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790901.4

文献号 : CN1077772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平

申请人 : 佛山市飞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送餐装置沿弯曲的悬空轨道行走,将餐品送至目标餐桌位置;送餐装置包括控制座、抓手和常开开关,控制座上设有无线信号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座下侧设有多个向下方延伸的抓手,抓手围绕餐盘的周向设置;驱动模块与抓手连接,用于控制抓手抓紧或松开餐盘;无线信号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根据无线控制信号的指令控制抓手的抓紧或松开动作;常开开关与控制模块连接,常开开关在开与关两个状态切换时,用于控制抓手抓紧和松开餐盘;只有当餐品安全送达餐桌,抓手从餐盘边缘的下侧向外侧移开,抓手松开餐盘,送餐装置沿着轨道返回厨房,进入下一轮送餐。

权利要求 :

1.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所述送餐装置沿弯曲的悬空轨道行走,将餐品送至目标餐桌位置;其特征在于:送餐装置包括控制座、抓手和常开开关,控制座上设有无线信号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座下侧设有多个向下方延伸的抓手,抓手围绕餐盘的周向设置;所述驱动模块与抓手连接,用于控制抓手抓紧或松开餐盘;所述无线信号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根据无线控制信号的指令控制抓手的抓紧或松开动作;所述常开开关与控制模块连接,常开开关在开与关两个状态切换时,用于屏蔽或恢复驱动模块对抓手的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活动块以及一个或多个驱动活动块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解锁控制结构;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活动块上的锁块,锁块上设有锁孔;锁孔随活动块运动到一端部时,对应锁孔的位置设有锁芯套,锁芯套内设有活动的锁芯;所述锁芯连接有弹簧,弹簧向锁芯施加朝向锁孔一端的弹力;锁芯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解锁控制结构,解锁控制结构为电机驱动结构,电机驱动结构驱动锁芯从锁孔内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座下侧与与抓手上侧之间设有定位环,所述常开开关设于定位环下侧面,定位环与抓手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开关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与遥控装置通信的回路,所述绝缘外壳上设有凸出的接触触点与导电金属弹片,所述导电金属弹片一端固定设于绝缘外壳,另一端在常态下与所述接触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有外力压迫导电金属弹片时,导电金属弹片通过接触触点使所述回路导通,通导时,驱动模块恢复对抓手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控制座,控制座上设有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连杆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连接在活动块上,通过活动块往复驱动连杆及抓手来夹紧或松开餐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分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两驱动装置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分别向活动块施加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弹簧驱动装置,弹簧驱动装置向活动块施加同一方向的弹力;

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块克服第一驱动装置的弹力运动到一端部时,锁定装置将活动块锁定住,通过解锁控制结构解除对活动块的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设于活动块一侧的凸轮和凸轮转动轴,凸轮转动轴沿一端延伸,并在延伸的端部安装有手动旋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驱动装置包括弹簧套筒和一端固定于活动块上的滑杆,滑杆穿过弹簧套筒,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设于滑杆外;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

说明书 :

