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632879.5

文献号 : CN1076660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关野哲也坂元信幸山本寿典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1壳体,具有第1嵌合部;第2壳体,具有能与第1嵌合部嵌合的第2嵌合部;嵌合检测部件,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在第2壳体的外周;被卡止部,设置在第2嵌合部;以及卡止部,能与第1嵌合部抵接地设置在嵌合检测部件上,被被卡止部卡止并保持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第2嵌合部和卡止部被容纳在第1嵌合部的内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1壳体,具有第1嵌合部;

第2壳体,具有能与所述第1嵌合部嵌合的第2嵌合部;

嵌合检测部件,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在所述第2壳体的外周;

被卡止部,设置在所述第2嵌合部;以及

卡止部,能与所述第1嵌合部抵接地设置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上,被所述被卡止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所述第2嵌合部和所述卡止部被容纳在所述第1嵌合部的内部,在所述第2嵌合部设置有比外周面形成得低的缩径部,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上设置有配置在所述缩径部且能嵌合到所述第1嵌合部的内部的检测嵌合部,所述第2嵌合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检测嵌合部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平齐,所述嵌合检测部件能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同一方向移动地组装在所述第2壳体上,在所述第2嵌合部与所述检测嵌合部的移动方向的对置面设置有: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卡合突出部;和能与所述卡合突出部卡合的卡合孔部,所述卡合突出部的末端侧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卡合孔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嵌合部被形成为近似U形,

所述卡合突出部和所述卡合孔部中设置在所述第2嵌合部的一者至少覆盖设置在所述检测嵌合部的另一者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至少一侧被形成为近似U形,在所述第2壳体与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近似U形的自由端侧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近似U形的打开方向卡合的打开防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上设置有在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的移动方向贯通的确认孔部,在所述第2壳体上设置有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的正式卡止位置插入到所述确认孔部的确认突出部。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能嵌合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以及检测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的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已有例的连接器,已知的连接器包括:具有第1嵌合部的作为第1壳体的阳连接器壳体;具有能与第1嵌合部嵌合的第2嵌合部的作为第2壳体的阴连接器壳体;在该阴连接器壳体的外周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的嵌合检测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JP 2007-128743 A))。
[0003]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嵌合检测部件上能与阳连接器壳体抵接地设置有作为卡止部的卡止爪,该卡止爪与阴连接器壳体的作为被卡止部的连结部卡止,保持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阴连接器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
[0004]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通过阳连接器壳体与阴连接器壳体嵌合,从而利用阳连接器壳体使卡止爪相对于连结部的卡止位置移动,嵌合检测部件能够从阴连接器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
[0005] 根据能否移动嵌合检测部件,能够检测阳连接器壳体与阴连接器壳体是半嵌合状态,还是嵌合状态。

发明内容

[0006]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时,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被容纳在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内,嵌合检测部件位于第2壳体的外周。
[0007] 在位于该最外侧的嵌合检测部件上设置有保持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卡止部。
[0008] 因此,因与周边部件干扰等而产生的外力容易施加在卡止部,无论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怎样,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卡止位置有可能变动,有可能不能准确检测嵌合状态。
[0009]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抑制对嵌合检测部件的卡止部的影响,利用嵌合检测部件稳定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0010] 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包括:第1壳体,具有第1嵌合部;第2壳体,具有能与第1嵌合部嵌合的第2嵌合部;嵌合检测部件,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在第2壳体的外周;被卡止部,设置在第2嵌合部;以及卡止部,能与第1嵌合部抵接地设置在嵌合检测部件上,被被卡止部卡止并保持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第2嵌合部和卡止部被容纳在第1嵌合部的内部。
[0011] 由于第2嵌合部和卡止部被容纳在第1嵌合部的内部,因此,保持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卡止部不会露出到外部,能够抑制与周边部件的干扰等所导致的外力施加在卡止部。
[0012] 所以,在这样的连接器中,能够抑制对嵌合检测部件的卡止部的影响,利用嵌合检测部件稳定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0013] 可以在第2嵌合部设置有比外周面形成得低的缩径部,可以在嵌合检测部件上设置有配置在缩径部且能嵌合在第1嵌合部的内部的检测嵌合部,第2嵌合部的外周面与检测嵌合部的外周面可以被形成为平齐。
