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81031.7

文献号 : CN1076831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泷野俊介

申请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腹侧外装部件、背侧外装部件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线状的切缝,所述上方区域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腹侧外装部件,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从前方覆盖穿戴者的腹侧;

背侧外装部件,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从后方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背侧;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线状的切缝,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所述下方区域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重叠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体不重叠的不重叠区域,所述不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不重叠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重叠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方区域以及所述下方区域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于所述横向的其中一列的多个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比配置有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区域在所述横向上的长度的1/2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状的切缝的间隔比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横向上的长度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在所述纵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所述横向上赋予伸缩性的弹性部件,所述线状的切缝配置于在所述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伸缩的方向和所述线状的切缝的长度方向平行。

6.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腹侧外装部件,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从前方覆盖穿戴者的腹侧;

背侧外装部件,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从后方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背侧;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线状的切缝,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为零。

7.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腹侧外装部件,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从前方覆盖穿戴者的腹侧;

背侧外装部件,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从后方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背侧;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线状的切缝,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上方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为零。

8.如权利要求1、6~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层叠地设置有皮肤侧片和非皮肤侧片,所述非皮肤侧片中的、从所述皮肤侧片的所述纵向的上侧端部伸出的部分向所述纵向的下侧折返并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

9.如权利要求1、6~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背侧外装部件不同的片部件接合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所述纵向的上侧端部的皮肤侧。

10.如权利要求1、6~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的长度为2mm以上10mm以下。

说明书 :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吸收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一次性尿布等是已知的。通常,在一次性尿布中,在将穿戴者的腰围覆盖的腰围外装部件设置具有伸缩性的部件,在穿戴时,借助该腰围外装部件的伸缩性来提高穿戴者的腰围处的合身性,并且,防止一次性尿布的位置偏移。另一方面,由于被上述那样的具有伸缩性的腰围外装部件勒紧,因此,有时穿戴者的皮肤容易发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有如下技术:在腰围外装部件的表面设置狭缝(切缝),借助该狭缝来确保透气性,从而抑制穿戴尿布时的皮肤发炎等(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1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但是,由于在腰围外装部件设置狭缝,因此有时会产生腰围外装部件容易以该狭缝为起点而破损等强度上的问题。尤其是,由于腰围外装部件是较强的力因在进行尿布的穿戴和脱下时用手指抓住并上下拉扯等动作而作用的部位,因此,可能会因设置狭缝而不再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强度的一次性尿布。