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给容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32488.3

文献号 : CN107635888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坂东健司中村友亮

申请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能够容易地抽出最初的片材,并且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分给容器(10)维持密封状态,具备:容器本体(11),具有相互交叉的纵方向(前后方向)(C)和横方向(B),在上表面具有用于抽出所收容的片材(湿纸巾)(9)的分给开口(24);上盖(12),借助铰接(铰接部)(38)安装于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分给开口(24)具有位于铰接部(38)侧的第1孔部(24a)和从第1孔部(24a)连续并向在横方向(B)上与铰接部(38)相向的一侧延伸的、用于使片材(湿纸巾)(9)通过的第2孔部(24b)。第1孔部(24a)的横方向(X)的尺寸(e3)比第2孔穴部(24b)的横方向(X)的尺寸(e4)大。

权利要求 :

1.一种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分给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的尺寸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孔部形成为平缓的凸曲状头形,所述第2孔部形成为一边自所述凸曲状头形的两侧相互接近并弯曲一边大致平行地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而闭合的茎状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给构造体具有以围绕的方式划分出所述分给开口的挠性挡片和围绕所述挡片的刚性内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盖部的外周经由具有密封功能的环状的挠性周壁一体地形成有刚性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具有顶部,所述顶部具有供位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的环状凸缘气密地接触的环状条槽。

说明书 :

分给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分给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以下的分给容器,即,该分给容器具备顶面部和盖,维持密封状态,该顶面部具有弹出式地抽出所收容的片材、例如纸巾的分给开口,该盖借助铰接部被安装于该顶面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开口具有挠性片的分给容器,该挠性片具有狭缝。
[0003] 根据该容器,在抽出收容于该容器的片材时,使片材通过狭缝,利用通过狭缝时的阻力,防止片材被连续地从开口抽出。
[0004] 先行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29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若为了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而增大片材通过狭缝时的阻力,则为了抽出最初的片材,有可能难以将手指通过开口伸入到容器的内部。
[0009] 另一方面,若为了利用手指容易地抽出最初的片材而减小狭缝的阻力,则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片材有可能被连续地抽出。
[0010] 本发明是以往的分给容器的改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分给容器,能够将最初的片材容易地抽出,并且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分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的尺寸大。
[0013] 发明的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分给容器,由于分给开口由第1孔部和第2孔部形成,第1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比第2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在抽出最初的片材时,使用者能够将手指伸入第1孔部而抽出片材,并且从第2孔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从而能够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不可欠缺的结构,也包括有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分给容器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0018] 图3是拆卸了分给构造体的容器本体的顶面的立体图。
[0019] 图4是从上方观察分给构造体的立体图。
[0020] 图5是从下方观察分给构造体的立体图。
[0021] 图6(a)是表示在将分给构造体安装到容器本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在将分给构造体安装到容器本体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2] 图7是图1的VII-VII线剖视图。
[0023] 图8是包装体的立体图。
[0024] 图9是表示分给构造体的分给开口和包装体的包装体开口的俯视图。
