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19313.1

文献号 : CN1077571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下村正树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具备:向介质喷射液体的记录头、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部、从液体收容部至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具有记录头的装配体、以及接液盘,其中,接液盘在装配体的下方接收从装配体泄漏的液体,并具有在比底部高的位置开口的开口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向介质喷射液体;

液体收容部,用于收容液体;

从所述液体收容部至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

装配体,具有所述记录头、所述液体收容部以及所述供给路径;

下部框架,构成所述装配体的下部;

接液盘,配置于所述下部框架的下方,并具有底部和开口部,从所述记录头、所述液体收容部以及所述供给路径泄漏的液体积存于所述底部,所述开口部在比所述底部高的位置处开口;以及腿部,经由所述开口部而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并承受所述装配体的负重,在所述接液盘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配置于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的内侧,并形成于比该周缘部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装配体,

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在与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朝着所述壳体的内壁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内壁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在所述腿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体以及所述接液盘的下侧具备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所述接液盘位于所述装配体与所述介质收容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收容部上形成有向所述装配体突出并与所述装配体配合而限定与所述装配体的位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装配体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收容部上设有向所述装配体突出并与所述装配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装配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液盘上设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液体收容部至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上设有具备止回阀的中继部,所述接液盘的能收容液体的容量至少在液体填满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记录头之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内时的该液体的容量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盘不承担所述装配体的负重。

说明书 :

记录装置

[0001]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于2016年8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59898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下面,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在喷墨打印机中,由于处理的是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因此,在从收容墨的墨收容部至记录头的墨供给流路、从覆盖记录头的盖起经由吸引泵至积存废墨的废液箱的墨流路等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导致墨发生泄漏。墨一旦泄漏,则泄漏的墨朝装置底部流动,甚至会有滴落到装置的设置面而污染设置面的风险。
[0005] 鉴于这样的状况,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装置的底部具备墨容纳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0006] 先行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78290号公报
[0009] 但是,有时会在装置底面设置用于承受装置负荷的腿部。大多数情况下,腿部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起到保护装置免受振动、冲击的影响等作用。
[0010]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根据图1公开的内容以及图3等公开的墨容纳器的构成,可认定装置底部的腿部设于装置底部的四角。
[0011] 可是,取决于装置重量、装置的尺寸,装置底部的腿部光设于装置底部的四角的话,无法完全承担装置重量,存在风险。
[0012]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墨容纳器设于装置底部时,当将腿部设于装置底部的四角以外时,会出现如下问题。
[0013] 例如,如果将腿部安装于墨容纳器,则有可能导致墨容纳器变形。并且,以划分为多个的状态设置墨容纳器来避开腿部时,墨容纳器的设置费事,同时形成有未设置墨容纳器的区域,墨泄漏的危险增加。并且,在墨容纳器形成为一个、且在墨容纳器中设置腿部的位置形成使腿部通过的孔时,当装置倾斜时墨会流动,存在墨容易从孔中漏出的风险。
[0014]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也会在记录装置的底部设置增设盒等选配装置,因此,上述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在装置底部设置腿部的情况下,在装置底部设置与选配装置配合的部位时也会出现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5]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设置接收液体的接液盘的构成中,确保装置底部的构成自由度,并也避免或抑制液体的泄漏。