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和横向,其特征在于,具有:腹侧外装部件,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从前方覆盖穿戴者的腹侧;背侧外装部件,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从后方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背侧;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线状的切缝,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0011]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变得明了。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强度的一次性尿布。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1(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0015] 图2是从皮肤侧观察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
[0016] 图3是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图。
[0017] 图4A以及图4B是对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18] 图5是放大表示图2的区域B的图。
[0019] 图6A是对穿戴尿布1时的狭缝50的变形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图6B是对比较例中的狭缝50的变形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0020] 图7是表示在尿布1的上方区域30eо、40eо没有设置狭缝50这种情况的展开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了。
[0022]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和横向,其特征在于,具有:腹侧外装部件,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从前方覆盖穿戴者的腹侧;背侧外装部件,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从后方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背侧;以及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一端侧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另一端侧与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一部分重叠地接合,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的上方区域,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上,在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线状的切缝,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上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下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下方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0023]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设置于上方区域的开口部(切缝)的比例比设置于下方区域30的开口部的比例小。由此,在上方区域中,容易确保外装部件的强度,可以抑制构成该外装部件的无纺布等破损。另外,在下方区域中,容易确保外装部件的透气性,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不容易产生闷热和不舒适感。即,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强度的吸收性物品。
[0024]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所述下方区域具有: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重叠区域、以及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体不重叠的不重叠区域,所述不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不重叠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所述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所述重叠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0025]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由吸收体产生的阻力不容易作用于向上方的拉伸力的不重叠区域设置的开口部(切缝)的比例,比设置于重叠区域的开口部(切缝)的比例小。由此,在不重叠区域中,容易确保外装部件的强度,更容易抑制构成该外装部件的无纺布等破损。另外,在重叠区域中,容易确保外装部件的透气性,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更不容易产生闷热和不舒适感。
[0026]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在所述上方区域以及所述下方区域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于所述横向的其中一列的多个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比配置有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区域在所述横向上的长度的1/2小。