[0025]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0026] 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再一例的说明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又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作为本发明的分给容器,以作为片材的湿纸巾的分给容器为例,参照添付的附图,基于实施方式,如下那样地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案。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括有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0028] 在图1中,以立体图所示的分给容器10包括:收容湿纸巾的容器本体11;以及借助铰接部38(参照图7)被安装在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的上盖12。容器本体11能够通过拆下可装卸的底盖13而收容湿纸巾的包装体。图1中的双向箭头A、B、C表示分给容器10的上下方向A、横方向B、前后方向C。
[0029]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II-II线位于将分给容器10的底盖13的前后方向C的尺寸进行二等分的位置。容器本体11具有在上下方向A上相向的顶面壁14和周壁34。可拆卸的底盖13被嵌合于容器本体11的底。在容器本体11内收容有重叠多张湿纸巾9的包装体8。湿纸巾9由纤维无纺布形成为矩形状,在沿横方向延伸的折曲线被对折,且被层叠成在上下方向A上,折曲线在前后方向C的一方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端部交错。在湿纸巾9通过分给开口24时,通过与孔缘24b接触,限制湿纸巾9接着连续被抽出。凹面部15位于顶面壁14的中央部分。凹面部15由支承面18和周缘19形成,用于抽出湿纸巾9的圆形的开口25(参照图3)位于支承面18的中央部。在凹面部15配置有分给构造体17。容器本体11和底盖16例如可注射成形,通过硬质的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
[0030] 图3是表示拆卸了分给构造体17的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的立体图,露出了支承面18。在支承面18的大致中央部,在圆形的开口25所位于的周缘19的附近外侧,配置有各卡合爪55。各卡合爪55具有一对第1爪56及第2爪57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间隙58。卡合爪55由通过外力能够使第1爪56和第2爪57相互弹性地接触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各爪56、57具有头部56a、57a和颈部56b、57b(参照图6)。
[0031] 图4是从上方侧观察分给构造体17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侧观察分给构造体17的立体图。分给构造体17具有:位于外周的刚性凸缘20;与凸缘20的内方相连的挠性周壁22;与周壁22的内周相连的刚性内盖部23;以及与内盖部23的内周相连且划分出分给开口24的挠性挡片26。周壁22的顶部32如图6(a)和(b)所示,由环状两侧缘32b和位于两侧缘32b之间的环状条槽32a形成,相对于上盖12具有密封功能。位于上盖12的内表面的环状肋30与条槽
32a紧密嵌合。朝向下方的环状突出部32d位于周壁22与内盖部23的外周缘部之间。突出部
32d和支承面18的环状支承突起35的前端部35a在分给构造体17被安装于容器本体11的状态下,前者与后者抵接(参照图6(b))。
[0032] 分给开口24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第1孔部24a和第2孔部24b。第1孔部24a位于上盖12的铰接部38侧(近位缘部侧)(参照图7)。第2孔部24b位于上盖12的锁闩46侧(远位缘部侧)。第1孔部24a的形状是沿横方向B延伸的大致蘑菇的伞盖形,第2孔部24b是大致蘑菇的茎形(狭槽)。换言之,第1孔部24a形成为平缓的凸曲状头形,第2孔部24b形成为一边以从该第1孔部的两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一边相互大致平行地向所述远位缘部侧延伸而闭合的大致茎状形。
[0033] 凸缘20例如能够由硬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周壁22由硅橡胶、热塑性的弹性体等柔软弹性材料形成,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刚性比凸缘20和内盖部23低。凸缘20、周壁22、内盖部23和挡片26能够使用作为注射成形的技术之一的不同材质成形(双模制)的技术而成形。凸缘20具有卡合孔60。卡合孔60相对于分给开口24,被配置在周壁22的外侧的4个位置。各卡合孔60具有位于上方侧的圆形的大径部60a和位于下方侧的圆形的小径部60b(参照图6)。
[0034] 图6(a)是表示利用由卡合爪55和卡合孔60构成的安装部59将分给构造体17安装到容器本体11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该安装首先以在横方向B和前后方向C上使4个卡合孔60的位置与4个卡合爪55的位置分别一致的方式将分给构造体17安置于凹面部15。由于卡合孔60的小径部60b的径向的尺寸f1比卡合爪55的前端部的第1和第2爪56、57的外周面的径向的尺寸d1大,因此,在分给构造体17向支承面18按压时,卡合爪55的前端部插入卡合孔
60的小径部60b。
[0035] 由于卡合孔60的小径部60b的径向的尺寸f1比卡合爪55的颈部56a、57a的最外周面的径向的尺寸d2小,因此,通过分给构造体17的按压,卡合孔穴60的小径部60b的内周面与卡合爪55的颈部56a、57a的外周面抵接。并且,在分给构造体17被按压时,由于小径部60b的周缘按压颈部56a、57a的外周面,因此,第1爪56和第2爪57相互接近。之后,在分给构造体17被进一步按压时,分给构造体17的突出部32d与凹面部15的突出部35抵接。由于凹面部15的突出部35的刚性比分给构造体17的突出部32d的刚性大,因此,在分给构造体17被进一步按压时,凹面部15的突出部35不会变形,但是分给构造体17的突出部32d会变形。
