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取向膜用清漆及液晶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89519.1

文献号 : CN107632461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园田英博广田武德富冈安国松登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光取向膜用清漆及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光取向膜用清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酰亚胺化促进剂、和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前述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不含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前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

权利要求 :

1.光取向膜用清漆,其是在有机溶剂中含有酰亚胺化促进剂、和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得到的,所述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不含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所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所述酰亚胺化促进剂为吡啶系化合物、喹啉系化合物、异喹啉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或苯并咪唑系化合物、或者叔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所述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胺反应性骨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所述胺反应性骨架为卤素基团、重氮基、羧基、羟基、异氰酸酯基、或酸酐骨架中的任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所述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130以上的分子量。

6.光取向膜用清漆,其是在有机溶剂中含有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得到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1.0质量%,所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并且,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二胺骨架:式(1)中,L为芳香族化合物基团,

I)Y1为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氨基,以及,Y2为H、或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氨基;或者,II)Y1及Y2相互键合而形成包含氮的环式基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所述二胺骨架由下述式(2)表示:式(2)中,Y3为-N(H)A基,其中,A为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以及,Y4为H、或-N(H)A基;氨基(-NH-基)彼此存在于相互为间位或对位的位置;Y3及Y4存在于相对于一个氨基(-NH-基)而言的邻位。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其中,还含有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所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比所述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高的极性。

9.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的酰亚胺化物的取向膜。

10.光取向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形成光取向膜的工序,和使用有机溶剂或氧化性溶剂洗涤所述光取向膜的工序。

说明书 :

光取向膜用清漆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 本申请基于于2016年7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41379,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作为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常涉及光取向膜用清漆(varnish)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等被形成为矩阵状而成的阵列基板、和与阵列基板有间隔地相对配置的形成有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等的对置基板。在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
[0004] 液晶通过在阵列基板及对置基板上分别设置的取向膜而被取向。作为取向膜,常常使用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是将聚酰胺酸在230℃以上的高温进行烧成而得到的。然而,对于通过高温烧成而得到的聚酰亚胺膜而言,因膜的着色而导致的透过率的下降显著。因此,已实施了在胺系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存在下使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的方案。使用了酰亚胺化促进剂的酰亚胺化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得到的聚酰亚胺几乎不存在着色。
[0005] 另外,关于对取向膜进行取向处理的方法,最近,除了摩擦(rubbing)处理之外,采用了非接触地向取向膜赋予取向控制能力的光取向法。光取向法是向膜照射254nm~365nm区域的短波长紫外光而进行取向的方法。光取向处理中,被照射了偏振光的聚酰亚胺膜在与偏振光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主链被切断,在与偏振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赋予单轴各向异性。液晶分子沿着在光取向处理中未被切断而以直线状延伸并残留的长的主链方向进行取向。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到:将组装有经光取向处理的聚酰亚胺取向膜(光取向聚酰亚胺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点亮并进行显示时,随着点亮时间的经过,光取向聚酰亚胺膜将会被背光激发而产生光电动势,电荷在光取向聚酰亚胺膜上蓄积,导致产生残留图像(DC残留图像)。