[0014] 由于第2嵌合部的外周面与检测嵌合部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平齐,所以减轻被容纳在第1嵌合部的第2嵌合部和检测嵌合部的外周面的伸出,从而能够使第1嵌合部的内部小型化,能够使整体小型化。
[0015] 嵌合检测部件可以能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同一方向移动地组装在第2壳体上,在第2嵌合部与检测嵌合部的移动方向的对置面可以设置有: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卡合突出部;和能与该卡合突出部卡合的卡合孔部,卡合突出部的末端侧可以在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与卡合孔部卡合。
[0016] 卡合突出部的末端侧在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临时卡止位置与卡合孔部卡合,从而能够使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从临时卡止位置到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稳定进行。
[0017] 此外,能够使第2壳体顺畅插入到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
[0018] 检测嵌合部可以被形成为近似U形,卡合突出部和卡合孔部中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一者可以至少覆盖设置在检测嵌合部的另一者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0019] 通过卡合突出部与卡合孔部中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一者至少覆盖设置在检测嵌合部的另一者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利用设置在位于外侧的第2嵌合部的一者来限制设置在检测嵌合部的另一者向外侧的移动,能够防止近似U形的检测嵌合部的打开。
[0020] 嵌合检测部件的至少一侧可以被形成为近似U形,可以在第2壳体与嵌合检测部件的近似U形的自由端侧之间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的近似U形的打开方向卡合的打开防止部。
[0021] 在第2壳体9与嵌合检测部件11的近似U形的自由端侧之间,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近似U形的打开方向卡合的打开防止部25,从而能够防止嵌合检测部件11的打开,能够将嵌合检测部件11稳定保持在第2壳体9上。
[0022] 可以在嵌合检测部件上设置有在相对于第2壳体的移动方向贯通的确认孔部,可以在第2壳体上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正式卡止位置插入到确认孔部的确认突出部。
[0023] 在第2壳体上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正式卡止位置插入到确认孔部的确认突出部,从而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突出部是否插入到确认孔部来检测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
[0024] 根据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抑制对嵌合检测部件的卡止部的影响,能够利用嵌合检测部件稳定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组装有嵌合检测部件时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组装有嵌合检测部件时的从不同于图1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0027]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0030]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嵌合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0032] 图8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组装嵌合检测部件之前的分解立体图。
[0033] 图9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组装有嵌合检测部件时的剖视图。
[0034] 图10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组装有嵌合检测部件时的在不同于图9的部分做出剖面的剖视图。
[0035] 图1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嵌合检测部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6] 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使嵌合检测部件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7] 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使嵌合检测部件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时的在不同于图12的部分做出剖面的剖视图。
[0038] 图1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9] 图1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的在不同于图14的部分做出剖面的剖视图。
[0040] 图1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的立体图。
[0041] 图1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使用图1―17,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
[0043]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包括:具有第1嵌合部3的第1壳体5;具有能与第1嵌合部3嵌合的第2嵌合部7的第2壳体9;以及在第2壳体9的外周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的嵌合检测部件11。
[0044] 在嵌合检测部件11上能与第1嵌合部3抵接地设置有卡止部15,该卡止部15被卡止在第2嵌合部7的被卡止部13并保持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
[0045] 在第1嵌合部3,第2嵌合部7与卡止部15被容纳在内部。
[0046] 在第2嵌合部7设置有比外周面形成得低的缩径部17。在嵌合检测部件11上设置有配置在缩径部17,且能嵌合到第1嵌合部3的内部的检测嵌合部19。
[0047] 第2嵌合部7的外周面与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平齐。
[0048] 嵌合检测部件11能在与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方向同一方向移动地组装在第2壳体9上。
[0049] 在第2嵌合部7与检测嵌合部19的移动方向的对置面设置有: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卡合突出部21;和能与该卡合突出部21卡合的卡合孔部23。
[0050] 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侧在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临时卡止位置与卡合孔部23卡合。
