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盖锁及汽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44193.8

文献号 : CN1077952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家鑫宋云范劲林

申请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舱盖锁及汽车,该前舱盖锁包括括安装板、锁止臂、锁止臂复位簧、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限位臂、限位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本发明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

权利要求 :

1.一种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锁止臂、锁止臂复位簧、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限位臂、限位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其中,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沿解锁方向的摆动,所述限位臂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的回复力与所述限位面抵靠;此时,所述锁舌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克服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不能进一步位移,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抵靠,所述限位面离开所述限位臂;然后松开开启手柄,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驱动臂与限位臂的相互限位解除,所述限位臂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向靠近锁舌的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限位臂与所述限位面重新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克服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及半锁卡止面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锁槽,其中,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重叠,所述锁槽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的重叠面积减小,所述锁槽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槽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所述锁槽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限位臂转轴及锁舌转轴,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及驱动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所述限位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上,所述锁舌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复位簧及限位臂复位簧为扭簧,所述驱动臂复位簧及锁舌复位簧为圆柱弹簧,所述锁止臂复位簧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且所述锁止臂复位簧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上,所述限位臂复位簧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上,且所述限位臂复位簧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限位臂上,所述驱动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所述锁舌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及锁舌外侧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凸板,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且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设置有可供拉索穿入的缺口,所述拉索的球头顶靠在所述弯钩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限位面抵靠的限位部,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卡槽中的卡柱,所述卡柱滑入所述卡槽且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的槽底相抵靠时,所述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所述卡柱脱出所述卡槽时,所述驱动臂与限位臂的相互限位解除。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

说明书 :