[0007] 近年来,为了提高像素电极的电压保持率,要求取向膜的高电阻化。然而,已查明只要对高电阻取向膜实施了光取向工艺,就会发生特异性的DC残留图像现象。对于该现象而言,已知在将液晶显示装置连续点亮时,由于取向膜的光充电电荷而对液晶单元产生DC电压,因此,即使停止向像素电极供给电压,图像的余像也不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取向工艺中,照射短波长UV而进行取向处理时,在该工艺的前后,确认到取向膜的吸收波长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背光源发光波长范围的450nm以下的紫外线区域具有少量吸收。对详细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推测位于取向膜的化学结构的末端的伯胺是原因物质。成为原因的作用机理虽然不明确,但推测如下:伯胺在光取向工艺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由此导致取向膜的吸收波长发生变化。确认了该现象在通过酰亚胺化(其使用了具有伯胺或仲胺骨架的酰亚胺化促进剂)而得到的聚酰亚胺膜中也会产生。
[0008]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产生DC残留图像、或即使产生DC残留图像也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的光取向膜的清漆。
[0009]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是提供具有上述光取向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可提供一种光取向膜用清漆,其是在有机溶剂中含有酰亚胺化促进剂、和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得到的,前述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不含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前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可提供一种光取向膜用清漆,其是在有机溶剂中含有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得到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1.0质量%,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并且,具有下述式(7)表示的二胺骨架:
[0012]
[0013] (式(7)中,L为芳香族化合物基团,I)Y5为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6 5 6
氨基,以及,Y为H、或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氨基;或者,II)Y 及Y相互键合而形成包含氮的环式基团)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包含本发明的光取向膜用清漆的酰亚胺化物的取向膜。
[0015] 上述构成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可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产生DC残留图像、或即使产生DC残留图像也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的光取向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部分地示出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0017] 图2为部分地示出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极的俯视图。
[0018] 图3为示出一种实施方式的双层结构的取向膜的构成的立体图。
[0019] 图4为示出DC残留图像的检查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使用胺系的促进剂进行酰亚胺化而得到的聚酰亚胺膜的DC残留图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1)在使用的酰亚胺化促进剂中具有伯氨基及仲氨基以外的骨架,或不使用酰亚胺化促进剂,以及,2)在聚酰亚胺的两末端具有伯氨基以外的基团,由此,不产生DC残留图像,或即使产生DC残留图像也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在聚酰亚胺的两末端具有伯氨基以外的基团可通过使作为聚酰亚胺的前体的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通常以清漆的形态提供)的两末端具有伯氨基以外的基团而达成。
[0021] [第1方面涉及的方式]
[0022] 对于第1方面涉及的光取向膜用清漆而言,在有机溶剂中含有酰亚胺化促进剂和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不含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光取向膜用清漆而言,在有机溶剂中含有酰亚胺化促进剂、和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不含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
[0024] [酰亚胺化促进剂]
[0025] 酰亚胺化促进剂能促进针对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脱水闭环反应。
[00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酰亚胺化促进剂为吡啶系化合物、喹啉系化合物、异喹啉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或苯并咪唑系化合物、或者叔胺。
[0027] 吡啶系化合物是具有吡啶骨架的化合物,喹啉系化合物、异喹啉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及苯并咪唑系化合物是分别具有喹啉骨架、异喹啉骨架、咪唑骨架及苯并咪唑骨架的化合物。
[0028] 叔胺包含脂肪族系叔胺、芳香族系叔胺或杂环式叔胺、或者烷基取代物等衍生物。
[0029] 脂肪族系叔胺的例子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二甲基乙基胺、二乙基甲基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三戊基胺、三环戊基胺、三己基胺、苄基二甲基胺、三乙醇胺等。
[0030] 芳香族系叔胺的例子为N,N-二甲基苯胺。
[0031] 杂环式叔胺的例子为吡啶、β-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二吡啶、二喹啉、哒嗪、嘧啶、呲嗪、酞嗪、喹喔啉、喹唑啉、肉啉、萘啶、吖啶、菲啶、苯并喹啉、苯并异喹啉、苯并肉啉、苯并酞嗪、苯并喹喔啉、苯并喹唑啉、菲咯啉、吩嗪、三嗪、四嗪、蝶啶、噁唑、苯并噁唑、异噁唑、苯并异噁唑、噻唑、苯并噻唑、噁二唑、噻二唑、苯并异喹嗪、六亚甲基四胺、N,N-二甲基-4-氨基吡啶、4-羟基吡啶等。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酰亚胺化促进剂优选为N,N-二甲基苯胺、吡啶、β-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N,N-二甲基-4-氨基吡啶等叔胺、或者其衍生物。另外,作为衍生物,优选为烷基取代物。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胺反应性骨架。