[0051] 检测嵌合部19被形成为U形。设置在第2嵌合部7的卡合孔部23至少覆盖被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9的卡合突出部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0052] 在第2壳体9与嵌合检测部件11的U形的自由端侧之间,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U形的打开方向卡合的打开防止部25。
[0053] 在嵌合检测部件11上设置有在相对于第2壳体9的移动方向贯通的确认孔部27。在第2壳体9上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正式卡止位置插入到确认孔部27的确认突出部29。
[0054] 第1壳体5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第1壳体5上设置有在第1壳体5的一侧开口,并能在内部将第2壳体9的第2嵌合部7嵌合的第1嵌合部3。
[0055] 在第1嵌合部3的底部侧设置有容纳第1端子31的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33。
[0056] 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33在第1壳体5的另一侧开口。在各个第1端子容纳室33的内部能弯曲地设置有将第1端子31卡止的第1卡止矛35。
[0057] 连通有在第1壳体5的底面开口并与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33连通的孔部。通过在孔部插入第1间隔物37,从而双重卡止多个第1端子31。
[0058] 多个第1端子31被从在第1壳体5的另一侧形成的开口分别容纳在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33中。
[0059] 多个第1端子31分别由具有极片状的连接部的阳型端子构成。多个第1端子31例如与多个电线39的末端部分别电连接,该多个电线39与控制气囊的工作的气囊电路连接。
[0060] 通过第2壳体9的第2嵌合部7嵌合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从而将多个第1端子31与容纳在第2壳体9中的多个第2端子41连接。
[0061] 第2壳体9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第2壳体9的一侧设置有第2嵌合部7,第2嵌合部7能嵌合在设置有开口的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内,该开口能插入第1端子31的极片状的连接部。
[0062] 在第2嵌合部7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第2端子41的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43。
[0063] 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43在第2壳体9的另一侧开口。在各个第2端子容纳室43的内部,能弯曲地设置有将第2端子41卡止的第2卡止矛45。
[0064] 连通有在第2壳体9的底面开口并与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43连通的孔部。通过向该孔部插入第2间隔物47,从而双重卡止多个第2端子41。
[0065] 多个第2端子41被从在第2壳体9的另一侧形成的开口分别容纳在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43中。
[0066] 多个第2端子41分别由具有箱状的连接部的阴型端子构成,该箱状的连接部能插入第1端子31的极片状的连接部。多个第2端子41例如分别与多个电线49的末端部电连接,多个电线49与电源、设备等连接。
[0067] 通过第2壳体9的第2嵌合部7嵌合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从而将多个第2端子41与容纳在第1壳体5中的多个第1端子31电连接。
[0068] 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是通过设置在第1壳体5上的锁定部51、与设置在第2壳体9上的被锁定部53卡合从而被保持的。
[0069] 锁定部51是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的开口缘部向内部突出的突出部。
[0070] 被锁定部53是设置在锁定臂55的中央部附近的孔部,锁定臂55能弯曲地设置在第2壳体9的上表面。
[0071] 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进行嵌合时,锁定部51与锁定臂55抵接而使锁定臂55向下方弯曲。而且,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后时,锁定部51到达被锁定部53而锁定臂55向上方复原,从而锁定部51被卡合在被锁定部53。
[0072] 通过锁定部51与被锁定部53卡合,从而防止第2壳体9的第2嵌合部7从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拔出,保持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
[0073] 在对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进行解除的情况下,通过将设置在锁定臂55的自由端侧的操作部57向下方按压,从而将锁定臂55向下方弯曲,能够解除锁定部51与被锁定部53的卡合而解除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
[0074] 在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的两侧配置有从第2壳体9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并保护操作部57的一对保护壁59。
[0075] 通过用保护壁59保护操作部57,从而能够防止周边部件与操作部57干扰,能够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扰等导致的操作部57的误操作。
[0076] 在第1壳体5内容纳有短路端子61,该短路端子61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未嵌合的状态下,与多个第1端子31接触而将多个第1端子31之间电连接。
[0077] 通过利用短路端子61将多个第1端子31之间连接,从而例如在由于维护等而解除了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的状态下,能够防止由于静电等而在多个第1端子31之间产生电位差,防止气囊的误爆。
[0078] 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时,利用设置在第2壳体9上的推起部63,使短路端子61的与第1端子31接触的接触片移位,从而解除由短路端子61进行的多个第1端子31之间的连接。
[0079] 这样的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能够利用组装在第2壳体9的外周的嵌合检测部件11的配置位置来检测。
[0080] 嵌合检测部件1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嵌合检测部件11以能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方向的同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第2壳体9的外周。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一侧设置有卡止部15。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另一侧设置有检测嵌合部19。
[0081] 卡止部15设置在检测臂65的自由端侧,该检测臂65能弯曲地设置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一侧。
[0082] 卡止部15与构成被锁定部53的被卡止部13卡止,该被锁定部53设置在第2壳体9的锁定臂55上。卡止部15被配置为,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进行嵌合时,能与第1壳体5的锁定部51抵接。
