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光学镜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996598.8

文献号 : CN1076648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荣宝张磊王燕妹

申请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51≤f1/f≤2.5,1.7≤n6≤2.2,‑2≤f3/f4≤2;3≤(R13+R14)/(R13‑R14)≤10;1.7≤n7≤2.2。该摄像光学镜头能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获得低TTL。

权利要求 :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

1.51≤f1/f≤2.5,1.7≤n6≤2.2,-2≤f3/f4≤2;

3≤(R13+R14)/(R13-R14)≤10;

1.7≤n7≤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4.18≤(R1+R2)/(R1-R2)≤-1.25;

0.16≤d1≤0.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2.70≤f2/f≤-2.57;

3.84≤(R3+R4)/(R3-R4)≤15.06;

0.12≤d3≤0.3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36≤f3/f≤1.45;

0.11≤(R5+R6)/(R5-R6)≤0.50;

0.30≤d5≤0.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69≤f4/f≤-0.80;

-0.90≤(R7+R8)/(R7-R8)≤-0.23;

0.12≤d7≤0.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57≤f5/f≤80.19;

-5413.63≤(R9+R10)/(R9-R10)≤-0.52;

0.20≤d9≤0.6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53≤f6/f≤2.64;

-9.71≤(R11+R12)/(R11-R12)≤-1.08;

0.16≤d11≤0.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89≤f7/f≤-0.63;

0.13≤d13≤0.3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4.83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6。