[0034] 胺反应性骨架例如为卤素基团、重氮基、羧基、羟基、异氰酸酯基、或酸酐骨架中的任何。
[0035] 具有胺反应性骨架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例子为二甲基甘氨酸、吡啶甲酸、烟酸、5-丁基吡啶甲酸等。
[0036] 胺反应性骨架在进行酰亚胺化时与可在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两末端以外的部位存在的伯胺部位及可在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中存在的仲胺部位反应而生成酰胺。由此,能更可靠地使因伯胺、仲胺而产生的DC残留图像实质性地消失。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酰亚胺化促进剂具有130以上的分子量。
[0038] 在光取向聚酰亚胺膜中存在的具有130以上的分子量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由于其离子重量的原因,而不容易对一般的液晶驱动(1Hz~120Hz)产生响应。因此,能使得因长时间驱动而导致的离子向显示装置中特定部位的聚集速度变慢,可延长直至产生显示不均为止的时间、及作为显示装置的寿命。
[0039] 另外,光取向膜用清漆中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
[0040] [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
[0042]
[0043] (式(1)中,X为环式基团,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COOH或-COOR(此处,R为烷基),Y1为有机基团)
[004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X为脂环式基团,例如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丁烷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X为苯环或包含苯环的基团。苯环可被烷基等取代。X优选为脂环式基团。
[00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下述式(2)表示的二胺骨架。
[0046] -HN-M-NH-(2)
[0047] 式(2)中,M为有机基团,例如为包含环式基团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为Ar0或Ar1-Z-Ar2,此处,Ar0为芳香族基,Ar1及Ar2各自独立地为芳香族基,Z为不含有伯氨基及仲氨基的有机基团。由Ar0、Ar1或Ar2表示的芳香族基的例子为苯环或包含苯环的基团。Z例如由氧、氮、硫、碳及氢、或它们中2种以上的组合形成。Z不具有羟基、硫醇基及除了叔氨基之外的氨基(-NH2或>NH)。
[004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末端骨架具有酰亚胺骨架、酰胺骨架、脲骨架、叔氨基骨架、偶氮键或羧基。
[004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两末端骨架分别由下述式(3)表示,或由下述式(4)表示,或由下述式(5)表示,
[0050]
[0051] (式(3)中,Y2为H、S或有机基团,并且,Y3为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或者Y2及Y3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式基团(例如酰亚胺))
[0052] -N=N-Y4    (4)
[0053] (式(4)中,Y4为有机基团)
[0054]
[0055] (式(5)中,X如上所述,R3及R4相互独立,为氢或烷基)
[0056] 聚酰胺酸可通过利用常规方法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反应而制造。
[0057] 四羧酸二酐可由下述式(A)表示。
[0058]
[0059] 式(A)中,X如针对前述式(1)而定义的那样,为环式基团。
[0060] 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丁烷基作为X的四羧酸二酐可由下述式(B)表示。
[0061]
[0062] 式(B)中,各Rb各自独立地为氢或烷基。烷基的例子为具有1个~6个碳原子的烷基。作为烷基,特别优选甲基。
[0063] 具有苯环作为X的四羧酸二酐的例子为均苯四酸二酐。
[0064] 作为四羧酸二酐,优选式(B)表示的四羧酸二酐。
[0065] [二胺]
[0066] 与上述四羧酸二酐反应的二胺为具有2个伯氨基的有机化合物。二胺可由下述式(C)表示。
[0067] H2N-M-NH2    (C)
[0068] 式(C)中,M如针对上述式(2)而定义的那样。
[0069] 式(C)表示的二胺包括脂环式二胺、杂环式二胺、脂肪族二胺及芳香族二胺。
[0070] 脂环式二胺的例子为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胺、异佛尔酮二胺等。
[0071] 杂环式二胺的例子为2,6-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1,3,5-三嗪、2,7-二氨基二苯并呋喃、3,6-二氨基咔唑、2,4-二氨基-6-异丙基-1,3,5-三嗪、2,5-双(4-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
[0072] 脂肪族二胺的例子为1,2-二氨基乙烷、1,3-二氨基丙烷、1,4-二氨基丁烷、1,5-二氨基戊烷、1,6-二氨基己烷、1,7-二氨基庚烷、1,8-二氨基辛烷、1,9-二氨基壬烷、1,10-二氨基癸烷、1,3-二氨基-2,2-二甲基丙烷、1,6-二氨基-2,5-二甲基己烷、1,7-二氨基-2,5-二甲基庚烷、1,7-二氨基-4,4-二甲基庚烷、1,7-二氨基-3-甲基庚烷、1,9-二氨基-5-甲基庚烷、1,12-二氨基十二烷、1,18-二氨基十八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等。
[0073] 芳香族二胺的例子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2,4-二氨基甲苯、2,5-二氨基甲苯、3,5-二氨基甲苯、1,4-二氨基-2-甲氧基苯、2,5-二氨基对二甲苯、1,3-二氨基-4-氯苯、3,5-二氨基苯甲酸、1,4-二氨基-2,5-二氯苯、4,4’-二氨基-1,2-二苯基乙烷、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苄、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2,2’-二氨基茋(stilbene)、4,4’-二氨基茋、4,4’-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甲酮、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苄、2,2-双[(4-氨基苯氧基)甲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α,α’-双(4-氨基苯基)-1,4-二异丙基苯、9,9-双(4-氨基苯基)芴、2,2-双(3-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胺、2,4-二氨基二苯基胺、1,8-二氨基萘、1,5-二氨基萘、1,
5-二氨基蒽醌、1,3-二氨基芘、1,6-二氨基芘、1,8-二氨基芘、2,7-二氨基芴、1,3-双(4-氨基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联苯胺、2,2’-二甲基联苯胺、1,2-双(4-氨基苯基)乙烷、1,3-双(4-氨基苯基)丙烷、1,4-双(4-氨基苯基)丁烷、1,5-双(4-氨基苯基)戊烷、1,6-双(4-氨基苯基)己烷、1,7-双(4-氨基苯基)庚烷、1,8-双(4-氨基苯基)辛烷、1,9-双(4-氨基苯基)壬烷、1,10-双(4-氨基苯基)癸烷、1,3-双(4-氨基苯氧基)丙烷、1,4-双(4-氨基苯氧基)丁烷、