[0027]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某列上横向长的切缝形成得非常多的情形被抑制,在外装部件容易确保该列的部分的强度。即,通过限制在同一直线上使长度方向对齐而设置的切缝的比例,在穿戴和脱下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时更容易抑制该吸收性物品破损。
[0028]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状的切缝的间隔比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横向上的长度长。
[0029]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即便是在穿戴和脱下吸收性物品时拉扯外装部件这种情况,通过较宽地设置在横向上相邻的切缝的间隔,也不容易产生切缝彼此互相连接等问题。由此,可以抑制外装部件在横向上裂开。
[0030]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在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在所述纵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所述横向上赋予伸缩性的弹性部件,所述线状的切缝配置于在所述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0031]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弹性部件产生的沿着横向的收缩力,容易作用于在该弹性部件之间配置的切缝。由此,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产生的向上下方向的拉伸力和由弹性部件产生的横向的伸缩力作用于该切缝,横向长的线状的切缝容易变形为菱形。由于该切缝变形为菱形,因此,在穿戴者的皮肤和外部空气之间热和水分容易通过菱形的切缝而移动,可以使透气性更好。
[0032]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所述弹性部件伸缩的方向和所述线状的切缝的长度方向平行。
[0033]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弹性部件产生的伸缩力容易作用在切缝的长度方向(即横向)上。另外,在穿戴和脱下吸收性物品时,纵向的拉伸力作用于外装部件,因此,纵向以及横向的力平衡性好地作用于切缝,切缝容易变形为良好的菱形,容易实现良好的透气性。
[0034]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所述上方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为零。
[0035]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上方区域中腹侧外装部件以及背侧外装部件的强度不会降低,因此,在穿戴和脱下吸收性物品时容易抑制该吸收性物品破损。
[0036]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上方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线状的切缝的合计长度为零。
[0037]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在上方中央区域中确保足够的强度,所述上方中央区域是在穿戴吸收性物品的动作中为了使吸收性主体与穿戴者的身体合身而频繁地向上方侧拉扯的部分。由此,可以实现吸收性物品的良好的合身性和耐久性。
[0038]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层叠地设置有皮肤侧片和非皮肤侧片,所述非皮肤侧片中的、从所述皮肤侧片的所述纵向的上侧端部伸出的部分向所述纵向的下侧折返并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
[0039]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外装部件的纵向上侧的端缘部层叠的片部件的数量比在外装部件的纵向下侧的端缘部层叠的片部件的数量多,可以提高外装部件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强度。由于该端缘部是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较大的力作用的部位,因此,通过如上所述提高强度,容易抑制外装部件破损。
[0040]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背侧外装部件不同的片部件接合于所述腹侧外装部件以及所述背侧外装部件的所述纵向的上侧端部的皮肤侧。
[0041]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提高外装部件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强度。并且,通过变更片部件的材料和大小,可以根据吸收性物品的使用条件等自由调节外装部件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增强强度,因此,可以更高效地提高该区域的强度。
[0042]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为,所述线状的切缝在所述横向上的长度为2mm以上10mm以下。
[0043]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使切缝在横向上的长度为2mm以上,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切缝的开口面积变大,可以充分发挥作为透气口的功能。另外,通过使切缝在横向上的长度为10mm以下,可以抑制在切缝部分产生裂缝,并且可以抑制穿戴者的手指卡在切缝中。
[0044] ===实施方式===
[0045] <一次性尿布的结构>
[0046]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1(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从皮肤侧观察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图。