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属于餐饮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餐厅采用自动化传菜系统,常见的有机械链条式,输送带式和流水槽式,常见的日本回转寿司店即为输送带式传菜系统,利用回圈状输送带循环地传送特定的食物,方便坐落在回圈旁的顾客取用,其余散落的座位则无法体验到这种自动化送菜的乐趣。但是这种回圈状输送带传菜系统,占地面积大,座位仅限于沿着输送带设置,对店面的布局和装潢影响较大,且整个传菜系统结构单一,用户难以有良好的用餐体验。
[0003] 水槽式自动化传菜系统利用水的浮力使得盛载装置沿着水槽移动,其缺点是占用面积大,客户取餐时可能会有菜品打翻污染水槽的风险,餐桌必须沿着水槽布置,且利用水槽无法传送热汤,也不能传送火锅等重物,限制了餐厅的经营模式。
[0004] 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餐饮自动传菜系统,包含基于餐厅悬空轨道的行走结构,悬空轨道延伸至餐桌的上方,所述悬空轨道具有弯曲部,且轨道为闭合回路的循环轨道;所述轨道包括沿轨道方向延伸的支撑面和导向面;所述行走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行走轮和导向轮;所述行走轮行走于轨道的支撑面上,且所述行走结构的自身重力通过行走轮施加于支撑面上;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行走轮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导向轮具有多个,且至少有两个导向轮与导向面的距离不同;
[0005] 还包括沿轨道行走的送餐装置,所述送餐装置包括旋转外壳,外壳上设有驱动外壳旋转的驱动机构,行走结构沿悬空轨道行走并将送餐装置送至餐桌上方,或送至临近餐桌上方;
[0006] 还包括降落式输送食物的盛载装置,所述盛载装置包括底盘,环绕底盘的周向设有壁罩;所述底盘与壁罩为活动连接,底盘相对于壁罩可上下往复活动;所述壁罩上还包括用于与升降机构连接的连接部;
[0007] 还包括降落式送餐装置的抓手结构,所述抓手结构包括与升降机构连接的控制座,控制座下侧设有多个向下方延伸的抓手,所述抓手围绕餐盘的周向设置;所述抓手从餐盘边缘的下侧夹紧餐盘,当抓手松开餐盘时,抓手从餐盘边缘的下侧向外侧移开,顾客可直接取走餐盘。
[0008] 以上发明所述的餐桌上方,包括临近餐桌的上方等区域;本发明所述的餐桌,不仅包含用餐的桌子,还包括置于大厅的服务台,中转台等可以盛载餐具的平台。
[0009] 所述盛载装置的固定与松开可利用有线系统控制及无线信号控制,考虑到整个传菜系统部件较多,尤其是行走结构沿着悬空轨道循环行走,且盛载装置通过升降机构上的盛载装置实现从轨道传送至接盘装置,若采用有线控制,整体结构复杂,不利于餐厅的美观,当线路较长时,容易发生故障。若盛载装置的固定与松开由无线信号控制,在相同频段的无线信号的控制下,盛载装置容易高空掉落引起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设定一种防误操作装置,确保盛载装置在高空行走时,盛载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紧紧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当盛载装置置于接盘装置上,盛载装置从升降机构松开,方便顾客取走菜品。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的智能送餐装置,确保行走结构沿着悬空轨道行走时,盛载装置能固定于行走结构的升降机构上,当盛载装置安全置于餐桌上的接盘装置上时,连接装置松开盛载装置,方便顾客取走菜品。
[0011]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12] 一种防误操作安全的智能智能送餐装置,所述送餐装置沿弯曲的悬空轨道行走,将餐品送至目标餐桌位置;送餐装置包括控制座、抓手和常开开关,控制座上设有无线信号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座下侧设有多个向下方延伸的抓手,抓手围绕餐盘的周向设置;所述驱动模块与抓手连接,用于控制抓手抓紧或松开餐盘;所述无线信号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根据无线控制信号的指令控制抓手的抓紧或松开动作;所述常开开关与控制模块连接,常开开关在开与关两个状态切换时,用于屏蔽或恢复驱动模块对抓手的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活动块,以及一个或多个驱动活动块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解锁控制结构;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活动块上的锁块,锁块上设有锁孔;锁孔随活动块运动到一端部时,对应锁孔的位置设有锁芯套,锁芯套内设有活动的锁芯;所述锁芯连接有弹簧,弹簧向锁芯施加朝向锁孔一端的弹力;锁芯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解锁控制结构,解锁控制结构为电机驱动结构,电机驱动结构驱动锁芯从锁孔内脱离。
[0013] 为方便餐厅及时将餐品送至餐桌供顾客食用,所述无线信号控制室设于厨房。
[0014] 优选地,所述控制座下侧与与抓手上侧之间设有定位环,所述常开开关设于定位环下侧面,定位环与抓手之间留有空隙。
[0015] 优选地,所述常开开关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与遥控装置通信的回路,所述绝缘外壳上设有凸出的接触触点与导电金属弹片,所述导电金属弹片一端固定设于绝缘外壳,另一端在常态下与所述接触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有外力压迫导电金属弹片时,导电金属弹片通过接触触点使所述回路导通;通导时,驱动模块恢复对抓手的控制。
[0016] 优选地,所述抓手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控制座,控制座上设有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连杆驱动连接。
[0017] 优选地,所述连杆连接在活动块上,通过活动块往复驱动连杆及抓手来夹紧或松开餐盘。
[0018]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分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两驱动装置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分别向活动块施加驱动力。