[0036] 之后,在分给构造体17被按压时,如图6(b)所示,卡合孔60的小径部60b与颈部56b、57b抵接,并且头部56a、57a的外周面与卡合孔60的大径部60a抵接,能够利用安装部59将分给构造体17安装到容器本体11上,并且防止分给构造体17从容器本体11脱离。而且,由于是在将分给构造体17的突出部32d按压于凹面部15的突出部35的状态下将分给构造体17安装到容器本体11上,因此,安装部59能够对容器本体11与分给构造体17之间进行密封。
[0037] 图7是图1的VII-VII线剖视图,VII-VII线位于将分给容器10的底盖13的横方向B的尺寸进行二等分的位置。上盖12例如能够由硬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上盖12的刚性比周壁22和挡片26的刚性大。这样的上盖12可开闭地嵌合于凹面部15的内周。上盖12具有形成分给容器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部28和与凹面部15面对的内表面部29。在内表面部29配置有朝向凹面部15笔直地延伸且与周壁22的顶部32抵接的环状肋30。环状肋30与顶部32的两侧缘32b抵接。这样相互抵接的周壁22和环状肋30成为一体,形成围绕开口24、25的周壁部72,因此,能够对上盖12与分给构造体17之间进行密封。而且,在周壁部72的内侧,上盖12的内表面部29形成有与开口24、25相向的天井部73。利用这些周壁部72和天井部
73,在开口24、25的上方形成有气密性的空间74。因此,能够防止湿纸巾9所含的液体蒸发。
[0038] 另外,为了防止所收容的包装体8的摆动,在底盖13的内表面的适当的部位配置有阻止部33。
[0039] 在图7中,以假想线表示处于朝向上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上盖12。在图7的右方中,形成于上盖12的轴部36可转动地被插入形成于凹面部15的轴承部37,如以双向箭头E所示那样,上盖12沿上下方向A往返翻转,能够对用于抽出湿纸巾9的开口24、25进行开闭。轴部36和轴承部37形成分给容器10的铰接部38。在轴部36的附近,在凹面部15的支承面18与上盖12之间夹设有弹簧40,该弹簧40向打开上盖12的方向弹簧施力。图示例子的弹簧
40是由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形成的弹性带片,通过将该弹性带片折叠适当次数,并且将弹性带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41相对于凹面部15的支承面18固定,将另一方的端部42相对于上盖12固定,从而弹簧40处于蓄势状态。一方的端部41通过基于支承面18和凸缘20的夹持而固定,另一方的端部42借助压紧构件43,相对于形成于上盖12的内表面部29的突起44固定。弹簧40能够取代图示例子的构件而使用螺旋弹簧等惯用的弹簧材料。
[0040] 在图7的左方,锁闩46从处于关闭状态的上盖12的内表面部29朝向下方延伸。在锁闩46的前端部,卡合用的突起部47朝向后述的锁闩承接件51延伸。在容器本体11的前方部分48(一并参照图1)形成有与凹面部15相连的凹部49,收容锁闩承接件51,并且供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上盖12的锁闩46进入。在上盖12处于关闭状态时,凹部49被上盖12覆盖,不会暴露于分给容器10的外侧,即,不会从分给容器10的外方被看到,不会对分给容器10的外观产生影响。通过向凸缘20的前方延伸的延伸部52从上方与作为用于使锁闩46卡合的接受部而发挥作用的锁闩承接件51抵接,该锁闩承接件51不会从凹部49向上方脱出。
[0041] 该分给容器10是具有所谓按压锁定/按压打开的锁定机构的容器的一种,在将上盖12相对于分给容器10关闭一次后,在按压上盖12时,上盖12相对于分给容器10打开。
[0042] 将该分给容器10所收容的包装体8表示于图8。包装体8具有:作为片材的湿纸巾9;覆盖湿纸巾9的覆盖片8a;形成在覆盖片8a的上表面的包装体开口8b;以及挡住包装体开口
8b,并张贴于覆盖片8a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封缄。覆盖片8a是不透液性的,防止覆盖片8a的内部的湿纸巾9所含的液体蒸发。
[0043] 图9是表示包装体8的包装体开口8b和分给构造体17的分给开口24的俯视图。包装体开口8b的横方向B的尺寸e6比前后方向C的尺寸e5大。而且,分给开口24的前后方向C的尺寸e7比包装体开口8b的前后方向C的尺寸e5大。在将包装体8置于分给容器10时,将封缄从覆盖片8a剥下,露出包装体开口8b之后将包装体8载置于底盖13。第2孔部24b的横方向B的尺寸e4比包装体开口8b的横方向B的尺寸e6小。此外,包装体开口8b和第2孔部24b在俯视下重叠,另一方面,包装体开口8b和第1孔部24a在俯视下不重叠。
[0044] 在最初使用湿纸巾9时,在将包装体8载置于底盖13,将底盖13安装在容器本体11上,且打开上盖12的状态下,从分给开口24的第1孔部24a伸入手指,用手指捏住最上方的湿纸巾9,将湿纸巾9从第2孔部24b抽出。在抽出最初的湿纸巾9时,能够将手指伸入横方向B的尺寸e3大的第1孔部24a而抽出湿纸巾9。位于分给开口24的周缘部的挡片26具有柔软性/挠性,由于挡片26的刚性比内盖部23的刚性小,因此,在抽出最初的湿纸巾9时,能够防止手指触碰到刚性大的内盖部23。此外,在抽出最初的湿纸巾9和第2张以后的湿纸巾9时,由于第2孔部24b的横方向B的尺寸e4比包装体开口8b的横方向B的尺寸e6小,因此,利用湿纸巾9通过包装体开口8b和第2孔部24b时的阻力,能够可靠地限制湿纸巾9被连续地抽出。
[0045] 根据该分给容器10,将分给开口24形成为沿前后方向C延伸,该分给开口24具有第1孔部24a和第2孔部24b,该第1孔部24a为了抽出最初的湿纸巾9而用于伸入手指,该第2孔部24b用于限制湿纸巾9被连续地抽出,因此,能够将最初的湿纸巾9容易地抽出,并且可靠地限制湿纸巾9被连续地抽出。
[0046] 此外,第1孔部24a位于铰接部38侧,而第2孔部24b位于在前后方向C上与铰接部38相反侧(锁闩46侧),包装体开口8b和第1孔部24a在俯视下不重叠,因此,在湿纸巾9通过分给开口24时,能够可靠地通过第2孔部24b。
