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873247.8

文献号 : CN10762901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俊凯朱祥吴清来余林花

申请人 : 长江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肼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该类化合物的通式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R为饱和C2-C6的直链或者支链的烃基,不饱和C2-C6的烃基,卤素取代的C2-C6的烃基,C3-C8的环烷基;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烷氧基、卤素、含氟甲基、硝基、氰基、酯基、酮基、醛基取代的苯基,取代的吡啶基,取代的呋喃基,取代的嘧啶基,取代的吡唑基,取代的噻唑基,取代的噻吩基,取代的咪唑基或取代的三唑基。本发明的具有新颖结构的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病害以及杂草,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通式具有如下结构:其中:R为饱和C2-C6的直链或者支链的烃基,不饱和C2-C6的烃基,卤素取代的C2-C6的烃基,C3-C8的环烷基;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烷氧基、卤素、含氟甲基、硝基、氰基、酯基、酮基、醛基取代的苯基,取代的吡啶基,取代的呋喃基,取代的嘧啶基,取代的吡唑基,取代的噻唑基,取代的噻吩基,取代的咪唑基或取代的三唑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Ⅰ)中R选自烷基、卤素、三氟甲基、烷氧基、硝基取代的取代的苯基(A),取代的吡啶基(B),取代的吡唑基(C);

其中,R1、R2、R3、R4、R5选自烷基、卤素、三氟甲基、烷氧基、硝基。

3.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可制成杀菌、除草组合物,所述杀菌、除草组合物中含通式(Ⅰ)中的一种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可防治由卵菌纲、担子菌纲、子囊菌和半知菌真菌引起的病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除草组合物可防除禾本科以及双子叶杂草。

说明书 :

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以及用作杀菌剂、除草剂的用途,属于农药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其结构为式一所示化合物。最早的研究,报道其在染料合成中被发现,随后作为染料中间体或滤色试剂被广泛研究。常温下吩嗪-1-羧酸为浅黄色针状结晶体,溶于乙醚、苯以及氯仿等,几乎不溶于水。在19世纪
50年代,科学家开始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chromogenus sp.和极毛杆菌Pseudomonads fluorescens的代谢物中分离提取到了吩嗪-1-羧酸,并发现其可以抑制多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病原体,同样具有广谱的医用杀菌活性以及抗肺癌和白血病活性。
[0003] 199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许煜泉团队从上海郊区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假单胞菌株M18(Pseudomonas sp.)的分泌物中发现了具有强烈农用抑菌活性的物质,结构鉴定为吩嗪-1-羧酸,研究发现吩嗪-1-羧酸具有抗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小麦全蚀病、西瓜炭疽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原菌的广谱性农用抗菌活性,对人畜和环境无害,是研发绿色农药的理想化合物,并开始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随后,以PCA为有效成分的M18发酵产品已获得我国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被命名为申嗪霉素,并已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0004]
[0005] 吩嗪-1-甲酰胺是吩嗪-1-羧酸的衍生物,其结构为式二所示化合物,也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s)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吩嗪-1-甲酰胺对水稻纹枯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是吩嗪-1-羧酸的5-10倍。同时,保留吩嗪-1-甲酰胺的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合成的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似物也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对水稻纹枯菌的活性优于吩嗪-1-羧酸或者与吩嗪-1-羧酸相当。
[0006] 申嗪霉素作为绿色生物源农药,且具有的优良农用生物活性,已经被用来登记防治水稻纹枯病。但是吩嗪-1-羧酸因为其溶解性问题,使其很难被开发成多样化的剂型,而且目前为止,基于吩嗪-1-羧酸(PCA)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来进行新农药创制的研究工作还很少。通过对申嗪霉素的结构修饰,合成一些理化性质多样的申嗪霉素类似物,同时活性能够优于母体吩嗪-1-羧酸或者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吩嗪-1-羧酸类似物,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它可应用于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病害以及草害,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通式(Ⅰ)所示:
[0008]
[0009] 其中:
[0010] R为饱和C2-C6的直链或者支链的烃基,不饱和C2-C6的烃基,卤素取代的C2-C6的烃基,C3-C8的环烷基;
[0011] 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烷氧基、卤素、含氟甲基、硝基、氰基、酯基、酮基、醛基取代的苯基,取代的吡啶基,取代的呋喃基,取代的嘧啶基,取代的吡唑基,取代的噻唑基,取代的噻吩基,取代的咪唑基或取代的三唑基。
[0012] 优选情况下,通式(Ⅰ)中R选自烷基、卤素、三氟甲基、烷氧基、硝基取代的苯基(A),取代的吡啶基(B),取代的吡唑基(C)。
[0013]
[0014] 优选情况下,R1、R2、R3、R4、R5选自烷基、卤素、三氟甲基、烷氧基、硝基。
[0015] 可以用下列表1中列出的化合物来说明本发明的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但不限定本发明。
[0016] 表1 化合物表
[0017]
[0018]
[0019]
[0020]
[0021]
[0022]
[0023]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将通式(Ⅰ)的化合物与载体混合,这个组合物可以含本发明通式(Ⅰ)中的一种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0024]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的载体系满足下述条件的物质:它与活性成分配制后便于施用于待处理的位点,例如可以是植物、种子或土壤;或者有利于贮存、运输或操作。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包括通常为气体但已压缩成液体的物质,通常在配制杀虫、杀菌组合物中所用的载体均可使用。