[0047]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所谓3片式,具有三个部件10、30、40。即,在该尿布1中,作为第一部件,具有贴在穿戴者的胯裆部并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主体10,作为第二部件,具有将该穿戴者的腹侧部覆盖的腹侧外装部件30,作为第三部件,具有将该穿戴者的背侧部覆盖的背侧外装部件40。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展开状态的尿布1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另外,纵向的“前侧”是在穿戴尿布时将穿戴者的腹侧覆盖的部分,“后侧”是将穿戴者的背侧覆盖的部分。另外,将在厚度方向上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称为“皮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皮肤侧”。
[0048] 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在腹侧外装部件30(在图中为纵向上侧)和背侧外装部件40(在图中为纵向下侧)相互在纵向上隔着间隔地平行排列的状态下,在腹侧外装部件30和背侧外装部件40之间跨设有吸收性主体10,并且,该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部10ea、10eb分别接合并固定于最近的外装部件30、40,其外观形状在俯视时呈大致H形状。而且,吸收性主体10从该状态起将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C10作为折叠位置进行对折。当在该对折状态下相互相向的腹侧外装部件30和背侧外装部件40在将要与穿戴者的侧腹抵接的部分即腹侧外装部件侧缘部30se和背侧外装部件侧缘部40se(即,横向的各端部)进行接合、连结时,这些外装部件30、40彼此成形为环形。由此,成为图1所示那样的形成有腰围开口
1HB以及一对腿围开口1HL的穿戴状态的尿布1。
[0049]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性芯11、从该芯11的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表面片部件13、从该芯11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并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件的背面片部件15。
[0050] 吸收性芯11是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料而成的部件,是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体。作为液体吸收性原料,例如,可以使用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另外,吸收性芯11既可以含有例如高吸收性聚合物作为液体吸收性粒状物,或者,也可以含有除液体吸收性纤维以及液体吸收性粒状物以外的液体吸收性原料。另外,吸收性芯11也可以用棉纸等透液性片(未图示)覆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图2中的纵向的前侧端部与后侧端部之间具有与前侧端部以及后侧端部相比横向的宽度窄的收缩部11c。由此,吸收性芯11构成为图2所示那样的俯视时的大致沙漏形状。
[0051] 表面片部件13是从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片状的部件,例如是平面尺寸比吸收性芯11大的透液性的无纺布。背面片部件15是从非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片状的部件,是平面尺寸比吸收性芯11大的片,作为其一例,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15a和无纺布等外装片15b贴合而得到的二层结构的片。而且,在将吸收性芯11夹在这些背面片部件15和表面片部件13之间的状态下,在从吸收性芯11的四边向外侧伸出的部分,背面片部件15和表面片部件13呈框状贴合,由此,形成吸收性主体10。另外,背面片部件15也可以不具有外装片15b而仅由防漏片15a构成。
[0052] 另外,在尿布1中,也可以由外装片15b等形成所谓立体褶裥和腿围褶裥(都未图示)。立体褶裥例如是在表面片部件13的横向的各端部分别立起而设置的防漏壁部,腿围褶裥是在尿布1的各腿围开口1HL、1HL形成的腿围伸缩部。另外,也可以在表面片部件13和吸收性芯11之间、或者在背面片部件15和吸收性芯11之间夹设棉纸等透液性片作为第二片。
[0053] 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都是例如将无纺布等柔软的片作为原料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片部件。如图3所示,腹侧外装部件30通过从厚度方向的皮肤侧将皮肤侧片31以及非皮肤侧片32以两张重叠的方式进行接合而形成。同样地,背侧外装部件40通过从厚度方向的皮肤侧将皮肤侧片41以及非皮肤侧片42以两张重叠的方式进行接合而形成。而且,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分别从吸收性主体10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的各端部10ea、10eb的同时与上述各端部10ea、10eb重叠地接合。
[0054] 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中,非皮肤侧片32在纵向上的长度比皮肤侧片31长,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非皮肤侧片32的纵向上侧端部构成为从皮肤侧片31的纵向上侧端部伸出。而且,非皮肤侧片32的伸出部分如图3所示向纵向的下侧折返,被折返的部分32f与皮肤侧片31重叠地接合。由此,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纵向上侧的端缘部层叠的片部件的数量,比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纵向下侧的端缘部层叠的片部件的数量多,可以提高纵向上侧端缘部处的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该端缘部是因在穿戴尿布1时被手指抓住等而作用较大的力的部位,因此,通过如上所述提高强度,从而容易抑制腹侧外装部件30破损。针对背侧外装部件40的非皮肤侧片42以及皮肤侧片41也相同(参照图3)。
[0055] 图4A以及图4B是对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该图4A以及图4B是针对短裤型形状的尿布1表示纵向的截面的图。在图4A中,非皮肤侧片32中的、从皮肤侧片31的纵向上侧端部伸出而被折返的部分32f以从皮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方式被接合。通过如上所述构成,也可以提高腹侧外装部件30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强度。并且,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上侧端缘部与穿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的情形被抑制,可以使穿戴时的腰围的皮肤接触感良好。
