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卡设备和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52177.6

文献号 : CN1076895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平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卡设备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用于使信号转接卡能够连接多种具有不同型号插口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一种转接卡设备,包括:线路转接卡,具有第一输入插接口、第一输出插接口和输出连接器,第一输入插接口用于插接在电路板上,第一输入插接口内具有M组连接头,M组连接头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K组第二子连接头,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第一输出插接口,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输出连接器;信号转接卡,具有第二输入插接口、输入连接器和输出端口,第二输入插接口插接于第一输出插接口,输入连接器通过软线连接于输入连接器。本发明主要用于转换信号。

权利要求 :

1.一种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转接卡,具有第一输入插接口、第一输出插接口和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用于插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内具有M组连接头,所述M组连接头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K组第二子连接头,所述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所述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

信号转接卡,具有第二输入插接口、输入连接器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入插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所述输入连接器通过软线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所述信号转接卡用于转换处理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口输出至外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组连接头的数量等于所述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所述K组第二子连接头的数量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内具有32组连接头,其中,16组所述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另外16组所述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设置于所述线路转接卡的端部,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和所述输出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线路转接卡的卡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转接卡用于垂直插接于电路板上,所述信号转接卡垂直插接于所述线路转接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接卡的输出端口为音频端口、串行端口、网络端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服务器。

说明书 :

