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241194.4

文献号 : CN1077993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兴伟彭彦卿

申请人 : 厦门理工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烧蚀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以及保护支架,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电部、触头部、连接部以及静触点。所述保护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底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以及第二隔离块。所述引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罩头部包括分别罩设在支撑板肩部上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以及静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位于所述灭弧室底部,该保护支架与静触头对应设置,减少了静触头与灭弧室间的间隙,增强了灭弧室内气体的气吹作用。并且同时通过隔离来保护静触头,不被电弧侵入,从而避免被高温的电弧烧蚀。

权利要求 :

1.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以及保护支架;

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电部、连接部、触头部以及静触点,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接电部的一端向下折弯延伸;所述触头部包括顺序连接的底板、支撑板以及触点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触点板的一端包括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所述触点板设置在所述头部上,触点板的末端还设有引弧板;所述静触点设置在所述触点板上;

所述保护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底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以及第二隔离块;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形成与所述触点板相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引流板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罩头部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另一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上;

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远离所述开口槽的一侧设有缺口凹槽,使得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凹陷成L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头部还包括横向隔离板,所述横向隔离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且所述横向隔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用于保护所述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底部分别设有卡合凹槽,所述卡合凹槽与所述支撑板的肩部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避弧通孔,所述避弧通孔位于所述触点板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弧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引流板之间设有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与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下端设有一引弧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触头部配合形成分流通孔,所述分流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

9.一种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室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静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多个栅片,所述静触头组件位于所述灭弧室底部,且所述静触点朝向所述栅片设置。

说明书 :