[0025] 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或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例如硅藻土、滑石、硅镁土、高岭土、蒙脱石和云母;碳酸钙;硫酸钙;合成的氧化硅、硅酸钙和硅酸铝;元素如碳或硫;天然的或合成的树脂如苯并呋喃树脂;聚氯乙烯和苯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固体多氯苯酚;沥青;蜡如蜂蜡或石蜡。
[0026] 合适的液体载体包括:水;醇如乙醇或异丙醇;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或环己酮;醚;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或溶剂油;石油馏分如煤油或矿物油;生物材油;通常,这些液体的混合物也是合适的。
[0027] 杀虫杀菌组合物通常加工成浓缩物的形式并以此用于运输,在施用之前由使用者将其稀释。少量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有助于稀释过程。这样,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至少有一种载体优选是表面活性剂。例如组合物可含有至少两种载体,其中至少一种是表面活性剂。
[0028]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实例是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泡腾片剂或溶液,可乳化的浓缩剂、乳剂、悬浮浓缩剂、气雾剂或烟雾剂。
[0029] 本发明的化合物同时具有广谱的杀菌、除草活性,可用于防治在各种作物上由卵菌纲、担子菌纲、子囊菌和半知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病害以及防除禾本科以及双子叶等杂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的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0032]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面实例中未注明具体实施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质量计算。
[0033] 下面以一些实例化合物的合成条件与方法,阐述本发明的吩嗪-1-羧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34] 实例1: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苯基(A),R1、R2、R3、R4和R5为H)的合成:
[0035] 1)吩嗪-1-甲酰氯的合成:
[0036]
[0037]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2.5克(11.2mmol)吩嗪-1-羧酸,二氯甲烷30毫升,滴1-2滴DMF,缓慢加入3.0克草酰氯(以防冲料),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申嗪霉素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二氯甲烷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草酰氯带走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38] 2)吩嗪-1-羧酸甲酯的合成:
[0039]
[0040]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甲醇50mL,冰水浴冷却至0~5℃,分批加入吩嗪-1-甲酰氯2.65g(11.2mmol),添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淬灭反应,反应液减压浓缩近干,加入50ml乙酸乙酯溶解,并将烧瓶洗干净,转入分液漏斗,有机层用50ml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洗涤,静止分层,有机层再用10%的盐酸溶液50m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小时,抽滤,滤液脱溶剂即可得较高纯度产品,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0041] 3)N-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42]
[0043]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30mL甲醇和30mL乙二胺,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冰浴降温至0-5℃,分批加入吩嗪-1-羧酸甲酯2.83g(11.2mmol),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放置于冰箱0℃以下冷冻重结晶,析出大量黄色固体,抽滤得粗品,用50ml乙醇水溶液(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
[0044] 4)苯甲酰氯的合成:
[0045]
[0046]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22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47] 5)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48]
[0049]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40g(10.0mmol)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82.5%。
[0050]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90-191℃.1H NMR(400MHz,CDCl3)δ11.38(s,1H),9.01(d,J=7.2Hz,1H),8.40(d,J=8.8Hz,1H),8.29(d,J=8.0Hz,1H),8.22–8.13(m,1H),8.08–7.80(m,5H),7.72(s,1H),7.58–7.36(m,3H),4.01(dd,J=11.2,5.6Hz,2H),3.88(dd,J=10.8,5.2Hz,2H).HRMS calcd for C22H18N4O2(M+H)+:
371.1503,found371.1493.
[0051] 实例2:N-(2-丁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饱和的C3取代的直链烷烃基)的合成:
[0052] 1)丁酰氯的合成:
[0053]
[0054]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0.88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55] 2)N-(2-丁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56]
[0057]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06g(10.0mmol)丁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2.5%。
[0058]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93℃.1H NMR(400MHz,CDCl3)δ11.24(s,1H),8.98(dd,J=7.2,1.2Hz,1H),8.41(dd,J=8.8,1.2Hz,1H),8.36–8.23(m,2H),8.02–7.88(m,3H),6.61(s,1H),3.87(dd,J=11.6,6.0Hz,2H),3.69(dd,J=
11.2,5.6Hz,2H),2.21(t,J=7.6Hz,2H),1.74–1.57(m,2H),0.91(t,J=7.6Hz,3H).HRMS calcd for C19H20N4O2(M+H)+:337.1659,found337.1650.
