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接头及具备该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33579.9

文献号 : CN107636326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吉田翔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滑动性良好且难以破损的接头零件的线缆接头。具备接头箱(10)和接头零件(50),在接头零件(50)设有线缆端的卡定部和线缆导出槽(56)。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平坦地形成,在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设有凸部(61)。凸部朝向主滑动面(60、21a)而沿着与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凸部的顶部(61a)位于与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与线缆导出槽(56)对应的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缆接头,将第一线缆的操作力向第二线缆传递,具备:接头箱;及

接头零件,具有将所述各线缆的端部卡定的多个卡定部和将从所述卡定部延伸的线缆向外部导出的多个线缆导出部,所述接头零件在所述接头箱的内部滑动,所述接头箱的供所述接头零件滑动的接头箱侧主滑动面平坦地形成,所述接头零件在供所述接头箱滑动的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具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而沿着与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且以所述凸部的顶部位于与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与所述线缆导出部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

所述接头零件在与滑动方向正交且沿着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的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顶部在滑动方向上非连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接头零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形成有所述线缆导出部,所述凸部是从所述基部鼓出且所述基部侧为大面积而前端侧为小面积的山形状。

5.一种线缆操作机构,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与操作部连接的所述第一线缆;及与被操作部连接的所述第二线缆。

说明书 :

线缆接头及具备该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缆接头及具备该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将输入线缆与输出线缆连结并将施加给输入线缆的操作力向输出线缆传递的线缆接头。线缆接头具备接头箱和滑动自如地收容在接头箱内部的接头零件。在接头零件设有将输入侧和输出侧的各线缆的端部(线缆端)卡定的多个卡定部和将从各卡定部延伸的线缆向接头零件外导出的多个线缆导出部。
[0003] 在该线缆接头中,对应于由线缆操作部的操作产生的输入线缆的移动(拉入及送出动作中的至少一方)而接头零件在接头箱内部滑动。由此,操作力向输出线缆传递,与输出线缆连接的被操作构件被操作。
[0004] 在此,在接头箱与接头零件的主滑动面上,有时为了减轻接头零件的滑动阻力而形成有突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8-44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接头零件由于将输入侧与输出侧的各线缆的端部连接,因此向各线缆施加的所有方向的载荷发挥作用。例如,在线缆三维地(非平面性地)配线的情况下,接头零件受到与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的载荷。因此,在接头零件或接头箱的主滑动面上形成有用于减轻滑动阻力的突起的情况下,在该突起集中有载荷而容易破损,因此必须使突起变厚,轻量化或小型化受到限制。
[0010] 本发明考虑到以上的方面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滑动性良好且难以破损的接头零件的线缆接头、及具备该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一个方式是将第一线缆的操作力向第二线缆传递的线缆接头,具备:接头箱;及接头零件,具有将所述各线缆的端部卡定的多个卡定部和将从所述卡定部延伸的线缆向外部导出的多个线缆导出部,所述接头零件在所述接头箱的内部滑动,所述接头箱的供所述接头零件滑动的接头箱侧主滑动面平坦地形成,所述接头零件在供所述接头箱滑动的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具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而沿着与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且以所述凸部的顶部位于与所述接头箱侧主滑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与所述线缆导出部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滑动性良好且难以破损的接头零件的线缆接头、及具备该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及线缆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图,图1(a)是表示打开线缆接头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关闭线缆接头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省略该线缆接头的线缆而表示关闭盖体的状态的图,图2(a)是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A-A线剖视图。
