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859866.1

文献号 : CN1076507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明

申请人 : 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通过缆线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以及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左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充电部,且所述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充电枪包括手握杆,所述手握杆右端面上设置有联电块,所述手握杆顶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一斜状面,所述充电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设置有滑移腔,所述架体左端面底部设有凹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供电稳定性好,避免在插入或者拔出充电枪时发生触电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且整个装置运行安可靠,手握杆和联电块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在解锁时,通过圆状块将手握杆向左顶出一端距离,从而使得充电枪拔出方便省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通过缆线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以及充电桩体,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体左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充电部,且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座,充电枪包括手握杆,手握杆右端面上设置有联电块,手握杆顶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一斜状面,充电部包括架体,架体中设置有滑移腔,架体左端面底部设有凹腔,凹腔右端壁上设置有端口朝左且用以与手握杆配合连接的推移槽,推移槽右端壁中端设置有用以与联电块配合连接的联电槽,推移槽右端壁中在联电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沉腔,推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第一沉腔中的圆状块,圆状块与第一沉腔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压件,凹腔顶端壁上设置有相通滑移腔的过孔,滑移腔右侧底端壁中设置有第一推移槽,第一推移槽底端壁外侧设置有第二沉腔,第一推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第一推移槽底端壁的联电片,联电片与第二沉腔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压件,第一推移槽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滑移腔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滑移块,滑移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过孔滑移配合连接的推移块,推移块底端面设置有用以与第一斜状面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推移块底端面上还设置有左右贯通且用以与缆线配合连接的缆线腔,滑移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第一推移槽滑移配合连接的下推块,下推块底端面左侧设置有导移面,滑移腔中端设置有与滑移块配合连接的螺状杆,螺状杆顶部与驱使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状杆底部与所述滑移腔底端壁抵触,所述驱使机设置在所述滑移腔顶端壁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状面与所述第二斜状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联电碰头与所述联电槽电连接,所述右联电碰头与市电连接。