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当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分断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点会在分离瞬间产生高温电弧,电弧的高温会将动触头与静触头烧蚀,在现有技术中,人们设置栅片灭弧室,并利用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数段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并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同时,在断路器开断时,产气材料会产生气体,形成一定的气吹,将电弧吹向栅片的方向。但是,由于灭弧室与静触头间存在一定间隙,在灭弧室气吹灭弧的过程中,部分气体朝这些间隙运动,导致整个灭弧室气吹压力下降,减弱了气吹效果,不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而且,虽然产生的大部分电弧能通过该技术被迅速熄灭,但仍有部分电弧未能被及时引入灭弧室,以至于在动、静触头之间四处溢流,当电弧流入静触头的各个部位时,会将其烧伤,因此很有必要在静触头上设保护支架,以防止其被烧蚀、损坏,从而影响断路器的分断,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灭弧室与静触头间存在一定间隙,导致整个灭弧室气吹压力下降,电弧四处溢流进入静触头的各个部位,从而烧伤静触头的缺点,提供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0005] 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以及保护支架。
[0006] 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电部、触头部、连接部以及静触点,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接电部的一端向下折弯延伸;所述触头部包括顺序连接的底板、支撑板以及触点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触点板的一端包括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所述触点板设置在所述头部上;所述静触点设置在所述触点板上。
[0007] 所述保护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底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以及第二隔离块;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形成与所述触点板相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引流板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罩头部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另一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上。
[0008]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0009]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头部还包括横向隔离板,所述横向隔离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且所述横向隔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用于保护所述支撑板。
[0010]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底部分别设有卡合凹槽,所述卡合凹槽与所述支撑板的肩部相适配。
[0011]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远离所述开口槽的一侧设有缺口凹槽,使得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凹陷成L型。
[0012]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避弧通孔,所述避弧通孔位于所述触点板的正下方。
[0013]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避弧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的距离。
[0014]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引流板之间设有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与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
[0015]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下端设有一引弧开槽。
[0016]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部与所述触头部配合形成分流通孔,所述分流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
[0017] 一种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以及如上所述的静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多个栅片,所述静触头组件位于所述灭弧室底部,且所述静触点朝向所述栅片设置。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9] 1、本发明的静触头组件通过设置适用于断路室的静触头结构,以及和静触头相配合的保护支架,该保护支架设有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分别对应保护、隔离静触头的连接部、底板和支撑板;使之不被电弧侵入,从而避免被高温的电弧烧蚀。
[0020] 2、本发明的静触头组件通过在静触头的支撑板上靠近所述触点板的一端设置头部、和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使得触点板从所述头部延伸而出,并且在保护支架上设置有对应的罩头部,罩头部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上。从而保护支撑板以及支撑板位置处的底板不受电弧的烧蚀和损耗,避免电弧从支撑板处侵入静触头的其他位置。
[0021] 3、本发明的静触头组件通过设置用于隔离所述底板的隔离部,且该隔离部由两隔离块组成,两隔离块之间恰好形成仅供触点板通过的开口槽。使得隔离部不仅能够隔离电弧侵入底板,还能够避免电弧从触点板的两侧侵入触点板和底板之间,触电板和底板之间是电弧不易被灭弧室吸走的盲点。并且电弧会在触点板和底板之间反复跳动,烧蚀静触头。
[0022] 4、本发明的灭弧系统通过设计与静触头相配合的保护支架,减少静触头与灭弧室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强灭弧室内的气压,提升灭弧室内的气吹作用。并且,灭弧室产生的气体在保护支架上表面与静触板共同构成的表面上反弹,形成气压更强的气吹,电弧在灭弧室内气体的气吹作用下向灭弧室栅片区域运动,有利于电弧快速熄灭,可提升断路器的灭弧性能。
[0023] 5、本发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1的保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图1的保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图1的A1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1] 静触头100、接电部110、连接部120、触头部130、底板131、支撑板132、头部1321、肩部1322、触点板133、避弧通孔1311、静触点140、引弧板150,保护支架200、引流板210、隔离部220、第一隔离块221、第二隔离块222、开口槽223、缺口凹槽224、罩头部230、第一拱形隔离板231、第二拱形隔离板232、横向隔离板233、卡合凹槽234、凸台240、引弧开槽241、分流通孔300、灭弧室400、栅片4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4]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5]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6] 请参考图1,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100组件,包括静触头100以及保护支架200。
[0037] 请参考图2,所述静触头100包括接电部110、触头部130、连接部120以及静触点140,所述连接部120从所述接电部110的一端向下折弯延伸。所述触头部130包括顺序连接的底板131、支撑板132以及触点板133。所述触头部130呈U型,其中,所述底板131从所述连接部120的底端折弯并朝着远离接电部1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支撑板132从所述底板131末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所述触点板133从所述支撑板132顶端折弯并朝着接近接电部110的方向延伸形成。