[0017] 图3是表示该线缆接头的接头零件的结构的图,图3(a)是表示上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下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8] 图4是表示该线缆接头的接头零件的结构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仰视图,图4(c)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d)是图4(a)的C-C线剖视图,图4(e)是图4(a)的D-D线向视图。
[0019] 图5是表示该线缆接头的接头零件与接头箱的关系的剖视图,图5(a)是表示将接头零件收容于接头箱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将接头零件收容于接头箱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0] 图6是适用了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及线缆操作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倾斜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及线缆操作机构的结构的图,图6是适用了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及线缆操作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倾斜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22] 具备线缆接头的线缆操作机构使用于例如车辆的座椅的倾斜机构或发动机罩的开闭机构等。线缆操作机构中的线缆接头是将操作侧的控制线缆(输入线缆)的操作力向被操作侧的控制线缆(输出线缆)传递,使被操作侧的机构构件(被操作构件)动作的结构,被设置作为将操作侧(输入侧)的控制线缆与被操作侧(输出侧)的控制线缆连结的连结单元。
[0023] <倾斜装置>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线缆操作机构,列举图6的车辆用座椅的倾斜装置为适用例进行说明。线缆操作机构M在具备座椅座垫101和座椅靠背103的车辆用座椅100的一侧的操作部设有1个操作杆102。另一方面,在座椅100的左右两侧的工作机构部(被操作部)设有2个解锁杆104。并且,为了将1个操作杆102的操作力向2个解锁杆104传递而在操作侧(输入侧)的1根控制线缆CA(第一线缆)与被操作侧(输出侧)的2根控制线缆CB1、CB2(第二线缆)之间夹有线缆接头1。控制线缆CA是第一线缆的一方式,控制线缆CB1、CB2是第二线缆的一方式。
[0025] 线缆操作机构M包括该线缆接头1、与操作杆102连接的操作侧(输入侧)的控制线缆CA、与2个解锁杆104分别连接的被操作侧(输出侧)的控制线缆CB1、CB2。
[0026] 在这样构成的倾斜装置中,当操作杆102被操作时,向操作侧的控制线缆CA输入的操作力经由线缆接头1向被操作侧(输出侧)的控制线缆CB1、CB2传递,驱动2个解锁杆104。由此,座椅靠背103的锁定左右同时被平衡性良好地解除,能够使座椅靠背成为倾斜状态(可倾倒状态)。
[0027] <控制线缆>
[0028] 各控制线缆具备:作为传递操作力的主体的内线缆;通过在内部插通内线缆而将内线缆的两端部间保护成滑动自如的外壳体。
[0029] <线缆接头>
[0030]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5,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1及线缆操作机构M。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及线缆操作机构的结构图,图1(a)是表示打开线缆接头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关闭线缆接头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省略该线缆接头的线缆而表示关闭盖体的状态的图,图2(a)是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A-A线剖视图。
[0031] 如图1(a)、(b)所示,该线缆接头1具备内线缆5及外壳体6,并将1根输入侧控制线缆CA与2根输出侧控制线缆CB1、CB2之间连结。即,将作为第一线缆的输入侧控制线缆CA的操作力向作为第二线缆的输出侧控制线缆CB1、CB2传递。控制线缆的根数根据用途可以适当变更,可以将输入侧和输出侧设为各1根,也可以将输入侧和输出侧设为各2根。而且,还可以将输入侧设为2根并将输出侧设为1根。在设输入侧为2根的情况下,在操作2根中的任一者时需要将其操作力向输出侧传递时适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侧和输出侧的控制线缆的根数能够应对至最大2根,但是也能够以可应对更多的根数的方式变更结构。
[0032] 该线缆接头1具备接头箱10和在接头箱10的内部收容成滑动自如的接头零件50。上述接头箱10和接头零件50都由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体构成,但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构成,只要满足强度或滑动性等的作为线缆接头的要求即可,材料没有特别限定。
[0033] 为了便于理解以后的说明,首先,在图1中,说明线缆接头1的方向性。在此,将线缆接头1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长度方向设为Y方向,将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线缆接头1的形状是在Y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线缆接头1处连结的输入侧和输出侧的控制线缆CA、CB1、CB2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一致。而且,接头零件50的滑动方向设定为Y方向。X方向与2根输出侧控制线缆CB1、CB2的排列方向一致。需要说明的是,Z方向多设定为上下方向,因此将该方向也称为上下方向。但是,未必是指将线缆接头1安装于车身等安装对象物时的上下。