[0056] 另一方面,在图4B中,非皮肤侧片32(42)和皮肤侧片31(41)为彼此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由于非皮肤侧片32(42)不从皮肤侧片31(41)伸出,因此,不形成非皮肤侧片32(42)的折返部,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强度可能不够。于是,在图4B的例子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的纵向上侧端缘部的皮肤侧设置增强片部件70来提高该部位的强度。增强片部件70是与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不同的矩形部件,可以由无纺布等形成。若是这样的增强片部件70,则能够变更材料和大小,因此,可以根据尿布1的使用条件等自由调节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
40的纵向外侧端缘部的强度,所以,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增强。另外,也可以是形成有非皮肤侧片32的折返部分32f并且配置有增强片部件70的结构。
[0057] 吸收性主体10向腹侧外装部件30的重叠如下进行:使吸收性主体10与腹侧外装部件30的纵向的外侧端部30e不重叠,而使吸收性主体10与比该端部30e靠纵向的中央侧的部分30c重叠(参照图2)。同样地,吸收性主体10向背侧外装部件40的重叠如下进行:使吸收性主体10与背侧外装部件40的纵向的端部40e不重叠,而使吸收性主体10与比该端部40e靠纵向的中央侧的部分40c重叠。另外,该不重叠的部分30e、40e是构成尿布1的腰围开口1HB(图1)的部分。而且,在该部分30e、40e处,后述的弹性部件35、45分别遍及该部分30e、40e在横向上的大致全长而连续地设置。
[0058]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配置成,腹侧外装部件30的端部30e在纵向上的长度L30e比背侧外装部件40的端部40e在纵向上的长度L40e小(L30e
[0059]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中,将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即端部30e中的、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上方区域30eо。在图2中,上方区域30eо是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横向的两侧上部用斜线表示的区域。另外,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中,将横向两侧的上方区域30eо之间的区域、即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并且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称为上方中央区域30ec。另外,在此所说的“上方”指的是如图1、图4A、4B那样将尿布1做成短裤型的状态下的纵向的上侧,在图2中相当于纵向的前侧。
[0060] 同样地,在背侧外装部件40中,将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即端部40e中的、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上方区域40eо。另外,在背侧外装部件40中,将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并且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称为上方中央区域40ec。
[0061] 另一方面,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中,将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即端部30c中的、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下方区域30cо。在图2中,下方区域
30cо是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横向的两侧下部用阴影表示的区域。并且,将下方区域30cо中的、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称为重叠区域30cо1,将下方区域30cо中的、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不重叠区域30cо2。另外,在此所说的“下方”指的是如图1、图4A、4B那样将尿布1做成短裤型的状态下的纵向的下侧,在图2中相当于纵向的后侧。
[0062] 同样地,在背侧外装部件40中,将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即端部40c中的、在横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下方区域40cо。而且,将下方区域40cо中的、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称为重叠区域40cо1,将下方区域40cо中的、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的区域称为不重叠区域40cо2。
[0063] 在这些上方区域30eо、40eо、以及下方区域30cо、40cо中,在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贯穿各外装部件30、40的线状的切缝即狭缝50在纵向以及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关于狭缝5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0064] 在腹侧外装部件30所涉及的两张片31、32彼此之间,沿着横向插设有松紧线等多个弹性部件35、35…,并且,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接合并固定于该片31、32。另外,上述多根弹性部件35、35…在纵向上隔开间隔的同时沿纵向排列而设置。同样地,在背侧外装部件40所涉及的两张片41、42彼此之间,沿着横向插设有松紧线等多个弹性部件45、45…,并且,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接合并固定于该片41、42。另外,上述多根弹性部件45、45…在纵向上隔开间隔的同时沿纵向排列而设置。由此,横向的伸缩性被赋予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该伸缩性成为尿布1的腰围开口1HB的伸缩性。弹性部件35以及45除粗细、根数、纵向的配置位置等详细规格之外,其基本结构彼此大致相同。