[0083] 卡止部15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为未嵌合状态或者半嵌合状态时,与被卡止部13的被锁定部53侧卡合,限制嵌合检测部件11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保持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临时卡止位置。
[0084] 若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从该状态起进行嵌合,则锁定部51和卡止部15抵接,检测臂65向下方弯曲,解除卡止部15与被卡止部13的卡合。
[0085] 在解除了卡止部15与被卡止部13的卡合的状态下,能够使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能够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进行了嵌合。
[0086] 在嵌合检测部件11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检测臂65向上方复原,卡止部15与被卡止部13的被锁定部53的相反侧卡合,保持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正式卡止位置。
[0087] 根据嵌合检测部件11能否相对于第2壳体9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能够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是否已达到嵌合,能够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
[0088] 对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卡止部15被容纳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内。
[0089] 通过将卡止部15容纳在第1嵌合部3内,从而第1嵌合部3位于卡止部15的外侧,卡止部15不会与周边部件干扰,能够防止对卡止部15直接施加外力。
[0090] 因此,能够根据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准确控制嵌合检测部件11的移动,能够利用嵌合检测部件11稳定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0091] 检测嵌合部19设置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另一侧,被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U形,配置在第2壳体9的缩径部17,该缩径部17与第2嵌合部7的向最外侧伸出的外周面相比形成得低。
[0092] 检测嵌合部19被配置为能在缩径部17移动,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时,嵌合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的内部并容纳在第1嵌合部3内。
[0093] 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被形成为与第2嵌合部7的向最外侧伸出的外周面平齐。
[0094] 通过将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与第2嵌合部7的外周面形成为平齐,从而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不会从第2嵌合部7的外周面伸出,能够使容纳有检测嵌合部19的第1嵌合部3的内部小型化,能够使连接器1小型化。
[0095] 在检测嵌合部19与第2嵌合部7的移动方向的对置面设置有卡合突出部21、和卡合孔部23。
[0096] 卡合突出部21从检测嵌合部19的在与第2嵌合部7的移动方向上的对置面向移动方向上的第2嵌合部7侧延伸设置。卡合突出部21在检测嵌合部19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此处为4个)。
[0097] 卡合突出部21以向嵌合检测部件1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被形成为截面T形。T形状跨移动方向连续形成。
[0098] 卡合孔部23从第2嵌合部7的与检测嵌合部19的对置面向移动方向上的第2嵌合部7侧地设置。卡合孔部23与卡合突出部21对应地在第2嵌合部7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此处为4个)。
[0099] 卡合孔部23被形成为覆盖卡合突出部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0100] 在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组装在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侧插入到卡合孔部23,从而卡合突出部21与卡合孔部23成为卡合的状态。
[0101] 此处,在未设置有卡合突出部21和卡合孔部23,或者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临时卡止位置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侧未插入到卡合孔部23的情况下,在第2嵌合部7与卡合突出部21之间、或者第2嵌合部7与检测嵌合部19之间会产生未互相抵接的完全的间隙(余隙)。
[0102] 若在这样的状态下欲将第2壳体9插入到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内,则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检测嵌合部19的端部边缘会与第1嵌合部3的开口缘部碰撞,有可能不能进行顺畅(顺利)的插入。
[0103] 因此,通过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临时卡止位置,使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侧卡合在卡合孔部23,从而能够使第2壳体9顺畅插入到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内。
[0104] 利用卡合突出部21与卡合孔部23的卡合,能够使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从临时卡止位置稳定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
[0105] 由于卡合突出部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卡合孔部23覆盖,因此,能够防止被形成为U形的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能够防止嵌合检测部件11的变形。
[0106] 卡合突出部21和卡合孔部23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卡合突出部21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梯形,并将卡合孔部23形成为覆盖卡合突出部21的梯形的倾斜面的形状。
[0107] 卡合孔部23将壁部贯通而设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2嵌合部7的内壁面将卡合孔部23形成为槽状,在该情况下,能够覆盖卡合突出部21的外周面的整个范围,能够进一步防止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
[0108] 在连接器1中,为了防止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除了卡合突出部21和卡合孔部23的形状外,还设置有打开防止部25。
[0109] 打开防止部25具有: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9的U形的自由端侧的打开防止槽67;以及设置在第2壳体9上并与打开防止槽67卡合的打开防止肋69。
