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片油炸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960993.0

文献号 : CN1076838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巧如沈毅

申请人 : 广东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薯片油炸机,现有的薯片油炸机对于油炸时间、温度的无法精确控制,且使用者需要与食用油靠近才能操作。本发明包括传输机构、油炸机构和加热系统。油炸机构包括油槽、支撑架、隔热底座、安装架和挡板。传输机构包括入口轮轴组、出口轮轴组、转向带轮、传送带、导向板和电机。加热系统包括升温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换热组件、传热组件、导热油箱和液压泵。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汇总出口管、换热器和第一汇总入口管。本发明通过控制传送带的速度,能够准确带油炸薯条经过油槽的时间,从而精确控制油炸时长,保证油炸质量,且能够保证了所有薯片成品品质的一致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薯片油炸机,包括传输机构、油炸机构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炸机构包括油槽、支撑架、隔热底座、安装架和挡板;所述油槽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油槽内对中固定有两块挡板;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面与油槽的底面固定;支撑架的四根支腿底端与四个隔热底座的顶面分别固定;四个隔热底座的底面均与安装架固定;

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入口轮轴组、出口轮轴组、转向带轮、传送带、导向板和电机;所述的油槽设置在入口轮轴组与出口轮轴组之间;所述的入口轮轴组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和第四传送轴组成;所述的第一传送轴与第二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三传送轴与第四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三传送轴位于第一传送轴的正下方;第四传送轴位于第二传送轴的正下方;所述的出口轮轴组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和第八传送轴组成;所述的第五传送轴与第六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七传送轴与第八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七传送轴位于第五传送轴的正下方;第八传送轴位于第六传送轴的正下方;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支承在安装架上;所述的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由电机驱动;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支承有转向带轮;两个转向带轮同轴设置;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设置在转向带轮靠近入口轮轴组的一侧;两块导向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的传送带套置在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上,且绕过转向带轮;转向带轮的高度低于第一传送轴的高度;传送带的宽度等于两块挡板内侧面的间距;

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升温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换热组件、传热组件、导热油箱和液压泵;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汇总出口管、换热器和第一汇总入口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换热管和热介质管;六根热介质管平行固定在换热架;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相互连通;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相互连通;六根换热管分别设置在六根热介质管内;换热管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十根半椭圆管组成;十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切线方向为换热管厚度方向,垂直切线的方向为换热管长度方向;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a≥10mm;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依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的公比递增;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与热介质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处;

所述的换热器共有四个;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与第一集流管的四个流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与第二集流管的四个流入端分别第二管道连通;第一集流管的流入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的流出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

上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下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分别通过导热油转接头连通;位于首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与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六个出油口分别连通;位于末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六个入油口分别连通;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泵的入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连通;

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底部;

所述的传热组件设置在油槽的底部;传热组件包括第二汇总入口管、第二汇总出口管和八根传热管;传热管的两侧面上均等距设置有十三片圆弧片;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圆弧片的外侧面上沿圆弧片周向等距设置有半球形凸起组;半球形凸起组由沿传热管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十个半球形凸起组成;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八根传热管的入口端与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出油口连通,出口端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入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入油口连通;导热油箱的入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端固定在油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顶部与油槽上边沿平齐设置,底部与油槽内腔的底面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底座采用真空隔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轴与第五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四传送轴与第七传送轴之间的传送带从油槽的下方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导向板外边缘的间距与两个转向带轮相对端端面的间距相等;导向板外边缘与对应转向带轮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泵采用可调节流量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沉浸在油槽内的食用油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采用扁管;换热管的厚度等于0.1a;换热管的宽度等于a;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等于0.25a;所述的传热管采用扁管;传热管的厚度等于0.1a;传热管的宽度等于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介质升温装置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片油炸机,其特征在于:四个换热器内的换热架依次排列并叠放设置。

说明书 :