[0065] 另外,弹性部件35、45在横向的中央部附近在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区域,一部分不连续,伸缩性不作用于该区域。由此,吸收性芯11的横向(宽度方向)的收缩被抑制,因此,吸收性芯11的褶皱的产生等被抑制,吸收性芯11的皮肤侧表面容易被维持为大致平坦。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防止阻碍吸收性芯11的吸液,而且,也可以抑制因褶皱的产生而引起的排泄物的泄漏等。
[0066] <关于设置于外装部件30、40的切缝(狭缝50)>
[0067] 图5是放大表示图2的区域B的图。在该图5中,表示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上方区域30eо以及下方区域30cо形成的多个狭缝50的配置的一例。另外,如图2所示,在背侧外装部件40上也设置有多个狭缝50,但由于其基本结构和功能与腹侧外装部件30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对腹侧外装部件30进行说明,针对背侧外装部件40省略说明。但是,在腹侧外装部件30和背侧外装部件40,狭缝50的配置和数量也可以不同。另外,也可以仅在腹侧外装部件
30和背侧外装部件40中的任一方设置狭缝50而在另一方不设置狭缝。
[0068] 狭缝50是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腹侧外装部件30的切缝,沿着尿布1的横向隔着规定的间隔呈列状地形成有多个。另外,狭缝50也可以是以在纵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方式开设切口而得到的部分,但若考虑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则优选为线状的切缝。以下,以狭缝50为在横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缝这种情况进行说明。
[0069] 尿布1中的形成于腹侧外装部件30的狭缝50在纵向的外侧的区域(在图5中为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上方侧的区域)和纵向的中央侧的区域(在图5中为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下方侧的区域),配置和形状不同。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下方区域30cо形成有第一狭缝51以及第二狭缝52,在上方区域30eо形成有第二狭缝52。第一狭缝51例如以横向的长度(以下,也称为“狭缝长度”)为3mm、在横向上相邻的第一狭缝51彼此的间隔(以下,也称为“狭缝间距”)为8mm的方式在横向的每一列各形成有四个。另一方面,第二狭缝52例如以横向的长度(狭缝长度)为2mm、在横向上相邻的第二狭缝52彼此的间隔(狭缝间距)为8mm的方式在横向的每一列各形成有五个。需要说明的是,各狭缝50的狭缝长度和间隔并不限于此,另外,对于相邻的狭缝彼此而言,狭缝长度和间隔也可以不同。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多个狭缝50,穿戴尿布1时的腹侧外装部件30的透气性被确保,不容易给穿戴者带来不舒适感。
[0070] 对于尿布1而言,为了确保足够的透气性,狭缝50的狭缝长度优选为2mm以上。在狭缝长度比2mm短的情况下,在穿戴尿布1时狭缝50的开口面积变小,有可能不再能够充分发挥作为透气口的功能。另外,从确保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的观点来看,狭缝50的狭缝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在狭缝长度比10mm长的情况下,因在穿戴和脱下尿布1时拉扯腹侧外装部件30的力而容易在狭缝50的长度方向端部等产生裂缝,有可能不再能够充分确保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另外,若狭缝长度长,则穿戴者的手指容易卡在该狭缝50中,可能会导致狭缝50因该手指的力而裂开。
[0071] 另外,如图5的例子所示,狭缝50的狭缝间距优选为比该狭缝50的狭缝长度长。在狭缝间距为狭缝长度以下的情况下,相邻的狭缝50彼此因在穿戴和脱下尿布1时拉扯腹侧外装部件30的力而容易互相连接,可能会导致腹侧外装部件30在横向上裂开。相比之下,通过将狭缝间距设为比狭缝长度长,容易抑制相邻的狭缝50彼此连接。
[0072]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针对腹侧外装部件30的每个区域来调节狭缝50的形状和配置,从而可以确保腹侧外装部件30的良好的透气性,并且,也可以维持腹侧外装部件30的足够的强度。在图5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下方区域30cо,第一狭缝51以在横向上每一列形成四个的方式在纵向上形成有6列,第二狭缝52以在横向上每一列形成五个的方式在纵向上形成有3列。另一方面,在上方区域30eо,第二狭缝52以在横向上每一列形成五个的方式在纵向上形成有4列。
[0073] 而且,上方区域30eо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上方区域30eо在纵向上的长度L30e而得到的值,比下方区域30cо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下方区域3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L30c而得到的值小。例如,在图5的例子的情况下,上方区域30eо中的狭缝长度的合计值为2mm×5×4列=40mm。另一方面,下方区域30cо中的狭缝长度的合计值为2mm×5×3列+3mm×4×6列=102mm。因此,(40mm/L30e)<(102mm/L30c)的关系成立。
[0074] 该关系表示设置于上方区域30eо的开口部(即形成有狭缝50的部分)的比例比设置于下方区域30cо的开口部的比例小。即,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中,与上方区域30eо相比在下方区域30cо以更大的比例形成有切缝(狭缝50)。上方区域30eо是因在穿戴尿布1时用手指夹住并向上方拉扯而作用较大的力的区域,因此,通过减少在该区域中形成的狭缝50的比例来确保强度,从而抑制在该区域中无纺布破损。反之,由于下方区域30cо被手指等直接拉扯的可能性低,因此,增大在该区域中形成的狭缝50的比例来进一步提高透气性。即,在尿布1中,在上方区域30eо中减少切缝以使强度的确保优先,在下方区域30cо中切缝增多以使良好的透气性优先。