[0047] 而且,由于刚性大的凸缘20位于分给构造体17的纵横的外周缘部,因此,能够防止分给构造体17的外周缘部产生变形。
[0048] 在图示例的容器本体11中,凸缘20和支承面18除了能够通过使用相互的机械性的嵌合或适当形状的接合件、使用熔敷或超声波接合等接合手段等而一体化之外,也能够通过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一体化。
[004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说明了湿纸巾9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作为片材也可以使用含有水或酒精等液体的无纺布。此外,也无需在顶面壁14一定要设置凹面部15。
[0050] 此外,收容于包装体8的湿纸巾9的层叠状态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图10和图11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湿纸巾9的层叠状态,但是实际的湿纸巾9在上下方向A上层叠成相互抵接。例如,既可以如图10(a)所示,将1张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折弯一次而形成为呈两折的V字状,并将形成为该V字状的湿纸巾9在上下方向A上层叠,也可以如图10(b)所示那样,将1张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折弯两次而形成为三折的Z字状,并将形成为该Z字状的湿纸巾9在上下方向A上层叠。此外,还可以如图11(a)所示那样,将1张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折弯两次而形成为三折的Z字状,并使形成为该Z字状的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错开地层叠。而且,还可以如图11(b)所示,将1张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折成两折而形成为V字状,并将1张湿纸巾9在横方向B或前后方向C的任一方上折弯两次而形成为V字状,将以上的两张湿纸巾9在上下方向A上交替地层叠。在图10(a)、(b)和图11(b)所示的湿纸巾9的层叠状态下,位于上方的湿纸巾9的折弯的端部9a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纤维无纺布的端部抵接。在图11(a)所示的湿纸巾9的层叠状态下,在与湿纸巾9的折弯线9b正交的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湿纸巾9的中途部位9c与位于下方的湿纸巾9的端部抵接。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附图标记P表示将湿纸巾9的前后方向C的尺寸进行二等分的中心线。当然,也可以以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方式将多张湿纸巾9在上下方向A上层叠。
[0051]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由纤维无纺布形成且具有沿横方向B延伸的针眼的湿纸巾9收容于分给容器10。在这样的纤维无纺布幅材的一部通过分给开口24时,通过与第2孔部24b接触,能够防止湿纸巾9自纤维无纺布幅材分离,且防止接下来的湿纸巾9被抽出。
[005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支承面18具有开口25,分给构造体17具备分给开口24的分给容器10,也可以在支承面18一体地形成分给构造体17,不形成开口25而仅具有分给开口24。
[0053] 上述的本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整理如下。
[0054] 包括:容器本体,其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的尺寸大。
[0055] 上述的本公开至少包括下述实施方式,该方式也可以单独或组合地采用。
[0056] (1)所述第1孔部形成为平缓的凸曲状头形,所述第2孔部形成为一边自所述凸曲状头部的两侧相互接近并弯曲一边大致平行地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而闭合的茎状形。
[0057] (2)所述分给构造体具有以围绕的方式划分出所述分给开口的挠性挡片和围绕所述挡片的刚性内盖。
[0058] (3)在所述内盖部的外周经由具有密封功能的环状的挠性周壁一体地形成有刚性凸缘。
[0059] (4)所述周壁具有顶部,所述顶部具有供位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的环状凸缘气密地接触的环状条槽。
[0060]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61] 8    包装体
[0062] 8a   覆盖片
[0063] 8b   包装体开口
[0064] 9    湿纸巾
[0065] 9a   端部
[0066] 9b   折弯线
[0067] 9c   中途部位
[0068] 10   分给容器
[0069] 11   容器本体
[0070] 12   上盖
[0071] 23   内盖部
[0072] 24   分给开口
[0073] 24a  第1孔部
[0074] 24b  第2孔部
[0075] 26   挡片
[0076] 38   铰接部
[0077] 46   锁闩
[0078] A    上下方向
[0079] B    横方向
[0080] C    前后方向(纵方向)
[0081] e3   第1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
[0082] e4   第2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
[0083] e6   包装体开口的横方向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