说明书 :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角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000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6] 1.51≤f1/f≤2.5,1.7≤n6≤2.2,-2≤f3/f4≤2;
[0007] 3≤(R13+R14)/(R13-R14)≤10;
[0008] 1.7≤n7≤2.2。
[0009]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上述透镜的配置方式,利用在焦距、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的数据上有特定关系的透镜的共同配合,使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11]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2] -4.18≤(R1+R2)/(R1-R2)≤-1.25;
[0013] 0.16≤d1≤0.53。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1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6] -12.70≤f2/f≤-2.57;
[0017] 3.84≤(R3+R4)/(R3-R4)≤15.06;
[0018] 0.12≤d3≤0.39。
[0019]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0020]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1] 0.36≤f3/f≤1.45;
[0022] 0.11≤(R5+R6)/(R5-R6)≤0.50;
[0023] 0.30≤d5≤0.99。
[0024]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2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6] -2.69≤f4/f≤-0.80;
[0027] -0.90≤(R7+R8)/(R7-R8)≤-0.23;
[0028] 0.12≤d7≤0.35。
[0029]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30]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1] -3.57≤f5/f≤80.19;
[0032] -5413.63≤(R9+R10)/(R9-R10)≤-0.52;
[0033] 0.20≤d9≤0.62。
[0034]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3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6] 0.53≤f6/f≤2.64;
[0037] -9.71≤(R11+R12)/(R11-R12)≤-1.08;
[0038] 0.16≤d11≤0.51。
[0039] 优选的,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0040]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41] -1.89≤f7/f≤-0.63;
[0042] 0.13≤d13≤0.38。
[0043]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4.83毫米。
[0044]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6。
[00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广角且色像差充分补正,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0048]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0049]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050]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0052]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0053]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55] (第一实施方式)
[0056]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七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第七透镜L7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第六透镜L6为玻璃材质,第七透镜L7为玻璃材质。
[0057] 在此,定义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七透镜L7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L7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L7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8] 1.51≤f1/f≤2.5,1.7≤n6≤2.2,-2≤f3/f4≤2;
[0059] 3≤(R13+R14)/(R13-R14)≤10;
[0060] 1.7≤n7≤2.2。
[0061] 1.51≤f1/f≤2.5,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超过下限规定值时,虽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但是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超过上限规定值时,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会变过弱,镜头难以向超薄化发展。优选的,满足1.514≤f1/f≤2.01。
[0062] 1.7≤n6≤2.2,规定了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72≤n6≤2.02。
[0063] -2≤f3/f4≤2,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与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的比值,可有效降低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优选的,满足-1.34≤f3/f4≤0.702。
[0064] 3≤(R13+R14)/(R13-R14)≤10,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向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满足3.03≤(R13+R14)/(R13-R14)≤6.53。
[0065] 1.7≤n7≤2.2,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72≤n7≤1.97。
[0066]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0067]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焦距f1,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d1满足下列关系式:-4.18≤(R1+R2)/(R1-R2)≤-1.25,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0.16≤d1≤0.53,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2.61≤(R1+R2)/(R1-R2)≤-1.56;0.26≤d1≤0.42。
[0068]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焦距f2,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d3满足下列关系式:-12.70≤f2/f≤-2.57,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合理而有效地平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产生的球差以及系统的场曲量;3.84≤(R3+R4)/(R3-R4)≤15.06,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难以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0.12≤d3≤0.3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7.94≤f2/f≤-3.21;6.14≤(R3+R4)/(R3-R4)≤12.05;0.19≤d3≤0.31。
[0069]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L3焦距f3,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d5满足下列关系式:0.36≤f3/f≤1.45,有利于系统获得良好的平衡场曲的能力,以有效地提升像质;0.11≤(R5+R6)/(R5-R6)≤0.50,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0.30≤d5≤0.9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57≤f3/f≤1.16;0.17≤(R5+R6)/(R5-R6)≤0.40;0.48≤d5≤0.79。
[0070]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L4焦距f4,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d7满足下列关系式:-2.69≤f4/f≤-0.80,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0.90≤(R7+R8)/(R7-R8)≤-0.23,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12≤d7≤0.35,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68≤f4/f≤-1.00;-0.56≤(R7+R8)/(R7-R8)≤-0.28;0.18≤d7≤0.28。
[0071]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焦距f5,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d9满足下列关系式:-3.57≤f5/f≤80.19,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5413.63≤(R9+R10)/(R9-R10)≤-0.52,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20≤d9≤0.62,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2.23≤f5/f≤64.15;-3383.52≤(R9+R10)/(R9-R10)≤-0.65;0.32≤d9≤0.50。
[0072]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L6焦距f6,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以及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d11满足下列关系式:0.53≤f6/f≤2.64,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9.71≤(R11+R12)/(R11-R12)≤-1.08,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16≤d11≤0.5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85≤f6/f≤2.11;-6.07≤(R11+R12)/(R11-R12)≤-1.35;0.26≤d11≤0.41。
[0073] 本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七透镜L7焦距f7,以及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d13满足下列关系式:-1.89≤f7/f≤-0.63,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0.13≤d13≤0.38,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18≤f7/f≤-0.78;0.20≤d13≤0.30。
[0074]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4.83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4.61。
[0075]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6。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2。
[0076]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0077]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0078] TTL:光学长度(第1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0079]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0080] 以下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焦距、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0081]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0082] 【表1】
[0083]
[0084]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0085] S1:光圈;
[0086]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0087]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88]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89]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0]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1]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2]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3]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4]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5]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6]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7]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8]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9]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0]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1] R15: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2] R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3]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0104]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5]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0106]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7]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0108]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9]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0110]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11]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0112]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13]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0114]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15]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0116]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17] d13: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
[0118] d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19] d15: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0120] d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0121] nd:d线的折射率;
[0122]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0123]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0124]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0125]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0126]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0127]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0128] nd7:第七透镜L7的d线的折射率;
[0129]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0130] vd:阿贝数;
[0131]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0132]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0133]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0134]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0135]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0136]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0137] v7:第七透镜L7的阿贝数;
[0138]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0139] 表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40] 【表2】
[0141]
[014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0143] IH:像高
[0144]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  (1)
[0145]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0146] 表3、表4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R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3、R4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5、R6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7、R8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9、R10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1、R1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3、R14分别代表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0147] 【表3】
[0148]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反曲点位置3 反曲点位置4
R1 0        
R2 0 0      
R3 1 0.895      
R4 3 0.535 0.835 1.015  
R5 3 0.475 0.855 1.045  
R6 1 1.075      
R7 1 0.925      
R8 2 0.265 0.865    
R9 0        
R10 0        
R11 1 0.645      
R12 1 0.755      
R13 4 0.275 1.455 1.875 1.975
R14 1 0.425      
[0149] 【表4】
[0150]
[0151]
[0152]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70nm、555nm和650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470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53] 后出现的表9示出各实例1、2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0154] 如表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5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1.978mm,全视场像高为2.933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7.49°,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0156] (第二实施方式)
[0157]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58]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0159] 【表5】
[0160]
[0161]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62] 【表6】
[0163]
[0164] 表7、表8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65] 【表7】
[0166]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反曲点位置3
R1 0      
R2 0      
R3 1 0.855    
R4 1 0.755    
R5 1 1.025    
R6 2 0.955 1.005  
R7 0      
R8 2 0.415 0.825  
R9 0      
R10 1 0.145    
R11 1 0.625    
R12 1 0.675    
R13 3 0.275 1.335 1.645
R14 1 0.415    
[0167] 【表8】
[0168]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R1 0  
R2 0  
R3 0  
R4 1 1.005
R5 0  
R6 0  
R7 0  
R8 0  
R9 0  
R10 1 0.245
R11 1 0.965
R12 1 0.975
R13 1 0.495
R14 1 0.865
[0169]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70nm、555nm和650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470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170] 如表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7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031mm,全视场像高为2.933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6.0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0172] 【表9】
[0173]参数及条件式 实施例1 实施例2
f 3.570 3.664
f1 5.435 5.562
f2 -22.662 -14.126
f3 3.450 2.629
f4 -4.800 -4.413
f5 190.840 -6.535
f6 6.289 3.897
f7 -3.370 -3.444
f3/f4 -0.719 -0.596
(R1+R2)/(R1-R2) -1.868 -2.091
(R3+R4)/(R3-R4) 10.038 7.674
(R5+R6)/(R5-R6) 0.335 0.217
(R7+R8)/(R7-R8) -0.340 -0.451
(R9+R10)/(R9-R10) -2706.815 -0.780
(R11+R12)/(R11-R12) -4.855 -1.621
(R13+R14)/(R13-R14) 3.050 3.050
f1/f 1.523 1.518
f2/f -6.348 -3.855
f3/f 0.966 0.717
f4/f -1.345 -1.204
f5/f 53.461 -1.784
f6/f 1.762 1.064
f7/f -0.944 -0.940
d1 0.351 0.330
d3 0.258 0.235
d5 0.658 0.602
d7 0.230 0.230
d9 0.398 0.413
d11 0.320 0.343
d13 0.250 0.253
Fno 1.805 1.804
TTL 4.390 4.390
d1/TTL 0.080 0.075
n1 1.5440 1.5440
n2 1.5440 1.5440
n3 1.5440 1.5440
n4 1.6400 1.6400
n5 1.6400 1.6400
n6 1.7330 1.8470
n7 1.7330 1.7330
[0174]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