[0034] <接头箱>
[0035] 如图1(a)所示,接头箱10在内部具备将接头零件50收容成滑动自如的收容空间S。接头箱10具备:具有形成收容空间S的底壁21和左右的侧壁22的上表面开放的截面U字状的箱主体11;经由铰链12而与箱主体11的一方的侧壁22连结并对箱主体11的上表面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体13。如图1(b)及图2(a)所示,在箱主体11的另一方的侧壁22和盖体13的相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在盖体13关闭时相互卡合而将盖体13锁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部14、15。
[0036] 在箱主体11的收容空间S的Y方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将控制线缆CA、CB1、CB2的各外壳体6的端部7固定的外壳体固定部23(相当于控制线缆的导入导出部)。上述各外壳体固定部23发挥将各外壳体6的端部7固定并将从外壳体6的端部7突出到该端部7的延长线上的内线缆5向收容空间S的内部导入的作用。
[0037] 外壳体固定部23在箱主体11的Y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沿X方向(宽度方向)排列而设置各2个。对应于1个外壳体固定部23而沿Y方向设置的另一个外壳体固定部23配置在与Y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各外壳体固定部23为了能够从上方(配置盖的方向)插入外壳体6的端部7而形成为U槽状,在沿X方向排列的2个U槽状的外壳体固定部23的共通的缘部设有脱离防止片24,该脱离防止片24用于简单地避免已经插入的外壳体6的端部7脱离。
[0038] 箱主体11的收容空间S的Y方向的长度设定为能够充分地覆盖接头零件50的滑动幅度(即,操作的行程量)的尺寸。如图2(b)所示,在盖体13的内表面,沿X方向并列设有2根轨道状的凸条25,在接头零件50以抵碰的状态滑动的情况下该凸条25用于使接头零件50的滑动性良好。2根凸条25对应于收容空间S的两端间的长度而沿Y方向平行地连续延伸。
[0039] <接头零件>
[0040] 接下来,对接头零件50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表示接头零件的结构的图,图3(a)是表示上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下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仰视图,图4(c)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d)是图4(a)的C-C线剖视图,图4(e)是图4(a)的D-D线向视图。
[0041] 如图1(a)所示,接头零件50是将各控制线缆CA、CB1、CB2的从外壳体6突出的内线缆5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构件。在各内线缆5的端部,为了能够与接头零件50卡合而设置具有比内线缆5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球体状的线缆端8。线缆端8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卡定于接头零件50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球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圆柱形等),没有特别限定。
[0042] 如图3及图4所示,接头零件50形成作为在滑动方向即Y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板状的构件。该接头零件50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上表面51及下表面52、与Y-Z平面平行的左右侧面53、与X-Z平面平行的Y方向的两端面54作为对外形进行限定的外表面。在图3的Z方向上,Z1方向表示上方,Z2方向表示下方。
[0043] 在接头零件50上,在长度方向(Y方向)的隔着中央的两侧,沿X方向排列而设置各2个线缆端收纳部55。线缆端收纳部55在接头零件50的内部设置作为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的空洞部。各线缆端收纳部55如图4(d)所示,下表面由底面壁55a闭塞,上表面在接头零件50的上表面51作为上开口55b而开放。并且,如图1(a)及图3(a)所示,Y方向的外侧的端部(沿Y方向排列的2个线缆端收纳部55的相互较远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作为将各线缆的端部即线缆端8卡定的卡定部55c。需要说明的是,卡定部55c形成为稳定地承接球体零件状的线缆端8的凹形状。
[0044] 另外,在接头零件50的Y方向的两端面54,设有线缆导出槽56作为将从卡定部55c延伸的内线缆5向接头零件50的外部导出的线缆导出部。线缆导出槽56形成作为截面U字状的槽,其具有与Y方向平行的长度,从接头零件50的端面54与线缆端收纳部55连通,且具有从接头零件50的上表面51直至朝向下表面52的中途的槽深度(参照图3)。
[0045] 接下来,关于接头零件50的下表面52侧的结构,参照图3至图5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接头零件50与接头箱10的关系的剖视图,图5(a)是表示将接头零件50收容于接头箱10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将接头零件50收容于接头箱10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6] 接头零件50的下表面52作为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进行滑动的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如图5(a)所示,在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设有朝向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沿着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正交的方向(Z2方向=下方)稍突出的凸部61。