说明书 :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使用之前需要给新能源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传统的都是将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直接插入充电部内,充电枪与充电部之间并没有设置锁固装置,从而当意外触碰到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缆线时,充电枪会从充电部中意外脱落,从而导致充电中断,影响充电使用,而且传统的在将充电枪从充电部中拔出较为费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通过缆线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以及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左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充电部,且所述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充电枪包括手握杆,所述手握杆右端面上设置有联电块,所述手握杆顶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一斜状面,所述充电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设置有滑移腔,所述架体左端面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右端壁上设置有端口朝左且用以与所述手握杆配合连接的推移槽,所述推移槽右端壁中端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联电块配合连接的联电槽,所述推移槽右端壁中在所述联电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沉腔,所述推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所述第一沉腔中的圆状块,所述圆状块与所述第一沉腔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压件,所述凹腔顶端壁上设置有相通所述滑移腔的过孔,所述滑移腔右侧底端壁中设置有第一推移槽,所述第一推移槽底端壁外侧设置有第二沉腔,所述第一推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所述第一推移槽底端壁的联电片,所述联电片与所述第二沉腔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压件,所述第一推移槽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所述滑移腔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过孔滑移配合连接的推移块,所述推移块底端面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所述推移块底端面上还设置有左右贯通且用以与所述缆线配合连接的缆线腔,所述滑移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推移槽滑移配合连接的下推块,所述下推块底端面左侧设置有导移面,所述滑移腔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滑移块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顶部与驱使机连接。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状杆底部与所述滑移腔底端壁抵触,所述驱使机设置在所述滑移腔顶端壁中。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状面与所述第二斜状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000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联电碰头与所述联电槽电连接,所述右联电碰头与市电连接。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 1.通过滑移块位于滑移腔的最顶端位置,推移块和下推块也处于回缩在滑移腔中,推移块的底端部分处于过孔中,圆状块由于第一弹压件的弹性力而被向左顶压而处于推移槽的中端位置,联电片由于第二弹压件的弹性力而被向上顶压而处于第一推移槽的中端靠上位置,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相对,此时联电槽处于断电状态,即使将手握杆插入到推移槽中使得联电块与联电槽配合连接,联电块也不会通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
[0010] 2.通过将手握杆插入到推移槽中,控制驱使机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推移块和下推块向下滑移,从而使得圆状块克服第一弹压件的弹性力而向右滑移,从而使得下推块插入到第一推移槽中,从而使得联电片克服第二弹压件的弹性力而向下滑移,联电块则插入到联电槽中配合连接,联电片则与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抵触,从而使得联电槽通电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使用,推移块的右端面则与手握杆的左端面抵触,从而通过推移块将手握杆锁定在推移槽中,即将联电块锁定在联电槽中,即使有人误踢误撞到缆线,也不会造成联电块从联电槽中脱离,防止新能源汽车突然断电而损坏,从而使得本装置供电安全稳定,手握杆锁定安全牢固,手握杆和联电块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通过驱使机控制即可实现手握杆和联电块的自动锁定。
[0011] 3.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供电稳定性好,避免在插入或者拔出充电枪时发生触电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且整个装置运行安可靠,手握杆和联电块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在解锁时,通过圆状块将手握杆向左顶出一端距离,从而使得充电枪拔出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为本发明中充电部与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手握杆被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7] 参阅图1-3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通过缆线12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以及充电桩体201,所述充电桩体201左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充电部,且所述充电桩体201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座202,所述充电枪包括手握杆10,所述手握杆10右端面上设置有联电块11,所述手握杆10顶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一斜状面13,所述充电部包括架体20,所述架体20中设置有滑移腔22,所述架体20左端面底部设有凹腔21,所述凹腔21右端壁上设置有端口朝左且用以与所述手握杆10配合连接的推移槽31,所述推移槽31右端壁中端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联电块11配合连接的联电槽32,所述推移槽31右端壁中在所述联电槽3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沉腔33,所述推移槽31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所述第一沉腔33中的圆状块34,所述圆状块34与所述第一沉腔3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压件36,所述凹腔21顶端壁上设置有相通所述滑移腔22的过孔29,所述滑移腔22右侧底端壁中设置有第一推移槽30,所述第一推移槽30底端壁外侧设置有第二沉腔37,所述第一推移槽30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且用以滑移回缩到所述第一推移槽30底端壁的联电片38,所述联电片38与所述第二沉腔37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压件39,所述第一推移槽30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联电碰头40和右联电碰头41,所述滑移腔22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滑移块23,所述滑移块23左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过孔29滑移配合连接的推移块24,所述推移块24底端面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13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242,所述推移块24底端面上还设置有左右贯通且用以与所述缆线12配合连接的缆线腔241,所述滑移块23右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推移槽30滑移配合连接的下推块25,所述下推块25底端面左侧设置有导移面26,所述滑移腔22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滑移块23配合连接的螺状杆27,所述螺状杆27顶部与驱使机28连接。
[0018] 其中,所述螺状杆27底部与所述滑移腔22底端壁抵触,所述驱使机28设置在所述滑移腔22顶端壁中,从而通过所述驱使机28提供动力。
[0019] 其中,所述第一斜状面13与所述第二斜状面242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能够相互抵触滑移配合连接。
[0020] 其中,所述左联电碰头40与所述联电槽32电连接,所述右联电碰头41与市电连接,所述联电片38为金属块。
[0021] 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驱使机28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滑移块23位于所述滑移腔22的最顶端位置,所述推移块24和下推块25也处于回缩在所述滑移腔22中,所述推移块24的底端部分处于所述过孔29中,所述圆状块34由于所述第一弹压件36的弹性力而被向左顶压而处于所述推移槽31的中端位置,所述联电片38由于所述第二弹压件39的弹性力而被向上顶压而处于所述第一推移槽30的中端靠上位置,所述左联电碰头40和右联电碰头41相对,从而使得所述联电槽32断电。
[0022] 当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将所述手握杆10与所述推移槽31对准,然后对所述手握杆10施加向右的推力,使得所述手握杆10插入到所述推移槽31中,当所述手握杆10右端面与所述圆状块34抵触时,所述联电块11则插入在所述圆状块34的环形孔中,所述第一斜状面13与所述第二斜状面242处于相对状态,而后控制所述驱使机28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所述螺状杆27转动,所述螺状杆27转动驱动所述滑移块23向下滑移,所述滑移块23向下滑移驱动所述推移块24和下推块25向下滑移,所述推移块24向下滑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斜状面13与所述第二斜状面242抵触滑移配合,从而使得所述圆状块34克服所述第一弹压件36的弹性力而向右滑移,从而使得所述联电块11逐渐靠近所述联电槽32,所述下推块25向下滑移从而使得所述下推块25插入到所述第一推移槽30中,所述下推块25插入到所述第一推移槽30中以后与所述联电片38抵触,从而使得所述联电片38克服所述第二弹压件39的弹性力而向下滑移,从而使得所述联电片38逐渐靠近所述左联电碰头40和所述右联电碰头41,当所述滑移块23向下滑移位于所述滑移腔22的最底端位置时,所述手握杆10与所述推移槽31处于配合连接状态,所述联电块11也插入到所述联电槽32中配合连接,所述联电片38则与所述左联电碰头40和所述右联电碰头41抵触,从而使得所述联电槽32通电,所述推移块24的右端面则与所述手握杆10的左端面抵触,所述缆线12则容纳在所述缆线腔241中,从而通过所述推移块24将所述手握杆10锁定在所述推移槽31中,即将所述联电块11锁定在所述联电槽32中。
[0023] 当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充电时,通过控制所述驱使机28工作反转,使得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所述手握杆10则在所述第一弹压件36的弹性力作用下由所述圆状块34向左顶出,最后拔出所述手握杆10即可,以便于下一次充电枪插入通电使用。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 1.通过滑移块位于滑移腔的最顶端位置,推移块和下推块也处于回缩在滑移腔中,推移块的底端部分处于过孔中,圆状块由于第一弹压件的弹性力而被向左顶压而处于推移槽的中端位置,联电片由于第二弹压件的弹性力而被向上顶压而处于第一推移槽的中端靠上位置,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相对,此时联电槽处于断电状态,即使将手握杆插入到推移槽中使得联电块与联电槽配合连接,联电块也不会通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
[0026] 2.通过将手握杆插入到推移槽中,控制驱使机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推移块和下推块向下滑移,从而使得圆状块克服第一弹压件的弹性力而向右滑移,从而使得下推块插入到第一推移槽中,从而使得联电片克服第二弹压件的弹性力而向下滑移,联电块则插入到联电槽中配合连接,联电片则与左联电碰头和右联电碰头抵触,从而使得联电槽通电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使用,推移块的右端面则与手握杆的左端面抵触,从而通过推移块将手握杆锁定在推移槽中,即将联电块锁定在联电槽中,即使有人误踢误撞到缆线,也不会造成联电块从联电槽中脱离,防止新能源汽车突然断电而损坏,从而使得本装置供电安全稳定,手握杆锁定安全牢固,手握杆和联电块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通过驱使机控制即可实现手握杆和联电块的自动锁定。
[0027] 3.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供电稳定性好,避免在插入或者拔出充电枪时发生触电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且整个装置运行安可靠,手握杆和联电块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在解锁时,通过圆状块将手握杆向左顶出一端距离,从而使得充电枪拔出方便省力。
[002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