一种薯片油炸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油炸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薯片油炸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薯片油炸机,通常包括加热装置和油炸容器,往往不具备自动送料的功能,更无法实现油炸时间和油炸温度的精确控制。无法保证薯片的品质,且生产效率较低。使用者需要与食用油靠近才能进行油炸操作,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0003] 此外,现有薯片油炸机内的加热装置位于油炸容器下方或油炸容器内,油炸容器内装有用于油炸的油。通过加热装置的加热,使得油达到较高的温度,而油对其内的薯片加热。当加热装置位于油炸容器内时,加热装置是油炸容器内温度最高的地方。 当加热装置位于油炸容器外时,加热装置与油炸容器传递热量的区域为油炸容器温度最高的地方,并且这种加热方式,加热装置通常位于油炸容器下方,因此油炸容器温度最高的地方通常为底面。而油炸容器局部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油的变质,使得油在使用较短的时间后品质就难以满足要求,需要更换,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薯片油炸机。
[0005] 本发明包括传输机构、油炸机构和加热系统。所述的油炸机构包括油槽、支撑架、隔热底座、安装架和挡板。所述油槽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油槽内对中固定有两块挡板。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面与油槽的底面固定。支撑架的四根支腿底端与四个隔热底座的顶面分别固定。四个隔热底座的底面均与安装架固定。
[0006] 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入口轮轴组、出口轮轴组、转向带轮、传送带、导向板和电机。所述的油槽设置在入口轮轴组与出口轮轴组之间。所述的入口轮轴组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和第四传送轴组成。所述的第一传送轴与第二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三传送轴与第四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三传送轴位于第一传送轴的正下方;
第四传送轴位于第二传送轴的正下方。所述的出口轮轴组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和第八传送轴组成。所述的第五传送轴与第六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七传送轴与第八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七传送轴位于第五传送轴的正下方;第八传送轴位于第六传送轴的正下方。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支承在安装架上。所述的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由电机驱动。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支承有转向带轮。两个转向带轮同轴设置。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设置在转向带轮靠近入口轮轴组的一侧。两块导向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的传送带套置在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上,且绕过转向带轮。转向带轮的高度低于第一传送轴的高度。传送带的宽度等于两块挡板内侧面的间距。
[0007] 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升温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换热组件、传热组件、导热油箱和液压泵。
[0008] 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汇总出口管、换热器和第一汇总入口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换热管和热介质管。六根热介质管平行固定在换热架。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相互连通。六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相互连通。六根换热管分别设置在六根热介质管内。换热管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十根半椭圆管组成。十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切线方向为换热管厚度方向,垂直切线的方向为换热管长度方向。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a≥10mm。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依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的公比递增。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换热管长度方向与热介质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处。
[0009] 所述的换热器共有四个。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与第一集流管的四个流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四个换热器内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与第二集流管的四个流入端分别第二管道连通。第一集流管的流入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的流出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
[0010] 上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下一个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分别通过导热油转接头连通。位于首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入口直管与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六个出油口分别连通。位于末端的换热器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六个入油口分别连通。第一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泵的入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连通。导热油箱的出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底部。