[0016]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向介质喷射液体;液体收容部,用于收容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部至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装配体,具有所述记录头;以及接液盘,在所述装配体的下方接收从所述装配体泄漏的液体,并具有在比底部高的位置开口的开口部。
[0017] 根据本方面,通过所述接液盘,可以接收从具有记录头的装配体泄漏的液体。并且,在所述接液盘形成有开口部,从而可以经由所述开口部通至所述装配体的底部,例如可以设置承受装置的负重(负载)的腿部等。即、既能设置所述接液盘,又能确保装置底部的构成的自由度,同时还能确保所述接液盘的广度。
[0018] 另外,由于所述开口部在比底部更高的位置开口,所以即使当装置倾斜时,滞留在托盘底部的墨流动,墨也不容易从所述开口泄漏。
[0019] 综上所述,在设置接收液体的接液盘的构成中,既能确保装置底部的构成的自由度,又能避免或抑制液体的泄漏。
[002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更高的位置。
[0021]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更高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或抑制在所述接液盘的液体收容量达到满盘的过程中液体从所述开口部泄漏。
[0022]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还具备:覆盖所述装配体的壳体,承受所述装配体的负重的腿部经由所述开口部安装于构成所述装配体的下部的下部框架,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在与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腿部之间。
[0023] 根据本方面,由于具备覆盖所述装配体的壳体,承受所述装配体的负重的腿部经由所述开口部安装于构成所述装配体的下部的下部框架,并且所述接液盘在与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腿部之间具有周缘部,从而可以确保所述接液盘的广度。
[0024]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朝着所述壳体的内壁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内壁相对。
[0025]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接液盘的周缘部朝着所述壳体的内壁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内壁相对,从而可以推迟装置倾斜时液体从所述周缘部泄漏的时机。
[0026]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第四方面中,在所述接液盘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突部,所述腿部在所述腿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下部框架。
[0027]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所述接液盘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在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突部,并且所述腿部在所述腿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下部框架,从而可以抑制包含所述腿部在内的装置高度尺寸。
[0028]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在所述装配体以及所述接液盘的下侧具备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所述接液盘位于所述装配体与所述介质收容部之间。
[0029]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所述装配体以及所述接液盘的下侧具备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并且所述接液盘位于所述装配体与所述介质收容部之间,从而可以防止或抑制液体附着于所述介质收容部。
[0030]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中,在所述接液盘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突部,在所述介质收容部上形成有向所述装配体突出、并与所述装配体配合(卡合)而限定与所述装配体的位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装配体配合。
[0031] 根据本方面,由于采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装配体配合的构成,从而可以抑制包含所述介质收容部在内的装置高度尺寸。
[0032]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中,在所述接液盘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突部,在所述介质收容部上设有向所述装配体突出并与所述装配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突部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装配体连接。
[0033]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介质收容部与所述装配体连接的构成中,可以得到上述第六方面的作用效果。
[0034]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任一方面中,在所述接液盘上设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体(liquid absorber)。
[0035]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所述接液盘上设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体,所以能够抑制在所述接液盘内部的液体的流动,并能抑制液体从所述接液盘泄漏。
[0036]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面中,在从所述液体收容部至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上设有具备止回阀(单向阀)的中继部,所述接液盘的能收容液体的容量至少在液体填满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记录头之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内时的该液体的容量以上。
[0037]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从所述液体收容部至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上设有具备止回阀的中继部,并且所述接液盘的能收容液体的容量至少在液体填满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记录头之间的液体的供给路径内时的该液体的容量以上,从而即使在液体泄漏容量最大(最坏)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