[0110] 打开防止槽67和打开防止肋69在U形的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方向卡合,防止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以防止嵌合检测部件11的变形,使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组装状态稳定。
[0111] 为了确认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的嵌合检测部件11的卡止位置,在嵌合检测部件11和第2壳体9上设置有确认孔部27、和确认突出部29。
[0112] 确认孔部27设置在嵌合检测部件11上,并设置一对框部71、71各自的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移动方向上对置的壁部,该一对框部71、71设置在第2壳体9的一对保护壁59、59的附近。
[0113] 确认孔部27为了能够从嵌合检测部件11的外侧目视到内部,将框部71的壁部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移动方向贯通地设置。
[0114] 确认突出部29分别设置在第2壳体9的一对保护壁59、59上,为了能插入到确认孔部27,是从保护壁59连续的一个部件并向确认孔部27呈突状延伸设置。
[0115] 确认突出部29在嵌合检测部件11处于临时卡止位置时不插入到确认孔部27,在嵌合检测部件11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插入到确认孔部27。
[0116] 通过目视确认突出部29是否向确认孔部27插入,从而能够检测嵌合检测部件11的可靠的卡止位置,能够可靠地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
[0117] 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框部71的上表面,设置有锁定保持部73,该锁定保持部73在嵌合检测部件11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将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卡止并保持。
[0118] 锁定保持部73的移动方向的前侧为倾斜面,在使嵌合检测部件11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倾斜面与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抵接,使锁定臂55向下方弯曲,在嵌合检测部件11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由于向锁定臂55的上方的复原而被卡止在操作部57。
[0119] 通过利用锁定保持部73来保持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从而能够限制嵌合检测部件11从正式卡止位置移动至临时卡止位置。
[0120] 对于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通过利用预定的按压力向下方按压,从而能够解除与锁定保持部73的卡合,能够解除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
[0121] 嵌合检测部件11的框部71被配置为:即使嵌合检测部件11处于临时卡止位置,也能覆盖保护壁59和确认突出部29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面。
[0122] 在没有用嵌合检测部件11的框部71来覆盖保护壁59和确认突出部29的外侧面的情况下,周边部件的电线有可能进入到确认突出部29与设置有确认孔部27的壁部之间。
[0123] 若产生这样的电线的进入,则有可能产生锁定臂55的损坏、嵌合检测部件11的损坏,并且在嵌合检测部件11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时,电线与锁定臂55的操作部57会干扰而锁定臂55不能向上方复原,锁定保持部73不会与操作部57卡合,有可能不能将嵌合检测部件11保持在正式卡止位置。
[0124] 因此,通过利用框部71来覆盖保护壁59和确认突出部29的外侧面,从而能够防止电线进入到确认突出部29与设置有确认孔部27的壁部之间,能够防止锁定臂55的损坏、嵌合检测部件11的损坏,并且能够将锁定保持部73与操作部57卡合,能够将嵌合检测部件11保持在正式卡止位置。
[0125] 在连接器1中,由于第2嵌合部7和卡止部15在第1嵌合部3被容纳在内部,因此,保持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卡止部15不会露出到外部,能够抑制与周边部件的干扰等所导致的外力施加在卡止部15。
[0126] 所以,在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嵌合检测部件11对卡止部15的影响,利用嵌合检测部件11稳定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0127] 由于第2嵌合部7的外周面与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平齐,因此,通过降低被容纳在第1嵌合部3中的第2嵌合部7和检测嵌合部19的外周面的伸出,从而能够使第1嵌合部3的内部小型化,能够使整体小型化。
[0128] 由于在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临时卡止位置卡合突出部21的末端侧与卡合孔部23卡合,因此,能够使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从临时卡止位置到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稳定进行。
[0129] 能够使第2壳体9顺畅插入到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3内。
[0130] 由于设置在第2嵌合部7的卡合孔部23至少将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9的卡合突出部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覆盖,因此,能够利用设置在位于外侧的第2嵌合部7的卡合孔部23来限制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9的卡合突出部21向外侧的移动,能够防止U形的检测嵌合部19的打开。
[0131] 由于在第2壳体9与嵌合检测部件11的U形的自由端侧之间,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11的U形的打开方向卡合的打开防止部25,因此,能够防止嵌合检测部件11的打开,能够将嵌合检测部件11稳定保持在第2壳体9上。
[0132] 由于在第2壳体9上设置有在嵌合检测部件11相对于第2壳体9的正式卡止位置插入到确认孔部27的确认突出部29,因此,通过目视确认突出部29是否插入到确认孔部27,从而能够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
[0133]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中,卡合突出部21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1,卡合孔部23设置在第2嵌合部7,但也可以将卡合突出部21设置在第2嵌合部7,并将卡合孔部23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1。
[0134] 通过利用设置在第2嵌合部7的卡合突出部21来至少覆盖设置在检测嵌合部11的卡合孔部2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防止U形的检测嵌合部11的打开。
[0135] 另外,也可以将卡合突出部21和卡合孔部23在第2嵌合部7和检测嵌合部11的周向交错地设置等,将卡合突出部21与卡合孔部23这两者设置在第2嵌合部7与检测嵌合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