[007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方区域30cо中的纵向下方的重叠区域30cо1和纵向上方的不重叠区域30cо2,也调节狭缝50的比例。即,不重叠区域30cо2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不重叠区域30cо2在纵向上的长度L30c2而得到的值,比重叠区域30cо1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重叠区域30cо1在纵向上的长度L30c1而得到的值小。例如,在图5的例子的情况下,不重叠区域30cо2中的狭缝长度的合计值为2mm×5×2列=20mm。另一方面,重叠区域30cо1中的狭缝长度的合计值为2mm×5×1列+3mm×4×6列=82mm。因此,(20mm/L30c2)<(82mm/L30c1)的关系成立。
[0076] 在该情况下,在不重叠区域30cо2中,与重叠区域30cо1相比,形成有切缝(狭缝50)的比例低。由于下方区域30cо中的不重叠区域30cо2与重叠区域30cо1相比靠近上方区域30eо,因此,在穿戴尿布1时向上方拉扯上方区域30eо,从而也容易向上方侧拉扯不重叠区域30cо2。另外,重叠区域30cо1在纵向上与吸收性芯11重叠,而不重叠区域30cо2在纵向上并未与吸收性芯11重叠。因此,在重叠区域30cо1中由吸收性芯11产生的阻力作用于向上方的拉伸力,而在不重叠区域30cо2中由吸收性芯11产生的阻力不容易作用于拉伸力。因此,在不重叠区域30cо2中,降低在区域中形成的狭缝50的比例以使强度的确保优先。另一方面,在重叠区域30cо1中,提高在区域中形成的狭缝50的比例以便进一步提高透气性。
[0077] 另外,为了确保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需要对针对横向的每列而设置的狭缝50的比例也进行考虑。即,不仅应该考虑在某区域(例如,下方区域30cо等具有规定的面积的区域)中设置的狭缝50的比例,而且也应该考虑在某列上在同一直线上设置的多个狭缝50的比例。这是因为:若在某列上横向长的狭缝50形成得非常多,则在该列中腹侧外装部件30的强度减弱,可能会导致该腹侧外装部件30破损。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上方区域30eо或下方区域30cо的横向上的其中一列设置的狭缝50的狭缝长度的合计长度,比设置有该狭缝50的区域在横向上的长度的1/2小。例如,在图5中,上方区域30eо在横向上的有效长度(除作为连结部的侧缘部30se之外的横向长度)为59mm,而在上方区域30eо中的其中一列设置的第二狭缝52的狭缝长度的合计长度为2mm×5=10mm,比59mm的一半长度小(10mm<59mm/2)。同样地,下方区域30cо在横向上的长度为59mm,而在下方区域30cо中的其中一列设置的第一狭缝51的狭缝长度的合计长度为3mm×4=12mm,比59mm的一半长度小(12mm<59mm/2)。这样,通过使在同一条线上使长度方向对齐而排列的狭缝(切缝)的长度的合计长度比材料(在此为腹侧外装部件30)的长度的一半小,该材料的强度被确保,在穿戴和脱下时更容易抑制尿布1破损。
[0079] 图6A是对穿戴尿布1时的狭缝50的变形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图6B是对比较例中的狭缝50的变形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在穿戴尿布1时,因向上方拉扯而提起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动作,上下方向的力作用于在腹侧外装部件30上设置的狭缝50。而且,由于受到上述那样的力(拉伸力),所以狭缝50的形状发生变化。
[0080] 如图6A所示,因穿戴尿布1时的向上方的拉伸力,朝向纵向的上下的力Fv作用于狭缝50。另外,在穿戴尿布1时,因设置于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弹性部件35(弹性部件45)的横向的收缩力,朝向横向的左右的力Fh作用于狭缝50。其结果是,狭缝50因力Fv而在纵向上扩展,并且,因力Fh也在横向上扩展,从而变形为图6A那样的大致菱形的形状。由于如上所述狭缝50从线状变形为菱形,因此,在穿戴者的皮肤和外部空气之间热和水分容易通过狭缝50而移动,可以使透气性更好。
[0081] 相比之下,在图6B中,作为比较例,表示由弹性部件35产生的横向的收缩力没有充分作用于腹侧外装部件30的情况。在比较例的情况下,由于只有朝向纵向的上下的力Fv作用于狭缝50,因此,狭缝50容易变形为图6B所示那样的纵向长的形状。对于图6B那样的纵向长的形状而言,与图6A的菱形相比难以确保良好的透气性。另外,由于原本是横向长的形状的狭缝50较大地变形为纵向长,因此,在形成有该狭缝50的区域产生过度的应力,可能会导致腹侧外装部件30容易破损。
[0082] 在尿布1中,如图6A那样,通过使由弹性部件35、45产生的收缩力有效地作用于狭缝50,从而可以使透气性更好。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向上能够伸缩地设置的弹性部件35在纵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长的狭缝50配置于在纵向上相邻的弹性部件35彼此之间。即,成为狭缝50在纵向上被弹性部件35夹着的结构。由此,由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弹性部件35产生的收缩力容易作用于在它们之间配置的狭缝50,狭缝50的菱形的变形被促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50和弹性部件35、45分别配置成,狭缝50的长度方向和弹性部件35、45的伸缩方向平行。若如上所述配置有狭缝50以及弹性部件35、45,则在穿戴尿布1时进行作用的拉伸方向和弹性部件35、45的伸缩方向交叉。由此,纵向以及横向的力平衡性好地作用于狭缝50,可以使该狭缝50变形为图6A所示那样的良好的菱形。
[0083] 另外,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上方中央区域30ec、40ec没有形成切缝(狭缝50)。换句话说,上方中央区域30ec、40ec中的切缝(狭缝50)的合计长度为零。由于该上方中央区域30ec、40ec是在穿戴尿布1时腹部和背部的热容易积留的区域,因此,优选配置切缝来提高透气性。但是,由于该区域也是为了使吸收性主体10与穿戴者的身体(例如裆部)合身而频繁地向上方侧拉扯的部分,因此,若不确保足够的强度,可能会导致尿布1破损。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方中央区域30ec、40ec没有设置狭缝50以使强度的确保优先。由此,在穿戴尿布1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合身性和耐久性。