前舱盖锁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前舱盖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舱盖锁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在开启汽车前舱盖时,首先需要解除前舱盖的两道锁(全锁与半锁)后,才能掀起前舱盖,而传统的汽车前盖锁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先在驾驶位拉动手柄解除第一道锁,然后使用者移动到汽车前面后,需要把手伸到前舱盖缝隙处,拨动第二道锁的手柄进行解锁(解除前舱盖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操作比较麻烦。
[0003] 现有的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使用者在驾驶位上连续拉动两次手柄就能完成前舱盖锁两道锁的解锁动作。
[0004] 但是,上述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实现前舱盖锁双拉开启的方案是:通过分别以不同方向拉动手柄,以改变拉索对锁止臂作用力方向来解锁,进而实现双拉解锁目的,其缺点是需要有对应的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复杂,拉线衰减风险大,易失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需要有对应的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进而导致操作复杂,拉线衰减风险大且易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前舱盖锁。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提供一种前舱盖锁,包括安装板、锁止臂、锁止臂复位簧、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限位臂、限位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其中,
[0008]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沿解锁方向的摆动,所述限位臂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的回复力与所述限位面抵靠;此时,所述锁舌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
[0009]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克服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不能进一步位移,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抵靠,所述限位面离开所述限位臂;然后松开开启手柄,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驱动臂与限位臂的相互限位解除,所述限位臂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向靠近锁舌的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限位臂与所述限位面重新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10]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克服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臂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及半锁卡止面抵靠。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锁槽,其中,
[0013]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重叠,所述锁槽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
[0014]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的重叠面积减小,所述锁槽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15]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槽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所述锁槽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限位臂转轴及锁舌转轴,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及驱动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所述限位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上,所述锁舌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上。
[0017]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臂复位簧及限位臂复位簧为扭簧,所述驱动臂复位簧及锁舌复位簧为圆柱弹簧,所述锁止臂复位簧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且所述锁止臂复位簧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上,所述限位臂复位簧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上,且所述限位臂复位簧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限位臂上,所述驱动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所述锁舌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上。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臂之间。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及锁舌外侧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002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凸板,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且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
[0021]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设置有可供拉索穿入的缺口,所述拉索的球头顶靠在所述弯钩部上。
[0022]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臂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限位面抵靠的限位部,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卡槽中的卡柱,所述卡柱滑入所述卡槽且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的槽底相抵靠时,所述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所述卡柱脱出所述卡槽时,所述驱动臂与限位臂的相互限位解除。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另外,不需针对不同车型进行匹配,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浪费。
[0024]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前舱盖锁。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处于全锁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与全锁锁止面刚脱离时的示意图(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
[0028]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与半锁锁止面抵靠的示意图(限位臂与驱动臂相互限位,且限位面离开限位臂);
[0029]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在松开开启手柄之后驱动臂与限位臂的相互限位恰好解除的示意图;
[0030]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处于半锁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1]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与半锁锁止面刚脱离时的示意图;
[0032]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0033]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4] 1、安装板;11、引导槽;12、锁止臂转轴;13、限位臂转轴;14、锁舌转轴;2、锁止臂;21、卡块;22、凸板;3、锁止臂复位簧;4、驱动臂;41、折弯部;42、弯钩部;43、卡柱;5、驱动臂复位簧;6、限位臂;61、限位部;62、卡槽;7、限位臂复位簧;8、锁舌;81、全锁卡止面;82、半锁卡止面;83、限位面;84、锁槽;9、锁舌复位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6]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包括安装板1、锁止臂2、锁止臂复位簧3、驱动臂4、驱动臂复位簧5、限位臂6、限位臂复位簧7、锁舌8及锁舌复位簧9,所述驱动臂4通过一拉索(图中未标示)与车内的开启手柄(图中未标示)相连,所述锁止臂2、驱动臂4、限位臂6及锁舌8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锁舌8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81、半锁卡止面82及限位面83。如图1所示,全锁卡止面81、半锁卡止面82及限位面83在锁舌
8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如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如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及如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
[0037] 下文中,图2至图8表示出了全锁锁止状态到半锁锁止状态,再到锁止状态的解锁过程示意图,为了表达的方便,只示出了锁止臂2、驱动臂4、限位臂6、锁舌8这几个运动的部件。并且,由于锁止臂2位于驱动臂4后方,在图2至图8中,锁止臂2及驱动臂4上不可见的部分统一采用虚线表示。
[0038] 如图1所示,所述锁止臂2设置有卡块21。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卡块21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81及半锁卡止面82抵靠。
[0039]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11,所述锁舌8上位于所述全锁卡止面81的上方设置有锁槽84。在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84与引导槽11重叠,所述锁槽84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11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图中未示出),这样前舱盖被锁,不能打开。在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84与引导槽11的重叠面积减小,所述锁槽84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即半锁锁止状态下,前舱盖仍然被锁,不能打开。在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槽84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11,所述锁槽84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此时,向上即可打开前舱盖。
[0040]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12、限位臂转轴13及锁舌转轴14,所述锁止臂转轴12及锁舌转轴14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11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2及驱动臂4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12上,所述限位臂6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13上,所述锁舌8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14上。
[0041] 如图1所示,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及限位臂复位簧7为扭簧,所述驱动臂复位簧5及锁舌复位簧9为圆柱弹簧,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12上,且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2上,所述限位臂复位簧7套设在所述限位臂转轴13上,且所述限位臂复位簧7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限位臂6上,所述驱动臂复位簧5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4上,所述锁舌复位簧9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8上。
[0042]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锁止臂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驱动臂4之间。所述驱动臂4上设置有折弯部41,所述锁止臂2上设置有凸板22。
[0043]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4及锁舌8外侧的压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11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12及锁舌转轴14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压板能够将锁舌8的摆动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0044]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臂4上设置有弯钩部42,所述弯钩部42设置有可供拉索穿入的缺口421,所述拉索的球头顶靠在所述弯钩部42上,以此将拉索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臂4上。由于拉索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内的开启手柄上,因而,拉动开启按扭,能够使得拉索产生位移,以此带动驱动臂4摆动。
[0045]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限位臂6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限位面83抵靠的限位部61,另一端设置有卡槽62,所述驱动臂4上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卡槽62中的卡柱43,所述卡柱43滑入所述卡槽62且所述卡柱43与所述卡槽62的槽底相抵靠时,所述限位臂6与驱动臂4相互限位,此时,拉索不能进一步拉动驱动臂4;所述卡柱43脱出所述卡槽62时,所述驱动臂4与限位臂6的相互限位解除,此时,拉索能够再一次拉动驱动臂4。
[0046] 上述实施例的前舱盖锁,双拉(两次拉动开启手柄)解锁的原理如上:
[0047] 如图2所示,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前舱盖关闭),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锁舌8上的全锁卡止面81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8沿解锁方向(即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所述限位臂6的限位部61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7的回复力与所述锁舌8上的限位面83抵靠;此时,所述锁舌8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
[0048] 在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4克服驱动臂复位簧5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4的折弯部41拨动锁止臂2上的凸板22,以此带动所述锁止臂2克服锁止臂复位簧3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81的方向摆动,如图3所示,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全锁卡止面81脱离之后(全锁解锁),所述驱动臂4上的卡柱43滑入所述限位臂6上的卡槽62,当所述驱动臂4上的卡柱43与所述限位臂6上的卡槽
62的槽底相抵靠时,所述限位臂6与驱动臂4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不能进一步位移(开启手柄拉到位);然后,如图4所示,所述锁舌8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9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半锁卡止面82抵靠,所述限位面83离开所述限位臂;然后松开开启手柄,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臂4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5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卡柱43脱出所述卡槽62,所述驱动臂4与限位臂6的相互限位解除;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臂6借助所述限位臂复位簧7的回复力向靠近锁舌8的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限位臂6的限位部61与所述限位面83重新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8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49] 在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4克服驱动臂复位簧5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的折弯部41拨动锁止臂2上的凸板22,以带动所述锁止臂2克服锁止臂复位簧3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82的方向摆动;如图7所示,所述锁止臂2上的卡块21与所述半锁卡止面82脱离之后(半锁解锁),所述锁舌8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9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8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0050] 以上通过在车内两次拉动开启手柄,实现了前舱盖锁的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在此之后,使用者移动到汽车前方,把手伸到前舱盖下方,即可向上打开前舱盖。
[0051]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另外,不需针对不同车型进行匹配,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浪费。
[0052]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前舱盖锁。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