[0038]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十任一方面中,所述接液盘不承担所述装配体的负重。
[0039]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接液盘不承担所述装配体的负重,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接液盘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0041] 图2是从底部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时的打印机外观立体图。
[0042]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配体的立体图。
[0043] 图4是增设了介质收容部的状态下的装配体的立体图。
[0044] 图5是向记录头供给墨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
[0045] 图6是从下方侧观察接墨盘时的接墨盘的立体图。
[0046] 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接墨盘时的接墨盘的立体图。
[0047] 图8是下部框架、接墨盘以及腿部的分解立体图。
[0048] 图9是在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中拆卸了接墨盘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底部的立体图。
[0049] 图10是从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观察下部框架、接墨盘以及腿部时的截面图。
[0050] 图11是用于说明收容在接墨盘中的墨的液面与开口部的关系的、接墨盘中腿部的安装部分的截面图。
[0051] 图12是装配体中与增设介质收容部的配合部分的截面图。
[0052] 图13是装配体与增设介质收容部的配合状态下的配合部分的截面图。
[0053] 图14是示出腿部的变更例的侧截面图。
[0054] 附图标记说明
[0055] 10:打印机,12:装配体,14:壳体,14a:内壁,16:扫描仪部,18:第一介质收容部,20:排出口,22:排出托盘,24:操作部,26:接墨盘,26a:底部,48b、50a、52a、58c:开口部,
26b:周缘部,26c:槽,28,72:腿部,28a:贯通孔,30:滑架,32:记录头,34:墨供给路径,36A、
36B:墨箱,38:第二介质收容部,38a:上表面,40:中继部,40a:墨连接器,40b:墨管连接部,
42、44A、44B、44C、44D:墨管,44:连接器,46:墨吸收体,48、50、52、58:突部,48a、58a:顶部,
54:底部框架,54a:开口,56:下部框架,58b:螺纹孔,60:紧固部件,62:被定位部,64:连接器部,66:电缆,68:定位部,70:连接部,72a:卡扣配合部,S:墨液面的最大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各实施例中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仅在最开始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之后的实施例中省略该构成的说明。
[005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底部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时的打印机外观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配体的立体图,图4是增设了介质收容部的状态下的装配体立体图,图5是向记录头供给墨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方侧观察接墨盘时的接墨盘立体图。
[0058] 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接墨盘时的接墨盘立体图,图8是下部框架、接墨盘以及腿部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在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中拆卸了接墨盘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底部的立体图,图10是从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观察下部框架、接墨盘以及腿部时的截面图,图11是用于说明收容在接墨盘中的墨的液面与开口部的关系的、接墨盘中腿部的安装部分的截面图,图12是装配体中与增设介质收容部的配合(卡合)部分的截面图,图13是装配体与增设介质收容部的配合(卡合)状态下的配合部分的截面图,图14是示出腿部的变更例的侧截面图。
[0059] 并且,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滑架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方向)、即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Z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将+X方向侧设为装置左侧,-X方向侧设为装置右侧,-Y方向设为装置正面侧,+Y方向侧设为装置背面侧,+Z轴方向侧设为装置上方侧,-Z轴方向侧设为装置下方侧。
[0060] 第一实施例
[0061] <打印机的概要>
[0062]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施例的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0具备装配体12(参照图3)、覆盖装配体12的壳体14、以及配置在装配体12的上方且相对于装配体12能够转动的扫描仪部16。
[0063] 作为一例,壳体14构成为覆盖装配体12周围的盖。另外,作为一例,壳体14由树脂材料等形成。
[0064] 在打印机10的下部设有第一介质收容部18,第一介质收容部18收容介质,并且相对于装配体12可以装卸。第一介质收容部18构成为可以从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插入装配体12或从中拉出。
[0065] 在打印机10的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于第一介质收容部18的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设有排出口20以及排出托盘22。并且,在打印机10的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于排出口20以及排出托盘22的上方设有操作部24。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24中设有液晶面板等显示单元、以及具备多个输入用按钮、开关等的输入单元。