[0011] 所述的传热组件设置在油槽的底部;传热组件包括第二汇总入口管、第二汇总出口管和八根传热管;传热管的两侧面上均等距设置有十三片圆弧片;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圆弧片的外侧面上沿圆弧片周向等距设置有半球形凸起组;半球形凸起组由沿传热管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十个半球形凸起组成;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八根传热管的入口端与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出油口连通,出口端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入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入口管的入油口与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出口管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箱的入油口连通;导热油箱的入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的顶部。
[0012] 所述挡板的两端固定在油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顶部与油槽上边沿平齐设置,底部与油槽内腔的底面间距设置。
[0013] 所述的隔热底座采用真空隔热板。
[0014] 所述的第一传送轴与第五传送轴等高设置。所述的第四传送轴与第七传送轴之间的传送带从油槽的下方穿过。
[0015] 所述的两块导向板外边缘的间距与两个转向带轮相对端端面的间距相等。导向板外边缘与对应转向带轮接触。
[0016] 所述的液压泵采用可调节流量泵。
[0017]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沉浸在油槽内的食用油中。
[0018] 所述的换热管采用扁管;换热管的厚度等于0.1a;换热管的宽度等于a。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等于0.25a。所述的传热管采用扁管;传热管的厚度等于0.1a;传热管的宽度等于a。
[0019] 所述的热介质升温装置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
[0020] 四个换热器内的换热架依次排列并叠放设置。
[0021]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2] 1、本发明通过控制传送带的速度,能够准确带油炸薯条经过油槽的时间,从而精确控制油炸时长,保证油炸质量;
[0023] 2、本发明通过设置导向板,避免了薯片因被转向轮阻挡油槽中而增长油炸时长。保证了所有薯片成品品质的一致性,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送料,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0024] 3、本发明中换热管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轴长不相同的多个半椭圆管,使得换热管在热介质流出端处的换热性能优于热介质流入端的换热性能,进而补偿热介质流入端处的温度高于热介质流出端的温度,换热效果更佳均匀,不易产生多余的热应力;
[0025] 4、本发明中半椭圆管的设计使得导热油的流动加速度变化更加频繁和快速,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性能;
[0026] 5、本发明加热通过两级热传递,隔离了在天然气加热下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和食用油。进而保障了食用油的安全可靠;
[0027] 6、本发明中的圆弧片与半球形凸起能够大大增加传热管的散热面积;
[0028] 7、本发明中圆弧片的两端均与传热管固定,相较于普通翅片的一端固定,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0029] 8、本发明中导热油的加热中,导热油与热介质的流向相反,故相对速度大,热传递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发明中传输机构与油炸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中传输机构与油炸机构的装配俯视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中换热组件的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发明中换热器的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发明中传热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中传热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0037]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9] 如图3所示,一种薯片油炸机,包括传输机构6、油炸机构8和加热系统。
[0040] 如图1、2和3所示,油炸机构8包括油槽11、温度传感器、支撑架8-1、隔热底座8-2、安装架8-3和挡板8-4。油槽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沉浸在油槽内的食用油中。油槽11内对中设置有两块挡板。挡板的两端于油槽11相对的两个内壁固定,顶部与油槽11上边沿平齐设置,底部与油槽11内腔的底面间距设置。支撑架8-1的顶面与油槽的底面固定。支撑架8-1的四根支腿底端与四个隔热底座8-2的顶面分别固定。四个隔热底座8-2的底面均与安装架8-3固定。隔热底座8-2采用真空隔热板。
[0041] 如图1、2和3所示,传输机构6包括入口轮轴组6-1、出口轮轴组6-2、转向带轮6-3、传送带6-4、导向板6-5和电机。油槽11设置在入口轮轴组6-1与出口轮轴组6-2之间。入口轮轴组6-1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和第四传送轴组成。第一传送轴与第二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三传送轴与第四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三传送轴位于第一传送轴的正下方;第四传送轴位于第二传送轴的正下方。出口轮轴组6-2由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和第八传送轴组成。第五传送轴与第六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七传送轴与第八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七传送轴位于第五传送轴的正下方;第八传送轴位于第六传送轴的正下方。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支承在安装架8-3上。第一传送轴与第五传送轴等高设置。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均由电机驱动。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支承有转向带轮6-3。两个转向带轮6-3同轴设置。两块挡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有导向板6-5。导向板6-5设置在转向带轮6-3靠近入口轮轴组6-1的一侧。两块导向板6-5均倾斜设置。两块导向板6-5外边缘的间距与两个转向带轮6-3相对端端面的间距相等。导向板6-5外边缘与对应转向带轮6-3接触。传送带6-4套置在第一传送轴、第二传送轴、第三传送轴、第四传送轴、第五传送轴、第六传送轴、第七传送轴及第八传送轴上,且绕过转向带轮6-3。第四传送轴与第七传送轴之间的传送带6-4从油槽11的下方穿过。转向带轮6-3的高度低于第一传送轴的高度。传送带6-4的宽度等于两块挡板内侧面的间距。故转向带轮6-3与入口轮轴组6-1之间的传送带6-4倾斜,转向带轮6-3与出口轮轴组6-2之间的传送带6-4倾斜,油炸食品经过传送带6-4传输运动到转向带轮6-3处时浸没在食用油中进行油炸。