[0084] 但是,不一定需要使在上方中央区域30ec、40ec设置的狭缝50为零,也可以构成少量配置较短的狭缝的结构。此时,通过在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的纵向外侧端缘部设置上述那样的增强片部件70,从而也可以确保强度。
[0085] ===其他实施方式===
[008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或改良,并且,不言而喻本发明包括其等同结构。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示那样的变形。
[008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腹侧外装部件30的上方区域30eо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的上方区域40eо,设置有多个切缝即狭缝50,但也可以在该区域不设置狭缝50。图7是表示在尿布1的上方区域30eо、40eо没有设置狭缝50这种情况的展开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在该图7中,在上方区域30eо、40eо没有设置狭缝50,仅在下方区域30cо、40cо设置有狭缝50(在图7的例子中,在重叠区域30cо1、40cо1设置有第一狭缝51)。由于在上方区域30eо、40eо不设置狭缝50,因此,在该区域中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的强度的降低被抑制,更容易对抗拉扯等的力。另外,当在上方区域30eо、40eо没有形成狭缝50时,该区域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为零。因此,满足如下关系:上方区域30eо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上方区域30eо在纵向上的长度L30e而得到的值,比下方区域30cо中的狭缝50(切缝)的合计长度除以下方区域3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L30c而得到的值小。
[008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外装片15b以及腹侧外装部件30、背侧外装部件40的原料分别为无纺布,但并不限于无纺布。例如,既可以是织布,也可以是除织布以外的片部件。顺便说一下,也可以省略外装片15b,在该情况下,防漏片15a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件。
[008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35、45例示了松紧线,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弹性部件35、45,既可以使用带状的橡胶,也可以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的无纺布或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的树脂薄膜。
[009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对由三个部件构成的所谓3片式的尿布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由一体型的外装部件和吸收性主体10这两个部件构成的一次性尿布等,腹侧外装部件30以及背侧外装部件40一体地构成所述一体型的外装部件。在该情况下也针对一体型外装部件的腹侧以及背侧分别设置有: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并且在横向上不重叠的下方区域30cо、40cо、以及在纵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不重叠并且在横向上也不重叠的上方区域30eо、40eо,在各个区域设置有横向长的线状的切缝即狭缝50。而且,上方区域中的狭缝50的合计长度除以该上方区域在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比下方区域中的狭缝50的合计长度除以该下方区域在纵向上的长度而得到的值小。
[0091] 附图标记说明
[0092] 1     尿布(吸收性物品)、1HB  腰围开口、1HL  腿围开口、
[0093] 10    吸收性主体、10ea  端部、10eb  端部、
[0094] 11    吸收性芯(吸收体)、11c  收缩部、
[0095] 13    表面片部件、
[0096] 15    背面片部件、15a  防漏片、15b  外装片、
[0097] 30    腹侧外装部件、
[0098] 30e   端部、30eо  上方区域、30ec  上方中央区域、
[0099] 30c   部分、30cо  下方区域、30cо1  重叠区域、30cо2  不重叠区域、[0100] 30se  腹侧外装部件侧缘部、
[0101] 31    皮肤侧片、32  非皮肤侧片、35  弹性部件、
[0102] 40    背侧外装部件、
[0103] 40e   端部、40eо  上方区域、40ec  上方中央区域、
[0104] 40c   部分、40cо  下方区域、40cо1  重叠区域、40cо2  不重叠区域、[0105] 40se  背侧外装部件侧缘部、
[0106] 41    皮肤侧片、42  非皮肤侧片、45  弹性部件、
[0107] 50    狭缝(切缝)、
[0108] 51    第一狭缝、52  第二狭缝、
[0109] 70    增强片部件、
[0110] C10   中央部、
[0111] L30c  下方区域3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2] L30c1 重叠区域30cо1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3] L30c2 不重叠区域30cо2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4] L30e  上方区域3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5] L40c  下方区域4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6] L40c1 重叠区域40cо1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7] L40c2 不重叠区域40cо2在纵向上的长度、
[0118] L40e  上方区域40cо在纵向上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