1,5-双(4-氨基苯氧基)戊烷、1,6-双(4-氨基苯氧基)己烷、1,7-双(4-氨基苯氧基)庚烷、1,
8-双(4-氨基苯氧基)辛烷、1,9-双(4-氨基苯氧基)壬烷、1,10-双(4-氨基苯氧基)癸烷、1,
3-丙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di(4-aminophenyl)propane-1,3-dioate)、1,4-丁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5-戊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6-己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7-庚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8-辛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9-壬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10-癸二酸二(4-氨基苯基)酯、1,3-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丙烷、1,4-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丁烷、1,5-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戊烷、1,6-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己烷、1,7-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庚烷、1,8-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辛烷、1,9-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壬烷、1,10-双[4-(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癸烷等。
此外,将芳香族二胺的例子示于下文(以下的例子中,n为1~10的整数)。
[0074]
[0075]
[0076] 上述芳香族二胺可由下述式(D)或式(E)表示。
[0077] H2N-Ar0-NH2    (D)
[0078] H2N-Ar1-Z-Ar2-NH2    (E)
[0079] 式(D)及(E)中,Ar0、Ar1及Ar2、以及Z如针对上述式(2)而定义的那样。由式(D)所表示的二胺生成的取向膜的光取向性高,优选用于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生成。另外,对于由式(E)所表示的二胺生成的取向膜而言,由于不存在硫醇基及羟基,因而氢键的影响小,容易成为高电阻。另外,对于该二胺而言,Z内不具有除了叔氨基之外的氨基(-NH2或>NH),也可抑制DC残留图像,因而优选用于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生成。需要说明的是,酰胺键由于化学性质与仲氨基不同,因而与仲氨基相区别。即,Z可以是形成酰胺键的有机基团。
[0080]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COOR结构的聚酰胺酸酯可通过使聚酰胺酸与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烷基缩醛反应而制造。或者,聚酰胺酸酯也可利用日本特开2000-27317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0081] [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末端骨架]
[0082] 一些实施方式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如上所述,末端骨架优选为式(3)、(4)或(5)中的任何。
[0083] 在四羧酸二酐与二胺的反应中,与四羧酸二酐相比稍微过量(例如,四羧酸二酐的1.1~1.5倍摩尔量)地使用二胺时,生成在两末端具有伯氨基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即具有伯胺作为末端骨架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
[0084] 通过对在两末端具有伯氨基的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两末端伯氨基进行化学修饰,可得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该化学修饰是伯氨基的封闭。
[0085] 作为对末端伯氨基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包括酰胺化。作为可使用的封闭剂(酰胺化剂),可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1个卤化羰基的化合物、即一官能酰卤。卤化物包括氯化物、溴化物、氟化物。一官能酰卤的例子包括苯甲酰氯、乙酰氯、丙酰氯、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酰氯、甲苯磺酰氯等。
[0086] 另外,作为进行酰胺化的其他封闭剂,可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1个酸酐的化合物、即一官能酸酐。一官能酸酐的例子为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琥珀酸酐、衣康酸酐、偏苯三酸酐、1,2,4-环己烷三羧酸-1,2-酐、环己烯-1,2-二羧酸酐等。用这些化合物对末端伯氨基进行化学修饰时,通常,作为取向膜用清漆,末端部位成为聚酰胺酸的状态。然后,在将该化合物进行制膜并进行烧成时,进行酰亚胺化。
[0087] 另外,作为进行酰胺化的其他方法,可制成酰胺酸酯。为了使末端进行酰胺酸酯化,将具有羧基、酰卤(经卤化的羧基)这样的胺反应性基团、和酯骨架的公知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封闭剂使用即可。另外,也可通过使利用上述的方法使末端成为酰胺酸的状态而得到的化合物与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烷基缩醛进行反应而制成酰胺酸酯。用这些化合物对末端伯氨基进行化学修饰时,通常,作为取向膜用清漆,末端部位成为聚酰胺酸酯的状态。而且,然后,在进行制膜并进行烧成时,末端部位进行酰亚胺化。
[0088] 另外,作为取向膜用清漆,可以是末端进行了酰亚胺化的状态。在得到进行了酰亚胺化的末端时,对通过形成酰胺酸或酰胺酸酯而进行了封闭的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使其进行脱水缩合即可。
[0089]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利用酰胺化、酰亚胺化以外的方法进行的化学修饰,例如,可以是偶氮化、脲化、叔氨基化。
[0090] 对于偶氮化而言,作为封闭剂(偶氮化剂),可使用重氮鎓盐系的重氮偶联剂。对于脲化而言,作为封闭剂,可使用异氰酸酯系的材料。异氰酸酯的例子为苯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对于叔氨基化而言,作为封闭剂(叔氨基化剂),可使用具有卤素基团(尤其是氯)或羟基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利用上述记载的封闭剂以外的材料进行偶氮化、脲化、叔氨基化。