[0042] 加热系统包括升温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换热组件5、传热组件7、导热油箱9和液压泵10。液压泵10采用可调节流量泵。
[0043] 如图3、4和5所示,换热组件5包括第一汇总出口管5-1、换热器5-2和第一汇总入口管5-3。换热器5-2包括换热架5-2-1、换热管5-2-2和热介质管5-2-3。六根热介质管5-2-3平行固定在换热架5-2-1。六根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入端5-2-5相互连通。六根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出端5-2-4相互连通。六根换热管5-2-2分别设置在六根热介质管5-2-3内。换热管5-2-2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十根半椭圆管组成。十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
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切线方向为换热管5-2-2厚度方向,垂直切线的方向为换热管5-2-2长度方向。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5-2-2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a的值取a≥
10mm,优选地是30mm。换热管5-2-2采用扁管。换热管5-2-2的厚度等于0.1a。换热管5-2-2的宽度等于a。十根半椭圆管在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上的轴长依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的公比递增。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在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上的轴长等于0.25a。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换热管5-2-2长度方向与热介质管
5-2-3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出端5-2-4处。
[0044] 如图3、4和5所示,换热器5-2共有四个。四个换热器5-2内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入端5-2-5与第一集流管1的四个流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3连通。四个换热器5-2内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出端5-2-4与第二集流管2的四个流入端分别第二管道4连通。第一集流管1的流入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2的流出端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热介质升温装置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四个换热器5-2内的换热架5-2-1依次排列并叠放设置。
[0045] 上一个换热器5-2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下一个换热器5-2内的六根入口直管分别通过导热油转接头连通。位于首端的换热器5-2内的六根入口直管与第一汇总入口管5-3的六个出油口分别连通。位于末端的换热器5-2内的六根出口直管与第二汇总出口管5-1的六个入油口分别连通。第一汇总入口管5-3的入油口与液压泵10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泵10的入油口与导热油箱9的出油口连通。导热油箱9的出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9的底部。
[0046] 如图3、6、7和8所示,传热组件7设置在油槽11的底部。油槽11内盛有用于油炸食物的油。传热组件7包括第二汇总入口管7-1、第二汇总出口管7-2和八根传热管7-3。传热管7-3采用扁管。传热管7-3的厚度等于0.1a。传热管7-3的宽度等于a。传热管7-3的两侧面上均等距设置有十三片圆弧片7-4。圆弧片7-4的两端均与传热管7-3固定。圆弧片7-4的外侧面上沿圆弧片7-4周向等距设置有半球形凸起组。半球形凸起组由沿传热管7-3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十个半球形凸起7-5组成。圆弧片7-4与半球形凸起7-5能够大大增加传热管7-3的散热面积。圆弧片7-4的两端均与传热管7-3固定,相较于普通翅片的一端固定,结构更加稳固可靠。八根传热管7-3的入口端与第二汇总入口管7-1的出油口连通,出口端与第二汇总出口管7-2的入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入口管7-1的入油口与第二汇总出口管5-1的出油口连通。第二汇总出口管7-2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箱9的入油口连通。软管使得油槽上下运动时不影响油路传输。导热油箱9的入油口设置在导热油箱9的顶部。
[004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8] 电机转动,持续将待炸薯片放置到传送带上的入口轮轴组一侧。待炸薯片随传送带向出口轮轴组运动,进入油槽内。食用油在加热系统的加热下升温,炸制薯片。薯片持续向出口轮轴组运动,直至离开油槽。工作人员在出口轮轴组处取走完成炸制的薯片。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能精确控制薯片经过油槽的时长,从而实现油炸时间的精确控制。
[0049] 油槽内食用油的加热方法如下:
[0050] 热介质升温装置启动。加热后的热介质经热介质管5-2-3上的热介质流入端5-2-5流入热介质管5-2-3,并从热介质管5-2-3的热介质流出端5-2-4流出。同时,液压泵启动,导热油箱内的导热油经第一汇总入口管5-3进入位于首端的换热器内的入口直管。由于导热油与热介质的流向相反,故相对速度大,热传递的效果好。此外,由于热介质流入端5-2-5处的热介质温度高于热介质流出端5-2-4处的热介质温度,故若换热管5-2-2的外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则势必导致热介质流入端5-2-5处与热介质流出端5-2-4处的热交换不均匀,而本发明中,换热管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轴长不相同的多个半椭圆管,使得换热管在热介质流出端5-2-5处的换热性能优于热介质流入端5-2-4的换热性能,换热效果更佳均匀,不易产生多余的热应力。而半椭圆管的设计使得导热油的流动加速度变化更加频繁和快速,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性能。
[0051] 导热油完成加热后从第二汇总出口管5-1流出,进入八根传热管7-3内。导热油的热量快速进入油槽内的油,使得油槽内的油升温来油炸食物。若油槽内温度过高,则减小液压泵的输出流量或关闭液压泵,减缓对油槽内油的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