[003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32靠近所述触点板133的一端包括头部1321以及设置在所述头部1321两侧的肩部1322,所述触点板133设置在所述头部1321上;所述静触点140设置在所述触点板133上。
[0039] 请参考图3与图4,所述保护支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210、隔离部220以及罩头部230;所述隔离部220用于隔离所述底板1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221以及第二隔离块222。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之间形成与所述触点板133相对应的开口槽223。通过设置用于隔离所述底板131的隔离部220,且该隔离部220由两隔离块组成,两隔离块之间恰好形成仅供触点板133通过的开口槽223。使得隔离部220不仅能够隔离电弧侵入底板131,还能够避免电弧从触点板133的两侧侵入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是电弧不易被灭弧室400吸走的盲点。并且电弧会在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反复跳动,烧蚀静触头100。
[0040] 所述引流板210设置于所述隔离部220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120相适配。引流板210与隔离部220呈一定角度,该角度相适配于连接部120与底板131之间的角度。使得引流板210对连接部120起到隔离电弧,保护连接部120的作用,其次,引流板210可以使电弧顺着引流板210的方向被引入灭弧室400。
[0041] 所述罩头部230设置于所述隔离部220的另一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连接的第一拱形隔离板231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232,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231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232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1321两侧的肩部1322上。通过在静触头100的支撑板132上靠近所述触点板133的一端设置头部1321、和在所述头部1321两侧的肩部1322,使得触点板133从所述头部1321延伸而出,并且在保护支架200上设置有对应的罩头部230,罩头部230的第一拱形隔离板231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232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1321两侧的肩部1322上。从而保护支撑板132以及支撑板132位置处的底板
131不受电弧的烧蚀和损耗,避免电弧从支撑板132处侵入静触头100的其他位置。
[0042] 本发明通过设置适用于断路室的静触头100结构,以及和静触头100相配合的保护支架200,该保护支架200设有引流板210、隔离部220以及罩头部230,分别对应保护、隔离静触头100的连接部120、底板131和支撑板132;使之不被电弧侵入,从而避免被高温的电弧烧蚀。
[00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头部230还包括横向隔离板233,所述横向隔离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与所述第二隔离块222之间,且所述横向隔离板23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32的外侧,用于保护所述支撑板132。通过横向隔离板233的设置,避免电弧在不易被灭弧室400吸走的支撑板132外侧,对支撑板132进行烧蚀。
[00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231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232底部分别设有卡合凹槽234,所述卡合凹槽234与所述支撑板132的肩部1322相适配。使保护支架200装配在静触头100上时更牢靠、稳定。
[0045] 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构成的隔离部220起到主要的隔离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远离所述开口槽223的一侧设有缺口凹槽224,使得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凹陷成L型。通过该缺口凹槽224增加了电弧的流动空间,使电弧能迅速往灭弧室400的两侧移动,更有利于电弧的熄灭,同时节省材料,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0046] 需要说明的是,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是电弧不易被灭弧室400吸走的盲点。并且电弧会在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反复跳动,烧蚀静触头100。虽然有保护支架200的隔离作用,但还是存在电弧进入触电板和底板131之间的可能。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31上设有避弧通孔1311,所述避弧通孔1311位于所述触点板133的正下方。从而使电弧直接从避弧通孔1311中离开,避免电弧在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反复跳动,烧蚀静触头
100。
[0047] 进一步的,所述避弧通孔13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隔离块221与所述第二隔离块222之间的距离。从而完全避免电弧在触点板133和底板131之间反复跳动,烧蚀静触头100。
[004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220与所述引流板210之间设有两个凸台240,两个所述凸台240分别与第一隔离块221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222连接。利用凸台240较大的体积,增加保护支架200的内部稳定性,以及放置在静触头100上的牢靠性。需要说明的是,该凸台240的高度不能超过静触板的高度,从而避免与灭弧室400形成干涉。
[0049]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240下端设有一引弧开槽241。可将电弧迅速引入静触头100下方的永磁体处,有利于电弧的熄灭。
[0050]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220与所述触头部130配合形成分流通孔300,所述分流通孔300位于所述底板131与所述支撑板132的连接处。该分流通孔300可将电弧分流,将其部分迅速引入静触头100下方的永磁体处,利用磁吹灭弧,加快电弧的熄灭。
[0051] 请参考图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于触点板133的末端还设有引弧板150,与之相对应的,引流板210的中部设为通孔,从而节约材料。
[0052] 请参考图6,一种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400以及如上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图中未标出),所述灭弧室400内设有多个栅片410,所述静触头组件位于所述灭弧室400底部,且所述静触点140朝向所述栅片410设置。
[0053] 在断路器开断时,灭弧室400内会产生一股朝向静触头100的气体,该气体朝向静触头100运动,与静触头100碰撞后反弹,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吹,该气吹将携带电弧吹向栅片410的方向,从而被栅片410区域分解,并迅速熄灭。
[0054] 在没有保护支架200时,静触头100的触点板133与灭弧室40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气体将会涌入静触头100的触点板133与底板131之间的区域,导致整个灭弧室400的气体反弹能力下降,从而减弱气吹效果。
[00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带有保护支架200的静触头组件,利用隔离部220的两隔离块之间仅留下供触点板通过的开口槽223;利用罩头部200的两个拱形隔离板将支撑板132与触点板133之间的缺口封住;从而将气体涌入的区域封住。使得灭弧室400的内气体反弹能力提升,四溢的电弧随气体反弹形成的气吹进入栅片410区域,从而防止静触头100被电弧烧蚀。具体的,灭弧室产生的气体在保护支架200上表面与静触板133共同构成的面上反弹,以及在本实施例中的引弧板150,形成气压更强的气吹。从而将断路器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快速引向灭弧室400的栅片410区域。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