅助限制面86F、
86R。因此,在车辆搭载前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对在卡止爪部60中的爪主体63附近的部位,作用试图使爪主体63和连结孔24周缘的卡止状态解除的力,在连结板部23中,使卡止爪部
60卡止的连结孔24的下方的区域(具体地说,是前侧被按压部25F、后侧被按压部25R的下部侧的区域)也会通过辅助限制面86F、86R对向车外侧O的移动进行限制,对连结板部23的向从卡止爪部60拔出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卡止爪部60与连结孔24周缘的卡止状态。此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则可以构成为使卡止爪部配置于连结板部的车外侧,不配置辅助限制面。
[0090]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即使构成为通过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车外侧按压面85F、85R、辅助限制面86F、86R对连结板部23的车内侧I和车外侧O进行按压,这些车内侧中央按压面82、车内侧端缘按压面83F、83R、车外侧按压面85F、85R、辅助限制面86F、86R在从车内外方向侧观察壳体50的状态下,也配置为相互不重叠,因此能够使连结板部23简单地插入至插入用间隙80F、80R内。
[0091]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卡合部53配置与连结板部23的上表面23a侧抵接,对连结板部23向上方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上方移动限制面88F、88R,因此能够可靠地对连结板部23向上方的偏移移动进行限制而使连结板部23与壳体50连结。此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则可以仅利用使卡止爪部向卡止孔插入而实现的上方移动限制,而不配置上方移动限制面。
[0092]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卡合部53配置分别与连结板部23的前表面23b、后表面23c抵接,对连结板部23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限制的前后移动限制面89F、89R,因此在车内外方向侧、上下方向侧的基础上,而对连结板部23向前后方向侧的偏移进行抑制,使连结板部23与壳体50连结,能够更可靠地对安装托架18相对于壳体50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此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则可以利用使卡止爪部向卡止孔插入而实现的前后移动限制,而不配置前后移动限制面。
[0093]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仅由与连结孔24卡止的爪主体63对安装托架18相对于壳体50的向下方移动进行限制,但在安装托架18(连结板部23)的下方配置收容于壳体50内的折叠完成体95,因此折叠完成体95本身也能够对安装托架18向下方移动进行限制,仅通过爪主体63,也能够可靠地对安装托架18向下方移动进行限制。
[0094]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安装托架18,使壳体50的卡止爪部60与使从气囊32延伸的环状的连结耳片45插入贯通的连结孔24卡止。如果设为使用如上所述的安装托架18的结构,则使连结孔24与卡止孔共用,由此可以不另外形成用于使壳体50的卡止爪部60卡止的卡止孔。但是,作为安装托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可以在从气囊延伸的安装片部的正反面配置2块板状体,在使该板状体相互地铆接而固定于安装片部这种类型的安装托架另外设置连结板部而进行使用。
[0095]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连结板部23从下方朝向上方在插入用间隙80F、80R内滑动移动,由此使朝向车外侧O凸出的爪主体63插入至连结孔24,但连结板部的移动方向、卡止爪部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例如,如果将连结耳片的长度尺寸设定得较长,则也可以使得连结板部暂时绕至壳体的外方,从上方朝向下方进行滑动移动。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卡止爪部也配置于连结板部的车外侧,使爪主体朝向车内侧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