[0059] 实例3:N-(2-异丁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饱和的C3取代的支链烷烃基)的合成:
[0060] 1)异丁酰氯的合成:
[0061]
[0062]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0.88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63] 2)N-(2-丁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64]
[0065]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06g(10.0mmol)异丁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0.5%。
[0066]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89-190℃.1H NMR(400MHz,CDCl3)δ11.26(s,1H),9.01(d,J=7.2Hz,1H),8.43(d,J=8.8Hz,1H),8.31(dd,J=7.2,2.4Hz,2H),8.03–7.91(m,3H),6.61(s,1H),3.88(dd,J=11.6,6.0Hz,2H),3.68(dd,J=11.2,5.4Hz,2H),2.43–2.35(m,1H),1.15(d,J=6.8Hz,6H).HRMS calcd for C19H20N4O2(M+H)+:337.1659,found337.1650.
[0067] 实例4:N-(2-(2,6-二氟苯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苯基(A),R2、R3和R4为H,R1和R5均为F)的合成:
[0068] 1)2,6-二氟苯甲酰氯的合成:
[0069]
[0070]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58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71] 2)N-(2-(2,6-二氟苯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72]
[0073]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76g(10.0mmol)2,6-二氟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1.5%。
[0074]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250℃.1H NMR(600MHz,CDCl3)δ11.36(s,1H),8.95(d,J=7.2Hz,1H),8.41(d,J=8.4Hz,1H),8.29(dd,J=10.2,6.0Hz,2H),8.04–7.87(m,3H),7.36–7.31(m,1H),7.11(s,1H),6.90(t,J=7.8Hz,2H),3.98(dd,J=11.4,5.4Hz,2H),3.90(dd,J=11.1,5.3Hz,2H).HRMS calcd for C22H16F2N4O2(M+H)+:407.1314,found407.1313
[0075] 实例5:N-(2-(2,6-二氟苯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苯基(A),R1、R2、R4、R5为H,R3为CF3)的合成:
[0076] 1)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0077]
[0078]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90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79] 2)N-(2-(4-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80]
[0081]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2.08g(10.0mmol)2,6-二氟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3.5%。
[0082]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231-232℃.1H NMR(600MHz,CDCl3)δ11.49(s,1H),9.03–8.94(m,1H),8.47–8.37(m,1H),8.32–8.22(m,2H),8.19(dd,J=6.6,2.4Hz,1H),8.02(t,J=9.6Hz,2H),7.96–7.90(m,3H),7.70(d,J=8.4Hz,
2H),4.01(dd,J=10.2,5.4Hz,2H),3.87(t,J=9.0Hz,2H).HRMS calcd for C23H17F3N4O2(M+H)+:439.1376,found439.1375
[0083] 实例6:N-(2-(吡啶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苯基(B),R1、R2、R3、R4为H)的合成:
[0084] 1)2-吡啶甲酰氯的合成:
[0085]
[0086]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23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87] 2)N-(2-(吡啶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88]
[0089]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41g(10.0mmol)2,6-二氟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0.5%。
[0090]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90-191℃.1H NMR(400MHz,CDCl3)δ11.38(s,1H),9.01(d,J=7.2Hz,1H),8.40(d,J=8.8Hz,1H),8.29(d,J=8.0Hz,1H),8.22–8.13(m,1H),8.08–7.80(m,4H),7.72(s,1H),7.58–7.36(m,3H),4.01(dd,J=11.2,5.6Hz,2H),3.88(dd,J=10.8,5.2Hz,2H).HRMS calcd for C21H17N5O2(M+H)+:
371.1413,found371.1493.
[0091] 实例7:N-(2-(3-甲基吡啶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苯基(B),R1为甲基,R2、R3、R4均为H)的合成:
[0092] 1)3-甲基-2-吡啶甲酰氯的合成:
[0093]
[0094]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37g(10.0mmol)3-甲基-2-吡啶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095] 2)N-(2-(吡啶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096]
[0097]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55g(10.0mmol)3-甲基-2-吡啶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0.5%。
[0098]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81-182℃.1H NMR(400MHz,CDCl3)δ11.38(s,1H),9.01(d,J=7.2Hz,1H),8.40(d,J=8.8Hz,1H),8.29(d,J=8.0Hz,1H),8.22–8.13(m,1H),8.08–7.80(m,3H),7.72(s,1H),7.58–7.36(m,3H),4.01(dd,J=11.2,5.6Hz,2H),3.88(dd,J=10.8,5.2Hz,2H).2.38(s,3H)HRMS calcd for C22H19N5O2(M+H)+:385.1536,found385.1543.