[0019]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弹簧驱动装置,弹簧驱动装置向活动块施加同一方向的弹力;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块克服第一驱动装置的弹力运动到一端部时,锁定装置将活动块锁定住;通过解锁控制结构解除对活动块的锁定。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设于活动块一侧的凸轮和凸轮转动轴,凸轮转动轴沿一端延伸,并在延伸的端部安装有手动旋钮。
[0021] 优选地,所述弹簧驱动装置包括弹簧套筒和一端固定于活动块上的滑杆,滑杆穿过弹簧套筒,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设于滑杆外;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所述送餐装置的抓手夹紧餐盘时的示意图;
[0023] 图2为所述送餐装置的抓手松开餐盘时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所述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所述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所述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所述控制座的剖视图;
[0028] 图7为所述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所述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标号对应的零件名称为:
[0031] 1.控制座;2.抓手;3.支架;4.连杆;5.驱动模块;6.活动块;7.驱动装置;8.第一驱动装置;9.第二驱动装置;10.弹簧驱动装置;11.锁定装置;12.解锁控制结构;13.凸轮;14.凸轮转动轴;16.锁块;17.锁孔;18.锁芯套;22.弹簧套筒;23.滑杆;25.餐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3] 如图1所示,一种防误操作安全的智能智能送餐装置,所述送餐装置沿弯曲的悬空轨道行走,将承载餐品的餐盘25送至目标餐桌位置;送餐装置包括控制座1、抓手2和常开开关,控制座1上设有无线信号模块和驱动模块5;控制座1下侧设有多个向下方延伸的抓手2,抓手2围绕餐盘25的周向设置;所述驱动模块5与抓手2连接,用于控制抓手2抓紧或松开餐盘25;所述无线信号模块与驱动模块5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驱动模块5根据无线控制信号的指令控制抓手2的抓紧或松开动作;所述常开开关与控制模块连接,常开开关在开与关两个状态切换时,用于控制驱动模块5松开餐盘或抓紧餐盘。
[0034] 常开开关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与遥控装置通信的回路,所述绝缘外壳上设有凸出的接触触点与导电金属弹片,所述导电金属弹片一端固定设于绝缘外壳,另一端在常态下与所述接触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有外力压迫导电金属弹片时,导电金属弹片通过接触触点使所述回路导通。
[0035] 抓手2连接有连杆4,连杆4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控制座1,控制座1上设有驱动模块5,驱动模块5与连杆4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活动块6,以及3个驱动活动块6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7;所述连杆4连接在活动块6上,通过活动块6往复驱动连杆4及抓手2来夹紧或松开餐盘25。
[0036] 驱动装置7分为第一驱动装置8和第二驱动装置9,两驱动装置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分别向活动块6施加驱动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为弹簧驱动装置10,弹簧驱动装置10向活动块6施加同一方向的弹力;还包括锁定装置11,当第二驱动装置9驱动活动块6克服第一驱动装置8的弹力运动到一端部时,锁定装置11将活动块6锁定住;锁定装置11包括解锁控制结构12,通过解锁控制结构12解除对活动块6的锁定。
[0037] 第二驱动装置9为设于活动块6一侧的凸轮13和凸轮转动轴14,凸轮转动轴14沿一端延伸,并在延伸的端部安装有手动旋钮。
[0038] 所述锁定装置11包括固定于活动块6上的锁块16,锁块16上设有锁孔17;锁孔17随活动块6运动到一端部时,对应锁孔17的位置设有锁芯套18,锁芯套18内设有活动的锁芯;所述锁芯连接有弹簧,弹簧向锁芯施加朝向锁孔17一端的弹力;锁芯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解锁控制结构12,解锁控制结构12为电机驱动结构,电机驱动结构驱动锁芯从锁孔17内脱离。
[003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8表现为一个可带动活动块上下滑动的滑行装置,由滑杆,弹簧与套设于滑杆及弹簧外的弹簧套组成,滑杆上端连接与活动块6,滑杆下端连接于连杆4。所述活动块6可设为活动盘或活动板,活动板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形状设计;
[0040]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装置11的锁块16表现为一个倒T形的锁块,所述解锁控制结构包括拉绳和电机,拉绳一端连接到锁芯,一端连接到电机,电机转动时带动拉绳将锁芯拉离锁孔17。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座1下侧与与抓手2上侧之间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与抓手2之间留有空隙。当餐盘25于悬空轨道送餐时,抓手2从餐盘25边缘的下侧夹紧餐盘25,餐盘25与定位环间留有空隙;当餐盘25抵达接菜装置时,餐盘25停止下降,升降机构仍然下降,接菜装置将餐盘25往上顶至与定位环贴合,设于定位环下侧面的常开开关在外力的作用下闭合,无线信号模块控制电路形成回路,餐盘已送达接菜装置的信号反馈至厨房控制室,厨房控制室向设于控制座的驱动模块5发出指令,控制抓手2从餐盘25边缘的下侧向外侧移开,抓手2松开餐盘25。
[0042]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