[009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可通过在上述四羧酸二酐与二胺的反应中、比二胺更多地(例如,二胺的1.1~1.5倍摩尔量)使用四羧酸二酐来制造。通过该反应,从而生成在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
[0092] 光取向膜用清漆含有多种聚酰胺酸系化合物时,在光取向膜用清漆的总质量%中,在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0093] [酸骨架]
[0094] 由以上的说明表明,在两末端具有伯氨基以外的基团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可具有下述式(6)表示的酸骨架。
[0095]
[0096] 式(6)中,X如针对式(1)而定义的那样。
[0097] 式(6)表示的酸骨架包含下述式(6-1)及下述式(6-2)表示的酸骨架。
[0098]
[0099]
[0100] 式(6-1)中,Ra为烷基(例如,为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Rb如针对前述式(B)而定义的那样,为氢或烷基。
[0101] 胺骨架如上文中记载所述。
[0102] 另外,由上述记载表明,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可具有前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其末端骨架可具有酰亚胺骨架、酰胺骨架、脲骨架、叔氨基骨架、偶氮键或羧基。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包括下述式(1-1)或下述式(1-2)表示的结构单元。
[0103]
[0104]
[0105] 式(1-1)及式(1-2)中,Ar为针对前述式(2)而定义的Ar0、或Ar1-Z-Ar2。式(1-1)中,Ra及Rb如针对前述式(6-1)而定义的那样。Z如式(2)中定义的那样。
[0106] [第2实施方式]
[0107] 如上所述,以实质上不产生DC残留图像为目的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要件是在酰亚胺化促进剂中不具有伯氨基及仲氨基的骨架,上述目的终究可通过实质上不使用酰亚胺化促进剂而达成。然而,若不使用酰亚胺化促进剂,则无法促进酰亚胺化,因此,向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中导入可促进酰亚胺化的骨架。
[0108] 即,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1.0质量%,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不含伯氨基的末端骨架,并且,具有下述式(7)表示的二胺骨架:
[0109]
[0110] (式(7)中,L为芳香族化合物基团,I)Y5为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氨基,以及,Y6为H、或具有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的氨基;或者,II)Y5及Y6相互键合而形成包含氮的环式基团)
[0111] 式(7)表示的二胺骨架包含下述式(8)表示的二胺骨架:
[0112]
[0113] (式(8)中,Y7为-N(H)A基(此处,A为在热的作用下可脱去的有机基团),以及,Y8为H、或-N(H)A基,氨基(-NH-基)彼此存在于相互为间位或对位的位置,Y7及Y8存在于相对于一个氨基(-NH-基)而言的邻位)
[0114] 具有式(7)表示的二胺骨架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下述式(9)表示的酸骨架:
[0115]
[0116] (式(9)中,X如针对前述式(1)而定义的那样,为环式基团,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COOH或-COOR(此处,R为烷基))
[0117] 小于1.0质量%的酰亚胺化促进剂例如表示相对于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质量而言酰亚胺化促进剂为小于1.0%的质量,该量为实质上不发挥促进酰亚胺化的功能的量。
[01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溶剂中包含的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1.0质量%,优选小于0.1质量%,更优选为0质量%。
[0119] 第2方面涉及的光取向膜用清漆中包含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可通过在第1方面涉及的光取向膜用清漆中包含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制造中、使用能衍生出式(7)(包含式(8))表示的二胺骨架的二胺作为二胺来制造。这样的二胺包含下述式(F)及式(G)的芳香族二胺。
[0120]
[0121]
[0122] 通过利用常规方法使式(F)或式(G)表示的二胺与四羧酸二酐反应而得到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在其自身的骨架中具备具有酰亚胺化促进功能的胺部位。
[0123] 对于通过利用常规方法使式(F)的二胺与四羧酸二酐反应而得到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言,通过酰亚胺化烧成时的加热而使保护基(叔丁氧基羰基)脱去,形成咪唑骨架,促进酰亚胺化。咪唑骨架形成的反应由合成路径(I)表示:
[0124]
[0125] (合成路径(I)中,X如针对前述式(1)而定义的那样,为环式基团,R1及R2如针对前述式(1)而定义的那样,各自独立地为-COOH或-COOR(此处,R为烷基))
[0126]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取向膜用清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1.0质量%,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包含羧基的末端骨架。
[0127] 对于具有包含羧基的末端骨架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言,可通过如上所述在四羧酸二酐与二胺的反应中、比二胺更多地(例如,二胺的1.1~1.5倍摩尔量)使用四羧酸二酐来制造。
[0128] 对于具有包含羧基的末端骨架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言,在进行酰亚胺化烧成时,该羧基可促进酰亚胺化。
[0129] [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
[013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光取向膜用清漆除了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之外,还包含作为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的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这种情况下,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具有比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高的极性(大的表面能)。因此,使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与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共存时,两者发生相分离。这种情况下,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由于与形成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极的ITO或SiO2、SiNx这样的无机钝化膜或使用了有机树脂的有机钝化膜的亲和性高,因而,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成为下层。通常,聚酰胺酸酯与聚酰胺酸共存的情况下,聚酰胺酸酯形成上层,聚酰胺酸形成下层。另外,2种聚酰胺酸共存的情况下,在一方的聚酰胺酸的二胺骨架中存在氧或氟、在另一方的聚酰胺酸的二胺骨架中氧及氟均不存在时,上述一方的聚酰胺酸形成下层,上述另一方的聚酰胺酸形成上层。另外,上述另一方的聚酰胺酸中虽然存在氧或氟、但其量比上述一方的聚酰胺酸的二胺骨架中的氧或氟的量少时,也使上述一方的聚酰胺酸形成下层,上述另一方的聚酰胺酸形成上层。