[0099] 实例8:N-(2-(1-甲基吡唑-5-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通式(Ⅰ)中R为取代的吡唑基(C),R1为甲基,R2、R3为H)的合成:
[0100] 1)1-甲基吡唑-5-甲酰氯的合成:
[0101]
[0102] 于100ml单口反应瓶中加入1.28g(10.0mmol)苯甲酸,搅拌下缓慢滴加15ml二氯亚砜,然后加热回流反应,至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反应2-3小时,于旋蒸仪上将溶剂脱干,加入少量甲苯溶解,再旋干,尽量将过量的二氯亚砜带干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溶解,用于下步使用。
[0103] 2)N-(2-(1-甲基吡唑-5-甲酰胺基)乙基)吩嗪-1-甲酰胺的合成:
[0104]
[0105]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N-(2-苯甲酰乙胺基)吩嗪-1-甲酰胺2.66g(10.0mol)和50mL二氯甲烷,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冰浴降温至0-5℃,加入1.1g三乙胺(11.0mol)作缚酸剂,同时滴加溶解有1.45g(10.0mmol)2,6-二氟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控制滴加速度,滴加完毕后,保温0~5℃反应2h后,撤去冰浴继续在室温下反应2h,点板监测,反应完全。分液,有机层用50ml水洗两遍,分出有机层,脱溶剂得粗品,用氯仿和甲醇(1:1)重结晶,抽滤,烘干得黄色固体,收率90.5%。
[0106] 合成化合物的熔点、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数据为:m.p,170-171℃.1H NMR(400MHz,CDCl3)δ11.38(s,1H),9.01(d,J=7.2Hz,1H),8.40(d,J=8.8Hz,1H),8.29(d,J=8.0Hz,1H),8.22–8.13(m,1H),8.08–7.80(m,2H),7.58–7.36(m,2H),4.01(dd,J=11.2,
5.6Hz,2H),3.88(dd,J=10.8,5.2Hz,2H),3.08–2.80(m,2H),2.40(d,J=8.8Hz,1H),2.23(s,3H)HRMS calcd for C20H20N6O2(M+H)+:376.1445,found376.1487.
[0107] 其他化合物参照上述方法合成。
[0108] 用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对多种真菌病害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实验方法如下:化合物用丙酮或二氯甲烷或DMSO溶解制备成2000μmol/L的母液。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把配制好的500μg/m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成200μmol/L的含毒培养基平板,实验设不含药剂处理的空白对照,各重复3次。
[0109]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测定。将培养好的各种病原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向下,盖上皿盖,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
[0110] 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待空白对照中的菌落充分生长后,以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采用下面公式计算菌落增长直径,取其平均值。
[0111]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0112] 测定结果用下列方法计算,以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和药剂处理的菌落增长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对各种病原菌的菌丝增长抑制率(参见下面公式)。
[0113]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100
[0114] 部分化合物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化合物编号对应表1中的编号):
[0115] 表2 部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
[0116]
[0117] 用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对双子叶油菜和单子叶稗草进行了除草活性测试。
[0118] 实验方法如下:化合物用丙酮或DMSO溶解制备成500μmol/L的药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2-2006),采用种子培养皿法进行测定。先将油菜种子或稗草种子催芽,然后将待测药液加入到放有2层滤纸的90mm培养皿中,催芽后选取发芽情况一致的种子放于含有药液的培养皿,每个培养皿15粒种子。72小时调查种子生长情况,实验设不含药剂处理的空白对照,各重复3次。
[0119] 测定结果用下列方法计算,以空白对照的种子根芽长和药剂处理的种子根芽长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种子根芽长抑制率(参见下面公式)。
[0120] 抑制率(%)=[(空白对照的种子根长(芽长)-处理组的种子根长(芽长))/空白对照的种子根长(芽长)]×100
[0121] 部分化合物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化合物编号对应表1中的编号):
[0122] 表3 部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
[0123]
[0124] 用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制备了杀菌组合物,各组合物中各组分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其配置方法如下:
[0125] 实施例9 50%可湿性粉剂
[0126]
[0127]
[0128] 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在粉碎机中粉碎,直到颗粒达到标准。
[0129] 实施例10 30%乳油
[0130]
[0131] 将化合物50、PEO-10及乙氧基化甘油三酸酯溶于生物柴油中,得到透明的溶液。
[0132] 实施例11 20%的水悬浮剂
[0133]
[0134] 将化合物137与80%的应加入水量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球磨机中粉碎,其他组分溶解在其余水中,搅拌加入,混合均匀得水悬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