[0047] 如图5(a)所示,这种情况的凸部61形成为从形成有线缆端收纳部55和线缆导出槽56的接头零件主体部(基部)50A平缓地鼓出的山形状,在从下方观察时,接头零件主体部
50A侧(基部侧)的面积大,越朝向前端侧即顶部61a则面积越小。
[0048] 该山形状的各凸部61沿Y方向以同一横截面连续,形成作为凸条,分别对应于4个线缆端收纳部55及4个线缆导出槽56,以相同形状设置4个。即,沿Y方向排列的2个凸部61隔着在接头零件50的下表面52的Y方向中央形成的矩形的下开口58配置,由于被下开口58分隔而沿Y方向成为非连续。而且,沿X方向排列的2个凸部61以Y方向的位置相互一致的方式形成,相对于接头零件5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而左右对称地设置。
[0049] 并且,山形状的各凸部61的顶部61a以位于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正交的方向(Z方向)上的与线缆导出槽56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配置。这些顶部61a分别成为沿Y方向分别以同一截面连续的4个山形状的凸部61的棱线。因此,4个凸部61的顶部61a在与接头零件50的滑动方向即Y方向正交且沿着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的X方向上排列,并且在接头零件50的滑动方向即Y方向上也排列。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头零件50的下表面52形成的沿X方向排列的2个下开口58分别与线缆端收纳部55连通。通过这样设置下开口58,能实现接头零件50的接触面积的减少产生的轻量化和滑动性的提高。而且,在接头零件50的左右侧面53的Y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微小凸部53a,在接头零件50的左右侧面53与接头箱10的侧壁22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时,该微小凸部53a用于减少滑动阻力。
[0051] <线缆操作机构>
[0052] 在使用如以上所述构成的线缆接头1来构成线缆操作机构M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在线缆接头1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一端侧〔图1(a)的右端侧〕连接输入侧的1根控制线缆CA,在线缆接头1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另一端侧(图1(a)的左端侧)连接输出侧的2根控制线缆CB1、CB2。线缆接头1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可以相反。
[0053] 作为组装的次序,首先,将线缆接头1的接头箱10的盖体13保持为打开的状态,向箱主体11的收容空间S插入接头零件50。此时,在以使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面对的方式适当地设定了上下的朝向的状态下,向箱主体11插入接头零件50。
[0054] 接下来,将各控制线缆CA、CB1、CB2的从外壳体6突出的内线缆5的线缆端8从上开口55b插入到接头零件50的各对应的线缆端收纳部55。即,将输入侧的1根控制线缆CA的内线缆5的线缆端8插入到接头零件50的Y方向一侧的2个线缆端收纳部55中的1个,将输出输入侧的2根控制线缆CB1、CB2的各内线缆5的线缆端8分别插入到接头零件50的Y方向另一侧的2个线缆端收纳部55。
[0055] 在线缆端收纳部55存在底面壁55a,从而插入的线缆端8以载置于底面壁55a上的状态被保持。而且,从线缆端8延伸的内线缆5从上方插入于线缆导出槽56。
[0056] 伴随着将线缆端8向接头零件50的线缆端收纳部55插入,同时将各控制线缆CA、CB1、CB2的外壳体6的端部7分别固定于箱主体11的外壳体固定部23。
[0057] 在该状态下,如果向各控制线缆CA、CB1、CB2的内线缆5施加拉拽力,则线缆端8在线缆端收纳部55内移动并通过与卡定部55c抵碰而卡定于接头零件50。在该阶段(或之前的阶段),将盖体13关闭,并利用锁定部14、15将盖体13锁定在关闭位置。由此,线缆操作机构M组装完成。图5(b)示出此时的状态。
[0058] 在这样构成的线缆操作机构M中,当操作侧的控制线缆CA的内线缆5被拉拽而移动时,其动作向接头零件50传递,通过接头零件50的移动而2根被操作侧的控制线缆CB1、CB2的内线缆5向相同方向移动。由此,从操作侧向被操作侧传递拉拽方向的操作力。而且,当操作侧的控制线缆CA的内线缆5被按压而移动时,接头零件50向相反方向移动,2根被操作侧的控制线缆CB1、CB2的内线缆5向与接头零件50相同的方向被按压而移动。由此,从操作侧向被操作侧传递推出方向的操作力。
[0059] 在进行了这样的操作的情况下,接头零件50在接头箱10的内部沿Y方向移动,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相对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进行滑动。
[0060] <效果>
[0061] 在实施方式的接头箱10中,在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设置凸部61,该凸部61相对于平坦的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滑动,因此与基于平坦面彼此的接触的滑动相比,能确保接头零件50相对于接头箱10的良好的滑动性。