转接卡设备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卡设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PCIE总线作为处理器系统的局部总线,主要目的是用来连接处理器系统中的外部设备。一般电脑和设备的芯片组会提供几组PCIE信号接口,这些接口可以用来外接网卡,显卡,视频音频采集卡,3G卡,无线网卡等设备。
[000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脑和移动设备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数据的传输速度越来越高,而对于主板上的PCIE信号接口来说,为了提高传输速度,PCIE信号接口的信号传输数量由16组提升到32组,相应的,PCIE信号接口的卡槽数也从16组提升到32组,而现有技术中的PCIE转接卡还多为16组的插接口,这样就使16组的PCIE转接卡只能插接到具有16组卡槽的主板上,而无法插接到具有32组卡槽的主板上,使其适用性较差,适用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卡设备和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用于使信号转接卡能够连接多种具有不同型号插口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设备,包括:
[0007] 线路转接卡,具有第一输入插接口、第一输出插接口和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用于插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内具有M组连接头,所述M组连接头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K组第二子连接头,所述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所述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
[0008] 信号转接卡,具有第二输入插接口、输入连接器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入插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所述输入连接器通过软线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所述信号转接卡用于转换处理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口输出至外接设备。
[0009] 进一步的,所述M组连接头的数量等于所述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所述K组第二子连接头的数量之和。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内具有32组连接头,其中,16组所述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另外16组所述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所述输出连接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插接口设置于所述线路转接卡的端部,所述第一输出插接口和所述输出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线路转接卡的卡面上。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转接卡用于垂直插接于电路板上,所述信号转接卡垂直插接于所述线路转接卡上。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转接卡的输出端口为音频端口、USB端口、串行端口、网络端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15] 主板和所述的转接卡设备。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为电脑或服务器。
[001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设备,用于使信号转接卡能够连接多种具有不同型号插口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而现有技术中,信号转接卡只能匹配与其匹配卡槽数的电路板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当电路板的卡槽数量改变时,则信号转接卡就无法使用,适用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提供的转接卡设备包括线路转接卡和信号转接卡,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相匹配时,信号转接卡可以直接插接于电路板上,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不匹配时,可以首先将匹配的线路转接卡插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再将信号转接卡插接在线路转接卡,另外,通过软线连接线路转接卡上的输出连接器和信号转接卡上的输入连接器,这样信号转接卡就可以通过线路转接卡实现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并实现数据的传输,通过上述结构可知,信号转接卡通过线路转接卡的作用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转接卡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设备,包括:
[0021] 线路转接卡1,具有第一输入插接口11、第一输出插接口12和输出连接器13,第一输入插接口11用于插接在电路板2上,第一输入插接口11内具有M组连接头,M组连接头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K组第二子连接头,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第一输出插接口12,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输出连接器13;
[0022] 信号转接卡3,具有第二输入插接口31、输入连接器32和输出端口33,第二输入插接口31插接于第一输出插接口12,输入连接器32通过软线连接于输出连接器13,信号转接卡3用于转换处理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输出端口33输出至外接设备。
[0023] 其中,线路转接卡1仅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物理转接和传递,即将输入信号从一个端口传递至另一个端口处,并不对信号进行处理转换;其中,线路转接卡1的第一输入插接口11用于插接在电路板2上,电路板2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板,用于从电路板2上获取信号源,第一输入插接口11内具有M组连接头,通过M组连接头就可以获取M组信号源,线路转接卡1可以将这M组信号源中的N组信号源传递给第一输出插接口12,而第一输出插接口12能够将N组信号源再传递给信号转接卡3进行处理;线路转接卡1还可以将M组信号源中的K组信号源传递给输出连接器13,而输出连接器13能够将K组信号源通过软线传递给信号转接卡3,这样信号转接卡3就可以获取M+K组信号源,提高了信号源的输入质量。
[0024]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转接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转接设备:
[0025] 当信号转接卡3上的第二输入插接口31与电路板2上的插接口相匹配(连接头的数量相同)时,信号转接卡3的第二输入插接口31可以直接插入到电路板2上,并获取电路板2传递的信号。
[0026] 当信号转接卡3上的第二输入插接口31的连接头数量(N组)少于电路板2上插接口内的连接头数量(M组)时:
[0027] 首先,将线路转接卡1的第一输入插接口11(具有M组转接头)插接于电路板2的插接口上,通过第一输入插接口11可以获取电路板2输出的M组信号;
[0028] 然后,将信号转接卡3的第二输入插接口31插接于线路转接卡1的第一输出插接口12上,并获取M组信号中的N组信号;
[0029] 接着,将信号转接卡3的输入连接器32通过软线连接于线路转接卡1的输出连接器13,并获取M组信号中的另外K组信号;
[0030] 最后,信号转接卡3能够通过线路转接卡1获取N+K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处理成预设信号后,通过输出端口33传递给外界设备。
[003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设备,用于使信号转接卡能够连接多种具有不同型号插口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而现有技术中,信号转接卡只能匹配与其匹配卡槽数的电路板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当电路板的卡槽数量改变时,则信号转接卡就无法使用,适用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提供的转接卡设备包括线路转接卡和信号转接卡,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相匹配时,信号转接卡可以直接插接于电路板上,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不匹配时,可以首先将匹配的线路转接卡插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再将信号转接卡插接在线路转接卡,另外,通过软线连接线路转接卡上的输出连接器和信号转接卡上的输入连接器,这样信号转接卡就可以通过线路转接卡实现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并实现数据的传输,通过上述结构可知,信号转接卡通过线路转接卡的作用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
[0032] 为了可以使信号转接卡3获取电路板2上的全部输出信号,可选地,M组连接头的数量等于N组第一子连接头和K组第二子连接头的数量之和。本实施例中,线路转接卡1可以通过第一输入插接口11获取电路板2上全部的M组信号,然后线路转接卡1可以将M组信号分成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N组信号,通过第一输出插接口12传递给信号转接卡3,第二部分为K组信号,通过输出连接器13传递给信号转接卡3,这样信号转接卡3可以获取N+K信号,而N+K=M,所以信号转接卡3可以获取电路板2上的全部M组输出信号,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保证了信号的传输质量。
[0033] 进一步的,第一输入插接口11内具有32组连接头,其中,16组第一子连接头连接于第一输出端口33,另外16组第二子连接头连接于输出连接器13。本实施例中,16组第一子连接头能够通过第一输出插接口12向信号转接卡3传递16组信号,另外16组第二子连接头能够通过输出连接器13向信号转接卡3传递另外的16组信号,这样信号转接卡3就可以获取全部的32组信号,避免了信号的丢失,保证了信号的传输速度。
[0034] 上述线路转接卡1上的第一输入插接口11、第一输出插接口12和输出连接器可以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可选地,第一输入插接口11设置于线路转接卡1的端部,第一输出插接口12和输出连接器32设置于线路转接卡1的卡面上。本实施例中,通过线路转接卡1可以插接在电路板2上,而信号转接卡3则可以插接在线路转接卡1上,其中,第一输入插接口11设置于线路转接卡1的端部,可以方便线路转接卡1插接在电路板2上,而第一输出插接口12设置在卡面上,则可以方便信号转接卡3插接在线路转接卡1上。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使电路板2、线路转接卡1和信号转接卡3之间的插接更加的方便,节省设置空间。
[0035]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信号转接卡3和电路主板的体积都较大,为了节约电子设备内的设置空间,可选地,线路转接卡1用于垂直插接于电路板2上,信号转接卡3垂直插接于线路转接卡1上。本实施例中,通过线路转接卡1的转接作用,可以使信号转接卡3与电路板2相互平行,这样就可以节约空间,方便电子设备内电子元件的结构设置,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0036] 上述的信号转接卡3用于将电路板2上的输出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后,通过输出端口33传递给外接设备,其中,电路板2的输出信号与外接设备的输入信号的协议方式不同,这样就需要信号转接卡3将输入信号处理转换后才可以输出给外接设备,不同的外接设备所需求的信号协议不同,插接端口也不同,可选地,信号转接卡3的输出端口33为音频端口、USB端口、串行端口、网络端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实施例中,通过信号转接卡3上的输出端口33可以连接多种不同类型的插接头,以连接多种不同的外接设备,提高了信号转接卡3的适用性。
[0037]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和上述的转接卡设备。
[00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使其内的信号转接卡能够连接多种具有不同型号插口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而现有技术中,信号转接卡只能匹配与其匹配卡槽数的电路板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当电路板的卡槽数量改变时,则信号转接卡就无法使用,适用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提供的转接卡设备包括线路转接卡和信号转接卡,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相匹配时,信号转接卡可以直接插接于电路板上,当信号转接卡的第一输入插接口与电路板的插接口不匹配时,可以首先将匹配的线路转接卡插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再将信号转接卡插接在线路转接卡,另外,通过软线连接线路转接卡上的输出连接器和信号转接卡上的输入连接器,这样信号转接卡就可以通过线路转接卡实现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并实现数据的传输,通过上述结构可知,信号转接卡通过线路转接卡的作用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电路板,提高了信号转接卡的适用性。
[0039] 进一步的,上述电子设备为电脑或服务器。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