[0066] 并且,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0、即装配体12的底部设有作为“接液盘”的接墨盘26。并且,多个腿部28经由接墨盘26安装于装配体12的底部。需要注意的是,将在后面说明接墨盘26和腿部28。
[0067] 接着,如图3所示,在装配体12内,滑架3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单元能够沿着装置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而构成。在滑架30的下部设有向介质吐出作为“液体”的墨的记录头32。
[0068] 在此说明打印机10中对介质进行的记录动作,收容在第一介质收容部18中的介质通过未图示的进给单元而输送到与滑架30的记录头32相对的区域。之后,在与记录头32相对的区域,介质接收从记录头32吐出的墨而执行记录。之后,执行过记录的介质通过排出口20排出到排出托盘22。
[0069] <关于向记录头供墨的墨供给路径>
[0070]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打印机10中的向记录头32供墨的墨供给路径3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以及图5中,打印机10处于安装有作为“液体收容部”的一例的大容量的增设墨箱36A、36B的状态。进一步地,在图4中,打印机10处于在接墨盘26的下方安装有增设用的第二介质收容部38的状态。
[0071] 参照图4,在装配体12内的装置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设有中继部40。中继部40形成为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开口的箱状。在中继部40内的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的端部设有多个墨连接器40a。作为一例,在墨连接器40a上设有止回阀(check valve)。
[0072] 另外,如图5所示,多条墨管42从设于中继部40的墨管连接部40b朝着滑架30延伸。另外,在墨管42的前端安装有连接器44。而且,墨管42经由连接器44连接于滑架30。需要说明的是,在墨管连接部40b上也设有止回阀。
[0073] 如图4及图5所示,作为一例,打印机10中增设有增设墨箱36A、36B。而且,增设墨箱36A、36B经由中继部40向记录头32供给墨。
[0074] 具体地,从增设墨箱36A、36B延伸的墨管44A、44B、44C、44D分别连接于中继部40的多个墨连接器40a。于是,墨供给路径34从增设墨箱36A、36B经由墨管44A、44B、44C、44D、中继部40以及墨管42向记录头32供给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增设墨箱36A中收容有黑色墨,增设墨箱36B中收容有品红色、青色、黄色的彩色墨。
[007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为采用增设墨箱36A、36B的构成,但也可以是未设置增设墨箱的构成。例如,也可以是设置墨盒收容部(未图示)来代替中继部40并使作为“液体收容部”的一例的多个墨盒(未图示)从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装卸于该墨盒收容部的构成。而且,构成为将收容在安装于墨盒收容部的墨盒中的墨经由墨管42供给至记录头32。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例,在墨盒(未图示)中分别收容有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等的墨。
[0076] <关于接墨盘及腿部的构成>
[0077] 接着,参照图6至图13,说明接墨盘26以及腿部28的构成。如图6以及图7所示,接墨盘26形成为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开口的箱子状。作为一例,接墨盘26是通过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那样的树脂材料等进行真空成型等的成型方法而形成为覆盖打印机10的下部的形状。
[0078] 如图6、图7所示,接墨盘26具备底部26a以及构成底部26a的外围的周缘部26b。周缘部26b位于底部26a的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这里,在接墨盘26中,被周缘部26b包围的区域、即周缘部26b内的区域中的从底部26a到周缘部26b的顶部的容量、换言之可收容墨的容量至少设定为填满从记录头32到中继部40的墨管连接部40b的墨管42内的墨的容量以上。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继部40中,即使从墨管连接部40b卸下墨管42也可以通过止回阀来防止墨从中继部40侧泄漏。同样地,即使从墨连接器40a卸下墨盒(未图示)或者墨管44A、44B、44C、44D也可以通过止回阀来防止墨从中继部40侧泄漏。
[0080] 并且,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在接墨盘26的底部26a配置有至少一个作为“液体吸收体”的墨吸收体46。并且,在底部26a形成有多个槽26c。多个槽26c以使当墨从装配体12泄漏到接墨盘26时,利用毛细管作用将泄漏的墨引导到墨吸收体46并被墨吸收体46吸收的方式配置于底部26a。作为一例,槽26c在底部26a中形成为格子状。
[0081] 并且,在接墨盘26的底部26a形成有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突出的多个突部(隆起状部)48。突部48的顶部48a设定为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比周缘部26b的顶部更高。另外,在突部48的顶部48a形成有开口部48b。
[0082] 进一步地,在底部26a形成有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突出的多个突部(隆起状部)50和至少一个突部(隆起状部)52。突部50以及突部52的顶部也设定为比周缘部26b的顶部更高,在各顶部形成有开口部50a、52a。
[0083] 这里,参照图11,泄漏到接墨盘26内的墨的液面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是与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的顶部相同高度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标注有标记S的假想线表示接墨盘26内最大地收容墨时的液面高度。
[0084] 突部48的顶部48a、突部50以及突部52的顶部设定为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高于周缘部26b的顶部,所以最大地收容墨时的液面(参照假想线S)不会达到突部48的顶部48a、突部50以及突部52的顶部,可以防止积存在接墨盘26内的墨从开口部48b、50a、52a泄漏。
[0085] 接着,参照图2、图8至图11说明接墨盘26和腿部28向装配体12的安装。参照图8,在构成装配体12的底部的底部框架54上沿装置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安装有两个下部框架56。另外,以从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覆盖底部框架54以及下部框架56的方式安装接墨盘26。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在底部框架54的与配置于接墨盘26的底部26a的墨吸收体4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开口54a。