[0131] 不言而喻,取向膜为单层时,作为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使用上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
[0132] 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可从作为上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而公开的化合物中选择。另外,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也可从用于生成上述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两末端伯氨基封闭前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即在两末端具有伯氨基的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中选择。然而,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也与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同样,优选在两末端不具有伯氨基。
另外,取向膜不论是单层还是双层结构,均优选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和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均不具有仲氨基(不包括形成了酰胺的仲氨基)。
[0133] 由上文中的说明表明,关于双层结构的取向膜,所谓下层,是指与适用对象(例如,ITO膜、无机钝化膜、有机钝化膜)直接接触的层,所谓上层,是指与下层接触的层。
[0134] 在双层结构的取向膜的情况下,极性高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被包含在下层中,与像素电极接触。即,为了抑制DC残留图像,必须避免下层膜的光充电所导致的电荷的蓄积。因此,优选的是,至少下层膜中包含的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在两末端不具有伯氨基。
[0135]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清漆而言,作为将聚酰胺酸系化合物溶解或分散的有机溶剂,可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2-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四甲基尿素、吡啶、二甲基砜、六甲基亚砜、γ-丁内酯、1,3-二甲基-咪唑烷酮、乙基戊基酮、甲基壬基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戊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环己酮、碳酸亚乙酯、碳酸1,2-亚丙酯、二甘醇二甲醚、及4-羟基-4-甲基-2-戊酮。
[0136] 对于一些实施方式的清漆而言,通过将其涂布于涂布对象、于200℃左右的温度进行加热而进行酰亚胺化。更具体而言,在仅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作为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清漆的情况下,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进行酰亚胺化。在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和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作为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清漆的情况下,涂布后相分离成两层,通过加热而使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和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这两方进行酰亚胺化。
[0137] [酰亚胺化后的处理]
[0138] 对酰亚胺化后的膜进行光取向处理,提供取向膜。光取向处理可通过向膜照射波长为254nm或365nm的短波长紫外光而进行。
[0139] 光取向处理后的取向膜(光取向膜)可使用氧化性溶剂或有机溶剂进行洗涤。通过洗涤光取向膜,可将在该膜中残留的酰亚胺化促进剂除去。
[0140] 氧化性溶剂的例子为过氧化氢水溶液、次氯酸水溶液、臭氧水溶液、次碘酸水溶液、高锰酸水溶液等。
[0141] 有机溶剂的例子为酮系溶剂、酯系溶剂、醚系溶剂、醇系溶剂、烃系溶剂、卤代烃系溶剂等。
[0142] 酮系溶剂的例子为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二丙酮醇等。
[0143] 酯系溶剂的例子为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乙酸甲氧基丁酯、乙酸溶纤剂、乙酸戊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
[0144] 醚系溶剂的例子为乙醚、异丙基醚、甲基溶纤剂、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二氧杂环己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丁基卡必醇等。
[0145] 醇系溶剂的例子为甲醇、乙醇、丁醇、异丙醇、正丙醇、丁二醇、乙基己醇、苯甲醇等。
[0146] 烃系溶剂的例子为己烷、庚烷、辛烷、石油醚、挥发油(ligroine)、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族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
[0147] 卤代烃系溶剂的例子为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卤代烷烃;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卤代烯烃;单氯苯、二氯苯等卤代芳烃。
[0148] [第3实施方式]
[0149] 根据第3实施方式,可提供具有包含一些实施方式的光取向膜用清漆的酰亚胺化物的取向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0150] 图1为部分地示出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PNL的剖视图。
[0151]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PNL具有阵列基板ARS、和与阵列基板ARS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对置基板OPS。在阵列基板ARS与对置基板OPS之间配置有液晶层300。