[0062] 另外,如图5(a)、(b)所示,凸部61的顶部61a设置在与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正交的方向上的与接头零件50的线缆导出槽56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线缆导出槽56的位置处的主滑动面60侧的壁厚T以顶部61a的高度T1的量较大地确保。即,由于线缆导出槽56的存在,接头箱10的在线缆导出槽56的位置处的主滑动面60侧的壁厚(即,槽底部与主滑动面60之间的壁厚)T0局部性地减小,但是凸部61的顶部61a位于该位置,由此,虽然是壁厚局部性地减小的部分,但是该部分的壁厚能(以顶部61a的高度T1的量)较大地确保。而且,线缆导出槽56沿着Y方向,即与线缆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即使向线缆沿Y方向施加力,也能通过壁厚T的部分承受力,而且,该力从顶部61a由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承受,因此接头箱10能够稳定地承受线缆的Y方向的力。
[0063] 因此,在线缆导出槽56插通有内线缆5的状态下,即使在向主滑动面60侧按压的方向的载荷作用于内线缆5的情况下,通过确保充分的壁厚T,也能够抑制壁厚局部性地减小的部分(壁厚T的部分)的破损。
[0064] 此外,作为接头零件50沿着与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及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正交的方向(Z2方向=下方)接受按压载荷的情况,可考虑控制线缆CA、CB1、CB2三维地(非平面性地)配线的情况。例如,在控制线缆CA、CB1、CB2的接头箱10外的部分朝向Z1方向(上方)弯曲的情况下,存在将接头零件50向接头箱侧主滑动面21a按压的方向的力会作用于线缆端8的可能性。
[0065] 另外,各控制线缆CA、CB1、CB2的外壳体6的端部7固定于外壳体固定部23。因此,通过该关系,即使在控制线缆CA、CB1、CB2如上所述弯曲的情况下,与主滑动面60、21a正交的方向的力也难以施加到内线缆5的线缆端8。
[0066] 然而,在外壳体6之中滑动自如地插通的内线缆5与外壳体6之间存在些许的用于顺畅地保持滑动的间隙。因此,由于该间隙的原因,即使在将外壳体6的端部7可靠地固定于外壳体固定部23的情况下,由控制线缆CA、CB1、CB2的弯曲的影响产生的与主滑动面60、21a正交的方向的载荷也会作用于内线缆5的线缆端8。而且,如果外壳体6的端部7的相对于外壳体固定部23的固定松动,则该影响容易更大地在线缆端8出现。
[006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箱10,如上述的说明那样,即使在这样的载荷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载荷的影响。
[0068]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1,接头零件50的主滑动面60的凸部61的顶部61a在与接头零件50的滑动方向正交且沿着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及接头箱侧主滑动面
21a的方向(X方向)上排列多个,因此能够确保接头零件50的稳定的滑动性能。
[006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1,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的凸部61的顶部61a通过隔着下开口58沿滑动方向(Y方向)分离而非连续地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发挥滑动面积的减少产生的滑动阻力的降低效果。
[007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1,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60的凸部61呈山形状地鼓出形成,因此与形成为突起状的凸部相比,能够发挥较高的强度。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头零件50及接头箱10的主滑动面60、21a形成于接头零件50的下表面52及箱主体11的底壁21的上表面的情况,但是在主滑动面设置于其他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007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定本发明的线缆接头1及线缆操作机构M适用于车辆的座椅的倾斜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可以适用于发动机罩的开闭装置或加油口盖的开闭机构等。即,本发明只要是将多个线缆连结并经由这多个线缆来传递操作力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用途,也可以使用于车辆以外的用途,例如住宅的窗或门的开闭机构。
[0073] 标号说明
[0074] M 线缆操作机构
[0075] CA 输入侧(操作侧)的控制线缆(第一线缆)
[0076] CB1、CB2 输出侧(被操作侧)的控制线缆(第二线缆)
[0077] 1 线缆接头
[0078] 5 内线缆(线缆)
[0079] 6 外壳体
[0080] 7 端部
[0081] 8 线缆端
[0082] 10 接头箱
[0083] 11 箱主体
[0084] 12 铰链
[0085] 13 盖体
[0086] 14、15 锁定部
[0087] 21 底壁
[0088] 21a 接头箱侧主滑动面
[0089] 22 侧壁
[0090] 23 外壳体固定部
[0091] 24 脱离防止片
[0092] 25 凸条
[0093] 50 接头零件
[0094] 50A 接头零件主体部(基部)
[0095] 51 上表面
[0096] 52 下表面
[0097] 53 侧面
[0098] 53a 微小凸部
[0099] 54 端面
[0100] 55 线缆端收纳部
[0101] 55a 底面壁
[0102] 55b 上开口
[0103] 55c 卡定部
[0104] 56 线缆导出槽(线缆导出部)
[0105] 58 下开口
[0106] 60 接头零件侧主滑动面
[0107] 61 凸部
[0108] 61a 顶部
[0109] 100 座椅
[0110] 101 座椅座垫
[0111] 102 操作杆(操作部)
[0112] 103 座椅靠背
[0113] 104 解锁杆(被操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