[0086] 这里,在下部框架56的与接墨盘26的突部48对应的位置处也形成有向装置高度方向突出的突部58(参照图8及图9)。作为一例,在突部58的顶部58a形成有螺纹孔58b(参照图10)。参照图10,在下部框架56安装于了底部框架54的状态下,当安装接墨盘26时,接墨盘26的突部48成为进入到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下方、即突部58的内部空间内的状态。
[0087] 这里,作为一例,腿部28由橡胶等高摩擦且具有弹性的材料、或者高摩擦材料或弹性材料形成。在腿部28上形成有贯通孔28a。另外,通过在腿部28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48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使紧固部件60经由贯通孔28a以及突部48的开口部48b而紧固于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螺纹孔58b,从而将腿部28安装于下部框架56。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紧固部件60构成为螺丝部件。
[0088] 这里,以隔着接墨盘26的突部48的顶部48a的方式将腿部28配置于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顶部58a的下方。于是,装配体12的重量通过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顶部58a、接墨盘26的突部48的顶部48a而承受于腿部28。这里,由于接墨盘26的顶部48a采用只是夹在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顶部58a与腿部28之间的构成,所以装配体12由腿部28支承。换言之,由于采用在被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包围的区域内,腿部28经由下部框架56支承装配体12的构成,所以接墨盘26并不承受装配体12的负重来支承装配体12,不存在接墨盘26变形的危险,或者即使变形也可以抑制变形量。
[0089] 并且,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配置在壳体14的内壁14a与腿部28之间。因此,可以将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配置于腿部28所配置的位置的外侧,从而可以增大接墨盘26的尺寸,可以在相对于装配体12的底部而言的广的范围内接收墨,并且,可以增加接墨盘26中可最大收容墨的容量。
[0090] 并且,如图10所示,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朝着壳体14的内壁14a倾斜地延伸设置。而且,周缘部26b与内壁14a相对。进一步地,周缘部26b也可以与内壁14a接触。
[0091] <关于第二介质收容部的安装>
[0092]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在打印机10中,能够将增设用的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接墨盘26的下方。这里,参照图12及图13说明第二介质收容部38向装配体12的安装。
[0093] 如图12所示,形成有从底部框架54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突出的圆筒形的被定位部62。作为一例,被定位部62设有多个。另外,在接墨盘26安装于了装配体12的状态下,被定位部62分别形成于底部框架54中的、与形成于接墨盘26的突部50对应的位置。
[0094] 并且,在装配体12上设有连接器部64,在接墨盘26安装于了装配体12的状态下,连接器部64从突部52的开口部52a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突出。连接器部64连接于电缆66,电缆66延伸到设于装配体12内的控制部(未图示)。
[0095] 如图13所示,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上设有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突出的销状的定位部68。定位部68在将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装配体12时,定位部68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50的内部空间。于是,定位部68通过突部50的开口部50a而插入配合于圆筒状的被定位部62内。通过定位部68分别插入多个被定位部62而与多个被定位部62配合,从而实现第二介质收容部38相对于装配体12在装置进深方向以及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定位。
[0096] 并且,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的、在将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了装配体12的状态下与突部5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部70。连接部70从第二介质收容部38朝着装配体12突出。在将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装配体12时,连接部7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52的内部空间。而且,连接部7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开口部52a而与连接器部64连接。于是,将第二介质收容部38的信息经由连接器部64、电缆66发送到装配体12内的控制部(未图示)。
[0097]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当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了装配体12时,第二介质收容部38在定位部68以及与腿部28不同的位置(未图示)支承装配体12。即、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了装配体12的状态下,作为一例,构成为腿部28与第二介质收容部38的上表面38a分离。因此,构成为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安装于了装配体12的状态下,装配体12的重量不会承受于腿部28。
[0098] <实施例的变更例>
[0099] (1)腿部28采用通过紧固部件60安装于下部框架56的构成,但如图14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卡扣配合(snap-fit)方式进行安装,以此来代替上述构成。具体地,在腿部72设有卡扣配合部72a。