[0152] 阵列基板ARS具有第1玻璃基板100。在第1玻璃基板100上设置有栅电极101。栅电极101具有与在第1玻璃基板100上设置的扫描线(未图示)同样的厚度。栅电极101可具有双层结构,例如,与第1玻璃基板100直接接触的下侧的层由AlNd合金形成,上侧的层由MoCr合金形成。
[0153] 覆盖栅电极101而设置有栅极绝缘膜102。栅极绝缘膜102例如由SiN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02上,在与栅电极10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半导体层103。半导体层103例如由无定形硅(a-Si膜)形成。半导体层103构成TFT(薄膜晶体管,未图示)的沟槽(channel)部。夹着该沟槽部,在半导体层103上,设置有漏电极104和源电极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半导体层103与漏电极104或源电极105之间,为了在两者间确立欧姆接触,而设置有n+Si层(未图示)。
[0154] 漏电极104兼用做影像信号线,源电极105与像素电极110连接。漏电极104及源电极105例如由MoCr合金形成。
[0155] 以覆盖TFT的方式设置有无机钝化膜106。无机钝化膜106例如由SiN形成。无机钝化膜106保护TFT的尤其是沟槽部免受杂质侵袭。在无机钝化膜106上设置有有机钝化膜107。有机钝化膜107不仅保护TFT、而且还具有使表面平坦化的作用,因此较厚,例如形成1μm~4μm的厚度。有机钝化膜例如由JSR制“OPTMER PC系列”形成。
[0156] 在有机钝化膜107上,设置有对置电极108。对置电极108由透明导电膜、例如铟锡氧化物(ITO)形成。对置电极108在整个显示区域形成为面状。
[0157] 以覆盖对置电极108的方式设置有层间绝缘膜109。层间绝缘膜109例如由SiN形成。
[0158] 设置有贯通层间绝缘膜109、对置电极108、有机钝化膜107及无机钝化膜106、使源电极105的表面部分地露出的通孔111。
[0159] 以不仅覆盖层间绝缘膜109、而且覆盖通孔111的内侧面及底面的方式设置有像素电极110。像素电极110例如由ITO形成。像素电极110与通过通孔111而部分地露出的源电极105连接。这样,通孔111中,从TFT延伸的源电极105与像素电极110导通,影像信号被供给至像素电极110。
[0160] 图2中部分地示出像素电极110的一例。像素电极110为梳齿状的电极。在像素电极110的两侧,存在有影像信号线1041。在梳齿与梳齿之间形成有狭缝112。在像素电极110的下方形成有平面状的对置电极108。向像素电极110施加影像信号时,通过透过狭缝112而与对置电极108之间产生的电力线,使液晶分子旋转。由此,控制透过液晶层300的光,形成图像。
[0161] 回到图1,在像素电极110上,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113a。关于取向膜的113a的构成,在后文中说明。
[0162] 对置基板OPS具有第2玻璃基板200。在第2玻璃基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包括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滤光片片段(filter segment)的彩色滤光片201。在彩色滤光片201与彩色滤光片201之间,形成黑色矩阵202,提高图像的对比度。需要说明的是,黑色矩阵202还具有作为TFT的遮光膜的作用,防止在TFT中流过光电流。
[0163] 以覆盖彩色滤光片201及黑色矩阵202的方式形成有覆盖膜203。覆盖膜203使彩色滤光片201及黑色矩阵202的表面平坦化。
[0164] 在覆盖膜203上,设置有用于使液晶分子进行取向的取向膜113b。关于取向膜的113b的构成,在后文中说明。
[0165] 在第2玻璃基板200的外侧表面,为了使液晶面板PNL内部的电位稳定化,形成外部导电膜210,可向该外部导电膜210施加规定的电压。
[0166] 一种实施方式中,取向膜113a、113b分别为单层膜,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取向膜113a、113b分别为双层结构的取向膜,具有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的膜、和包含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的膜。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取向膜113a、113b中的一方为单层膜,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取向膜113a、113b中的另一方为双层结构的取向膜,在下层具有包含第1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的膜,在上层具有包含第2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酰亚胺化物的膜。需要说明的是,取向膜113a、113b在下文中总括地记载为取向膜113。
[0167] 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的双层结构的取向膜113的模式图。取向膜113形成在像素电极110上。取向膜113由上层膜1131和下层膜1132形成。此处,由于取向膜113的上层膜1131与下层膜1132的边界不明确,因而在图3中用虚线示出它们的边界。
[0168] 双层结构的取向膜中,下层膜所占的比例优选为双层结构的取向膜整体的3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
[0169] 另外,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频率(每1帧向像素电极供给影像信号的次数)优选为40Hz以下,优选为1Hz以上。由此,可降低电力消耗。另外,在低频驱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像素电极保持电压时的亮度的降低,优选提高取向膜的电阻。取向膜的优选的体积电阻率为5
13 16 15
×10 Ωcm以上,优选为1×10 Ω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10 Ωcm以下。
[0170] 以下,记载一些实施例,首先记载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合成例。
[0171] 合成例1
[0172] 将1,3-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00摩尔份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和对苯二胺110摩尔份的NMP溶液混合,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生成在两末端具有伯胺的聚酰胺酸。向该反应混合物中滴加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100摩尔份,于50℃进行2小时反应,使各酸骨架中的2个羧基进行甲酯化。向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酐5摩尔份的NMP溶液,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以酰胺酸的形式将聚酰胺酸的两末端伯氨基封闭。将未反应的单体、低分子量成分除去,得到固态成分浓度为15质量%的所期望的两末端封闭聚酰胺酸酯溶液。
[0173] 合成例2