[0100] 并且,在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顶部58a形成有开口部58c来代替螺纹孔58b。于是,使腿部72的卡扣配合部72a穿过接墨盘26的突部48的开口部48b以及下部框架56的突部58的开口部58c而将腿部72固定于下部框架56。即使这样地构成,开口部48b、58c还是位于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的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所以可以防止墨从开口部48b、58c泄漏。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标注有标记S的假想线表示接墨盘26内最大收容墨时的液面高度。
[0101] (2)并且,虽然采用了在接墨盘26的底部26a设置墨吸收体46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墨吸收体46的构成,以此来代替上述构成。
[0102] (3)虽然采用了将腿部28经由接墨盘26安装于下部框架56的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经由接墨盘26安装于底部框架54,以此来代替上述构成。
[0103] 总而言之,打印机10具备:对介质喷射墨的记录头32、收容墨的墨箱36A、36B、从墨箱36A、36B至记录头32的墨供给路径34、具有记录头32的装配体12、以及接墨盘26,接墨盘26在装配体12的下方接收从装配体12泄漏的墨,并具有在比底部26a高的位置开口的开口部48b、50a、52a。
[0104]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接墨盘26,可以接收从具有记录头32的装配体12泄漏的墨。并且,在接墨盘26形成有开口部48b、50a、52a,从而可以经由开口部48b、50a、52a通至装配体12的底部,例如可以设置承受装置的负重的腿部28等。即、既能设置接墨盘26,又能确保装置底部的构成的自由度,同时还能确保接墨盘26的广度。而且,由于开口部48b、50a、52a在比底部26a更高的位置开口,所以即使当装置倾斜时,滞留在托盘底部的墨流动,墨也不容易从开口部48b、50a、52a泄漏。综上所述,在设置接收墨的接墨盘26的构成中,既能确保装置底部的构成的自由度,又能避免或抑制墨的泄漏。
[0105] 开口部48b、50a、52a位于比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更高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或抑制在接墨盘26的墨收容量达到满盘的过程中墨从开口部48b、50a、52a泄漏。
[0106] 具备覆盖装配体12的壳体14,承受装配体12的负重的腿部28经由开口部48b安装于构成装配体12的下部的下部框架56,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在与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以及装置进深方向上位于壳体14的内壁14a与腿部28之间。根据该构成,可以确保接墨盘26的广度。
[0107] 接墨盘26的周缘部26b朝着壳体14的内壁14a延伸设置并与内壁14a相对。根据该构成,可以推迟装置倾斜时墨从周缘部26b泄漏的时机。
[0108] 在接墨盘26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48b的突部48,腿部28在腿部28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48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安装于下部框架56。根据该构成,可以抑制包含腿部28在内的装置高度尺寸。
[0109] 在装配体12以及接墨盘26的下侧具备收容介质的第二介质收容部38,接墨盘26位于装配体12与第二介质收容部38之间。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或抑制墨附着于第二介质收容部38。
[0110] 在接墨盘26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50a的突部50,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上形成有向装配体12突出并与装配体12配合(卡合)而限定与装配体12的位置的定位部68,定位部68在定位部68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5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50a而与装配体12配合(engage)。根据该构成,可以抑制包含第二介质收容部38在内的装置高度尺寸。
[0111] 在接墨盘26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52a的突部52,在第二介质收容部38上设有向装配体12突出并与装配体12连接的连接部70,连接部70在连接部7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突部52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52a而与装配体12连接。
[0112] 在接墨盘26上设有吸收墨的墨吸收体46。根据该构成,可抑制接墨盘26内部的墨的流动,可抑制墨从接墨盘26泄漏。
[0113] 在从墨箱36A、36B至记录头32的墨供给路径34上设有具备止回阀的中继部40,接墨盘26的能收容液体的容量至少在墨填满中继部40与记录头32之间的墨供给路径34内时的该墨的容量以上。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墨的泄漏容量最大(最坏)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
[0114] 接墨盘26不承担装配体12的负重。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接墨盘26的变形。
[011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根据本发明的接墨盘26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但还可以普遍应用于其它液体喷射装置。
[0116] 这里,液体喷射装置不限于采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吐出墨而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还包括从相当于上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代替墨的、对应于其用途的液体而使上述液体附着于上述被喷射介质的装置。
[0117]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上述记录头之外,还可以例举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光片的色材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浆料)喷射头、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吸管的样本喷射头等。
[011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显然,这些变形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