[0174] 将均苯四酸二酐100摩尔份的NMP溶液、和4,4’-二氨基二苯基醚110摩尔份的NMP溶液混合,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生成在两末端具有伯胺的聚酰胺酸。向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酐5摩尔份的NMP溶液,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以酰胺酸的形式将聚酰胺酸的两末端伯氨基封闭。将未反应的单体、低分子量成分除去,得到固态成分浓度为15质量%的聚酰胺酸溶液。
[0175] 合成例3
[0176] 在合成例1中,使用了4-[(4-氨基苯基)甲基]苯胺来代替对苯二胺,除此之外,利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使两末端伯氨基进行酰胺化而成的聚酰胺酸溶液。
[0177] 合成例4
[0178] 将1,3-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00摩尔份的NMP溶液、和对苯二胺90摩尔份的NMP溶液混合,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生成在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酸。将未反应的单体、低分子量成分除去,得到固态成分浓度为15质量%的聚酰胺酸溶液。
[0179] 合成例5
[0180] 将均苯四酸二酐100摩尔份的NMP溶液、和4,4’-二氨基二苯基醚90摩尔份的NMP溶液混合,在室温进行8小时反应,生成在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酸。将未反应的单体、低分子量成分除去,得到固态成分浓度为15质量%的聚酰胺酸溶液。
[0181] 合成例6
[0182] 在合成例1中,使用了上式(G)表示的二胺来代替对苯二胺,除此之外,利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使两末端伯氨基进行酰胺化而成的聚酰胺酸溶液。
[0183] 合成例7
[0184] 在合成例1中,使用了上式(F)表示的二胺来代替对苯二胺,除此之外,利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使两末端伯氨基进行酰胺化而成的聚酰胺酸溶液。
[0185] 合成例8
[0186] 在合成例1中,使用了下述式(H)表示的二胺来代替对苯二胺,除此之外,利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使两末端伯氨基进行酰胺化而成的聚酰胺酸溶液。
[0187]
[0188] 将上述的合成例1至合成例8中合成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的酸骨架、二胺骨架、各末端骨架示于下述表1-1、表1-2及表1-3。在表1-1、表1-2及表1-3中,酸骨架上带有的“※”符号表示与胺骨架的键合部位,胺骨架上带有的“※”符号表示与酸骨架的键合部位,对于末端骨架中的“※”符号而言,在末端骨架具有酰胺的情况下,表示与酸骨架的键合部位,在末端骨架具有羧基的情况下,表示与胺骨架的键合部位。
[0189]
[0190]
[0191]
[0192] 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4
[0193] 向下述表2-1、表2-2及表2-3所示的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4的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中,分别添加该表所示那样的酰亚胺化促进剂(有时也不添加),进行搅拌以变得均匀,以1∶1的质量比将上层成分和下层成分混合,制备涂布液。将各涂布液涂布于图1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及对置基板的应涂布取向膜113的区域,加热至200℃,进行酰亚胺化。酰亚胺化率均为80%。针对各酰亚胺化膜,使用短波长的紫外光进行光取向处理。在将各取向膜洗涤后,使用如上所述地形成了取向膜的阵列基板及对置基板,利用常规方法,制作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使用了介电各向异性Δε为负且其值为-4.1(1kHz,20℃)、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0821(波长590nm,20℃)的向列型液晶材料(Merck公司制MLC-2039)。
[0194] 在制作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图4所示的白和黑(图中以斜线表示)的黑白格旗(checker flag)图案100小时左右。各黑白格图案是一边为5mm的正方形。白为最大亮度(256/256灰度级),黑为最小亮度(0/256灰度级)。然后,使画面整体进行31/256灰度级的灰色显示,观察在100小时显示时的白显示部和黑显示部之间亮度不同的现象。将两显示部的亮度变化率作为残留图像强度,所述亮度变化率为:
[0195] {(a-b)/b}×100
[0196] (式中,a为白显示部的亮度,b为黑显示部的亮度)
[0197] 该数值为1%以上时,人眼能识别出残留图像。
[0198] 测定连续点亮100小时上述黑白格旗图案后的灰色显示中的残留图像强度的经时变化,用以下的5级进行评价。
[0199] A:从灰色显示初期开始即未产生残留图像。
[0200] B:在灰色显示初期产生倾斜观察时勉强可见的残留图像,在1小时以内消失。
[0201] C:在灰色显示初期产生能从正面观察到的残留图像,在1小时以内消失。
[0202] D:在灰色显示初期产生能从正面观察到的残留图像,在1小时后减弱为倾斜观察时勉强可见的残留图像。
[0203] E:在灰色显示初期产生能从正面观察到的残留图像,1小时后也不消失。
[0204] 另外,在制作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每隔30秒切换相互不同的10种图案显示,在70℃的恒温槽内显示至1000小时。每隔250小时从恒温槽中取出各液晶显示装置,在常温环境下使其显示灰色图案(64/256灰度级),观察在整个画面范围内有无显示不均,用以下的5级进行评价。
[0205] A:直至1000小时为止也未发生显示不均。
[0206] B:直至750小时为止未发生显示不均,在1000小时后在基板外周的一部分产生直径为1mm以下的小的亮度斑(显示不均)。
[0207] C:直至500小时为止未发生显示不均,在1000小时后在基板外周的一部分产生直径为1mm以上的、看一眼就能确认的大小的亮度斑。
[0208] D:直至500小时为止,在基板外周的一部分产生直径为1mm以下的小的亮度斑。
[0209] E:直至500小时为止,在基板外周的一部分产生直径为1mm以上的、看一眼就能确认的大小的亮度斑。
[0210] 将结果一并记载于表2-1、表2-2及表2-3。需要说明的是,在表2-1、表2-2及表2-3中,对各合成例中制备的聚酰胺酸系化合物中的两末端骨架也进行了简单记载。
[0211]
[0212]
[0213]
[0214]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通过本发明,可提供用于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产生DC残留图像、或即使产生DC残留图像也在短时间内消失的光取向膜的清漆,并且,可提供不产生DC残留图像、或即使产生DC残留图像也在短时间内消失的液晶显示装置。
[021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型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可在不超出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咯、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要旨中,并且被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